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12:5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一篇: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

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

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初级中学校 冯正伟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会识别和判断。

知识体系: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地位:我们知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对称性是图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初中所学平面几何图形,很多都具有轴对称性,它们的性质也主要由轴对称性得来,而平面几何又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与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是承上启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的小测验,我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对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的基础上,缺乏理论依据。

2.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模糊,相互混淆。

3.学生不能全面考虑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目。

4.大多数学生不能认识到对称轴是直线,而认为是线段。

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本节教学的认知发展线是:感性→→理性→训练→理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美,感受数学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剪纸引入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剪纸: 树叶、蝴蝶、“囍”,学生随老师剪纸。

2.教师问:“这些剪纸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对折后,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剪纸引入,暗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埋下伏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

1.教师问:“我们所学几何图形中,哪些也具有这一特征?”学生回顾反思,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吗?”?教师提示(多媒体演示),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把轴对称图形与数学本体联系,与学生身边的实例联系,让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一种亲近感。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你能给出它的定义吗?”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指导,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得出定义,明白定义的由来。

4.教师问:“从这一定义中,你能得出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定义中得知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让学生真真意义上从“学会”变为“会学”。

5.课堂训练。

A、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请指出对称轴。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角、等腰梯形。学生判断,回答,交流。教师指导:对称轴的数目,对称轴的形状。

B、猜符号游戏:下列符号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对称轴一旁的部分,(教学论文 www.xiexiebang.com)你能猜出这个符号是什么?日 0……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有趣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知识,方法的运用,感知图形美。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教学

1.“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滴上一小滴墨水,再沿折痕折起来,展开,得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再做几个,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征?”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随老师制图,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图形码?”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两个图形叫做什么?你能给出定义吗?”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4.教师问:“你能从定义中得知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吗?你还能得出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5.判断下列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多媒体演示)

四、两个概念的联系及区别的教学

1.教师问:“你能利用滴有墨水的图片说明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吗?”分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总结。教师指导、示范、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滴墨水制作轴对称图形和制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教学难点。

2.教师总结:“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

设计意图:教师画龙点睛,向学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五、课堂训练

教师出示检测题组。学生训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信息的完全准确。

六、课堂小结

教师问:“

第二篇:《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练塘中心小学

朱艳

[前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实验稿)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概述]:

片断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 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

师:看到这中式的喜庆场面,听到这西式的婚礼进行曲,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 生: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神圣的婚礼现场。

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

师:观察刚才的画面,那些部分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入学生的生活画面:由喜庆场面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画面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片断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师谈话: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 我想明白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 我想明白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2.学生进行自学。(边自学边实验)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了自学。接下来,请各位同学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一下。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了自学,又把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了一下,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们小组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白了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你是如何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结论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师:你能把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生:找来一张纸,对折后,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呢? 生:五角星、太阳、蝴蝶、双喜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左右两边都一样。生:两边是对称的。生: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松树、红花、蝴蝶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

1、可以用眼睛看;

2、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师:还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呈现:下图),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8个平面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生汇报:说清判断的依据以及注意比较同一图形的不同对称轴。

师:指名说说上图中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些类推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片断

(三):“画”对称,感受对称美

(1)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都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蜜蜂、花、雪花、松树……图。

(2)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人类创造的埃菲尔铁塔、天安门、东方明珠电视塔、宫殿、隐形飞机、卢沟桥……图。(3)师:既然轴对称图形是如此美丽,我们何不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想一想,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图形来美化教室呢?

