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转型—打造新就业基地
**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因煤而荣,也因煤而衰
**市在共和国建设的功臣榜上赫赫有名,是建国时期享誉全国的“煤电之城”,“一五”时期,国家156重点项目中就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市。这里曾有“亚洲第一”的煤电双绝---露天矿、发电厂,50多年来**市为共和国累计发电1700亿千瓦时,累计生产原煤6.58亿吨,用
装载60吨的运煤列车排列起来,可绕地球5周多。这张1954年邮票与这张1960年版的五元人民币都记载着**市曾经的辉煌
然而辉煌已经过去,资源型城市的共同规律时因资源而立而兴,却注定要因资源的枯竭而衰落,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市因煤资源萎缩,先后有18座煤矿陆续报废、关停和破产。占市区人口近一半的依靠矿山生存的职工及家属规模行的失去饭碗,78万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高达15.6万人,占应就业人员总数的36.7%,全市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居民达19.95万人,占市区人口的1/4。2000年**市gdp增长仅为0.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全省平均的30%。
面对资源枯竭,怎么办?为了生存和发展,**市的经济必须转型,问题怎么转,转向何方?2001年9月至12月间国务院连续两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亲自指挥,研究**市经济转型问题,国务院领导明确提出,**市的转型思路要从结构调整上考虑问题,过去之所以苦恼,是就煤炭考虑煤炭,就矿山考虑矿山,就二产业考虑二产业,所以没有收获。这次必须从根本上给下岗职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要更新观念,把发展替代与创造就业机会结合起来……
“依靠不依赖,苦干不苦熬”**市转型试点要克服的不是一个暂时困难,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第一大难题是钱从哪里来?有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国家对**市的投资88%都用在了煤和电上。转型就是纠正畸形的投资结构,而这是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
第二大难题是人向何处去?**市市区78万人口中有一半是矿工或矿工家属,他们以煤为生,除了会采煤就没有其它技能了,**市市经济的支撑就是煤电,第三产业长期没有发展,煤矿破产了,如果不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地方根本没有接纳就业的能力。
肥沃的土地给了**市希望,跳出二十里城区,**市的决策者们发现了一个郁郁葱葱的阳光地带---**市市国内土地资源较为富庶的地区,人均占有土地8亩,耕地5.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而且**市气候资源凉爽干燥、日照好,特别适宜发展畜牧业和引进相应的高效农业项目。**市农产品加工业也有较好的传统和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市的副食品便在辽宁小有名气。
于是,**市的转型从现代农业起步,以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接续替代,努力打造一、二、三产业有序搭接,有机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市转型试点之战有序展开,仅2002年一年引进的34个龙头企业就安置了**市下工职工15000人,到2007年底,**市初步构建出“主导产业和若干支柱产业”经全市上下6年的努力经济格局完成了转型试点第一阶段的任务,使独具特色的‘**市方式’破茧而出,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达到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12.7%上升到22.4%;煤炭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35%下降到26%;食品、电力、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初步形成产业优势;县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增长6倍,占全市比重已达47.4%;
转型第一阶段,**市市委,市政府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转型的一切工作以能不能创造就业机会,能不能改善人民生活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型为了人民,转型依靠人民,转型也固然初战告捷。
从2008年开始,**市的经济转型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突破**市”的新阶段,这一阶段面临的仍然是那两个永恒的难题,“钱从哪里来和人到哪里去”,随着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刻影响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实体经济,**市转型试点坚持把创造就业岗位放在第一位的问题更加突出,突破**市必须从突破就业为起点和首要目标
位于城市南部的**区给了**市新的希望,跳过横贯市中心的细河,**市的决策者决心打造两个产业增长极,即以**市矿山转型就业基地为载体的工业增长极和以国家矿山公园工业遗产旅游及孙家湾高端商务休闲区为载体的服务业增长极
2008年,市委、市政府在**区区水泉镇规划了29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市矿山转型就业基地的建设,详细规划了六大产业集群和一个研发及商务区,即新材料生产集群、机电设备生产集群、中国北方矿山设备生产集群、环保设备制造生产集群、粉煤灰制品生产集群、信息材料生产集群以及研发商务区。该基地预计基础
设施总投入60亿元,分二期建设,一期投入40亿元,二期投入20亿元。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为目标,全面提升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产生集聚效应、配套效应、规模效应,办成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和循环经济的先导区,该基地建成后可直接安置就业8万人,间接安置结业25万人。目前,市
委、市政府正集中全市骨干力量,加快基地的建设进度,确保基地按期顺利建成、早见成效。
**市是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融的城市,早在76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境内发掘出的查海古人类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村”。辽代时期,这里曾是契丹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境内新近发掘的关山辽墓群是辽代中晚期贵族墓葬典型代表。在清朝,**市是藏传佛教的东方传播中心,素有东藏之称,境内的瑞应寺现有国务院册封的七世**,海棠山上至今还保留着267尊藏传佛教摩崖造像。
**市旅游资源丰富,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又遗留下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工业文化遗产,**市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个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结合高品位的休闲、度假、娱乐等现代旅游需求,规划了面积为28平方公里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和设施完备、交通顺畅、商业繁荣的现代旅游商务区,以此打造服务业增长极,带动就业。