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5 12:2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和本质特征。(7)

答: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从一切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指出政治经济学所咬牙久的不是物,而是被物掩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遵循着不依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表现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面论证和彻底发展了劳动价值论,特别是马克思对劳动二重性的揭示,使价值本质得到了阐明。

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在经济理论上的表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在他能够坚持无产阶级的性质的同时,科学的揭示客观经济规律,从而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质就是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客观经济规律并运用这一科学认识为人民大众谋利益。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6)

1、生产力,是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包括生产(指直接的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在内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系列关系的总和。

3、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贯穿人类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

认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首先应当认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即一定的生产力要求有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关系。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即生产力的发展会要求和引起生产关系的或迟或早的相应改变。

因此,从总体上看,从社会生产的历史发中看,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能动的反作用,甚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局部地和暂时地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

(1)、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时,它就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时,它就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

一旦生产关系已经明显地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发展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成为解决矛盾的焦点,生产关系的合理变革将重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这种生产关系变革的任务也是由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归根结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也是以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4、因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贯穿人类社会一切形态和每一社会形态各个发展阶段的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评判生产关系的先进与落后归根结底是看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指导(20)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相应减少,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其不利影响表现为:

(1)、它会引起人们实际收入的下降。

(2)、会诱发成本、价格轮番上涨,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冲击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激化社会矛盾。

2、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正好相反的现象。它是指一般商品与劳务的供给超过需求,货币数量相对于商品和劳务较少,使货币价值高估,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其不利影响表现为:

(1)、长时间的通货紧缩会破坏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相对价格结构,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影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持续性通货紧缩会降低微观经济的效率。

3、价值规律。指导(22)

:价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交换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功能和作用,概括来说有:

1、资源配置功能;

2、利益驱动功能;

3、优胜劣汰功能;

4、收入分配功能。

4、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74)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设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剩余价值规律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原因是: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5、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指导(33)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是工人劳动的报酬,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但工资的形式好像工人的所有劳动都有报酬,掩盖了资本占有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的实质,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造成的。

6、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新书(53)

:商品流通形式:商品--货币—商品,即W—G—W;资本流通形式是:货币—商品—货币,即G—W—G/。两个公司的形式、内容和目的都存在区别。前者从形式上看是先卖后买,从内容上看是两种不同商品的交换,货币充当交易媒介,从交易目的上看是为了取得商品的实用价值;后者从形式上看是先买后卖,从内容上看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货币充当价值增值的手段,交换的目的不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使价值增值。

7、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90)(96)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集中就是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它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实现,或者由原来分散的资本联合起来组成新的更大的资本。

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就业的影响。(97)

:从一般意义上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进步造成了对劳动力的节约。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增加,而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地减少。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由中资本的大小所决定,而是由其中可变资本的大小决定的。因此,可变资本在社会资本中所占比重相对减少时,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会相对地减少。

9、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过程和条件。(105)

产业资本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值,又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过程。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G———W„„P„„W/———G/

生产资本循环:P„„W/————G/————W„„P

商品资本循环:W————G/————W„„P„„W/

条件:

1、空间上的并存性;

2、时间上的继起性

10、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指导(58)

答: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实现条件: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总和等于第二部类可变资本价值。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

实现条件:(1)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总和大于第二部类可变资本价值。:

Ⅰ(v+m)=Ⅱc

1Ⅰ(v+m)›Ⅱc ; ○2Ⅱ(c+v+m)›Ⅰ(v+前提条件:○m

x)+Ⅱ(v+m

x)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Δv+m

x)=Ⅱ(c+Δc)

11、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在当代的特点。(130)

答:

1、再生产的周期是各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各阶段间的起伏波动较小,界限不清。

2、在生产的周期缩短,危及次数频繁,危及阶段持续时间缩短,危机的程度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重。

3、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1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指导(38)

