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贫困女性经济学分析
农村贫困女性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间的收入水平也拉开了差距,其中农村女性贫困化问题尤其突出。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特征和动因,提出了以下的应对的策略和办法: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保障机制;提升农村女性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突出济贫事业的“人本”原则。
关键词:农村贫困的女性; 成因;对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收入水平也拉开了差距,尤其出现了一些相对贫困人口。从性别和社会的视角来看,其中农村女性贫困化问题尤其突出。
一、日益严重的农村女性贫困现象和动因
﹙一﹚生活水平低下。不付酬的家务劳动及低效的农业生产使得农村女性的收入水平低于农村男性,低于社会人均收入,甚至跌至贫困线以下。在其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很高,住茅草房、穿过时衣服、没有文化娱乐消费,甚至有些妇女食不果腹。还有最重要的是,在农村女童严重失学。
﹙二﹚政治影响力低。强势群体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利益需求,或者至少不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农村贫困妇女群体由于较少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远离社会权力中心,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懂公共权力和政治影响力为何物,加之社会、文化舆论对其的忽视,甚至蔑视,农村贫困妇女政治权力极度贫乏,影响力极低。
﹙三﹚心理压力大。农村贫困妇女由于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和政治上的低影响力,使得他们的心理焦虑度更高于一般社会群体: 对生活前途悲观、失望,常有后顾之忧,衣食之忧,最容易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情绪,并且难以或不会自我调节。这些都造成了农村贫困妇女群体心理压力极大。
﹙四﹚人格尊严缺乏。我国农村贫困女性群体的经济收入很低,有些人根本就没有收入。经济上的这种高度依赖性往往会使其失去应有的人格与尊严。对她们的歧视与排斥已经得到社会习惯、制度甚至法律的容忍、认可和纵容。因此,不可避免,她们的人格尊严严重缺乏。
从农村贫困女性群体的相互折射、相互制约的发展特征上,从动因上可以做出如下分析:从宏观上看,农村贫困女性群体的存在是由主客观诸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从微观上看,抛去其最本源的经济因素,导致其贫困最直接、最具体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权利不足。据考察,社会权利的贫困就是指一批特定的群体或个人,无法享受社会和法律公认的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政治、工作、教育、健康、名誉、休闲、被赡养、以及平等的性别权利,而且由于他们应该享有的社会权利被削弱或剥夺而导致相对或绝对的经济贫困。当前,我国社会城乡“二元”分制,男女“二元”分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尤其缺乏女性性别意识保障,因而,政治权利不足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女性陷于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社会资本不足。贫困不仅源自缺乏、剥夺和排斥,而且深受特定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是社会关系十分通达的社会,任何个人摄取社会资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关系所构建的社会网络的 1
质量。所以,除经济因素以外,造成农村妇女贫穷的原因还有其社会关系网络低下所获得的权力、教育、培训和生产资源的机会有限性的原因,也就是说其社会资本严重不足。
﹙三﹚自身能力不足。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只有能力才能保证机会的平等,没有能力,机会的平等是一句空话,也就是说“真正的机会平等必须通过能力的平等”才能实现。农村女性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以下,没有技术专长,大多为家庭妇女,年龄偏大,还有相当一部分因病残致贫。很显然,能力不足是导致其贫困的主要根源之一。
﹙四﹚主体意识不足。我国现今不少农村女性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严重的封闭性和一维性,而且其内心深处仍保留着许多传统女性安于现状、相夫教子的心理特点,这就是主体意识不足。在其生活中和劳动中就表现为缺少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就会错失发展时机、循环往复,以致陷于贫穷。
二、农村女性贫困群体的存在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影响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农村女性贫困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一﹚农村女性贫困群体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民族素质整体的提升。女性肩负着人类自身生产、哺育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是个体接触社会的起点。在农村尤其如此。可以说高素质的母亲是高素质的民族赖以产生和成长的基础,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从某种意义上倒不如说是掌握在女性手中。由此,农村贫困女性是决定中华民族素质提升的一大重要参考系数,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农村女性贫困群体的存在,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最基本的社会意义就是强调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它既包括人们对多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又包括逐步提高生存与生活质量,从而使社会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然而,我国农村贫困女性群体的存在及其生活的贫困化,对维系家庭和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人文和谐的环境形成,都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背离了科学发展观,而且更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女性贫困群体的存在,背离了我国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公正原则。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在一个公正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现代意义上的公正,就是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被公平合理地对待,都有机会发挥人的自身潜能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而,长期游离于主流社会和社会进步的循环之外的农村贫困女性弱势群体的存在和由此导致出现的种种问题,首要的就是违背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三、对策探讨
