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秘书学期末复习资料
1.简述秘书工作基本特征是什么。
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和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形成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矛盾,构成了其特点。
(一)被动性和主动性的对立统一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对立统一
(三)常规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
(四)思想性与事务性的对立统一
(五)机密性与沟通性的对立统一
2.秘书机构的特征是什么
辅助功能的综合性。其全面性和全局是其它职能部门和咨询机构所不具备的。 所处位置的中枢性。所谓中枢机关,就是在决策管理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机关,秘
书机构是最贴近中枢机关的办事部门。
组织关系的封闭性。只接受本级机关的领导,直接对本级领导机关负责.3.简述对秘书与领导的关系的认识。
1、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关系
2、实现工作目标的同事关系
3、工作职能上的上下级关系
4、工作过程的主从关系
5、工作沟通的双向交流关系
6、工作绩效上的一体关系
4.秘书机构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1.参谋职能表现在:(1)有意识地为领导收集、整理信息。
(2)随时为领导提供参谋性服务。
2.助手职能
3.信息沟通职能
4.关系协调职能
5.公关职能
5.秘书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
1、忠诚忠诚的内涵比较丰富,忠诚于秘书岗位、事业,忠诚领导,忠诚于国家、人民。
2、廉洁 清廉是秘书人员的立身之本。特别对公务秘书尤为重要。
3、谦和是秘书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4、谨慎秘书工作须细致谨慎,这是秘书工作性质,内容所决定的。
5、守密是秘书人员应加强守密的道德意识,培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
6.简述调查计划的基本内容
⑴ 调查的目的要求⑵调研的内容
(3)调研的的对象、范围(4)调查的方式方法
〔5〕调查的时间和步骤〔6〕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分工
(7)调查的经费预算
7.简述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课题
二、确立调查的对象、类型和方式
三、拟定调查项目和题型
四、规定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五、制订调查研究计划
六、组织调查研究实施
七、研究调查资料
八、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8.组织集体访谈应注意什么
开始前——
1、确定人数和人选;
2、事先通知,明确内容
3、根据目的和要求列出调查提纲。
进行中——开始时,容易冷场,要善于启发引导;中期发言热烈,要善于抓住中心,防止海阔天空;后期注意发现新动向,抓住遗漏。
不宜过早表态,不要随便打断发言者。
调整记录方式。
言而未尽者,会后个别交谈。
9.问卷调查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1、调查人数不受严格限制
2、节省开支。
3、回答环境自由
4、容易量化。
缺点:1问卷内容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不能用于文化程度教低的人。
3、如果设计出问题,较难补救。
4、回复率较低。
10.调查研究有哪些类型
一、问卷法问卷调查,是采用一种事先设计好的结构化、标准化的问卷作为资料收
集工具的一种调查方式。
二、访谈法 访问法是调查者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访问交谈来了解情况,收集材料的方法。
三、观察法 调查者到现场实地考察,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工具和手段,通过对社会现象或问题的描述记载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四、文献法文献法是指调查者查阅有关的书面资料(包括报刊、文件、档案以及照片、图表、录音、录像、影片等)以获取所需要的材料。
五、实验调查法①概念:指经过特殊安排,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使一定的社会现象发生以揭示其产生原因或规律的方法。
11.会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一、协助领导确定和协调会议议题
二、成立会议组织机构
三、确定会名、规模和规格,提出与会人员名单
四、会议经费的预算
五、拟定会期以及议程与日程
六、制发会议通知
七、会议文件和用品的准备
八、会场的选择和布置
九、落实后勤工作(吃住行)
十、做好会前检查工作
12.会议文件的类型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指导性文件,如上级下发的政策性和工作部署性文件,会议上所做的开幕词、闭幕词、领导讲话、主题报告等。
2审议性文件,如工作报告、述职报搞、议案以及决定、决议、议程、日程、主席团名单、任免名单等会议文件的草案。
3.成果性文件,如决定、决议、会议纪要、会谈纪要、合同、协议书等,其中一部分是从审议性文件转化而来的。
4.记录性文件,如各种会议、会谈、会见的记录。记录性文件以文字记录为主,辅以音像记录。
5.交流性文件如事迹报告、经验介绍、学术论文、会议简报等。6.参考说明件文件如统计材料、调查报告、说明和其他背景性材料。
7.传达宣传性文件,如会议纪要、会议公报、会议简报、会议消息以及配合会
议宣传广告、招贴等。
8.程序规范性文件,如议事规则、会议议程、会议日程、会议保密规定、选举办法、表决程序等。
9.会务管理性文件:如会议预案、会议通知、出席人员名单(包括分组名单)、签到簿、报到登记表、作息时间、文件消退表、会议总结等。
13.谈谈会场的选择和布置
事先划好座位区域大门贴指示牌、座位图
出席证注明座位号
主席台座次安排
依职务高低和选举结果
会议主持人的位次
原则:依职务的高低和选举的结果安排座次,职务最高者居中,按先左后右、前高后低的顺序依次排列。
主席团座次图表贴休息室
摆放座位台签
秘书引导入座
1、大型会议事先应划好区域,贴上标识牌、指示牌、座位名签,使与会人员顺利
入座。
2、表彰、总结类型大会上,应将被表彰、受奖励对象安排在前几排,最好贴上座
位名签。
3、要注意分清上、下座。
会场:会议室、会客厅、会议厅
布局:半月形 圆形
椭圆形 方拱形
长方形 T字形
作用:坐得比较紧凑,便于讨论和发言
人大会:庄严隆重党代会:朴素大方
庆祝会:热烈喜庆追悼会:庄重肃穆
座谈会:和谐融洽纪念会:隆重典雅
日常工作会议:简单实用
主席台的装饰
会标会徽背景
花卉台签
会场四周的装饰
会场四周和会场口,悬挂横幅标语、宣传画、迎宾牌、广告、彩色气球
14会议记录的重点是什么?
