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辖区贫困户现状调研报告
碱巴拉荒辖区贫困户现状调研报告
碱巴拉荒管委会副主任:李彦辉
关注辖区贫困户工作,促进辖区和谐建设,已成为民政工作的当务之急。民政工作作为政府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广大居民群众合法利益的维护者,时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政策贯彻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近期对辖区内贫困户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辖区内贫困户情况
碱巴拉荒共5个居民组,居住人口3149人,辖区内户籍户数802户,户籍人口数2610人,平均每户4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5/6;18周岁到60周岁男劳动力人数1054人,18周岁到55周岁女劳动力人数为960人,劳动力占总人口的3/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居民2156人,占户籍人数的83%;贫困户致贫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年老体弱,二是因病致贫,三是因残致贫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截止2011年1月末,本辖区贫困户46户,占户籍户数的5.7%;低保户70户、164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6%。
二、贫困户救助开展情况
我辖区自实施贫困户救助以来,经过管委会领导对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相关政策的认真调查研究,规范了贫困户审
1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有效地保障了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民政办在上级民政部门和社会事业局的领导下,认真学习,积极工作,以落实贯彻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实施的扶贫、济困、优抚助残等政策为己任,积极争取多方面资源,努力做好民政工作,维护了辖区的稳定和谐。
1、2010年以来对贫困户的救助情况
2010年春节期间,在上级民政部门和管委会领导的安排下,民政办公室集中对50户困难家庭进行了帮扶,并分发了米、面、油,共计100袋大米、100袋面粉、50桶豆油。其后,又陪同领导对辖区内的40户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送去了慰问金,其中,领取2000元慰问金的困难家庭1户,领取1500元的困难家庭1户,领取1000元的困难家庭5户,领取500元的困难家庭33户,共计发放慰问金25000元。在七
一、中秋期间走访困难户17户,共计送去慰问金4100元。春节期间开发区管委会王文新副主任和陶俊杰副主任看望了贫困户和家庭困难的老党员,送去了党的温暖同时勉励他们要自强自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被走访对象纷纷表示感谢。
2011年春节期间,在上级民政部门和管委会领导的安排下,民政办公室集中对60户困难家庭进行了帮扶,并分发了米、面、油,共计120袋大米、120袋面粉、60桶豆油。其后又对辖区内的23户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送去了慰问
金,每户领取300元,共计发放慰问金6900元。贫困户说感谢党和组织送来的深情厚意,在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他们,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2、对有特殊情况的贫困户还开展了专项救助,进一步解决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减轻了贫困户的生活负担,贫困户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辖区内有一名孤儿王闯,父母于2008年相继自杀,现在跟爷爷和叔叔一起生活,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为其申请了孤儿分散供养救助金,一次性补发3200元,以后每月领取400元。2011年开发区管委会陶主任还专程来看望王闯,为其送去了500元慰问金,并鼓励王闯要坚强起来。
蔡广文是一位糖尿病综合症患者,孩子在上高中,生活十分艰难,得知这一消息后,民政办为其缴纳电费,并送去了冬季取暖用的燃煤,还给他安排了在富海馨居看护自行车棚的工作,使得蔡广文一家在生活上有了基本的保障。
袁志新母子智力不健全,不具备正常人的思维能力,由于其房屋年久失修,已形成危房,民政办将情况反映给管委会领导,经管委会研究为其翻建了房屋,并送去了冬季取暖用的燃煤,使袁志新母子住进了温暖的房子。
贫困救助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现象,因而,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发挥其在保障民生中的兜底作用也是长期的,必
须进一步加强。贫困户救助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兜底线、安全网,在调节收入分配、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民政部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适时调整贫困户救助标准,加大分类救助力度,健全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操作,确保本辖区贫困户救助工作健康顺利地开展。
三、目前的工作重点
从解决辖区困难群众实际问题出发,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强化低保工作。一是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坚持低保申请审查和审批程序,切实按条件把好“入口关”,在随时受理申请的同时,严格“动态管理”,做到至少每季度审核一次保障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保障,对不符合条件或已不再具备条件的坚决不予纳入,保证低保对象的准确性;二是继续做好分类施保,保证辖区内低保对象中的特殊困难群体能依法享受特殊保障。全面推进辖区低保工作。坚决做到 “应保尽保”,同时强化管理,明确责任,以解决辖区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努力完善工作机制
1、民政干部要加强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优质服务水平。民政工作由于政策性强、涉及
面广、服务对象复杂,要做好各方面工作,提高依法执政和优质服务水平,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加强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加强经济、文化、科技等知识的学习,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民政工作要求。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加强调查研究。要结合民政系统行风建设,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改进工作方式,发扬敢、严、细、实、高的“五字”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特点、探索新途径,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立足于“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立足岗位、多做贡献。
