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
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立村级财务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农村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向经常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集体经济利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
度》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委会主任或村财务负责人、村会计、村出纳或报账员、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和乡(镇)分管领导以及农业服务中心农经工作负责人、“村账乡代理”记账员在村级财务管理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规定,不履行职责造成财务混乱或集体资产流失的,由乡(镇)政府或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追究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章 责任追究形式和责任确定
第三条 村级财务管理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形式。
(一)责令改正;
(二)警告;
(三)通报批评;
(四)记过、离岗、免职处理;
(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条 被责任追究人员受到通报批评的,当年度考核不得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受到记过、离岗、免职的扣除考核奖金外,当年度不得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因责任人受到通报批评及以上责任追究的,其所在村不得评为当年度先进单位。
第五条 被责任追究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责任追究的;
(二)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行为,收受或者变相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三)干扰、阻碍违反财务规范化管理规定进行的责任追究调查的;
(四)打击、报复投诉人、举报人的。
第六条 被责任追究人员主动、及时纠正过错,未造成集体经济损失和重大不良后果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责任追究。
第七条 被责任追究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责任追究。
(一)管理和服务对象弄虚作假致使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正
确行使职权的;
(二)因突发事件或者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违反财务管理责任行为发生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的界定
第八条 有下列行为的,村委会主任或村财务负责人负主要责任。
(一)未按要求及时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到位,或未严格执行财务收支预算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
(三)未按规定对内容不真实、票据不规范、报销手续不齐全的开支进行审批的;
(四)未按规定任免财务人员或安排非出纳人员管理现金和非财务人员经手票据的;
(五)对集体资产发包及租赁收入、应收款项、投资款项、固定资产随意减免或处置的;
(六)未按规定出借村集体资金、举债借入资金或擅自提供经济担保的;
(七)未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
(八)基建工程项目、大额集体资产拍卖、转让、发包及租赁项目未经民主决策或未经招投标管理而先行实施的;
(九)村干部报酬、补贴和奖金未按乡(镇)政府审批标
准和村民代表评议决定发放的;
(十)非生产性开支未按乡(镇)及上级要求和年初财务预算执行的;
(十一)授意设立账外帐或小金库,公款私存或截留、侵占挪用集体资产的;
(十二)村级财务和重大财务事项未按规定及时公开的;
(十三)对上级或民主理财小组提出的正确意见,整改不及时或不到位的;
(十四)打击报复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
(十五)不接受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财务审计的。
第九条 有下列行为的,村出纳或报账员负主要责任。
(一)未经审批的原始凭证给予报销的;
(二)库存现金保管超过限额的;
(三)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出借集体资金或套取大额现金的;
(四)违规开设银行账户、公款私存或截留、侵占、挪用集体资产的;
(五)已收集体收入但不及时入账的;
(六)领借款凭证超过1个月以上不结清的;
(七)违规填开票据或财务会计资料造成遗失或损毁的;
(八)未按规定办理财务交接手续的。
第十条 有下列行为的,村会计或村账乡代理记账员负主要责任。
(一)未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给予记帐核算或不规范原始凭证给予入账的;
(二)不按会计制度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或因会计核算错误造成经济损失的;
(
第二篇:隆回县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1
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行为,维护集体经济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支两委成员、村财务负责人、村报账员、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乡镇国家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在村级财务管理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规定,依照本办法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二章 经济处理、从重处理与责任豁免规定 第三条 对在村级财务管理活动中违规获取的不正当经济利益,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给国家、集体或者村民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条 被责任追究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责任追究;
(二)干扰、阻碍责任追究案件调查工作开展;
(三)打击、报复投诉人、举报人。
第五条 被责任追究人员主动、及时纠正过错,未造成集体经济损失和重大不良后果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责任追究。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责任追究。
(一)管理和服务对象弄虚作假致使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正确行使职权的;
(二)因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违反财务管理责任行为发生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情形
第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对村、支两委负责人及村财务负责人给予警示谈话;情节较轻的,责令公开检讨、减发或扣发绩效补贴(工资)、奖金;情节较重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构成违纪的,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按要求制订村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算和年终财务决算;
(二)未按规定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三)未按规定对内容不真实、票据不规范、报销手续不齐全的开支进行审批、越权审批;
(四)未按规定任免财务人员或安排非出纳人员管理现金和非财务人员经手票据;
(五)隐瞒集体资产发包及租赁收入,坐支各种收入,对应收款项、投资款项、固定资产随意减免或处置;