该区预计投资40亿元,全部投入运行后将拉动5万人就业。
海州露天矿是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核心,围绕垂直深度320米、占地28平方公里的海州露天矿建立国家矿山公园,公园于2006年9月2日破土动工,市委、市政府充分依托这一最具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和以煤矸石山、电镐、蒸汽机车、电力机车、铁轨、废弃的厂房等为代表的工业遗产资源,规划建设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矿山雕塑广场、机车广场、矿石阵及森林广场、水上乐园及广场、游乐场、怀旧铁路、观光小火车站、地质遗迹、越野车赛道等22处旅游观光区,全方位、多层次展示矿山历史与文化、高端休闲与大众娱乐、现代元素与怀旧情结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魅力。同时,按照国际标准,正在积极完善旅游业配套设施及配套功能,促进交通、文化、餐饮、零售、娱乐、休闲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同步发展;
在孙家湾棚户区改造的腾空地,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了生态商务休闲区,重点发展高端商务休闲、高端酒店及配套高端商业,建成世界工业遗产广场即超五星级酒店和五条风情街即亚洲集锦休闲街、中华民族街、中华美食街、欧陆现代商业街、景观房产街;
在矸子山复垦区规划兴建以高尔夫球场、狩猎场、跑马场等高品位的娱乐项目为主的大型体育公园;这里还将建设一条旅游观光线,让游客乘坐富有矿区特色的交通工具游览各景区。总之在未来的几年内,**市将着力打造以工业遗产旅游产业为中心,以文化、餐饮、酒店、会展、娱乐、休闲、传媒、商务等相关配套服务产业为外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完整,前、后关联产业集中的世界工业遗产旅游产业体系。
为适应两个增长极对劳动就业技能和素质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已经先期启动了辽宁工大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造和建设,设置与此相关的专业,对劳动者进行专、本科教育和培训,为两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辽宁**市矿山转型就业基地建设即重视扩大投资,又重视扩大消费,同时它也将解决就业这一影响**市转型振兴的 “瓶颈”问题。**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项目建设,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政策和资金问题,希望国家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了党和国家的支持,**市人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重振雄风,再铸辉煌。
第二篇:加快转型发展 打造新竞争优势
加快转型发展 打造新竞争优势
耕耘金融事业33年,张建国对行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判断力。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以来,带领建设银行以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转型升级取得丰硕成果。在谈及新常态下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时,张建国行长认为必须立足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与国家各项战略导向保持高度一致。以转型发展打造市场竞争的新优势,为改革助力“保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2015年新年伊始,中国银行业改革与转型话题持续深度发酵。2014年民营银行破冰的“鲶鱼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互联网+”思维乘着“两会”的东风强势逆袭,大有加快转变银行业经营理念与竞争格局之势。与此同时,酝酿20余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在即,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或超预期。多重挑战“不期而遇”,并发而起,新常态下的中国银行业何从发力,如何于挑战中寻机遇,从转型中找发展,打造市场竞争的新优势?近日,带着上述问题,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在即
银行业须加快审慎经营转型
本刊记者:2015年3月3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公布,并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一项酝酿已久的金融改革制度,您认为此时推出会对银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张建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建立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对于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存款人角度看,这一制度的推出将改变储户“政府隐性担保、存款无风险”的传统意识,使大家更加关注存款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选择较为安全的金融机构。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将强化其风险意识,促使各金融机构更加理性揽存、稳健经营。
从金融稳定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构建存款类金融机构市场化监督和约束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从银行业市场格局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增强存款人对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银行的信心,为其加速发展创造公平适宜的外部环境。
从深化改革的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一方面将打破商业银行存款无风险、难以破产退出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使其真正成为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为加速乃至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业利润产生的影响有限,但短期内为存款人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建设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存款保险制度,积极维护客户利益,确保稳健经营持续发展,为促进金融稳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本刊记者:今年两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最后要放开,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或许打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窗口。您认为当前实现利率市场化还面临哪些问题?
