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百科知识
全国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百科知识
2011年(含)及以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2011年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教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什么?
教师资格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2.教师资格考试采用什么考试方式?
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2012年,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和科目二均采用计算机考试,初中、高中和中职类别的所有的笔试科目均采用纸笔考试。计算机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作答,纸笔考试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笔试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参加面试。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考生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环节,完成面试。
3.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怎么安排?
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具体时间由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提前向社会发布。2012年上半年笔试考试时间为6月30日,笔试各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面试考试时间为9月22日-23日,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中职专业课和中职实习指导面试时间为25分钟。
4.符合什么条件才能报考?
具备《湖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鄂教师【2011】18号)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初级中学、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报考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在校生仅限毕业年级生报考,报考时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5.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依据是什么?
命题依据是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考试标准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试大纲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6.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的作用?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是从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依据。
13.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作用?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是命题和考生备考的依据。
7.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主要考核什么内容?
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8.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主要考核内容是什么?
面试通过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9.教师资格考试分几种类型?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等职业教师资格考试。
10.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11.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2.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
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
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
中职文化课类别的科目三与高级中学的科目三一致。中职专业课和中职实习指导不考科目三。
13.综合素质主要考查哪些知识和能力?
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14.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哪些知识和能力?
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5.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哪些知识和能力?
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16.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哪些知识和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7.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哪些知识和能力?
每个学科的考试大纲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基本包含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
18.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主要题型有哪些?
笔试的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分析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
19.教学设计题的主要考核功能是什么?
主要考查考生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能力和水平。试题提供教学设计需要的相关信息,如背景材料、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概况、教材内容节录等,要求考生写出教学方案片段,或者教学活动基本框架、主要步骤等,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普遍使用的题型。
20.材料(案例)分析题的主要考核功能是什么?
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评析、解释、说明所给材料的综合性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处理和解决材料(案例)与问题间的关系。材料(案例)包括教学实录、教学方案、学生作业、教学反思记录、教研论文、教材内容节录、教育教学热议现象等,材料(案例)以文字、图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试题答案比较开放,是各科目普遍使用的题型。
21.活动设计题的主要考核功能是什么?
活动设计题是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使用的题型。试题提供幼儿园活动设计需要的相关信息,如背景材料、幼儿班级、主题、时间、活动类型等,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设计活动方案。
22.课例点评题的主要考核功能是什么?
课例点评题是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使用的题型。通过呈现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评论,回答相关问题。
23.教师资格考试如何报名?
考试实行网上报名。考生可在报名期间登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网站(/
教师资格证考试在线学习:http:///index.php?s=/Book/Index
第二篇:2015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
中公北京教师网
2015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
1.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2.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A.道而弗牵 B.知行合一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把人才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五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家是()。A.董仲舒 B.王充 C.商鞅 D.墨子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法定学校系统是()。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5.主张儿童自动、自发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只负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辅助学生设计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设计教学 D.贝尔-兰卡斯特制
6.作为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程及其方法的课程文本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程表
7.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了()。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
8.在某学段开始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这种评价方式是()。中公教育提供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选拔性评价
9.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说明教学应该遵循()。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中公北京教师网
10.观看“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人物事迹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是()。A.激情 B.理智感 C.道德感 D.美感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中公北京教师网”!
鼎力推荐:2015上半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简章
第三篇: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学习的心理规律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4.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A.动作技能 B.分析技能
C.态度 D.综合技能
5. 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方面。A.认知 B.情感
C.人格 D.社会性
答案:1.C D 2.D 3.C 4..A C 5.A B D 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在正确的叙述后面打√,在错误的叙述后面打╳,每小题3分,共15分)。1.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2.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解答:
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改为:道德认识 2.(√)。
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改为:桑代克。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改为:观察学习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改为:逆推法。
一、单项选择题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名称和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从心理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是因为()。A、教育需要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兴起 C、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 D、学习理论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4、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说明心理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方向性
5、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A、学前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 C、中等教育阶段 D、初中阶段