3、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强化考核。民政工作是关系我辖区发展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大事,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分工,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以推动碱巴拉荒民政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篇:农村公路现状调研报告
博湖县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和投入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机遇,精心组织、趁势而上,公路建设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纵横城乡的通油公路主干网已经基本全部打通,并形成四通八达、出行便捷、货畅其流的路网格局,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
一、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
1、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县公路总里程796公里,7个乡镇全通油路,通油率100%,26个行政村中25个通油路、1个通砂石路,通油率96%,通达率100%。特别是2008年以来,争取落实交通项目24个完成投资约1.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340公里(含宝浪大桥、夏浪大桥共346延米)。
2、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近几年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都是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修建。从等级上实现了由砂石路到柏油路的转变,从规模上实现了由乡镇到行政村、由行政村到自然村的延伸。二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县交通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对项目的施工组织、质量监督、资金到位等责任,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3、农村公路建设效果显著。
一是提高了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生活 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成本,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打造了我县旅游快速通道,环湖公路南岸景区道路已全线贯通,其中:塔什店至扬水站45公里、扬水站至白鹭洲24公里、白鹭洲至海心山村至国防公路56公里,终点至乌什塔拉G314线高速公路匝道仅53公里;环湖公路西南小湖区道路目前已建成大小湖隔堤12公里、查干诺尔乡查村至达乌逊村14公里沥青路面,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步入正轨,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层层签订道路管护责任书,并纳入了三级联创目标考核,初步搭建“乡镇都有路管站、村村都有协管员”的管护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与人民群众多修路、修好路、走好路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设资金缺口大,工程推进难。尽管在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上,我县采取了多渠道的方式来解决,但由于开工项目多、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大,自筹资金严重不足,工程推进困难。通村公路建设上,除中央、自治区一些政策性补助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外,仍有较大缺口。我县财政配套自筹资金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二)公路建设投入资金比兄弟县市大。由于我县地下水位较高,冻土层厚(90-120厘米),土壤盐碱化严重,极易造成路基翻浆而发生病害,因此路基施工的标准就自然比地质条件好的县市要高。如果按地质条件好的县市同样投入,就会出现公路建 2 设等级低、使用年限短的问题。经了解地质条件好的县市投入一公里的资金,在我县也只能建设500米的公路。
(三)公路的专业化养护有待加强。我县需要专业养护的通油公路里程525公里。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拨付的小修费和县财政的不定额投入。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加之养护技术力量、人员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村公路养护滞后于公路建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县政府与各乡镇、县交通部门和各乡镇公路养护站签订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管理责任机制,但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应积极探索新办法。
(四)交通管理面临新难题。一是弱势群体公交补贴不到位。农村公交作为农牧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由于经营环境、通行条件、客流实载率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公交面临困难和压力也比较大,但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对弱势群体乘车实行优惠或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必然造成企业减收或亏损。二是乡镇客运站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乡镇人口规模制约,老百姓喜欢出村在路边乘车,需要“招手停”,因此,站建了,却用不上,造成资源闲臵。
(五)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交通事业发展。交通部门承担着繁重的公路建设任务,难度大,要求高,其“带病”运行不利开展工作。一是人员急需充实,队伍结构急需调整。据了解,县交通部门现有行政编制7名,其中领导4名、科员2名、待招公务员1名,现有技术人员1名、借调水利局技术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办公场所需要县上通盘考虑。交通局办公场所一直长期 3 借用客运站一楼6间办公室,现客运站正在清理资产,面临无场所办公的困境。
三、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交通建设的政策支持。县委、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充分向上级反映我县财政的困境以及县域地质条件的复杂,取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在公路建设方面对我县财政配套资金比例实行差异化区别对待,不能再搞一刀切;同时,呼吁上级加大对我县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路基设计处理,提高道路建设等级标准。
