昆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

时间:2019-05-15 12:5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昆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昆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

第一篇:昆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

附件

1昆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架构和运行情况

1、本县(市)区(①设立了 ;②没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 人力资源部门。

2、本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政职能的单位(科室)是 劳动就业科。

本辖区内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里,;②不是;)由就业局行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能;

3、本县(市)区(①有)在劳务输入地建立了服务机构;建立的服务机构有1个。名称是 倘甸“两区”农民就业工作劳动小组办公室。

4、本县(市)区(①有)创建劳务输出基地;辖区内有 9个劳务输出基地;

5、本县(市)区(②没有;)设有公益性劳务中介组织;辖区内共有0 个公益性劳务中介组织;

6、本县(市)区(①有;)非公益性中介组织;辖区内共有0个非公益性中介组织。

二、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情况

1、辖区内共有0个培训机构,其中公益性培训机构 0个;非公益性培训机构0个。

2、今年到目前为止,辖区内创业培训0 人,创业成功率%。

3、今年到目前为止,辖区内(②没有;)开展了劳动预备制培训,今年劳动预备制培训共培训0人

三、招用工信息及招聘活动情况

1、今年到目前为止,招用工信息的获取渠道大概比例为:通过上级部门传送的占 10%;政府网站获取的占 20%;劳务输入地服务机构传送的占20%过输入地劳务基地传送的占 20%;企业上门宣传的占30%

2、今年到目前为止,辖区内集中开展招聘活动10;过集中招聘活动转移农村劳动力196

4人就业。

四、开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情况

1、辖区内初步形成了1个劳务品牌,分别是:厨师

2、辖区内(①存在;由工作人员组织带队外出务工的情况;由工作人员组织带队外出务工的情况;

答:每年春节前后,9

个乡(镇)社保所在各乡(镇)组织人才招聘会,并由各乡镇社保所组织专人带

队外出输送到用工企业。

附件2

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表

填报单位:倘甸产业园区填报人:单位:个(人)2011年10月18日

补充资料:本辖区内留守儿童9992人60岁上的留守老人 5803人 注:数据统计的时间点为2011年7月31日。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正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批量转移和有序流动,推进大板桥街道小康建设。通过普及就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扶持,完善就业服务,结合昆明新机场的建设,为广大农村青年创业和就业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责任明确,高度重视农民外出务工工作。

在认真分析劳务输出在当前促进农民增收中所占的分额,阐明劳务输出对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所起的作用,把劳务输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推动农民外出务工工作开展。

动员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对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牵涉面广,头绪繁杂。因此,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由街道社会事务办劳动牵头,撑握各社区、居民小组劳动力人员基本情况。

二是在就业观念更新上加大力度。下大力气转变农村青年保守、落后和消极封闭的思想观念。针对这一情况,街道社会事务办组织,深入社区开展咨询活动,印制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通过咨询、宣传活动来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和愿望。

三是在农民工培训上加大力度。帮助农民,特别是青年,提高职业技能是解决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治本之策。目前农民一般都有文化层次低、职业技能弱、就业竞争力差等方面的不足,街道下大力气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积极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回来的而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青年进行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农民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务输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通过街道社会事务办、人才中介公司与云南机场集团对接,输出街道农村劳动力,达到失地不失业的目的。

第三篇:高淳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高淳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调 查 问 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在您认为符合您想法的答案后打“√”● 本乡、本县企业招工信息您是否知道:知道一些()不知道()基本知道()● 当地企业招工您愿意去吗?愿意()不愿意()看情况()● 您不愿在本地企业务工的原因是:待遇低()发展前景小()业余生活枯燥()不能开阔眼界()● 您觉得当地企业工资待遇比外地企业低吗?是的()不是()不一定()● 有人说,在当地企业务工比外出打工可以省下不少开支,实际就等于多赚了钱,您这样认为吗?是的()不是()不一定()● 如果您在当地企业务工,是否能兼顾家里的农活?可以()不可以()一般()● 如果您在本地务工的工作与您理想中的工作相差太远,您会:继续安心工作()勉强工作()努力适应()辞职()● 如果您外出务工,主要目的会是:赚钱()外出见见世面()不愿干农活()实现自身价值()● 您所了解的外出务工的途径有:亲戚朋友介绍()政务劳动服务等中介组织()自己出去找()其他()● 您认为理想的务工地点:县内()本市()发达地区()无特殊期望()● 您羡慕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的人吗?羡慕()不羡慕()● 您觉得在本地企业打工比外出打工更好吗?是的()不是()不一定()● 您现在在家务农主要从事什么?种田()养殖()副业()小生意()● 您觉得在家务农可以赚到比外出打工更多的钱吗?可以()不可以()不一定()● 当地有关部门有组织参加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吗?有()没有()● 您有参加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吗?有()没有()● 如果您想到本地企业务工,最想得到政府什么帮助?知识技能培训()介绍务工信息()政府部门统一组织()● 超市招收营业员与企业招收工人,您更愿去哪?超市()企业()● 用人企业到职业培训机构举办免费培训班,您愿意去吗?愿意()不愿意()● 您不愿外出务工的原因是:如今农民减负,种田不至于饿肚子()上有老下有小,没办法外出()不习惯企业上下班的节奏()不知道怎么出去()不敢出去闯,外出遇到很多困难()