6、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阶段。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7、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什么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他人自我
8、学习的基本功能是()
A、适应环境 B、发展自我 C、开发潜能 D、获得经验
9、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A、信号学习B、规则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学习
10、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A、文化历史学派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3、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的学习动机是()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内部动机
14、运用强化激发外部动机的前提是()。
A、知道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B、强化是正强化 C、强化是权威人物给予的 D、强化要及时
15、“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 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 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 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16、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力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A、高 B、低 C、与力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1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A、归因于能力 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 D、归因于运气
18、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归因于()A、能力 B、努力 C、任务性质 D、运气
19、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A、学习方法 B、能力 C、努力 D、运气 2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21、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A、类属同化 B、相关同化 C、总括同化 D、并列结合同化
22、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23、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4、表征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符号,那么表征技能的基本单位是()A、概念 B、产生式 C、网络结构 D、模块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2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 B、示范 C、练习D、反馈
27、根据加里陪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A、知识 B、言语 C、练习D、示范
28、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什么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成为真正的技能。()
A、程序性知识 B、动作连锁 C、言语 D、陈述性知识
29、问题的核心成分是()
A、障碍 B、条件 C、结果 D、起始状态 30、解决问题选择操作步骤时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A、算法式 B、启发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指()
A、问题情境 B、客观环境 C、问题的给定信息 D、问题的背景
32、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是()
A、水下射靶实验 B、罗森塔尔实验 C、邓克尔的点蜡烛实验D、卢钦斯量水实验
33、创造力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实验法 C、专家评定法 D、观察法
34、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
A、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样 C、思维训练 D、人格培养
35、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
36、品德是一种()。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个体心理特征
37、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8、能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的心理现象是()A、社会认知 B、移情 C、亲社会 D、关怀取向
39、用一种客观标准或大众标准分析和评论审美对象的审美倾向是()A、客观型 B、联想型 C、性格型 D、主观型
40、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41、教师素质中的条件性知识就是())A、教育机智 B、教学行为 C、实践知识 D、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
42、教育能力以什么为基础?()
A、条件性知识 B、学科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心理学知识
4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B、布垆坶的教育目标分类 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 D、奥苏倍尔的知识分类系统
44、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教材处理技术?()A、符号标志 B、附加问题 C、先行组织者 D、任务分析
45、以某个教学单元为评价的内容,在编制测验时一个单元里所有的基本知识点和各知识点的不同层次都要包括在内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配置性评价
46、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愉快教学
47、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 B、场依存 C、冲动型 D、沉思型
48、群体成员中原有的倾向性通过群体讨论会得到强化而成为支配性意见的现象是()A、群体极化 B、群体思维 C、去个体化 D、从众
49、学生自由结合的班级中的凝聚力强的小群体被称为()A、非正式群体 B、同辈群体 C、同伴关系 D、集体 50、以个人对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纪律是()
A、任务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51、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正式评价
52、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被称为()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 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2、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特点是()
A、凭借“象征性”格式思维 B、守恒 C、去自我中心 D、多维思维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4、学生的学习特点是()
A、以间接经验为主 B、有他人的指导 C、有计划、有结构 D、以语言为中介
5、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A、意义学习B、行为规范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知识的学习
6、行为主义是最早的学习理论,它为学校的教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A、个别化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交互教学 D、行为矫正、7、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 D、需要
8、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课堂的主要学习动机有()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强化
9、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A、正强化 B、负强化 C、零强化 D、惩罚
10、某些信息的刺激特性会作为诱因唤起人们的特殊好奇心,刺激的特殊性表现在()A、变化 B、夸张 C、复杂 D、含糊不清 E、新奇
11、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A、创设问题情境 B、合作学习C、强化 D、反馈
12、表征知识的主要方式有()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图式
13、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A、材料的逻辑意义 B、动机 C、编码策略 D、已有的知识结构
14、根据知识包含的上下关系和并列关系将同化分为()A、相关同化 B、并列结合同化 C、总括同化 D、类属同化
15、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16、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是()A、智力技能的应用能够举一反三 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C、内部言语成为智力技能活动的工具 D、智力技能的操作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
17、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把问题分为()
A、抽象问题 B、排列问题 C、转换问题 D、结构问题
18、只有符合哪些条件才算是问题解决?()
A、能够回忆与想象 B、有认知成分参与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D、目的性
19、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问题解决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A、提出问题 B、表征问题 C、选择操作 D、执行操作 E、检验假设 2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
A、知识经验 B、惯性思维 C、认知水平与特性 D、人格特征 E、问题的表征
21、如果希望有创造力,就必须具备哪些知识()
A、网络化的陈述性知识 B、相对自动化的技能 C、受意识控制的策略性知识 D、学科知识
22、学习策略包括()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3、问题表征策略主要有()
A、外显表征 B、符号标记 C、作图示意 D、内隐表征
24、学习策略的教学应该坚持()
A、生成性原则 B、特定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25、品德与态度共同的成分是()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行为倾向
26、品德的功能结构理论认为品德的构成部分是()A、生成结构 B、定向结构 C、执行结构 D、定型结构
27、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包括()
A、认知发展水平B、性别 C、助人能力 D、依恋感
28、审美情感是对应于不同层次的审美认知产生的不同性质的美感体验,它们分别是()A、直觉美感形象美感 C、理性美感 D、伦理美感
29、审美的准备阶段需要有什么内部条件?()
A、审美经验 B、审美期待 C、审美能力 D、审美对象出现的信号 30、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认知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BA、知识结构 B、智力水平C、教学技能 D、事业责任感
31、教师的教育能力包含的主要成分是()
A、理解学生的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反思能力 D、口语表达能力
3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微格教学 C、教学反思 D、关注自身
33、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A、系统性 B、灵活性 C、可行性 D、教育性
34、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综合多个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教学目标有效的条件是(A、学生对目标有意识 B、目标明确具体、数量适当 C、置入目标的时间恰当 D、教学目标能够回应教学过程
35、分析教学对象的主要内容是分析()
A、学生的起始能力 B、学生的背景知识 C、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 D、学生的家庭背景
36、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A、自主评价 B、互相评价 C、共同评价 D、个别评价
37、个别化教学的主要方式有()
