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贫富差距研究

时间:2019-05-15 12:1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贫富差距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贫富差距研究》。

第一篇: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贫富差距研究

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贫富差距研究

摘要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是我们到上个世纪末的奋斗目标.随着小康社会的基本实现,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推进,出现了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什么事小康社会;必须正确地看待和认真分析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要怎样缩小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关键字:小康社会,贫富差距

1.正确理解和把握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内涵

1.1小康社会的概念

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2小康社会与贫富差距

社会的实现不是同时同步、同等, 而是有先有后不平衡的。实现小康社会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只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实现。我国是一个大国, 又是一个穷国, 人口多底子薄同时, 我国幅员辽阔, 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之间自然条件、文化因素、原有的基础及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很大差别。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达到共同富裕, 而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不平衡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差距,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有可能会拉大。[1]

2.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多年以来, 一方面, 经济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已基本实现温饱有余的小康生活水平, 而且正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另一方面, 我国居民收人差距正在出现拉大的趋势。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其的一个典型代表。

2.1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在一度缩小后又有明显扩大,国家在收入的再分配上明显偏重于城市能因素,城乡之间的差距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开始再度拉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夸大的趋势。90年代中期,城乡差距略有缩小,但是1998年以后,在波动中呈现扩大的趋势。[2]

一方面, 我国居民收人1998-2000年,城镇居民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52、2.66和2.80倍,农民收入增幅由1996的9%持续下降到2000年的1.9%,而同期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保持在7%左右,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366元[3]

由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与农村居民无纯收入指标并不具有完全可比性,而且,前者往往容易被低估(城镇居民享受的住房、医疗、交通等福利

待遇并不计做收入),而后者往往被高估(比如,一些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和不具备市场交换条件的产品也被作价计入纯收入等)。因此如果将两者调整到可比状态,尤其是将农民的纯收入和扣除生产经营性等支出后,调整为可支配收入,差距更大。据粗略测算,若按可支配收支计算,城乡差距约为3:1;若只考虑货币收入,差距扩大到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5—6比1差距正在出现拉大的趋势

2.2中国居民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4]

关于差距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调查得之都归结于以下几点:

1、“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

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由于没能完全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并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效率问题解决了,公平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3、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根据有关专家粗略计算,各种非法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约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上升31%。

4、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除了合理的税收制度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然而,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5、不平等竞争的存在最后,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不能,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借助国家特许经营的垄断行业就获得了“暴利”。

3.正确认识现阶段贫富差距及有效措施的采取

现阶段虽然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 但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贫富差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贫富差距的严重性。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来缩小这种贫富差距。

1、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5]

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是种地农民大量的补贴;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

2、完善社会保障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和他们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无关系的。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3、健全财税制度

目前我国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仍然是工薪阶层,这充分说明我国财税制度的不合理,这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消费税等。此外,还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4、加强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导致一些人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现实生活中以权谋私、官商勾结、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对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并依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乱纪,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进而有效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此外,我们还要建立相关法律,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办教育、办慈善事业或修路等。

5、继续“两大战略”

我们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吸引国外投资者和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到中西部地区,从而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最终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J],求实.2002,(22)

[2]钟鸣,王逸 两级鸿沟?当代中国的贫富阶层[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王丽.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及原因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02期

[4]张志超,王聪.试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郭永中.当前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01期

第二篇: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民工问题调查

武汉科技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

报告书

题目: 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民工问题调查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0907班

姓名学号: 刘梦婷(200908141178)

石成程(200908141179)

杨丽(200908141180)

刘元超(200908141189)

翟宇堂(200908141204)

武汉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2011年3月28日

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民工问题调查

一、小组成员: 刘梦婷、石成程、杨丽、刘元超、翟宇堂 二:调查内容:

1、农民工工作环境问题及权益保障问题;

2、农民工子女问题;

3、农民工工资问题;

4、农民工生活环境问题;

5、目前工资上涨给农民工上级带来的压力问题。

三、调查对象:

农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所调查的农民工主要是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还有一些身边的农民工如自己的亲人朋友。我们是通过工地现场与民工交流,电话交流,网上搜索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归纳总结共同做出这份报告。

在此次调查中,以性别来看,男性农民工115人,女性农民工54人,分别占68.05%和31.95%。以年龄来看,18岁以下农民工有4人,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2.37%;18岁~30岁的农民工有82人,占48.52%;30~45岁的农民工有69人,占40.82%;45岁~60岁的农民工有14人,占8.28%。以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水平的最多,有81人,占47.93%;其次是高中或中专的41人,占24.26%;小学的占16.57%,而较少是大专以上和识字不多或文盲。由此得出以下有关农民工结构的结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在增加;有文化的人去务工,没文化的人去务农;大部分农民工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职业流动经历。

四、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工作。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对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可忽视。农民工是指那些户籍在农村,工作在城市,兼有农民身份和工人职业身份的劳动者。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使单位面积耕地上所需劳动力的数量急剧减少,每个农业劳动力耗费在其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上的劳动时间越来越短,在农村的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时间。这就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和家园进城务工,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大军,潮水一般涌向城市、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他们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和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目前由于存在许多体制性的矛盾,无法充分吸收富余转移的农民工,就出现了许多农民工问题,如工资拖欠、权益受损等等。因此,有必要及时有效地反映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现状。

五、调查内容:

农民工工作环境问题及权益保障问题

负责人——杨丽

一、农民工工作环境问题

我去施工现场时,工地总人数中女子有几个,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在30到45岁这之间,只有负责看管材料的人有五十岁的。施工工地上的工人分为三种:小工,及负责提灰,提砂浆,挑砖,挑沙等体力工作的人他们一天的工资为60元;瓦匠,即负责切墙等技术性工作的工人,他们一天的工资为80元;师傅,即在切墙,粉墙等技术性工作中比瓦匠有更好能力及更快速度的工人他们一天的工资为90元。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1、劳动关系不规范。2005年上半年人事劳动局对全市的砖瓦窑厂、石灰石料厂、小煤矿的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项治理,共检查了376家用工单位(其中砖厂64家,石灰石料厂127家,小煤矿185家),这些单位共使用农民工15172人(其中砖厂1996人,石灰石料厂1924人,小煤矿11252人)。检查中发现,有144家单位没有或未完全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其中砖厂29家涉及农民工759人,石灰石料厂45家涉及农民工1222人,小煤矿78家涉及农民工5139人),无证经营63家(其中砖厂54家,石灰石料厂9家)。检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用工秩序比较混乱,大部分砖厂没有营业执照,不具备用工资格;部分已签订的劳动合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内容和条款。如一些从事建筑、采矿等危险行业的用工单位私下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