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活动;
会议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
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15.会议通知的拟写和发布
会议通知的格式
通过文件传递渠道发出的会议通知,一般应写明:
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会议名称、主要议题、到会人员、会议及报到时间、地点、需要的材料等,通常采用条文式写法。
供机关、单位内部张贴或广播的周知性会议通知:
正文开头可不写受文对象,应在通知事项中说明:
会议时间、地点、内容、准备材料及出席人员等。
语言力求简短、明白。
还可以采用卡片式、表格式等。
按通知的名称分为会议通知、邀请信(函、书)、请柬、海报、公告等
16.开幕典礼的准备工作
1.做好舆论宣传工作。2.准备好开幕词。3.拟定典礼的程序。4.做好来宾邀请工作。 6.做好场地布置。7.做好物质准备。(用品和设备)8.做好礼品馈赠。
17.画出签字仪式的流程图
双方助签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
主签人员签字
助签人员交换文本
主签人员签字
主签人交换文本
握手庆贺或举杯同贺
18.简述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
1、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
2、按政策法规办事的原则
3、处理实际问题与思想疏导、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原则
4、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5、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的原则
19.集体上访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集体上访指5人以上联名信或集体上访,具有行为的群体性,意愿的同一性,组合暂时性,这类信访社会影响较大,人多势众,有共同意愿,信访试图通过集体信访达到目的,它是信访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处理集体上访的原则:
首先,应坚持预测信访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其次,“归口处理”与“就地消化”相结合,既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又
要注意因势利导;
再次,坚持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
20.来信的处理程序
㈠收信 包括“收、拣、拆、订、盖”
㈡阅信阅看是正确处理信件的基础
㈢登记
1、形式:登记簿、登记卡和活页登记单三种形式。
2、基本项目:收信日期、来信
编号、来信人姓名、单位、内容摘要、办理情况、办理日期(还可以有附件份数、寄发类别、备注等项目)
内容摘要,简明扼要,文件标题般概括,要求能概括地反映出信访实质问题。㈣处理
㈤复信 函复、面复、电复
将处理情况和结果给来信人作答复,复信一般使用公文语体,叙述严密,不能
含糊。
㈥存查
1.留存:信访部门留存信件的范围尽量要小,①已作结案处理,本人要求过高,并
明显不符合政策规定的。②精神痴愚者的来信。③无具体内容和情节的匿名信。④个别不宜处理转的信件,如打油诗。这些信件不再承办,可作些登记和统计。 2.查信:为保障人民群众通信自由,原则上不受理查信,21简述周计划表编制的注意事项。
1.应按领导意图制定2.用纸以一张为限
3.除内容、事项、日期外还须有时间、地点。4.日程不能排得太满 5.变动要及时调整和落实6.计划表应归档保存
22简述如何做好秘密文件的保密工作?
(1)文件撰制的保密:标明密级,确定发放范围;印制过程中的清样、废页、铅
版、蜡纸的保密;草稿和修改稿的保密;复制时须履行手续,严格把关。
(2)文件传送的保密:不通过普通邮政,不用普通传真机传递秘密文件;专程取
送,严格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3)文件的办理的保密:收发、分送、传阅、借阅均须有严格的登记制度。
(4)文件的保管的保密:存放在有保密保障的地方;及时清理、清退秘密文件;
按规定立卷归档;
23值班的主要工作内容
1、接收处理上报下发的文稿和信函
2、承接上级的指示、通知和下级报告事宜。
3、接待来访人员。
4、处理突发事件。
5、承办临时事项。
6、编写值班材料和大事记。
7、做好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简述印章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1、使用印章必须经与印章权力相称的领导人批准,保管人员不能自己决定是否用
章;
2、用印前,印章管理人员应了解用印内容和目的,确认符合手续规定后,方可盖章;(管理人员对用印有监督权,必须进行认真的审查,对有疑问的或不符合规定的,有权拒用或提出异议,即使有领导签字,也可请求复议。不能有求必印);不能将章带出办公室。
3、用章登记。内容包括:用章时间、用章单位、内容摘要、批准人、经办人、用印人、用印数和留存份数等。留存件和登记簿年终要存入档案。
4、盖章位置正确。公文应盖在落款和年、月、日处,“骑年盖月”,即印章左椽与
落款日期的“年”字相齐,月、日应压于印章之下。盖印要清楚,不可歪、倒、偏、糊。其他凭证按习惯位置盖章。
5、不在空白凭证上盖章。却因工作需要,经过领导人批准,逐份编号盖章后,由使用人签名领用。
6、保证印章的绝对安全。做到专人专柜保管。存放印章的箱柜要牢固,防止被盗。印章如果被盗,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造成损失。印章被盗造成不良后果,保管人员要负法律责任
7、废止后的印章应就地封存或缴回制发机关,不得重新启用。
第二篇:秘书学期末论文
序号:89学号:12904050301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李岑鹏成绩:
《论秘书机构的职责、范围,以及信息收集和调研工作的具体内容》
——我在新东方兼职的体会和感受。
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我曾在新东方英语做班主任兼职工作。现在回想起来从进入新东方到离职那个岗位,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在学校教室里面所学不到的东西。在新东方国贸校区每个年级班主任都在一个集体办公室里面办公,我觉得这和企事业单位办公室的一个秘书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联系或相似之处。虽然我还从来没有进入过某家私企或国企当过秘书,所以我只能谈一谈我作为一名“班主任”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秘书机构信息收集工作的具体内容。在做兼职临时暑假班主任的第一天,许多老班主任们在办公室里就告诉我信息收集工作都有哪些以及怎么样去做。首先第一点就是 每天上课的所有老师、助教、学生的签到工作。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信息的收集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教师考勤签到表》是要求班主任在每位教师进入教室之后主动上前向教师确认签字,该表共分7项分别是序号、日期、教师姓名、上课时间、下课时间、教师确认签字。要求班主任必须把前6项全部填好,最后一项教师确认签字由各教师亲自本人填写,班主任不能代签。表头部分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教学区、教室、班号、班主任姓名,要求全部由班主任填写。如果某教师上课迟到那么就要用《教师异常考勤记录》该表共有11项分别是日期、部门、教师姓名、教师编码、班号、正常时间、迟到时间、早退时间、拖堂时间、原因 和教师签字确认 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我觉得以上这些关于教师的考勤应该是一种信息的收集。《助教考勤签到表》和《教师考勤签到表》基本类似都是需要班主任上前主动去收集信息。最主要的“客户群”应该算是学生了,因为他们就相当于公司里面的“客户”一样,他们是交了学费的来上课的。所以对于他们每天的信息手机、管理、汇总是格外重要的。每天8点半上课 要求班主任7点半到岗 8点准时站在教室门头等候同学们到来,在进入教室之前 班主任须在每位同学们的听课证上面做记录画一个钩,然后在花名册上相应的位置做标记以表示该同学来上课。在第一天开课当天如果有要发教材或学习辅导资料的话 更应该作好记录在听课证和花名册上面。因为这关系到企业财产的问题。如果有哪位同学多领了一本教材或资料,导致有同学少一本 那么班主任就要自己掏腰包去垫付教材费用 为的就是不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然自己的财产(工资)就会亏损。所以在第一天开课发教材的时候 信息收集登记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三篇:秘书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秘书活动的主体要素是()
2.管理文秘学是从_______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3.秘书活动的中介要素是()4.秘书活动的本质属性是()5.秘书活动产生的必要条件()
6.秘书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产生于()7.我国秘书活动产生的标志是()
8.1921年,担任党的一大大会秘书的人是()
9.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官办社团中担任秘书工作的公职人员是()10.按工作岗位分类,秘书可以分为()11.从职位上区分秘书层次,秘书可分为()