﹙一﹚实施男女平等基本战略保障机制。我国农村女性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有赖于社会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还有赖于性别观念的转变。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做法,要实施男女平等基本战略保障机制:一是实施性别法律保障机制。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还要不断完善有关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政府应尽快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歧视行动”法。反歧视行动的基本理念不仅是建立一个
张扬社会公正、落实社会权利人人平等的社会,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针对女性的“不公平”的关怀和分享机制。二是实施政策性别保障机制。要加快建立有性别意识的覆盖范围广泛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针对农村贫困女性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在教育、健康、就业等方面对农村贫困女性各级政府要给予适当倾斜。各级妇联组织更要有针对地开展工作。三是实施性别参与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民主机制,使农村贫困妇女能够不断向决策机构反映自己的意见和需求,争取自身平等的权利。另一方面给农村贫困妇女赋权,使妇女拥有并知晓自己的权利,利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创造的平等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个人进步谋求平等地位。
﹙二﹚提升农村女性自身整体素质。只有在互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也才能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应大力实施“造血”式扶贫,即合理配置稀缺的扶贫资源,增加教育、卫生健康、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来提升贫困地区的女性人力资本,赋予其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提高心理素质。农村女性的“自我边缘化”是其发展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农村女性贫困是社会制度与文化历史的沉积,政府要营造良好社会重围,为农村女性主体意识的提高进行培育。使其克服原有的自卑、小富即安和依赖心理,认清社会发展形势,积极主动地生活。因此,引导农村女性抛弃传统的性别观念是使妇女摆脱贫困的关键。二是提高文化素质。教育水平与总体贫困发生率高度相关。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农业科技、推广、教育培训资源,大规模、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在继续强化农业岗位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三是提高身体素质。总之,农村贫困女性通过素质的提高增强获取工作的能力、抢抓机遇的能力和驾驭生活的能力,最终转化为脱贫致富能力。
﹙三﹚突出济贫事业的“人本”原则。还有,农村女性的贫困,不能单纯地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还应该从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和人性的角度来思考。缺乏人文关怀的扶贫投入,其扶贫对象有被藐视感和被施舍感,其社会效益和人文效益只能是事倍功半,并无助于社会矛盾的调和。所以,在治理贫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物质的扶贫,更重要的是人本的关怀和感情的投资。因为,只有人的感情、人的心理动力机制得到抚慰和激活,人的贫困才能从本源上得到抑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才能产生。
总之,农村女性贫困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它有其孕育、生长乃至蔓延的土壤,但依靠政府运作、社会支持,特别是女性自身素质的提升,农村女性一定可以走出传统思维的桎梏,摆脱生存困境与社会边缘化的窘境。
[参考文献]
[1]王成新等.城市贫困与对策分析[J].《中国城市化》,2003,(11).[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3] 瓦伦丁.M.莫格哈登.贫困女性化[A].马元曦译.社会性别与发展译 文集[C].北京:三联书店,2000.[4] Amartya K.Sen(阿玛蒂亚·森).Inequality Reexamined.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第二篇: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内容摘要 : 由于资源不足、政治权利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严重贫困,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障碍。所以,加大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由于投资主体的成本收益不同,使得投资个人和地方政府投资乏力,对此,本文认为,在前两种投资主体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应成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主体。
关 键 词: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中央政府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Of Country Female In China
