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5 12: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第一篇:我国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我国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国际货代业的发展现状

1.国际货代企业数目增长迅速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2005年底,我国经商务部批准的国际货代企业已达6000多家,挂靠在这些正规货代企业的二代、三代,保守估计实际数量应该有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其中,国有国际货代企业占了近70%,外商投资国际货代企业占了近30%。沿海地区国际货代企业占了70%,内陆地区国际货代企业占了30%。从事国际航空货代业务的企业361家,占大约9.6%。目前,我国80%的进出口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代企业完成的。

2.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在2005年12月11日,由中国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管理办法》。按照该办法,中国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注册资本的最低要求实行国民待遇。此举标志着外商投资货代服务最后一道防线(股权设限)也被解除,允许外商完全独资经营货代业务。我国国际货代业务对内对外完全放开,成为了真正的竞争性市场。

3.宏观经济环境良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GDP为209407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增幅均比上年加快。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755亿美元,稳居世界第3大贸易国位置。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 展望2007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我国国际货代业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

二、我国国际货代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方式不合理

从货源结构看,国内货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主要以承揽出口预付货为主,营销手段主要是靠比拼低运价和社会关系,而对已超过我国对外贸易比重80%的FOB(Free on Board)指定货(这些货物运输主要由全球网络优势跨国货代公司所控制),由于缺乏海外代理网络因素,往往力不能及。目前中小货代企业在运价、舱位等方面对承运人的过分依赖,以赚取差价和订舱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企业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细分,造成中小货代的业务可替代性强,客户稳定性差,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低下。

2.战略定位不清,缺乏发展规划

当前,全球的货代业都在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型,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把握市场变化,不断挖掘潜力,开发不同层次的物流增值服务。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大多中小货代企业管理理念仍然落后,提供的服务简单且范围小,服务方式单一,更没有主动细分市场,研究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心理进行市场定位,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一直处于低层次的经营状态,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方案,更不用说供应链的组织能力。

3.配套基础设施差,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货运代理属于服务业,基本上不存在行业壁垒,市场进入门槛低。我国很多货代公司都规模不大,企业的所谓信息化往往只是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以及利用办公室软件制作简单的表单文档,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方面的能力较弱,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另外,制约货代公司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专业人才。尽管货运代理资

格证书的培训在不断发展,然而从业人员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据统计,中国现有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大约30万,但其中经过正式培训的人员寥寥无几,这严重影响了中国国际货代业的竞争力。

4.市场秩序不规范

严格地讲,未具外经贸部颁发的国际货运代理资格批准证书的货代都属于非法货代,而我国仍有众多非法货代,这些非法货代常常为了争夺货源,对于大客户不惜降低运价,给予回扣,进行不正当竞争,而对于一些零星小客户,则利用他们对航运市场的不了解,巧立名目乱收费,也恰恰如此,他们能迎合一些货主的需要而能长期存在下来,使得货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合法货代企业生存空间因此越来越小。

四、加快我国国际货代企业发展的对策

1.合理配备资源,以物流为导向提供服务

完善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技术是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的基础,也是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的保证。例如,采用条形码技术对货物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采用先进的物料搬运设备和识别系统,提高搬运效率,降低货损、货差等,企业应根据顾客需求来制定物流服务方案,合理地配置资源。通过向顾客提供合适的成本节约、高质量和服务为先的解决方案,使企业和顾客双方满意。

2.细分市场,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

对于中小货代企业来说,现有行业内的竞争者是同地区内经营方式相同的大型国有、中外合资的货代企业。他们有较完善的全国性网络,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大多都在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开展综合物流服务。对此,我国中小货代企业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在货代服务的基础上,以较低的服务费提供高层次的增值服务,如给予物流方案的咨询等,立足国内并赢得市场。

3.开发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中的货物运输变得越来越“可视化”。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交换技术EDI、智能运输系统ITS等系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对于货代企业,信息不仅仅包括单纯的与运输、包装、装卸、存储等活动有关的信息,还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的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只有充分掌握有关的信息,货代企业才能利用这些信息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控制、协调和管理。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应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一方面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之间的关系,强化核心竞争力,提供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4.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与管理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而言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于货代企业而言,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有关国际贸易运输方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办事能力,熟悉各种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手续和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法律规定、习惯做法等,精通国际货物运输中各个环节的种种业务。与国内外有关机构诸如海关、商检、银行、保险、仓储、包装、各种承运人以及各种代理人等有这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关系。

5.实行规模经营,走联合之路

对于小规模、管理较差、但尚有回旋余地的货代公司,可通过联合、合并、控股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以资产和效益为纽带,打破地域、行业、企业等界限,在业务上通过空运销售代理、海运订舱代理等经营方式,促进货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在财务上,通过集中融资、吸纳外资和私营等民间资本,从资金上为推动战略联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过经理层年薪、竞争上岗等机制创新,加大货代横向之间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整合货代固有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以联盟整体名义进行市场竞争。通过联盟,企业可提高信用等级向银行贷款,规避一定的经营风险,可购置先进物流技术设施发挥规模效应,投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以较小的成本较大地改善

信息化状况,实现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货物跟踪,实现效率化服务,降低单位物流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能力。

6.规范货代业发展的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的规范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力量。政府部门应在货代业发展中要从政策法规方面提高保障,集中精力从事行业的宏观管理及政策指导,完善货代业的管理法规,参照国际惯例,统一行业内的一些单证;加强国际货代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货主的管理,管住不法货代的源头,整顿非法货代的市场,制造良好的经营秩序,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同时,相关政策法规应促使我国货代企业向国外先进经验学习的同时,努力创新,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服务产业。目前,我国货运代理企业超过6000多家,但由于我国国际货代行业长期处于垄断状态,目前只有几家大型货代公司规模较大,但功能性不强,综合竞争能力较弱,而且随着近几年国外货代行业的渗入,WTO入世后,本地起家的货代行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仅仅以箱量的多少、运价的高低、佣金的薄厚来考虑货代市场,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去研究中国整个货代业的走势与前途。关注和思考我国国际货代企业的战略调整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作者有多年的货代工作经验,曾经在外代工作多年,现在是自己成立公司,压力和动力并存,目前的国际货代的竞争格局和货代的发展目标方向,正是作者迫切需要思考和规划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目前中国尤其宁波地区国际货代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深切感受到当前我国国际货代企业实施战略转型,寻找企业发展新支点的迫切性,希望对货代企业的发展有个新的突破口,新的思路。作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达到以下目的:(1)分析宁波地区国际货代行业存在的各种机会与威胁(2)构造出几个针对国际货代企业战略规划的分析模型(3)引入供应链的概念,做成链中的主导者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对我国国际货代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促进我国国际货代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建设,物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长,我国流通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和业态多样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融合升级加快的趋势特点。