张建国:2014年11月至今,人民银行已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已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在改革过程中,会伴生三个问题:一是银行存款成本上升问题,进而推动全社会融资成本上升或居高不下。二是银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三是风险偏好变化与信用风险爆发的几率增加。
为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首先应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防范系统性风险。其次应强化融资主体自我约束,增强利率敏感性。要强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增强利率敏感性。要弘扬契约精神,营造诚信环境,强化民营企业信用约束和社会责任,对恶意逃债、赖债行为加强法律制裁。要强化居民风险意识,追求高收益必须承担相应的高风险。此外,还应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创新利率风险对冲工具。
“一带一路”提速人民币国际化
国家战略催生银行业转型新机遇
本刊记者:不久前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提到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并指出要强化金融合作。这将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张建国:“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常态下构建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实施,自贸区建设加速进行,高铁核电等优势产业进军世界,中国这艘千年前就已乘风破浪、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船再次扬帆起航,驶向广阔大洋的姿态已渐清晰。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势必融合到这一战略框架及其所衍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支持下,“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在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经贸往来,西部和沿海特色产业等方面快速发展,将为中国银行业带来大量而稳定的业务机遇。首先,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带动经济较薄弱的西部地区,形成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逐步将内陆沿边地区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拉动特色优势产业、海洋经济、能源产业的发展。其次,我国在基建、装备制造、钢铁等产业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通过“一带一路”的跨国合作,能够助力国内优势产业“走出去”,在全球树立品牌,并消化国内部分行业的过剩产能。因此,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产业转移等领域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战略的实施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的巨大资金缺口提供融资新渠道,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地区金融合作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去年年底,建设银行去马来西亚筹建分支机构,我们看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非常欢迎“一带一路”战略,他们都很希望“一带一路”战略能带动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契合各国的共同需求前提下,减少壁垒,推动人员和经贸往来,激发经济活力和合作潜力,将在经贸合作升级、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等方面为我国银行业带来新市场、新路径。
本刊记者: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出台,亚投行也将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平台,其与丝路基金的设立必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请您谈谈对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看法?
张建国: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经济金融与全球经济金融必将进一步高度融合,人民币国际化已成大势所趋。目前,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结算量、保有量已经很大,并且仍在扩大,但人民币在境外作为世界货币的基本功能尚未得到应有体现,应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人民币“能出去、愿持有、用的多”的吸引力问题。
一是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基本前提。短期可以保持人民币汇价双向波动,但长期应维护币值稳定,这样才能增强国外境外持有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的意愿,并不断增强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
二是要利用我国在大宗商品进口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人民币计价和人民币清算。在部分大宗商品交易中,尽可能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时机成熟时,还要推广至其他领域。
三是要提升对外输出人民币的能力,优先推进单边资本项下可兑换。一方面通过人民币投资带动人民币输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援助、国际合作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人民币投资;另一方面从战略角度与重要贸易伙伴及友好国家加快开展更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快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输出能力。
四是优化银行业国际布局,提升全球服务能力。近几年,我国大型银行国际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应在更多市场为人民币的使用和持有搞好服务,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承担好资产管理、清算中心的职责。
本刊记者:建设银行在服务和支持我国“走出去”发展战略方面有哪些实际举措?