答:当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的心态。由于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周转速度不同,同联资本投资于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就有差别,但资本追求价值增值的本性要求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因此,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为了取得有力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彼此之间必须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主要方式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间的转移引起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转移一直持续到不同部门间的利润率大概相等,即形成平均利润率时止。平均利润率是社会总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不再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格出售,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出售,形成生产价格。

13、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区别。(148)

答:从质上来看,实际资本有价值,而且在再生产过程中实际履行着资本资本的职能。虚拟资本本身无价值,在再生产步伐会现实的作用,它只不过是一种资本所有权证书。从量上来看,首先,虚拟资本总量是大于实际资本的总量。其次,虚拟资本的变化与实际资本的数量变化并不直接相关。第三、虚拟资本的增长速度将存在快与实际资本增长速度的趋势。

1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区别。()

15、垄断条件下的竞争。(166)

答: 龙杜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它并不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在垄断条件下,竞争仍然具有必然性。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2、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4、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新特点:

1、竞争的主体和目标不同;

2、竞争的手段不同;

3、竞争的范围不同;竞争的后果不同。

16、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175)

答: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愿意和理论基础。主要原因有:

1、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私人垄断资本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加深,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不得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承担起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的责任,以缓和生产力的社会性与私人垄断之间的矛盾。

2、市场机制的司令以及经济危机的频繁暴发,是资本主义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也显示了仅仅依靠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运行的局限性;从而,客观上要求运行国家调节机制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节和干预经济,减缓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

3、二战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是人类;私人垄断资本为了开拓更有力的国际市场,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份额,需要借助国家的支持和干预,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

4、凯恩斯主义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1、科技革命诱发生产的迅速扩大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

2、生产社会哈发展要求社会商场的比例性与私人资本生产逐利性的矛盾;

3、社会再生产对投资规模的巨大需求与私人资本有限性的矛盾。

1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整的手段、方法及影响(作用)。(181)

答:手段:

1、财政手段: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权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工具,通过财政把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进行再分配,可以影响资源的使用发现和个人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包括财政的收入政策和财政的支出政策两方面内容。

2、货币金融政策:利用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和投资等,最终实现调节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比例关系的目的。主要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法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3、收入调节政策:调控工资和物价,目的在于避免工资和物价的螺旋式上升以及调节收入分配格局。手段有:立法、规定工资增长幅度和收入税物价的变动而变动。

4、国家计划调节:目的在于缓和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协调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和国民经济关系,以促进经济增长。

5、行政和立法手段:通过国家行政部门实施,包括许可证管理、价格管理等。法律手段是借助国家力量,以法律形式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方法。

6、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力无限扩大和人民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同时,适应了高度的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促进了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化,从而保证提供了一批适应物质技术要求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满足了垄断资本发展的需要。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183)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二重作用:

促进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需求突破了世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拓宽了市场容量,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3、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和“国民经济计划化”,在一定程度上一直了社会再生产所固有的无政府的状态,缓和了经济危机的波动幅度和破坏程度。

阻碍作用:

1、技术进步的停滞日益严重,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浪费。

2、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停滞的趋势。

19、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191)

答:国际分工、生厂的国际专业化和世界市场的相互促进,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国际分工是各国的国际联系和协作日益密切。生产的国际化把各个国家都纳入了国家生产“流水线”之中,各个国家通过厂家国际深产的冯巩、协作和国际交流,不仅能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还能利用外国资源和技术,促使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的组合,趋利避害,达到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生活走向一体化的进程。

2、各国经济通过国际市场的中介作用而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一国经济增长或衰退都会影响别的国家,进而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势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世纪转换之际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由于现代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先进的通讯技术、电脑网络的推波助澜,使得全球各地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的程度越来越深。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20世纪末已经形成为一种客观的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

20、跨国公司发展的原因。指导(59)

答:跨国公司是国内垄断向国外延伸的必然产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过剩”资本的膨胀急需向外扩张;跨国公司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降低成本;跨国公司有条件组织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开发协作并充分地利用这些技术成果;跨国公司可以避开贸易壁垒,争夺国际市场,提高资本剥削率;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吸收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跨国公司扶持。

