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复习材料

时间:2019-05-15 12:0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货币银行学复习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货币银行学复习材料》。

第一篇:货币银行学复习材料

1、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3个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3、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16世纪开始盛行)--->金银复本位(16-18世纪;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或银行券)

4、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存、储蓄、其他)

5、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

6、商业信用: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特点:①提供的资本是商品资本;②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③信用资本和产业资本变动是一致的。局限性:①信用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确定;②商业信用更具有严格的方向性;③对象上的局限性。

7、银行信用: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特点:①贷出的资本以货币形式提供,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②属于间接信用;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局限性:无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但银行信用不能完全替代商业信用,工商企业能在商业信用范围内解决的问题就不必求助于银行信用。

8、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特点:①以国家政府为主体;②安全性最高;③资金主要用于财政方面,用途专一。

9、消费信用: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特点:①需要消费者个人具有偿还能力;②非生产性;③利息高,违约惩罚也高。

10、信用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11、商业票据分为商业本票和商业汇票。①抽象性;②不可争辩;③流通性。

12、银行票据:银行本票(同城);银行汇票(异地)。

13、信用工具的总特点:①偿还性;②可转让性;③本金的安全性;④收益性。

14、利率的分类:①年、月、日;②固定、浮动;③实际、名义;④市场、官定、公定;⑤长期、短期;⑥一般、优惠。

15、利率的作用---宏观:积累资金;调整信用规模;抑制通货膨胀;平衡国际收支;微观: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投资;作为资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16、平衡国际收支详解:国际收支严重逆差时,将本国利率调整高于其他国家,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国短期资金;当国内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提高短期利率,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资流入。以此达到内外部平衡。

17、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储蓄取决于人们对消费的时间偏好,投资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收益和利率。投资代表的是对资本的需求,储蓄代表的是对资本的供给,而利率就是资本的价格。因此当资本的供给达到均衡时,也就决定了资本的均衡价格,即均衡的利率水平。由于储蓄和投资都是由实物层面上的因素决定的,因而利息所得完全是由真实因素决定,而不受货币因素影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全然无关。这也是“真实的利率理论。”(①实际因素;②无货币政策的影响;③不考虑收入;④流量分析法P47)

18、流动性偏好理论:它是一种货币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货币的需求是一个内生变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利息是对放弃流动性偏好的补偿,因此利率就是对人们流动性偏好的衡量指标。相对而言,货币的供给是外生变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一个常量。因此,利率水平取决于货币的需求量。(①货币因素;②受货币政策的影响;③不考虑收入;④存量分析法P48)

19、流动性偏好陷阱:人们会认为利率只有可能上升而不可能下降,他们将只持有货币,对货币的需求就会无限大。即当利率低到一定水平r时,投资者对货币的需求就会趋向于无限大,会吸收所有增加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曲线的末端逐渐变成一条水平直线,无论货币供给如何增加,利率水平都不可能再下跌。(*)

20、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利率应由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求来决定,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包括投资和货币的窖藏,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储蓄和货币供给的增量。可贷资金的需求是关于利率的减函数,可贷资金的供给则是关于利率的增函数,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r。该理论最大的缺陷是忽略了商品和货币市场格子的均衡。(①实际货币;②未考虑收入;③流量和存量分析法)

21、利率决定的宏观模型——IS-LM模型:(这个太操蛋,你们自己看吧,听说是重点,记不住的同学可以烧香拜佛了P51)

22、直接融通:赤字单位直接向盈余单位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期间不需要经过任何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两个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

23、间接融通: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没有直接契约关系,以金融中介为对立当事人,即金融中介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换取盈余单位的资金,再用该资金买入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

24、金融的基本特点:回收性、期限性、收益性、风险性。

25、货币市场上金融工具的特点:①期限短;②较高的安全性;③较高的流动性;④融资高效性;⑤有适当的收益。

26、金融工具:国库券、联邦基金、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欧洲美元

27、一级市场:又称为初级市场,是发行新证券的的市场,也称资本发行市场。分为债券发行市场和股票发行市场。

28、二级市场:买卖已流通的有价证券的市场,也称流通市场。分为证券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29、证券交易所市场的特点:①地点固定,时间固定;②交易所本身不参加任何交易活动;③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入从事交易;④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30、期货: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形式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交收标准数量特定资产的协议。

