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B[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12:5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匮要略B》,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匮要略B》。

第一篇:金匮要略B

《金匮要略》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金匮要略》在明确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其杂病辨证的核心是()

A、六经辨证B、八纲辨证C、脏腑辨证D、卫气营血辨证

2、“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是以脉象来()

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

3、“先表后里”的治法适用于()

A、表邪易内陷入里B、但解表则里证不去,但治里则外邪不解

C、正气虚弱,元阳颓败D、以上都不是

4、外湿最易侵犯人体的部位是()

A、皮肤、经脉B、皮肤、肌肉C、皮肤、关节D、肌肉、关节

5、风湿在表,兼有化热之征象时,可选用()

A、麻黄加术汤B、麻杏石甘汤C、麻杏苡甘汤D、防己黄芪汤

6、麻杏苡甘汤的功效以下列哪项为主()

A、祛风除湿B、散寒除湿C、益气祛风除湿D、轻清宣化,解表祛湿

7、百合地黄汤的主要治法是()

A、润养心肺,凉血清热B、养阴清热,润燥补虚C、养阴清热,和胃降逆

D、养阴清热,益气生津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

9、以下哪些是对中风的病机论述()

A、络脉空虚,贼邪不泻B、阳微阴弦C、百脉一宗,悉致其病

D、脉沉而弱,汗出入水中

10、临床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有骨变筋缩之变化者,除祛风散寒除湿外,常配合()

A、调和脾胃B、气血双补C、活血化瘀D、补益肝肾

11、血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阳微阴弦B、百脉一宗C、肝肾不足,水湿浸渍D、气血不足,加被微风

12、黄某,男,恣情纵欲,致精神不固,夜寐不安,寐则梦遗,头晕身倦,六脉皆虚,宜选方()

A、黄芪桂枝五物汤B、天雄散方C、桂枝加龙牡汤D、小建中汤

13、何某某,女,因久患失眠,诸药无效,形体消瘦,神气衰减,心烦不寐,多梦纷纭,神魂不安,脉弦细,治宜选下列何方治疗()

A、甘麦大枣汤B、柏子养心丸C、酸枣仁汤D、百合知母汤

14、肺痈的病机是()

A、重感风热之邪,肺生痈脓B、上焦热盛,肺热叶焦C、热在上焦,津液枯燥

D、肺气痿弱不用

15、越婢加半夏汤的功效是()

A、宣壅导滞,利窍涤痰B、解表化饮,清热除烦C、宣肺泻热,降逆平喘

D、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16、饮逆奔豚,方选()

A、奔豚汤B、桂枝加桂汤C、苓桂甘枣汤D、桂支加龙牡汤

17、、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B、胃强脾弱C、阳微阴弦D、正气引邪

18、栝蒌薤白半夏汤的功效是()

A、宣痹通阳,豁痰利气B、宣痹通阳,化痰降逆C、宣肺利气化痰

D、通阳化饮,下气降逆

19、潘某某,男,43岁。因劳动后汗出受凉,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腹满而痛,大便三日未解,舌苔黄腻,脉浮滑,治宜()

A、小柴胡汤B、大柴胡汤C、厚朴三物汤D、厚朴七物汤

20、下列除哪个症状之外,均为附子粳米汤的适应症()

A、腹痛雷鸣B、呕吐C、四肢不温D、下利

二、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有1~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金匮要略》中认为疾病虽有千变万化,然其原因不外乎()

A、经络受邪,传入脏腑B、七情内伤C、皮肤受邪,血脉传注D、外感六淫

E、房室、金刃、虫兽

2、表里同病的治法包括()

A、先表后里B、表里同治C、治表为急D、治里为急E、先里后表

3、百合病的主要症状有()

A、心烦B、口苦C、小便赤D、脉微数E、精神恍惚不定

4、下列那项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组成()

