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家观点:资本运营中的六大误区
由于资本运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时间较短,尚不成熟,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经营思维和企业运作方式与规范化的资本运营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资本运营所需的制度环境和条件尚不充分,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存在着诸多误区。
误区之一
把资本运营理解为股票投资或金融商品买卖等资本直接运作行为
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片面地把资本运营视同于股票投资或者金融商品的买卖。比如,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打着资本运营的旗号,把通过直接融资筹集来的资金或者高息拆借给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或者直接投入证券市场,从事股票、债券的买卖。企业投资于证券市场,通过证券投资这一资本的直接运作方式来实现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本来无可厚非,不应指责。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放弃主营业务于不顾,特别是在主营业务比较差的情况下,把投资转化为投机,试图以此来弥补主营业务的不足。这不但有悖于资本运营的初衷和本质,而且有可能使企业进一步陷入困境。对于那些不注重改善经营管理,抱着在股票市场上投机“捞一把”思想的企业,一旦股票投机失败,其后果不堪设想。事实证明,能够通过股票投机获利者毕竟只有少数。
误区之二
割裂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把资本运营作为游离于生产经营的更为高级的经营形式
在当前的资本运营过程中,有一种观点和倾向,认为资本运营是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目的在于提高资本营运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是比生产经营更为高级的经营方式。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仅在认识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它极有可能误导国企改革,把当前的资本运营引入歧途。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营在时空上可以暂时脱离生产经营而单独运作并获取一定的资本收益,但这仅是从表层而言的,实质上,资本运营最终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生产经营是资本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误区之三
把资本运营的目标定位于企业资产数量的大小,片面追求企业资产的规模扩张,忽视资本运营的“质量”
尽管以企业并购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把资产这一“蛋糕”做大来实现规模效益,达到盈利最大化和资本增值最大化目标。但它必须以正确把握资本运营的“度”,在保证资本运营“质量”前提下进行的。一个企业在资本运营中,只有在不断扩大自身的资本积累,在考虑自已偿债能力和资本效益前提下,方能通过企业并购,借助他人的资本来提高经营能力。但是在现实实践中,许多企业忽视资本效益原则,片面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大,不注重企业内部的产业关联,盲目并购其他企业,结果企业的资本运营不但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相反却使企业步入困境。这一问题在上市公司比较突出。比如,有的上市公司,经营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施跨行业的资产重组中没有能够集中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结果不仅非主营业务难以有所作为,而且主营业务也不突出,没有形成竞争力。相反,那些资本运营获得成功的企业,如一汽集团、海尔等,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正确的处理主营业务发展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围绕主营业务进行企业并购。因此,资本运营是把“双刃剑”,若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够充分注重主营业务的发展,充分注重企业内部产业的关联,通过并购获得的资产就能为企业带来跳跃性发展的机遇;相反,不但无法从聚集的资本中得到发展的动力,可能使本来充满活力的企业走向衰退。
企业在资本运营和并购过程中,普遍热衷于建立巨型企业,而对整合中小企业,组成企业团队缺乏兴趣。我们在并购组建大型企业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按分工协作原则,把中小企业纳入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社会化生产体系,改变大小企业缺乏分工协作、产品结构趋同的状况,以此来支撑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是我国企业并购中的重要课题。
误区之四
一些企业把资本运营作为一种改革的时髦,注重形式的过度包装,忽视资本运营实质的追求
资本运营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实现规模效益的高效率经营形式,它的出现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深化的逻辑必然,其根本目的在于:一是解决国企改革深层次问题,如公司化改革问题、组建和发展大企业集团问题、解决企业高负债问题等问题;二是解决“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问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效益。然而,在资本运营实践操作中,许多企业把它作为一种改革时髦来赶,只重形式、忽略实质,务虚不务实,把企业是否进行资本运营当作衡量企业经营者政绩、魄力和企业发展好坏的标准。一些经营状况不佳,本身不够上市条件的企业,却通过资本运营,把企业包装成一个看似效益较好的企业,虚假包装上市,一上市就亏损,从ST到PT,最终被淘汰出局。这种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资本运营,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圈钱”。显然,这些做法不符合资本运营“集约经营”的内在本质,相反,却是在资本运营条件下出现的新的粗放式经营。