12.负责文稿撰制、来访接待、信访处理、会议组织等项工作的秘书人员属于()13.中央机关的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属于()14.关于秘书工作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15.秘书文书工作的发文处理程序排列正确的是()16.对秘书工作的质量要求体现在()17.秘书工作的保密原则是秘书工作的()18.不属于秘书职能的选项是()19.秘书工作的“协调”是指()
20.下列不属于沟通信息原则的选项是()21.沟通中的迅速原则指()
22.协调对象回答了______的问题()23.狭义的秘密是指()
24.属于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利益和安全遭受严重损害的国家秘密是()25.下列不属于保密工作范围的选项是()
26.一定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称为()27.行政管理学、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属于秘书知识的()28.秘书的最高知识层包括()29.秘书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30.属于秘书中间知识层的选项是()
31.在知识层面,我们区别于其他行业秘书人员的重要标志和职业特色是()32.关于“会议”,错误的选项是()33.影响秘书心理健康的因素是()
34.不能体现秘书正确的工作动机的选项是()
3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的职业道德是()36.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排序、核对、研究、编写等活动是对信息的()37.我国出台的《保密法》把国家秘密分为()
38.“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的秘密,属于()39.同一组织系统内部的上下级关系称之为()
40.据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的规定,我国行政公文分为()41.工作的根本目的是()
42.不属于秘书健康的情感的选项是()
43.宴请是接待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宴会礼仪,主宾的座位应该是()44.性格外向,胆大好胜。领导欲望和能力强,社交能力强,爱支配人的血型是()45.按照中国人的礼仪习惯,关于座位的高低之分,正确的选项是()46.关于接待工作中的宴请,正确的理解应该是()47.我们在接待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泛尊称是()48.关于文书的管理工作,正确的选项是()49.在接待规格中,最常用的的是()
50.公文的文头部分左上角从上到下依次是()
A.接近吸引律
B.互惠吸引律
C.诱发吸引律
D.光环吸引律
E.对等吸引律 根据人际吸引规律,完成51-55题。
51.两人因相同兴趣和爱好而成为好朋友属于()52.张某和王某因在一起做生意而经常在一起。()53.阿达来提因长的漂亮而得到很多男同学的喜欢。()54.张老师因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师而受到他人的关注。()55.李明在喜欢刘红的同时希望刘红也喜欢自己。()
A.动机
B.兴趣
C.情感
D.意志
E.气质
56.从事秘书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这是秘书人员的()57.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多方面爱好兴趣,属于优秀秘书人员的()58.具有健康的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控制力,属于优秀秘书人员的()59.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属于优秀秘书人员的()
60.感知觉的速度、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活跃度,属于优秀秘书人员的()
1.我国秘书活动产生的标志是()2.秘书活动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3.1921年担任中共一大会议秘书的是()
4.一案一卷、集中保管、查阅制度、鉴定销毁制度,属于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5.秘书人员属于秘书活动五要素的()6.秘书活动的中介要素是()
7.下列不属于古代秘书工作制度的选项()8.中级公务员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9.秘书按职业性质分为()
10.下下面属于行业秘书的选项是()11.下列秘书分类划分错误的是()
12.下列秘书的分类中,按秘书业务范围划分的选项是()13.下列秘书的分类中,按秘书辅助对象分类的是()14.下面不属于秘书工作原则的选项是()15.保密原则是秘书人员的______要求()16.关于秘书工作的作用,错误的选项是()17.秘书工作的内容不包括()18.信访工作是指()
19.正确的信息处理的过程是()
20.秘书人员的语言要求形象生动,具有音韵美、节律美,其中音韵类修辞包括()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④借代
⑤反间
⑥排比
⑦反复
⑧设问
⑨对比
⑩反语
⑪双关
⑫对偶
21.人际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包括()
①首因因素
②近因效应
③光环效应
④社会刻板效应
⑤投射效应 22.下列属于秘书只能的选项是()23.下列不属于管理只能的选项是()24.关于沟通信息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25.按密级程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26.在一定社会里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称之为()
27.“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再则晓知治体”,说这句话的是()28.秘书资格指的是()
29.秘书资格的职业道德规范错误选项是()30.秘书应具备的办事能力不包括()
31.不属于秘书人员的中间知识层的选项是()32.下列不属于秘书人员心理素质的选项是()33.关于工作的动机,你认为最正确的选项是()
34.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行为产生的正确的选项是()35.秘书的健康情感不应该包括()36.提出体液学说的人是()37.气质形成的内在因素是()
38.根据气质类型血型说的观点,最容易受到伤害的血型性格是()
39.“政治上的红人、工作上的忙人、生活上的穷人、身体上的病人”是指()40.秘书人员必须树立的正确的“三观”是指()41.秘书人员在应激状态下应力求()
42.根据公文的行文方向,下行文的公文不包括()43.文书管理工作规定,特急文件办结的时限是()44.会议时间是指()
45.会议的出席人员是指()
46.对于情绪激动的女性来访者,男性秘书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47.陪同领导同志外地出差,夜晚外出应()48.接待要素包括()
49.关于能力吸引,错误的选项是()50.关于诱发吸引,正确的选项是()
根据人的气质类型知识完成51-53题。
51.沉着冷静、行为内向、头南清醒,但不善言谈、动作缓慢。52.热情外向、精力充沛、认真果断,但易冲动、难于自我控制。
A.接近吸引律
B.互惠吸引律
C.诱发吸引率
D.光环吸引率
E.对等吸引率 根据人际吸引规律,完成53-54题。
53.张某和王某因在一起做生意而经常在一起。()54.李明在喜欢刘红的同时希望刘红也喜欢自己。()A.甲状腺型
B.垂体腺型
C.肾上腺型
D.性腺型
E.A型血性格 根据人的气质类型知识完成55-56题。55.情绪容易激动。()
56.精神饱满、意志坚定、感知灵敏。()
A.动机
B.兴趣
C.情感
D.意志
E.气质
根据优秀的秘书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完成57-58题。
57.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属于优秀秘书人员的()58.人们对外界客观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属于优秀秘书人员的()59.60.二、判断题
1.秘书是职务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秘书工作是一项辅助性工作。()2.管理文秘工作的辅助性决定了其工作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3.古代有“漏大事机密者绞”的决定,说明保密工作制度的重要。()4.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话,但不等于每个人都能说话。()
5.我们在优化卫生行政事业管理工作者的队伍是,还应该优化其年龄、性格、兴趣、气质、爱好等非智能因素。()
6.人生在世两件事,首先是学做事,其次是学做人。()7.隶属关系是指同一组织系统内部的上下级关系。()8.毅力超群的人犯点小错误就不招人喜欢了。()9.外向型和内向型,阳刚型和阴柔型结合会跟和谐。()
10.一般情况下,胖体型的人思维缜密,谨慎多虑,性格内向,行动缓慢。()
1. 秘书人员是秘书活动的主体要素。()
2. 我们在上下楼梯的时应走在老人和儿童的前面。()
3. 古代有“漏大事机密者绞”的决定,说明保密工作制度的重要。()4. 协调对象回答了“由谁协调”的问题。()
5. 信息是物质的,是有价值的。秘书人员必须为领导提供准确信息。()6. 协调四要素是协调主体,协调对象,协调手段,协调关系。()
7. 沟通信息中的迅速原则指距离求短、方式求佳,速度求快、内容求多。()8. 行政机关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的分类是一样的。()9. 检举揭发直接上级时可以越级行文。()10.公文名称就是公文标题。()