WangYingMei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Of PLA, 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shortage ofresource andpolitical right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to cause the shortage of human capital of country female in china.Increasing the input of the human capital is the key to help the country area overcome the question.But ,because the investment subjects are different ,the remarkable different will exist in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the human capital ,therefore ,the local government of country area and individuals lack the motivation and capability i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for this reason ,the article think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become the main subject of investment of country female in china.Key words:Country femaleHuman capital investmentThe central government
一、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贫困的恶性循环
不同的资源供给,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发展的支持,也可以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在我国农村居民发展资源普遍相对不足的今天,资源拥有状况将形成一个群体发展的约束与支持。从两性间的资源配置来看,尽管农村妇女在社会变迁中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但比较男性而言,女性的发展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特别是在稀缺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女性处于明显的弱势。因而,同农村男性相比,我国农村女性相对贫困化。
1、政治权利贫困。经济贫困是社会权利贫困的表现和反映,经济贫困的深层原因即是社会权利的贫困。据考察,社会权利的贫困就是指一批特定的群体或个人,无法享受社会和法律公认的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政治、教育、健康、名誉、休闲、被赡养、以及平等的性别权利,而且由于他们应该享有的社会权利被削弱或剥夺而导致相对或绝对的经济贫困。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尤其缺 1
乏性别意识保障,无法满足为贫困女性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需求,尤其是处于更弱势的女童要求。因而,权利不足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女性陷于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2、社会资本贫困。贫困不仅源自缺乏、剥夺和排斥,而且深受特定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在中国尤其如此。“除经济因素以外,造成农村妇女贫穷的原因还有僵硬的社会认定的性别角色,妇女获得权力、教育、培训和生产资源的机会有限以及其它所出现的导致家庭不稳定的诸因素。” [1]中国是社会关系十分通达的社会,谋求建立有质量的社会关系网络被人们当作占有社会资源、获取发展机会的主要捷径之一,关系网络也因此转化为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本,并对资源分配产生影响。所以,在社会发展中处于性别弱势缺乏有效社会关系资本支持与保护的农村女性便会容易陷入贫困或者继续在困境中挣扎。
3、心理素质贫困。在调查中发现,女性农民大多缺乏主体意识,缺乏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感情脆弱,适应能力差,出门在外谋取没有保障的生活,很少有满足感和快乐感。所以,大多数农村妇女对外就业缺乏动力和信心。
4、能力贫困。目前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大多没有技术专长,素质不高。“小学以下文化占52 % ,初中文化占36 % ,高中文化占10 % ,大专以上文化占2.0 %。妇女文盲半文盲占文盲总数的61.2 %。在辍学、失学儿童中,女童占60 %以上,妇女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6.8 年。”[2]并且农村女婴的死亡率高于城市、患生殖病农村成年女性较多,很多农村女性还存在衣食不足、营养不良等问题,甚至一些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没有完全得到控制,整体素质严重不足。
总之, 通过上述对我国农村女性贫困根源的考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心理和人文素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如下的贫困恶性循环:“权力贫困、社会资本贫困、主体动力不足→文教落后、医疗条件差→人口素质低下→能力不足→从而陷入“贫困陷阱”。此循环中的人口素质低下即是人力资本贫困。从其所处循环位置上看,也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贫困处于核心地位。
二、人力资本投资是我国农村女性“脱贫致富”的关键
在上述 “贫困恶性循环”图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缺乏是导致贫困循环最为核心的因素。因此,在当前我国“增强全社会的社会性别意识”,“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大好环境下,在相对政治权力和传统性别观念都有所改善的情况下,若要使农村女性尽快摆脱贫困,除了要继续加大物质投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其人力资本的投入。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于1960 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体系的建立。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以及个人和家庭根据工作机会变化而发生的迁移等。他把人力资本投资描述为“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活动”,他认为国民收入的某些重要增长是由于增加了教育投资这种人力资本而造成的。同时他利用收益率法测算了人力资源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对美国1929-1957 年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比率高达33 %,这充分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针对一些经济学家将传统农业落后状况归咎于农民缺乏理性的生产、投资和市场的观点,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之所以落后,并不是因为农民缺乏理性的意识,而是因为在传统农业中缺乏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以贝克尔、墨非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是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贝克尔、墨非等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具有较高的边际生产率,人力资本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会产生“杠杆”的作用, 即用较小的人力资本可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效果, 这种杠杆原理可以通过资本投资原理中的杠杆系数来表现人力资本的收效或损失:
收益变动率(P1-P)/P
人力资本杠杆系数=收益变动率
投资量变动率
(P1P)/P
(I1I)I
P/P
I/I =即DHL =
其中, DHL—Degree of Human Lever为人力资本杠杆系数;P1、P 分别为报告期收益和基期收益;I1、I分别为报告期投资额和基期投资额。可见, 人力资本投资即个体的人力资源增加, 将提高人力资源对信息、知识、技术的获取、运用和转化能力, 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带来社会经济的增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妇女占整个妇女人口的70 %以上,随着农村劳动方式的变化,妇女已占农业生产劳动力的60 %以上, 农村妇女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大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入已引起我国学者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根据鹿立的山东农村女性教育收益实证研究[3],“农村妇女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村妇女收入和弥补以往农村妇女教育投入不足的作用是巨大和深远的,其后发效应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凸现,农村妇女技术培训目前在山东经过几年努力己深入基层,形成制度,见到实效,如泰安郊区,自1995年泰安市妇联实施每年组织万名农村妇女科普培训的‘万名工程’, 以农函大为依托,“九五”期间共培养5 万名农村妇女函大生, 46200 名妇女获得农广校、农函大毕(结)业证书, 2 万名妇女获绿色证书, 8000 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职称, 80% 以上妇女劳力掌握两项以上实用技术。截至1999 年末全地区各乡镇共成立‘三八’科技致富协会88 个, 专业技术研究会121 个, 建立各类‘妇’字号基地90 个, 科技示范基地60 个。目前全村550 户农户, 已建大棚180 个, 这些大棚80% 以上以妇女为主进行管理, 年棚产值平均1万元以上。技术培训带来的增收实效和‘全新’的劳作方式(‘全新’是对十分闭塞的农村妇女而言),还深刻触动了千百年来忽视农村女性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传统社会规范, 尤其是深刻改变了农村女性自身学技术学文化的自我意识。”
根据苏群、刘华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4] “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极其重要的因素。通过边际分析得知,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和具有小学文化的人相比,受过初中和高中及高中以上教育的人的外出概率有明显提高,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外出就业的机会相应增加17.84个百分点,高中及高中以上 则多出15.42个百分点,两者外出就业机会相应增加额度均大于15个百分点。”“同时说明对农村而言,加大九年基础教育事业的实施力度,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推广,将更加有助于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
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进一步得知,沿海农村女性和内陆农村女性在经济收入、家庭地位、外在气质和生育孩子等生活观念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她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效应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也就是人力资本储备和增量不同。
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我国农村女性生活水平、远离贫困的关键。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从根本上打破农村女性贫困的恶性循环,并形成以下效应:加强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提高、出生率下降并新生儿素质相对较高、融入城市率相对提高→收入增加→社会生活丰富、人文素养提升→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中各投资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分为个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为主体的三种投资形式。虽然目前理论界更倾向于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中个人投入的份额, 因为,对于个人而言,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个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都相当大,个人理所当然应当负担一部分成本,这一观点和“市场机制”的内容基本相同,其核心乃是“谁受益谁付款”这一原则。但对于我国农村女性,其偏弱的经济和社会现况决定了当前个人和地方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投资乏力,加大中央政府在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仍是当前提高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存量的主要方面。