2、部分农民工劳动权利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加班不给或少给加班工资。多数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待遇低。二是拖欠甚至拒绝给付工资和其它福利待遇。我市在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非法使用童工,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收取抵押金,强迫劳动等行为。三是休息休假权利没有落实。不少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和国际劳动节等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也不让农民工休息。四是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有的用人单位不给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农民工经常进行“没遮拦”作业,导致农民工职业病发病率较高,容易造成伤亡事故。

3、社会保障权利缺失。目前我市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没有为农民工进行社会保险登记,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农民工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的情况下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没有保证。

4、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歧视。农民工这一称谓不仅是对民工身份与职业分离的形象描述,也是一种歧视性称谓。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城市对农民工的认识正逐步深化。但是,城市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城市学校入学的户籍体制使很多农民工子女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既使能够进入学校学习也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

工资上涨给施工队所带来的问题

负责人-——刘梦婷

在全球经济危机和当前各物价上涨的影响之下,如果人们的工资还只是原地踏步,必将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逐年增加,比如与人们日常生活休憩相关的“柴米油盐”价格都在上涨,此外,当前农民工市场的需求也高过供给,这些都导致了民工工资上涨成为必然。各企业当然也包括建筑公司在当前形势下压力倍增。由于施工材料的上涨,公司老板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势必会给施工单位施压。这样,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施工单位解决当前压力的好办法。提高工作效率,日常工作的工作力度加强,劳动强度较之以往加强,对于很多的施工人员来说很是不适应。同时,在公司加强管理的措施之下,很多以前的“不合理”的行为都得到抑制,这样工作难免生抱怨之情。此外,公司奖赏制度的严格控制之下,大型节日发放奖金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之以往有所减少,这个比如假期发放水果,公司聚餐都相对减少,这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在工作环境的前后差异对比,似乎得到的额外收获较少(当然他们的基本工资也上调了的)。除此之外,公司对施工形人员有所剪裁,这就表明,虽然在工作,但也面临被解雇的风险,这就对施工人员在业务素质的需求更高,很多施工人员都更加积极,以前不会的,在现在的情形之下,必须去学,很多施工人员回家“充电”以面对当前形势。在面对企业的效计考察,很多人无法完成公司所规定的任务以获得加薪,而产生了逆反心理。总而言之,在当前形势之下,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更高更严厉,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空前增强。

农民工子女问题

负责人-——石成程

1.随迁子女难以融入公立学校

据了解,大城市里私立学校的收费很高,只有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才上的起。活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借读,仍须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这对广大处于低收入的农民工家庭来说,能承受的不在多数。据调查,北京的一所希望小学教学环境非常差,但每个班的学生非常之多,甚至一个班学生人数能达到117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因为这所学校在这个地区收费最低,每人每学期700元学费。不是义务教育吗?为什么还要收费?因为来这里读书的孩子都是农民工子女。他们没有本地户口享受不了这的义务教育。2.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多多

大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没有合法的办学资质,随时有被取缔的危险。在北京东部台乡雍家村的东北亚学校,记者看到一片学生的作文,上面写着:“我老是换学校,经常有人从车上下来拆我们的屋子,老师在哭,我们也哭,什么时候才能安稳地在学校读书啊?”

在城市里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破旧不堪,没有大片的草坪或塑胶操场。硬件设施的落后表现尤为突出。一般能容下两个学生用的课桌现在是三个学生在共用。师资力量薄弱。本应该一个班至多容纳60个学生现在一个班大都八九十人,一个老师带绝对顾及不到那么多学生。

3.初中毕业基本是城市容留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极限。

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在他们父母打工的城市只能读到初三。随后就会家乡读书。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教育方式不同,孩子们回来读书普遍感到不适应跟不上。

众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里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总会感到孤独无助缺少关爱。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或他人监护,甚至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他们总是会感到自己像个孤儿。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害怕与陌生人接触。缺乏亲情的孩子变得孤僻,抑郁,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

在生活方面,留守儿童因缺乏照料及家庭条件差等因素,他们在生长发育时期大都营养供给严重不足,大多孩子有营养不良,个子瘦小等问题。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得不到保障,学校与家庭学法沟通,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农民工工资问题调查

负责人——翟宇堂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或是基于谋生或是希望在微薄的农业收入之外有其他的收入。现阶段,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大问题。农民工这一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妥善利用,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民工在贡献的同时也被城市边缘化了。

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社会保障的后面更为关键的是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大军中的主要力量。如果他们的问题特别是工资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很可能极大的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现代化的建设速度。然而,农民工的工资等问题一直是难题。拖欠问题主要集中在小型民营企业、建筑、餐饮等几个行业,建筑业欠薪超过一半以上,而且工资拖欠情况严重,令人触目惊心。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报纸上经常出现农民工通过上塔吊,静坐或是其他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威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相关报道了。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拿不到应得的工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在这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为争取到自己的汗水钱,当一般的方式根本无法奏效时候,极端方式则很有可能起到作用,因为至少会引起舆论的关注,进而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从而可能得到应有的工资。这是他们最基本的逻辑。

我国农民工工资长期以来处于偏低的水平,并且一度几无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2004年之前的12年中,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仅增长了68元,与当地年均20%以上的GDP增长速度相比,工资水平几乎原地踏步,说明农民工未能很好分享企业效益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但近年来,农民工收入出现了较快增长。2004年农民工平均月工资为780元,较2003年增长了 11.1%。随后增加幅度虽然略有回落,但依然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2006年外出从业农民工工资达到953元/月。如果把农民工工资在最近几年的迅速上涨趋势,与以往十几年的停滞进行比较,更反映出目前的变化是根本性的。

近几年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上涨,除了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就业需求比较旺盛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特征发生了变化,即从过去的无限供给阶段转为有限剩余、有限供给阶段。这种有限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供给特征通过绝对工资水平上涨和局部劳动力供求紧张等方式体现出来。由于农民工增速将会放慢,农民工工资上涨将是趋势性的,这也将促使企业通过加薪和加强劳动者保护,以有效获取和维持合意的劳动力资源。

农民工生活环境问题

负责人——刘元超

(一)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

据调查,有29.19%的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我们本次调查仔细调查了留宿工地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他们住的房间是离工地50多米远的小板房,房子是施工之前搭建的,房子很粗糙,门和窗都只是“洞”.小房子除了能遮风避雨外,实在是很普通。几块砖头,一块硬木板,随意一搭铺上床褥床单,就是一张床。每间屋子都很乱,没洗的衣服,臭鞋臭袜子随处可见。床褥床单也都是横七竖八的。他们或许想收收,洗洗,可他们每天的工作太多太累,吃过晚饭,随便洗一下澡就上床睡了。他们哪有时间收。附图如下:

(二)农民工生病时一般能撑则撑,撑不过去再到药店买药

在和农民工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生病时,很少能得到及时治疗。他们大多能撑则撑,实在撑不过去了在寻求治疗,而且他们很少去正规医院就诊。不上正规医院看病的主要原因:一是费用太高,二是没有去医院看病习惯,三是没钱看病等。每个人都不是钢筋铁骨,生活的重担使得他们只能默默承受。

(三)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

调查表明,农民工业余时间的休闲方式主要是看电视、睡觉、看书看报、聊天或闲逛。很少有农民工能够参加棋牌及体育活动、听广播、上网、看录像、电影、打电话、自学、参加培训以及其他活动等。50%以上的农民工只有前三项是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可见他们业余生活的贫乏以及对丰富精神生活的渴望。

(四)在对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评价中,农民工最不满意的是医疗卫生、住宿和饮食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33.06%的农民工对医疗卫生方面最不满意,有14.29%的农民工对住宿方面最不满意。例如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夹点菜,然后这里、那里站着的、坐着的到处是人大家七零八落。

六、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全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这是农民工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当前农民工和社会上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要全面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同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和小时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及时调整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切实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

二是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规范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文件。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都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不得滥用试用期侵犯农民工权益;有关部门要制定和推行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特别是重点抓好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采掘、建筑、加工等行业的监督检查。

三是积极推进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和管理城乡就业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就业、再就业、转移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所有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都应向农民工免费开放。进一步扩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通过逐步完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为农民工铺设一条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

四是加快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免除农民工后顾之忧的“安全网”,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调节器”。按照国务院5号文件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各统筹地区要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抓紧研究探索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

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继续贯彻国务院提出的“两为主”原则,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切实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从制度上研究解决这个关系未来的重大问题。

六是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工伤和职业病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农民工就业后最担心发生的问题。要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监管职责,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劳动安全卫生的主体责任,农民工应当增强劳动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特别是切实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禁止使用童工。

七是切实落实优秀农民工落户制度。按照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户籍问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逐步适当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大城市应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对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应优先准予落户。同时,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八是认真执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全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制度。农民外出务工期间,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可以委托代耕或以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任何地方不得以农民外出务工为由收回其承包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限制流转,也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其土地流转收益。

九是建立农民工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和整合统计、公安、人口计生等部门的资源,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对象的统计指标体系,推进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共享,为加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十是健全社区管理服务制度。加快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加快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市社区,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特别要鼓励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增强作为社区成员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计划生育、卫生防疫、居住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七、个人总结及感受

杨丽:对于目前农民工问题,总体上,我们看到的是问题在解决,进展速度不是很快,也不是各方面都有考察,观念是主体部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知识型产业比例不断增加,人才和劳动力的价值日益重要,没有人才和劳动力是不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劳动者是最活的因素。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施工工地的农民工。我发现农民工工作环境还是有待提高的,看见施工地附近矮矮的房屋,那就是他们生活的环境。调查发现工地上的农民工的安全保障还是挺好的。只是每天几乎都处于灰尘的环境中,不免让人很担心呢,施工现场灰尘很多,噪音很大,基本上每天下班时满身是灰尘。工作工具有了一定的提高,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力的需要,很久以前,砖和水泥等建筑材料都是人力运上去的,很辛苦不说,如今早就已经淘汰,可能是头觉得不划算,现在一个劳动力的价值是大的,用机器代替可以更省时省钱。不过大部分活还是得靠劳动力的。权益保障方面,除了人生安全外,基本上没什么保障了,农民工也只是暂时为一个工地打工,做完了,换地方,老板也不同了,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是一件很头疼的事,白领们有休假,有各种福利,可怜的农民工,有些人是不懂,有些人是不敢想有这种待遇的,很真心的希望能早点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其中有值得我一提的问题是,特别在以前还是一个蛮大的问题,农民工辛辛苦苦做了一年,到头来,拿不到工资,矛盾很突出的,那就是工资拖欠问题,不过近些年来政府的措施和相应的劳动法的修改使得这一个问题被解决了,农民工不会辛苦了再也拿不到钱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问题还是可能被解决的,农民工还是有希望的,正如中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问题是要时间去的,社会主义是有优越性的,这是不可以否认的。

除此之外,还调查了他们的满意度,他们并没有抱怨什么,感觉现在从很大程度上讲,很多方面都不同了,他们幸福指数有所升,希望也大了,过上幸福的日子有指望了。综合可见,社会进步还是很好的,他的进步带动其他方面的提升,使得全民生活水平的一步步提高。

回味这次调查,感受是调查还不深入,有点形式化了,马克思教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过,受客观因素影响,我们的调查只能尽了此,嘻嘻,明白了实践是检验自己的唯一标准。

刘梦婷: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可谓是蒸蒸日上,高楼林立,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如火如荼,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建设事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受到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大大小小的挫折。从我国的政治思想路线,始终坚持马列和毛泽东思想,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诞生了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其中明确提出,始终坚持最广大人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统筹,在这些党的思想路线试下,我们的百姓可谓是大大获益,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给农民工上调工资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民工们虽然生活在城市,生活条件却与舒适无关。他们干着重活,啃着馒头,吃着没有什么油水的饭菜。工作环境有时很危险,甚至伤亡,却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民工们都来自农村,都是朴实的农民,就跟他们的人一样他们需要的东西也很朴实,他们需要及时得到应有的报酬,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身为民工的子女,我们深深感到父母工作时的艰辛,家庭生活中压力的巨大。

作为一名在校的土木专业的大学生,在此次调查之后,这些东西似乎给我敲了警钟。一是工人的辛苦工作(自己爸妈的辛苦)供养子女上学,是说来之不易。二是,当前的用人单位对人员的工作素质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校要认真学好知识,学扎实,而且在学习的当中要多多的实践,多多思考,以应对以后的工作压力。此外,还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些东西可能现在不学习,但是以后工作中会接触到会用到,这要求我们要会学习,还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死啃几本书(当然要学好),要多关注其他的东西,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事实告诉我们,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更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只意味的把考试考好,要真正懂得原理,真正具备其他的一些方面的能力,这样,我想我们土木专业的大学生才能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走的更好,更远。

石成程:我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工子女,在上小学时父母就相继出去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我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同时我也会常常感到被遗弃。

在采访工地上的民工时,我和一个工人谈到他孩子的学习问题,那个工人说学习要靠自己父母在身边也没什么用。但我想说的是父母的督促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很渴望的。很多时候我们渴望有人管管我们,希望有人监督我们,因为那代表你们很在乎我们。长大了后我很讨厌父母对我所做的事做出评论,因为他们以前就给了我完全的自由现在又来限制我,我不习惯。