(二)超前谋划,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和开工建设。组织有关部门形成合力,超前谋划,及时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对已上报的项目及时跟踪落实,多衔接,勤沟通,做好项目这篇大文章,把项目争取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力求有更多的交通建设项目落户我县。一是S206省道延伸至库尔勒市经济开发区已完成施工图评审工作,力争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二是在环湖南岸旅游公路打通的情况下,继续加快塔乡克村至和硕县新塔热乡等景区公路项目建设,争取尽快打通环湖北线公路通油。三是在完成通村油路建设的情况下,继续加快未通油路的村组道路73公里(其中:塔温觉肯乡28公里道路、本布图镇13公里道路、才坎诺尔乡15公里道路、查干诺尔乡6公里道路、博斯腾湖乡5公里道路、乌兰再格森乡6公里道路),争取早日完成通组油路建设。四是积极争取以往因建设标准低而发生病害道路改扩建项目,如本布图镇本布图村至塔乡克日木哈尔村公路的改扩建,提高道路建设等级标准。五是力争在2012年10月完成开都河东支大桥建设项目。六是积极争取博湖县至焉耆县永宁镇至27团高速公路匝道项目。实现资源路、农业开发区路、旅游公路共同发展的格局,达到全县路、站一体化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改善农牧区交通环境和促进农牧民增收及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公路养护资金应当实行定额补助并纳入财政预算。公路养护滞后于公路建设是现实。长远来看,应逐步完善和实现“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有路必养、完好畅通”的管养目标。但近期来看,应立足本县实际,考虑乡镇财政的“空壳”现状以及村集体没有收入的情况,建立健全道路养护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的养护资金,另一方面由县财政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是比较可行的办法。目前,县财政投入的养护资金每年大概在100万元左右,应充分考虑县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由有关方面合理测算一个额度,纳入每年的县财政预算实现定额补助。
(四)高度重视交通部门建设。县委、政府应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交通部门的问题,久拖不决也不是办法,使其能够担负起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任务。一是下决心给交通部门足额配备工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路政稽查队、农村公路养护站的编制和人员问题,可一方面从本县内调剂事业单位编制,另一方面调剂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尽快建立管养体系。三是交通部门办公场所可以采取与其他单位合建办公楼的办法解决,也可以从其他单位闲臵的办公楼中解决。
博湖县交通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修改后稿)
博湖县农村公路建养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借助于上级的补助政策,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县农村公路的建养到底是个什么现状,已经修了多少路,还有哪些路没修,即将修哪些路,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县领导需要掌握的,是进行交通项目决策的依据。因此,我局对全县农村公路的建养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基本情况
1、农村公路总体通油、通达情况。
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796公里。连接乡镇间公路全通油路,26个行政村有25个村通油路、1个村通砂石路,通油率96%,通达率100%。2008年以来,共完成交通项目24个,建设农村公路340多公里,完成了宝浪大桥、夏浪大桥等两座大桥计346延米,累计完成投资约1.5亿元。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情况。
一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县交通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五制”,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程序 合法,工程质量合格。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稳步提高,一方面按《标准》设计施工;一方面严把工程验收认证关,确保建一条合格一条。
3、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2000年以来,主要修建的工程有:塔什店至扬水站45公里、扬水站至白鹭洲24公里、白鹭洲至海心山村至国防公路56公里,终点至乌什塔拉G314线高速公路匝道仅53公里;环湖公路西南小湖区道路目前已建成大小湖隔堤12公里、查干诺尔乡查村至达乌逊村14公里沥青路面。这些项目的完工,一是提高了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生活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成本,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打造了我县旅游快速通道,环湖公路南岸景区道路已全线贯通,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外,近几年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都是按《标准》的规定设计修建,从等级上实现了由砂石路到柏油路的转变,从通达深度上实现了由乡镇到行政村、由行政村到自然村的延伸。
4、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步入正轨。
按照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成护工作的要求,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层层签订道路管护责任书,并纳入了三级联创目标考核,初步搭建“乡镇都有路管站、村村都有协管员”的管护模式。(最好再加点内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与人民群众多修路、修好路、走好路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设资金缺口大,工程推进难。尽管在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上,我县采取了多渠道的方式来解决,但由于开工项目多、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大,自筹资金严重不足,工程推进困难。通村公路建设上,除中央、自治区一些政策性补助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外,仍有较大缺口。我县财政配套自筹资金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二)公路建设投入资金相比较大。由于我县地下水位较高,冻土层厚(90-120厘米),土壤盐碱化严重,极易造成路基翻浆而发生病害,路基施工的难度就比地质条件好的县市要高。如果同样投资、同样设计、同样施工,我县的公路建设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因此,同样的建设里程在我县的建设资金投入要高于相邻县市。