第四篇: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必然经济、社会现象。改革开放后,通过兴办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以及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走出来,规模性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业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演绎时代喜剧的同时也蕴含着双刃剑的另一面刀锋。如何实现农村青年的有效就业和有序流动,已经成为关系我国整体实现小康的重大问题,对于首都北京而言更是影响和谐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延庆县、海淀新区等农村积聚的地区为重心,随机性地调查走访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青年、50名曾经转移就业现在在家的青年和50名一直在家的农村青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转移情况,探讨了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一、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北京是中国的国都,城市化进程速度和水平都相对较高,随着超级大城市城区的扩大和各个新区的开发,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年离开故土,走向转移就业之路;同时,在改革开发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氛围下,更多的农村青年未雨绸缪地走出家乡农村,前往异地谋求生计之路和发展之途。

在北京市境内的农村青年纷纷转移就业的情况下,呈现了一定的自我特色:

(一)转移就业目的地多在其家乡附近,离开北京市的占少数,离家越远女性越少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青年中,有143名在没有离开县区就业,81人在所属县区外但没离开北京市,两者相加224人,占总数的近四分之三,男女比例是124:100。另外还有51人在附近的河北、内蒙古等地,男女比例是34:17,。另外,还有15人在较远的地方,仅占总数的5%,男女比例为4:1。

(二)转移的途径以熟人介绍为主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青年中,其中亲戚介绍和引导的有87人,同学等社会关系引荐的75人,二者相加162人,接近总数的55%。另外,通过单位直招的35人,人才市场的64人,还有39人是通过政府辅助途径出去的。

(三)转移就业青年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中,20岁以下的有27人,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21到25岁之间的有118人,26到30岁之间的有87人,二者相加占225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另外30到35岁之间的有38人。

(三)转移就业青年的职业种类多样,职业层次偏低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中,75人从事服务业,占总数的四分之一;71人是一般职员的,占总数的近四分之一;64人为技术人员,占总数五分之一强;26人成为管理人员,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另外有54人无法给自己职业划定归属。

(四)转移就业青年的月薪多在1000-3000之间,月净余薪金多在300-1500之间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中,34人月薪不到1000元,102人月薪在1000-2000元之间;87人月薪在2001-3000元之间,另外有57人月薪超过300元。月净余薪金方面,56人剩不下300元,67人剩余301-800元间,75人剩余801-1500元间,71人剩余1500-200元间,31人剩余2000元以上。

二、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问题和原因

透过以上几点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的如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青年整体素质偏低,与非农业生产的要求出现错位

在笔者调查的300名实现了转移就业的青年中,有42人上过小学或者根本就是文盲,158人初中毕业于肄业;二者相加210人,占总数的70%;高中毕业或肄业的68人,中、大专毕业的只有32人,仅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强。在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人中,有183人没有经历过任何培训,占总数的五分之三。这种低学历、缺乏职业培训的整体情况,决定了他们无法完全适应非农业的生产要求,大都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所挣薪金普遍偏低,转移就业的农村青年普遍层次较低的重要原因。

(二)就业观念陈旧,主要是家庭观念、京城虚骄心理障碍较重,甚至缺乏必要的现代意识

在笔者调查50名一直在家务农未实现移转移就业的青年中,有21人对饭店端盘子、家政等行业等服务业存有偏见,不愿外出做“伺候人”的事;12人有天子脚下公民的虚骄心理,不屑于到北京之外的地方就业。在笔者调查50名曾经外出就业但现在在家的青年中,有28人因为结婚后家庭因素不想出外就业,13人因无法再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而不想去较远的地方务工。这两种情况的出现,致使许多农村青年纷纷折翼回乡,影响了他们的持续发展,也制约了转移就业的农村青年的发展高度。