前面一段话是我任性的说法,我也知道父母都是为子女好。可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你们的参与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农民工来说,孩子和自己在一起,孩子上的学校比老家要差,生活的环境很差。不和父母在一起他们很变得孤僻,生活费可能相对充裕点但他们不会合理的用父母寄回来的钱。问题总是有的,对于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发展情况,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向坏的方向发展。

刘元超: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对我触动非常大,去工地之前觉得自己能略知一二,但亲眼所见之后,觉得有许多地方还是在自己的想象之外。因为我的父亲也是农民工,此次社会实践也给了我些许伤感和温暖感动。我的父亲只是许多农民工中的普通一员,没有技术特长,只能靠出卖血与汗,来维持生活、养家糊口。此次社会调查,然我亲眼目睹了父亲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父亲是怎样累。正如人们所说的,父爱如山,这些他从来没有向我提起过。每次打电话,父亲表现的无话可说似的,除了提醒我好好学习之外,好像没有其他话题。但正是这个比较木讷的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满足我的生活基本物质所需。我要感谢我的父亲。

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总是卷着袖子,挽着裤脚,灰头土脸的。或许有很多衣着光鲜的城市人对他们施与鄙视的目光,瞧不起他们。但是我想,即使一个人衣着再整洁,却四处行骗偷窃,他的存在对社会仍是无益的;但是一个人不修边幅,却凭借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养活全家,每一个能思考的人都会认为后者的存在价值是高的。好多工人的头上都有了白发,他们都承认自己的确很累,但生活迫使他们不得不累。而也只有作为农民的他们,能以坚韧的身躯承受这种累,而且累得无怨无悔。

在工地和农民的交谈中,我感到亲切温暖。他们是那么朴实坦诚,踏实可靠的像脚下的土地。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更加真诚和饱含感情。许多农民工在谈及他们的子女时,显得非常自豪,因为他们子女的成绩出类拔萃,他们说这是他们的动力和盼头。他们在问及没有时间陪子女时的问题时,一阵沉默,显得非常抱歉和无奈。在此我想告诉和我一样是农民工子女的人们,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和关怀其实无处不在,他们也渴望一家子生活在一起的甜蜜与快乐,他们不得不去城里打工,其实是对家庭的负责。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努力与上进是对父母无悔付出的最好报答,我们一定要努力,让父母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最后,在这里向所有的农民工致敬,愿他们身体健康,家庭和和美美!

翟宇堂:其实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橘子,只要剥开那一层黄橙橙的皮,当我们在吃下去的时候有一种又酸又甜的味道,橘子吃多了就会上火。橘子的酸就跟我们的人生一样,一个人要经历很多的事情,要经历很多的风风雨雨。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很多困难,当我们把困难克服掉以后,就取得了胜利,最后的胜利是多么甜美呀!

农民工的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用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市民的利益,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研究、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农民工背井离乡,撇家舍业,在城里从事的是最辛苦最危险的工作,他们生活在最底层,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得到微薄的收入,工头甚至比旧社会的资本家还黑心,他们的口就是规矩,随意克扣、侵吞农民工的血汗钱。回家奔丧,几个月的辛苦白费了,工钱没有了,这是哪门子的法律?剩下在家留守务农的老人和女人,竟然也要受当权者的欺辱,一点小事也必须给村主任送礼、打点,否则一事无成。

农民的命运是身上戴着沉重的枷锁,他们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靠老天爷的脸赏赐的是喜怒无常,如果赶上丰收的年头,则喜笑颜开,可以填饱肚子了,否则遇上灾年,就不知道用什么来充饥了。记得前几年改革开发前报社的内参透漏中国最贫困的农民,他的全部家当仅值5.36元。可不是美金呦!

自从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的洪流席卷中国大地,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究竟有多少人发自内心的去关心过农民工的疾苦?如果不慎出现事故,生命垂危,躺在医院,他们的命运也只能靠老天爷的心情去评判。

拖欠、克扣、侵吞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发生在全国各个角落,可以经常看到流血甚至自杀的悲惨报道。对于农民工的维权势在必行,但就是不知道有了规章制度,执行的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篇: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55,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在当今社会,这个话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这在中国好像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在不同收入群体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问题上,在缩减贫富差距的问题上,已经势在必行。因此,我谨结合一些社会上的观点,从我的观点寻找问题的办法,从而解决或缓解这个问题。

关键词:贫富差距原因对策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却呈现出了明显的背离。如果任由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将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而且更棘手的是,这一趋势最终也将会影响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在经济学上,贫富差距过大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消费需求,而在目前的中国,情形远远不止如此,贫富差距过大已经直接引起了许多相关的社会问题。“富人有钱无处花,穷人有钱不敢花”的现象已经出现。一: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现状

根据查得的资料,我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城乡分化

先不说农村,仅中国城市在资源的配置上,就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局面:资源优势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城市,而且其他中小城市很难得到处国家分配以外的资源;再者是其他中、小城市仅是服务于这几个大城市,城市的功能单一。而他们自身的城市化发展则被置于计划外发展的状态下。当把农村和乡镇考虑进来时,从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来看,如果扣除农民用于扩大生产的费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种福利也计算进来,那么中国的城乡差距实际已经达到了5:1。这个数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

2:地区差距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最突出地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不论东部沿海地区或中西部地区,都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与广东等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迅速拉大。这样就得出一个判断,中国地区差异的扩大,是在各地区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前进中的问题。

二:造成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如下:

中国广大农民的贫困是因为落后的生产力,这是正常的。不少农民还在用手刨食,和两千年前的农民没有根本区别。只要中国农业不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的规模经济,农民相对于其他阶级只会越来越穷。

1.分配原则的变化

当前,我们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方式。这不仅使分配原则更接近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法则,而且正式承认了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从而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必须看到,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条件是不一样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占有资金的多少、文化程度的高低等,并不是每位居民均等拥有。因此,居民所得的非劳动收入也不均衡。拥有条件相对较好的居民收入就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甚至没有。获取非劳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造成收入的多寡不同,无疑拉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2.国家政策的调整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区域经济梯度开发战略,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在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给予了区别于中西部地区的许多优惠政策,加之东部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使其获得快速发展,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镇,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分配上实行了灵活多样的工资奖金制度,城镇经济快速发展;而在同一时期,农业制度变迁的作用逐渐减弱,农业的增长速度相对放慢,这种工农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同,从而使收入差距随之拉大。在农村,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差异,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这些改革政策也是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

3.市场经济的弊端

市场经济是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但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又具有导致贫富分化的自发趋势,会使各种利益主体的收入趋于分化,从而形成一种“马太效应”:即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一些个人承包的大企业,因使用国家几十年巨额资金投入所形成的庞大固定资产,使得这些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同等经营水平和经营环境下,生产成本较低,从而获取巨额的垄断利润。而那些规模小、设备陈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或者将被淘汰,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政府矫正市场弊端的能力还比较差,宏观调控措施还难以全部到位,会致使一些单位或个人利用非法手段,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入私人腰包。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4.社会保障的落后