(六)未按规定出借村集体资金、举债借入资金,造成村
集体资产流失;
(七)虚报冒领、挤占挪用、侵吞侵占专项资金;
(八)违反规定处置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或者擅自用集体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损害集体利益;
(九)村干部报酬、补贴和奖金等未按乡镇政府审批标准和村民代表评议决定发放;
(十)非生产性开支未按乡镇及上级要求和年初财务预算执行;
(十一)授意设立账外帐或小金库,公款私存或截留、侵占挪用集体资产;
(十二)村级财务和重大财务事项未按规定及时公开;
(十三)对上级或民主理财小组提出的正确意见,整改不及时或不到位;
(十四)违规列报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
(十五)对上级或民主理财小组提出的正确意见,整改不及时或措施不力;
(十六)不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财务审计;(十七)其它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对村报账员给予警示谈话;情节较轻的,责令公开检讨、减发或扣发绩效补贴(工资)、奖金;情节较重的停职检查;构成违纪的,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将未经审批的原始凭证给予报销;
(二)库存现金保管超过限额;
(三)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出借集体资金或套取大额现金;
(四)违规开设银行账户、公款私存或截留、侵占、挪用集体资金、财物;
(五)已收集体收入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
(六)未按照规定领用保管村级专用收款收据的,违规填开票据或财务会计资料遗失损毁;
(八)未按规定办理财务交接手续;
(九)其他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情节轻微,对村民民主监督理财小组成员给予警示谈话;情节较轻,责令公开检讨、减发或扣发绩效补贴(工资)、奖金;构成违纪的,给予纪律处分。
(一)未按财务制度要求进行财务审核、监督;
(二)对发现的财务违规行为不予以及时制止和提出整改意见;
(三)在群众中散布不真实的财务情况和因此引发群众群体上访;
(四)超越审核、监督权限造成财务管理秩序混乱。
第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对乡镇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会计、主任及相关人员给予警示谈话;情节较轻,责令公开检讨、通报批评 ;情节较重的,责令辞职、免职;构成违纪的,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实行村级财务收支按月(季)结报的,未对代理记账的所有入账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未按相应会计制度规定进
行会计核算,未按要求设置账簿;
(二)未实行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以及未实行有效监督管理,造成村级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
(三)发现集体资金擅自出借或提供经济担保而不及时制止;
(四)因财务收支审核把关不严、账务处理不规范、资金管理缺位等原因而引起群众群体上访;
(五)违反档案管理规定,随意处置村级财务档案资料,造成村级会计资料泄露,给村集体经济造成损失的;因保管失职造成会计资料遗失或损毁;
(六)工作拖延,不能按时记账、结账、编报会计资料,及时为村级反馈信息和提供财务公开资料;
(七)截留、平调、挪用和侵占村集体资金和财物的;克扣、抵扣、截留或挪用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土地补偿款及各种补贴。
第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情节轻微,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给予警示谈话,责令公开检讨;情节较重的,责令辞职、免职;构成违纪的,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非法征占、侵占、“以租代征”转用、买卖农村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
(二)违反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定进行审批和建设;
(三)侵占、截留、挪用、挥霍或者违反规定借用农村集
体财产或者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物资以及征地补偿费等;
(四)违反规定干预、插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以及农村工程建设等事项;
第四章 责任追究权限、程序及结果运用
第十二条 依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对实施财务审计、开展财务检查、受理群众投诉等查实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主任、代理会计和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由乡镇负责处理,处理结果抄送县纪委、监察局、县农办、县审计局、县农经局备案。乡镇其他人员处理按管理权限规定,构成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 县业务主管部门实施财务审计或开展财务检查时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由业务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组织处理的,乡镇党委、政府及县直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落实。
第十四条 对违反村级财务管理的群众投诉事项,一般应在接到投诉举报后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问题复杂、情节严重的,经该调查部门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十五条 被责任追究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受到通报批评、公开检讨的,当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受到赔偿损失或者停职检查(待岗)、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免职、辞退的,当考核不得确定为称职等次,并扣除当考核奖金。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其工资福利待遇、考核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在处分执行期内不得提拔使用。村
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受到通报批评以上追究的,所在村当年不得评为先进单位。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中的党员因违反本规定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或者受到留党察看处分恢复党员权利后,两年内不得担任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被责令辞职、免职的,一年内不得担任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
第十六条 对处理决定不服的,被责任追究人可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执行过程中如与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政策规定不符的,以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政策规定为准。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监察局、县农办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责任追究办法
药品稽查队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
为更好实行依法行政,促使行政执法人员切实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结合我队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行政执法责任,是指行政执法部门或其行政执法人员因行政违法、不当或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导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或行政责任。