[反思]: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篇:轴对称教学案例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清凉店中学李素行

【案例背景】

什么是“数学美”?法国数学家是这样分类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中心对称图形,外形很美,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好素材.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数学美,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主动去学习数学呢?我也常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趣事,史事等,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都是暂时的,不能产生长久的效应.只有把数学美寓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习得,更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中要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的始终。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这一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于是,我选择《中心对称图形》进行了尝试,学生和我都找到了一些感觉,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看到这喜庆的场面,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

生:我们来到了一个婚礼现场。

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

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

师:你们知道吗?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片段(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师:看到这一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

生:我想明白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巡视。

师:请各位同学把自己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们小组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白了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是如何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结论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师:把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找来一张纸,对折后,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

生:五角星、太阳、蝴蝶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一是可以用眼睛看;二是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还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呈现),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说)

师:指明说说上图中的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片段(三):“画”对称,感受对称美

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花、雪、松树等。)

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电脑出示相关建筑,让学生欣赏)

布置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来美化教室。

【案例分析】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在教学中,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美.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主要是对称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这种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还原生活,而是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学习即生活,这样的学习岂不是一种乐事!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美.老师示范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悟理,在交流互动中激情,在实验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美妙.这种“美妙”的感觉是需要培养的,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留给学生动手、探究,以至发现的机会,体验发现真理的快乐,学生才会从心底感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数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其过程无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

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之感.让学生美化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学生才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第四篇:轴对称案例与反思

《轴对称图形》

——教学案例与反思(大宁路小学 陶静)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彩色纸、剪刀、钉子板。

教学过程(片段实录):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蝴蝶也飞来了,(多媒体出示半只蝴蝶),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起来了,你知道它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课件出示了四种图形供学生们选择)

教师与学生一边选择一边对话:“第一个图形是吗?”“不是的。”“为什么不是呢?”“不一样大的”“噢!是大小不一样”“第二个图形是吗?”“也不是的。”“形状不一样的。”“你们会说啦啊!”“第三个图形是的”“是的。”“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一种呢?”学生说不太清楚“你们为什么不选择第四个图形呢?”“颜色不一样”教师这时说到:“因为藏起来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和我们看见的一模一样的才对,象这种物体我们就说是对称的。”并板书:对称

反思: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有二个。一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眼睛观察体会,自己发现认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二是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渗透了观察、比较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与学生们的对话看似平淡,但作用不小。学生正是在这样轻松的看和说中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开始产生兴趣,并有了初步的认

识。可以体会到,教师的这一对话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发现认识蝴蝶的美丽是因为它两边的对称:大小一样、形状一样、颜色一样。可惜的是课堂上,教师没有让学生把这一体会自己进行归纳描述,教师自己就进行了定性的小结。使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大打折扣。

二、教学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看见的蝴蝶漂亮吗?上次老师利用假期到北京去旅游,看见了好多好多物体,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奖杯)。请你观察照片上的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两边是一样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反思:学生说不清楚啦,不知道如何表达了,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发现。这是上一个环节没有完全达成目标的问题。

教师:老师把这些物体画成了平面图形送给了每一个同学,请你们拿出这些平面图形,自己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同桌可以交流。反思:教师很自然地帮助学生完成了从实物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这是这节课上第一次让学生自己动手,这个操作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对折,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感悟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比较出来图形的两边完全一样,有这样特征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体会认识的过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能说出两边一模一样、两边是一样的或两边完全一样就可以啦。“完全重合”这一数学用语是应该由教师告诉学生的。最好不是用启发或猜一猜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来。

教师: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补充完整:轴对称图形)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你发现了一条什么?(一条线、一条折痕)

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一个天安门的平面图形,用粉笔画出对称轴,并板书:对称轴。)

反思:教师的提问,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观察学习,对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果教师再能让学生自己用手摸一摸或指一指飞机、奖杯的对称轴在哪里。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师:现在谁来说说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学生讨论概括)

反思:教师的这个提问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激发,让有能力跳起来摸到苹果的学生跳一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提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特别重要?请你读的时候读出来。

(圈出“对折、完全重合”)

反思:让学生这样读,是对学生自己新经验的归纳和体会。帮助学生对自己新、旧知识经验进行重组,提升知识结构。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最困难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而这一目的的达成仅仅靠教师的告诉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自己去体会、感悟,才能一步一步实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

(2)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对折,看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