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对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享受,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却很少享受,尤其是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几乎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甚至一些农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非均等性,是国家长期执行偏向工业的政策造成的,从而使城乡居民、党政机关、全民企事业与其他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对策:

1.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渠道

充分扩大就业,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手段。只有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更多地吸纳劳动力就业,才能逐步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我们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对社会的协调和稳定都是十分必要的。一批人就业了,有了收入,就要消费,消费就会促进生产和销售,另一些人的就业机会也就增多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提高收入水平、解决社会贫困的前提。因此,应把积极创造就业和再就业,列为国家宏观调控战略的重要内容,实行就业导向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以便创造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通过政府投资和对企业推行鼓励性政策,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开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使择业人员的素质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他们自身的竞争能力。

2.加快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收入再分配要注重社会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安全网

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尽快建立一体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发放,使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都能拿到最低生活保障金;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制度。同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税费征收的法制化。可以从国有资产产权中适当转让一部分,由社会保障基金机构持股分红;政府的工商税收入,也可以作为调节社会保障基金状况的财力后盾。建立全国统一协调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效率。加强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和预算、财务制度建设,提高保障基金的使用率。

4.运用法律武器,规范收入分配行为

依法规范分配行为,就是用法律制度、规则去规范和约束收入分配行为。法律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表现在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针对法制不完善的现状,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制定《最低工资法》《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加快推进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进程,逐步扩大货币性收入,减少实物发放,增加收入的透明度,扩大国家对工资的宏观调控范围。在司法方面,应加大执法力度,监督好已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及时处理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各种争议。如果执法力度不够,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惩罚过轻,就不能起到法律的威慑作用。因此,应继续加强法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抑制非法收入。对于那些贪赃枉法、偷税漏税、欺行霸市者,要重拳出击,严惩不贷。以法律的震慑力遏止不法行为,维护经济秩序,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总之,只有做到财富的切实增加和合理转移,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才能得到有效调控,才能有利于改革向纵深推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屹.WTO与中国农村经济〔J〕.中国改革,2001,.〔2〕李成贵.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成因与影响

〔J〕.教学与研究,2001,(4).〔3〕经济日报,2001—08—12.〔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

(孙海鹏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现状、探索原因、分析影响及提出对策四个方面,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贫富差距 影响 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甚至悬殊,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正确判断我国贫富差距的程度及影响,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基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的不平均。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社会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根据经验数据,人们通常认为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

在近日出版的《财经国家周刊》上,北京大学教授夏业良发表文章指出,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2009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在所公布的135个国家中名列第36位,而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多在0.24到0.36之间。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及行业之间等方面。

一是城乡收入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同我园大体相当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体上是1.7倍左右。而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1985年为1.86倍,2004年公布的是3.28:1,2005年的数字是3.3:1,2007年为4.5:l[2]。有众多研究表明如果把城市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因素考虑在内,我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在6倍左右。南开大学的周云波认为,“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逐年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占全国居民总体收入的比重超过50%,对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增加值占80%”[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二是东部和西部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是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2003年为1.5倍,2007年为2.5倍。城镇居民纯收入东部地区1978年是西部地区的1.5部,2003年为3.5倍,2007年为4.8倍。

三是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1]。[2][1]我国贫富差距的影响

贫富差距具有一定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一般表现为正面功能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

2.1 合理的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4]

(1)合理的收入差距,既能激发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科技创新。

(2)合理的收人差距,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积累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尊重和保护一切人民的劳动,有利于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益和合法的非劳动收益。《物权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

(3)私营企业主的剥削收入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对于技术、专利、资本,如果你不准他获取收益,他就不会投入。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产生示范效应、劳动效应,鼓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收入较高者为收入较低者起了示范带头作用,这就在客观上调动和激励了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

2.2 收入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

适当的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当前收入分配问题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收入差距过大使消费倾向下降,导致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并且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贫富差距过大的影响不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和政治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社会心理,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蔓延,影响人心所向,容易生成社会不稳定的心理温床。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关注度非常高,并且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大多数人会感到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不合理、不公平,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产生仇富心理,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彭文英(2010)认为贫富差距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因自卑而产生抑郁心理、仇富进而仇社会心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自闭心理等[7]。

(2)影响社会秩序,特别是会诱发违法犯罪活动,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从犯罪率上看。据统计,1981~2004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0.278迅速上升到0.462,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扩大了66.2%。与此同时,以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犯罪案件为例,198l~2004年,全国犯罪率从89起/10万人上升到363起/10万人,增加了3倍,犯罪率以6.3%

[8]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快速上升。

(3)影响社会结构,容易导致社会结构失衡或畸形化发展,激化阶层矛盾,严重时会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动荡。“橄榄型”社会结构是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均衡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即中产阶级占社会的大多数,而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之一就是产生“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激化底层人民的不满,这种不满往往会指向政府责任,尤其是非法致富、腐败贪污等,激化阶级矛盾,容易引发社会动荡[6]。[6]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贫富差距问题的形成与扩大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术界对于这一复杂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市场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加上行业进入障碍、城乡二元制结构、劳动力流动受阻等因素,行业、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这些差距中既有资源禀赋的原因,也有后天不公平因素的影响。(2)政府财政分配作用的局限性。表现为:一是在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下,中低收入者承担了更多的税负;二是以货币收入作为个人所得税计税基础的做法,并不能保证对真正高收入者的征税达到切实的效果;三是以购买性支出为主的财政转移支出结构,有利于竞争能力强的高收入者;四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如用于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资金不足,大量低收入者难以获

得政府补助,进而维持生活;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足,而且在决定转移支付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权重低于政治因素权重,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反而更低。(3)人情为表象、腐败为实质的非法正常收入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4)国企改制与国有

[10]资产流失。(5)农村土地征用中的财富转移。(6)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财富逆向转移。[9]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贫富差距的存在是合理而且是必需的,但问题是我们不能让差距过大,把握好”度”的问题。对于如何缩小中国现阶段过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学术界有如下一些观点:

4.1促进农村发展,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其次,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再次,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包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最后,要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全面调整劳动力流动及户籍政策、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政策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创造各种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此,要加快城镇化建设,使进城农民享有城镇居民同样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报酬;要尽快改革我国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限制农民进城的种种政策壁垒,以适应人口流动的现实。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财政、金融等方面落实给予中西部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加速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4.2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逐渐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不足的情况,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应适当向劳动方面倾斜,提高劳动要素报酬水平,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