1.我国流通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流通产业规模日益扩大。2009年底,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95468个,从业人员749万人,其中批发法人企业52853个,从业人员312.3万人,零售法人企业42615个,从业人员436.7万。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购进额179202.9亿元,销售额201166.2亿元,相对2009年增长15.5%。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次保持高速增长,达到15.7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突破了36万亿元,这些发展规模都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可见,无论是从流通能力、流通从业人员和流通规模来看,我国流通产业日益状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我国流通主体多元化

经过30多年改革和调整,物别是加入WTO十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和对外资从事商贸流通限制的解除等政策,我国商贸流通国有垄断的格局进一步被打破。2009年我国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企业中国有法人企业和就业人员占有比已分别下降到7.08%和13.13%,集体法人企业和就业人员占比仅为3.82%和3.02%,私营法人和就业人员占有比分别高达55.47%和30.27%,外商投资企业和就业人员占有比分别提高到2.47%和7.33。在登记注册类型上,我国流通主体呈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公司及外资企业等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3.我国流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流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截止2010年底,运输线路中铁路运营里程达9.1万公里,路网密度达每万平方公里95.0公里。公路网“五纵七横”主干线全部建立,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400.82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1.75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350.66万公里,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和建制村分别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6.64%和建制村总数的81.7%。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42万公里,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31634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661个。随着铁路网、公路网、内河航道和码头泊位的快速发展与专业化、规模化升级,我国流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随着我国流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流通能力也不断提升。2010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364271万吨,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27644.13亿吨公里,其中货物发送量362929万吨。货物周转量27332.68亿吨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的货运量244.8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89.67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37.89亿吨,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吨公里。在水路货运中,内河运输货运量18.86亿吨,货物周转量5535.74亿吨公里;沿海运输货运量13.23亿吨,货物周转量16892.63亿吨公里。

4.我国流通业态多样化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过程中,伴随着原有流通格局的打破和流通主体多元化的形成,流通业态也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百货业逐步向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厂家直销中心等多业态转变,呈现出流通业态多样化态势。从业态整体看,2009年连锁零售企业各业态总店数2536个,门店总数205022个,从业人员近237万人。从业态分布看,专业店无论是总店数、门店数还是就业人员占比都远远高于其他业态,分别为47.44%、403.4%、2.59%和10.07%。我国流通业业态单调的状态已经改变。商业错位经营、多样化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5.我国流通产业链融合化

流通主体的多元化和业态的多样化致使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正逐步由单一企业的竞争向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变化,零售商与生产商由原来的零和博奕开始走向合作共赢,推动生产、流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产业融合。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的流通企业为合作生产企业提供生产决策参考;掌握货源的生产企业依据流通企业提供的市场需求信息及时生产、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减少库存,加快商业周转。生产和流通企业通过合作,整合供应链,降低流通通和交易本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我国流通业在与上游生产企业融合的同时,还与现代金融服务业开始融保,如从2010年开始,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标志着流通业开启与生产、消费和金融产业融合的时代。

6.我国流通产业升级快速化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欧美债务危机的扩散,加大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促使我国经济加快升级转型。同时,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互联网的普及,为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为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和调整经济结构政策的指引下,特别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推动下,2005年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升级加速,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由2006年的1.3万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5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50%,增速迅猛。其中,B2B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5131亿元,几乎呈倍速增长态势,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32%。在电子商务应用的促进下,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加速,呈现出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加快融合的趋势。

7.我国流通业的综合贡献不断提高

在国内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在国内贸易业就业的人数突破1亿人大关,比2005年增加了2770万人,这是不应被忽视的重大贡献。我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9.8%上升到2010年的1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居第三产业首位。2010年国内贸易的税收约1.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8.6%,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年均21.5%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税收年均增速。

一、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流通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我国流通业发展滞后和存在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综合来看,我国流通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高层重视不够,缺乏产业定位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对流通业发展重视不够,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流通业被看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独立环节,处于社会再生产的“终端环节”,流通过程不创造价值,仅具有价值实现的功能。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价值创造思想指导下,“重工轻商”,“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导向政策盛行。各级政付奉行GDP考核指标体系,追求发展高产值的制造业,而基础性、低产值的流通业被放在次要地位。由于思想上的重视不足,引致流通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尽管学者们相继提出“先导产业论”、“基础产业论”和“战略产业论”的观点,但直到目前在国家产业政策层面依然没有得到明确的体现,包括商务部推动流通业纳入振兴规划的努力也未能得到政策采纳,这说明国家对流通业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依然不到位,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因此,我国流通业亟需高层重视,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对流通业进行整体规划,彰显流通业的核心定位。

2.政策歧视,市场分割

在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和缺乏明确战略定位,在政策制定与实

施上一直存在歧视。对流通业的政策歧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中央和地方预算中,政府历年来对流通业的资金支持相对其他行业明显不足。二是在对待外贸与内贸政策中,存在着重视外贸、轻视内贸的政策导向,同时,内外贸体制存在隔离,导致内外贸长期无法一体化。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在某些地方盛行,导致国内市场分割,无法实现“大市场,大流通”,流通效率有待提高。四是在基础资源使用中,商业企业用水、用电的代价和成本相对于工业企业都要提高,增加了商业企业的运行成本。五是在对国内流通业实行产业政策歧视的同时,却对外资流通企业实行或明或暗的“超国民优惠待遇”,使国内流通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即使2008年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实行两税合一后,地方政府招商引准则政策依然“内外有别”,对引进入资提供相应扶持和资源使用优惠政策,对内资的激励则相对较弱。无论是产业政策上的产业歧视,还是“内外有别”的对待政策歧视,这些都是对我国流通业发展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流通业政策歧视以及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制约下,目前我国流通业市场分割严重,阻碍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内外贸市场分割、区域市场分割、城乡市场分割和条块市场分割。内外市场分割导致外部市场受FOB条款的制约,对外流通很难发展;同时,外贸企业因缺乏内部了市场通路,无法支付高额的“通路费”,结果无法进入国内庞大的市场。其结果是我国外向型企业像是被斩掉手足的生产巨人,一方面受制于掌握知识产权的外国企业,另一方面受制于掌握流通渠道的外国企业,只能赚取处于“微笑曲线”底部较低的附加值。特别是这些外向型制造企业对内失去庞大市场的流通能力,无法应对外来风险,一旦受到外来的冲击则只能束手无策。与此同时,尽管内部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推进,但在区域保护和条块利益的驱动下,内部流通市场区域和条块分割依然严重,成为内部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制约因素,不利于内部市场资 源和产品优化配置,国内统一大市场很难形成,最终导致流通长期滞后于生产、价值实现落后于价值创造,生产相对过剩,消费相对不足,陷入了产品积压的困境。