(三)公路的专业化养护有待加强。我县需要专业养护的通油公路里程525公里。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拨付的小修费和县财政的不定额投入。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加之养护技术力量、人员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村公路养护滞后于公路建设的局面。虽然建立了县政府与各乡镇、县交通部门和各乡镇公路养护站签订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管理责任机制,但由于资金匮乏,各养护站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后还应加大对养护资金的投入。
(四)交通管理面临新难题。一是弱势群体公交补贴不到位。农村公交作为农牧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由于经营环境、通行条件、客流实载率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公交面临困难和压力也比较大,但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对弱势群体乘车实行优惠或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必然造成企业减收或亏损。二 是乡镇客运站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乡镇人口规模制约,老百姓喜欢出村在路边乘车,需要“招手停”,因此,站建了,却用不上,造成资源闲臵。
(五)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交通事业发展。交通部门承担着繁重的公路建设任务,难度大,要求高,其“带病”运行不利开展工作。一是人员急需充实,队伍结构急需调整。据了解,县交通部门现有行政编制7名,其中领导4名、科员2名、待招公务员1名,现有技术人员1名、借调水利局技术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办公场所需要县上通盘考虑。交通局办公场所一直长期借用客运站一楼6间办公室,现客运站正在清理资产,面临无场所办公的困境。
三、对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交通建设的政策支持。县委、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充分向上级反映我县财政的困境以及县域地质条件复杂,公路建设投资大,取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在公路建设方面对我县财政配套资金比例实行差异化区别对待,不能再搞一刀切。
(二)超前谋划,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促进立项工程尽快开工。组织有关部门形成合力,超前谋划,及时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对已上报的项目及时跟踪落实,多衔接,勤沟通,做好项目这篇大文章,把项目争取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力求有更多的交通建设项目落户我县。一是S206省道延伸至库尔勒市经济开发区已完成施工图评审工作,力争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二是在环湖南岸旅游公路打通的情况下,继续加快塔乡克村至和硕县新塔热 乡等景区公路项目建设,争取尽快打通环湖北线公路通油。三是在完成通村油路建设的情况下,继续加快未通油路的村组道路73公里(其中:塔温觉肯乡28公里道路、本布图镇13公里道路、才坎诺尔乡15公里道路、查干诺尔乡6公里道路、博斯腾湖乡5公里道路、乌兰再格森乡6公里道路)的建设,争取早日完成通组油路建设。四是积极争取以往因建设标准低而发生病害道路改扩建项目,如本布图镇本布图村至塔乡克日木哈尔村公路的改扩建,提高道路建设等级标准。五是力争在2012年10月完成开都河东支大桥建设项目。六是积极争取博湖县至焉耆县永宁镇至27团高速公路匝道项目。实现资源路、农业开发区路、旅游公路共同发展的格局,达到全县路、站一体化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改善农牧区交通环境和促进农牧民增收及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公路养护资金的长效机制,纳入到财政预算。公路养护滞后于公路建设是现实。长远来看,应逐步完善和实现“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有路必养、完好畅通”的管养目标。但近期来看,应立足本县实际,考虑乡镇财政的“空壳”现状以及村集体没有收入的情况,建立健全道路养护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的养护资金,另一方面由县财政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是比较可行的办法。目前,县财政投入的养护资金每年大概在100万元左右,应充分考虑县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由有关方面合理测算一个额度,纳入每年的县财政预算实现定额补助。
(四)高度重视交通部门建设。县委、政府应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交通部门的问题,久拖不决也不是办法,使其能够担负起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任务。一是下决心给交通部门足 额配备工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路政稽查队、农村公路养护站的编制和人员问题,可一方面从本县内调剂事业单位编制,另一方面调剂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尽快建立管养体系。三是交通部门办公场所可以采取与其他单位合建办公楼的办法解决,也可以从其他单位闲臵的办公楼中解决。
博湖县交通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第三篇:地方经济现状调研报告
年起,中央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做了有关调整,今年,将继续紧把信贷投放闸门,实行财政和货币的“双紧”政策。我区目前正处在资金需求敏感的飞速发展期,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如何将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需要如实分析并尽量争取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
一、我区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支持现状
1、总体支持力度较大,但仍有挖潜空间
区内各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都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如图一所示,年以来,区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维持在250亿元左右的较高水平,比年初增加值也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同时,图一也表明了,年宏观调控后金融信贷有收紧趋势,特别是5月开始,比年初增加值的增速放慢了,金融机构惜贷现象明显。