31、期货种类: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32、利率期货:短期(3个月内)、长期(长期的)

33、期权:合约多头方有权利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照某一约定的价格向合约的空头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标的物。

34、期权基本类型:看涨期权、看跌期权。

35、期权按执行时间区分:欧式期权、美式期权。

36、欧式四大期权的图示分析(P86)

37、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单元制:银行业务完全由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分支行制: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国内各地及国外普遍设立分支行。银行持股公司由某一集团成立一家持股公司,由持股公司控制或收购一家或几家银行。代理行制:银行间互相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连锁银行:实际上由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持有这些银行的股份,控制这些银行的经营决策。

38、票据贴现:持票人将未到期票据交银行请求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一定贴现利息后,以现款付给客户,或转入其活期存款账户。计算公式:贴现利息=票面金额X贴现率X(未到期天数/360)实际贴现率=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39、银行是三个基本经营方针: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

40、银行面临的风险(安全性):①信用风险②市场风险③外汇风险④购买力风险⑤内部风险⑥政策风险

41、我国现在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42、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①准备策略②规避策略③分散策略④转移策略

43、银行三大方针的关系: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矛盾体现为盈利性是对利润的追求,这种追求越高,往往风险越大,安全性、流动性越差。统一则体现在:其一,在某个范围内,三性可以达到某种可被接受的程度;其二,在一定条件下,盈利性和后两者可以实现同向变化。安全性和流动性通常都是统一的,安全性越高,流动性越大。不过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也会有反向变动的可能。

44、三性的相对地位: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盈利性是目标,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银行的操作性或工具性的要求(条件)。

45、资产管理6C原则: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或抵押、环境、连续性

46、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历史: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资本协议》--->1983年5月,修改--->1988年7月,实质性进步的通常意义上的《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1994年6月调整了信用等级与风险认识--->1995年4月,表外业务风险调整--->1996年1月推出市场风险补充规定--->1997年9月推出全面的管理理念--->2004年6月26发布《新资本协议》--->2006年底在试过集团开始实施

47、《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

48、《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算式: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投资总额>=8%

49、银行创造信用的过程:(P174)

50、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与广义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中央银行投放或者回收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能使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51、货币乘数完备式:m=(1+k)/(Rd+Rt*t+e+k)

货币乘数=(1+活期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非个人定存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活期存款比率)

52、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53、中央银行的资产:①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和贴现);②对政府的贷款;③黄金外汇储备;

④证券(及其他资产);⑤特别提款权。

54、中央银行的负债:①流通中的货币(通货);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③财政性存款。

55、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恒等式:资产总额=负债+资产项目资产总额=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其他负债+资本项目

56、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57、一般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

58、再贴现政策:优点: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缺点:①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强迫或组织商业银行申请再贴现,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②货币市场的发展和效率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贴现窗口的依赖降低,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到前来贴现的银行;③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中央银行若经常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59、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缺点:①难以确定调整的时机和幅度;②商业银行也难以迅速调整准备金以符合变动了的法定限额;③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④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

60、公开市场政策优点: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左右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②该政策具有主动权,比贴现政策优越;③该政策可以适时、适量地进行调节,比较灵活;④可以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调整起业务,能迅速做出反应,能产生连续性效果,使社会对货币政策不易做出激烈反应。缺点:①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应视其买卖净值而定;②此举只能为银行体系的信贷扩张奠定条件,不能迫使银行非扩张信贷不可;③该政策产生预期效果前提是必须有高度发达,具有相当深度、广度和弹性的证券市场。

61、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必须具备的条件: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

62、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63、金融创新的动因:从根源上讲,金融创新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①国际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竞争;②经济环境中的风险性加大,尤其是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的幻化莫测;③技术进步;④金融管理环境的变化。

64、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①使部分传统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失灵;②弱化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度和广度;③使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下降;④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65、B=C+RB为基础货币,C为通货,R为各类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M=m X B66、现金交易数量说:MV=PTM代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67、现金余额数量说: M=K X P X RM为货币数量(现金余额),P为一般物价 水平,K是R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R为“真实的资源”,定义不一定,设为总产量。