3.我国流通企业散小,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

流通企业散小、流通业市场集中度低和竞争不强可以通过在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及其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来体现。2010年,在零售百强企业中只有苏宁、国美和百联集团的销售额突破千亿元规模,而沃尔玛的销售额在2009年高达4082.14亿美元,2010年进一步提高到4210亿美元,家乐福2010年销售额也高达1010亿欧元,我国零售百强企业整体的销售额仅为沃尔玛一家公司销售额的62%。同时,我国零售百强企业零售规划总体达到16641.2亿元人民币,占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为10.6%,而美国这一比例在20世纪92年代初就高达60%。可见,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整体呈现散小、微弱的状态,流通主体之间关联度低,现代化、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流通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偏低,流通组织结构松散,流通效率较低,竞争力不强问题依然严重。

4.流通理论研究滞后,无法满足实践需要

我国有着悠久的“轻商、抑商和贱商”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又经历了很长的“无流通和半流通”阶段,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为了解决流通体制和建立市场机制问题的流通理论才开始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被广泛接受后,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渠道和流通组织等问题上。进入新世纪以后,理论界相继提出流通业先导产业论的流通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及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流通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作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如何推动流通理化与实践创新是摆在流通理论界面前的重大课题,曾遭受到“无用”和“取消”观点的流通理论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和地位。尽管流通理论伴随经济社会

和进代的变化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多年来对流通经济的研究并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原创性理化缺失,研究方法陈旧,再加上西方经济学不断强化,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流通经济论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面前有些力不从心,无法满足流通业进一步发展的实践需要。

5.科学发展滞后,人才队伍培养有待提高

流通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界尤其是流能通理论界一直致力创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流通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制度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复杂多样的流通实践更加需要理论指导,因而流通理论研究应该得到重视,流通应该得到大发展。然而,流通经济学并未能向其他科学一样随着形势发展和变化进入一个繁荣时期,反而日益走向边缘化。1988年教育部进行学科调整,将流通经济学划为应用经济学下的三级学科,流通经济学学科在很多高校被砍提或都转成其他学科。尽管最近调整学科目录,将恢复贸易经济专业,但是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保留流通经济学专来(贸易经济)的只有16家,流通经济学博士点吸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几个单位。流通学科的发展滞后致使流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流通业发展升级的重要瓶颈因素。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流通经济学却被社会遗忘是当前扩大内需政策背景下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二、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流通业存在的上述重大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重视流通产业,明确产业地位

在市场经济制和体制下,作为相对独立环节的流通业上通生产、下接消费,是国民经济顺利运行的桥梁和纽带,被比喻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和神经。目前,在我国“流通是生产的瓶颈,流通是中国企业家的困惑,流通是生产企业不可逾越的门槛。”怎样认识流通问题,不仅关系到生产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深化流通体制改芏、充分发挥流通产业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重要。流通业不仅具有价值实现功能,更具有创造价值的增值功能;不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对外交往的基础,更是城市的基础和国民生活的基础。我国流通业已经具备了学者位提出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或战略产业的基本特征或特点,因此,无论是从产业功能,还是从产业价值及重要性上,流通业在国家层面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给予明确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或战略产业定位,各级地方政府应在国家产业定位的基础上,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情况依次明确本地区的流通业定位,引导流通业的有序发展。

2.消除政策歧视,促进市场统一

政策歧视源于认识的偏见、理论的误导或与追求目标定位的偏高。长期以来,在流通不创造价值、不属于生产性劳动观点的影响下,形成流通不是产业,更谈不上受到重视,引致其发展滞后的现实。事实上,流通产业既通过交易实现价值,又通过自身服务创造价值增值。它不仅通过创造有形的价值提供有形的产品,还通过创造无形的价值提供无形产品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多层次的需要。因此,流通产业是具有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本不应该受到产业政策的歧视对待。

同样,“内外有别”的歧视政策首先源于国内崇洋媚外的思想以及对外资的高估和盲目信任。在外资管理理念领先、技术先进和经营模式领先等认识误导下,产生对外资的盲目信任和饥渴式的需求,进而通过各种或明或隐的优惠条件吸引外资,破坏了原有的商业生态,对内资商业造成一定的打击。事实上,所有商业的本质都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睥,只要商业环境好,资本都会不请自来。伤已利人的“内外有别”引资政策可以休矣。

内外贸市场分割既具有体制性的历史成因,也是“内外有别”歧视政策的结果,虽然这种体制曾经为经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但是,内外贸市场的分割已经造成我国外贸企业对外流通受制于人、对内流通没有发展、渠道阻塞不通的局面。尽管外贸企业生产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它却像一个手脚已经被斩掉的巨人,失去了机动应对能力;面对外来风险只能苦苦受煎熬,别无良策。而区域分割和条块分别是部门利益和区域利益保护的结果,成国为内统一市场的羁绊,制约了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

政策歧视的流通是业发展滞后、内外部市场分割、区域市场、部门市场分割和城乡分割的主要根源。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流通业是构建内部统一大市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据此,针对国内目前对流通业存在的产业歧视政策(包括税收、水、电、土地资源使用等)、外贸优惠政策、“内外有别”的引资政策以及由于部门利益和区域利益存在的部门保护与区域保护政策,建议在“十二五”期间,从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对国家及各部门、各区域存在的歧视政策进行清理,彻底消除政策上对流通业的歧视,特别是对内资流通企业的歧视政策;同时,制定支持流通业大展的战略政策、促进流通业快速升级发展,加快构建城乡统一、区域统一、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内外贸一体的大市场。

3.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流通竞争力

流通内已经成为现代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流通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份,没有强大的流通不可能造就经济大国,更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流通业已经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谁控制了一国的流通业,谁就控制了该国发展的命脉。