A、程序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掌握学习D、发现教学
38、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根据学生学习的感知、理解、保持的规律应该是()A、组织与呈现教材、促进知识理解、指导复习B、呈现先行组织者、设计附加问题、激活原有知识 C、示范讲解、变式练习、反馈
D、组织与呈现教材、激活原有知识、练习
39、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
A、智力水平B、知识结构 C、认知风格 D、信息加工方式 40、记忆性学习任务的特点是()
A、清晰 B、风险高 C、动机高 D、动机低
41、优生与差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知识量 B、知识的理解程度 C、知识结构 D、知识的层次
42、判断一群人是否群体的标准是()
A、有共同的目标 B、有角色分配 C、有共同约定的行为规范 D、有很强的凝聚力
43、发生从众的主要原因是())A、个体缺乏主见 B、群体凝聚力强 C、个体害怕被孤立 D、需要转移责任
44、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
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朋友关系 D、合作关系
45、合作能满足个体的什么心理需要?()A、归属 B、支配 C、情感 D、自尊
46、合作与竞争是群体的必然功能,竞争的作用是()
A、激发动机 B、增强个人的自我意识 C、满足成就动机 D、加强责任感
47、人际沟通的非语言符号系统有()
A、视-动符号系统 B、时-空组织系统 C、目光接触系统 D、辅助语言系统
48、影响课堂纪律的教学因素是()
A、教学时间的安排 B、课程表的编制 C、教学过程的规划 D、课堂常规
49、标准化测验的优点是()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权威性 50、判断一位教师编制的测验是否好的标准是()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常模
一、选择(20分,每小题2分)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5.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年长学生可选择()。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1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4.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行为方式。
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 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 2.智力的核心是()能力。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A 13% B 3% C 0.3% 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14.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_。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__。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判断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6.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2.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3.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4.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5.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6.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31.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6.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8.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10.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4.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5.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5.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1.C 5.D、A 8.B、C 12.A C3.B1.B1.A 2.D 6.B10.C 1.A 2.A14.D 22.A1.B6.B7.B9.A12.C8.B10.C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4.错2.错1.错 2.错5.对7.错3.对 6.对2.对 3.错 4.错 5.对26.对31.错 6.对8.错10.错4.错5.对4.错5.错
选择题(20分)
1.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加里宁
C.荀子
D.赫尔巴特
3.“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4.“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是()。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四、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健。()
2.教师通过教育活动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是指教师对教科书的知识说明、解释和论证,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去阐发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和鼓舞学生追求真善美。()。3.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4.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6.“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8.学校体育要向学生传授最高超的运动知识和技艺。()9.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对立的。()
10.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选择题(20分)
1.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把教师纳入“天、地、君、亲”序列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4.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了强制性的国民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
A.培养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所需的劳动者
B.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D.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要求
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8.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9.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0.“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是()。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二、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教师传递人类文化要求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保留前人所创造的文化。()
2.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3.“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4.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5.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6.学校体育要向学生传授最高超的运动知识和技艺。()
7.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
8学校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10.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选择题(20分)
1.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3.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5.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教育性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二、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教师传递人类文化要求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保留前人所创造的文化。()
2.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3.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4.“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6.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8.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10.取得教师资格就能成为正式教师。()
一、选择题(20分)
1.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加里宁
C.荀子
D.赫尔巴特
3.“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4.“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是()。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二、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健。()2.教师通过教育活动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是指教师对教科书的知识说明、解释和论证,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去阐发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和鼓舞学生追求真善美。()。3.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4.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6.“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8.学校体育要向学生传授最高超的运动知识和技艺。()9.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对立的。()
10.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选择题
1..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2..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3.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中,属于智力核心的是_____。A.学习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4.发现学习模式是______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杜威
D.瓦根舍因
5.“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____年颁的? A.1980 B.1986 C.1995 D.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____年颁的? A.1980 B.1986 C.1995 D.1998 8.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第一层次的是: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_______提出申诉。
A.法院
B.教育行政部门
C.公安机关 D.学校 10.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____。
A.应用
B.发展理论
C.在应用的基础上发展理论 11.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______三种教学计划。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_____。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3.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_____。A.讲解
B.讲读
C.讲述
D.讲演
14.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____入手帮助李小林改正毛病?