张建国:近年来,建设银行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通过自身转型发展,不断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4年6月,建设银行被指定成为伦敦人民币清算行,被赋予了人民币国际化更广阔的意义,这也是对建设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巨大肯定。
最近两年,建设银行“走出去”的步伐非常坚定。建设银行已经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1家一级海外机构,组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网络,建设银行国际业务的增长幅度,也远远高于国内银行业务的增长幅度。预计到2015年底,建设银行海外机构将达到30家,布局海外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海外的服务网络增强以后,对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将会起到更好的支持帮助作用。
2014年全年,建设银行支持“走出去”项目405个,实现签约额逾150亿美元,支持出口近5747亿美元,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底,建设银行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承办的第一个“一带一路”重大“走出去”项目——国家电网埃塞俄比亚12.8亿美元出口信贷银团项目正式签约,为2015年全行大规模开展“走出去”国际融资业务吹响了号角。下一步,建设银行将以出口信贷、跨境担保、跨境并购融资、跨境供应链融资、项目融资等优势产品为依托,进一步完善金融产品体系,优化行内业务流程;以重大项目、重点客户为突破点,搭建总分行、母子公司、条线间联动营销平台,进一步挖掘优势行业与客户的业务需求;以境外机构、子公司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海外布局,强化境内外联动,统筹利用各机构优势为“走出去”企业服务。
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面临新趋势
风险管控向常态化管理转型
本刊记者:最近,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上市银行陆续发布了2014年经营业绩年报。盈利增速放缓,不良贷款率有所攀升成为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商业银行净利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全行业增速近三年来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您对此如何解读?
张建国: 2014年不良率反弹是整个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2014年,建设银行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不良资产风险管理年活动,总行、分行都牵头处置重大风险事项,通过打包处置的方式,不良资产收回的比率达到了35%,可以说是积极应对不良率上升、主动化解风险的结果。2014全年,建设银行计提了619亿元的拨备来应对资产质量下降。处置了700多亿元的不良资产,核销了320亿元坏账,这确实对我们的净利润增长形成了一定的压力(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银行业净利润增长速度下降将是一个趋势。一方面是整个经济下行造成资产质量的压力。今年面临的风险情况将更加复杂,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还在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确权及转换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相关行业造成冲击。银行是典型的亲周期行业,宏观经济下行,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面临很大压力。银监会的分析表明,今年不良率还可能上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持续加大,迫使银行动用部分计提拨备。另一方面是价格的问题,主要是人民银行大幅度不对称调息带来的影响。我们将从资产质量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尤其是控制风险等方面,来应对这方面的压力。
基于此,2015年建设银行风控工作将从“非常措施”向常态化管理转型,从事后处置向更注重事前防范的全流程管控转型,以守牢风险底线、积极服务全行转型发展为主线,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夯实基础,创新手段,强化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促进全行转型发展。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化解力度,提高处置效率和效果,同时争取政策支持,拓宽不良贷款处置途径,挖掘市场潜力,引入市场化机制,借助子公司平台,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三是发挥前中后台风险“三道立体防线”作用,前移风险管控关口。四是守牢合规底线,推进内控合规管理方式转型。全员合规是全行稳健经营的必要前提。合规管理将落实到每个网点、每个业务流程、每个岗位上。
本刊记者:2014年建设银行正式确立了新时期战略转型发展规划,并启动了内部机构的集约化调整改革。2015年,建设银行转型发展战略将如何落地?