流通业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在内部全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零售百强(包括外资零售巨头在内地的销售额)整体销售规模仅为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的60%。同内零售市场分散,集中度低,我国流通企业在内外部市场竞争力都不强是无法辩驳的事实。因此,我们建议制定流通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强产销之间的衔接,减少流通环节,强化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升流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内资流通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鉴于流通的桥梁和纽带功能,建议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增加流通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制定中小型社区流通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流通企业是流通的血管和神经的末梢,直接面向大众消费者,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保障和经济良好的运转基础。因此,在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中小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更不能以中小流通企业的损害为代价,否则,将得其反,影响居民的生活便利,破坏我国的流通生态,恶化我国的就业状况。

4.加强理论研究支持,引导流通企业健康发展

21世纪,流通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提升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流通市场的繁荣,为流通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质和肥沃的土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流通理论研究逐步进入低谷状态。直到目前,流通研究方向分散,研究力量薄弱,研究缺乏系统性。在实践中,流通业已经成为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遇到的很多问题急需流通理论进行研究,对流通理论有着迫切需求。可是,现有贫乏的流通理论不足以解释流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当前,快速发展的流通实践与相对滞后的流通理论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流通业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在政策上加强对流通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理论的创新引导我国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5.加强流通学科建设,培养流通人才队伍

客观上,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为流通业发展和流通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上重视并加强流通学科建设,借这次学科调整之际恢复贸易经济学二级学科的地位;鼓励高校恢复流通经济学的学科设置;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增加设立流通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培养点。同时,加大流通经济学研究的科研投入和期刊杂志增设,提高流通经济学学科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向流通企业提供高层次的流通人才,为流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加强流通理论研究,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决策支撑,促进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制度不断的改革,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多,随之而起来的快递业也日益壮大。全球的快递公司迅速发展,民营快递公司凭借低廉的人工成本,也在快递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很多外企为抢占中国巨大的快递市场开始进军中国市场。那么如何在国际和国内的竞争中谋求长足发展,是我国主管部门和快递业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论述了我国快递市场的竞争特点,分析了我国快递业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快递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和对策,针对我国快递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我国快递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快递业,挑战,问题对策

一、我国快递业的现状

(—)国内与国外快递业的竞争特点

快递业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分支中的主线行业。[1]我国快递业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市场逐渐扩大。快递企业的强大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拥有服务网络的覆盖能力、完善的网络现代化水平、合理的价格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所以服务区域、网络现代化能力、服务价格、服务水平四大要素决定了快递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且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及各项政策的开放,外资企业的进入,民营企业的崛起,我国快递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当前,在中国国际快递业务领域,以德国敦豪、美国联合包裹和联邦快递等为代表的国际快递业巨头,速递业四大巨头:中外运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及荷兰天地快运(TNT)均已进入中国。中国的一些民营快递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壮大,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顺丰速递、申通快递等。现阶段我国国内快递市场几乎不分层次,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的区分并不明显。近五年来,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增长迅速,每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7%以上。其中,2012年,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055.3亿元,同比增长39.2%。快递行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快递行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53.3%,比上年末提高4.8个百分点。[2]由于大量低成本的民营快递活跃在市场上,绝大部分客户已经习惯于使用低价格的快递服务。

(二)我国快递业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国内快递市场上,由于高利润、低门槛,导致竞争趋于白热化,价格成为决定国内快递竞争者争取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外贸出口企业更注重利用现代物流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知识流的综合优势。而国内大多数中小型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甚至部分中型企业都存在资金不足问题一旦客户延期支付款项,或者流通环节出现意外,而且很多国内快递企业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到位,和这些国际物流巨头难以同台竞技。在价格方面,在国内各国际物流、快递以及货代企业之间,不同重量的货物运输费用的定价均有所不同,而且在时效上并不理想,像UPS的美加、南美、英国等线路,可以说是“神速”。当然在价格上,这些巨头往往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各有千秋。在服务质量

方面,由于国内从事国际物流、快递的企业大多数是货代企业,因此,货物运转的时间不确定,而且货物查询信息反馈比较慢,而像这些国际物流快递巨头在货物运转时间上都比较快,货物查询信息反馈也比较及时。

二、我国快递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新兴的运输服务行业,我国本土快递业在其发展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市场准入,行业自律、市场秩序、人才技术上。

1、快递市场政策法规不健全难统一管理

要想在内部提升竞争能力,首先要公司内部制定政策法规,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让未来的发展有一条明确的道路。现行 《邮政法》1986 年开始实施,已经明显跟不上快递行业的巨大变化,政府 2002 年 4 月开始着手修改,对于什么样的企业可以从事国内快递业务,企业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企业和客户以集中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对更先进技术进行研发,通过自己 EMS 模式提升了自己资产收益率。

2、政府管制的难度高

我国快递业是我国服务业一个异军突起、前景看好的产业。不过,我国快递市场秩序却相当混乱,快递行业的监督和答理目前还处于比较松散和无序的状态。原因是多方而的。一是由于快递业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牵涉到航空、铁路、水运、邮政、海关、商检、工商等多个部门的利益和监管问题,快递业属性很难界定,快递服务业长期没有具体的答理部门,造成整个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二是从事快递业的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有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有“三无”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又有邮政企业和非邮政企业,快递市场主体多元化、复杂化,行业主管长期不明确。三是快递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国际快递、国内快递和同城快递三大市场板块,市场格局呈现地域化特点,导致监管难度加大。这些因素也造成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的困难。

3、过度竞争造成隐患的案例

欧盟委员会将阻止其对欧洲第二大快递服务商TNT快递集团计划68亿美元的收购。[4]据MarketWatch报道,UPS最初预期在经过第一次的阶段评审后,这项交易将获得批准,然而这一程序一再拖延。媒体称,这凸显了欧盟委员会对欧洲隔夜包裹运输市场未来竞争格局的担忧。数据显示,这项于去年3月宣布的交易,原本将是UPS105年历史中最大的一起收购。为了消除审查障碍,UPS曾于去年11月提供了一些补救措施,并尝试将一部分资产售予法国邮政子公司DPD,还对收购请求进行了两次修改。据报道,在一次单独的新闻发布会上,TNT表示,上周五会见欧盟委员会后,UPS通知其看不到交易获批的现实性前景,UPS将不会按其他任何依据追求这项交易。UPS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戴维斯表示:“我们对欧盟委员会的姿态深感失望,为了解决该委员会关于这项交易的顾虑,我们提议了显著的、切实的补救措施。”据报道,UPS称,一旦出台正式决议,其将支付2亿欧元给TNT作为终止费。分析人士称,交易失败对于TNT是“很大的冲击”,此前,在欧洲市场疲软之际,该公司一直难以转势。