1、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从理论上讲,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投资方式。但在现实中, 农村地区相对贫穷,广大农民投资子女的资金有限,低层次的农业生产方式使现代化科学技术得不到应用与推广,教育投入能为个人带来追加收入的经济现象在农村地区还没有充分体现;还有,妇女有照顾家庭和小孩的特殊责任,大部分妇女只能就近从事非农业劳动,即使外出打工也一般选择离家较近的区域。而且多数妇女的打工经历发生在结婚之前,婚后,她们一般不能自由地外出打工。并且女性农民大多感情脆弱,适应能力差,缺乏外出打工的动力,因此,孕育下一代的生理特点、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太大也阻碍了农民个人对其本人的投资力度。同时,我国目前仍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制”、“男女村民二元分制”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分层,使得农村地区转移出去的女劳动力不能与城市女市民享受同工同酬的公民待遇,并且在教育小孩、生育保障等方面仍会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些现实都降低了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广大农民个人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使投资收益小于投资成本,因此,无论从经济能力上还是从动因上,目前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具备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条件。
2、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地方政府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由于作为一级政府组织既有一定的财力权力同时又财力权力有限,再加上其视野及其关注问题角度的原因,我国地方政府同样从动因上和能力上都会存在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乏力问题。可以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从短期来看,若地方政府专设款项加大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一方面影响了对男性劳动力的投入,另一方面,使一部分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有所提高,那么这部分劳动力为了能够获得更高收入往往很可能会到外地去寻找工作机会,这样,对于作为投资主体的当地政府,从短期来看,在损失了稀缺的人力资本的同时,并没有获得投入成本的补偿。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劳动力转移并不是一个单向过程,从地方政府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中获益转移出去的女性劳动力从
长期上看会为地方政府带来“资本回流”和“智力回流”效应。因为虽然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女性更有机会和能力迁移到外地打工,但又由于她们天生就负有抚育小孩的责任和照顾父母的义务,且怀旧心结较重,她们进城打工大多并不是一个单向过程,而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如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达到一定年限之后,就会回家(如到结婚年龄)。所以,女性外出打工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回流, 既包括物质资本回流, 即大量汇款流入农村, 也包括人力资本回流,即在外流动的女性民工形成回乡创业群体。尽管回乡投资并不是回流的主体, 但回乡创业者的女性总数也不容忽视。许多女性打工者返回农村, 把打工的积蓄、熟练技能和市场阅历用于经营特色农业、创办乡镇企业和商业, 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农村外出女性劳动力通过资本回流效应和流动示范效应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由于人力资本与收入的正相关效应,也必然促进农村女性对自身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这样,循环往复。但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资本回流”和“智力回流”毕竟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是否回流(如在城里结婚定居)以及回流率是多少也是一个未知数。同时,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其效果具有迟滞性和间接性,且不易测定和考核,加上干部任期制的缺陷 ,往往会促使权力有限的地方政府更加热衷于注重短期收益,而对见效相对较慢的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往往不予关注。因此,作为投资主体的地方政府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往往会得出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小于投资成本的结论,同时更由于受有限财政实力的约束,地方政府同样从动因上和能力上都会存在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乏力。
3、中央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其既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又是收益主体,不存在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的不对称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通过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促进农民阶层性别平衡流动、维系家庭和社会稳定、减少社会问题,并且女性人力资本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并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溢出效应。从长远看, 众所周知,女性人口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乃至全民族素质的优劣。因为女性肩负着人类自身生产、哺育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是个体接触社会的起点,在农村尤其如此。因为农村的生活水平较低,住房较差,可供利用的传媒较少,接触的环境有限,母亲和子女在时间和空间是最接近的人,也是最亲近的人,所以母亲的知识素养、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子女的知识构成,性情品性的培育、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可以说,加大农村女性群体人力资本投入,对提升我国人口整体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公正,整合社会资源都会起到极大的作用。还有,从本质上说,由于生理原因而增加的农村女性就业成本,并非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的问题。毕竟怀孕也好,分娩、哺乳也罢,都是人类自我繁衍、延续必不可少的生理基础。换言之,是女性以她们的身体承担、维系着最主要的人类存续责任。显然,女性为这种责任而付出的代价,不能由她们独自“埋单”,社会、政府都有义务给予分担、补偿。而且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关键是在知识、信息、科技上的差距,本质根源是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因此,作为我国劳动者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女性劳动者,如果其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就等于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启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对推动社会的向前会起到加速度的作用。而且从现实上看,我国中央政府在降低农村女性就业成本的制度化建设方面,同发达国家比较,在很多方面确实还差距很大。因此,责无旁贷,我国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并成为其主要的投资主体。