A、麻黄、白术B、生姜、甘草C、防风、附子D、乌头、细辛E、川芎、当归

5、虚劳的治疗,往往要注重对下列哪个脏腑的调理()

A、肝B、心C、脾D、肺E、肾

三、填空题(1分*20=20分)

1、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主之。

2、脉双弦者,-----------,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

3、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有----------------,有----------------,有---------------。

4、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

5、诸有水者,腰以下肿,-------------------------;腰以上肿,----------------------------。

6、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

7、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主之。

8、病人胸满,--------------------,口燥,----------------------------,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

-----------------------。

9、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名曰胃反。

四、判断题(1分*10=10分)

1、脾胃阴虚内热明显,见舌红,脉数者,不宜使用小建中汤。()

2、厚朴麻黄汤的组成是:麻黄、厚朴、石膏、杏仁、半夏、生姜、细辛、小麦、五味子。()

3、人参汤用于治疗胸痹病人心中痞气,闷而不通之虚证。()

4、寒疝即属于疝气中的一种。()

5、五苓散与小半夏加茯苓汤均可治“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不同点是五苓散可治疗表证。()

6、十枣汤中所有的药物均可入煎剂。()

7、猪苓汤的组成是: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滑石、阿胶。()

8、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

9、越婢汤的组成是:麻黄、滑石、生姜、甘草、大枣。()

10、防己茯苓汤的组成是:防己、茯苓、白术、黄芪、桂枝。()

五、简答题(5分*4=20分)

1、《黄疸病》中阳黄的三种类型如何区别?

2、试述瘀血的脉象和症状,并分析病机。

3、如何理解溢饮病的同病异治?

4、桃花汤、白头翁汤同为治下利之剂,在应用上有何不同?

六、病案分析题(10分*2=20分。中医诊断1分,证型1分,辨证分析2分,治法1分,方名1分,药物及剂量

4分。)

1、周某,女,23岁。素有痰饮,每遇季节变换或感冒即发,作则哮喘气逆,喉间水鸡声,痰多而咳少,形寒。

喘剧则不能平卧,苔白脉浮滑。

2、蔡某某,女,30岁。患胃脘痛反复发作六年,时伴间断性黑便。经X线钡餐透视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后部有一

黄豆大小的龛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来诊时上腹部疼痛,常于半夜后痛醒。饥饿时痛甚,食后则舒,按之痛减,喜温,喜屈身蜷卧,疲乏无力,面黄肌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第二篇:《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一.【填空】

1.《金匮要略》首创了

2.《金匮要略》前22篇共载方剂

3.《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

4.“治未病”包括:

5.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是

6.麻黄加术汤证的病机是寒湿在表。

7.历节病的主证是关节疼痛为主证。

8.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中“一宗”是指心肺两脏。

9.狐惑病的特征症状是

10.肺痿的主证是。

11.血痹病的成因是。

1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物组成是。

13.酸枣仁汤的药物组成是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芎。

14.虚寒性腹满的辩证要点:

治疗阴寒痼结,阳气不行所致的寒疝。

16.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17.《金匮要略》原文指出论湿热黄疸的病机是。

18.肾气丸治消渴的辨证要点是“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19.肠痈脓已成者,用疗。

20.妇人因癥积而漏下不止当用治疗。

22.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可治疗:病名症状不同,但病机皆为肾气虚衰,气化功能减退,故均可用肾气丸治疗。)

23.治疗产后气血郁滞所致腹痛的方剂是枳实芍药散。

24.温经汤证出现“唇口干燥”的机制是瘀血阻滞,津不上承。

25.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虚 积冷 结气。

26.产后三病是指:痉病 郁冒 大便难。

【背诵条文】

1.“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2.“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3.“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4.“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5.“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6.“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7.“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8.“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

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10.“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11.“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12.“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13.“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二、【问答或多选】

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对疾病的发病、病因有何认识?