68、上述二者的区别:①现金交易数量说从宏观领域分析,而现金余额数量说是从微观经济主体分析;②前者强调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飞翔的货币),后者则强调货币的贮藏职能(栖息的货币);③前者运用了流量分析法,后者运用了存量分析法。

69、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70、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①凯恩斯认为的货币主要是货币和债券,而弗里德曼认为的货币是货币、债券、股票和财富;②凯恩斯强调的货币是现金,弗里德曼强调的是存款;③凯恩斯认为利率是不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弗里德曼认为利率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④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因而强调相机抉择,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故强调单一抉择。

7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72、通货膨胀的成因:①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②总供给函数移动引起价格上涨;③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即工资与物价存在向上的刚性,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持续普遍上升。

73、通货膨胀的治理------需求政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制定物价与工资行为准则,限制物价和工资的上涨。

供给政策:着力增加生产和供给,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人力资本政策。

结构调整:实施微观财政(包括税收结构政策和公共支出结构政策)和货币(包括利息率结构和信贷结构)政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以缓和结构失调而引起的物价上涨。

第二篇:货币银行学复习(模版)

1.什么是货币

货币就是大众接受,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或偿还债务的资产

2.劣币驱逐良币

也叫“格雷欣法则”,是指当一个经济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形式时,如果其中一种或几种货币币值下跌,则人们在使用货币时会尽量先使用这种疲软货币,而将币值稳定的硬通货保存起来,从而使疲软货币即劣币充斥市场,引起持续的币值下跌,物价上涨,导致流通的混乱

劣币驱逐良币在信用货币条件下也存在而且现代经济中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由道德风险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也被认为是该现象的一种延伸

钱的新旧

3.现代存款货币

现代信用货币就是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存款账户上的数字余额,完全由商业银行的信用作支撑,永远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上

4.货币金属主义名目主义

货币金属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就是财富,货币的增加意味着财富的增加,增加货币的唯一源泉是对外贸易。贸易顺差对外流失

货币名目主义认为,货币不是财富,而仅仅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货币虽然可以由贵金属铸造,但货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的,因此国家可以建立货币国定的制度,发行任何材料和形式的货币,只要在国家权威之下人们能普遍接受即可

5.广义货币狭义货币

狭义的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

广义的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区分的一般性标准时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6.准货币

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记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值货币以及各种短期信用性金融资产构成。

7.三个风险(巴塞尔协议)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8.信用工具的特征(4性)

偿还性

安全性

流动性

收益性

9.直接信用间接信用

直接信用证券信用

间接信用银行信用

划分的方法是看信用活动中有没有专门的中介人,借贷双方直接交易,不通过中介人的就是直接信用,用中介人联系双方,甚至双方分别只与中介人交易的就是间接信用

直接信用的最大的优点就是交易成本低,但在规模上,范围上和期限上都会受到很大限制,成交概率非常低,引导资金流动的效率也很低,社会成本高

10.利率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未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而实际利率则是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 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实际利率

11.中国基准利率包括哪几种

再贷款利率

再贴现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利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12.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投资利率 GDP

13.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第六,国际收支的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现在的WTO

1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2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4.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包括哪些

负债:储户的存款

资产:现有股票,股份,股权,各种公积金,利润以及未分配利润

15.金融机构的构成中央银行

存款类金融机构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政策与监管类金融机构

16.金融市场的构成交易主体

交易客体

交易组织形式

交易价格

17.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国际收支

通货膨胀

利率水平

经济增长率

宏观经济政策

心理预期

18.金融市场的作用与分类

作用:促进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转移和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调节经济运行; 分类:债务证券市场、资本证券市场和衍生证券市场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现货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

20.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如何调剂经济

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

第一,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2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第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第三,下调利率和加快利率市场化相结合。

第四,加速货币信贷主体的货币投放积极性和消除货币投放中的障碍

21.什么叫拆借

是金融机构为解决临时性或短期资金的余缺而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一般存在与银行之间

22.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的方法

P175

资产负载综合管理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方法

23.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收入分配政策

4,对外经济政策

24.什么叫通货紧缩

P516

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或者说,单位货币购买力上升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25.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P477