(3学生拿出老师发的图形纸片折一折,判断。

(4)学生汇报自己的判断。

提问:为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反思:这是这节课上第二次让学生自己动手,这个操作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判别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说第一次的动手操作是体会认识轴对称图形,哪么这一次的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体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做点什么——判别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对折,比较出来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哪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对第一次动手操作认识内容的运用。是进一步的操作体会。这一次的动手操作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进入体会和归纳的层面,是一次体会运用的过程。

组织练习

教师:大自然中对称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想认识更多更美的轴对称图形吗?那就请开动你的聪明的小脑筋,好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在等着你呢。

下面的英文字母,你知道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想想做做”第2题,是的动画演示一下)

你能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想想做做”第1题。)其中第4个图形你认识吗?这是香港的区徽,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

反思:这一组题目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自己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体会经验,通过大脑的思考来实现新学知识的运用。不是教师的简单告诉:用有没有对称轴来判别是否是对称图形。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归纳:能画出对称轴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我们欣赏到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而且还能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那你自己想不想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你准备怎样做?(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想法,然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剪刀、彩色纸、或白纸、颜料等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老师选出两个最好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教师:你能在钉子板上拉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教师:你能画完58页第3题的图吗?

反思:这是这节课上第三次让学生自己动手,这个操作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制作轴对称图形。如果说第二次的动手操作是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哪么这一次的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体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创造——自己制作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这一次的动手操作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运用的基础上,进入体会和运用的层面,是一次体会创造的过程。

第五篇:《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1

第一课时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以后,接下来就是今天的第二课时,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动手能力差空间思维能力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比如说简单的一件事,作业本中垫格纸的使用,教师已经要求了孩子们在作业本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书写的格式,以及作业本中的上、中、下部分的留白,可走上一大圈,你仍然会发现,原来孩子们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知如何来操作,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垫格纸,他们是很难把这项要求做到位的,于是一节课中,我逐一的教孩子们怎样使用垫格纸,也许正是由于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孩子们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忽视了孩子们的动手对于智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才让孩子们面对如此小的问题,竟然不知所措,在教他们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孩子也做了,但做的或是相反,或是不知如何下手,在我的内心深处,真的是有一种既焦急,同时,又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的感觉。

接着说这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课堂。我先是提出了研究的问题“仔细观察画在方格中的轴对称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接下来让他们与小组同学交流,由小组长负责梳理报告,与全班同学交流,接下来的时光,孩子们能够展示出了对称点距离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更清楚地知道在轴对称图形中,各个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的自己画另一半,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画法,一种是找距离,一种是找对称点的方法,最后,让同学们使用找对称点的方法,孩子们在大屏幕前的操作,让同学们又一次得到了正确方法的启示。

整个活动是紧凑的,但其中另外的惊喜才是更可贵的,一是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发现,找图形中角的顶点的对称点是非常关键的,二是在方格图中,斜线与横线竖线的距离是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的,三是在交流的时候要与大家一起交流,不要顾左右而言它,要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而非是一种想说自己的意见的情况,四是要敢于把自己不同的想法说出来,不要人云亦云。

正是在不断地锤炼中,我们的课堂才会越来越成熟,也正是在不断地打磨中,你才能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在细微之处做的更好,一是坚持去做,一是不断地用慧眼去发现,在做与思中让自己的课堂更适合孩子们的发展!

《轴对称》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本节课重点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是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本节课通过折一折、辨一辨、试一试、议一议、比一比等操作,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激发爱学、善学、乐学的习惯。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在导入新知识时,直观、巧妙、激趣、贴近生活。如,上课伊始、教师拿一个用纸剪的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找圆的方法渗透图形的对称美,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原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足知识的注入者。”教师在课堂上应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民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例如,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利用学生手中的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个侧面,任意画上你喜欢的圆,用剪刀剪下来,在结合教科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突破本

本节课的难点。这种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地获得了数学知识。

三、重视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的感情。

总之,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的课前准备、优质的课堂教学,使这节课顺利完成,学生的能力在本节课有了提高和发展,教学效果很好。