21、国际经济调节产生的原因和调节方式。(200)

答:原因主要有:

1、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和垄断资本所有制的矛盾;

2、垄断资本的国际化要求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协调发展;为了维护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共同利益,各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也需要来联合起来进行经济协调。

调节方式:

1、通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就某一领域进行全球性协调;

2、通过政府间的定期会议或不定期的首脑、部长国会晤来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以解决共同面临的经济问题。

3、在某些具体经济领域通过一定的政府间协定来调节国际经济矛盾;

4、组建区域性经济集团,协调地区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与矛盾,这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国际经济调节。

22、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特点及本质。(213)

答: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依赖表现在: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赖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和各种专业人才;

4、发展展中国家人染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投资场所和资本积累的场所。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依赖也是非常明显的:

1、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资金依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输出;

2、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3、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市场,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发达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关系上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斗争与局面,在想象上表现为不同生产力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从本质上看,则反映了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与发展中国家广大人民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经济利害关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就必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彻底废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23、联系十六大报告内容,分析现实问题。指导(74)(79:

4、6)

答: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的是—蒙克莱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社会生产过程如下环节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人们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应该—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能不断地经受着实践的检验、随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之

一、善拼的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表现自身的形态、又具体劳动创造

交换价值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量的关系或比例、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是由以简单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与生产该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

一、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内在尺度、可以只是现实的货币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与使用价值成正比、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与一定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价值增值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组成成本的是—v可变资本价值

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大于利润率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产业资本总额加商业资本总额的比例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利息和企业利润 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级差地租Ⅰ

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并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而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结果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作用的结果 产业资本在资本循环中采取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度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表现为—年剩余价值量的增加、年剩余价值律的提高

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主要包括—由于使用发生的损耗、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损耗、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由于科技进步使原有机器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的贬值

社会资本的运动—必须包含一般商品的流通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或社会总产品补偿问题,包括—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已存在可能性,但不能转化为现实性,原因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规模小,商品数量不多、商品交换范围不广,市场联系不紧密 金融寡头对国民经济垄断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参与制”

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政府直接投资兴办

属于国家间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有—实行“国有化”

资本国际化的职能形式有—改变税率、调整税种和税收起征点、调整信贷规模、“经济计划化”

资本国际化的过程主要借助的形式有—货币资本国际化、生产资本国际化、商品资本国际化 战后资本国际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政府间的融资、国际银行间的融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追逐高额垄断利润,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战后资本国际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跨国公司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应是—主权平等、公平合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第二篇: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5、6题)

1.具体劳动22:也叫有用劳动,是指人们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同自然界发生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23: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凝结在不同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只有量上的不同,而没有质上的差别。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3.简单劳动27: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4.复杂劳动27:是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胜任的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

5.名义工资78: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额,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也叫货币工资。名义工走很难客观地反映工人收入的实际情况,因为工人的实际工资收入除了由货币工资的数量决定外,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社会生活的消费水平。

6.实际工资78:是指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实际工资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因为实际工资是在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减去赋税等工资的扣除部分之后再加上工人所得到的社会福利等间接收入的最终的实际收入。

7.不变资本(C)60: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也不发生任何价值增值。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原料、燃料等生产资料的价值则是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

8.可变资本(V)60: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劳动力价值不是被转移,而是产生了价值增值,这部分增值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9.固定资本108: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这部分生产资本的价值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收回,它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的形态。

10.流动资本108:是指以原料、辅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作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生产资本的价值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它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

11.级差地租1184:是指在肥沃程度较好或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上生产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它是并列地投入不同地块的各个资本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条件,一是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12.级差地租2186:是由于连续追投资于同一块土地,而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所生产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形成级差地租2不同劳动生产率的条件是连续追加投资形成不同劳动生产率高于劣等地原有的生产率。

13.借贷资本163:是货币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14.商业资本150:是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15.资本积累90: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即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16.资本集中90:是指把原来分散的若干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把社会上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成较大的资本。

17.资本积累87:

18.固定资本折旧110:

19.剩余价值率61:

20.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1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1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

二、简答题(5题)

1.产业资本循环的特点102及其具备的条件104。

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具有并存性,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

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139

一、剩余价值率,预付总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已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成正比。

二、资本有机构成,它与利润率成反方向变动。

三、资本周转速度,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四、不变资本的节省,不变资本越节省利润率越高。

五、不变资本要素价格的变动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会对利润率的高低产生重大影响。

3.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113

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4.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商品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形态,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产品交换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③出现的时间不同。商品经济出现在前,市场经济出现在后,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

(2)联系:①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

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6个公式)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I(v+m)=Ⅱc。这个条件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即I(c+v+m)=Ic+Ⅱc。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I(v+m)十Ⅱ(v+m)。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实现条件:I(I(v+△v+m/x)=II(c+△c),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积累和生产规模上是互相依赖制约的,I部类生产决定着II部类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II部类生产也制约着I部类的积累规模。

I(c+v+m)=I(c+△c)+II(c+△c),反映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I部类的生产资料不仅能补偿两大部类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而且还要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资本的需求。

II(c+v+m)=I(v+△v+m/x)+II(v+△v+m/x)反映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I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原有的工人,追加的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保持平衡。

6.马克思平均利润及生产价格理论的作用和历史意义。145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阐明了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

7.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87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8.商品二因素的关系。2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具有统一性,另一方当面又是相互矛盾的。

三、论述题(2题,30分)

1.如何让理解剩余价值不再流通中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

532.如何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8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63

答:基本经济规律是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的原因是: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性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工人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生产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

③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总要设法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正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断扩大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剥削,从而不断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7

2四、计算题

重点:资本的有机构成(书上计算题题例)、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速度、年剩余价值率

第三篇: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导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

第一章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章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工资的本质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第四章 资本循环的基本理论,资本周转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第六章

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商业资本,商业利润

银行资本,虚拟资本、实际资本,虚拟资本的作用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第七章

垄断的产生,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第八章

第三节 基本经济制度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十章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产权界定 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

第十一章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区别

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大一

导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 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他们共同的体现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前者是表现商品价值,后者是实现商品价值。由于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买到一切商品,它就成了社会财富的代表,由此形成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出现的,它们反映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价格: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它代表着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

纸币:纸币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工具。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量的决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如果用P表示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用Q表示商品的数量,P*Q就是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用V表示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通速度,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G可表示:G=(P*Q)/V.假定延期支付的商品价格总额为C,本期到期支付的债务总额为D,互相抵消的交易总额为E。则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公式就调整为:G=(P*Q-C+D-E/V.用M代表所发行的货币数量,SQ表示金融资产的数量,用SP表示证券的一般价格水平,每年金融资产交易总价值量就是SP*SQ.用V1表示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流通速度,用V2表示金融资产的货币流通速度,则包括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公式可以写为:M=(P*Q)/V1+(SP*SQ)/V2

第三章:价值规律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始终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在资本主义不同时期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同,在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通过以价值为中心,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发挥着作用。

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形式发挥着作用。

4、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商品价值分别采取生产价格和垄断生产价格的形式发挥着作用。市场价格围绕垄断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竞争和供求规律的共同作用下起着调节生产、配置资源、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基本作用:(1)能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

(2)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作用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支配商品经济的其他规律。

第四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本质联系;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切资本的投入都总是以货币的形式出现的。作为货币的货币,其流通形式为:W-G-W(商品-货币-商品)

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为:G-W-G’(货币-商品-货币)

