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发身心障碍手册
核發身心障礙手冊
服務對象:
1、設籍且實際居住本市。
2、具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第三條所訂障礙者。
服務內容:經鑑定醫院鑑定合於障礙等級者核發身心障礙手冊。應備表件:
1、身份證或戶口名簿正本。
2、照片三張。
3、診斷證明書(自行重新鑑定者亦須附,僅到期重新鑑定者免附)辦理單位: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如有鑑定疑義
請洽:衛生局醫政課:712-8950
換發或補發身心障礙手冊
服務對象:設籍本市領有障礙手冊。
服務內容:如身心障礙手冊破損不堪使用、手冊遺失可申請。換發或補發。應備表件:
1、身份證或戶口名簿正本。
2、照片二張。
3、換發並應檢附原手冊。
辦理單位: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如有鑑定疑義,請洽:衛生局醫政課:712-8950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保护身心障碍者从"称谓"开始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保护身心障碍者从"称谓"开始
几千万身心障碍者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平等和尊严,正所谓善言暖心,恶语似刀。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患病人群约1000万。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痴呆患者会隐瞒或者掩饰被诊断为痴呆,主要原因是耻感和遭遇歧视。40%的痴呆患者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排斥。为此,新京报、央视等多家媒体,呼吁为老年痴呆症正名。
如果没有这一份调查,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会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如此大的困扰和压力。记得在2008年春晚上,演员蔡明因表演小品时频频使用“老年痴呆症”这一骂人语,引来非议,当时许多人为之辩护,觉得一个“称谓”是无所谓的事,可现在来看,正常人如此称呼或许本无恶意,但它带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伤害。
其实,需要改变的何止是“老年痴呆症”!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里,对各种身体或心理存在一定障碍的人士,总是充满着各种歧视性的称谓,例如语言障碍患者被称为口吃、大舌头、结巴;智力障碍者被称为呆子、傻子、弱智;心智障碍者被称为疯子、神经病,视力障碍者被称为瞎子、盲人。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公共话语中抛弃了“残废”一词,改称“残疾”,但“残疾”一词就没有歧视意味吗?从字面看,“残”和“疾”二字,都带有贬义,这个词太直接不够委婉,依然难以避免对弱势人群的伤害,2008年北京残奥会冠军吕红琴就说过:“我不觉得自己是残缺的”。实际上,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都是“身心障碍”一词。
对于各种身心障碍者,总有一种观点认为:无需为称谓纠结,只需给弱势群体做点实事。这显然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思维,把身心障碍者当成无知无觉的个体。实际上,中国几千万身心障碍者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平等和尊严,正所谓善言暖心,恶语似刀,保护身心障碍者就当从“称谓”开始。
所谓文明,本来就是形式上的,一个社会的遣词用语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对弱势群体使用委婉称谓体现社会关怀,理应成为一种常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媒体和公众在称呼弱势人群时都尽量使用中性的词,有些国家甚至认为身心障碍者的称谓仍不够人性化,而改称“身体挑战者”。在台湾,智力障碍者被称为“喜憨儿”,英文叫“Chidren Are Us”,公交地铁上没有“老弱病残孕专座”,而只有“博爱座”。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关于身心障碍者的“称谓”,一直遭忽视。几年前《残疾人保障法》修订时,立法机关内部曾有讨论,是否废除“残疾”一词,但最终还是保留了,近些年来,尽管有不少声音呼吁为残疾人“正名”,但未能成为主流的声音。
我们的社会亟须一次文明启蒙,唤醒公众的无意识的偏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身心障碍人群。这样的改变,需要从最微小的语言细节做起,需要政府、媒体、公众的共同参与,但愿,为“老年痴呆”正名,能够成为一个起点。
第三篇:智力障碍儿童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手册分享
《智力障碍儿童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手册(0-6岁)》的读书分享
首先抛出几个问题
1.你了解0-6岁孩子正常的沟通能力的发育吗?
2.你是否能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儿童的沟通能力制定目标计划? 3.你是否能够通过游戏来发展孩子的沟通能力?
4.你是否能够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沟通能力?