该篇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正虚、邪实两方面有关,病因有三:“一者,经络受邪,入

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2、百合病的病机、主证、治法、主方。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

主证:精神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行动失常;阴虚内热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治法:养阴润肺,益阴清热

主方:百合地黄汤。

3、治疗虚劳的方剂中,具有扶正与祛邪双重作用的有哪些方?

薯蓣丸、大黄蟄虫丸

4、小建中汤在《金匮要略》中治疗的病症有哪些?

(1)虚劳里急腹痛证。

(2)虚黄

(3)妇人杂病腹痛

5、如何理解“阳微阴弦”?(两个方面回答)

(1)脉象:阳微即寸脉微,阴弦即大脉弦

(2)以脉论理:指出胸痹心痛的病机:上焦阳虚,下焦阴邪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

6、《金匮》黄疸根据病因分为哪几种?其病机和主症分别是什么?

谷疸:病机:饮食不节,湿热内蕴

主症:寒热不食,目黄,身黄,尿黄,小便不利

酒疸:病机:嗜酒伤中,湿热熏蒸

主症:心中懊恼,发热,不能食,时欲吐,心中热,足下热,目黄,身黄,尿

黄,小便不利

女劳疸:病机:房劳过度,肾虚有热

主症:额上黑,少腹满,手足中热,自汗,身黄,小便自利

7、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哪些?

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

8、大乌头煎的煎服法是什么?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9、肝着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

病机: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主症:胸胁痞闷不舒,甚则胀痛、刺痛

治法: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方药:旋覆花汤

10、痰饮病有哪些分类?其主症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11、“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12、水气病的产生,与哪些脏腑关系最为密切?

肺脾肾

13、治疗风水的方剂有哪些?

越婢汤、防己黄芪汤

14、瘀血的证候有哪些?

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

15、当归芍药散的药物组成是什么?

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

16、《金匮》提出治疗妊娠腹痛的方剂有哪些?

枳实芍药散、当归芍药散、胶艾散

17、梅核气的病机、主证、治法、方药?

病机: 痰凝气滞,上逆于咽喉

主证:自觉咽中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于饮食无碍

治法: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方药:半夏厚朴汤

18、脏躁病的病机、主证、治法、方药?

病机: 五脏阴液不足

主证:情志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乏力,眠差多梦

治法: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19、《金匮》对“远血”与“近血”是如何认识的?如何治疗?

《金匮》认为:“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远血者,治以黄土汤;近血者,治以赤小豆当归散

20、肾着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

病机:寒湿之邪痹阻腰部

主症:身体困重尤以腰为甚,腰及腰以下冷痛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除湿

方药:甘姜苓术汤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饮病形成,因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水液代谢失常,而致水饮停于体内某一部位所致。饮为阴邪,遇阴寒而聚,得温则化,同时饮邪最易伤人阳气,水湿的运行依赖阳气的推动,所以,必借助于温药以振奋阳气,开达凑理,通调水道,使饮邪得除。“和之”即调和之意,指温药不可太过,温补不可太滋腻,在运用温药的同时,寓行消升导之义。

2、阐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提出治疗杂病的原则有哪些?(用原文)

(1)虚实异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1)

(2)表里同病治则:急者先治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

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3)新旧同治:先治新病,再治旧病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4)审因论治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17)

(5)饮食与调护:原则是根据五脏喜恶进行饮食调护及治疗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16)

3、仲景关于虚劳病的治疗特点有哪些?

(1)治疗虚劳重视补益脾肾;

(2)对于阴阳两虚错综复杂的虚劳尤其重视补脾胃,建中气以平调阴阳;

(3)治法上重视甘温扶阳

(4)对于虚实杂杂的虚劳则补虚不忘祛邪,如虚多邪少则扶正祛邪,而因虚致实者则以祛邪为主。

4、《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所论“四水”是指什么?其病机及主要脉证分别是什么?