张建国:新常态下,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与国家各项战略导向保持高度一致。通过自身转型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不断创造新价值,以转型发展打造市场竞争的新优势,为改革助力“保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2014年年底以来,建设银行对内部机构进行了一系列集约化调整,总行设立资产管理部,与投资银行部合署办公,集团客户部调整为战略客户部,电子银行部调整为网络金融部,同时成立新的渠道与运营管理部,负责全行营业性业务运营管理、营业网点管理以及集约化处理等职能的业务支持和服务。2015年这类调整还将继续,争取为建设银行的战略转型提供组织架构方面的有力保障。
在优化治理架构、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建设银行还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按照总书记对建设银行提出的“三个能力”建设要求,大力提升区域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服务水平。目前,已制定并下发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七大服务领域、六大产品配置、六大推进举措的细化措施,全力保障国家在“一带一路”关键领域的融资需求,打造支持“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金融大动脉。
2015年是建设银行全面实施新时期战略转型发展规划元年。建设银行将紧紧围绕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管理、创新银行、智慧银行五个方面推进转型,全面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的现代商业银行集团,主要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加快推动传统经营模式向大资产大负债模式转变。探索编制集团大资产大负债经营计划,打造大资产管理平台,加强集团资金全量管理,提升金融市场业务管理水平。
二是加快推动单一服务模式向差别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开展综合金融服务下的综合营销、综合定价和综合考核;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业务,打通各类资金供求通道;健全跨区域、跨条线、跨境联动机制,搭建集团层面业务协同平台。
三是加快推动传统网点经营模式向全面渠道经营模式转变。大力发展网上银行、远程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渠道,打造“智慧银行”类服务体系,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强化线上线下协同。
四是加快推动统一管理模式向统一性与差别化管理相结合模式转变。细化分类管理,资源配置向客户基础好、资本占用少、成本较低、价值创造力强的业务、产品和区域倾斜。
五是加快推动传统信息系统管理向大数据管理模式转变。尽快完成全行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为转型发展提供专业化支持。
第三篇:打造五大基地
打造五大基地,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2011年3月份,市委提出了以“三化融合”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就干什么,让能干什么的地方就干什么,还强调了县干什么、镇干什么、村干什么的工作经验;以“三化融合”来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对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作用。腰古镇根据自身定位,立足自身优势,大胆实践,全力推进“三化融合”,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近段时间,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对我镇“三化融合”开展的情况作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化”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主抓特色农业,通过实施“抓产业、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策略,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一是蔬菜种植基地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先进发展模式,实现土地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化生产。一方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镇农民人均收入7127元,同比增长7.5%)。目前全镇已形成永昌村委(双稳村)、旺村村委、黄岗塱村委和水东村委四个大规模的蔬菜基地。直至今年,全镇蔬菜基地发展到5400亩,产量达9180吨、产值2319万元。
二是专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明显。目前,全镇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个,分别是农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腰古兴达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蔬菜流通协会。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里面充当“市场导向”的作用,是广大农民甚至乎农业企业的指南针和导航器,能及
时、准确的向农民和企业反馈最新的市场供需、物价等重要信息,有效地减少农产品在市场流通不畅的问题,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尤为突出。至今,全镇共培植丰兴、泰和等7间农业龙头企业。他们通过整合人力、集中农田、发展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目前全镇冬种面积发展到9290亩,品种有马铃薯、叶菜、水果番茄等,年产值达2700多万元,平均每亩可为农民增收10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冬种的积极性。同时,我镇还积极利用毗邻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的地域优势,引进“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大搞综合养殖。全镇养鸡专业户现已发展到430户,肉鸡年产量860万只;发展养鸭专业户50户,肉鸭年产量50万只;发展猪场80个,肉猪年产出栏量达4万头;发展鱼塘3000亩,年产量3000吨。
(二)工业发展现状
去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0.2亿元,比2005年(下同)增长75.3%,年均增长11.8%。其中,工业产业增加值6.13亿元,增长84.6%,年均增长13.1%。工业发展增长势头明显。
近年来,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石材行业发展较为迅猛。现有石材企业6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英皇石材、亚洲石材、志旺石材、希利顿砂岩邓。同时,努力做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作,初步建立产业转移基地,承接了辉鹏陶瓷、全国著名品牌钻石陶瓷等大型企业,从而促进了腰古经济的发展。
今年,又成功引进了投资额为2.5亿元的天池国际环保石材项目和投资额为2.5亿元的科力佳电子设备生产线项目,并计划引进全国四大石材企业之一的环球国际石材项目等。目前腰古工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
(三)小城镇建设现状