在看到目录时我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对智力障碍的孩子使用手势语,在结合书本知识后自己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1.智力障碍孩子学习使用词语困难
许多智力障碍的孩子有学习使用词汇的困难,因此,对他们来说沟通是不容易的 2.手势容易看懂、理解和记住(两个语言不通的人沟通,手势语会更清楚)3.我们能够较容易地和孩子沟通 我们在说话的同时使用手势语,能够更容易和孩子沟通交流,而智力障碍儿童也会想要通过一些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我们沟通交流
其次,如何使用手势语? 1.在有意义的场景中使用
比如在孩子日常生活情境中使用(最佳时期),在孩子洗澡、穿衣服、吃饭和做家务的时候是孩子学习手势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在自然和有意义的情形下使用手势。而且,由于这些情景每天都出现,有时一天中不知出现一两次,如此经常和重复手势和情景,孩子会很容易熟悉它 2.同时使用口语和手势语 绝不要单单使用手势 3.手势要与实物相像
这样的话孩子看起来容易看懂,也容易学习手势
思考:
1.教学中的运用
比如在教学儿歌的时候,把儿歌用自然的手势或是动作编成简单的一套动作,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儿歌。如大西瓜,可以两只手至腰间向外拉伸变大,代表“大西瓜”。学生们也容易理解“大”的含义。2.建立关系
手势语容易让我们与智力障碍孩子沟通 3.指导家长
书中提到了0-6岁儿童手势能力的一些培养阶段和培养途径,可以给学龄前孩子的家长提供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此书偏重于实践,理论部分可能多有不但之处,但好在提供给读者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值得一读,谢谢大家
第四篇:身心教育
第一: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其身心的发育。早期教育
主要是通过让孩子多看、多听、多玩以及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能力的训练,以启发孩子的求知欲,而不是向孩子一味的灌输知识。
另一方面,早期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在孩子具备某种能力之前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感官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性的潜能变成现实。
再者,早期教育应当是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方法应时启发式的,应从孩子的兴
趣爱好出发,而不是强求知识的系统性,是诱导的,而不是强迫的。
第二:要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前程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孩子
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兴趣、爱好、品德、性格等都是在父母的熏陶下形成的,孩子的智慧也是在父母的启迪下逐步提高。
教育孩子并不需要什么天才,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能。真正需要的是深切的爱,无微不至的关怀,高度的责任感和真诚的愿望、决心、耐心和热情。当然,父母也应当学习一些关于早期教育的知识,了解儿童心理学及体力、智力发育的一般规律,对培养孩子成才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篇:言语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养护和营养建议
言语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养护和营养建议
言语能力的正常发展是儿童智能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有少数儿童由于种种原因,言语能力的发展产生障碍:从发展迟缓、口齿不清到口腔及喉部畸形以及皮层损伤所造成的失语症等。
一、言语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和学习过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言语发展,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学习条件密切相关,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育的特征。儿童由于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一)、儿童临床上常见的言语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身体特征):
1、缄默不语:原先具有正常的言语能力,由于精神障碍而表现沉默不语,对任何人的询问均不回答,不与别人交往谈话。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孤独症、癔症性缄默。癔症性缄默往往是失声,多为一过性缄默,在学龄前儿童较少见。部分儿童可能是由于与家庭成员不和及对立情绪,虽生活相处,但闭口不与对方交谈,这种情况其本质不属于缄默症。
2、持续言语:患儿持久地重复别人对他所讲的话。常见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
3、模仿言语:象回声一样,患儿重复别人对他所讲的话。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或抽动一秽语综合征。
4、语音、语调特异变化:患儿原先言语正常,起病后语音语调或节律发生特异性变化,人难以听懂,持续反复出现,并非调皮开玩笑的表现。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孤独症。
5、言语不连贯:一般5-6岁儿童可以连贯地表述言语,连贯性言语的发展是思维逻辑发展的重要环节。言语不连贯l儿说话词句之间互不相关,缺乏意义上的联系,所说的内容!别人无法理解。常见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急性器质性脑病。
6、其他言语障碍:在儿童期还有语音不清、口吃、言语延迟、选择性缄默等常见的言语异常形式。
(二)心理特征:
1、智能方面,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出现言语障碍儿童的智能要比一般普通儿童低下。