资本流通的公式:G-W-G’(货币-商品-货币’)其中,G’大于G,G’=G+ΔG,ΔG是G的增值额。马克思把这个超过原来货币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当货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时,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G-W-G’这个公式,反映了所有资本的最一般的运动形式,综合的反映了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的最一般的运动形式。该公式表明,资本在运动中、流通中发生了价值的激增。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只是变换它的物质存在形式,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这部分资本价值,第一,不像生产资料的价值再现在新产品中,而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第二,由于产生了价值增值,也即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是一个可变的量,会增值自己的价值。用m’表示剩余价值率,m表示剩余价值,用v表示可变资本,则:m’=m/v.以M表示剩余价值量,以m表示一个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以v表示用于一个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以V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剩余价值总量的计算公式为:M=(m/v)*V=m’nv,其中,n代表可变资本总量所雇佣的劳动力或工人数。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产品又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现象。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第五章: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实际上就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的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资本积累的数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分为个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就生产过程本身而言,资本积累的数量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4)预付资本的大小。

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所费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掉的资本。

资本有机构成:(1)从物质形态来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他们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2)从价值形态来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可变资本(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的,他们之间也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着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C:V的比例大,则资本有机构成高;C:V的比例小,则资本有机构成低。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也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使个别资本的总额不断增大。受到两方面的限制:(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聚的增加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2)受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少数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不断进行的资本积累,造成了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也即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表现为过剩的人口。

第六章: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它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指资本的价值从货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相应的依此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实现增值后又回到原来出发形态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是购买,产业资本家以商品购买者的身份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用公式表示为:

{ A

G-W{

{Pm G代表货币,-代表流通过程,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

第二阶段是生产,资本家把购买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入生产领域,生产出新的商品,其价值包含着预付的资本价值及其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生产资本转化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W’)。用公式表示为: { A

W{

„P„W’

{Pm

„P„代表生产过程,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生产出来的商品,其价值=W+w’,其中W等于预付资本,w’为剩余价值。

第三阶段是售卖,即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出卖换回货币。这时资本又回到了最初的货币形式。但这个货币与开始支付的货币已经不同,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除了预付的货币以外,有带来了一个新的增值额即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为:W’-G’.其中,G’=G+g,G是预付资本价值,g是实现了的剩余价值。

把以上三个阶段连接起来,即成为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全过程,用公式表示为:

{ A G-W{

„P„W’-G’.{Pm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1、货币资本循环:G-W„P„W’-G’

2、生产资本循环:P„W’-G’·G-W„P

3、商品资本循环:W’-G’-W„P„W’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指全部资本价值不能同时处在一个阶段和一种职能形态上,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分配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并相应的分布在循环的三个阶段上。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资本周转:在资本反复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这种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运动,叫资本周转。用n代表资本的周转次数,U代表资本周转时间的计量单位(年),u代表一定量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n=U/u.生产资本的两种划分:这两种划分是生产资本内部的划分。首先,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目的,在与解释剩余价值来源于可变资本,来源于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其次,划分的标准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标准是资本价值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而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标准是资本价值不同组成部分的不同周转方式。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是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所造成的磨损。因为有形磨损是物质形态的磨损,也被称为物质磨损。无形磨损是固定资本物质形态不变,由于生擦和你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因为是非物质因素引起的,也被称为精神磨损。

固定资本的不断磨损,使得固定资本在使用一定年限后,由于丧失生产作用而退出生产过程,这时需要对固定资本在物质形式上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上进行补偿,这就是固定资本的更新。折旧是实现固定资本更新的基本途径,是固定资本价值周转所采用的特殊形式。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他表示这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的增殖程度。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m’表示剩余价值率,v表示年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一年内可变资本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量的计算公式为:M=m’vn.年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M’=m’vn/v=m’n.第七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及其周期性

个别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每个企业的资本,都是独立的发挥资本职能,在独立循环和周转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这种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

所有个别资本的有机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

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的两个前提:(1)把社会总产品按照实物形态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第二部类:生产消费资料。一种产品究竟属于生产资料还是消费资料主要看它在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用途。(2)按照价值形式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实际就是社会总商品的运动。它的运动公式为:

{W-G}-W W(W+w){

}G’

