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42影评三
《一九四二》:逃荒路线与陈道明的转场
1942年的中国,陈道明有一场特别的演出,他成了全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委员长。
这一年在中国的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三千万灾民在逃荒路上受了这辈子想都不敢想过的罪,也吃了几辈子都吃不完的树皮草根柴火,但在总统府里的陈道明并不知道这事儿,他给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李培基剥完鸡蛋之后,便急匆匆的登上专机,他想和绝食七天的甘地见面。这是陈道明的第一次转场,此时的他尽管疲于应付国际国内的诸多问题,但精气神都还好,临行时对李培基寥寥数语的嘱托鼓励,与其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拒绝,倒不如说是一息尚存的寄望。
“第十九天离家一百九十一公里”、“第五十一天离家三百五十公里”„„此时逃荒路上的人随着路线与时间的拉长,陷入越发残酷的境况,且无路可退。但此时的灾民还在自家那些事里打转,还和这个国家互相屏蔽着。你不来找我,我也不去找你。尽管如此,陈道明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面对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的时局,内忧外患,比任何人都心急如焚,但又必须要比任何人都要表现的大局在握,所以观众无法从陈道明的脸上读出任何情绪来,他这种冷、平静、孤独由始至终一直都在,任谁都看不到他最真实的态度。
第二次出场,陪着陈道明的人多了起来,柯蓝扮演的宋美龄举着雨伞,指给他一群军人的遗孤,孩子们坚毅的表情或许让他有那么一瞬间的感动,甚至觉得这个国家还有继续下去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他蹲下来给他们安抚和许诺,然后在站起来时向他们致敬。他是在抓人心,不管是大人的还是孩子的。这次出场的陈道明无论气势还是姿势,和影片的配合恰到好处。
再出场时,陈道明坐到了张老太太的炕头上,和老太太聊着家常,此时的陈道明做足了后辈应该做的戏份,和行走在逃荒路线上的人相比,陈道明的转场确实有些容易,但他并不轻松,他这一坐,就要了张钫一半的家业。而此时,日本军人、政府官员、神父、记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和这些灾民发生关系,但陈道明的态度依旧不与银幕前的观众同步,他的出场即是转场,和张国立两个人牵着两条故事线在同一部影片中并行,仿佛也不需要什么交集,他就这么独立于故事之外的存在于1942年,成了以史为鉴的凭借。
影片《一九四二》在逃荒路线与陈道明的转场之间生发着故事,每个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下自己才懂深意的命令。但毕竟没人能逃过历史的追剿,和白修德的会面让他开始陡然接近现实,这是陈道明第一次在影片中没能藏住自己的情绪,但他的身份和骨子里的傲气还是让
他做了回避——即使愤怒的摔了杯子,也要躲在镜头之外。
1062是政府统计的灾民死亡数字,这个数字,显然谁都不信。所以陈道明最后一场戏被安排在教堂里,他需要为每次出场时的冷漠生硬做一次忏悔。
一滴泪,差不多了吧。
陈道明终于无需再做转场了,恢复平静的他就这样不露痕迹的结束了这场给1942年中国的最高领袖做的完美演出。他傲然的都不屑于去给这段历史谢幕。
第二篇:三傻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潘钱荣
很久没有在电脑里看到一部这么好的电影了,非常的有教育意义!整部电影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延展开来,丝毫不觉这时间过得缓慢。主角是由印度有名的男演员来饰演,我感觉有点像卓别林。
影片主要反映的是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恐惧与不科学也反映了学生时代的友谊情比金坚。突然想到那天群里截来的一段话,也是某位博友博里写的其中一句话“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选5个你最要好的朋友你的成就一定是他们5个人的平均值”。本没有什么共鸣,看过此片后深刻感悟到身边只要有一个是积极向上、聪明机智的朋友,我们就一定会被带动。双手伸直向上触摸,永远有一片天空是你所无法触及的。因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只要有勇气,努力过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漫漫人生路,当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因为只有勇敢面对,才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周围必定有一个甚至几个忠实而又能够帮助到你的朋友。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影响到你的生活及人生态度!