A.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B.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C.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前三种方法相结合
15.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___原则。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16.《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______的方法。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7.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复习了一组过去学过的词:“跃进”、“斗志昂”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而“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复习了这些词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____________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18.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____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19.________原则是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应认真了解和研究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0.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斯霞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但是‘竹'字作为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字,所以‘笔'字是这样写的。接着教师又问,除了毛笔,你们还见过什么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铅笔、蜡笔、钢笔、圆珠笔„„教师又举起手中的粉笔,学生又说还有粉笔。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贯彻了___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1.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斯霞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但是‘竹'字作为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字,所以‘笔'字是这样写的。接着教师又问,除了毛笔,你们还见过什么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铅笔、蜡笔、钢笔、圆珠笔„„教师又举起手中的粉笔,学生又说还有粉笔。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运用了___教学方法。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2.有位教师在教《小小的船》这一课时,一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不要在课堂随便打岔,你呀,经常如此,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请分析这位教师在处理这一事件违背了___教学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3.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学习化社会对每个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实要求,______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活动
D.游戏活动
24.相对而言,既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轻松地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的课外活动内容是_____。A.文体活动
B.游戏活动
C.社会活动
D.科技活动 25.与学生一起_____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A.制定班级目标
B.建立班委会
C.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D.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26.减少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的治本之策是____。A.缺陷矫正 B.早期干预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27.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都属于_____测验。A.诊断性测验
B.安置性测验
C.掌柜参照性测验
D.标准参照性测验
28.如果学生全部都通过一份试卷,这份试卷的难度则为____。A.0 B.1 C.100 D.60 29.对一份试卷评价说“太偏了”或“太易了”等。这主要是针对试卷___说的。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选择题
1.A 2.C 3.C 4.B 5.C 6.B 7.C 8.B 9.B 10.A 11.B 12.B 13.C 14.B 15.C 16.B 17.B 18.D 19.D 20.A 21.B 22.D 23.B 24.B
25.A 26.D 27.D
28.B
1、选择题(20分,2、每小题2分)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 《大教学论》 B 《论语 》 C 《 理想国》 D 《学记》 2.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___。A 1902年 B 1905年 C 1912年 D 1951年
3.“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强调了_________对儿童发展的作用。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遗传和环境因素
4.“龙生龙,3、凤生凤,4、老鼠生来会打洞”。这是____的观点。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辐合论
29.B
5.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_。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6.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__________特点。A 顺序性 B 不
5、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7.主张教育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这是下面________的观点: A 性三等论 B 性善论 C 性恶论
8.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6、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9.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10.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7、判断(10分,8、每小题1分;对的打“√”,9、错的打“”。)1.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10、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11、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2.小学公办教师的管理、调配工作可由乡镇负责。()3.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4.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12、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5.儿童的主体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6.学校建筑对学生的身心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7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
13、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8.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14、并不
15、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10.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选择题(20分)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 《大教学论》 B 《论语 》 C 《 理想国》 D 《学记》 2.现代学制首先起源于:()。A 欧洲 B 中国 C 希腊 D 美国 3.“教育万能”论的代表是()。A 柏拉图 B 孟子 C 荀子 D 洛克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是____的观点。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辐合论
5.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6.“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是属于()的观点。A 传统教育 B 现代教育 C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共同
7.主张教育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观点: A 性三等论 B 性善论 C 性恶论
8.“给我一打健全的任意,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观点: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辐合论
9.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10.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把答案写在表格上,共10分)
1.因材施教就是要发现学生的特长,根据这些特长加以培养,使其成为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才。2.知识教学就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因而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3.谈话法能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江能引起小学生的反识兴趣,所以小学各科教学中都要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4.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5.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6.采用讨论法,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应及时明确态度。7.课外辅导的学生应是少数个别学生。
8.出考试题,为照顾部分学生落后的状况,可应尽可能降低试题的难度和分量。9.学生是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这主体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10.对于教师来说,评分应严格遵守评分的标准,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请把答案写在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师的“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
2.学生是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的个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少,就越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
3.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是一种对立的关系。4.父母态的人格态型是最完善的教师人格态型。
5.中小学教师所教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基础知识,教师不必有高深的学问,只要弄懂教材就足可应付了。6.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要求教师不能发表任何个人的东西。7.我国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并予以关注是近期的事。
8.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成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改革重点。
9.我国创新教育的提出来源于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创新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号召。
10.教育理论应以现实中的学校为依托。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_的特点。A.复杂性
B.时间的连续性
C.长期性
D.艰巨性 2.素质教育的灵魂是_____。
A.创新教育 B.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C.发展个性
D.培养能力 3.教师总是施教者,学生总是受教者,这是师生间_____关系的表现。A.师生间客观的工作关系
B.师生
一、选择题(20分)
1.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3.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5.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教育性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二、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教师传递人类文化要求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保留前人所创造的文化。()