误区之五
把经济规模等同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适应性生产经营规模带来的效率与效益。经济规模仅仅是一个总量概念,并不涉及成本收益分析。成本低、收益递增的经济规模才可以称之为规模经济。经济规模的扩大可能是规模经济,也可能不是规模经济。企业在并购和资本运营中常常混淆两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是认为把若干个独立的企业联合在一起,就可能形成规模经济。由此,在企业并购中,一些地方为追逐所谓“集团规模效应”,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现象和行为,提出了一些脱离实际的目标和口号。二是把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等同于规模经济。事实上,集团规模的扩大可能是经济的,也可能是不经济的,关键要看集团有没有充分利用各种要素,看能否提高集团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三是把规模经济简单地推而广之。有些地方,不分行业、不分产业、不分领域,千篇一律地要求搞大集团或规模经济,热衷于构建“航空母舰”,而忽视并购组成企业团队的意义,企业集团的发展引向歧途。事实上,有些行业适宜搞大集团或规模经济,而另一些行业并不适宜搞大集团或规模经济。四是把规模经济看作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专利”。认为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才会取得规模经济,中小企业不会取得规模经济。这种认识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规模经济虽然更多表现在大企业、大集团身上,但却不是大企业、大集团所独有的。企业小不一定效率低,也不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差。
误区之六
把经济范围等同于范围经济
经济范围与范围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范围表现为生产经营领域的布点,经济范围的大而宽,表现为生产经营的多元化。范围经济是由于企业从事相关、非相关多元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利用了共同的设备、无形资产、开发机构、管理人才而带来的生产经营成本下降、风险分散、收益递增。范围经济作为规模经济的一种转化形式,是需要一系列严格约束条件的。企业并购并不是简单的1+l的组合,不是生产要素的随机与简单叠加,而必须实现企业内部的优势互补,形成集团内的专业分工。生产经营多元化的目标是效率和效益,而不是经济范围本身。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不是越宽越好,不能盲目进行经营领域的扩张,甚至进入一些完全陌生的新领域,否则只能陷入范围不经济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还可能造成管理质量下降。因为,并购行为特别是无关联多元化中的并购会使企业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多,管理链条加长,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而管理负荷过重将会导致管理质量下降,使无关联企业在并购后无法获得规模经营的好处。
第二篇:专家总结买房六大误区
专家总结买房六大误区
随着楼市“金九银十”销售黄金期的到来,各地楼市的营销氛围也渐入佳境,各大楼盘纷纷推陈出新,促销揽客。
但面对众多的房源的优惠,不少购房者心中却没了谱——尽管看得眼花缭乱,但还是外行看热闹。
是按兵不动还是趁早出手呢?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房价将保持平稳,不会出现明显的上涨。建议购房人不要被日光盘、房价上涨、限购放松等市场传言所诱导而盲目出手买房。在房源供应充足,房价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可以精挑细选适合自己的好产品。同时,针对“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业内人士结合几大买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给大家提个醒,以免市民购房时走入误区。
误区一:买涨不买跌
买了房的人盼望大涨,没买房的盼望大跌。当身边的亲戚或朋友在买房时候,切记不要盲目凑热闹,要根据原有的房地产市场规律做出判断,在跌的时候买,在涨的时候卖。只有这样,才不会白白浪费自己的血汗钱。
误区二:不了解城市规划
很多购房者因不知道政府规划方向,盲目选择区域进行购房。建议在购置房产时,要切记紧跟城市发展的方向。首先要看清政府的规划和城市发展趋势;其次要看居住小区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是否舒适;其次要看该区位交通是否便利,比如生活条件是否完善。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尽可能选择政府已重点规划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居住区,尽可能买到地铁沿线且性价比较高的优质物业。
误区三 :被“同等档次”迷了眼
作为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此类条款的约定,争取列明装修材料的具体品牌和规格,如果不行,也要争取约定,届时根据实际使用材料的价格返还差价,以减少损失。
误区四:投机购房
很多拥有一套住房的人手头资金充裕,欲投资房地产,以便保值增值。其实炒房远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说,房子属于固定资产,变现手续较为复杂,而且买卖过程中涉及契税、交易费用等较多问题,买卖周期也很长,遇到政策调整,最后会由主动变为被动,消耗资金的同时也耗费精力。
误区五:买房一步到位