4、我国快递公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素质文化落后

与中国市场的跨国快递公司相比,大部分本土快递公司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多数企业的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都不高。网络覆盖不广,信息化水平低下,递送质量不稳定。在大多数人的心日中,快递只是出卖苦力、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各快递公司在招收业务员时,对收派员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基本条件是热悉城市交通路况,有摩托车驾驶执照,自备自行车或者摩托车。有的快递公司对员工只进行简的培训,根本达不到从业的要求,有的快递公司甚至根本不进行入职前的培训,随招随用,使得快递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保障。[4]

三、我国快递业未来发展策略

1、优质服务促进快递业优质发展

为保证货物快递业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严格规范国内货物快递市场。货物快递行业对服务时间和质量要求高,服务范围覆盖广,服务对象众多,托运货物价值较高,因此,快运快递企业的信息网络化程度,配送站点密集度、运营组织化程度、从业人员素质、企业的资金实力等,对企业的信誉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只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快递企业才能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建议国家明确货物快运快递行业主管部门,并由其会同工商、物价、运输等相关部门,制定行业管理规定,明确经营者的从业条件与经营范围的同时,严格时常市场监督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以切实维护客户的利益。

2、必要的行业内部整合

中国有句古话说 得好“团结就 是力量”。在外资巨头加紧布局的今天,中国的本土快递企业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坚持到底,变强变大。互相开放自己的资源,互相利用对方的优势,壮大民企力量,提高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民营快递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不被外资吃掉,必须靠自己去发展,所以行业内部整合非常重要。

3、加强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水平是现代化快递的生命线,体现了快递企业现代化的程度,能有效地对快递物流活动中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进行有机结合。构筑一个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供应商、销售商、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架起快递企业与客户资源、供应链资源和计算机网络的桥梁,保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顺畅,推动以快递为表现形式的现代物流的发展。因此,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快递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4、培养专业人才,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经济越是发展,市场竞争越是复杂,越要培养人才,并形成专家系统。要通过招聘高素质人才、在职职工培训的方式,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企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的问题很多。特别是面对我国物流市场的特殊性,以后的经营环境将更为复杂,许多方面的决策是企业本身难以抉择的。作为快递企业最重要的是保证信誉,所以每个企业都应当形成信用文化。在市场交易中以德为本,遵守法律规范,将信誉视为生命,从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总结

随着外资快递巨头在中国的战略布局的提前完成,FedEx在广州建设联邦快递亚太转运 中心,2008年9月8日,DHL位于中国香港机场、原定于2013年竣工的中亚区枢纽中心扩建项目比预订计划提前5年落成。2008年11月上旬,全球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UPS位于中国深圳国际机场的亚洲转运中心破土动工,并计划于2010年竣工[5]。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快递企业该如何发展,是每个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由此笔者对快递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中国快递公司发展的关注,并对快递领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黄云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的物流业.2010.35 [2]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3.57 [3]徐勇.中国快递企业路在何方.UPS收购TNT遭欧盟否决对中国快递企业的启示.2014.60 [4]徐希燕.中国快递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快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009(3).95 [5]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

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系 姓名:周丹妮 学号:12175129

第四篇:我国制药设备业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制药设备直接与药品、半成品和原辅料接触,是造成药品生产差错和污染的重要因素。制药设备是否符合GMP要求,直接关系到生产企业实施GMP的质量。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在企业GMP改造中常常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新庙旧菩萨的现象在一些已经取得GMP证书的企业里同样存在。

设备优劣决定药品质量

当前,制药设备质量令人担忧。比如洗灌封联动机里安瓿破碎,导致玻屑满池的现象较突出。有资料表明,1支安瓿折断时,被吸入的大于0.5微米以上的微粒可达两万粒以上,按目前的破损率计算,如何清除这些微粒并不是个小问题。

何况,国内外都有报道,安瓿、西林瓶、输液瓶经超声波洗涤后,表皮疏松易碎,受药液长期浸泡,容易脱落微粒。而这些现象很难用肉眼检查,因为眼睛所能看到的微粒至少在50微米以上,而人体微血管细的只有几微米,许多未被检测到的微粒会堵塞血管,造成血栓;再如用于固体口服制剂的粉碎、制粒、混合、压片、包衣等设备很多还不是316钢,这些设备的焊接粗糙,焊缝光洁度差,通过与物料的磨擦,磨屑就会混入药物中;至于带有传动装置的设备,由于密封不严,造成机械磨损和润滑油渗漏而污染药物的现象也不为少数。

总之,由于设备材质结构不当,所造成的药品生产差错和污染,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如果与国外制药设备相比,差距更为明显。国外普遍使用的在位清洗(CIP)、在位灭菌(SIP)、电抛光等技术,我们的产品很少应用。

提高认识推动执行

产生这些问题,有生产技术、材料供应、市场价格、社会配套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很多制药设备厂并不了解GMP,尽管他们在产品说明上并没有忘记标上符合GMP的广告语,而GMP对制药设备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符合GMP等基本要求并不清楚;客观上由于体制原因,有关GMP的宣传贯彻、培训等活动没有向制药设备行业延伸,造成他们在认识上的滞后。因此,必须尽快在制药设备行业推行GMP,使他们从思想上理解GMP的内涵、真谛,从实践上提高制药设备的产品质量。

评价一台制药设备是否符合GMP要求,并不在于它的外表,要看它是否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二,不污染药物和生产环境;三,有利于清洗、消毒和灭菌;四,适应验证需要。这些原则要求,体现在每一台设备上都将有它具体的内容。而这项评价工作当如何进行,已引起制药设备的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共同关注,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

目前,我国GMP认证工作仅限于药品生产企业。至于与药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其它产品,如制药设备,尚不属GMP认证之列。面对制药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如何优胜劣汰,跟上GMP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对制药设备的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促进制药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

国家经贸委所属的制药机械技术中心站和制药机械检测中心共同组建的制药机械GMP评审委员会,已于两年前开展了对制药机械产品的设计、结构、标准、性能、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评审试点工作。该评审委员会由长期从事医药生产、设计、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资深人员组成,采用第三方技术服务方式,对制药设备进行GMP评审。但时至今日仅少数

大型相关企业主动申请并通过GMP认证,这项工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同时也面临较大阻力。

评审工作任重道远

对制药设备的GMP评审,不同于制药企业的GMP认证。前者是自愿性的企业行为;后者是强制性的政府行为。制药设备生产企业,可根据需要向评审机构提出申请,评审机构通过产品检测和现场检查等综合评审结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出具评审意见或证书。对制药设备的GMP评审,也不同于新产品鉴定。前者重点是GMP,对象是一切新老产品;后者围绕的是创新,对象是新产品。两者各有所重,既不重复,也无法取代。

