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员信贷
农村信用社员工(信贷专业)持证上岗考试题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21:1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贷款按期限划分种类有()、()、()。
2、现行的贷款四级分类为()、()、()、()。
3、信用贷款是指凭借款人的()发放的贷款。
4、贷款的三查制度是指()、()、()。
5、信用社核保主要内容是审查保证人的()和()。
6、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必须执行的四项制度是()、()()、()。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抵押贷款限额最高不得超过抵押物评估价值的()。A、40%; B、50%; C、60%; D、70%。
2、下面不是按信用社承担的经济责任划分的贷款是()。A、自营贷款; B、委托贷款; C、质押贷款; D、特定贷款。
3、下面不可以作为质押贷款的是()。A、汇票; B、支票; C、信用社股金证; D、存款单。
4、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的贷款。A、2年以上(不含2年); B、3年以上(不含3年); C、4年以上(不含4年); D、5年以上(不含5年)。
5、下面不属于流动资金贷款的是()。A、临时贷款; B、项目贷款; C、短期贷款; D、中长期贷款。
6、按照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年末存贷比例不得高于()。A、70%; B、80%; C、90%; D、100%。
7、按贷款风险分类法分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这类贷款应划为()。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8、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应在贷款期限届满前()天,向贷款信用社提交书面借款展期申请书,并填写制式《展期还款申请书》。A、10; B、15; C、20; D、30。
9、贷款审批权限以()贷款金额确定。A、单笔最大; B、单户累计; C、笔数最大; D、最大一笔A。
10、下面不是对借款人信用分析的内容是:()A、借款人品格; B、借款人能力; C、借款人的资本; D、借款人的职务。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正确答案不只一个,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答错不扣分。(每题3分,共15分)
1、《担保法》规定,下列哪些财产不得抵押()。A、土地使用权; B、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C、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D、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2、《担保法》规定,贷款保证的方式有()。A、一般保证; B、终生保证; C、连带责任保证; D、人格保证。
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农户申请贷款应具备的条件是()。A、信誉较好; B、生产经营的产品有市场、有效益; C、还款来源较强;D、有相应的担保措施。
4、农村信用社贷款贷后检查方法有()。A、跟踪检查; B、定期检查; C、不定期检查; D、序时检查。
5、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内容有:()A、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BC、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D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2、对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门许可的企业可以发放贷款。(3、对于借款人是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可以降低贷款条件。()
4、按照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最大10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社资本总额的2倍。()
5、担保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也应承担保证责任。()
6、保证人是指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
7、实行乡(镇)信用社和县(市)两级法人的信用社,申请兑付专项央行票据时,资本充足率达到2%;不良贷款比例较2004年末降幅不低于50%。()
8、未经国务院批准,贷款人不得豁免贷款。除国务院批准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贷款人豁免贷款。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中,损失类贷款的特征有哪些?
2、借款合同的必须条款有哪些?
3、贷款展期的规定有哪些?
六、论述题:(14分)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信贷员?(要求不少于240字)
农村信用社员工(信贷专业)持证上岗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
2、(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
3、(信誉)
4、(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
5、(资格)(合法性)。
6、(干部交流)(岗位轮换)(亲属回避)(强制休假)每题1分,共10分。
1、(d)。
2、(c)
3、(c)
4、(d)
5、(b)
6、(b)
7、(b)8、9、10、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答错不扣分。每题3分,共15分。
1、BCD)。
2、AC)。
3、(abc)
4、(abc)5(abcd)
四、判断题:请在认为正确的题目后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
2、(╳)
3、(╳)
4、(╳)
5、(╳)
6、(√)
7、(╳)8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一、1、借款人和担保人经依法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不能还清的贷款2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末能还清的贷款。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
4、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
5、贷款企业虽然末破产,工商行政部门也没有吊销执照,但是企业已经关停或名存实亡。
6、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造成的,债务人主体已消亡,悬空的银行的贷款。
二、借款合同的必须条款有哪些?借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
三、贷款展期的规定有哪些?㈠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应当在贷款到期日之前,是否展 期由贷款人决定。申请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展期的,还应当㈡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获得批准的,其贷款从到期日次日起,传入逾期贷款帐户
第二篇:如何做好贷款风险防范信贷资产质量是农村信用的生命线
如何做好贷款风险防范信贷资产质量是####的生命线。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历代农信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树立稳健经营理念,严防盲目扩充规模。一是稳健经营,稳步发展是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二是要做到“早调查,早研究,早安排”,认真测算资金头寸,确保农户有效资金需求的满足,不可盲目扩大信贷规模;三是遵循审慎的办事原则,在经营每项贷款业务时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同时要择优抢占强势贷款项目,培植效益好的增长点。
二、完善信贷内控制度,强化贷款管理责任制。农村信用社从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必须建立一整套的信贷内控规章制度。要想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首先要根据业务发展的变化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在信贷业务管理中,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信贷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风险意识。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的发生。要落实信贷管理责任追究制,只要贷款造成损失,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加大贷款责任追究力度,要加强对客户经理在贷款投放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力度。要不断强化客户经理、信贷专柜及事后监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作用,进一步完善信贷操作的合规合法性,把信贷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实施贷款授信管理,切实优化贷款结构。