“四水”是指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它们的主要脉证分别是: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风水为风邪袭表,肺失通调,水湿泛滥所致,脉浮,恶风,骨节疼痛,头面肿。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皮水由脾失健运,肺失通调引起,脉浮,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正水因肾阳虚,水湿泛滥,水气上射于肺所致,脉沉,喘,腹满,身肿。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石水为肾阳虚衰,阴寒水气凝结下焦,脉沉迟,不喘,腹满坚硬如石,身肿。

5、如何理解“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因风为阳邪,其性清扬,易随汗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不易速去。若此时大汗,则风邪虽去而湿滞未除,同时还可耗伤胃阳,故其病不愈。因此治疗风湿为患,虽宜发汗,但必须微似汗出,以使阳气缓缓蒸发而不骤泄,则风与湿邪自能去除。

第三篇:浅谈《金匮要略》

浅谈《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祖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籍,为东汉张机所著,全书总结了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其用方精当,用药严谨,用法灵活,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其中在对单方的应用上也可见一斑。

辨证施方 识病用药

《金匮*痉湿病篇》第27条“太阳中,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本病为暑病夹湿,是中属暑湿所致,如清*李文彡所释:中,邪在表,故身热;伤冷水,故身疼重;暑伤气,气虚,故脉微弱。此水行皮中,阳气被遏,以瓜蒂去湿散水,水气去则暑无所依,而“治中无汗之类”。另据报道瓜蒂具有宣邪外达的作用,使内蕴湿热之邪借鬼门从表而解。再者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瓜蒂搐鼻,使肺气宣发,皮毛肌腠开泄,从而也能起“决皮中之湿,开窍泄热”宣邪外达的作用。对“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病属痰浊壅肺,气道不利,则采用了单味皂荚宣壅导滞,利窍涤痰。正如徐氏所谓“稠痰粘肺,不能清涤,非此不可”。对“渴欲饮水不止”的消渴症,由于热渴饮水,水入不能消其热,而反为热所消,故渴不止,以文蛤味咸性寒,寒能除热,咸能润下止渴,即文蛤其味咸冷,咸冷本于水,则可益水,其性润下,润下则可行水,合咸冷润下则可退火,治热证之渴饮不止,由肾水衰少,不能制盛火之炎燥而渴。今益水治火,一味两得之。它如中气下陷,气虚不固的气利病,使用诃梨勒散,涩肠固脱,寒疝发作使用大乌头煎,都是辨证用药,采用了单药独用,以单方制胜的范例。

明察病症 据病选方

在《金匮》选用的单方中,除辨证用方之外,仲景在采

取具体治疗方法上也独具匠心。如《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11条“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第12条“蚀于肛者,雄黄熏之”,第6条“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妇人杂病篇》第21条“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其中狐惑病因其病理特征为复发性口腔及外阴部的溃烂,故选用外洗法、熏法进行治疗。妇人杂病的阴疮,也因其病变部位在皮肤肌表,以外阴部疼痛、溃烂、瘙痒为主,也采用了外洗的办法直达病所。而百合洗方是以百合浸泡一宿而洗全身。尤在泾言:病久不解而变成渴,邪热留聚在肺也,单用百合渍水外洗者,以皮毛为肺之合,其气相通故也。可见在临症中不仅要辨证施方,更要根据病情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审视病情 择选剂型

不同的剂型,在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剂型则显得尤为必要。《金匮》前22篇应用的12首单方中,剂型的应用也十分灵活。不仅有汤、散、丸等常用剂型,更有酒、栓(坐)、洗、熏等剂型。如《妇人杂病篇》第20条“蛇床子散,温阴中坐药”即是以单味蛇床子为方治疗寒湿带下,本病表现白带量多,腰酸,阴痒,阴中冷等,以蛇床子末之,与米粉相合如枣大,绵裹纳之,直接温其受邪之处,以逐寒湿,并能杀虫止痒。再如第15条:“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尽管《金匮》方中以酒煎酒饮的方剂为数甚多,但以酒命名到方中的仅有本方一首,取其以酒行血而助药力,即魏氏在《本义》中所言“酒以温和其血,红蓝花以行散其瘀,而痛可止”。再如《疮痈肠痈浸淫病篇》第8条“浸淫疮,黄连粉主之”,黄连粉,五版教材注为方未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黄连苦寒,能泻心火而