制药设备GMP评审的依据是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即我国GMP。我国GMP中设备及其相关章节对参与生产的制药设备提出了原则要求。评审委员会据此制定了各种制药设备的评审标准。

评审的过程既是向制药设备行业宣传GMP的过程,也是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互相沟通的过程。评审的目的还在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经贸委的要求,制订制药机械设计制造质量管理规范。从而进一步规范制药设备从设计到制造、销售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制药设备质量跟上GMP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中国羊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国羊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副会长 张冀汉

全国养羊业的概况:据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存栏绵山羊总数为3.166亿只,其:绵羊1.438亿只,占绵山羊总数的45.42%;山羊1.728亿只,占绵山羊总数的54.58%。全国主要畜禽2002年出栏比2001年出栏增加值(%)中,羊居于首位为7.2%。依次为牛6.9%、兔5.4%、猪3.2%、家禽3.0%。

羊肉产量,羊肉虽然仅占肉类总产量的4.81%,但2002年比2001年增长8.2%依次为牛肉

6.5%,兔肉4.2%、猪肉3.4%、禽肉3.3%。绵羊毛产量中,2002年比2001年增长3.1%(由292854吨增至3.7588吨),其中细毛为-2.1%(由114651吨减至112193吨),半细毛为16.3%(由88075吨增至102419吨),粗毛为-2.7%(由95528吨减至92976吨)。羊绒产量中,2002年比2001年增长7.3%(由10968吨增至11765吨)。在国际上,中国绵羊、山羊的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生绵、山羊皮产量、山羊绒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一、我国绵羊业发展现状、对策

(一)我国绵羊业发展现状

我国绵羊业在经历了近50年的品种改良、草场基地建设和新品种的不断培育成功,使绵羊数量、质量均得到发展、提高,其数量已由1949年的2622万只增长到2002年的14379.3万只增长了4.48倍,绵羊毛产量由建国时的2.47吨增长到2002年的30.76万吨,增长了11.45倍。绵羊品种在改良和育种并举的方针指导下,从1954年培育成功我国第一个毛肉兼用细毛羊新疆细毛羊品种开始,到目前又培育成中国美利奴羊、敖汉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东北细毛羊、云南、四川的48-50支半细毛羊等细毛、半细毛羊品种近20个,特别是引入澳大利亚美利奴羊,对我国现有细毛羊品种进行改良后,使羊只个体羊毛产量、羊毛品质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和改善,为我国毛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原料。

1.主要省(区)绵羊数量

1)按其数量排列顺序及占全国绵羊总数的百分比(%)前十位的省(区)是:新疆(22.8%)、内蒙古(16.73%)、青海(9.99%)、河北(8.37%)、西藏(7.93%)、甘肃(6.27%)、山东(4.52%)、山西(4.26%)、黑龙江(3.62%)、四川(2.46%);其中新疆、青海、内蒙古、河北、西藏五省(区)绵羊合计数占全国绵羊总的65.48%。

2)主要省(区)绵羊改良情况引用1999年统计数字,2000年以后,无这方面统计数字可供参考)。

从全国看,细毛、半细毛及其改良羊的数量占全国绵羊总数41.38%,粗毛羊占58.62%。分省(区)看,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细毛、半细毛及其改良羊占全省绵羊总数的100%;其它省(区)的羊只改良程度不等:江苏61.15%、内蒙古58.91%、河南58.57%、山东49%、1

新疆44%、甘肃41.50%、河北37.96%、陕西32.84%、云南31.77%、四川29.93%、山西19.39%、青海12.74%、宁夏、西藏无这方面统计数字,无法排到其中。

2.羊毛产量2002年全国羊毛产量为307588吨,其中细毛112193吨,占羊毛总产量的36.48%;半细毛102419吨,占羊毛总产量的33.29%;粗毛92976吨,占羊毛总产量的30.32%;细毛和半细毛合计产量为214612吨,占全国羊毛产量的69.77%。

从羊毛产量看(细毛、半细毛、粗毛合计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前十位是新疆24.20%、内蒙古19.03%、河北9.32%、吉林7.05%、山东6.35%、黑龙江5.69%、青海5.21%、甘肃4.98%、辽宁2.98%、河南2.92%、新疆、内蒙古、河北、吉林、山东五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的65.95%。

从细毛产量看,内蒙古(30.02%)、新疆(25.70%)、吉林(16.85%)三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细毛总产量的72.57%。

从半细毛产量看,新疆(15.49%)、山东(14.39%)、黑龙江(12.62%)、内蒙古(12.41%)、河北(11.58%)五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半细毛总产量的66.49%。

从粗毛产量看,(反映绵羊改良程度)(粗毛占本省羊毛产量的百分比%):宁夏74.40%、山西68.02%、青海64.14%、西藏63.21%、四川47.77%、甘肃44.46%、河北42.86%、新疆39.94%、陕西38.23%、河南24.15%、内蒙古20.75%。

3.市场对羊毛需求

近十年来,世界羊毛产量逐年递减,与此相反,我国绵羊毛基本上呈逐年增长,并稳定在已增长到目前的水平上,我国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已由1999年的9%,上升到2001年的12.9%,其总产量在澳大利亚之后,保持在世界第二位。我国目前有408万毛纺沙绽加工能力,每年需35万吨左右净毛原料,虽然国产净毛折合为12.74万吨,但实际收购上来的羊毛最多也就是11万吨,仅占需求量的30%,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年进口羊毛23万吨,2000年、2001年外毛进口量在30万吨左右,2002年羊毛与羊毛条的配额量近34万吨左右。

又由于近十年来,世界羊毛品质方面出现了划时代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羊毛细度上,如澳大利亚近十年羊毛减产,但减产的羊毛几乎全是较粗的细羊毛,即平均直径在19微米以上(70支为18.1~20微米),而平均直径19微米以下,很细的细羊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产,澳大利亚目前品质支数80支、90支、100支的细毛羊都已育成,并已能批量生产。中国目前羊毛的细度和品质将成为羊毛流通中受到影响的重大障碍,而且国内外毛纺产品已向轻薄、柔软、挺括、高档方向发展。