25岁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选择置业时,不宜好大喜贵,应抛弃置业必须一步到位的思想,根据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作出合理的决策。尤其是在选择按揭方式时,不宜过分要求年限短,或急着想尽快还清贷款,而过分压缩日常生活开支,降低原本应该保持的生活质量。
误区六:只买便宜不买贵的很多购房者认为,当下房价过高,所以买房时,一般会在同等区域、同等地段选择价位便宜的楼盘。而这也往往造成后期出现的证件不齐全、施工质量差、园区规划不合理等问题,给购房者带来居住上的一些麻烦。所以在选择房产时,还需注重品质与责任。
第三篇:企业网络营销中的六大误区
企业网络营销中的六大误区
企业网络营销中的几大误区
如今虽然各个企业都开端涉足了网络营销,但是却面临这样的一个现状,他们花异样的钱却千差万别,究竟企业与企业之间有什么不同吗?下边为大家来总结一些企业网络营销中罕见的误区。www.hnxny.net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如今网络时代的降临,很多企业也都认识到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但是对企业营销却没有太正确的看法,二心只想经过网络协助本人的业务扩展和产品的销售,于是也开端去做网站,发布一些信息,停止少量的网络推行。但是很快成绩就呈现了,由于他们还没有一个零碎的方案就开端自觉推行,假如三个月过来还是没什么效果,就觉得钱白花了,马上中止投资,当然这个网络
推行方案自然是无疾而终了,想必他们会很久很久都对网络得到决心了吧!其实,网络营销是一个慢热的进程,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还需求依据本身状况来停止零碎的剖析,制定一个合适本人的方案,不只从网站建立还有本钱预算以及落实到各项任务的担任人,这样一个有条理的团队而不是一盘散沙,才干把各项任务都布置的妥妥当当的,这样才干获得成功。
2、网站建立眼高手低。
很多企业对网站的看法不够,基本认识不到网站也可以营销,把企业的网站只是当做一个陈设,并不能发扬出其该有的营销功用。大少数公司以为网站是企业的网上招牌,一味的追求其外表的华美,尤其注重美观方面,而不去管能否跟网络营销相兼容,所以,网站建立公司也更是视顾客为上帝,在网站外观上大做文章,进步了网站本钱,而大大的疏忽了企业站的营销用处。
所以,这里要明白的是:网站建立的基本目的就是网络营销。网站不只仅要美观,更要适用。注重用户体验环节的建立。
3、自觉停止有效推行。
我们上网的时分常常会发现邮箱里有很多渣滓邮件,还有各类论坛,博客,留言板,贴吧什么的四处都是各类企业法的渣滓信息,虽然近阶段有点效果,拜访量会上升也能带来一点潜在客户,但是从久远来看,企业赚的钱还不够医治如今形成的伤疤,对当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如今在这个广告众多的年代,大家都厌恶渣滓信息,一旦这样的渣滓信息与某个企业扯上关系,在消费者心中的抽象一下子就塌下去了,恐怕当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吧!
假如企业只由于这种推行方式廉价而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依赖于损害企业的方式推行,自觉追求那种畸形的营销形式,将会迷失在本人发掘的圈套里,错过企业开展的最佳机遇。
4、跟风景象异常严重。
如今各个企业的准绳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我想说的是尽信之,还不如不知。如今的各个企业都纷繁喜欢效仿同行,一旦某个行业有企业运用某种网络营销产品,不久就会发现简直清一色的企业都在用,这就是现阶段严重的跟风病!不要人攀比心思麻痹了大脑,坚持本人的判别力,关于同行的办法要依据企业本身的现状“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找到最合适本人的,才干使网络营销业务停止得风生水起。
5、不理解竞价效劳。
竞价产品也是seo的一种重要手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端运用这项效劳,但是由于对其理解的并不深,以为掏了钱就可以坐等客户来敲门了,不久当前就发现,效果不太理想。形成这样的缘由是没有对竞价产品停止正确的维护,竞价效果遭到多方面的制约,每日的耗费预算,关键词的密度和总结报告等前期任务间接都影响到了竞价的发生效果,6、不要坐等客户来敲门。
目前Google、雅虎、百度等搜索引擎竞价产品是网络营销的主流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搜索引擎竞价产品。少数企业购置竞价产品后并不晓得还有维护这回事情,只是静待客户上门。做了一段工夫上去就发现后来还有点效果,到后来效果就越来越差了。
企业在运用竞价时分要留意,不能刻舟求剑,选择有实力的效劳商停止产品维护。
第四篇:集团公司资本运营
集团公司资本运营与投融资
资本运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它包括资产重组、发行股票、配股、借壳上市、发行债券与转换、证券托管等经济运行方式。当今经济的竞争,既是高科技的竞争,更是资本实力的竞争,如何使现有资本优化配置,并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已成为当代经济探讨的焦点。就集团公司而言,近几年加快了资本运营的步伐。
集团公司资本运营战略思想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实现企业融资方式从以间接融资为主向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转变,实现企业运作模式从单纯产业资本运作模式向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协调运作模式转变。
集团公司实施资本运营战略的目标是:实现资金集中管控,搭建集团财务公司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财务费用,为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一、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融资功能,构造资本平台
1、组建集团财务公司,构建内部金融体系
集团公司力争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财务公司重组,充分利用财务公司这一非银行金融机构平台,发挥其资金结算、发放贷款、同业拆借、委托贷款、融资租赁、发行金融债券等功能,加强对公司资金的统一管理和控制,提高公司资金周转率,降低公司财务成本,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形成有机的金融体系。
2、加大资本市场运作力度,推进优质资源上市进程