四、简要结语
加大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虽然是使农村女性和农村地区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但由于个人和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中投资主体和收益的不对称,使得农村女性处于极为边缘化的发展地位。为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和和谐发展,中央政府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干预和调控,在前两种投资主体不具备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情况下,成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主体。关于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健全有性别意识的农村女性教育保障体系。农村女性教育经费应有财政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被随意截留、挪用,同时把实现义务教育制度落到实处,并纳入法制轨道,减少直至消灭新的文盲、半文盲。罗尔斯在著名的《正义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差别原则,即所有的社会需求都应该实行平均分配,除非某些不平等分配“有利于那些最不利的社会成员”。[5]二是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女性保健投资力度。国家应为完善农村女性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建立针对农村女性卫生保健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健全生育的社会保障和补偿机制,启动对育有女婴家庭给予一定补助工程。三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女性心理疏理工作,强化农村女性主体意识。四是要加大农村女性迁移资本投资力度。要成立引导和吸引女性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专门机构。为她们提供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社会保障、住房供给、子女上学、法律保护等等服务,使农村女性人才市场层次化、网络化,从而形成农村女性人才的对流。因为只有当女性农民工稳定下来之后,她们的家庭才能真正地融入城市,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工人和市民,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注释:
[1]莫格哈登,《贫困女性化》,《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2000,P32-33。
[2] 何新芳,《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4期,第43页。
[3]鹿立:《山东农村女性教育收益实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年第5期,第42-43页。
[4]苏群、刘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4期,第42页。
[5]约翰.罗尔斯: 《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M].译林出版社。参考文献:
1.(美)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贝克尔: 《人力资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 秦元芳、张亿钧:《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0期。
第三篇:女性就业歧视的法经济学分析
女性就业歧视的法经济学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女性群体受到歧视的一种体现。尤其在最近几年劳动力市场供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的条件下,女性求职更是雪上加霜、形势严峻,很多女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都有性别歧视的遭遇。虽然我国宪法,劳动法均赋予妇女平等的劳动权,但是我国仍然普遍存在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现象,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扩招背景下女大学生供过于求
大学生就业市场受供求规律变动的影响,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超常规发展。当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阶段时,大学生的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大学生的“卖方市场”。
(二)企业机会成本与预期收益选择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时,会考虑到预期的成本和收益。一般情况下,女性承担着大量的家务劳动,她们既要在社会上同男人一样地工作,回到家里又要做繁重的家务,“双重压力”、“角色冲突”困扰着职业女性,她们为参加付酬劳动而不得不增加劳动负荷,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
(三)政策失灵
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政策也存在着失灵和负效应的一面。
首先,政策本身存在不完善之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专门法律,相关的法律及规定主要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妇女发展纲要》中集中体现,其中有关禁止就业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条款多为一些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具体的法律责任,缺乏对性别歧视内涵和范围的明确界定,对劳动力市场缺乏监督和管理,让一些用人单位有“空子”可钻。