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做有兴趣的事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又想到前几天看了SO的那篇《课外阅读》,她引用书中的话:“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突然联想到自己,大脑测试智力也算优秀,但为什么我书读得比别人差,考试考得也没人家好呢?归根究底也是自己从小不爱看‘闲’书。中国其实也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我读书的时候,一到期末,老师总会划重点,甚至于几乎把整份试卷的题目都告诉了你。可是,试问:考一百分又如何?这能证明什么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你的兴趣是画画,整天让你去写作,你会有灵感吗?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来吗?如果你的兴趣是摄影,让你整天去学机械是如何制造的,你能用物理知识去活用到现实创造中去吗?所以,培养兴趣非常重要!我们要为自己的兴趣而学习、工作。这样你最终的成就远比你死记硬背考到一百分甚至于考入名牌大学而更有价值!
为自己有限的人生创造出最高的财富!走有意义的人生路,你会感谢生命中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也会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三篇:三傻影评
在看完整部电影后,大家也许会对电影的名字很困惑,我也有同感。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印度孟买电影基地的印地语电影产业别称,由此看来将影片翻译为此名很是风马牛不相及,而“三傻”又是断章取义,翻译只是在看本部影片时听到三位男主人公被重复的称作idiot(傻瓜),最终“三傻大闹宝莱坞”就这样被翻译出来了。
1、这本来是一部励志悲喜剧,抨击了填鸭式教育和等级式教育对学生的摧残,批判了家长对孩子的独权教育,唾弃了哪些追名逐利者,同时弘扬了友谊,讴歌了现代爱情,又始终鼓励着血液里流淌着热情、冲动、迷惑、恐惧的优秀青年们大胆的追随心底最真实的梦想,勇敢的去追逐,终将一切顺利,功成名就!
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不好,那恐怕只有名字译得太没味道了,一部好的电影除了让人收获视觉上的感受,抑或是心灵上的触动或者改变一些对事物的想法那它就是成功的,总能让人感情变得丰富,那它就不是一部浪费时间的作品。
2、这部电影很巧妙的融合了很多因素,经历四年大学的男生们会有很大的共鸣。兰彻一个大学的新生,他貌似一个腼腆害羞的男孩,但他的第一天到来就给学长辈来了个下马威(虽然方式挺骇人的),接着是在院长“病毒”的致辞上让他下不了台,他的到来仿佛在平静的湖水里抛下了一颗石子,每个环节他都敢于突破常规。“病毒的鸟巢迎来了自由之鸟”。兰彻并不是出于想吸引人的注意,他真正的想自己去思考。他才思敏捷,口才杰出,反驳权威,用自己的方式演示给他人看„事实的真像‟。终于有一天“病毒”对他忍无可忍了,他拖着兰彻上了讲台:„你以为你比教授都聪明吗,那你来上一课!‟。兰彻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写了“法涵化”,“来俱化”:„30秒钟你们定义这两个词‟。下面的人努力地找,三十秒很快就到了,但没有人找到。兰彻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你们有好奇吗,你们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这样的第一有什么意义,这样增长的不是知识,是压力,而这儿是大学不是压力锅。”“这只是我两个朋友的名字,我不是在教工程学,是在教怎么教书!”