2、教育成就,言语障碍儿童的成绩会稍逊与正常儿童。
3、听觉记忆与顺序,构音异常儿童常常缺乏综合及分析字音顺序的能力。
4、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性,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受父母过度保护或拒绝的影响很大,其特质体现如下:
(1)、消极抵抗
(2)、自我否定
(3)、自我隔离
(4)、依赖年长者或无声物
(5)、情绪很不稳定
5、情绪发展方面,一个言语障碍儿童如果遇到处罚与挫折时,往往伴随着短暂的焦虑不安,罪恶感,敌对态度的痛苦,终其一生都可能陷于这五种情绪困扰的深渊。
二、养护和营养建议:
原则:早期发现,及早矫正者,效果效好;发现迟,矫正及时,效果比不及时矫正好;发现迟,又未能及时矫正,则效果欠理想。如矫正及时,方法正确,环境良好,今后会更好一些;如回家后,家长不能很好遵医嘱,则预后难定。
(一)、言语障碍儿童最常碰到的问题:
1、父母态度问题
2、与人互动上的问题
3、外在环境的配合问题
(二)、言语障碍儿童的需要
1、接受正确的鉴定与评量,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鉴定方法:
(1)、自然会话与检查用语的检查
①、自然的会话检查
②、检查用语的检查:运用图卡进行检查
(2)、构音器官的检查:检测器官发育,与功能发挥
2、接受适当的医学检查与治疗,及就学安置辅导原则
3、语言听辨力检查
4、正确音的模仿
5、针对性的分析与记录
(三)对发展性语言障碍儿童进行的语言训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提供最适合的语言材料人有发展言语能力的先天优势。一个还没有发展起言语能力或者言语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儿童,能够借助于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条件理解他们听到的话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ABA训练)。在孩子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些与其能力相应的话语才能被他们所理解,才能有助于发展其言语能力。如果要对发展性语言障碍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必须首先搞清儿童的现有言语能力发展水平。也就是我们学校常说的找出孩子的基础,来提供最适合其水平的语言材料。
2、运用最适当的交际方式
言语活动是一种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口语情形)两种角色的交际过程。他们的角色可以相互变换,要想发展儿童言语能力,不仅要向儿童提供适合的语言材料,而且要设法让他进入言语交际活动,成为听话者和说话者。
(四)与儿童进行言语交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如果对成人语言障碍者进行训练,可以事先制定一个方案,按计划要求其训练者进行各种活动,这种方法用于年幼的儿童时就行不通,特别是2岁左右的孩子,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语言训练的意义,也没有接受训练的意识,他们可能接受的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或者是他们所需要的。如果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他很可能不情愿,甚至极其反抗不予理睬,因此,对于2岁左右年幼的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时,要以儿童为中心,根据他的兴趣在他玩时开展训练活动。当孩子的兴趣或需要改变时,训练活动也要随之改变。
2、给儿童说话的机会,不要处处代劳。
3、说话时要与儿童保持目光对视。
4、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训练。
5、训练者边协助孩子做事边自说明自己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训练,这是发展儿童语言理解的一种有效活动。
6、杜绝孩子挑食情况的出现,提高其身体素质
(五)、运用特殊手段克服障碍
1、运用对比区分词义在儿童言语发展的初级阶段,词义的理解往往是不精确的,一些意义相关的词互相混淆是常有的事,利用对比方法是帮助儿童分辨这些意义相关的词的一种有效方法。
2、矫治言语失用在某些儿童进行模仿发音训练时,常见的情况是只有口形模仿而没有声音发出,也就是说只有口形模仿而没有气流呼出,此时,要解决的问题是气流的随意运用。
(六)、幼儿语言障碍和语言矫治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界的重视。抓住学前阶段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原因造成语言发展障碍的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特殊的教育,能卓有成效地改变这部分儿童原有的语言发展条件,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适应其发展需要的语言学习环境。语言治疗融合于日常生活儿童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是零至五岁。幼儿如被诊断有语言的问题,便应该在这个关键时间接受治疗。幼儿越早得到合适的语言治疗,对他们日后的语言发展帮助越大。言语治疗师会根据儿童的语言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年龄、现有能力及家长期望等因素,订立适合小孩的治疗目标。治疗项目主要透过游戏与宝贝练习,言语治疗师亦会在堂上教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孩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增加练习的机会。家长学会后,可以根据言语治疗师提供的家庭练习与小孩复习,如:
1、针对缺陷,著重而系统地加以教育训练,以矫正其缺陷,如:唱歌,背诵短诗、短语,讲歌词、故事,和大家交谈,并以精神和物质予以奖励,以作鼓励;不肯学习时,可采取引导或小惩罚,如不理睬他等等。
2、可以带去公共场所或儿童乐园,鼓励他参与儿童中的各种活动和交往,好即表扬;对医院中的活动,也要带去。
总之,孩子任性很多原因都是因为大人过于宠爱造成的.大人要坚守原则,小问题方面可以给宝宝让步,但原则问题无论什么情况下大人也不应让步,这样逐渐得宝宝就会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使其任性行为走上有节制、受制约的轨道。这样,幼儿任性行为才有可能逐渐成为理智的正常的行动,这对其言语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