圩镇建设情况:腰古镇中心区面积为2.7平方公里,建设街道有府前路、镇屏路、文昌路、文华路、西堤路等十多条,建设巷道有人民巷、卫生巷、农民巷等6条。圩镇人口发展到近5000人,其中常住人口3000多人,流动人口近2000人。圩镇拥有卫生院、中小学校、幼儿园、交管站、食品站、邮政、信社、电信等单位,并建有肉菜市场一家,商场一家以及各类商铺多家。每逢赶集日,圩镇呈现一片热闹的场景。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对腰古中学校舍进行修缮,并新建了一幢两层400多平方米的师生饭堂,内设乒乓球室和师生娱乐室,此外还争取香港烛光基金会支持40万元兴建一幢三层十二室新教学楼。争取外出乡贤和旅居港澳地区的同胞分别为腰古中心小学、联强小学、城头小学、永昌小学等捐建教学楼和捐赠电脑、课桌、学习用品等大批教育教学设备,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2010年,全镇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达100%,镇区幼儿园和农村学龄前儿童入园率分别达90%和7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80%。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腰古卫生院新兴建了一幢楼高四层、面积3050平方米的住院部大楼,增设病床50多张,群众就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10年,借“三网融合”之机,通过引进一套60多万元的远程医疗诊断设备,与市人民医院、南方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地解决群众出行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今年,又成功建立与广州三九脑科医院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该院设备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将镇卫生院打造成粤西地区一流的基层卫生院。2011年,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28335人,覆盖率达99.8%。
文化建设情况:
腰古社区以“海纳百川造和谐、崇尚礼仪建文明”为理念,全力打造和谐文明社区。近年来,通过努力,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街道管理变得有秩序,文体娱乐有了好去处。每逢重要节日,社区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增加节日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社区
每年都会举行书画展,届时来自云城、新兴、肇庆等地的书画大师都会应邀出席,妙笔生辉。正因为这样,今年来“六好社区”、“一流社区”、“平安社区”等荣誉熠熠生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二、“三化融合”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区域优势:
我镇地处肇庆市、云浮市、新兴县三地的交汇点(离三地城区的距离均为30多公里),是云浮市的“东大门”,是连接肇庆、佛山、珠三角发达地区的重要窗口,大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然优势,方便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和交流。
(二)交通条件:
国道324线、省道267线、三茂铁路、小夏线、董朝线经过我镇,在镇内编制成“两线带多线”交通网络,极大方便了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对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发展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农业发展:
作为区乃至市的农业重镇,腰古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实行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生产,多元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础上有了优势,发展上就有底气。
三、实现“三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是“三化融合”水平较低。就我镇而言,工业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够新型。传统工业还是占据多数,这些工业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且效益较低。农业只是实现了初步现代化,但是由于土地集中率还是偏低,因此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还没有出现;城镇
化建设方面统筹做得不够,有时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出现,阻碍了城镇化的加快推进。
二是“三化融合”面临传统观念的挑战。“三化融合”面临挑战的传统观念是什么。经调研和分析,我总结了几点:一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仍然存在,很多农民群众缺乏开放性,满足于现状。农业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还在;二是“土地就是命根”的观念依然很深,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宁愿闲置土地也不肯转让出来,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生产;三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观念,影响了部分企业主见异求变的积极性,他们只求有固定的利润不求通过产业升级来取得利润最大化。
四、实现“三化融合”,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
腰古镇将充分结合自己实际,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全力打造五大基地”为重要抓手,全面实现“三化融合”。
一是打造城郊型“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方面要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保障;再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重点培育“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综合种养基地、冬种马铃薯基地。全力打造城郊型“三高”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打造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实现工业转型升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情招商、以商引商”等创新方式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今后将重点引进一些投入产出大、拉动力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到我镇投资发展。打造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引进更多先进高效的工业项目,逐渐淘汰落后的工业项目,是我镇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三是打造以砂岩、文化石、马赛克为特色的石材基地,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我镇将以石材企业门面整治为契机,全面提升我镇石材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树形象、提档次、增规模、升级别。并通过举办或参加石材文化节、石材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腰古“砂岩、文化石、马赛克”专业镇的形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四是打造小城镇建设示范基地,实现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市“创建宜居城镇试点镇”,腰古将不遗余力推动小城镇建设,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一方面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抓好各项在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落实,还要积极向上级申请完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方面要全力推进“以奖代补”项目、名镇名村建设项目及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项关于惠民惠农政策和措施,逐渐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一体化。计划建设宜居城镇、建设房地产、商贸企业、农贸市场等,吸引农村村民集聚到城镇,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城镇面积,扩大城镇规模,集聚资源优势,以此将腰古建设成为城镇示范基地。