《轴对称》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已有的对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

成功之处: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出示小松树图形,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每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通过连线对应点,学生会发现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学得也自然轻松,感兴趣。

2.依据性质,学习画法。在例2的教学中,先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即先定点——定出每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对应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连点——依次连接每个对应点。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中紧紧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练习二十的第6题中,主要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来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不足之处: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

再教设计:

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轴对称》教学反思4

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两只小兔到外地旅游,介绍沿途参观的很多著名景物(这些景物都是对称的),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了一番,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对称物体之美,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这种营造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交融的教学效果。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课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轴对称》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由直觉思维上升到理性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能否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和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则是本节课教学难点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游戏、欣赏图片出发,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亲身“做数学”的过程。

学情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它可以很方便的让图形动起来。如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制作蝴蝶、树叶的动画,直观形象展现知识,化静为动,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图形的性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乐意于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显示习题,扩大容量,节省时间,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生动有趣、有效、自信和成功。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及对称点。

3弄清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等活动,发展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等能力。

三 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动手剪纸,让学生在动画演示对折当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利用多媒体显示多种图片,提高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判断能力。)

二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利用多媒体显示这两种图形的图片,直观进行比较,能较好的突破难点。)

《轴对称》教学反思6

本课主要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知道对称轴,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在课上,我首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感知对称,然后通过让学生把图片对折,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感受图形特征,并认识对称轴;接着从实物图片上升到平面图形,再通过让学生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一系列练习,巩固认识。

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我出示了一系列美丽的对称的图片,包含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以及古今中外的一些雄伟建筑,配上背景音乐,这些对称图形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赞叹声连连,学生自己观察,教师适当介绍,课堂氛围活跃。

二、实践操作中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课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在其中。

首先让学生折一折蝴蝶、天坛、飞机图形,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图片对折后都是两边大小、形状一样,两边一模一样的,感知完全重合。接着,要求学生独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完全重合的特征,再要求学生猜一猜这些美丽的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后面的试一试以及练习中,碰到学生有分歧的地方,也鼓励学生动手去验证。学生在丰富的`动手操作中,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这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对课堂的流程加以控制,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整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引入新知,欣赏图片的时候,就把中国的伟大建筑放在最后,介绍的时候也是重点介绍。在通过对折,感知完全重合时,再次指出天坛是我国著名的建筑,雄伟壮观。练习题,将书本上判断一串英文字母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题目,改为判断China这个英文单词中,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询问China的中文意思,当学生说出中国时,我用激昂的语调指出:噢,是伟大的祖国!我们都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学生瞬间也被我的热情所感染。接着,要求学生判断中国这两个汉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然后组织学生判断我们的国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最后出示了咱们的国宝:熊猫,一方面展示中国地大物博,另一方面提升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这一系列的设计不仅仅仅围绕今天的主题: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在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渗透民族文化,也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一个升华。

四、对学生回答,及时给予评价

关注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立即给予肯定,对出彩的答案,带头送上掌声。如判断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交流方法时,有同学说到可以将下面的纸片展开,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而且很少有学生会提到,因此,在他回答后,我立马对他的答案进行了肯定,鼓励其他孩子把掌声送给他,并用多媒体出示他的想法。及时对孩子的回答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感到自己被老师期待着,肯定着,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进而享受课堂。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还有所欠缺,对学生给出的一些出乎意料的回答,处理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缺乏处理问题的敏锐性以及果断性,有些犹豫不决。如引入新知时,要求学生给6张图片分类,有学生说到按对称和不对称来分,我追问:你说的对称是什么意思?学生答:两边一模一样。此时,我可以适时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蝴蝶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蝴蝶两边是一样的,大小、形状是相同的,让学生对对称的含义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回想当时处理的过程,显得很拖沓,浪费了不少时间。