发行股票是一种资本融资,投资者对企业利润有要求权,但是所投资本金不能撤逃,投资者所冒风险较大,因此要求的预期收益也高,从这个角度而言,股票融资的资金成本比银行借款高。具体而言,发行股票的优点是:(1)所筹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没有还本压力;(2)一次筹资金额大;(3)用款限制相对较松;
(4)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良好声誉;(5)有利于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8 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3 ]84 号文《关于核准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核准,以每股人民币8.20 元的价格向境内投资者发行了面值为人民币1.00 元的A 股股票15,000 万股,募集资金12.3亿元,并于2003 年8 月21 日挂牌上市。
2009年计划整和丰喜肥业、齐鲁一化等五家化工企业借壳上市。同时积极推进铝电公司的上市步伐。
3、适时发行债券,降低融资成本、筹集发展资金
发行债券的优缺点介于上市和银行借款之间,也是一种实用的融资手段,但关键是选好发债时机。选择发债时机要充分考虑对未来利率的走势预期。债券种类很多,集团公司主要申请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
发行短期融资券。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为逐步改善金融市场结构,减少银行贷款比率,降低金融风险,提高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范围和比率,鼓励企业直接进入债
券市场融资。人民银行推出了短期融资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截止目前,集团公司已经发行三期短期融资债券,每期金额为10亿元,利率分别为3.21%,3.85%,5.23%。同期一年期贷款利率为
5.85%、6.12%、7.47%,每年比银行贷款节约财务费用2240万元、1870万元、1840万元。
发行公司债券。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不超过14亿元公司债券的申请,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2008年10月23日会议审核,获得有条件通过。
发行中期票据。为鼓励优质企业利用金融市场进行直接债务融资,有效平衡银行机构的信贷资源,保证宏观调控政策平稳推进;为建立完整的市场收益率曲线,改善利率环境,完善金融产品结构,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场机制。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08年4月15日推出中期票据。集团公司2009年1月份申请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中市协注[2009]MTN32号文接受集团公司中期票据注册。预计票面利率为4%,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5.76%,相比每年节约财务费用1500万元。
4、密切银企关系,争取贷款支持
银行贷款是集团公司目前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现已争取到银行授信234亿元,实现贷款165亿元,根据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资金的需求,银行贷款依然是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必须继续密切银企合作,与原有的合作伙伴要维系双方关系,拓宽合作领域,争取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要积极寻求与新的金融
机构的合作,包括国外金融机构。通过银企之间的亲密合作,最大可能的扩大授信规模,筹集更多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同时,考虑到集团公司兼并重组步伐的加快,积极和银行联系,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满足集团公司资本金不足的缺陷。
二、优化公司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1、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新上项目多、规模大,如果由集团公司作为单一的投资方,不但公司在资金上会背负沉重的包袱,而且单一的股权结构不利于新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目前在建项目中,石港矿、寺家庄矿分别和国内两大电力巨头国电集团、华能集团达成了股权合作协议,实现了集团公司和电力巨头的‘双赢’。“十一五”期间公司非煤产业将迅速崛起,在公司战略格局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这些非煤产业中我们的优势在于资源与能源优势,在技术积累、管理经验、营销渠道上都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必须尽快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产权纽带与之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项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新建项目走上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通过产权置换退出辅业,集中资金投入主业
抓住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契机,在剥离辅业中改善辅业产权结构。对煤电铝化以外的其他产业,全部作为辅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改制方式。在改制中力求完成国有资产的民营化置换,推
进资本结构的调整。集团公司尽可能从煤电铝化以外的产业退出产权,实现民营化或多种股份的多元产权。能够完全退出的彻底全退,不能全退的适量参股,能不控股的不再控股。对建筑房地产等规模较大的辅业,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内保持30%以内少量持股。这样通过产权置换既可以筹集资金,又可以减少对这些行业的投入,从而达到集中资金,发展主业的目的。