三、填空题
1. 秘书活动五要素是______、秘书工作、秘书方法、领导意图和秘书环境。
2. 秘书工作的作用包括______、沟通和协调作用、榜样和示范作用、督促和检查作用。3. 秘书的五大职能是辅助决策、协助管理、沟通信息、协调关系、______。
4.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______行为规范和心理活动等。5. 一个优秀的秘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办事能力、______、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和调研能力。
6. 公文的行文制度包括行文关系、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行文方向包括上行文、______、和平行文。
7. 会议是一种社会现象,会议的四个条件是有组织,有领导、______、集会。8. 会议的六要素是与会者、主办者、______、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
9. 接待工作程序包括手机来宾情况、______、确定陪同人员名单、安排接送站、准备接待材料、组织活动和处理善后事宜七项内容。
10.公文的文头部分由公文名称、发文字号、______、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签发人等六部分组成。
1. 秘书活动五要素是______、秘书工作、秘书方法、领导意图和秘书环境。
2. 秘书工作的作用包括______、沟通和协调作用、榜样和示范作用、督促和检查作用。3. 秘书的五大职能是辅助决策、协助管理、沟通信息、协调关系、______。
4.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______行为规范和心理活动等。
5. 一个优秀的秘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办事能力、______、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和调研能力。
6. 影响秘书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工作学习压力、社会舆论压力、______。7. 公文的行文制度包括行文关系、______和行文方式。
8. 公文的特点包括政令性、权威性、______、规范性、时效性。
9. 文书管理工作室之对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______等全过程的管辖。
10.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由标题、主送机关、______、发文机关、成交时间、印章。
四、简答题(每题5分 共10分)1.影响秘书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2.你如何理解秘书工作的补偿性? 3.公文的特点有哪些? 4.简要叙述协调的过程。
五、制作题,根据题目要求,写一份会议策划。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5、基尼系数:、是根据劳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6、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
7、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8、自然失业率: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来表示
9、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
10、GDP平减指数的一篮子固定物品包括经济中所有的物品与劳务,是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简答题
1、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答:包括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及预期等。相关商品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品,另一种是替代品。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 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3、简述利润最大化原则以及原因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企业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4、通货膨胀包括哪些类型?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
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5、简述垄断的利与弊
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对经济是不利的原因在于:第一,生产资源的浪费。这就表现为,与完全竞争相比,平均成本与价格高,而产量低。第二,社会福利的损失。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消费者所付出的价格高,就是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这种减少则是社会福利的损失。
垄断也有其有利的一面。首先,在一些行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其次,垄断企业可以以自己雄厚的资金与人才实力实现重大的技术突破,有利于技术进步;最后,尽管在一国内是垄断的,有效率损失,但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利于一国世界竞争力的提高。
6.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指起先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
(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7、公共政策制定者经常想减少人们吸烟的数量。有人认为政策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两种。请你根据所学的供求原理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方法是什么? 一种方法是使香烟和其他烟草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公益广告、香烟盒上有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在电视上做香烟广告等,都是旨在减少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时香烟需求量的政策。如果成功了,这些政策就使香烟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是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另一种方法是,政策制定者可以试着提高香烟的价格。例如,如果政府对香烟制造商征税,烟草公司就会以高价的形式把这种税的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较高的价格鼓励吸烟者减少他们吸的香烟量。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量的减少就不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相反,它表示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到价格更高而数量较少的一点上。这是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
8、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为什么会引起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
9、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第一,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二,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部门法。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10、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
化妆品之所以能薄利多销,是因为它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的降价可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使总收益增加,而药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只能使总收益减少。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例如一些滋补药品,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可以薄利多销。
三、计算题
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350—3P,供给函数为S=--250+5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根据均衡价格概念可知D=S
350-3P=-250+5P