与年全年我区金融信贷逐月递增相比,年的回落效应十分明显。年1、2月和年的月末贷款新增比例比较如图二。
从存贷款比例上来看,我区金融机构基本上保持60%到63%之间的存贷比,如图三。而年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比例为69%;我国《商业银行法》也规定,各商业银行以法人主体计算的人民币存贷比为不大于75%;加之考虑到我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阶段,目前我区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仍有上升的空间,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可加大。
2、较多依赖地方政策取向,偏重“锦上添花”类贷款
我区金融机构目前大多紧跟政府政策走向,对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融资公司和政府强力支持建设的贷款主体,积极提供贷款支持。如针对我区年下半年建立起来的区建设财力统筹制度,主要对三大政府性投融资公司:城投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建投公司开展放贷业务,提供其流动资金、中长期贷款等融资支持。对我区各类工业园区,着重考虑各级政府对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园区发展的成熟度、园区内企业的集聚度与规模档次等因素,如康桥市级工业园区由于其是市属工业区,发展较早、较成熟,园区内企业经营和资产状况也较好,赢得金融企业的普遍青睐。针对今年全区“决战临港”的政府工作目标,金融机构适当加大了对临港新城有关贷款主体(海港新城投融资公司、临港新城土地储备中心等、临港新城经济集团公司)的资金支持力度。
相比以上“锦上添花”类贷款,金融机构对“雪中送炭”类贷款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目前,金融机构对我区其余投融资公司大多采取的是贷款持平或逐渐收缩的信贷政策;对除康桥工业园区以外的工业区,由于园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的规模、档次普遍不高,因此对这些工业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极为有限,仅限于少部分优良企业。对大部分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的问题仍严重存在。
3、对调控涉及类行业支持力度有所减小
年中央对金融机构采取了系列调控政策,包括: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方面做严格规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以及利率方面的调整措施来全面收紧银根等。
由于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及房地产行业贷款控制政策的施行,区内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采取较为保守的信贷态度,个别金融机构的上级行曾一度停止对房地产企业贷款的审批。目前,仅对“四证”齐全、自有资本比例在35%及以上的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这样的举措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但由于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中满足此条件的企业数量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区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影响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支持的原因分析
1、我区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趋于严格
出于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的考虑,大多金融机构对基层机构的贷款权限作了严格限制,贷款更多地向大区域、大企业、大项目倾斜。我区金融机构针对企业即对公业务的信贷权限一般较小,大多数银行只在一定额度的范围内拥有贷款审批权,个别银行对公业务只有调查权,无决定权。此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审批程序比较严格,手续比较繁琐,与中小企业强烈的资金需求存在着矛盾。今后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力度加大以及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审批将愈加严格。
2、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目前我区中小企业较多采取间接融资方式来筹措资金,通过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的难度较大,且即使是在间接融资渠道中,融资供应范围也相对有限,仅限于中资金融机构。此外,中小企业普遍发展规模有限,资产总量不大,较难提供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物,较难满足融资的条件。我区虽然有为支持中小企业贷款而成立的统一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但由于运作处于起始阶段,许多功能有待完善,运作制度也有待规范,故目前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贷款帮手。
3、我区尚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我区为后发展地区,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尚未进入正常轨道,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由于多方面因素,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导致无力偿还贷款,影响了金融机构对我区经济支持的信心。另外,部分企业信用观念缺失,还款意识淡薄,借助各种理由逃废银行债务,挫伤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三、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区经济加大支持力度的建议
1、利用“决战临港”和新一轮发展规划编制的契机,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区经济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两港一城”尤其是临港新城的系列建设作为我区的“特大型项目”,一直受到区内金融机构的关注。我们要充分把握好临港新城开发建设的机会,利用为临港服务的各个重大项目引进,提高以临港建设为主的区域经济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同时,结合我区新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将未来我区着重建设的“一核六区”作为融资主体的龙头,突出建设较早、发展较好的园区,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强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提高园区内企业的水平和档次,争取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配合区建设财力统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大对建设财力项目的甄别和监督力度,努力优化三家政府性投融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改善和提高经营质量,增强金融机构对政府性项目的资金支持作用。