其次,政策调控对象的博弈对策可能削弱政策效应。从政策制定到实施并产生效果,实际上是政策制定者与政策调控对象行为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博弈过程。
社会公共利益的法经济学分析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 ,有关机关或部门就应该适时地介入 ,通过有关得力的措施进行引导。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及时介入 ,就会导致一种社会的无效率 ,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公共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 ,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私人品恰恰相反 ,是那些可以分割、可以供不同人消费 ,并且对他人没有外部成本的物品。公共品的提供通常需要政府行为 ,而私人品则可由市场进行有效的分配
“博弈论 ,是有关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时候的决策以及对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研究的一种理论。也就是有关某一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人选择的制约 ,而且反过来又制约他人选择问题研究的理论。
但是 ,在政府介入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博弈中时 ,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在我国 ,利益主体的对应上 ,公共利益被直接对应于国家机关。政府通常扮演着公共利益主要代表者和维护者的积极角色 ,因此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 ,通常把政府的利益等同于公共利益。可是有一种利益被长期忽略了 ,那就是国家机关自身的利益.国家机关除了代表公共利益外 ,还代表自身的利益。代表公共利益是它的法定义务 ,体现了它的“道德人 ”或者“政治人 ”的属性;代表自身利益则体现了它的“经济人 ”属性。当国家机关代表其自身利益的时候 ,它所代表的就不是“公共利益 ”,而是“权力利益 ”。“权力利益 ”既包括国家机关作为一个整体在与民众的矛盾之中体现出的利益 ,也包括不同国家机关之间发生矛盾时所表现出的各自的利益 ,还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凭借权力为个人牟取利益。在界定“公共利益 ”之前 ,必须划清公共利益和政府利益的界限 ,把“权力利益 ”剔除出去
第四篇:贫困经济学题目
一、名词解释:
1.贸易条件2.工业化模式3.可持续发展4.教育的收益5.错误示范模型6.库兹涅茨倒U 曲线7.教育的社会收益8.国家创新体系9.深化的金融战略10.经济增长11.人力资本12.中国可持续发展13.联系效应14.伪装失业15.发展经济学16.主导部门17.城市化18.霍夫曼系数
二、论述题
1、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2、结合中国实际,论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3、运用资本形成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资本形成的有效途径。
4、试述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创建国家新体系中的政策选择。
5、运用资本形成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资本形成的有效途径。
6、试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实质。
第五篇:农村贫困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我叫XXX,家住XXX省XXX县XXX村,现年xx岁,说起我这前半辈子,真的可以说是苦不堪言。如今苦了大半辈子,最为荣的事情要数供出了两个大学生儿子,三十五年前我与现在的丈夫XXX结婚,婚后孕育四个孩子,如今有三个孩子都已成家,只有最小的儿子还在读大学。我丈夫家根基浅薄,当了八年兵的丈夫最终退伍回家务农,至今没有享受任何的国家补助。可是,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使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只能靠丈夫外出打工支撑着这个穷途四壁的家庭,可是当时的工资低的可怜,根本就赶不上使用。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渐渐地,丈夫的体力不支,在XXX年,丈夫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从此不能在从事重活劳动。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只能靠我一个妇人苦苦支撑这个凋零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XXX年夏季,我的眼睛感觉越来越看不清东西了,一开始为了省钱没有及时治疗,等到秋收的时候,我的眼睛完全看不到东西了,于是没有办法,只能去看医生,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再倒下,这个家庭就彻底完了。在榆林市第二医院我做了检查,最终查出的结果是我患的是白内障,如果不尽快做手术的话就会失明。其中医药费得5000元。5000元对于当时的我家真的是天文数字啊!可是没有办法,我不能倒下。于是丈夫东挪西凑,终于凑够了做手术的钱,本来两只眼睛都得做,可是由于经济的原因我最终选择只做了一只眼睛。当时,我的大儿子还在读大学,双重的压力让我的家人都喘不过气来。就在第二年,我的二
儿子考上了XXX大学,又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家面前,那就是昂贵的学费问题。可是考上了又不能不上,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孩子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最终,孩子是如愿上了大学,而这时候的我家早已经是负债累累,这对没有经济来源的我家来说根本无法还清的账。本以为就这样慢慢维持生计,但是灾难好像从来都没与离开过我家,2012年,我老家的房子成了危房,不敢再住人了,这房子是已经重新盖过一次了,那一次是刚刚盖好的房子第二年就塌了,不得已只能重新盖。而如今房子有一次成了危房。哎,我这辈子的命苦的是不能提了,这盖房子又得花钱,可是我们现在的假那还有多余的钱来修房子啊!
如今,党的政策好了,听说可以申请贫困户资金了,这无疑让我这个穷了好几十年的家庭看到了希望,于是我立即向贵单位提出申请,希望贵单位能够批准。让我这个贫困不堪的家庭早日脱离贫穷。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此,请容许我向贵单位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谢谢!
申请人:
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