3、中小企业进行产权调整、向民营化发展
对集团内部的中小经营单位,通过出售、经营者持大股,推行民营化,使国有资产完全退出。对暂时没有条件彻底改制的单位,可暂由集团公司控股,但经营者和经营层以及主要骨干也必须出资置换部分国有资产,以转换经营机制。对于承担社会职能的单位及资产,利用矿业城市地企一体化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移交地方。通过调整,优化整个集团的产权结构。
4、资产变现,破产处置不良资产
公司内部一批老矿相继进入了资源衰竭期,四矿从2001年开始的破产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中央财政一次性补助破产资金4.9亿元,利用这笔资金不但四矿破产后的富余人员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并且积极进行生产自救,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其“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得以确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继四矿之后,三矿进入了资源衰竭期,目前已经成立了三矿破产事宜相关工作机构,获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9.9亿元。
三、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补助资金
抓住集团公司列被为13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规划的矿井,和可持续发展煤炭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国债补助项目、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矿井接替区补充地面勘探补助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范围内的财政支持。
四、兼并重组地方煤矿和化工公司
为做大煤炭主业,扩大产能,集团公司近年来投资9亿元兼并、联合经营地方煤矿,技改完成后产能预计增加1000吨。
为打造煤化工产业链,集团公司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着力推进资本运营,实施低成本扩张。2008年集团公司投资13.9个亿,控股丰喜集团,参股正元集团,并购重组齐鲁一化、深州化肥、恒源化工、巨力化肥,集团公司全资、控股、参股化工企业达到八家,效益显著,发展后劲充足。
五、探索应收帐款证券化,提高资产变现能力
非煤产业应收帐款证券化就是将应收帐款汇集后直接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SPV),并介入该机构的资产池,经过重新整合和包装,寻求途径使之信用级别提高,SPV以应收帐款为基础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和商业票据,根据应收帐款的信用等级、质量和现金流等内容确定所发行证券的价格,从而使应收帐款出售方达到融资目的。因此,应收帐款证券化既是企业的筹资策略,又是企业的投资策略。
阳煤集团财务公司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五日
第五篇:资本运营学习心得
学习《资本运营学》心得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家庭或个人、各类经济单位几乎每天都要接触货币,都要同金融打交道,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货币来计价,任何购买都要用货币来支付,说到资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银行,例如去存款、取款、付款、去申请各种生产经营性贷款或消费贷款、去办理各种保险、去购买有价证券等等,总之,现代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借助货币信用形式来完成。通过对资本运营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对资本市场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投资股票、基金、理财规避风险、增加收益有很大的作用。
一、通过学习《资本运营学》这门课,我对资本运营在企业中的作用有了理论认识。
1、市场上大多数企业都是从事产品经营,通过利润发展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企业对他们来讲是个全新的课题。
2、以前我认为资本运营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规模的企业能做到的,所以中小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企业连想都不敢想,这种想法今天看来大错特错,市场化的资本市场是全民的资本市场。
3、企业家不但会经营,更要会融资。
二、通过对资本市场系统的学习,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信贷市场有了专业性理解,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通过对收益的预期来导向资源配置的机制。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 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三、降低企业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成本。企业进入一个新行业或新市场面临着许多障碍。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采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完全采用投资新建的方式,企业将可能付出高昂的成本。新增生产能力还可能造成行业供给的增加,导致生产过剩,但企业如果采用收购、兼并的方式进入新行业、新市场,就可能使上述障碍和负面影响降低。
四、企业资本运作风险的不确定性与利益并存,任何投资活动都是某种风险的资本投入,不存在无风险的投资和收益。这就要求经营者要力争在进行资本决策时,必须同时考虑资本的增值和存在的风险,应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想,企业经营者要尽量分散资本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