农村信用社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析,综合评价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以及市场发展前景,信用支持程度和在信用社结算业务量以及从其业务中获得的收益等因素后,确定其贷款受信额度,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切实落实贷款的安全、流动、效益性,减少信用风险。进一步规范授信程序,强化监督机制,加强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力度,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缝隙。在信贷业务拓展中,还应注重风险管理,首先是贷款投向上做到分散风险,行业上不能过于集中;其次在借款个体上不能垒大户,防范信贷风险;再次要根据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同辖内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有特色的金融品牌,把资金投向特色农业个体经商户及农村大联保体贷款的发展中去,更好的支持辖区的经济发展。在农户小额贷款、短期农户贷款种养殖贷款方面做文章,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特色金融品牌繁多的有利作用。
四、规范授信业务程序,完善信贷档案管理。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管理上,首先要规范授信业务程序,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做到严格管理、职责分明、相互制约、规范运作、协调发展,从源头上防范信贷风险。客户经理要严把借款企业、借款人提供真实完整的信贷档案关。在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等环节中,则应注意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资料的真实、完整及合法合规性。完整的信贷档案有助于农存信用社了解借款企业、借款人的信用程度、经营状况、管理情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保障信用社的资金安全,更好的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贷款档案的真实、完整、合规、有效性也是确保贷款安全和防范风险形成的有利保障。
五、强化职业道德及素质教育,严防道德风险。
信贷管理工作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信贷管理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与发展。为此,要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客户经理的职业素质是关键,特别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要培养一批廉洁勤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能打硬仗的信贷管理队伍。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客户经理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人的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才能有良好的行动规范。客户经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道德的高低。
加强客户经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净化其灵魂,筑牢坚实的职业道德及政治思想基础,是信贷工作的百年大计。应积极开展案件警示教育、用法律的威严震慑人,用血淋淋的案例教育人,教育我们农信社的客户经理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物欲惑,让我们的灵魂远离“雷区”,从政治思想上远离风险,远离犯罪。是每一位客户经理都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客户经理应该抵制各种诱惑,更要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积极开展一些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担保制度,要给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一支信贷模范标杆,广泛开展其正面教育,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激发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在敬业中树立其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
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由事后发现向事前预警风险转变。农村信用社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一步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实现由事后发现和化解风险向事前预警风险转变。并组织客户经理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调查,确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程序,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措施。根据民营企业、农户及个体工商户等不同贷款对象,分别确定贷后管理中最容易发现的风险预警信号,确定贷后必查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的变化,组织客户经理从多角度分析客户的经营、财务以及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要使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对风险苗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逾期贷款,要逐笔分析其原因,制订出化解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清收办法。当信贷发出风险信号时,农村信用社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落实债务关系,进一步转化贷款风险。
综观上述几项措施一脉相承,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管理来说,坚持稳健审慎经营是前提,进一步构建起权力分配合理、确保权责分明,构筑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是保证,确保内控严密、相互制衡,健全规章制度、确保运作有序,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三篇:九三学社社员
九三学社社员、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教授耿相魁说,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是党和政府想解决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教育发展不公平已成为我国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一大制约因素,它突出表现在于区域、城乡教育之间的巨大差异。区域、城乡教育不能一体化,就难以实现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就难以为农民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