{w-g }-w

这个公式中,作为起点的总商品资本W,包括补偿资本家垫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部分(W),以及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w)。如果商品销售成功,全部资本都转化为货币资本(G)。其中,资本家可用收回的等于预付资本价值的货币资本(G),去购买劳动力(A)和生产资料(Pm),进行生产消费,经过生产过程,又变为生产资本(W),完成商品资本循环,同时,资本家可将另一部分货币(g),购买消费资料(w),进行个人消费。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应该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Ⅰ(v+m)=Ⅱc

2、第一部类全部产品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价值之和。Ⅰ(c+v+m)=Ⅰc+Ⅱc

3、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Ⅱ(c+v+m)=Ⅰ(v+m)+Ⅱ(v+m)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

1、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大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的价值:Ⅰ(v+m)>Ⅱc

2、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和供积累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用的剩余价值之和:Ⅱ(c+m-m/x)>Ⅰ(v+m/x).其中,m-m/x代表供积累用的剩余价值部分。

实现条件:

1、第一部类原有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Ⅰ(v+Δv+m/x)=Ⅱ(c+Δc)

2、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

Ⅰ(c+v+m)=Ⅰ(c+Δc)+Ⅱ(c+Δc)。

3、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可变资本加上追加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第八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在资本家的观念中商品生产的资本耗费就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称为成本价格。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P’=m/C=m/(c+v),C为预付总资本。如果以年为期计算利润率,以n代表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则年利润率

P’=m/(c+v)=m’vn/(c+v)=m’n·v/(c+v)=m’n1/(c/v+1)平均利润是指预付资本按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

部门之间的竞争:

1、促使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以及相应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资本价值增值的本性导致了不同生产部门之间争夺有利投资的竞争。这种竞争一般是通过资本的转移来实现的。

3、是指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争夺经济利益的斗争。

第九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

1、表面上看来源于商品的购买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差额。真正来源和本质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含义: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

3、不过是商业资本参与平均利润的形成所瓜分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商业流通费用:指在商品流通中商业资本家支付的与商品流通有关的费用。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与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主要指用于运输、仓储、保管、包装等方面的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与商品价值运动直接相关的费用)。

第十章: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或银行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本质:是一种生息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循环周转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转化而来的。

特征:是一种资本商品;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是最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G+ΔG).利息只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在根源上来自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贷出的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例,用ⅰ表示,如果用G表示借贷资本量,G’表示到期后借贷资本家收回的借款再加上利息的总和,即G’=G+ΔG,则利息率计算公式为:ⅰ=(G’-G)/G=ΔG/G.银行资本:是指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获取利润所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是银行资本家从事货币资本实际贷出活动的基础。

银行利润:来源于:它们借入时利息率低于贷出时的利息率,即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间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之后,便形成银行利润。银行由于贷款给职能资本家收取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因此银行的利润也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资本主义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现代的国家信用是资本主义信用的基本形式。此外,也可按信用的方式分为直接、间接两种,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信用和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信用形式则是当代融资的基本方式。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以股东的权力为标准,可把股票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公司债券是股份公司为了筹集资金而按一定程序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借款凭证即发行公司向债权人作出的承诺,保证在约定期限还本付息的书面凭证。可分为无记名债券和记名债券两种。债券价格=债券利息/银行利息率。

第十一章:资本主义地租

级差地租:是指投入到等面积的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由于不同地块的极差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土地优劣的不同等级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或自然基础,其产生原因是土地优先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级差地租按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区分为两种: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投入到等面积的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等量资本先后连续的投在同一块地上,不同的投资产生不同的生产率,按照生产率最低但其产品又是为社会所需要的投资所决定社会生产价格,生产率较高的投资也会产生一个超额利润,它也就转化为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有土地私人垄断权所决定的,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若以Po表示土地价格,R表示年地租,ⅰ表示年利率,则土地价格:Po=R/ⅰ.将公式改变,最简单的贴现公式:P=(R/ⅰ)[1-1/(1+ⅰ)^n]

第十五章:

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为持有者带来收入的资本形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信用工具形式存在的有价证券,被持有者投入流通用来交易便形成虚拟资本,主要有商业期票、汇票和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票据等等,它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另一种是以资本所有权证书形式存在的有价证券,在流通中同一张所有权证书或债权凭证反复交易就形成了纯粹的虚拟资本,其主要有股票和债券构成,它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