另外,采取措施,鼓励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是指先富起来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等方式,来帮助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医疗、文化、教育和生存条件。三次分配是调节社会分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为富裕者进入社会救济领域开辟法律、社会、舆论通道。允许私人建立各种非营利性基金会,鼓励富裕者介入各种形式的慈善事业等。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调控手段。针对我国基尼系数不断上升,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国情,政府应加快完善税制改革,健全税收调节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力度。一是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二是改革完善财产税。

4.3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当前的重点是尽快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尽快制定和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出台针对低收入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参加的社会保险计划;建立政府与社会共担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城市低保人员和农民难以享受医保的问题;加紧研究《企业工资条例》,对工资的确定原则、依据、拖欠工资等违规的行为处罚力度等等作明确规定,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受法律保护;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机制[5]。

4.4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 [9][5]

打破行业垄断,一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消除行政权力直接配置社会资源,缩小国家垄断行业的范围;二是审计、税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制止一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政策,把福利货币化,隐性收入显性化[11]。

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人,必须从源头抓起,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铲除腐败,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惩处侵吞国家财产和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一切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 夏业良.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超过美国[J].财经国家周刊.2010(12)

[2] 中国统计年鉴200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 周云波,覃晏.中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 周智年.简析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理论月刊[J].2010(2):128~130

[5] 王明华.论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7,195(11):233~236

[6] 胡联合,胡鞍钢.贫富差距是如何影响社会稳定的[J].江西社会科学,2007(9):142~151

[7] 彭文英.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625(12):88~89

[8] 王刚,张庆旭.论贫富差距对犯罪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34(2):123~125

[9] 程婷.财税政策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思考[D].厦门:厦门大学,2009

[10]贺蕊莉.财政调节贫富差距作用的局限性分析[J].财政研究,2005(7)

[11]张光年.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7(6):35~37

第五篇:中国东西部贫富差距问题研究1

昆 明 学 院

社会管理学院

学年论文题目 中国东西部贫富差距问题初探—— 以重庆市与上海市科教文卫事业的比较为例

姓 名

杨龙 学 号 201020010208 专业年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2班 指导教师

李东方

2012年 6 月

中国东西部贫富差距问题初探——以重庆市与上海市科教

文卫事业的比较为例

年在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2班 学生姓名:杨龙 指导教师姓名:李东方

【摘要】:本文从我国西南地区重庆直辖市同东部沿海地区上海直辖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固定资产投入、居民工资收支、人员素质、交通状况及人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人均指标的对比分析东西部差距的客观事实。这种差距已经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经济的持续增长 ,各民族的团结 ,进而关系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的问题 ,从而引起了国家及社会普遍的关注。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 ,西部地区的各族人民更应该面对现实 ,艰苦奋斗 ,与时俱进 ,加快发展 ,以实现祖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目的。

关键词: 【关键词】:重庆 上海 贫富差距 经济学 中国东西部

【论文正文】:

(一)引言:

据中央社引述香港《明报》的消息,中国官方研究机构估计,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已超过十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总额不到2%,而10%的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却占40%以上;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城乡统算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超出了际公认的警戒线0﹒40,目前已经超过0﹒45;中新网2010年3月1日电 国新办1日就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新闻发言人杜平在会上称,中国现在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这两个比重的60%都在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遏制住东西部差距扩大的趋势。当然这个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地用一句话说得清楚的,它既有历史本身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他原因。如何才能缩小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呢?这是一个很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正文:

一、从重庆与上海对比看东西部贫富差距

中国东西部的差距日趋明显,我以上海市和重庆市的贫富差距为例来进行中西部贫富差距的比较与分析。上海市和重庆市有很多相似的特点,第一,这两个城市都是直辖市;第二,城市的人口都差不多;第三,都是中心城市;第四,都位于长江江畔,并且都是在两江交汇处。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贫富差距呢?这正是问题的关键点,说得简单透彻一点的话,就是因为上海是在中国的东部,而重庆确在中国的西部。那么重庆市与上海市的贫富差距存在于那些方面呢?本文主要以两个直辖市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通过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夯实社会与科技事业发展基础,使经济与社会、科技的发展得到同步推进,经过十年的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一: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进步成效显著。直辖十年来,全市积极贯彻“科教兴渝”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成效明显。

1、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0年,我市拥有科技人员6.61万人,2005年增加到6.98万人,五年年均增加733人,年均增长1.1%,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由2000年的4.20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4.92万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五年提升7个百分点,科技人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为继续提升我市科技综合实力提供人才资源保证。

2、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支出由2000年的10.1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2.08亿元,五年增加了两倍,年均增加4.39亿元,年均增长25.9%。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全市研发支出的比重由2001年的50.8%,提高到了2005年的64.9%。逐步形成以企业科技投入为主体的、有利于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良性投入产出格局。

3、科技活动项目快速提升。随着科技投入的快速增加,我市科技成果产出取得明显成效,科技项目(课题)数由2000年的5814项,增加到2005年的1.37万项,年均增加1584项,年均增长18.8%,自主知识产权能力显著提升,全市专利申请数由2000年的636 件,增加到2005年的4004件,拥有发明专利数由2000年的 225件,增加到2005年的1186件。企业科技进步从单纯技术引进逐步向引进(购买)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扩展,全市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由2000年的0.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0.34亿元,五年增加了2倍,年均增加0.03亿元。我市逐渐形成了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体,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良性发展趋势,这是直辖以来我市企业顺应市场经济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第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1、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大幅提高。2006年末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 8所,比1997年增加16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招生人数分别达到40.51万人和13.38万人,分别是1997年的4.8倍和5.1倍。

2、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1999年的61.6%,上升到2006年的83.0%,提高21.4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和招生数分别达到50.61万人和18.42万人,比1997年分别增长2.8倍和2.2倍。

3、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发展,人口素质大幅提升。巫溪、城口两县2006年实现“两基”目标,使我市“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全面覆盖,全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口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11.5%,提高到2006年的16.4%,提高4.9个百分点。

4、重庆市高等教育得到整体发展,教学工作的中心 地位进一步得到落实。我市成立了高等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开展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首次发布了教改立项参考指南,首次按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分类指导管理,首次进行了项目申报答辩,加强了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

1、文化设施加快发展。重庆直辖后,我市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国际会展中心、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规划展览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至2006年底,全市已有公共图书馆43个,博物馆16个,文化馆、艺术馆41个,艺术表演场所19个。

2、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广播人口覆盖率由1997年的85.0%,增加到2006年的92.6%,提高7.6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由1997年的84.5%,增加到2006年的96.0%,提高11.5个百分点,2006年末,我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29.88万户。