(三)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动呈现盲目性随机性和分散性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法规政策不健全,政府办的职业介绍所数量少,劳动力供求双方信息不畅通,导致农村青年劳动力盲目流动,基本上以熟人介绍为主。在笔者调查50名一直在家务农未实现移转移就业的青年中,有15人因为没有合适的信息和途径而未能转移就业;在笔者调查50名曾经外出就业但现在在家的青年中,有7人 因为以前的介绍人或相关人脉丧失而被迫回乡。市场发育不成熟造成的信息不通畅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同时,这种随机性和盲目性,还给不良企业用工不规范带来了机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工时,有意克扣工资,不为职工参保,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基本权利没有保障在笔者调查的300名转移就业农村青年中,有134人或用人单位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权益得不到保障,或经常拖欠工资,期望与现实落差较大,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盼望着回家。

三、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路和对策

面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要多措齐发,标本兼治,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开拓就近就业的特色道路

根据北京农村青年普遍不愿离家太远的现实,探讨就近就业的特色道路。在这方面,北京业已出台一些措施,如建立并实施“纯农就业家庭”转移就业援助制度,延庆县发挥城乡手拉手就业协作机制的作用,先后与西城、朝阳两区建立了“城乡手拉手”和“所际手拉手”就业协作关系,形成独特的就业模式。这些措施和制度,需要进一步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范围,直接促进北京农村青年转移就业。

(二)紧紧抓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转变就业观念

要加大农村科教投入与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以文化技术培训为主的农村成人教育,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技术培训网络,力求按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进行有的放矢地专门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还要提高他们相对于非农业生产需求的切合程度。同时,还要进行人文主义或职业引导教育,可以通过宣传、示范等方式,启发、引导农村青年走出大山,离开小家,走进城市去闯世界,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我们相信,素质得以提升、观念也实现转变开化的北京农村青年们一定会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就业环境,实现自身个体和群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全面保驾护航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北京都城的特殊地位,有必要充分政府职能,全面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事宜。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职介网络,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管理,在现有劳动力市场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各级劳动、人事、群众团体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体系。努力实现省、市、县、乡、村和全国的互联互通,向外出务工青年提供准确信息,提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效能。二要强化跟踪管理。从招工培训、上岗签证、矛盾纠纷到续签合同等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同时可效法内蒙古巴

林左旗实行“四不输出”,严把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四关”的例子,为农村青年把好就业观;四要建立和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法律法规,考虑出台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手段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保护青年民工的合法权益;五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安全保护体系,取消对民工进城务工的各项限制性政策,取消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对农民分等级的就业制度,让他们真正享受“国民待遇”,以解决就业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以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的通知”活动为契机,成立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和农民

工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县辖1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00个行政村居,65万人口,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共有农业人口17.5万户,农业人口53.2万人,其中:具有劳动能力35.3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4%。农村劳动力实际就业人数为34.72万人,就业率为98.3%,平均每个家庭有1.98个从业人员。

1、性别结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5.32万人,其中女性16.25万人。

2、年龄结构。按劳动力年龄看,16-25岁占27%,26-40岁占38%,41-50岁占22%,51-60岁占1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占65%,41岁以上劳动力占35%。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11.3万人,占32%;初中文化程度18万人,占51%;高中学历5.7万人,占16%;大专以上学历0.35万人,占1%。

4、产业和行业分布及从业状况。从事农林牧渔业14.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从事商贸物流运输业1.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从事农产品加工业2.55万人,占农村劳动总力数的7.2%;从事文化旅游服务业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从事建筑市政行业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7%;从事制造加工业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6%;其他行业及未就业565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

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耕地对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过剩情况严重,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据调查统计截至目前为16.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15%。

1、性别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为16.65万人,其中女性7.42万人。

2、年龄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按年龄看,16-25岁占25%,26-40岁占36%,41-50岁占30%,51-60岁占9%。农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占62%,41岁以上富余劳动力占38%。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3.5万人,占21%;初中文化程度8.7万人,占53%;高中学历4.2万人,占25%;大专以上学历0.17万人,占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和培训状况。