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下列行为定为行政执法过错:
(一)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职责的行政失职行为;
(二)超越职务权限的行政越权行为;
(三)在自由裁量权限范围内不正当、不适当行使行政权力而违反法规所设定目的的行政滥用职权行为;
(四)作出没有合格事实依据(主要事实不清或主要证据不足)的行政行为;
(五)实施没有正确地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具体行政行为;
(六)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
(七)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必须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行政侵权行为;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政行为。
四、发生了过错行政行为的科室和当事人,应在7个工作日内自我纠正,构成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侵害的,依据《国家赔偿法》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五、行政执法责任人应将行政执法过错及自我纠正情况在10个工作日内如实报告法制处,由法制室根据其引起的法律责任,提出行政执法责任人及执法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报局长办公会议决定。
六、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方式:
(一)诫勉教育或书面告诫;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五)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停止行政执法活动;
(六)取消行政执法资格,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追究方式。
以上责任追究方式,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四篇:审判责任追究办法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法官审判责任追究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按照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改革试点的要求和《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贵州省司法改革试点方案》、《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结合我院 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法官在审判、执行工作中,不严格公正司法,违反法律规定、法定程序办理案件,违法造成错案应当问责的,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法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法官对办案质量承担责任。
第三条 实行法官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造成错案的,法官承担错案责任。
第四条 法官责任追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二)权责统一原则;
(三)公开公正原则;
件;
(八)通过媒体曝光等线索发现的涉错案件;
(九)在司法巡查或审务督查等过程中发现的案件;
(十)通过其它途径发现的案件。第二章 差错案件的认定和追责
第八条 一般差错案件是指案件处理结论正确,但在审理程序、文书制作等方面明显不规范、有瑕疵的案件。
案件处理结论被改变,但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审理程序方面尚未达到重大差错的程度,又不符合免责情形的,可视情形确定为一般差错案件。
重大差错案件是指认定事实严重偏差或适用法律严重错误,导致案件处理结论错误的案件,或者审理程序严重违法的案件。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导致案件处理结论被改变的,不属于差错案件:
(一)当事人放弃或部分放弃权利主张的;
(二)对关键证据的审核认定有较大争议的;
(三)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
(四)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常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但明显违背一般规律和常理的除外;
(五)法律规定修订或相关政策调整的;
(六)其他可不认定差错的情形。
责任。
如果合议庭意见不一致,原少数意见与最终认定差错的审查理由一致的,该合议庭成员不承担责任,其他合议庭成员承担的责任份额相应增加。但如果该少数意见与认定差错的审查理由并不一致,或者少数意见的评议理由过于简单的,该合议庭成员仍应在上述规定的责任范围内酌情承担责任。
主审法官对独任审理的案件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五条 因程序问题或文书质量问题导致案件被认定为差错的,合议庭成员根据其参与程序的职责、参与程序的具体情况、文书制作、校对、审核的职责分工等具体情形来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六条 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应坚持抵御干扰,明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但不能抵御干扰,导致案件出现重大差错的,法官应承担审判责任。
第十七条 法官在一年中多次被追究案件差错责任的,可对其暂缓提请晋升法官等级或提请降低法官等级,或将其调离审判岗位。如系主审法官的,可报党组审查后由院长免去其主审法官资格。
第十八条 由审判委员会作出决定的案件被认定为差错的,合议庭不承担责任,由审判委员会持决定意见的委员承担差错责任。但因合议庭汇报时遗漏主要事实、重要证据,法官在现等级期间,因违法审判受警告处分的,解除处分后延期6个月提请晋升法官等级;受记过、记大过处分的,解除处分后延期12个月提请晋升法官等级;受降级处分的,同时提请降低法官等级;受撤职、开除处分的,同时提请免去法官职务。
第二十四条 院、庭长违反规定干预合议庭依法独立办案,导致违法审判的,院、庭长和违法法官均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章 免责情形
第二十五条 法官在案件审理的各个阶段,除确有证据证明存在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违法审判行为外,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受追究。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理:
(一)情节显著轻微的;
(二)危害后果不严重的;
(三)能主动说明问题,认错态度好的。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官不承担责任:
(一)因出现新的证据而改变裁判的;
(二)因国家法律的修订或者政策调整而改变裁判的;
(三)因裁判所依据的其他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更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
(四)其他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不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
第五篇:学校责任追究办法
安全责任追究办法
**学校
2014.09
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办法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学校(含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维护小学、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小学、幼儿园实际,制定本办法。