此外,在处理试一试时,我预设第二个三角形学生会说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在上课时,学生产生了分歧,因此,我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想个办法,他们说可以折一折,通过对折孩子们发现这一个三角形,两边不能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得到我要的答案后,我就直接去处理平行四边形了。课后反思,我觉得我可以立马追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呀?只有什么样的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将三角形的知识点夯实,然后再去处理平行四边形,我觉得会更恰当。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轴对称》教学反思7

今天是第7遍讲这节课,教案已经非常熟悉,但由于有几十位老师听课,多少还是有些紧张。这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实在二年级,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是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所以这节课开始先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进行了复习,唤醒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我的教学设计的第一环节是先让学生观察给出的轴对称图形介绍对称点的定义,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他对称点,学生上台自己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学生回答的比较完整说的也很好,但在姿态方面孩子有待提高。汇报后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活动一,一代表上前汇报发现的结论,我适时板书。在教学这个环节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出结论,但对结论的理解却并不深刻。在平常的课堂中可能会找很多学生再进行重复或者再解释一遍,但在公开课中往往一笔带过,不会重复很多次。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学生理解的并不深入,还有待探究。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在此之前让学生通过找出谁是你的对称点的游戏进行练习,效果比较好,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找错对称点,原因是到对称轴的距离不相等,没有把握准确这个特点。教室里有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一排有两人,对称轴是中间过道,为了方便学生看出来特意找出几名学生充当对称轴,部分学生把和自己的不同组但同一位置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对称点,没有理解到沿着对称轴对折对称点会完全重合这个定义。补全图形时我让学生自己探究方法,提示学生思考怎么样画的又快又好?完成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方法。这个过程中小组讨论还是非常热烈的,找一名学生上前汇报总结出画的方法,简记为一找二定三连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两个问题:

1、把第一个步骤当成确定对称点,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确定的?引导学生思考先找到已知的对称点。

2、会根据每条线段的倾斜程度自己看着画,出错率往往比较高,在反思过程中想到能否可以用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画引导学生。

反思整节课,我的问题主要在于:

1、虽然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有时候还会不由自主的自己讲出来,特别是随堂课中,这个问题比较严重。

2、遇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怎么去处理,是否重复记忆?

3、引导学生回答的问题还是不够明确,要有更强的针对性。

4、如何培养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班级里的学生在公开课明显没有平时活跃,小组讨论氛围很好,但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明显降低。反思后原因可能有:有老师在怕回答错、对自己的答案不确定、平时这样有老师听课的机会不多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后可能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一出错或不认真就批评有关。看来要改变自己的课堂语言,多鼓励少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轴对称》教学反思8

在这节课中,采用实物教具代替多媒体演示教学,让学生在猜一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教学素养。

一、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理解:

教材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成重合(或用学生最常用的语言说:对折后两边都一样)来描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而对于“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则是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因此这些节认识轴对称图形是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轴对称图形做铺垫,根据新教材的改编后,本学期安排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画对称轴,而是通过对折,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来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二、我的设计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利用一副不对称和一副对称的眼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从中获得对物体的对

称现象的空间概念的理解,接着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邀请他们来玩一个“猜图游戏”,把学生带进一个自主探究学习情境中,根据教学目的,我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猜图游戏中你能发现到这些图形有着什么共同点?”学生很快就从刚刚的两副眼镜生成的“对称”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接着我提出“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两边是完成一样?”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对折的方法。图形对折后的“折痕”把图形分成完成重合的两份,为下面的学习对称轴埋下伏笔。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这环节是通过对“对称”现象的理解后,通过折纸、画图、和剪纸的过程展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这里我是先让学生讨论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后动手剪衣服图形,展示二件衣服,让学生观察发现为什么二件衣服会不一样?这个动手操作环节,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分析二件衣服的制作过程。接着我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剪出其他的图案来,这时更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发展,把对称应用出实际中。展示作品,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感受数学中对称这一应该让生活变得美丽。此时我利用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什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在这里,我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练习题,编成三题来巩固新知。最后利用板书对全课进行回顾总结,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这节课总得来说学生是愉悦的,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空间思维。这也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我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在新授教学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三、不足的地方:

1、、语言不够精练,习惯去重复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还有出现不少的语病,数学语言不够规范。

2、教学的重、难点没有更好的突破,剪一剪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

3、在巩固练习中,我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我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学习。

《轴对称》教学反思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产生了不少的问题,不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动手操作的的确确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最好手段。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动手操作,理解得不透彻,巩固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轴对称含义引出时太肤浅,应该多深入地折一折,说一说,让学生从内在自然引出轴对称图形含义。

二、在教学“想想做做1”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是左右对称还是上下对称,这样学生在后来的练习中就可以避免一些同学由于只看到左右对称而忽略上下对称导致的错误,减少错误的发生。这一点在备课时我也想到了,但是在左右思考斟酌后还是没有将它运用到我本节课的教学中。以至于出现后来的.错误。

三、在教学想想做做5时教师应该先做一个示范,提醒学生不仅要看外面的图形,更要重视中间的图案,也就是说要中间的图案完全对称,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个别学生由于理解错误而出错。而且该题的解决反馈方式可以从一个一个校对改成全面观察校对,以赢得更多的时间去宽裕地解决其他问题。

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设计很多的环节,来锻炼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我们在上课时,应该更深一步的挖掘课堂,使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石。只有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有效教学。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教学反思10

《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轴对称》教学反思11

(一)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板书)

师:请拿出按照课本P145剪下的8个平面图形,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再想办法验证。

(学生先猜测,然后动手折图验证,最后举手回答。)

生:第一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验证的?(学生动手演示)

师:如果是等边三角形呢?也有一条对称轴吗?

生:它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生:第2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齐答)是。

生:猛地站起一名学生,激动地说:“我认为刚才大家说得不对。有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说说看。

生:(边说边演示)用刚折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两条对称轴。

师摸着这个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数学大王’?”

(二)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我们可不可以进行一些创造发明呢?

生:可以!

师:下面就请大家发明聪明才智,动手创造吧。

生: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然后沿折线在纸上画半个树叶,用剪刀剪下,再打开,就变成了这片美丽的树叶。

师:它有几条对称轴?(一条)

生:我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以两条折线的交点为中心画一个扇叶,将扇叶剪下来打开,再打开,就成了这个风扇了。它有2条对称轴。

生: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沿线画上老师的半张笑脸,剪下来打开,就变成了老师的'整个笑脸。祝老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师:老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祝福,也接受这份十分珍贵的礼物。

反思:

一、注重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对于“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也包括教师。我认为,片断一中的那个孩子表现堪称“壮举”,因为他面对的是被证明了的事实。“眼见为实”,岂容怀疑?

二、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片断二所展示的画面,已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强烈意识以及他们在应用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创造力。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新课标》要求我们“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展。因此,教师只有以学习者的角色去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片断二中,学生能向老师赠送自己的作品,充分说明了师生间情感的交融。

《轴对称》教学反思12

听了刘书洪老师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有以下感受: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他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通过画眼睛的游戏。从而引出课题。接着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教学反思13

一、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文化

《新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一局部。”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拘泥于课本,“唯教材至上”,而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传达数学知识的一个载体。在公开课教案中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轴对称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放大了轴对称图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图形背后的魅力,将轴对称图形的神韵淋漓尽致的表示了出来。

课堂上我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动植物图片,调动了同学的已有的表象,丰富了同学的感知。面对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同学流露出的不只是惊喜,还有几分疑惑:为什么大自然如此的垂青于轴对称图形的形状呢?当“天安门、重庆人民大礼堂、上海东方明珠、河北赵洲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出现在同学的眼前时,同学们被这种文化氛围陶醉了,激发了同学热爱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让学生剪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同学观察自身创作的作品,比较他们的不同。由于是同学自身的作品,因此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我发现他们形状不同。”“我发现他们大小不同。”“我发现它们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发现过程是真实的,也是一个逐渐发现的数学学习过程。这样同学们就能够较好的判断一个图形