虚拟经济是以虚拟资本为经营对象,以谋取利润或报酬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活动包括对虚拟资本的买卖、中介、咨询等,彩票业,赌博业等。

所谓泡沫经济就是虚拟资本价格普遍被高估的经济。

用Y表示货币收入流量,用用A表示资本存量:A=Y/r.r表示利息率,

第五篇:科学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期末感想

科学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期末感想

这门课是我上过最值得上的一门课之一,没有做好,没有上好,只能说明我没好好上,没利用好这个机会好好学习。

先说说我选这门课的初衷吧,得承认,这之前,我一点都不了解这门课,只是看到课程名称我觉得很有价值的感觉,同时,因为学分的需要和同学室友一起都选了,于是我也就在第三轮选上了这门课。第一节课一上来我就觉得这门课很不简单,值得我认真去上,认真去听。因为我发现这门课的老师是国务院的黄琪轩老师,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有几个国务院的朋友还是认识的,口碑很好,当然重要的是期末给分很不错。于是,我暗喜,捡到宝了感觉。

再说说我看来这门课的特点吧,为什么让我觉得是一门最值得上的课呢?首先,黄琪轩老师是个好老师,是政治经济学业内有名的学者,能来给我们上课,作为学生深感荣幸。另外,老师讲课内容很深刻,几节课下来我发现我看时事、看问题有了不俗的变化。课后我们要阅读各种材料,很多都是听都没听过的,但是看书名就知道是一本不俗的名著。比如,《国富论》、《富裕的杠杆》、《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经济发展理论》等等。这些都是涉及到了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的此领域重要文献,对于我工科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知识来源。通过这些文献的阅读与老师的精心讲解,受益匪浅。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门课的设计很新颖,人少、作业少、无考试,分数来源于课堂讨论与阅读。在整个教室只有20多个人在上课,至此,黄教授还嫌多了,这让学生很敬佩。人数少给了我们更多的发挥空间,课堂讨论的机会更多了。而黄教授显然也是这么认为并这么去做的。所以,一堂课下来我都是听的津津有味,虽然也还有很多不懂得,虽然我融入的讨论并不多,只是偶尔说一两句,但是这也很不错了,至少也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黄教授很注重我们的阅读,并让我们尽量多的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培养我们批判思维。阅读完一篇文献,我们必须每个人至少提一个问题,最好的问题就是批评质疑作者的问题。这让我开始很不习惯,但是渐渐的就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虽然现在在课堂上我们可能很不习惯这种问题,我们从小相信权威习惯了,但是现在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去质疑权威,慢慢的在改变我们以前的思维方式。以后遇到问题后要能朝这个方向去想,不要被权威牵着鼻子走就是了。

如果还有黄教授的课,我和室友们都想再选。

下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下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整理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简答题4个共40分,材料分析题(阅读相关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回答3个问题)30分,论述题2个共30分,总分10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5篇)

    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各位政治经济学课程组老师: 您好!本学期期末考试仍然实行全校统考,分值占60%;平时成绩占40%,由各位任课教师把握。 本次期末考试题包括:简答......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 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 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 科学理论,是关于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复习提纲(合集5篇)

    光华园学习网 更多资料请戳:http://ghy.swufe.edu.cn/study0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的出发点 2、商品的定义、商品......

    广告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广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主,以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为对象,以付费方式通过传播媒介将企业的观念、形象、商品和劳务等进行的信息传递以促进销售的活动。广告定位所谓......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构造主义:铁钦纳,研究人们的意识;内省法;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

    学前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规则游戏两类。6.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一、填空题1.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智、体、美等方次。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远程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1、LMS:学习管理系统LMS,别名:在线学习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网上注册报名;课程管理;课程分配;整合多种格式的知识、信息资源;学习评估;学习活动及结果跟踪;生成学习报告;具备一整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