1、小学(含幼儿园)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学校(含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含幼儿园)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小学、幼儿园安全责任,是指在管理学校、幼儿园校舍、饮食卫生、传染病预防、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校车管理、危险化学药品、锅炉、换热站、消防设施配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含学校、幼儿园组织的校外活动)、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环境等校园安全工作中出现失职、渎职行为应担负的领导责任,直接责任、及相关责任。
3、安全责任追究的范围:在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校舍建设、维修、使用与管理,学生、幼儿预防传染病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危险化学药品使用与管理,锅炉,电子监控设施的使用与管理,微机的使用与管理,消防设施配备使用与管理,学生、幼儿课外文体活动管理(含学校、幼儿园组织的校外活动),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环境治理等校园安全管理中出现失职、渎职行为,形成安全事故隐患或引发一般安全责任事故的,由学校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取样,由上级执法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责任追究。
4、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分以下几种情况:
(1)、不重视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安全工
作流于形式,责令整改。
(2)、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疏漏,或发生安全事故的,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人、第二领导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诫免谈话、取消当年评优树先资格。
(3)、对单位聘用的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书面检讨、扣罚奖金(工资)、辞退等相关处分。
(4)、对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5、学校(含幼儿园)安全责任追究的办法:
(1)校长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工作。
①建立健全学校(含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安全工作的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按要求设立安监办公室,明确安监办主任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并配备学校安全设施装备。
②认真制定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主持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例会,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安排好安全工作周查活动,经常听取学校安监办的工作汇报,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资金、人员,规定整改时限,并带领学校安监人员及时复查验收。
③对学校、幼儿园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事故抢救和妥善处理,把损失降至最低限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积极协助上级机关进行事故调查。
④组织本校教职员工经常学习有关学校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强化教职工安全工作意识,要求教职员工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积极做好自己职责内的安全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
⑤不将学校房屋、场院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⑥不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商业性活动。⑦教育学生不得乘坐车况不好、证照不全的汽车,不得乘坐农用三轮车、载货汽车等。
(2)学校安监办主任(安全管理人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①按照上级领导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年底写出工作总结。起草拟定学校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制定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编制各种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
②策划安排好学校安全工作“一周一查”或“一周多查”活动。③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提出整改方案。对安全隐患的整改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查,并做好复查记录,存入档案。
④认真组织开展对师生的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知识宣传活动。⑤组织有关人员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⑥协助领导对学校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把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⑦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安全工作,及时向教办报送各种材料及安全工作信息。
(4)学校教职员工对安全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其承担的主要安全责任是:
①教职员工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安全管理,发现学生携带凶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或从事危险活动、游戏,要及时收缴或制止,并予以告诫。
②班主任要经常加强对学生的安全警告、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学生离校班主任要签发离校通知单,并及时通知学生父母和其他监护人。
③任课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秩序,发现学生擅自离校、旷课及其他生理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告知班主任,及时通知学生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教师不得侮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④体育教师组织学生户外活动或组织学生进行对抗性体育活动时,应当首先提出安全要求,并且采取防护措施。
⑤实验室管理员要妥善保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对各种电器、线路、危化品要经常进行检查、维护,对实验教学进行细心指导,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6、安全责任追究
安全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工作疏漏或出现重大过错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第一责任人、第二责任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给予安监办主任及直接责任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警告处分。学校发生重大事故或特大安全事故的,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