8P=600
P=75
D=350—3×75=125 均衡价格为75,均衡数量为125
2、根据下表计算
面包的消费量总数量120230
3边际效用206(1)消费第二个面包时的边际效用是多少?(2)消费第三个面包的总效用是多少?
(3)消费一个、两个、三个面包时每个面包的平均效用是多少? 答:(1)消费第二个面包时的边际效用是:30-20=10。(2)消费第三个面包的总效用是:30+6=36。
(3)消费一个、两个、三个面包时每个面包的平均效用分别是:20、15、12。
3、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1)乘数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200/80=2.5。
(2)根据公式a=1/(1-c),已知a=2.5,边际消费倾向MPC或c=0.6。
(3)因为MPC+MPS=1,所以MPS=0.4。
4、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MPC=△C/△Y=(900-800)/(1200-1000)=0.5;
(2)边际储蓄倾向MPS=△S/△Y=(1200-900)-(1000-800)/(1200-1000)=0.5。(也可以用1-MPC得出)
四、论述题(1、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1)餐饮业属于需求富有弹性(有替代品),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由教育部门指定,无替代品)。(6分)
(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6分)
(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降价促销。(3分)
2、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在短期内,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则价格高,存在超额利润;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则价格低,则存在亏损。在短期中,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就是说,个别企业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决定产量的,而在MR=MC时就实现了这一原则。在长期中,各个企业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充分调整产量,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企业在长期中要作出两个决策:生产多少,以及退出还是进入这一行业。各个企业的这种决策会影响整个行业的供给,从而影响市场价格。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企业会扩大生产,其他企业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企业会减少生产,有些企业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企业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企业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
3.根据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论述,我国应如何促进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 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是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资源。
二是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三是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3、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展开论述
4、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如何运用货币政策?
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
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
第五篇: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财政理论(第一章)
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一)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二)主要表现:
①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含义:是指某一个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有正负外部性之分);偏好不合理
②收入分配不公平
③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
(1)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只有其产权所有者拥有享有该产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产品之外
(2)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能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边际成本也随之增加。
两者的区别:(1)提供主体不同: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
(2)特征不同: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3)用途不同:公共物品为了满足公共需要,私人物品为了满足私人需要
三、政府失灵原因:
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越位:是指应当而且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 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政府没有办好或没有办
Ⅱ、财政
一、财政的含义及特征
(一)含义: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二)特征:
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财政收支是财政运行的主线,全部财政都是围绕财政收支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有两条渠道:一是市场,二是政府。财政收支过程就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财政收支运行的规律是,由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同时财政又必须制定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财税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和收费制度以及建立事权与手指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并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提高使用效率。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二、财政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财政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充当组织、提供的主体,同时也是公共物品提供方的财力保障的源泉
Ⅲ、财政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一)含义: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组织收入、安排支出)
(二)基本内容
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
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③执行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一)含义: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目标
(二)基本内容
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三)执行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转移支付;税收
三、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一)含义: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
(二)基本内容
调节社会总需求,调节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 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三)执行工具:设置对经济自动调节的财政制度以及运用财政政策(扩张性,收缩性,中性)
Ⅳ、为什么公共物品应由国家来提供?