从调研情况看,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遗留问题严重。每年仍有数百万少年儿童未能享受到公民义务教育的权利。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99.1%计算,没入学的0.9%也超过了110万人,且压力型体制下“冲刺”实现的“普及”,乡镇 “教育债务”沉重,入学率下降和失学率反弹。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普遍现象。二是农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方面,教师分布不合理。有一所村小学校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村除一位公办教师外全是临时代课教师,且有不少小学教师半耕半教,而有一所城市初中仅行管(如卫生、考勤、水电、印刷、门卫)就占了10名教师。另一方面,教师缺员补充难。甘肃T县H乡全年总收入为12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5元,乡镇财政总收入62万元,财政供养60人,全乡共有学校17所,在校学生1429人,教师61人多为民办。再一方面,教师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或村聘,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知识老化,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对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力不从心。又一方面,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年龄偏大,工作任务重,生活环境差,新教师不愿意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包班任教,身兼多科教学,甚至担任几个年级的课程。还有一方面,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很多农村小学除教室、桌凳、黑板、粉笔、板擦外,什么教学辅助设施也没有,甚至办公室连个电灯都没有。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猛增,农民市民化加速,教育结构严重偏离社会需求,拉大了本已存在的城乡教育差距。二是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教育缺位,致使教育界人士成为城市发展的“看客”,无缘、也缺乏贡献教育智慧的勇气。三是城乡收入差异使农村所获优质教育资源极少,高中升学率很低,许多农民没有承受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经济能力,高中阶段即已永远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知识经济发展使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成为“牺牲者”,成为“新穷人”。四是教育规模与效益之间矛盾突出,进城农民子女义务教育情况不佳,失学率高,成为难以克服的痼疾。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有近2000万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弟,失学率高达9.3﹪,甚至更高,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按照正常年龄升入适当年级上学。五是教师“农村流向城镇,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边远落后地区流向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东南沿海仅一个中小城市每年就有上百名外教“落户”,而欠发达地区个别学校甚至闹起了师荒,且流失的教师都是那些在教育教学中具
有优势地位、从事热门专业、工作业绩好的教师。县城教师流失从乡一级学校选调,这样层层“扒皮”,又缺乏补充,结果造成了农村基础教育长期滑坡。
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城教下乡、乡教进城”帮扶活动,通过组织教师结对帮扶、结对支教、挂职锻炼、任职服务及农村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城区学校派骨干教师通过示范课、观摩课教学,通过加强城乡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农村教师进行“传、帮、带”等方式,使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这对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固然很有帮助,但本人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为保障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特作如下建议:
一、从战略高度重视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根据总体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明确目标定位,努力缩小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构建区域、城乡终身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随着新一轮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统筹区域、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上来,统一到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实践上来。
二、以统筹思路实现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要实现办学条件上均衡。政府投入要平等,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化;着力点应放在调整教育布局、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争创省市示范等级学校上,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合理分布、优化配置区域、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减少甚至消灭弱势学校,使所有中小学校都能按法定标准,实现基础教育规范化办学。
二要实现师资调配上均衡。加快教育改革,实行全员聘岗、竞争上岗、双向流动;在政策、经费、机制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其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城市到乡村服务期制度,组织好送教下乡服务,组建城市名校名师讲师团,通过上门授课、当面指导、教学示范等形式开展“名师带徒”工程,实现先进理念、优秀资源、有效成果的共享。
三要实现教育管理水平上均衡。学校领导定期交流要形成制度,校之间可以尝试干部互派挂职;保持规范管理的连续性,结合实际颁布详细而并非粗线条的管理规范;完善并创新教育督导办法,确保学校管理水平大体均衡;建立管理经验定期交流制度,定期举办校长、教师论坛,召开管理心得座谈会,推动教研活动、内部管理制度的交流。
三、以创新视角统筹区域、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要以系统的观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保持城乡的不同特色。树立区域、城乡一盘棋思想,防止薄此厚彼,把区域、城乡教育放进一个大系统里面全面安排。要跳出就教育抓教
育,既要注意到区域、城乡的不同特色,使经费投入、教育布局、发展战略等协调发展,在结构上更加合理,在发展上相对平衡,又要确保教育投入主渠道的畅通,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狠下工夫,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平衡。目前要做到“三个倾斜”:即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经济落后的县(市、区)及乡镇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新增教育经费重点用于农村中小学建设,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但统筹并不是统一,更不是同一,要根据各自特点、任务、客观情况和历史传统,尊重各自的特色。
2、正视区域、城乡差距,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区域、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几千年形成的历史问题。在统筹发展中,要尽量推进平衡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教育。同时,不能过分追求绝对化公平,把公平等同于平均或均等,片面追求平衡发展,既不利于教育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也不利于区域、城乡教育的统筹,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承认适当差异,不能片面追求一致,否则,会造成挖肉补疮的尴尬局面。要特别关注民办教育,将其纳入教育统筹之中,依照我国《民办教育条例》严格管理,鼓励其上山下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办教育扎根农村,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资源广阔等不可替代的平衡作用。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政府和市场双重调节的措施。城乡教育资源整合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要维护农民子弟的教育权益。坚持城乡教育的协调、全面发展,不能借口统筹而损害农村或城市的教育资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各地实际进行,不能搞一刀切。同时,对教育资源不能光靠市场调节,政府要发挥作用,加大调节、统筹力度,规范城乡教育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双管齐下,达到城乡教育资源的完美整合。
第四篇:4措施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农户+征信+信贷模式