疗此病,徐氏、沈氏皆以此方为黄连一味,尤氏在《心典》中也强调“黄连粉方未见,大意以此为湿热浸淫之病,故取黄连一味为粉粉之,苦以燥湿,寒以除热也”,即以黄连单味药碾粉外用,治疗浸淫疮,有关这一点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治疗也已得到证实。

综上所述,素有经方称谓的《金匮》类方,是以组方精炼著称,重视辨证施方,但富于临床经验的仲景处于战乱时代,时值民不聊生,因此,更注重单药治病,发挥单药效用,其随病选药,以单方取胜,更值得我们探讨和效法。

第四篇:《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实脾:即调补脾脏。

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王。

虚虚实实: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虚;实证误用补法,使病邪更盛,谓实实。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

疢难:此指疾病。

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吐纳: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膏摩:用药膏熨摩体表一定部位的一种外治方法。

语声寂然:形容病人安静无声。

喑喑然:形容病人语声低微而不清澈。

啾啾然:形容病人语声细小而长。

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

寸口:指脉法。金匮脉法有两种,一种是独取寸口法,分寸口、关上、尺中。另一种是三部诊法,分寸口(手太阴动脉)、跌阳(足阳明冲阳穴)、少阴(足少阴太蹊穴)。本条寸口,是指两手的寸、关、尺六部脉,未至而至:第一个“至”指时令到,第二个“至”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

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厥阳:厥,逆也。厥阳,即阳气上逆

卒厥:突然发生晕厥的病证。

脉脱:指一时性脉象乍伏不见。多由邪气阻遏正气,脉中气血一时不通所致。

浸淫疮:是皮肤病的一种,能从局部遍及全身。

阳病十八:阳病是指属外表经络的病证。《金鉴》云:“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病皆在外,故为阳病也。”

阴病十八:阴病是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金鉴》云:“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病皆在内,故为阴病也。”

六微:言六腑也。六淫之邪侵入六腑为病,较入五脏为轻,故名为六微。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六极: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

妇人三十六病: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痼。

五邪: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清便自调:清便自调,指大便已恢复正常。

痼疾:难治的慢性久病。

卒病:突然发生的新病。

所得:所合、所依附的意思。此指病邪相结合,即疾病的癥结所在。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背反张:背部筋脉拘急,出现角弓反张的症状。

其脉如蛇:痉病误汗后出现沉伏不利的一种脉象。

卧不着席:手足向后伸仰,卧时腰背不能着席,亦即角弓反张之意。

齘齿:上下牙相摩切磋有声。

湿痹:痹,闭也。湿痹指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火攻:指烧针、艾灸、熨、熏一类的外治法。

日哺所:下午3到5时左右,也有认为指傍晚左右。

中喝:伤暑。

百脉一宗: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宗,本也。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

狐惑病:由湿热虫毒所致,临床表现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腐蚀溃烂为特征。咽喉部腐蚀为惑;前后二阴溃烂为狐。