一、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二、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其需要或消费是公共或是集合的,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购买,存在“免费搭车”造成效率损失问题。
三、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其首要职责。
第二部分 财政分配过程(第二章—第十二章)Ⅰ、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的原理:即解决效率问题
(一)财政支出的适度规模: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宏观因素:
①经济性因素: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经济性因素始终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②政治因素: ⅰ政局是否稳定,当一国发生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常规地扩大,而且事后一般难以降到原来的水平。
ⅱ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其与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有关,单一制国家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一些,而联邦制国家则低一些。行政效率看一国的行政机构如何,若果行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则经费开支则会更多一些。
ⅲ政府干预政策。
③社会性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2)微观因素(略)
2、财政支出的理论基础(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财政学研究的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规模。
(2)公共生产: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设计公共物品的生产问题,因为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直接组织生产,即所谓公共生产,也可以由私人生产,政府来购买。
3、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
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会提高
(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
一方面,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在调整财政支出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的支出权利,以此达到削减消费性支出的目的。
(三)支出的效益
1、支出效益的评价指标
(1)成本效益分析法: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2)最低成本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御用货币单位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至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因此最低成本法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
2、公共定价:
(1)公共定价的含义:
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搜狐费标准的确定。
(2)公共定价是针对什么的?它与市场定价有何不同? 公共定价是针对准公共物品的,准公共物品具有市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其由市场提供,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政府在其中对市场进行定价。
公共定价与市场定价区别在于两者针对的对象和机制都不同,公共定价针对的是公共物品,市场定价针对的是私人物品,公共定价采取的定价机制是由政府直接指定自然垄断行业和价格或者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而市场定价所采取的定价机制是由市场进行自主定价、自主竞价,政府不进行干涉。
3、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1)决策效益:加强财政管理,建立稳固、平衡的财政(2)政府采购的作用和意义: ①含义: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购买。
②作用:
ⅰ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ⅱ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
ⅲ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大大减少了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共谋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的问题。
ⅳ各国政府之间的采购,有利于对外经济的交往
二、财政支出的内容
(一)购买性支出:行政、国防支出(纯公共物品);科教文卫支出
1、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1)问题:①行政管理支出增速过快,影响其他支出。②支出结构不合理,挤占其他支出。③支出效率低下。
(2)改革:①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范围 ②简政放权
③加强预算监督。
2、社会保障政府介入的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实施,理由如下:
(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种种缺陷,市场的分配机制必然拉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分配不公,甚至使一部分人最终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在初次分配领域干预收入分配,但可以采取收入再分配措施来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
(2)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私人保险或商业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保障。其原因表现为:
①由于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②商业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③商业保险市场那一抵御系统性风险
④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在分配
3、政府投资性支出(1)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①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可以有效控制市场;②作为宏观调控手段,根据宏观调控的目标对非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
(2)政府投资的特点(与私人投资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私人投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政府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②范围、资金不同。私人投资资金来源于自身积累和社会筹集,从盈利为目的,一般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投资资金大部分为无偿取得的,投资长期或大型项目。
③管理方面:政府投资更加透明严格,私人投资的私人性更强一些。(3)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农业的基础地位:
①农业为人类提供基本生存资料。②农业是工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③农业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特征:
①农业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投资要通过加工 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
②农业对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而这些条件具有公益性质,花钱多,涉及面广,个别单位和地区往往不愿承担或无力承担,这就是需要政府来承担这种投入职责。
③农业是风险产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同在,生产难免有周期性波动。④农业产品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加之农业需用固定资产多而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而资金周转慢,从而农业在市场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农业现状:农民收入低,生存空间小。(4)政府如何介入农业投资:
①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 相对稳定性。
②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③财政投资虽然是必须的,但一般占农业投资总量的比例较低。④注意农业科研活动,推广农业技术
(二)财政支出的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障:(1)含义: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在劳动者或者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2)社会保障与财政的关系:
①财政与社会保障都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ⅰ本质上讲,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分配主体一样,都是国家,且都具有强制性的特征。ⅱ从资金来源形态伤来看,二者的客体也相同,都来源于国民收入。
ⅲ财政通过社会保障税的形式征集社会保障资金,以满足国家保障资金的需要。②社会保障谁既是社会保障筹资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财政收入形式。③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中的一项重要支出。④社会保障预算应是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
⑤社会保障预算是国家财政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3)我国社会保障的问题及改革 ①存在的问题:
ⅰ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ⅱ社会保障水平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ⅲ社会保障体制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ⅳ保障待遇与就业制度相联系。差别过大与平均主义并存。ⅴ社会保障的筹集模式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目前的筹集模式为现收现付型,这种模式适用于人口年轻化。
②改革:
ⅰ加快社会保障的相关立法工作,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ⅱ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ⅲ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2、财政补贴
(1)含义:财政补贴是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式及制定的方针政策,为达到待定的目的,对指定的事项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支出。
(2)作用:①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有助于价值规律发挥作用。②纠正市场缺陷,借以实现国家的社会福利目标。(3)与税收支出的关系:
财政补贴+税收支出=转移性支付
3、税收支出
(1)含义:税收支出泛指与正规税制结构相背离的特殊减免条款项目构成的“收支出体系税”。
(2)与财政补贴的区别:
①政策受益人不同:财政补贴的政策受益人是企业,税收支出的政策受益人是纳税人 ②政策目标不同:财政补贴是为了提高市场价格,税收支出是为了鼓励纳税人纳税 ③支出方式不同:财政补贴是列支,税收支出是减收(3)联系:
税收支出隶属于转移性支出
Ⅱ财政收入
一、财政收入的原理
(一)含义及分类
1、含义:财政收入是国家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利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国民收入。
2、按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益。(3)债务收入。(4)收费收入。
(二)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形式
1、税收收入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照法律规定标准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形式。
2、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基本特征,不受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属的限制,因此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最可靠的基本形式。
3、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取得收入的最有效方式。
4、税收还具有调节经济运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作用。
(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根本因素: 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水平规模的大小,最终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的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品的高低。
2、价格因素:价格影响价值的实现,从而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具体为:(1)价格水平升降。(2)现行税收制度。
(3)产品比价关系的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3、体制因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财政集中度高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
二、财政收入的内容
(一)税收的原理(构成要素):
1、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
(1)纳税人:纳税人即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有的税收由纳税人自己负担,纳税人本身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有的税收虽然由纳税人缴纳,但实际上是由别人负担的,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这既是通常所说的税负转嫁问题,如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
2、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1)含义不同:
起征点:是指税收法律制度规定的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是指免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2)当征税对象的数额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进队征税对象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3)起征点制度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免征额制度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3、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区别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在比例税率下,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相同,具有鼓励生产、计算渐变和有利于税收征管的优点,一般应用于商品课税。比例税率的缺点是有悖于量能纳税原理。我国大部分税种采用的都是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就越高,数额越小,税率就越低。累进税率可以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4、税收原则:(1)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2)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税收政策的运用和整个税收管理,都是应讲求效率,遵循效率原则。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至少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3)财政原则——适度原则
税收适度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兼顾需要与可能,做到取之有度。这里,“需要”是指财政的需要,“可能”则是指税收负担的可能,即经济的承受能力。遵循适度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适中,税收收入既能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又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和同步,并在此基础上,使宏观税收负担尽量从轻。
5、税负转嫁:
(1)含义:税负转嫁亦称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过程,将所缴纳税款全部地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自己不负担或者少负担税收的一种经济现象。
(2)条件:
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②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③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交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难以转嫁 ④生产者谋求利润的目标与税负转嫁的关系(3)方式:
①前转②后转③散转④消转⑤税收资本化(4)规律:
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不易转嫁。
②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③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税负较易转嫁,课税范围较窄的商品税负难以转嫁。④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不易转嫁。⑤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易转嫁。
6、商品劳务课税与所得税的区别:
(1)课税对象不同:商品税务课税的课税对象为商品、劳务所实现的价值而,而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为所得额
(2)税负转嫁不同:商品劳务课税一般能转嫁;而所得税一般不能转嫁。(3)收入功能能力不同:商品劳务课税收入功能更强;但所得税收入功能较弱
(4)管理成本不同:商品劳务课税的管理成本较低,易于管理;而所得税的管理成本较高
7、增值税的含义和优点:
(1)含义: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新增加水或商品的附加税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有增值不征税。
(2)优点:
①有利于贯彻公平税负原则 ②有利于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 ③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
④有利于国家普遍、及时、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
(二)、国债:
1、含义: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举借的债。①国债的债务人主体是一国的中央政府
②国债所筹集的是财政资金,而非一般的投资资金、经营资金或其他资金 ③国债是一种特征的财政范畴 ④国债的担保物是中央政府的信誉
2、国债的功能: ①弥补财政赤字
方法:增加税收、增发通货(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向银行透支和借款)、举借国债 ②筹集建设资金
③调节经济运行的表现:
ⅰ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基本平衡。
ⅱ调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促进两者的相互转化和基本协调。ⅲ调节投资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3、国债负担: ①含义:是指政府向企业、居民家庭举借国债以及为了筹集偿还国债本息所需资金向企业、居民家庭征税,从而给这些企业、居民家庭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等方面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
②衡量国债负担的指标: ⅰ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ⅱ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或财政支出的比率。该比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发行国债筹措资金的指标。当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多依赖债务收入,财政状况脆弱。国际上关于国债依存度公认的警戒线是20%。国债依存度,表明财政支出靠债务收入的安排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财政对债务依赖性越强,对财政未来发展威胁也越大。
ⅲ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即当年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所占的份额,该比率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低,说明中央政府的偿债能力越强。公式: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第三部分 财政管理(第十三章—第十七章)