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寻找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放手让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活动,最后让同学汇报、争论。二是上述案例中的方法。尽管开放性没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师生的互动,在实践中我发现尽管方法一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同学在新课程文化的轻拂下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这股清新之风吹走了数学的枯燥、苦涩,吹走了同学心灵中对数学的恐惧,让同学生长在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文化氛围中,使数学课堂充溢着文化的气息。但是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没有调动起来,我今后应在课堂驾驭方面多下功夫。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的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矗

本课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围绕以下三点我做如下反思:

一、活动贯穿始终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设计上,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首先从民间工艺——剪纸中感知对称在生活中的存在,再从生活中举一些对称的例子。在学生充分感知对称后,由实物抽象为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等实践活动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后,围绕特征进行“小判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而在情境“图形王国”中的练习,学生脱离了动手操作,只用眼睛观察来进行

判断,部分学生在这里就出现了错误,有的没有注意到图案的不对称,有的过于定向思维,只考虑到左右或者上下折时是否对称,这些错误的产生是正常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都能够及时改正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又加深了。

二、注重“导”与“学”

师生在课堂上的信息交换,效果在于是否摆正主导与主体关系。主体活动的优劣,又取决于主导者的善导与否。实践证明,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教学生学习知识,不如教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中,始终都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学知识、学方法。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发现问题——“这些平面图形有些什么特征?”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参观“图形王国”时,由于有三组类似的题目,根据题目的内容,结合图形王国的主题,分别加上了“生活区”、“交通区”、“外交区”的名字,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一个区。所有的练习都很自然地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使得课堂结构紧凑,并充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紧接的“创作天地”也让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十分高。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数学的学习困难在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而利用计算机制作的网页或课件,能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片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图形王国”的练习活动中,知识的反馈工作由电脑代劳,学生在选择好后能在第一时间里给出反馈,学生再根据反馈及时订正,直到完全正确为止。这就解决了由教师一一校对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并且能够向学生清晰明了地演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总之,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能有更完美的整合,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相信在不断地尝试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轴对称》教学反思14

数学组王吉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学期我校的教研主题是“自主交流研讨构建高效课堂”,《轴对称》是人教版八年级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是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本堂课我原想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剪纸活动入手,让同学们能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培养学生关于数学美的数学特点。

教学时首先为学生展示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紧接着展示学生从生活中搜集的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教师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贴到黑板上展示,学生观察讨论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

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

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

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最后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轴对称》教学反思15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成功之处: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结合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案、图片的对称美,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美德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给他们分类,即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而探索、发现出图形中的轴对称特征,然后让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对能否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能否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都能给与恰当的评价。

2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不足之处:

1、练习的层次性。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在思考如何在练习中体现层次性,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满意的解决。

1、导入自然贴近学生生活,但有些平淡。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3、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激励性的语言不够,希望以后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一些。

本课的教学是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从整个过程来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是完整的,我主要分成了:激趣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合作探究、练习、小结和欣赏对称图形这五个部分。也许这就是我进步的一点地方了。

在各位老师真诚的点评下,我对自己的这节课有了更好的认识:

1、最大的缺点,重点不突出。整节课有点像完成任务,很快就过去了。

2、剪对称图形环节,是不是可以直接让学生看书,再剪。

3、练习讲解中,应先讲解简单的,再讲复杂的;另外,应重视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4、最后的欣赏环节是不是可以改为让学生自由发挥,再一次剪对称图形。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得到更多这样的点评,也能够在这样的点评中不断进步。

下载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轴对称教学反思

    一.《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安排通过“看、想、画、折、剪”的一系列活动,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

    《轴对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厦门市东山中学 林婉莲 《轴对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轴对称》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小学......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姜堰市叶甸中心小学 王俊平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30页~131页。 教材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 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第一节《轴对称图形》第一、二课时内容。......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一、引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

    轴对称 教学反思(5篇)

    《轴对称》教学反思 罗水珠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