目四眦:两眼的内外角。

阴阳毒:由感受疫毒所致,临床以发斑,咽痛为主症,属急性热病范畴。

风发:风,泛指邪气。风发,是感受风邪而发热。

以饮食消息止之:指适当的饮食调理。

癥瘕:腹中积聚痞块的统称。癥指腹中有块坚硬不移;瘕言腹中痞块,时聚时散。疟母:指日久不愈的疟疾,是邪气与痰血结于胁下而形成癥块的一种病症

烦冤:谓心中烦闷不舒,难以言状。《说文,兔部》:“冤,屈也。”段注:“屈,不伸也。”瘅疟:瘅,热也。瘅疟是阳热炽盛,表现为但热不寒的一种疟病。

消铄肌肉:铄(音shu6)。指阳热之邪灼伤阴液,耗损肌肉。

牝疟:牝,原本作“牡”。今据《外台秘要》引《伤寒论》原文改。《医方考》云:“化,阴也。无阳之名,故多寒名牝疟。”李彣曰:“凡人身以热为阳,寒为阴,物以阳为牡,阴为牝。此因寒多阴胜,故名牝疟。”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㖞斜为其特征,多因正气亏虚,偶受外邪诱发致病。半身不遂:指病人的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

贼邪不泻:贼邪,即虚邪贼风,统指外邪;泻,外出。即外邪侵入人体后留滞不出。

邪气反缓,正气即急:受邪的一侧筋脉肌肉失去濡养,废而不用,呈现弛缓状态;无病的一侧筋脉肌肉能发挥正常的功用,相对表现为紧张状态。

㖞僻不遂:指口眼㖞斜,不能随意运动。

即重不胜: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瘾疹:即风疹块等一类疾病,因风湿郁于肌表所引起。又可解释为时发时止的皮疹。

历节病:是以骨节疼痛遍历关节,痛势剧烈,日久可致骨节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病机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闭阻经脉有关。

如水伤心:心主血脉,如水伤心,犹言水湿伤及血脉。

历节黄汗出:此指历节病的关节痛处溢出黄水,为一并发症状,故曰“历节黄汗出”。与黄汗病的汗出色黄,遍及全身者不同。

四属断绝:四肢肌肉得不到气血充养。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病名。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由气血不足,加被微风所引起。《素问。五脏生成》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即指此而言。

阴阳俱微:指营卫气血皆不足。《广韵•八微》:“微,少也。”引申有“不足”之意。

风痹:是以肌肉顽麻、疼痛皆有,而以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平人:这里是指外形上看好象无病,其实是内脏气血己经虚损的人。即《难经》所谓“脉病形不病者”。

面色薄:指面色淡白无华。

目瞑:瞑,与眩通用,目瞑即目眩,两眼昏花的意思。

手足烦:即手足心烦热,为五心烦热的表现之一。

酸削:削,音义与消通。指两腿酸痛消瘦。

痹侠背行:侠同夹,指脊椎两旁有麻木感。

马刀侠瘿:结核生子腋下名马刀,生于颈旁者名侠瘿,二者又可统称为瘰疬。

虚劳:是由多种劳伤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虚弱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与后世所说的肺痨不同。

里急:指腹部有拘急感,但按之不硬。

风气:泛指病邪,因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入侵人体,能引起多种疾病。

两目黯黑:谓白眼球呈青暗色。或谓自觉视物暗黑不清,二者皆为癖血内停症状之一。又,黯黑,同义复词,《说文•黑部》:“黯,深黑也。”两目黯黑指两目眶际周围呈现黑色而言 几(shu舒)几然:本指小鸟羽毛未丰,伸颈欲飞而不能飞之态。此指病人身体强直,俯卧转侧不能自如。

日晡所:晡,即申时。指下午3—5时左右。

暍(ye椰):《说文》:伤暑也;《玉篇》:中热也。

鸠眼:鸠,鸟名,俗称斑鸠,其目色赤。

四眦:眦,即眼角,四眦,指两眼内外角。

烦冤:心中烦闷不舒,难以名状。

如水伤心:心主血脉,如水伤心,犹言水湿伤及血脉。

四属断绝:四肢得不到气血营养。

魁羸:是形容关节肿大。

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脱离一样。

温温:作“蕴蕴”解,谓心中郁郁不舒。

干血:指瘀血之日久者,多是因虚致瘀,与《伤寒论》之“蓄血”证不同。

胠:《说文》:亦(古腋字)下也。即胸胁两旁当臂之处。

鹜溏:鹜即鸭。鹜溏,指如鸭的大便,水粪杂下。

黧黑: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韵诠》云:“黧,色黑而黄也。”黧黑,谓面色黑而晦黄。