一、国家预算:计划管理
(一)含义:
1、是政府在每一个财政的全部收支结构一览表。
2、是经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公共财产收支计划。
3、放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
(二)功能:
起到规范监督,约束作用,是政府活动的财力保障。
(三)分类:
1.从政府级次看,政府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2.从编制形式看,政府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
(1)含义: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而不区 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
(2)优点:符合预算的完整性原则,整体性强,便于立法机关审批和社会公众 了解。
(3)缺点: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列和分别汇集平衡,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复式预算:
(1)含义:是把预算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 别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预算。
(2)优点: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收支的控制。(3)缺点:复式预算总体功能较弱,编制和审批比较复杂,对预算管理水平有 较高的要求。
3.从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上看,政府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4.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角度看,政府预算分为正式预算和临时预算 5.从预算内容的分合看,政府预算分为总预算和分预算
(四)原则
1.完整性原则:政府预算应该包括全部财政收支,反映政府的全部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各级政府编制一个统一的预算。
3.可靠性原则:预算收支每一个项目的数字指标,都必须运用科学方法,语句充分的资料,进行正确的计算与填列,不得造假、估算或编造。
4公开性原则:全部财政收支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而且要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
5.性原则
(五)预算管理的问题:
1、约束力不足
2、透明度不够
3、规范力度不足
二、预算管理体制:部门的利益分配
(一)含义:
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
(二)内容:
1、事权的发生(事权与支出划分的依据、原则):(1)依据:
①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全国性公共物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
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职能分工:
ⅰ收入分配职能、稳定增长职能主要应该由中央政府来承担。ⅱ资源配置职能根据受益范围不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承担。
③蒂布特模型与地方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也会促使其更有效地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2)原则:
①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应该由中央政府出面提供。
②由本地居民享用的地方公共物品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③对跨地区以及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项目和工程,中央政府应出面组织或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④对于收入分配差异问题,应由高级次的的政府出面进行调节。⑤坚持事权和支出划分的法律化原则。
2、财权与财力的划分
3、地方预算平衡:转移支付的功能
(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是指由于中央收入占主导地位而地方又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所形成的地方财政的财政赤字,这种赤字要靠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形式给予弥补(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是指由于规范统一的收支划分方法,形成一些地方的收入能力不能满足支出需要的缺口,转移支付是为了保证各地区间具有大体均衡的最低公共服务水平。
(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在由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外部效应的问题,这就需要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或拨款,弥补外溢受益的成本,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国来说,均衡地区间的发展则是一个发展战略性问题。
(三)分税制:
1、含义: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剂。
分税制是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的划分,是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是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预算编制与资金调度。
2、存在的问题
①事权和支出范围越位。目前实施的分税制没有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各级政府事权维持不甚明确的格局,存在越位与错位的现象,事权的错位与越位导致财政支出范围的错位与越位。
②部分财政收入划分不合理。税收收入没有严格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并依此确定应属何级财政收入,存在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的不规范做法。一些应为中央税的税种,如所得税被定为地方税。地方各级政府间按税种划分收入未落实。
③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目前,地方税种除营业税、所得税外,均为小额税种,县、乡级财政无稳定的税收来源,收入不稳定。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对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过小。
④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间较少实行按事权划分财政收支的分权式财政管理体制。县级财政没有独立的税种收入,财政收入无保障。
⑤转移支付不规范。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政府间财政资金分配因保留包干制下的上解、补助办法,基本格局未变;采用基数法实行税收返还不合理;中央对地方专项补助发放的条件、程序、使用管理无法可依;地方政府之间如何转移支付不明确。
(四)综合管理
1、财政平衡:(1)含义:
①财政平衡是相对的。
②财政平衡是一个期间性概念。
③财政平衡反映了某一财政主体的财政收支状况。④财政平衡应该是真实的平衡。
(2)财政赤字和赤字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①概念不同
财政赤字:是指一定时期内政府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所出现的差额,即余额为负。赤字财政:是政府扩大支出但不增加收入或是减少收入但不减少支出,有意识地通过财政赤字来调节经济,实现经济目标的主动政策。
②背景不同
财政赤字背景:经济萎缩
赤字财政背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下行 ③措施不同
财政赤字措施:政府会有意识地增加节支,完成平衡任务,所以赤字规模不会太大。赤字财政措施:政府会有意识地扩大赤字,使赤字达到相应的规模。④运行机制不同
财政赤字:客观原因造成
赤字财政:主观故意,赤字财政一定会造成财政赤字
2、财政政策
(1)含义: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知道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2)工具:
①税收:税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具有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这些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
②公共支出:是指政府满足纯公共需求的一般性支出,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
③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④国债:国债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最初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国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
(3)类型:
①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财政政策比较
ⅰ相机抉择:施以外力。自动稳定:自动发挥效应。ⅱ相机抉择:影响力大,能扭转经济态势,平衡被打破。自动稳定:影响力小,经济总体态势不变,处于平衡状态。②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比较:
ⅰ背景不同: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ⅱ措施不同: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支。
ⅲ效果不同:扩张性财政政策: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恢复,但可能带来通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内需,使经济适度减速,但可能使经济萎缩。(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①二者内在联系:
ⅰ相互直接的资金往来。
ⅱ结合部: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存在银行,固定资金归财政部管。②区别:
ⅰ政策主体不同:货币政策主体是央行,财政政策主体是财政部门。ⅱ政策目标不同:货币政策解决总量问题,财政政策解决结构问题。ⅲ政策手段不同: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公开市场业务。财政政策:税收、国债、财政补贴、预算。
ⅳ运行机制不同:货币政策:间接。财政政策:直接。
ⅴ政策时滞不同:货币政策决策时滞短,执行时滞长。财政政策决策时滞长,执行时滞短。
3、对外经济关系
(1)国际税收:按照减除国际税收协定,起到消除重复征税的税收管理,形成利益的再分配
(2)重复征税的后果:纳税人负担过重,从而干扰跨国经济活动。(3)减除国际税收协定的原则:属地原则优先,属人原则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