人民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 夏晓伦)今天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做客人民网,介绍了推进中小企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杜金富在谈到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时表示,要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完善地方农户信用档案系统、全面推广“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
杜金富介绍,通过以下4项措施推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提高地方政府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十二五”的前两年,争取每个省至少选择一个县开展试验区建设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制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考核目标。
三是,进一步完善地方农户信用档案系统,根据需求不断改善系统功能,扩大入库信息主体的范围和种类,逐步扩大信息共享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户档案。
四是,综合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全面推广“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推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考核、管理相结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
第五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一、农村信用体系的涵义
随后人类根据时代、背景以及学科的不同,赋予了信用多种多样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对信用做出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是指借贷双方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第二层含义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肩负的义务;而在信用创造学派的眼中,信用即为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笔者认为农村信用体系大体是指金融机构,借贷者以及农村基层政府三者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金融环境,其中农村中小企业为主要借贷者。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我国城镇的信用体系,农村信用体系显然有许多更不完善的地方,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体系的建设缺少法律的保障和制约
主要集中体现在立法不健全和执法力度低两个方面,我国不仅缺少关于农村信用的具体法律法规以及各项失信行为的详细惩罚措施,而且对失信行为的制裁不足,不仅使失信行为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滋长了一些个人和企业的恶意失信,从而加大了信用风险。
(二)缺少信用综合管理机构和信用数据库的建设
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上覆盖到了全国,总体而言农村地区已纳入到征信体系当中。但是在收集、整理、核准、评估、查询信用信息等方面难度较大。这是由于目前农民的经营形式多,许多农户存在多种经营,半数的农户存在人口临时流动。最终导致农户信用信息原始资料调查采集困难且信息多变而且真伪较难辨别。
(三)农村信用中介机构建设的不完善
虽然在部分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较为多样,类型更为丰富,但事实上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只设有农村信用社这一单一的金融机构来作为信用中介。农户贷款渠道选择性单一,只能在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发生异地贷款的可能性很少。除此之外,一些社会中介机构的自身信用就较差,经常提供虚假错位信息和不真实的评估审计等等,往往会误导广大农民和乡镇企业,加大信贷风险。
(四)农户自身认知的局限性
根据农业普查结果,我国大多数农民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甚少甚至一些农户缺乏基本金融常识。调查显示,在一些地区,仅有大约十分之一的农户对于网上、电话、手机银行等存在了解,但大部分都未操作过;约一半的农民不会使用ATM机;72%左右的农民不知道信用卡的功能,甚至有一部分农户不知信用卡为何物,更别提一些金融衍生产品,信贷款种类和政策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农民自身根本没有学习和了解的欲望。
(五)农村金融信息提供服务滞后
农村现有的信息提供服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农民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但是仍然无法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同步。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现有的金融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信息利用率不高,信息资源配置不完善,信息网络化进程较慢。笔者在进行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农户不会去当地金融机构或者上网主动了解金融知识,而金融机构也很少有主动为农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
三、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完善其建设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征信立法,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的法律中并没有为农村信用体系提供直接依据的法律法规基础,而征信立法可以依法规范金融机构、农户、乡镇企业,政府等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为信用参与者提供透明、统一、稳定的指导标准,保障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社会信用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提高信息整体质量
以人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征信系统为依托,加快农村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一套完善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采集模式,建立独立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金融信贷信息、税务、司法判决、交通、电信、水电费等一切与企业及个人有关的信用交易信息,构建起涵盖农牧户全部信息的共享系统。把征集范围扩展到每一个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使每个公民都能有自己的信用档案并且农户信用档案要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建立符合农户特点的评价体系
农户信用评价就是在农户信用档案的基础之上,运用数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定量分析工具,加入专家分析判断,提炼信用评价标准,以简明的符号或分值标识农户偿债能力和意愿。农户信用评价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农村信贷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其的全面推广,才能改善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达到在信贷风险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
一方面我国农村的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担保行为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尚不完全,担保机构和担保组织发展缓慢,担保的方式范围和作用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较低,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我国的乡镇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收到资金流动不足、资产状况不佳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农户的收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推动担保机构的市场化公司化。成立农户联保协会,推动农户自保联保的形式。扩大担保机构的服务范围,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市场。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