商业银行通过办理支票活期业务、发放贷款从而具有创造货币的功能

商业银行只要具有创造信用流通的能力

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

首先,假设某储户A,把1000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简称为银行1),银行将存入银行1将100元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900元用于贷款或购买各种债券。比如,它将这900元放贷给B,B把900元用于购买衣服,结果这900元到了衣服销售者C的手中,我们假设C把钱全部存入银行2;这样,银行2增加900元存款,然后,它留下10%的准备金,即90元,把其余的810元放贷给农户D,农户D用之购买肥料,结果这810流到了肥料销售商E的手中,E把它存入银行3,这样,银行3增加了810元的存款。银行3把81元留下,其余也放贷出去,···,这个过程一直可以持续下去。

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结果将是最初1000元新增现金的10倍,达到10000元。我们把10倍称为货币供给乘数。它是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M1 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M3 是广义货币量,M2与M1,的差额是准货币,流动性较弱;M3 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暂未测算。

第三篇:2014货币银行学复习

2014大院-货币银行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铸币、信用货币、本位货币、银行信用、消费信用、间接融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金融体系、货币需求、金融衍生工具、利率市场化、基础货币、贴现、流动性陷阱、、金融抑制、金融相关率、货币化率、金融危机

二、简答题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及其原因。

▲简述金币本位制下为何能实现币值的稳定。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货币制度包括哪几种类型?

▲信用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影响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股票交易价格是如何确定的?现实市场中的股价变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商业银行组织体制有哪几种?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哪些特殊性?

▲简述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简述二板市场的特点。

▲简述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凯恩斯货币需求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及主要类型。

▲金融发展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

▲简述金融深化的政策主张。

▲简述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内容。

三、计算题

1、某人在银行存入三年期存款200万元,若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6%,每年计息一次,请利用复利法计算在利息所得税率为10%时,此人三年后实得利息额。

2、某国债面额1000元,期限为10年,息票率为5%,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当市场利率为7%时,估算国债价格;若利息是每半年支付一次,市场利率为8%时,估算国债价格。

3、假设某商业银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且该银行持有6%的超额准备金,现金漏损率为10%,试问:

(1)存款乘数为多少?

(2)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为多少?

(3)货币乘数为多少?

4、假设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2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8000亿元。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9%,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8%,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为0.2,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4%。

试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供给量M1分别是多少?

2、如果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均提高1%,则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M1分别有何变化?

5、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提现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8%,试计算存款扩张倍数。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到2%,存款扩张倍数有何变化?

6、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120 000元以购买住房。贷款的年利率为9%,贷款分30年偿还,按月等额偿付。计算每月要支付多少金额?

四、论述题

1、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步骤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2、试结合美国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分析金融创新的利弊。

3、中央银行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请你谈谈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4、试论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及政府是如何分别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

5、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你认为在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中

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这些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予以调节?

6、结合混业经营利弊,分析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可行性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7、银行业危机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是如何解释银行危机的形成机制的?

8、论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题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五、计算题(共7分)

六、论述题(每题11分,共22分)

第四篇:货币银行学复习考点集合

货币

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职能:

1,价值尺度(基本):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是本身有价值的特殊商品,也可以是本身没有价值的信用货币。

2,流通手段(基本):在商品的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3,贮藏手段:当货币暂时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它就执行贮藏手段,或者执行价值积累和保存手段职能。

4,支付手段:货币在实际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偿还赊购商品的欠款、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放工资、捐款、赠与等等。

5,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会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从而在国际范围内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

商业信用:

定义:所谓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

相连系的信用。

特点:

1,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商业银行虽然以商品形态提供交易的信用,但它的活动同时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买卖双方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并以货币的形式存在。

2,商业银行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性和分散性。商业信用是在商品经营者之间以商品的形

式进行的,其主体—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工商企业。由于工商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商业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由于商业信用发生在众多的企业间,何时发生、与谁发生及在何处发生很难按计划进行,往往是随机的,因此机油自发性和分散性。

3,商业银行的供求与经济景气循环相一致。在经济繁荣时期,生产扩大、商品增加,商业

信用的供应和需求都随之增。在经济危机时期,生产缩减、商品滞销,商业信用的供求也随之减少,整个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大大缩减。

银行信用

定义:所谓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特点:

1,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银行吸收的资金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既有企业的闲置