(二)对策

1.世界绵羊业发展趋势

19世纪20-50年代,世界绵羊业以产毛为主,而把羊肉生产列为从属地位。50年代以后,随着对羊肉需求量增长,羊肉价格提高,单纯生产羊毛,而忽视羊肉的生产,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而绵羊的发展方向逐渐由毛用,毛肉兼用,转向肉毛兼用或肉用,并由生产成年羊肉转向生产羔羊肉。羔羊肉具有精肉多,脂肪少、鲜嫩、多汁、易消化、膻味轻等优点,倍受国内、国际市场欢迎。羔羊生后最初几个月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羔羊为3-4:1,成年羊为6-8:1),产品成本低,而羔羊肉价格高,所以养羊业发达的国家都在繁育早熟肉用品种的基础上,以及利用杂交优势,进行肥羔肉的专业化生产,目前在国际市场销售的羊肉主要为肥羔,4-6月龄屠宰的肥羔胴体重可达15-20千克,这样的肥羔肉质细嫩,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在美国、英国每年上市的羊肉中90%以上是羔羊肉,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法国,羔羊肉的产量占羊肉产量的70%。欧美、中东各国羔羊肉的需求量很大,仅中东地区每年就进口活羊1500万只以上。

2.对策

1)羊毛的发展趋势是向细度更细的方向发展(因为毛纺织品向轻薄、柔

软、挺括、高档方向发展)。为此,建议调整毛用羊生产结构,对现有生产细毛、半细毛的绵羊品种进行划分,生产66-70支(细度为21.5-18.1微米)及以上细度的羊毛品质优良的细毛羊品种,继续选育提高,有条件发展超细度羊毛的地区(饲料条件好,生态条件具备的)应加快其发展速度,以增加优质羊毛产量,满足毛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原料。对生产粗型,羊毛品质较差或产毛量低的细毛、半细毛羊,可利用同档次的肉用或肉毛兼用羊杂交,提高其产肉量羊肉品质或产毛量,且不可利用仅是产羊率高,常年发情,但羊毛品质差为异质毛。肉用体型差的羊只对其回交。

2)在绵羊肉方面:应扩大并加快利用已引用的国外优良肉用羊品种与我国地方绵羊品种杂交速度,提高其产肉量;扩大可繁殖母羊的比例(由繁殖母羊占存栏数45%提升到60-70%),多生产肥羔,尤其是4-6月龄的肥羔,提高其胴体重(由目前平均胴体重13.6千克提升到18-20千克)。在牧区实施当年羔羊当年屠宰,和农牧区结合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等措施。加快我国绵羊肉的产量,并提高其羊肉品质。

3)加强绵羊毛产销管理

a)建议不断加强和改善基层收购单位羊毛的分级收购,检验、打包、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从羊的放牧和羊毛的剪、购、用等方面加强系统管理。

b)为促进国内绵羊业的发展,支持毛纺工业生产和扩大出口创汇,希望毛纺企业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国毛,在进口羊毛的品种和数量上,国家能进行宏观调控。

c)大力推行羊毛工牧直交,即国营农牧场将羊毛直接销售给毛纺厂。

d)改革羊毛流通体制,建立国家和地方的羊毛拍卖市场。对羊毛生产推行羊群分群、组群放牧或舍饲。羊毛实行除边、分级整理、客观检验、净毛计价、公平交易、公开拍卖。

e)建议加强绵羊毛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健全和加强羊毛主产区专业纤维检验机构。采用先进的检验仪器和设备,提高检验指标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羊毛收购时,一律按净毛计价,建立健全羊毛公正检验制度,依法进行管理。

二、我国山羊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山羊业发展现状

我国山羊业由解放初期,除个别品种为羔皮、裘皮用和少量奶用外,基本上为普通山羊(即皮、肉、乳、毛养兼用),生产性能低,绝大部分与山羊以生产板皮为主,形成了我国几大路皮张集散地。山羊绒产品不被重视,牧民一般不将其作为商品出售,仅自家留用,或任期自然脱落,即使出售,价格也非常低廉,一般仅几元钱一市斤。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绒、肉、乳、皮的需求与日俱增,更加之出口贸易发展,国际上对羊绒及羊绒制品,国内及国外对羊肉需求量的供不应求,促使我国山羊主要向二个方面发展,即肉用和绒用方向发展,出现了在我国中原及南方各省(区)山羊主要向肉用方向发展的趋势,北方及中原地区的部分地方向绒用方向发展的趋势,(从全国看,也保留少量奶用、羊皮用和裘皮用山羊的生产地区)。

1.山羊数量及产肉量:截止2002年年底,我国山羊的数量已由1949年的1613万只,发展到17275.9万只,增长了9.7倍,而在1994年以前,我国绵羊数量一直高于山羊数量,从1994年起我国山羊数超过绵羊数量,而且在逐年增长。各省(区)存栏山羊数量:在绵山羊总数中山羊数超过50%的省(区)有:江西、广西、福建、广东、海南均达100%、湖南99.98%、重庆99.91%、安徽99.69%、湖北99.57%、江苏96.73%、贵州94.15%、河南89.89%、云南87.91%、上海85.96%、山东78.60%、陕西78.20%、四川73.41%、浙江52.90%;山羊数占绵山羊总数约40%的省(区)辽宁45.94%、河北42.71%、山西42.60%、内蒙古39.12%。上述以山羊为主的18个省(区),加上山羊数占40%以上4个省(区)的山羊肉产量已占到全国绵山羊肉总产量的60%。

2.山羊绒产量及主要省(区)在全国羊绒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2002年全国山羊绒总产量为11765吨。按其产量及占全国羊绒总量的%顺序排列如下:内蒙古38.51%、新疆

8.79%、河北7.66%、山东7.16%、西藏6.93%、山西5.68%、陕西5.41%、宁夏3.62%、河南3.59%、辽宁3.16%。其中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西藏五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9.05%。

(二)对策

我国山羊按其生产性能可分为六种类型:即普通山羊(皮肉兼用),约占我国山羊总数的59%(约1亿只),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原及南方广大地区(22个省(区)市);能产绒的山羊约占山羊总数的35%(约6000万只),主要分布在蒙新高原(内蒙古、新疆)黄土高原(陕西、山西的部分地区、甘肃、宁夏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青海、西藏以及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太行山、燕山、沂蒙山区(山东、河北、河南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东北地带(辽宁、内蒙古东三盟、吉林、黑龙江、其中后2个省为有发展潜力地区);奶用山羊(主

要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北部分地区及一些内地的城郊);毛用山羊(主要分布在陕西、内蒙古、山西的极少部分地区);羔皮用山羊(山东省的济宁、荷泽地区)和裘皮用山羊(宁夏中卫县),后四类山羊合计约占山羊总数的6%。