2.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3.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4.“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6.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8.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
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10.取得教师资格就能成为正式教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斯多得 D.冯特 3.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6.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A.本能 B.怕生 C.预测 D.经验
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A.1.5-2岁 B.1-1.5岁 C.2.5-3岁 D.2-2.5岁 8.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A.家庭教育方式 B.家庭收入情况 C.家庭居住环境 D.家庭文化背景 9.在下列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A.一小时 B.一周 C.一天 D.一个月 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12.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理解 B.机械 C.内隐 D.无意 1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4.在历史上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是由()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的。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 C.特曼 D.比纳 15.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荣格 D.斯普兰格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18.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2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21.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2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A.品德 B.道德 C.个性 D.人格 23.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2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需要。()A.归属 B.自我实现 C.尊重 D.生理
26.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27.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A.权威者 B.告状者 C.指导者 D.协商者
28.教师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这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A.由他控发展到自控 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C.敏感性逐渐增强 D.迁移性逐渐提高
29.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叫做()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诊断效度 30.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 来估计。()A.标准分数 B.原始分数 C.平均数和标准差 D.相关系数
一、选择题(20分)
1.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把教师纳入“天、地、君、亲”序列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4.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了强制性的国民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
A.培养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所需的劳动者
B.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D.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要求
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8.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9.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0.“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是()。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奈美纽斯的()。A、教育论 B、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论 E、理想国
2、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
A、性质 B、机会 C、规模 D、管理体制 E、速度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职业教育 D、成人教育 E、高等教育
4、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A、国家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E、问题课程
5、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顺序有()。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C、规定培养目标)D、学科顺序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6、“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问题教学 D、个别教学 E、分组教学
8、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式有()。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实验法
9、构成人思想品质的基本要素包括()。A、知 B、情 C、言 D、行 E、思
10、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发展能力 D、教书育人 E、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负责。A、思想品质发展 B、全面发展 C、身体发展] D、智力发展 E、能力发展
一、多选题:20分,每题02分
6、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教师心理B个体差异C教学心理D学习心理
7、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是()。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形象记忆D抽象记忆
8、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等方面。A智力水平差异B气质类型差异C表现早晚差异D智力结构差异
9、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活动,但不善深交的人气质类型为()。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B马斯洛C布鲁纳D布卢姆
11、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迁移。A顺向B逆向C正D负
12、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A复述便是死记硬背B做笔记、列提纲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D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1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包括()。A使学生学会学习B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并重 C展示教师思路D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14、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5人左右,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A堆式B马蹄形C环形D兴趣站
15、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B心理健康是一个绝对的标准
C暂时的心理健康不等于永远的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会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判断题:05分,每题01分
16、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17、儿童常把蝙蝠看作是鸟,而把鸭看作不是鸟,是儿童在概念学习中混淆本质特征的典型例子之一。()
18、在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出现练习成绩起伏波动和进步一时性停顿都属于正常现象。()
19、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减的关系。()20、凡是不服从教师指令的行为都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一、选择题(在下列单选和多选题所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入横线上,只写标号。本题共15分)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 》。A.教育论 B.大教育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说 E.理想国
2.“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3.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A.投影 B.录像 C.模型 D.计算机 E.录音
4.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重复性 E.主动性
5.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传统道德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 E.领导因素
6.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 负责。A.思想品德发展 B.身心发展 C.智力发展 D.全面发展 E.能力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对了答案得分,选错一个答案此题无分,共15分)1.B 2.CE 3.ABDE 4.ABCD 5.BCD 6.D。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大教学论》的作者为_______。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3、“传统教学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教室中心的代表人物为______。A、巴甫洛夫 B、陶行知 C、布鲁纳 D、赫尔巴特
4、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为_______。
A、生物起源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心理起源说
5、我国是在进入_______年代后才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A、90 B、80 C、70 D、60
6、学问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为_______。A、赞可夫 B、卢梭 C、布鲁纳 D、杜威
7、_______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学参考资料
8、掌握学习模式是美国教育家___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A、斯宾塞 B、乌申斯基 C、蒙台梭利 D、布卢姆
9、现代教学法的提倡者是美国的_______。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孟禄
10、_____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重要实施者。A、教师 B、学生 C、班干部 D、后勤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为____________。
A、间接性 B、隐含性 C、潜在性 D、迟效性 E、超前性
2、在20世纪,持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____________。A、学科结构主义教育 B、永恒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
3、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____________。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4、教师的社会地位由____________等方面构成。A、专业地位 B、经济地位 C、政治地位 D、个人素质 E、职业声望
5、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A、科目本位课程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融合课程 E、核心课程
6、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_。A、显性课程 B、融合课程 C、相关课程 D、隐性课程 E、广域课程
7、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A、社会 B、经济 C、知识 D、教师 E、学生