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以本地为主,就近就地实现就业23.16万人,占就业劳动力人数的66%。农民以季节性务工为主,多为兼业,平时在工厂做工,或从事非农自营,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属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亦工亦农型劳动力。绝大多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加工业、餐饮服务业、商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中,我县始终坚

持政府组织与社会中介机构转移并重、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的原则。调研发现,千方百计组织农民工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促使农民增收,已成为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随着我县社会保障平台的健全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程度和服务机制的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向县外输出转移就业的方式上更加合理有序。据统计,农村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依靠亲戚熟人介绍或自发转移的占转移总数的29.95%,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输出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70.05%。

***县长期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了人才、劳动力、毕业生就业三大市场的贯通,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指导思想多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

动”、“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月”等大型活动,同时每月10日、25日定期组织召开招聘会,活动场次多,声势大,影响广,效果好。特别是在“春风行动”中,相继举办了近10余场次专为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招聘活动,共有11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8600个,约有1万余人参加招聘活动,8000余名人员达成了就业意向。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在结合县内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意向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村劳动力中已参加过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的人员有13217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7.2%,占劳动力总数的3.7%;有各类培训意愿的人员264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4%,培训意愿主要集中在汽车驾驶、电工、电焊工、计算机、挖掘机、装载机驾驶等工种。

近年来,***县农村职业教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成人教育体系,为促进新农村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依托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在10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教学点,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到教学点授课,送教下乡,通过半脱产及农闲时集中学习、农忙时减少学习时间等灵活多样教学组织形式,深入村庄田间地头、种植场、养殖场,指导学员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民继续教育网络。目前共送教下乡500余次,培训学员3200多人,培育发展养殖、种植等专业户200多家。在构建培训体系,建设培训基地的过程中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县内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

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农民工收入分配状况。

农民工群体的工作时间偏长。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为9.6小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八小时以内,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人达到36.4%,有43.8%的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到10个小时,25%的人工作时间是10到12个小时,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的占7.8%,工作时间达到14个小时以上的占3.6%。

据调查问卷统计,有43.6%的农民工愿意加班,原因分别是“挣更多的钱”、“可以工作得更好”以及“把工作当乐趣”。68.9%的农村劳动力在过去三年中获得休假和休息的时间没有改变,加班情况非常普遍,有近半数的农民工不了解带

薪年假,超出法定劳动天数和时间的现象比较突出,个别企业依然存在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我县农民工的平均年收入根据行业的不同分别为:商贸物流运输业平均年收入28736元;建筑市政行业平均年收入27960元;制造加工业平均年收入18300元;文化旅游服务业平均年收入16100元;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年收入9700元。工资构成多为基本底薪和计件工资组成。同岗位与城镇职工收入比在忽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待遇的情况下基本相同。91.6%的企业加班加点工资发放及时,无拖欠克扣现象。根据我县实际调查统计,县内外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1—6月份比去年同期降低14.5%。

3、农民工劳动管理状况。农村劳动力普遍学历、技能偏低,多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装卸、产品加工、保安、服务员、保姆、园林绿化等

工种。

职业安全卫生事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农民工最基本的劳动权利,也是他们就业后最担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相继发布和实施多项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安全标准等,对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些地方这些规定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在对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上,84.7%的企业能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得合法权益,在消除性别歧视和同工同酬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农民工用工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60%以上与用人单位不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有关,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巩固和维护劳动关系是已成为当务之急。据调查,目前我县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1.3%,平均劳动合同期限为1.5年,劳动合同试用期限平均为2—4个月,在

合同试用期内80.6%的用工单位能严格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用工。农民工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为每年150—180起左右,占争议总数的54.8%,引发的主要原因多为企业随意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同酬、不同权;企业变相提高劳动等额,超时工作不付加班费;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权益难以落实等。随着我国目前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力度,95%以上的农民工劳动争议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社会保障状况。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村劳动力全面享受五项基本社会保障的权益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农民工流动性大、季节性强,多数企业不愿给农民工投保。二是由于城乡两种保险制度难于对接,导致农民工不愿参保。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没有自愿参保的意识。养老、失业、工伤参保率分别为61%、57.8%和73%,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参加医疗

和生育保险。

5、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状况。

部分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对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中间转学、中途回家等情况频发,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不同等,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接受教育中存在一定困难。