3、广播影视品牌节目备受青睐。新闻节目《天天630》牢牢占据了国内民生类电视新闻排名榜首;栏目剧《雾都夜话》深受广大群众青睐;《拍案说法》、《龙门阵》、《第一次心动》等电视节目成功推出;电视散文《一份愧疚的承诺》、文学艺术片《太阳雨》等一批电视文艺节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协助拍摄的《三峡好人》荣获6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4、新闻出版事业欣欣向荣。2006年我市出版本版图书3110种,总印数达1.14亿册(张),出版各类期刊133种,总印数达4554万册,出版各类报纸44种,总印数达5.77亿份。

第四: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市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1、城乡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十年来,我市完成了市、区县两级急救医疗体系和31个区县级传染病救治项目建设。新创建三级甲等医院4所,全市三级甲等医院达到17所。新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8所,全市县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55所,比直辖前增加12%。截至2005年,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138所、村卫生室11506个,保证了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全市95%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无到有,现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5个,服务站346个,服务人口约450万人。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全部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96%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艾滋病检测网络。基本完成40个区县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初步建成市、区县两级卫生监督体系。市卫生局正式组建卫生应急办公室,全市有34个区县卫生局建立卫生应急管理机构,组建6类8支卫生应急队伍,初步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和日常工作管理组织网络。

3、疾病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我市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鼠疫、霍乱等重大急性传染病能力进一步提高。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全市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建立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快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体系,实施防治艾滋病综合措施。圆满完成三峡水库库底卫生清理和人群健康保护监测任务。2006年实现了“四苗”、乙肝、流脑、疫苗等七种疫苗免费接种,全市儿童免疫规划“四苗”接种率达到95.89%,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6.69%。

4、市民整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我市人均期望寿命由1997年的73.88岁,提高到2006年的75.98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7年的79.12/10万,下降到2006年的63.51/10万,新生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11.21‰下降到2006年的6.9%。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公布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我市CPI同比上涨了3.2%,略低于全国水平,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5%,涨幅居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之首;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元,同比增长11.3%,比2009年涨了1780元。

再看目前上海的科教文卫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科学技术方面,2010年上海用于研究与发展科技的经费支出477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年内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两批53个重大项目,2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12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相继成立。至年末,上海拥有两院院士共16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2人(1人兼两院院士)。上海共取得科技成果2318项。在已颁布的2010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奖励人员和项目中,上海共有58项(人)获奖,占获奖总数的16.3%。全年专利申请量7.12万件,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发明2.62万件,增长18.9%;专利授权量4.82万件,增长38.1%。其中,发明专利6867件,增长14.5%。至2010年末,上海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215项,期中71.6%的项目已实现产业转化。全年有634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认定,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占84.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100%,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86.7%。并且上海市不断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初步建立起以上海科技馆为引领、一批专题性科技场馆为主干、众多基础性科普教育基地为辅助的多元化、多类别的科普基础设施网络。2010年,共举办科普活动16858次,其中科普讲座10711次。

第二:卫生方面,至2010年末,上海有卫生机构3270所,比上年末增长8.5%。其中,医院306所,增长3.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6所,增长4.2%。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3.5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5.13万人。全市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0.51万张,增长5.4%。在全国率先建立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年内1830名住院医师接受培训。郊区540家村卫生室和1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时报销。

第三:文化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剧院、上海书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东方绿舟等一批公益性和功能性文化娱乐场所。至2010年末,全市拥有市、区(县)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7个,艺术表演团体112个,公共图书馆28个,档案馆50个,博物馆114个。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2010上海书展”等一系列大型出版交流活动。全年上海出版报纸100种,其中日报14种。全年出版报纸16.14亿份、各类期刊1.77亿册,图书2.87亿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以承办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上海体育场、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虹口足球场、中国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旗忠网球中心、东方体育中心等一批多功能的体育场馆。

第四:居民收入方面,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2010年上海市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1838元,比上年增长10.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其中,工资性收入21745元,增长9.8%;经营净收入1628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7954元,增长11.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6元,增长11.5%。其中,工资性收入9606元,增长10.1%;转移性收入2581元,增长24%。2010年上海市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3.15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12.18万个。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7.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以上我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分别对重庆市和上海市做了总体的概况和比较,明显可以看出,重庆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远不及上海,由此可以得出上海市和重庆市之间存在着莫大的贫富差距,这些差距具体表现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还有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并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这也正明显的应证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存在着贫富差距,那么这两个直辖市之间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重庆市与上海市贫富差距的原因分析

重庆市与上海市贫富差距至于原因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自然原因和历史人文原因。

首先,从自然原因看: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总面积8.2万平方千米, 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接壤。重庆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城,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起伏有致,立体感强。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均海拔为400米。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多呈现“一山一岭”、“一山一槽二岭”的形貌。而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正当中国海岸线中心点,守长江口。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接壤。全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南北最长处约12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00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648.6平方千米。上海市全境为冲积平原,仅西南部有部分火山岩丘。海拔平均高度在4米左右,地势平坦,山脉少而低小。西部有佘山、天马山等,但高度都在100米以下。上海市最高点是位于杭州湾内,距离海岸线5公里左右的海拔103米的大金山。从交通条件上看:上海地势平坦易于建设公路和铁路,而重庆以低山为主,建设公路和铁路都比较困难,又看水运,重庆虽然处于长江和嘉陵江交界处,江运也算发达,但是确在长江上游,而上海处于长江下游,也是处在两江交汇处,又濒临太平洋,既有江运又有海运,货物吞吐量明显高于重庆,上海具有全球化的战略位置.国内把上海发展成为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世界把上海看作了解中国进入中国的大门.再看航空,重庆堪称雾都,多雾不利于飞机的飞行,上海却不然,天空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易于机场建设。从经济腹地上看:重庆的经济腹地只限于西南地区,然而上海的经济腹地却覆盖的整个东部发达滴区甚至中部的部分地区,并且重庆的经济腹地的经济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落后的地区,然而上海的经济腹地却集聚了中国经济的精华,都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并且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又从世界的眼光出发:上海处在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区,为其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创造了条件,而重庆处在大陆内部的西南地区,位置偏远,不利于其国际化发展。

其次,从历史人文原因看: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搞了二十六年,尤其在城市更是表面繁荣,但是中国的贫富分化却在持续扩大,而且现在中国贫富分化的程度在世界上已经名列前茅,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对外开放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开展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渐发展的格局.也明显表示先在沿海地区搞试点,慢慢向内地拓展开来。通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看到了东部沿海城市的繁荣与发达与之西部甚至是内地的发达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看,发展经济学在第一阶段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国家既然现在沿海地区搞改革开放,那么必然先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建设,又加上在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入驻,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发展模式,那么沿海地区的资本就得到了强有力的积累,相比之下西部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和东部沿海相比较就是微乎其微了。上海对外开放的时间也明显早于重庆,就直接导致了上海的资本积累比重庆早比重庆多,这也为当今两个直辖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创造了条件。另外,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也比中西部要多的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吸引大量的中西部先进人才。而且我们知道市场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方面东西沿海同样也占了先机,这也体现了人才的积累。