8、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环节的构成为____________。A、感知 B、检查 C、巩固 D、理解 E、运用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为____________。A、课外辅导 B、上课 C、学业成绩的测评 D、备课 E、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指导
10、德育目标的层次化与序列化的观点为____________。A、阶段连续说 B、认知结构说 C、直线上升说 D、结构迁移说 E、螺旋式循环说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在正确的题后打“ √ ”错误的题后打“ ” 1.所有的概念形成都符合上位学习模式。()2.随意注意主要依赖于人的直接兴趣。()3.狭义的知识概念,就是指陈述性知识。()4.根据概念的定义,地球是个概念。()
5.在概念教学后,如果学生能精确地背出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教的概念。()6.一般而言,发现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接受学习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7.凡是能促进注意和知觉的方法,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8.我国当前流行的五步教学过程来源于学习心理学理论。()
9.根据“6步3阶段2分支”教学模型,只有学习有独立过程,教无独立过程。()10.教科书的章末概要实际上也是一种先行组织者。()
11.动机因素对学习的作用如同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作用一样是直接的。()
12.如果反馈的目的是提供学习结果的信息并激励学习动机,则不论在何种学习中,应尽可能及时为好。()
13.设计附加问题,目的是从外部控制学生的注意。14.创造性与知识存在高相关。
15. 使能目标16. 分析得越多,17. 越有利于教学。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数学课、物理课的作业总是比历史、政治课的作业多,这是因为:()a 相对而言,前两门课程的程序性知识多;b 后两门课程的认知要求低; c 前两门课程的抽象水平高;d 后两门课程的陈述性知识多。
2.幼儿初识阿拉伯的数字,为了让他们记牢,家长和教师常作形象的比喻:“2象鸭子、4象旗子、7象镰刀......”,从记忆策略来看,属于:()
a 精加工策略,b 复述策略,c 组织策略,d 分类策略。
3.当要求一组被试按图片的编号整理图片时,测验中发现他们记住了图片的内容。这种现象属于:()a 无意注意,b 偶然学习,c 短时感觉贮存,d 接近联想。4.根据心理学关于概念的定义,下例不能代表概念的词是:()a 青山 b 绿水 c 红叶 d 黑海。5.何种说法有错误:()
a 对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不必及时复习,复习时间可适当延后,b 能促进注意和知觉的方法,不一定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c 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实质是掌握做事的规则,d 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主要指概念成规则向技能的转化。6.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归因将成功归因于:()a 努力;b 能力与努力;c 能力;d 运气。
7.学生能用分式的概念来正确判断分式的正反例证。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认知分 类,这种学习属于何种学习:()a 知识;b 领会;c 运用;d 综合。
8.“给出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其中一个分母能被另一个分母整除,学生能通分析并求两个分数的和,15个题中对12题为合格”,这陈述的是何种教学目标 :()a 行为目标;b 表现性目标; c 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目标;d 传统性教学目标。9.教师在教学中提示学生回忆一些知识,是为了:()a 促进学生的选择性知觉;b 促进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 c 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d 激发学习动机。10.设计符号
标
志
技
术
促
进
学习的心
理
学
依
据是:()a 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 b 它可以减缩教材 c 它适当增加
了
直
观
内
容
d
它
可
使
教
材
结
构
鲜明
11.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 学生学习结果 b 教师的偏好 c 学生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d 学习的条件
12.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这种组织 者被称为:()
a 比较性组织者,b 陈述性组织者,c 程序性组织者,d 直观性组织者
13.对于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2+4=? 12+8=?”答案会脱口而出,从程序性知识的类型来看,属于:()
a 特殊的自动化知识,b 特殊的受控的知识,c 一般的自动化知识,d 一般的受控的知识 14.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
a 顺向正迁移, b 顺向负迁移, c 逆向正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15.介于起点能力到终点目标之间必须掌握的学习先行条件是:()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使能目标 , d 教学目标。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共10分)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共10分)B C B A D
一、判断题:(每题2分,并改正)
1、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不同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属性,它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界线在于活动的直接目的性。因此,目的性是教育的根本特征。()
2、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表现为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的矛盾。()3、在构成教育的基本因素中,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5、教育评估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评估是固定不变的。()
三、选择题;(20分)
1、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效性
D、深远性 2、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A、热爱教育事业
B、团结同志、关心教师集体
C、热爱学生
D、严于律已、勤于进取 3、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A、部分与整体
B、整体与部分
C、后者包括前者 D、前者包括后者 4、教学的任务:()
A、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B、发展学生智力 C、发展学生体力
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绪、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5、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6、教学过程的几种必然联系:()
A、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B、掌握知识和发展体力
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 D、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 7、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教育法 D、情感陶冶法 8、课外活动的特征:()
A、单一性
B、兴趣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 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教育手段
B、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
C、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D、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以上三点均正确 四.判断正误(每空2分,共30分)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反映。()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3.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增长是等速的。()4.抑郁质型的人就是自卑感强的人。()5.品德是个性中具有道德意义的心理特征。()6.性格与品德无关。()
7.一个人只要有道德行为出现,就表明他已具备了某一品德。()8.社会助长效应只有积极意义没有消极意义。()
9.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交流着师生双方的信息,同时也交融着师生的情感。()10.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学生起决定作用。()11.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
12.有的学生静坐在座位上,出神地望着窗外,他虽然自己没有用心学习,但毕竟没有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这种行为教师可以不作为课堂问题行为处理。()13.倒退是指个体回复到儿童时期对付挫折的幼稚方式。()14.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本质属性与性格的认识。()
15.人们在产生挫折后,为了对抗减轻或摆脱焦虑的情绪困扰常常靠心理对抗来保护“自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 .学校教育始于 __________。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______。1.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 B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__________。
A .课程设计 B .课程制订 C .教材编制 D .课程设置 4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__________。A .各门文化课 B .思想品德课 C .课外活动 D .少先队工作 5 .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 __________。A .必要条件 B .物质基础 C .重要保证 D .重要手段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大狼带小狼捕食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2 .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4 .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练结合,既要重讲理,又要落在实处。()5 .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则属于基础教育。()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 B 2 . A 3 . D 4 . A 5 . B
四、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 2 . √ 3 . 4 . √ 5 . √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_____》。A.教育论B.大教育论C.普通教育学D.师说E。理想国 2.“拔苗助长”违背了______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3.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_____.A.投影B.录像C.模型D.计算机E。录音 4.教师劳动的特点是______。
A.创造性B.示范性C.长期性D.重复性E。主动性
5.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A.传统道德因素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C.科学文化因素D.社会因素E。领导因素 6.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_________负责。
A.思想品德发展B.身心发展C.智力发展D.全面发展E。能力发展
三、单项选择题:
1、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____。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癸卯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2、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_____。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教育方针D.教学进度计划
3、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学过的知识的教学法是____。A.演示法B.练习法C.发现法D.参观法
4、注入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
A.以讲授法为主 B.强调教师主导作用 C.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容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D.教学缺少提问
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A.程序教学法B.暗示教学法C.发现法D.范例教学法
四、判断题:
1、教育一产生便具有了阶级性。()
2、培养人的规格要求除了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之外,同时还受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的制约。()
3、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4、课堂教学如果没有课外活动的配合,就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5、课堂教学是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
一、选择题