资金,也有居民个人的储蓄;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不再受个别企业手中的资本量的限制,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的局限性;同时,货币的使用价值具有统一性,银行可以把资金提供给任意有需要的部门,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方向上的限制,且规模可大可小,期限可长可短,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的发展;另外,银行与社会联系广泛,稳定性和信誉较高,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性信用。在银行信用的活动中,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充当的是信用的中介,是资金提供者和需求者直接按的桥梁,起联系和沟通的作用。

3,银行信用具有综合性。作为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银行信用可以调动社会各界的资

金并提供资金,也可以反映出这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地

调动资金。银行信用综合性是银行对国民经济机油反映和监督的职能,又有调节和管理的作用。(中央银行)

4,银行信用也经济景气循环不完全一致。银行的信用贷出资本是独立与产业资本循环的货

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的动态同产业资本的动态保持着一定独立性。

对比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定义:所谓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即国家以债务人身份举债和

以债权人身份有偿使用财政资金两个方面。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

特点:

1,安全性高,信用风险小。国家作为政府代表成为债务人,是以国家(政府)的信用做担

保,信誉度极高。

2,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一方面要根据政府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要求,支持有关

产业、项目及地区的发展,为调节经济、实现国家的宏观政策服务,是经济的发展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一句信用原则,有偿有息,充当债务人。

3,用途具有专一性。为了特定的财政支出需要,或为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建设项目举债,或

为了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筹款。

消费信用

定义:所谓消费信用,就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类型:

1,赊销。2,分期付款。3,消费信贷。

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

直接信用:不经中介机构做媒介而由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双方直接协商所进行的资金融通。间接信用: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资金融通,有金融机构先进行筹资,再将资金加以运用。

商业银行

性质:资本主义商业银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因为银行的业务活动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

之内,是实现资本循环周转的一个必要环节。

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基本)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动员和集中社会上一切闲置的货币资本,然后又通过放款把这些货币资本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

2,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积蓄为资本。把资本主义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积蓄变为资本,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3,充当支付中介。银行为资本家办理各种同货币资本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时,便充当支

付中介。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商业银行穿凿的信用流通工具主要是银行券和支票。

5,组织形式:

1,单一的银行制。指的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制度。(美国)

2,分支行制。指银行机构除总行外,还在其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英国)

3,银行控股公司制。也称集团银行制,即由某一集团成立一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

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股票。

4,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是指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制度。通过股票所有

权、共同董事或法律所允许的其他方式实现。

5,银行家银行。即许多银行共同建立特殊业务公司来降低单独操作时的业务成本,以加快

金融业务的发展和传递。

6,网上银行。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看不见的银行经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经营理念,给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带来了创新。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1,盈利性(目的),银行的经营冬季是为了获取利润。利润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

平。商业银行必须在经营中不断改善经营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更多的利润。2,安全性(前提),是指钥匙银行资产避免风险损失。

3,流动性(条件),指银行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支付能力。保持流动性即保持银行

一定的清偿力,以应付日常提现的需要。

中央银行:

性质:代表政府干预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的经融机构。

1,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监督管理金融活动的特殊机构。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监管机关的作用,首先是通过向政府和其他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来实现的。

2,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的银行业务,而是按照有偿信用原则向政府和银

行提供资金融通和划拨清算等方面的业务。

3,中央银行还以所拥有的经济力量来对金融领域以及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监督、控制和调节。

4,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通过所制定的货币政策,是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保持适度水

平,以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趋于均衡。

5,中央银行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

职能:

1,按照中央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划分。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指的是它拥有发型银行券的特权,负责全国本位币的发型,并通过调控货币流通,稳定币值。、(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即主要同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关系,集中商业银行的准

备金并对他们提供信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b,办理商业银行间的清算。

C,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即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

管理财政收支。具体任务是。

a,代理国库。

b,对国家提供信贷

2,按照中央银行的性质划分。中央银行是干预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金融机构,因此,其

职能主要是调节、管理和服务。

(一)调节职能

(二)管理职能

a,制定金融政策、法规。

b,管理金融机构。

c,管理金融业务

(三)服务职能

a,为政府服务。

b,为金融机构服务。

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即全国只设一家中央银行,并下设若干分支机构的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全国设立中央一级机构和相对独立的地方一级机构,作为一个