五是打造仓储物流基地,促进共同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区交通和仓储地已不能够适应急速膨胀的物流需求,充分利用腰古交通条件和地处三地中心的优势,发展规模面积约1000亩仓储物流基地,包括建设石材物流园及其它工业产品的仓储地和物流园。腰古仓储物流基地将发挥其承载全区乃至全市石材物流压力的作用,让石材流转提速,加快经济发展。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
远期目标已经明确、美丽蓝图已经勾画,腰古将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全力打造五大基地,促进“三化融合”,逐渐实现城乡统筹。
第四篇:就业基地材料
革新培训理念,突出专业特色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优质就业基地申报材料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迅速从精英化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用人机制的市场化等因素,大学生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学生就业由计划经济的“统包统分”政策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政策。就业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促使高校与毕业生主动去寻找就业市场,高校与用人单位双方达成契约后建立的就业基地无疑为毕业生择业、就业提供了一条便利通道。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秉着服务学生的宗旨,与樟树中学签订了《江西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协议书》,在结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前提下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和工作岗位,为毕业生提供实训的同时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基地介绍
我院于2017年与樟树中学签订就业基地协议书。樟树中学1978年便被列为江西省首批19所重点中学之一,其后更是砥砺前行,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2016年被评为江西基础教育质量十佳示范学校,它始终坚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立足优质、发掘特长、多样发展、形成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实现“学生成人、教师成名、学校发展、人民满意”的办学目标。
图1 学校大门
图2 学校雕塑
(一)师资、办学等软硬件条件
截止2017年,樟树中学共有教师31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39人,高级教师142人,中级教师11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0余人。为确保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该校扎实推进“五课”制度,即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优质课,专任教师上公开课,领导听推门课。同时检查教案、评比月考周练试卷、备课组评优等教学常规,力图创设静心教书的氛围。
此外,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樟树中学成立了科技社、合唱团、羽毛球社、文学社、书法社、手工社等数十个社团,并实行社长负责制,由社长聘请学有专长的中青年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在活跃的社团氛围下,师生间进行良性互动,既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又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
(二)对毕业生教育技能、素质等要求
樟树中学良好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学质量,无疑对新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地建设所达成的协议中,樟树中学对我院毕业生提出了基本要求:
其一,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达成此目标,我院除紧抓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还特别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管理力,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意义上培育业务熟练的专门人才。
其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樟树中学提出的需求,我院需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其三,加强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教育,培育健康人格。我院严格遵守协议要求,优质生源可优先安排去樟树中学实习,在实际演练中提升自我的教育技能。同时,樟树中学也派人来我院开设相关讲座,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双方在交流中加深彼此的了解。
(三)往年接收生源情况
据有关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樟树中学共接收我院毕业生23人,其中2015年9人,2016年5人,2017年9人。以2016年入职樟树中学语文教师的陈某为例,一年来的打磨已经基本适应了那里的教书工作,生活节奏也是井井有条。虽也经历了初生牛犊的紧张期,但凭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以及稳固的抗压能力,逐步地进入了正常轨道。陈某的例子随处可见,这是每一个入职新手都要经历的过程。随着文学院――樟树中学就业基地的建设,提前的职场培训也可适当缓解毕业生入职初期的压力,双方合作也将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选择。
二、合作特色
(一)准确定位,合理布局
就业基地建设定位准确、布局合理,与学院专业优势、学历层次有机结合。樟树中学60年代以来便列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94年通过首批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被省教委授予“省优秀重点中学”称号,近年来累计为清华、北大等名牌重点大学输送学生4700余名,大学本科11000余名,教学成果显著。基于该校浓厚的人文氛围与优秀的教学业绩,我院于建立樟树中学就业基地之初便做好“正确引导、优化专业、科学管理、提高水平”的定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建立就业基地对其个人成长的作用,加强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对进入就业基地的本院学生及樟树中学教师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学生教学水平,与就业基地相互促进、相互成长。
(二)搭建平台,促进就业
就业基地建设牢牢把住就业与实训两个大关,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动员毕业生参与实训。樟树中学作为我院实习就业基地之一,自签订就业基地协议之日起,便将建立就业见习基地与教学实训基地作为双方共同构建的一项系统工程,将学生的实习、实训有机结合起来,也是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职业岗位联系的桥梁。过去三年樟树中学接收我院大学四年级教育实习学生共计124名,提供了为数众多的教育实习岗位,不但使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减轻学院联系实习学校的压力,也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指导,转变观念