3、兰彻的两个朋友----来俱和法涵则与兰彻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他们的家境不好,在病毒的挑拨离间下他们对自己很没有信心,他们只敢循规蹈矩的好好读书来改变人生。兰彻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追求卓越的人,成功自会在不经意间赶上你。‟
4、兰彻的这一观点很直白的解决了不少人的疑惑,很多人如你我读了人生四分之一生命的书,却一直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日后有更好的生活,这是不少人的想法,于是追求着分数,排名,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人都希望着成功,希望人生有最大的盈利。但在达到成功,收获盈利的途中每个人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5、在影片中兰彻和沉默者的在这上面的矛盾最为犀利,„沉默者‟是一个很执着于死板学习的人,他认为他的方法能给他带来想要的成功,而兰彻认为;„四年的填鸭式教学能救得了你,但40年后你不得不和他xx‟。在一次公众演讲中由于兰彻的捉弄了沉默者,让其脸面尽失,沉默者与兰彻打赌十年后再见面,比一下谁更成功。兰彻并不屑于这样的比较,他认为并不需要追逐成功本身,做个好的工程师自然就会成功。是的,„成功‟这样的一个词本来就是一些已经拥有社会地位,财力,权力的人对的一种定义,标准。这样的标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不是人人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但他们依然幸福。
6、兰彻总能看明白一个人,一件事„生活并不是拥有几个文凭,简单的盈利,亏损。‟兰彻这么认为。这样的人并不懂得生活,不懂得幸福和珍惜。
7、兰彻骑着摩托去送来俱的爸爸去医院,„朋友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胸部。‟„我可以有很多考试,但爸爸只有一个。‟;他也帮助法涵认识到应该追寻自己的热爱---摄影,„只需要一点点勇气,你的人生就截然不同‟;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帮助来俱重拾生活的勇气,„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我保留我的态度‟,轮椅上面试时的来俱以最坦然的姿态面对了考官。
8、„尊敬的阁下,您太伟大了,请接受我们谦卑的供奉。‟影片中一直是玩笑的一句话,在来俱和法涵走出面试场时表达对兰彻的感激时,却成为了最真挚的言语。这样的兄弟情令人感动而又羡慕,我要有兰彻这样的朋友该有多好。最终病毒把他自豪的钢笔给了兰彻,兰彻应用自己的知识救了病毒女儿—莫娜和他的孙子,也让他顽固的思想改变了,当他激动地看着自己的孙子被救活,他说:„踢得好,以后踢足球好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一刻我很欣慰,很感动。
10、兰彻在那一天走了。在毕业后的十年,因为两个朋友的执着和友情而再次出现时,已是一个拥有400项专利的科学家,真正的成功属于追求卓越的人。兰彻身体力行了这一点。
11、虽然影片在很多地方有些显得夸张,调侃嬉笑的有些过,歌舞也很不适应,但作为一部影片,它很好的表达了它的思想,友情,亲情,爱情都很感人。可以说包含了人情味,看多了美国片,看看这部节奏轻松,对白智慧风趣的电影,在哭笑之间领悟了许多。
有些人说,片子的片名没翻译好,其实不然,翻译片名的人是聪明的,如果片名是翻译的人故意翻译成这样的话,这个翻译者真得很聪明也很了解中国的年轻人的兴趣,但是如果是翻译者无意之间翻译的,那只能说他运气好。
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是不会去看什么教育片的,因为现在的中国和电影中一样,贫富差距大,学习,生活等,压力很大,就像电影中说的“高压锅”,大家来看电影是为了减轻压力,所以没有太多的人会去看教育片,而是去看喜剧,青春偶像剧等等,如果把片名翻译为教育片的名子,那会造成更多的人与这部佳作擦肩而过。
列如我,我一开始是想找一部喜剧看看,就看到迅雷的推荐,看到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我一开始以为是很搞笑的喜剧,虽然事实如此,但这部电影中包含了很多人生关键的哲理,他成功的把喜剧与教育片有机结合在一起,非常成功,就像剧中的主角突破常规,创新的学习与做人方式方式一样。
这部片名的翻译,总之是成功的,就像亚历山大大帝与高尔丁死结,如果亚历山大,也像常人一样去解高尔丁死结,不去创造自己的方法,他也不会成为亚洲王。翻译片名的人也一样,他用突破常规的方式翻译了一部教育片,才使更多的人看到了这部片子,他的方法与亚历山大和片中主人公一样,其实总结一下,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所以,说片名没翻译好,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但仔细一想才明白了其中的玄机,因此不要说片名没翻译好,而是拘泥于常理的人无法理解罢了!