体系构成中央银行的制度。

3,类似中央银行制度。指的是国家(地区)没有职能完备的中央银行,而是由几个执行部

分中央银行职能机构共同组成中央银行制度。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几个国家组成一个货币联盟,各成员国不设本国的中央银行,而

由货币联盟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是由大银行以大面额(通常在100万美元以上)发行的可转让定期存单,期限短至14天长至12月,平均期限为3个月,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交易最小量为100万美元,通常为500万美元。可以以贴现和到期还本付息的方式发行。

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市场。

汇率的标价方法(名词解释)

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如

一、百、万)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本

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P22

5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般内容。P227

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

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通货紧缩:1,物价下降,价格总水平较长时间、持续下降。

2,货币供应量下降。货币供应量绝对值下降/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持续下降3,经济衰退。

滞涨: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即物价上升,但

经济停滞不前。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

1,可观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第五篇:货币银行学第四章 复习商业银行

第四章 复习商业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1、商业银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地位

1)信用中介,与社会再生产直接相联系,保障整个社会再生产循环周转连续不中断。其它信用无法替代。

2)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居主导与主体作用。A:间接融资主体;B:货币创造与货币投放的唯一渠道;C:对直接融资产生重大推力与重要影响。

3)是市场经济社会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

2、商业银行的产生

!)早期的货币银钱业主要功能:A:鉴定与兑换铸币与货币金属块;B:保管货币,收取保费;C:汇兑;D:随着货币保管量的增加,产生了以支付利息方式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银行业性质的业务;古代的银钱业发生质的转变,向商业银行转化。

2)现代银行业产生于欧洲中世纪,国际商贸集中的地中海沿岸各国。1580年意大利威尼斯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银行,也是首次以北BANK为名的信用机构。其后,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汉堡银行,1621年纽伦堡银行,1635年鹿特丹银行相继出现。这些银行主要业务是:办理商业存款;转帐结算;发放高利贷性质的贷款。具有高利贷性质的银行无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

3)资本主义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通过两条途径形成的:一是原有的高利贷性质银行逐渐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商业银行;二是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原则,在借贷资本逐渐分离过程中,由借贷资本家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后一途径成为主导。

1694年英国政府支持下私人创办的英格兰银行就是最早的股份制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

3、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是企业,是专门经营特殊商品即货币资本的借贷活动的企业。

2)商业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为典型的信用中介机构。

3)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A:吸纳社会闲置资金的金融主体机构,其数量特别巨大;B:调剂社会短期资金余缺,发放短期贷款的金融主体机构,其规模最为庞大;C:中央银行政策调节的直接对象,宏观金融政策实施的主要传导渠道。

4、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从运作形式上看,表现为吸纳存款、发放贷款;从再生产角度分析,是吸纳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各个时期、各个环节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再贷放给再生产过程中各个时期、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企业;信用中介使闲置的货币资本得到充分、有效地运用,加速了资本周转,促进了生产规模扩大,克服了职能资本之间直接借贷的局限。

2)支付中介职能。也即货币保管人、出纳和支付代理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支付体系中心。

3)变收入为资本,变储蓄为投资功能。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功能。银行券、支票、存款货币等多种信用流通工具都是商业银行在运作中所创造出来的。

5、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中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有:1)国有商业银行;2)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4)城市商业银行;5)中外合资商业银行;6)外资商业银行。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类型:

1)单一银行制,即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制度,例如美国。特点是:限制了垄断,有利于协调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银行业务有很大的灵活性、独立性,但限制了竞 1

争及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创新与扩展。

2)分支行制,即便按总行与分设支行机构的银行组织结构。多数国家属于这种体制。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专业化水平高,容易吸存,资金可统一调度,减少现金准备等,但是过于集中,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和提高经营素质。

3)银行控股公司制,即由集团成立股权公司,收购控制两家以上银行的股份。这是美国在二次战后为冲破单一银行制的限制、实行银行业务多元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业银行组织形式,以中小银行为主。

4)连锁银行制,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会员制度,成员银行均保持其独立性,集团内部实行某些联合,多是中小银行成为连锁会员。也是美国形成的一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

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赢利性。2)安全性。3)流动性。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也即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1、自有资本金