2、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努力拓宽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通过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注重对我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各项措施的宣传力度,选择恰当时机把全区的优质信贷项目推荐给金融机构,争取信贷资金。大力引进民营、外资金融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民间融资、外资银行融资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瓶颈。不断研究、完善我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的制度建设和运作程序,切实发挥担保中心帮助中小企业贷款的助手功能。积极借鉴先行地区成功经验,探索其他解决全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各种模式,考虑引进保险公司,通过“银保”合作,构建企业、设备供应商、银行、保险公司四方合作的担保方式。
3、加快全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信发展环境
政府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联手工商、税务、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等失信行为的制裁,提高信用缺失者的违信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成立信用征集机构,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区内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合理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放贷信心。改进和强化有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舆论在全社会倡导“诚信、信用”的观念,促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四篇: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Xx县食品安全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为全面了解我县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开创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近期,县食安办组织力量对全县餐饮服务、食品流通、食品生产、种养殖、畜禽屠宰各环节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对我县食品安全形势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如下报告。
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75家,从业人员3270名。其中:①餐饮服务环节有219家(含学校和幼儿园食堂5家),共有从业人员1260名,县城158家,乡镇和农村61家,有餐饮服务许可证81家;②食品生产环节共有23家,共有从业人员570名,其中食品生产企业8家,都有食品生产许可证,1家企业(香道食品)取得ISO9001、ISO22000证书,食品小作坊15家;③食品流通环节共有521家(都有食品流通许可证),共有从业人员860名,食品经营企业21家,食品经营个体工商户500家。其中乳制品经营者、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者142户,大中型超市13家,有形市场外现场制售食品4户;④种养殖环节共有117家,共有从业人员340名,其中规模养殖场23家(养殖场代码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12家),兽药经营单位4家,农资经营门市80家,饲料生产企业5家,蔬菜生产基地5家(无公害认证1家);⑤畜禽屠宰环节共有195家,共有从业人员240名,其中生猪定点屠宰企业2家,酒类经营单位193户,其中酒类批发企业12户。
二、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职能部门监管力量薄弱。目前,我县餐饮服务、食品流通、食品生产、种养殖和畜禽屠宰等五个环节主要由食药监、工商、质检、农牧和商务部门负责监管,职能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科室,执法人员多者有4至5人,少者有2至3人,面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每个环节,全县1000多个监管单位,日常监管工作任务繁重,执法人员工作量大,只能是上级安排专项整治,底下跟着整治,使有些日常监管工作做不到位。
(二)食品安全监管环节存在隐患。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餐饮服务环节。农村集庙会、群体性聚餐活动越来越多,其厨师大多是从村中找的帮厨人员(也没有健康证明),在餐饮制作、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也容易发生群体性事故;二是在食品流通环节。农村的小食杂店(即农村小卖部)大都以自家住所为场所,经营食品、日常用品和蔬菜等,吃住等生活起居与食品经营在一起,有的食品没有保质期,有的是商贩上门送的伪劣食品,进货渠道不正规,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三是在食品生产环节。农村有馒头坊、糕点加工坊、面条制作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其房屋简陋,设施简单,卫生条件差,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
(三)监管部门部分职责不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质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对食品安全监管明确了大方向,具体到食品安全多个行业还有的地方不明确,如烧鸡店、下水店等由哪个部门负责监管,怎么监管,还没有职责定位,使食品安全监管部分环节出现漏洞,存有盲区。
(四)食品安全预警风险检测机制不完善。我县目前还没有食品安全相关和专门检验检测机构,工商部门的检测主要靠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其结果无法律效力,抽检设备也不完善。质监部门没有食品检测能力,食品抽检时只能到外地做。
(五)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通过调研了解,我县7个乡镇虽然都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没有执法资格,不能直接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活动,只能依靠相关执法部门对乡镇辖区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二是没有专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只能巡查,无法发挥主观作用。