很久没看过这种让我哭笑不得的影片了,片中穿插的现实与回忆,几个人的友情,都让我感
动的没话说。像风一样自由,像兰彻一样。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我们毫无选择权地来到这个世界,毫无选择权地拥有了一些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拥有的越多,也注定承受的越重。一无所有的时候,最轻松,因为没什么可以失去的。拥有的时候,才最痛苦,因为害怕失去才会格外珍惜。幸福快乐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伤感,会害怕这短暂的快乐消失;可是悲伤痛苦的时候却不会再徒添忧虑,因为心里知道,怕什么?还有什么会比这更糟的呢?要是还有比这更糟的,那就一起来的更猛烈些吧。我并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只是有时候,真的撑不住的时候,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会支撑着我。生活不是要我做谁谁谁,我却花了好长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了谁谁谁。因为不自信,我丢失了好多的自己,还好,最后的最后,没有弃权我自己。小时候的友情就是有个玩伴,长大了却那么固执地只想和那种在一起即使没话说也不觉得尴尬的朋友在一起。
12、生活需要目标,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可是,最可悲的是,我连目标都没有,何谈方向和动力。做自己最难,有时候会随着眼前眼花缭乱的世界而浮动,找不到自己。可是我知道,生活真的不是要我做谁谁谁,最好就是做个傻瓜,能问心无愧就好。
《三个傻瓜》,你们虽然是傻瓜,却是一群有情有义,快乐无比的傻瓜。你们拥有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友情
我的影评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听我废话!
第四篇: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三专题
信息学院A1031班黄贤桂11014020120
《放牛班的春天》:在音乐中彼此拯救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具有神的气魄和力量。
我认为很好的电影,首先是故事要简洁、和谐、耐人寻味,能恰到好处地诠释主题。其次是艺术表现手法要比较完美新颖,再是思想要有一定高度和深度。而伟大的电影,除了以上这些,还要有更宽广的外延。画片和故事背后,始终要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攫住观众的心灵。《放牛班的春天》便是这样一部伟大的电影。
大多数观众津津乐道并从中受益的,一定是学监马修以爱替代惩罚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可这类题材的电影很多,也有拍得相当成功的。如果单凭这点,不足以使这部电影脱颖而出。
导演选择用音乐作为感化人心的主线,是此片的另一大亮点。主唱与和音互为有无的缠绕、低音与高音丝丝入扣的衔接,合唱团孩子们恰到好处的分工合作,不但让观众体会到了音乐纯化人心的伟大力量,还似乎从这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看到了人类社会的缩影。这个世界也许每一个人都有问题,但只要统筹调度得好,就能演奏出和谐的乐章。看似一盘散沙的人类,完全可以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形成合力,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纷争不断,战火不断,恐怖袭击不断。
《放牛班的春天》到这里,就已经很高明了。
而我之所以说它伟大,是导演让音乐融入了宗教的力量。他选择的小演员正是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的成员,而电影中的音乐又极为巧妙地融入了教堂唱诗班的合唱特点。如果说“池塘之底”象征我们丑陋、阴郁、病态、悲凉、无望的社会,那么这些撼人心魂的乐曲,就是拯救我们的美丽之源,快乐之本,健康之根,温暖之色,希望之种。
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四面向我们包抄,流进我们的血脉,超度我们的灵魂。是《放牛班的春天》,让我第一回真正感受到了音乐那种浸润人心的伟大力量。它纯正、空明、慈悲、无边,对心灵有百利而无一害。
学监马修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其实扮演的也是一个“导演”的角色,乱成一团的班级像一架断弦之琴,由他稍微调整,就能发出天籁之音。这个“导演”之所以能被孩子们接受,主要原因是他即便作为学监,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在灵魂上他始终与孩子们保持水平。并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公心。如果说桃源镇的导演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永不停止的欲望,那么“池塘之底”的学监则是为了散播自己内心涌动不已的爱意。