1.肉用山羊的发展

主要在我国中原及南方广大地区的22个省(区)市发展。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山羊,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为了提高本地山羊的产肉量,曾被引入的奶山羊(萨能、吐垠堡、努比羊)改良,改良后,羊只个体变大,活重比原品种提高了20-30%,产肉量也增加了,到1998年我国普通山羊被奶山羊改良的比例至少有30%。自1995年首次由德国引入波尔山羊以将,用其改良我国本地山羊,优于奶山羊的改良效果,其杂交一代的体重比本地山羊至少提高50%以上。目前引入波尔山羊的省(区)已超过20个,全国纯种波尔山羊已有4万多只(陕西已超过1万只),在引入波尔山羊的省(区)有我国地方优良山羊品种15个,占我国地方优良山羊品种的四分之三,为此在大力开展波尔山羊改良之时,必经注意我国地方山羊品种的保护,应划是品种保护区,对地方品种的优良种群进行保护,并进行选育提高,使其不被冲击,更不能将我们祖先几千年经过多少世代选留的地方品种给改掉。还有,在波尔山羊改良中,有些地方把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的培育成功的新品种,也要去改良,这种改良不是在原有方向上提高其性能,而是改变了其方向,如果将奶山羊改为肉用山羊,目前虽然还未形成一种趋势,但应引起有关地区政府部门的重视。

目前全国羊肉产量中山羊约占60%以上,由于我国牧区草原的载畜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自然灾害又经常在发生,而且牧区人们的食羊肉量大,商品率低。为了满足市场对羊肉的需求,故今后我国羊肉的增产将主要靠我国中原地区的规模化舍饲饲养和南方草山草坡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南方农区的小规模化饲养山羊所提供的羊肉,而北方牧区的羊肉生产也在发展,并不可忽视的。应促进其发展。同时还应增加羊只的年出栏次数和提高总体的出栏率。

2.绒用山羊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市场的需求,国内外对山羊绒制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饲养绒山羊对农牧民脱贫致富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家和创汇都带将明显的效益。近三十年将,我国绒山羊品种由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发展为近10个品种,饲养绒山羊的省(区)和数量也得到大力发展。但良种及改良种绒山羊的比例较低,从全国看不足50%(内蒙古也仅68%),特别是优质绒山羊仅25%左右,绒山羊个体平均产量低而且差异较大(0.17-1.5千克)。羊绒综合品质尚不理想,如羊绒的细度、净绒率等)。近年将羊绒有变粗的趋势,优质高产绒山羊种羊缺乏,又由于绒山羊比绵羊更耐粗饲、粗放管理,所处的饲养环境较恶劣,并相对加剧了草原的退化、沙化,致使绒山羊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与生态的制约,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市场前景:尽管2002年我国羊绒产量是1985年的3.93倍,达到11765吨,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羊绒需求量。当前世界羊绒的产量仅为世界羊毛总产量的不足0.4%,远远不能满足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档绒制品的需求,羊绒及其制品购销的有利形势:我国加入WTO后,市场扩大了,今后出口产品可以在众多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国民待遇,消除贸易歧视,出口环境大大改善,国内市场经过整顿,也会趋向规范,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一批颇具吸引力的新产品纷纷上市,有利于扩大销售。

但也存在诸多不利条件,我国的羊绒及制品年出口量约占总量的60%,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大。在一定意义上讲,出口形势决定了我国的羊绒生产形势,多年来,我国的羊绒及制品主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约占80%以上,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仍不太景气这对我国羊绒及制品的出口必然带将不利影响;一些厂家互相竞争报价过低,增加了与外商谈判的难度,不利于企业出品增效。

为使中国羊绒在世界上能永占优势地位,除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外,我认为,我国山羊绒产业,今后发展方向不是增加绒山羊的数量,而是提高个体产绒量和羊绒品质。按可产绒山羊计算,我国总体个体平均产绒量仅190克左右,如能提高到个体平均产绒量为250克,则我国羊绒总产量可达15000吨左右。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羊绒制品,如羊绒衫起球、掉绒、这主要是羊绒的长度不够,还有羊绒细度上也应向羊毛一样,向更细方向发展,澳大利亚已出现了100支细度羊毛,而我国也应使现有羊绒细度16微米或15-16微米向14-14.5微米,甚至向更细方面发展,提高我国羊绒品质,在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上才有竞争力。

今后应抓好几项工作:

绒山羊作为我国独特的稀有的优良品种资源,在产业投入,科研、品种选育等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优良绒山羊的本品种选育、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形成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良种场,繁育场以及群众的育种户的一个完整有机联系的种羊繁育体系,并建立县、乡级改良站、配种站,大力开展绒山羊的人工授精,扩大优良种羊的利用率,以推动我国绒山羊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面发展。改善饲养管理,在以放牧为主的地区,必须改变靠天养畜的习惯,凡是发展绒山羊地区,必经建立基本能满足羊只补饲需要的大面积的人工草场和围栏,并重视草原的改良和保护,合理使用草原,控制畜量;在舍饲为主地区,应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使其青贮、氨化等,提高其营养价值,同时还应制订出羊只的饲养标准,对羊只进行科学饲养和管理。建立产、供、销一体的生产模式,每个羊绒生产基地必经把羊绒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起将,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务,使生产者真正获利。建立羊绒营销体系,新建羊绒交易市场,促进和方便羊绒的交易和流通。建立种羊销售市场,对优良种羊进行拍卖,扩大代良种羊的使用范围和提高其利用度,并促进种羊品质的提高。

下载我国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更新时间:2003-8-22来源:中国果菜网我国果蔬贮藏保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1、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发展及其产业现状 2、果蔬贮藏保鲜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动漫业的现状与发展

    今年中国国际动漫节发布了《2013中国动画产业年度发展辑要》,其中值得留意的是2012年中国生产的动画片总时长约22万分钟,与上年相比下降15%,对此,更多人同意是科学增长、理性回......

    浅析我国五金模具业智能化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五金模具业智能化发展现状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

    我国仓储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仓储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物流业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仓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不再是“边缘化的或奢侈的经济活动”,其在增加就业、调整产......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国上下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中应该制定完......

    宜兴市竹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宜兴市竹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柯建生1,单奇华2,钱洪涛2,周小冬2 (1 湖父镇林业站,江苏 宜兴 214223) (2宜兴市林业指导站,江苏 宜兴214206) 摘要本文论述了宜兴市竹业发展现状、存在......

    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大全

    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张晓,崔建藏,李高成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石家庄 050031;2.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