(六)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人员对食品安全意识认识不高,在食品选购过程中,注重的只是食品价格、色泽和数量等,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及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或并不知道如何区别。二是食品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主要是食品超市、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单位的销售员、生产人员、厨师和服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个人卫生不重视,从业期间随意性强,安全意识差。
三、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要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分工的意见,开展调研活动,出台我县相关职能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意见,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实现全县食品安全无缝隙监管,防止出现监管空白和职能交叉,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
(二)加大乡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针对乡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加强对农村群体宴的管理。建立群体宴报告备案制度,凡举办就餐在50人以上的群体宴,举办者要在宴请前向当地村委会报告并由村委会向所在乡镇政府和县食药监局报告,内容包括就餐时间、就餐人数、场地卫生条件、厨师健康状况等,确保农村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二是开展食品专项整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农村小食杂店、食品加工、小作坊、高风险食品企业整治力度。
(三)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一要做好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执法水平。二要利用广播、宣传栏、户外墙体标语、张贴公告等方式,长期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饮食健康知识的普及。三要对农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业主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四)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一是由政府食品安全办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管考核,相关职能部门向县政府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发挥监督检查作用,不定期对监管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其结果作为单位、个人奖惩和评选先进的主要依据。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由监管部门按执法任务把人员落实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部门与执法人员、执法人员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三是县财政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基金,畅通举报渠道,公开举报电话,及时办理投诉案件。
(五)加快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切实加强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落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加强培训,提高监管水平。在乡村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给予一定补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以发挥作用。
(六)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应急工作。相关监管部门和乡镇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政府备案,做好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提高突发食品安全防范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统一调配食品安全有效资源,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监管作用。
第五篇:人民调解现状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现状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现状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诉讼外调解的一种活动。其有利于普法宣传教育的开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于化解矛盾、彻底解决民事纠纷方面具有裁判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调解现在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有纠纷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已成为群众解决纠纷的首选。
作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调解员,在与矛盾纠纷打交道的同时我总是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着提高调解效率,减少矛盾纠纷的方法,下面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以及到其他乡镇的学习交流情况就乡镇人民调解现状谈几点浅薄的意见:
一、基本情况