1、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的是()
A 社会实践 B 语言的产生 C 生产劳动 D 学校的出现
2、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说明了()对个体发展的影响。A 遗传 B 成熟 C 环境 D 教育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A 专职性 B拥有高深知识 C教学活动 D 智育活动
4、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
A 实验活动 B 德育活动 C 教学活动 D 智育活动
5、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A 德育内容 B 德育内容 C 德育原则 D 德育方法
二、是非题(判断下列命题,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对的打“勾”;错的打“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2.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必定无疑的。
3.现在世界各国一般都说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目的也有共同的一面。
4.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5.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不能听任学生自由地独立自主地活动,教师必须时时紧紧跟着,以防出现差错。6.新形势要求学校思想品德工作必须把重点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7.教学具有教育性。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思想品德形成过程。9.发展智力和掌握知识有联系,但不同步。
10.教育对象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完成了某一道德行动,即表明他已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1.《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4.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5.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 6.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7.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8.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D.民主性 9.“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0.提出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的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均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教学辅助形式有
A.复习课 B.小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练习课 E.现场教学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是
A.自愿性 B.独立性 C.超前性 D.广泛性 E.随意性 3.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
A.最优化原理 B.民主性原理 C.双向性原理 D.反馈性原理 E.整体性原理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
A.德育过程 B.培养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过程
C.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D.受教育者思想内部变化过程 E.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 5.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
A.教育与人的发展成长相关,是人类自身发展成长所必须 B.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是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C.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D.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E.教育是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
五、辨析题(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并作简要分析。每小题5分,共30分)1.生物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平均发展
3.尊师爱生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之一。4.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5.“谈话法”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6.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之一。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2、每小题1分,3、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
5、尔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从时间上看,6、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7、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8、()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9、“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10、()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11、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1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12、学校体育更具有()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7.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3、在教育过程中起()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
14、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 2.B 3.B 4.D 5.C 6.C 7.C 8.A 9.B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C 20.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②洛克的《教育漫话》
③卢梭的《爱弥尔》
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①生物性
②永恒性
③历史性
④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①幼儿教育
②中、小学教育
③高等教育
④职业技术教育
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①家庭教育
②社会教育
③学校教育
④一切教育
5.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①感知
②理解
③判断
④创造
6.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①宏观的②间接的③一般的④特殊的
7.()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①课堂教学
②复式教学
③开放教学
④电化教学
8.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①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要求
④教育影响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①高等教育
②中等教育
③职业技术教育
④初等教育
10.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①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②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④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1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①理论加实践
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③读书加劳动
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1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的责任交给地方。
①基础教育
②中学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职业教育
13.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①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②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④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4.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生物性和阶级性
③历史性和阶级性
④受教性和可教性
15.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①参观法
②实验法 ③演示法
④练习法
16.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
①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③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④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7.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①讲解
②讲读
③讲述
④讲演
18.()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学记》
④《大学》
19.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20.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①循序渐进
②因材施教
③直观性
④巩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主要是德育内容。
①礼
②射
③御 ④书
⑤乐
2.我国中小学体育内容中属于运动锻炼项目的有()。
①田径
②游泳
③日光浴
④武术
⑤野营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
①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③发展速度的不匀衡性
④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4.总结性检查方式主要有()。
①测验
②实践考试
③作业检查
④笔试
⑤口试
5.我们向学生进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时,要注意通过()经常进行。
①多学科
②多途径
③多活动
④多层次
⑤多形式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
①备课
②组织教学
③上课
④学业成绩评定
⑤辅导答疑
7.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规定学科的()等。
①教学目的②教材体系
③教材范围
④学科设置
⑤教学进度
8.学制的统一性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应当()。
①具有统一的教育目的②具有统一的办学形式
③具有统一的具体培养目标
④作出统一的发展规划
⑤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
9.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
①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②课外教育工作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③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取代
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补充
⑤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
10.在八十年代后期,我国中小学普遍增设了思想品德课、中小学生守则教育课,这主要反映了()的需要。
①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要求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③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⑤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1.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2.接受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第四篇: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1)
一、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2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D),年长学生可选择(A)。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3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B),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C)。
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