更重要的是,马修在引导孩子们的同时,也被孩子们的青春、活力、浪漫和幻想所引导,要不然他汹涌的诗情和乐章从哪里来啊?!在“池塘之底”的日子里,是他把埋在心底很久的才华诠释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候。教育者与受教者的关系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了一个崭新的定位。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定位。人与人之间其实就是一种互相给予、彼此受惠的关系,就是一种互为上帝、彼此拯救的关系。很多类似的电影则往往单方面拔高教育者的形象,那不但破坏了电影的内在和谐,还使那个被赞扬者变得面貌模糊。
学监马修他不是上帝,并不能让“池塘之底”的孩子们个个都像音乐奇才皮埃尔·莫安琦那样成为大师,但他在做“池塘之底”学监的时候,至少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爱抚摸过,被音乐点亮过,这就已经够了。今后,不管他们的命运是好是坏,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还是卑贱的,但这一段仁爱、友善、宽容的葱茏岁月必将成为他们内心最深的烙印。在电影最后我们大概不可能忘记,那个窗口伸出音符般的一双双手的摇摆,只能用纸飞机写上音符来送行。最后马修带走了皮比诺。“春天”在歌声里远去„„
第五篇:《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再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第一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会被这个片子的形式(里面大量的独特的印度歌舞元素)所误导,只单纯地以为这是一补讲述3个怪才闹笑话的故事,当然也知道里面有爱情了。第二次再次去看的时候,又发现懂了很多。
(1)浅议片名如果对于一个没有看过的人来说,看到这个片子一定会觉得是个脑残片,因为名字太没有内涵了,没有将片子中的意义表达出来,只浅显地说出了该片是个喜剧,个人觉得远远不够,如果是我的话,会选择《寻找兰彻》 这个名字,因为影片是以倒叙,插叙的叙事模式,以另2个男主角法汉和拉朱寻找兰彻为主线,并最终找到兰彻。
(2)三个主角的故事:兰彻,法汉和拉朱都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并且是室友,他们学的专业是机械,这个学校非常传统和严格,只注重成绩。
A:兰彻: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不像别人死记硬背,却喜欢拆卸一切与机器有关的东西,开学第一天,他就背离传统并且自制导电器材整蛊学长。接着顶撞教授,质疑他的教学方法,其实看到这的时候,我倒觉得印度的教育体制和中国差不多,教学体制也是崇尚死记硬背的理论,比如他们学的机械专业,并不是积极倡导你去做一个可以运转的机器,而是问你“运动的定义是什么”。我身边有一个同学W,W虽然现在学了新闻,但依然是理科生的左脑思维,对于死记硬背根本不在意,所以W就果断地放弃了考研,因为考研好像文科最起码都会有名词解释。兰彻热爱机械,在情况危机的时候他可以利用几根导线等简单器材让房间发亮,而教授却做不到,只能干巴巴地在旁边看着。
B:法汉:在法汉出生的时候,他就被家人定下了“以后是个工程师”的标签,从此他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是他却钟爱动物摄影,想拜某个知名的摄影师为师。学了机械,他兴趣并不高,成绩是倒数第二。有一句话最近很火:你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误选专业造成的,我觉得这应该会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包括我,也有点后悔数媒这个专业了,第一次的尝试,不成熟的课程安排,无经验的老师,年复一年的上,所以到了大三真的有点不那么喜欢了,想想也许自己该坚持原来的新闻吧。最后,法汉在兰彻的鼓励下,勇敢地想爸妈坦白:自己即使以后只能住小房子,但会很快乐。最终,他得到了爸妈的支持,成为了一名摄影师,无疑,他会很快乐!
C:拉朱:拉朱家境贫寒,父母亲患有重病,姐姐年纪很大却因为买不起嫁妆而不能出嫁,寒门出学子,拉朱来到了皇家工程学院,他必须要使自己优秀来让这个家庭摆脱困境,其实我觉得自己的心情和拉朱好像,导演讲述拉朱的故事全是用黑白的镜头,真是让人毛骨悚然。拉朱总是在考试前拜神灵,然后手上带着很多戒指,每一个戒指对他都是一种警戒和提示,然而成绩并不理想,他考了倒数第一,曾一度跳楼,在医院期间,兰彻逗拉朱开心,说:你的父母病好了,姐姐也已经嫁出去了,没要嫁妆,而且嫁给法汉了。最后,拉朱清醒了,兰彻又劝慰他:一定要放下肩上的包袱,把手上的戒指去掉,好好找个工作,就可以了。
拉朱经过这一劫,想通了很多,他把戒指去掉,去找工作,然后心态很好,也很圆满。
(3)歌舞元素 这个片子延续了印度电影歌舞元素的形式,对于喜剧来说,就是唱的High,跳的High,很热闹,总体分为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这三个室友共处一室的欢乐场景,又唱又跳,展现了他们的友情,第二个部分是兰彻和女主角皮娅的秀恩爱片段,拍的很唯美吧,觉得很像MV,抱着欣赏的态度,反正我看的超开心,感觉爱情也许就是像他俩这样疯玩疯玩,那多开心啊,我觉得把大量歌舞元素融入电影也是印度电影的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