xxxx镇现有1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调解人员80多人。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健全,镇、村“两级”调解组织网络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2015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3件,调处率100%,调结272件,调结成功率96%;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4件15人,制止群体性械斗3次500人,劝止群体性上访4次65人。成功调结了平江村平东屯与同安村满村屯道路纠纷以及xxxx村11队与xxxx江引水工程施工方纠纷等重大案件。全镇没有一件民事纠纷因处理不及时而引起群体性上访,群体性械斗或民转刑案件发生,也没有因调解不当而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或激化事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矛盾纠纷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根据对矛盾纠纷的统计来看,乡镇矛盾纠纷大致分为由山林土地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由婚姻家庭邻里等问题引发的纠纷、因修路等基础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三个大类,在矛盾总数中的比例接近2:1:2。其中,山林、土地纠纷往往是因为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时期山林、土地界段划分不明确、重合,填写过程中文字表述不准确等原因引起;婚姻家庭矛盾在家庭内部矛盾一般较小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大,多数是因鸡毛蒜皮的小事累积引起的;邻里纠纷产生的原因较多,在家族式地区容易引起群体性纠纷或暴力行为,社会影响较大;因修路等基础建设产生的纠纷大多数涉及占地、线路设计和补偿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解和处理好不仅极易影响农民自发修路的积极性,也是引发群体性纠纷的原因之一。现在对纠纷化解的方式主要是人民调解,但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矛盾纠纷多样化,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而矛盾纠纷的调处手段和调解方式的改进迫在眉睫。
三、现行人民调解存在的不足
(一)调解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人民调解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村级调解员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不少基层调解员还留在传统的“劝架员”水平,法律知识贫乏,政策水平较低,有些甚至连制作调解记录和调解文书都有困难,工作力不从心,以致调解效果事与愿违者不乏其数。有着“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干不打紧,干了得罪人”的消极思想,严重影响了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调解员身兼数职,流动性大,不利于经验的形成和推广。由于村级调解组织成员大多数为村干部兼任,他们不仅要调解矛盾纠纷,更要忙村里的各种事物,发生矛盾纠纷有疲于应付的现象,加上人员调整频繁,导致整个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差,好的经验无法得到总结和推广,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
(三)乡镇调解工作缺乏经费,给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是培训力度受限。由于无专项人民调解员培训经费,影响了人民调解员素质的提高。人民调解员除镇级调委会人员外,多数是由村委会主任、委员兼任,没有经过法律专业教育培训,对人民调解业务不熟悉。培训经费的不到位更使这个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对多数基层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一般是以会代训方式进行,极少有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二是制约了宣传工作的开展。许多发生在农村因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多为不懂法、不用法或无力承担诉讼费用,自行采取各种“手段”解决所致。因此,利用人民调解这一群众性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调解民间纠纷正是当前农民所急需,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所必须,而作为履行这些工作职能的人民调解组织却因没有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纠纷的调解质量和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和有效途径,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法律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群众自觉守法的社会氛围,而不是投机取巧、钻法律和制度空子的社会氛围,也不是追随利益、钻法律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的空子。
(三)加强人员配备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调解成功率。一是在乡镇司法所增派专业工作人员指导村级调解工作的进行,形成业务上的联系。二是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吸纳一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政策、懂法律、文化程度较高、公平正直的青年人担任人民调解员,将新观念、新思路融合到调解工作中。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调解工作的进行。提高人民调解员在实践中自觉驾驭法律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法律融入社会实践的行动根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四)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立法步伐,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人员配置、工作机制、经费保障、法律效力等问题,使人民调解工作得到法律的有效支持和规范。
(五)加强措施,形成长效机制。一是落实人民调解员工作报酬。建立调解员工作补贴办法,将人民调解员工作经费及工作补贴列入乡镇财政预算,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二是完善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乡镇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工作是平安xxxx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基层调解建设现状的改善,存在着问题的解决,效率的提高,效果的增强,就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新思维和新思路,从而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只有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的作用和积极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灵活、方便、快捷、广泛、节约社会成本的优势,才能积极妥善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做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和平安xxxx建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