泄风:指风疹身痒的病机,是卫气排泄风邪外出的象征,故曰“泄风”。

晬(zui醉)时:即一周时,又称一昼夜。

第五篇:《金匮要略》学习心得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

《金匮要略》自问世后,其理论精奥,其方效而多验,被奉为经典之作,历代医家无不研习之,正如清李彬在其序文所言:“不读《伤寒论》者,不可与言医,不读《金匮要略》者,并不可与言《伤寒论》”。其理论和方法渗透到历代医家的著作和临证之中。

作为杂病专著的《金匮要略》在中医内科学方面,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等方面都有系统的论述,成为中医内科学的基石,后世在中医内科学方面的发展无不根源于此。

(一)经方派的形成

尊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医经,于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则被尊为“经方”。如徐大椿说:“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唯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喻嘉言称“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二)《金匮要略》内科杂病在现今《中医内科学》的地位中医内科学历经历代医家的充实、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方法己不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家之长。但就其包含的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来讲,《金匮要略》所记载和阐述的理论和方法仍在中医内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病种

《金匮要略》全书共论述40多种病,其中属内科疾病的约30多种。有痉、湿、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疹、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病、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病、黄疽病、惊悸、吐烟、下血、胸满、癖血、呕吐、哆、下利等。病种的丰富是中医内科学发展的必然,出现新的病种,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有病种的分化,如《金匮要略》中的吐蛆,下血,现中医内科学中将之分为出血,咳血,吐血,便血,尿血,鼻蛆。说明在《金匮要略》之后,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病的概念更加完整、系统,治疗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二是新发现或新出现或结合西医学的“病”,如各种癌症、肥胖、痴呆等。

2.方药

仲景之方之所以经久传世而不衰,首先是由于其疗效可靠。在仲景方影响下,方剂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后世组合之新方,多仿前世经验,出现极多组成合理、法度严明、主治明确、结构规范之传世良方,以原方结构基本思路为基础,衍化出较多类新方,如桂枝汤类、麻黄汤类,有一方而衍化为几十方者。从原方中裁出部分药物,别为新方者,如从芍归胶艾汤中别出之四物汤,从肾气丸中别出之六味地黄丸等,独具经法。在药物配伍方面,受仲景方用“对药”的影响,后世医家对“对药”的使用,创立了许多新的经验。《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方药在现今中医内科学的治疗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3.《金匮要略》所确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仍是现今中医内科学的核心

《金匮要略》所确立的整体观,阴阳五行,辨证施治的理论仍是现今中医内科学的基石,其所采用的脏腑经络以及八纲辨证方法仍是现今中医内科学最基本和重要的辨证方法,其所确定的治未病、标本缓急、扶正祛邪及脏腑补泻的基本治则,仍是现今中医内科的基本治则,其方药组成理论更为后世之楷模。

4.与现今中医内科学的比较

现今中医内科学是经过千年历代中医学家的不断充实、完善,理论上不断创新,方法上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之《金匮要略》的内科学有较大的进步,这一点不容置疑,在此不赘述。但通过比较较之《金匮要略》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病概念的淡化与西化

《金匮要略》是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病证结合,重点在辨病上。现今中医内科学也通过脏腑分病证治,但其病的概念淡化、形式化。辨病对辨证论治没有多少约束力,病概念淡化的另一个标志是用西医的病直接应用。用西医的理论认识的病,遵循西医病的过程,而用西医理论认识的病,中医病的过程性就模糊了,失去了过程的中医的“病”就只有“证”可利用,没有了其完整性而本质的规律。