4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5班级人际关系包括()。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6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7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行为方式。
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
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 8智力的核心是()能力。
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
9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A 13% B 3% C 0.3% 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1.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13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14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5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_。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1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1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18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__。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9“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0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21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二.选择题
1..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2..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3.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中,属于智力核心的是_____。A.学习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4.发现学习模式是______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杜威
D.瓦根舍因
5.“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____年颁的?A.1980 B.1986
C.199
5D.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____年颁的?A.1980 B.1986
C.1995
D.1998 8.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第一层次的是: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_______提出申诉。A.法院
B.教育行政部门
C.公安机关 D.学校
10.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____。A.应用
B.发展理论
C.在应用的基础上发展理论
11.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______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_____。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3.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_____。A.讲解B.讲读C.讲述D.讲演
14.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____入手帮助李小林改正毛病? A.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B.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C.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D.前三种方法相结合
15.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___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16.《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______的方法。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7.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复习了一组过去学过的词:“跃进”、“斗志昂”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而“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复习了这些词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____________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18.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____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19.________原则是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应认真了解和研究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0.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斯霞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但是‘竹'字作为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字,所以‘笔'字是这样写的。接着教师又问,除了毛笔,你们还见过什么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铅笔、蜡笔、钢笔、圆珠笔„„教师又举起手中的粉笔,学生又说还有粉笔。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贯彻了___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1.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斯霞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但是‘竹'字作为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字,所以‘笔'字是这样写的。接着教师又问,除了毛笔,你们还见过什么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铅笔、蜡笔、钢笔、圆珠笔„„教师又举起手中的粉笔,学生又说还有粉笔。
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运用了___教学方法。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2.有位教师在教《小小的船》这一课时,一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不要在课堂随便打岔,你呀,经常如此,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请分析这位教师在处理这一事件违背了___教学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3.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学习化社会对每个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实要求,______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活动
D.游戏活动
24.相对而言,既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轻松地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的课外活动内容是_____。
A.文体活动
B.游戏活动
C.社会活动
D.科技活动 25.与学生一起_____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A.制定班级目标
B.建立班委会
C.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D.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26.减少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的治本之策是____。A.缺陷矫正 B.早期干预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27.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都属于_____测验。
A.诊断性测验
B.安置性测验 C.掌柜参照性测验
D.标准参照性测验
28.如果学生全部都通过一份试卷,这份试卷的难度则为____。A.0
B.1C.100
D.60 29.对一份试卷评价说“太偏了”或“太易了”等。这主要是针对试卷___说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KEY:.ACCBC BCBBA
.BBCBC.BBDDA
.BDBBA
.DDBB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 1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3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4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6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7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8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9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10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1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12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13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14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15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16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17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18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19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20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21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KEY:.错.错.错.错.对
错.对.对.对.错.错.对.对.错.对.错错.错.对.错
错
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在正确的叙述后面打√,在错误的叙述后面打╳,每小题3分,共15分)。
1.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2.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解答:1.(╳)。改为:道德认识2.(√)。3.(╳)。改为:桑代克。4.(╳)。改为:观察学习5.(╳)。改为:逆推法。
第五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材料
今年3月29日是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教育主题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为教育学生有序上下楼、文明把路行,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坚决避免侥幸心理,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自1996年起,“安全教育日”主题分别是:
1996年:“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小学校安全工作”1997年:“交通安全教育”
1998年:“注重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
1999年:“消防安全教育”
2000年:“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2001年:“校园安全”
2002年:“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
2003年:“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004年:“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2005年:“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06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2007年:“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2008年:“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
2009年:“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2010年:“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为此,学校拟于3月29日当天举行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
2011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