第二:从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观点看,市场经济具有资源优化配置的功效,市场经济也会自发的调节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如果中国真正实施市场经济,东西部差距本应缩小。因为按照市场经济梯度发展的规律,如果不同的地区之间地区差距太大,那么那个落后地区它必然是资本匮乏的,是劳动力比较便宜的,在产品、技术各方面都是比较匮乏的。那么发达地区一些企业家自然就会把资本、技术转移到不发达的地区。所以实际上市场经济是天然缩小地区差距的;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不能过多的干扰市场经济,但是中国的现状一个不健康的市场经济,或者说一个受到权利干扰的市场经济,那么可能就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正是由于政府的过多干预才造成了目前中国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比如说愈是落后的地区,它政府机构愈庞杂,办事效率愈低,一些企业家就不愿到那个落后的地方去投资。然而有一个企业家到落后的地方去投资,那么大家就会都把这个企业当作唐僧之肉,各个部门通过各种评比检查,背后打匿名电话来敲诈这个企业的钱财。这正违反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所以那种愈落后的地方的发展环境就会愈差,主要的问题就是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太多。

第三:这种情况我想主要是跟执政当局的政策倾斜有关,这个政策倾斜就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就是因为国家政策先让东部地区先富裕起来才导致了今天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而重庆市和上海市的贫富差距也与此有莫大的联系,在发展战略中,是要让上海市先富起来,然后才让重庆市富裕起来,所以重庆的发展跟不上上海的发展也是理所应当,顺利成章的事情。

第四:从区域经济学的观点看,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很需要搞区域平衡。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这三个经济极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带城市群。可中国太大人太多,而这三个又集中在东部沿海,造成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很不平衡。中西部落后太多。全中国有13亿人口,东部沿海4个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港澳台)东北1个亿,中部4个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4个亿(西北部分: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西南部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东部比较发达,转入重工化阶段,需要做的是产业升级和城乡统筹;东北是老工业基地,需要的是提升技术,重焕活力。对比之下中西部(除西藏、青海限制开发外)需要要做不仅是提高工业化程度,还有城乡统筹解决二元问题,重工化也得齐头并进。按照工业发展规律,那就得按照规模经济来抓,产业集群,抓优势产业,突出特色,区域内配套,区域外比较优势分工,不过话又说回来,中西部虽然基础还是有,但是不可能只靠本区域的力量,必须引进外部资金技术才能跨越发展,那就有对待国内资本和外资的问题了,得由国家层面干预,不然地方政府会比较短视。除要服从全国的布局外,一些产业还是以满足本 区域为主。因为产业布局地域分散,但可以资本集中也不会造成太盲目的竞争。特别是一些需要高度集中的产业,但是生产是可以分散的,用于满足本地市场。

所以综合上述我认为这是造成重庆市和上海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也是东西部贫富差距存在的原因。

三、解决东西部贫富差距对策

目前重庆市和上海市之间各方面发展的状况已经表明中国东西部地区存在着莫大的贫富差距,并且这个差距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扩大,那么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找出解决中国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的方法和对策,才能缓解国家内部人民贫富差距的尖锐矛盾。

在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对内开放。为此,国家应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主要有:

解决中国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问题无非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西部开发建设资金的投人力度。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包括预算内建设资金、建设国债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在西部地区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在西部地区忧先布局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将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拿出一部分财力,专项安排用于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西部开发的金融信贷支持。加大对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在西部地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企业,在 2001年至 201O 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西部地区实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对西部地区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谁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在西部地区实行矿产资惠优惠政策、优先安排西部地区国上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工作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在西部地区实行价格和收费调节政策。西部地区部分铁路运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吸引人才投入西部开发。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加强对西部地区的科技教育支持。国家设立的各项科技基金、科技计划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

一、对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的外商投资企业,10年内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对外商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等企业,符合规定的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西部地区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先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扩大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公用、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建设,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将外商投资于银行、商业零售企业、外贸公司的试点扩大到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外资银行经批准可经营人民币业务。外商在西部地区可以投资保险、旅游业,兴办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与相关服务、设计服务、工 程服务、城市规划服务企业,中外合资铁路、公路货运企业。

三、拓宽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渠道。鼓励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到西部地区再投资,对外商到西部地区再投资项目,凡外资比例超过 25%的,均可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相应待遇。对西部地区的火电站、水电站、高等级公路、独立桥梁及隧道、地方铁路、城市供水水源及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项目,扩大以BOT方式吸引外商投资的试点,开展以TOT和项目融资方式吸收外商投资的试点。探索以企业上市、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

四、放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条件。对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可适当放宽对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外商从事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经营,以及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的,可以控股。对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商业项目,放宽经营年限和注册资本条件。对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适当放宽国内银行提供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贷款的比例。允许外商投资项目开展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项目融资。

五、实行鼓励外商投资于矿产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除享受国家已实行的有关依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免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1年,减半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2年的政策。对外商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享受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的政策。

六、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对外经济贸易。进一步放宽西部地区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和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标准,鼓励西部地区发展忧势产品出口,鼓励西部地区企业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以及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设备,在进口管理上给予适当照顾。对边境地区继续实行优惠的边境贸易政策,简化手续,放宽限制。对从西部地区重点旅游城市人境的外国旅游者,实行落地签证。

七、实行鼓励西部地区对内开放的优惠政策。鼓励东、中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设厂、参股入股、收购兼并、承包经营、合作开发。东部、中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进行经济技术协作与联合,比照执行外商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均可进人。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投资范围,允许其以独资、合资、合作、特许权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加强地区之间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综上所诉:通过将西南地区的重庆市与东部地区的上海市进行比较与分析,论证出中国东西部地区确实存在着贫富差距,并且找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要缩小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东西部贫富差距所产生的社会矛盾,才能实现祖国各地区人民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目的。

参考文献:(1)夜静怡,《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丁冰,《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超新正版第二版

下载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贫富差距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贫富差距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中三农问题研究

    四、当前农民的基本素质状况及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农民的发展,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

    思想汇报贫富差距

    敬爱的党组织: 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意在呼吁各国关注就业,努力创造更多、更体面的就业机会......

    贫富差距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也出现了贫富差距的严重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摘要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探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提......

    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

    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视域中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视域中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日益成为引起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众多因素之一,也是中国高层一直以来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贫富差......

    贫富差距调查报告(大全)

    对社区居民贫富差距调查 绵阳,一座充满现代时尚气息的科技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在社会群体利益的不断改善中,分配不公的现象日益突出,贫富差距越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