(2)症的泛化与忽视

症包括症状和体征,是中医学用来诊断疾病,辨证施治的依据。《金匿要略》以脉症为核心组成了诊治疾病的体系,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发现,先进的科学仪器用于临床,这为中医的证更小、更深、更具体提供了可能。如化验指标,X光,TC,MR等所收集的“证”进入到中医诊治体系中。这是科学进步的必然结果,中医学不能回避,但这些“证”,中医并不能拿来就用,必须用中医的理论进行分析归类,这就是中医症的泛化。同时临床上存在着过于依赖这些症的现象,相比之下对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的忽视,尤其切脉的忽视,现临床医生已很难从脉上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使中医脉症结合诊病成为形式,忽视了中医传统望闻问切所获得的很多信息,也失去了许多中医辨病辨证的客观依据,从而影响了中医辨病辨证的质量。

(3)治疗的规范化、粗糙化

中医治疗的规范化,可重复性历来是中医治疗追求的目标,也是西医学常常攻击中医的地方。从《金匮要略》方来看,其方己经重复了千年,方药有固定的组成、严格的制作、灵活的加减明确的适应证以及详细的使用、副作用、调护方法等,有是证便用其方,效果肯定,可重复性不言而喻。只是现在的方不对中医概念的病证,可重复性当然不高。可重复性,规范化首先应该在中医概念病证的平台上才有意义,因此提高中医病证的诊断和认识水平,是提高中医规范化、可重复性的前提和充分条件,也是唯一出路。在西医逐步向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向发展的同时,中医治疗却趋向简单化、粗糙化、单一化。《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往往综合各种方法,根据病的需要,或针或药,药又有不同制剂、不同制作、不同服法,而现今中医,针和药分家,药和医分家,药

制作的统一化、机械化,在这背景下,治疗不可避免的趋向粗糙化。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为历代中医学推崇,是中医必读之书。《金匮要略》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内科杂病的学术思想仍是当今中医内科学的核心和基石。其发展也是在对《伤寒杂病论》的继承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今后《中医内科学》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和突破,也必将从研究和发掘《金匿要略》等中医经典中汲取营养和提出问题。

下载金匮要略B[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匮要略B[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匮要略》论文

    《金匮要略》中痹症辨证论治的特点 摘要:《金匮要略》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痹症进行辨病辨证分析和方药论治,在病因病机上提出“外因重湿邪”、“内因重视肝脾肾”的观点,在治......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4J——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上工:高明的医生 治未病:治未病的脏腑 五常:五行 风气:自然界的气候 元真:元气或者真气 客气邪风:泛指能令人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疢难:疾病 干忤:侵......

    金匮要略讲稿

    金匮要略讲稿 目录 金匮上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续伤寒霍乱篇...................................................... 8 四逆加......

    金匮要略复习

    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 风湿在表 麻杏苡甘汤 风湿兼表气虚 防己黄芪汤 风湿兼阳虚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大便坚) 表里阳虚甘草附子汤 百合病的正治法:郁热或余热耗伤津液,阴虚内......

    复习资料-金匮要略选读

    金匮要略选读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宜: A百合地黄汤B栀子豉汤C酸枣仁汤D甘麦大枣汤E甘草泻心汤 2、虚劳病中“缓中补虚”的代表方剂是: A薯蓣丸B肾......

    005_《金匮要略》札记

    《金匮要略》札记1黄汗黄汗一病,今人忽之。仲景论黄汗,一在水气病篇,重点论水气(水肿、腹水),兼及黄汗;一在中风历节病篇,是历节病的一个兼证。黄汗作为一个病,并不罕见。其发病皆......

    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起了标题后,突然想,为啥叫学习心得? 姑且以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 “学习”,一是“学”,就是看书,学理论;二是“习”,就是练习,要实践。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

    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起了标题后,突然想,为啥叫学习心得? 姑且以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 “学习”,一是“学”,就是看书,学理论;二是“习”,就是练习,要实践。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