1)国有资本;2)股份资本;3)公积金金;4)未分配利润。金融危机后,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纷纷提高标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目前要求达到11%以上。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要求达到8%以上。

2、存款

即吸纳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闲置资金,以各种存款并支付利息可随时支取的一种信用方式;存款是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占负债业务的绝大部分比例。

1)活期存款;2)通知存款;3)定期存款;4)可转让的大额定期存款单;5)投资存款;6)储蓄存款。

3、其它负债业务

1)同业拆借,即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解决临时资金周转需要。CHIBOR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开设的同业拆借市场,目前有8个交易品种。

2)向中央银行借款:A:再贴现,即指商业银行办理贴现业务所取得的未到期票据,在中央银行进行票据再贴现的融资行为;B:再贷款,即以各种合规的票据、债券等做抵押从中央银行获取贷款的信用行为。

3)发行金融债券

4)占用资金,指在办理中间业务过程中,商业银行可利用 其周转“时间差”、数额巨大、业务交叉的业务特点,临时占用他人的资金。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也即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

1、贷款

即便按一定期限、一定利率水平借贷给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并约期偿还的信用行为;贷款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主体,占资金运用的绝大部分。

1)按期限分有:A:短期贷款,即便一年以下的贷款,多用于企业周转性、季节性、临时性的流动资金需要;B:中期贷款,通常是一年至五年间贷款;C:长期贷款,五年以上贷款,主要是不动产抵押贷款。

2)按用途分有:A:经营性贷款,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连的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体贷款;B:证券商贷款,对专门从事证券投资交易商发放临时性贷款;C:消费性贷款。

3)按担保抵押性质分有:A: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B:商品抵押贷款;C:股票、债券抵押贷款;D:信用担保贷款。

4)按偿还方式分有:A:一次偿还贷款与分期偿还贷款;B:固定利率贷款与浮动利率贷款。

2、商业银行贷款的6C原则:

为保障商业银行贷款的安全性与赢利性原则,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实施6C原则:1)品德(Character);2)才能(Capacity);3)资本(Capital);4)担保品(Collateral);5)经营环境(Condition);6)连续性(Continuity)。

3、证券投资

多数国家对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特别是股票投资有严格限制,例如美国商业银行投资债券业务中,有60%是政府债券。

中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投资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限定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投资范围既是受到商业银行资金主体来源的限定,也是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保有充足的流动性。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即从事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的中间服务业务,也称表外业务(off Balance-Sheet Activities)。特征是:不动用自身资金;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替客户代办各种委托事项;从中收取一些手续费用。所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Middleman Business),也称无风险业务(Risk-Free Business)。

1、汇兑业务,是银行代理客户把现款汇给异地受款人的业务。

2、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业务,即代理客户办理转帐结算。结算方式有:支票结算;汇款结算;托收结算;信用证结算;电脑网络系统结算。

3、代理业务,包括:代理融通业务;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业务;出租保险箱业务。

4、信托业务

5、租赁业务

6、银行卡业务,即由银行或与金融发卡公司联合推出供客户办理存款、取款、转帐、透支贷款的服务性信用工具。

7、咨询业务

8、证券投资代理买卖业务

9、外汇投资代理买卖业务

第五节 存款货币创造

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存款。

2)派生存款,是在原始存款基础上,通过商业银行信贷中介,存款—贷款—存款—贷款......链条的延伸,而不断创造出超出原始存款规模数倍的存款货币。

2、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派生过程

3、影响派生存款倍数的因素

派生存款的倍数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k=1/rd;B:原始存款的规模。

影响派生存款倍数的因素还有:A: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金比率;B:现金漏损率;C:定期存款部分无法派生的比率,因此,k=1/(rd+e+c'+rt.t')。

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始终围绕经营的“三原则”进行的,即如何达到三原则的相互统一始终是资产负债管理的中心课题。

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发展演变

1)资产管理理论

侧重于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办法。20世纪60年代以前,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火情存款。存款的多少、长短期限主动权不在银行,而在客户。但是贷款即便资金运用的主动权却在银行手上。因此侧重于资产管理就成为商业银行这一时期的主导方式。

在资产管理理论中,对资产流动性管理占有特别重要地位,围绕这一中心,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由经历了几个阶段变化:

A:商业贷款理论(也即便真实票据论)。为保持银行资金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的、商业性的,其贷款用于生产、流通过程,具有“自偿性”,可确保其流动性。

B:可转换性理论,20世纪初提出。即为保持资产流动性,商业银行将一部分资金运用用于购买可转让的短期债券。从保持流动性、赢利性上看,不局限在短期的、自偿性的贷款单一资金运用。

显然这种理论是以金融市场的拓展、金融工具的发展为前提的。可转换性理论促进了商业银行业务的扩展和经营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C: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40年代末。二次战后,经济加快发展,贷款需求加大,资金需求也多样化。这时候预期收入理论随之出现,即认为:好的贷款应以借款人的未来收入和现金流量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无论期限长短,只要借款人具有可靠的预期收入,就不会影响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也即:贷款强调的侧重点不是能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而是借款人的确具有还款能力的“预期收入”。

这种理论推动了商业银行中长期的贷款业务发展,如设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消费信贷等。预期收入理论也同时加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如果预测失误就可能极大损失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D:超货币供给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突破银行单纯供给货币贷款方式,同时介入借款者的项目评估、投资咨询、市场调查,提供更多的前置性服务。

资产管理理论适应于各个发展阶段,主要围绕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原则在资金运用领域进行的管理,长期盛行。但在理论与实践上也在不断向前突破。

2)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国经济振兴、经济起飞,对资金需求量大增,促使银行业去不断寻找、开发心得资金来源。除传统的“吸存”业务外,开始积极主动扩展资金来源: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行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发展同业拆借市场;创新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发展“再回购协议”市场;向国际市场发行债券等。

同时,在原有侧重资产管理理念基础上,转向侧重负债管理。核心思想是:突破原有单纯 “吸存”的被动型管理方式,通过积极“向外借款“的主动方式,扩展银行负债资金来源,以此来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增加资产业务,增加赢利。

但是侧重负债管理方式,增大了融资成本,加大了经营风险,急剧扩张后的自有资本补充不足。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资产管理理论侧重于流动性、安全性,往往牺牲了赢利性,稳健有余,赢利不足。负债管理理论过于进取,过分依赖外部借款,突出了赢利性,但增大了风险性。因此将两者合理组合、并重管理,就是资产负债资产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

1)资产管理,包括:

A:准备金管理,包括存款准备金、资本准备金(从税后利润中提取)、贷款准备金(对呆账从税前利润中提取)的管理

B:贷款管理,包括

C:证券投资管理。

2)负债管理,包括:

A:资本管理,《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应达到全部权重风险资产的8%。B:存款管理,包括吸收存款方式、存款利率、存款保险管理。

C:借入款管理,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管理。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即将资产负债各科目之间按“对称原则”进行安排管理,是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之间达到平衡。

4)资产比例管理,即基本要求是:以资金来源控制资金运用,保持资产与负债的期限、数量、结构相对应。具体管理指标有:

A:资本充足率指标;

B:存贷款比例指标;

C: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

D: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

E:备付金比例指标:

F:单个贷款比例指标;

G:拆借资金比例指标;

H:对股东贷款比例指标;

I:贷款质量指标

5)贷款分类与不良贷款,西方国家通常将不良贷款分为5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并相应做出不同类别的资金计提拨备,作为呆滞烂账准备金,最高达100%。

下载货币银行学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货币银行学复习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银行学

    邢楷文0941220004一、名词解释 1.牙买加协议 答:当代以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为内容的国际货币制度。(1) 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提......

    货币银行学A

    货币银行学模拟题 一、 简答题 1、 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和特点。 答: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特点: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即不对社会上的企业、单位......

    货币银行学

    一.简答 1.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贮藏职能,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 货币制度四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流通程 序,建立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

    简答题:1、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五个方面谋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它们是? 参......

    货币银行学

    2012年第二学期期末《货币银行》考查科目 专业:注册会计师班级:注会10—3任课教师:唐炜 姓名:学号:成 绩: 浅谈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央行调整存......

    货币银行学

    0039《货币银行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三、重点习题 (一)判断题 ()1.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2. 商......

    货币银行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I分,共10分 1.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 C ),且其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 资产业务B.负债业务......

    货币银行学

    2013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有新的进展。消 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结构调整逐步 推进;价格、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 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