相当一部分城市还没有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免疫、特定传染病免费治疗纳入到本区域事业发展规划中,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专项经费,经费投入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医院和正规诊所一般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在一些农民工聚居的城乡结合部,正规卫生机构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同时,正规医疗机构和医院的高额医疗费用,也使农民工难以承受。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经验做法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转移就业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和推行措施。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强化相关部门和实施单位的责任。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转移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实处。

2、制定法规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几年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政策,进一步取消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门槛高、工资低、受歧视等不公平待遇。在农民工就业准入上,取消了职业工种限制、总量限制、季节限制、性别限制等。

在劳动合同、福利待遇、权益保障、医疗养老就业保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劳动保障权、同工同酬权等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市场服务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为更好的落实相关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创造良好舆论导向。

3、集中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突出问题,严格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抓好现行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二是建立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有效机制,确保用人单位必须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除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外,还应加大处罚力度。三是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有效遏制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社

会保障部门和企业要依法确保受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农民工能够得到医治和赔偿。四是积极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五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让农民工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4、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第一、努力开拓就业渠道。按照“开发省内、巩固烟台、开拓上海、发展省外”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加强与县外的务工地的市场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巩固老的用工基地,发展新的用工单位。

第二、围绕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建立了以就业促培训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形式,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让农民参加培训后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第三、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要面向农村、贴近农民。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的建设,将农村就业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农村,逐步形成了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为龙头,乡镇保障平台为纽带,村联络员为基础的农村就业工作服务体系。第四、实施就业援助工程。确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劳务输出为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点。帮助贫困地区最需要援助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免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引导他们实现非农产业就业。

二、新生代农民工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指1978年及以后出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期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要求都远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为其主要的生活目标,但制度壁垒与文化差异使融入过程异常艰辛。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县农民工中16岁~33岁的占到了54%,有19.07万人,其中女性大约8.7万人,他们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受城市文化影响较大,但他们成长于乡村社会,这就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双重边缘化。在加工制造业、安保和物流运输业等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在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业、纺织制衣业、食品加工业等企业里,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第二、三产业的生力军、主力军,而且他们的愿望与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发展蓝图相适应,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他们填补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失的职业岗位,完成和实现了社会职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维权和社会融入基本情况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71.3%表示超过8小时,其中近三成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

此外,工资增长缓慢,拖欠工资、无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不规范、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依然严重,有28.7%与本地职工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没有获得同等报酬;有55.1%没有社会保障等职工福利,分别有18.6%和34.1%认为用人单位没有给予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职工同等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较之老一代农民工均有所提高,但是与市民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加上城市用工制度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使他们很难跻身于职业声望较高的位置,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从事较低层的工作,月收入水平多居于1800~2500元之间。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在居住状况方面和传统农民工相比较有了一些改善。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甚至人生态度等,也与传统农民工有很大的区别,促使他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更大的需求。但在二元社会体制尚未打

破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也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他们仍然不会被城市彻底接纳。他们的居住地仍然在城市的角落,主要分布在郊区或者城中村,居住条件和城市居民有着天壤之别。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比传统农民工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传统农民工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如何制定可行的政策,帮助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带动就业,给予更多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机会,通过深化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下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措施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增强企业为农民工参保的强制力,提高参保率。以《社会保险法》的施行为契机,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等配套政策,使转移接续手续更加便捷和便利。加强政府监管,对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参保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增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感。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充分认识短期利益与中长期保障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工参保的自觉性。第二、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议在继续强化经济政策对就业拉动作用的基础上,确立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完善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快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促进企业用工需求与培训内容有效衔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农民工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

业化技能对自身竞争力提升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习的能力。第三、进一步营造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建议大力褒扬新生代农民工在创造财富、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群众生活中所作出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广泛宣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追求,引导全社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艰辛,努力消除内心歧视、社会偏见和心理隔阂,真正把全社会所倡导的人文关怀转化为关心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行动。var para_count=1

二0一一年八月六日

下载昆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昆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镇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领导部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

    茶陵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甲方) 枣市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服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农村劳动力调查问卷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调查问卷填表说明:认真阅读,仔细填写,字迹清晰。可直接在答案上打“√”,需要排序的也直接在文字答案上书写序号。要求被调查者一定是家里的主事人。调查地点......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转移出来,实现农民的非农化,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编制全省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工作调研的通知》(XXX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按照通知的要求,对我县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2篇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给县内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和人力保障,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以促进农村劳动......

    廉江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上新台阶廉江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树立“转移就业脱贫,劳务经济富民”的思想理念,积极组织发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