就业基地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加深学生对不同职业的了解从而转变就业观念。按年级来说,就业基地对低年级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上,同时关注高年级学生面试技巧和职前教育培养两个方面。对一年级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加强就业方面相关原则、形势、知识的了解与学习,积极配合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不同专业与不同职业之间的关系及相关职业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二年级主要是职业定位,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求职打下基础;
三、四年级要进行职业测评,根据自己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并进行就业政策、民办学校管理、现代企业理念、法律、人际关系与公共礼仪、求职面试技巧等方面准备。如我院卓越班曾多次组织学生赴樟树中学进行实地教学调研,使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实际,为个人就业观念、就业定位的建立打下基础。同时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由刘德旭同志担任教研室组长,加强就业指导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四)深化改革,提升素质
就业基地建设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以樟树中学为基点,根据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将就业基地的情况,特别是用人单位需求什么样的人才等信息及时反馈到学校,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走向“订单式”培养,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
(五)开拓市场,改善服务
就业基地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水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多方联动。就业基地通过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和主渠道作用,让毕业生尽可能更多地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避免盲目性。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工作,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同时根据学生反馈的就业信息,不断改进工作,扩大就业市场,真正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招生――培养――就业”通畅的良性循环之路。
图三 我院与樟树中学所签订的就业基地建设协议书
三、成效反馈
樟树中学就业基地建立三年来成果颇丰、效果显著,真正实现双方的共同促进、共同成长与合作共赢。
(一)于文学院而言
首先,樟树中学就业基地的建立有利于我院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安排,使教学规划更加切合市场要求,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实际相适应。依据樟树中学所反馈的实习情况与人才需求情况等信息,我院对本科培养方案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并以卓越班为试验田进行教学实验,卓越班同学教学能力、教学理念、教学技巧、公共礼仪、师姿师风等比之普通同学均有显著提升,为我院后期全面教学教育改革打下基础。
其次,樟树中学就业基地为我院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培训平台。该校教师资历深、能力强,我院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获,得到全方位的培训与锻炼,为学生的教育技能的提高提供平台与空间,为学生就业增加更多保障。
最后,樟树中学就业基地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可靠的就业单位,为我院就业率的提高做出了贡献。2015—2017年以来,樟树中学共接收我院应届毕业生23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培养新生教师,使其逐步向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迈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二)于樟树中学而言
一方面,樟树中学就业基地建立以来,我院与该校形成了良好的双方合作与交流,为该校教师提供了大量继续教育、进修的机会,如我院每年假期开展的“国培计划”始终坚持为樟树中学提供进修名额,使该校教师能够继续教育、持续充电,一定程度上为该校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三年来我院共为该校提供23名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应届毕业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校语文教师短缺的不足,使得该校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同时,新鲜血液的加入也为该校语文教研组注入新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能够更贴近学生实际,缩短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差距过大带来的认知差异。
四、发展前景
从宏观上来考虑,就业基地的建设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力见证。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来说,更需要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以此作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紧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前沿的步伐。
我院与樟树中学等建设就业基地的举动,在我院领导积极带动、学生主动配合的条件下,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就业基地为我院本科生提供了与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就业实习机会,在兼顾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一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形成帮助、关心大学生就业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就业基地为用人单位搭建了一个选人用人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事业单位用人紧张的状态。就目前来看,我院已与樟树中学、万载县第二中学建立了良好的就业合作关系,在未来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优质单位向我院伸出橄榄枝。
第五篇:java就业基地
java就业基地
Java是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说明型的,健壮安全的,结构中立的,可移植的,性能优异、多线程的动态语言。Java分为三个体系JavaSE
(Java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java平台标准版),JavaEE(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java平台企业版),Java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java平台微型版)。所以一般JAVA培训也分为J2SE,J2EE,J2ME培训,各个体系的方向有所不同,JAVA培训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通过JAVA就业培训,学员可以系统把握面向对象编程语言JAVA的核心语法,能够理解J2SE、J2ME、J2EE三种体系架构的理论思想和架构内容,把握JAVA程序设计的主要模式和核心思想,熟练把握基于JAVA语言的编程技巧和编程工具,能够独立完成基于JAVA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调试、部署和执行。一般JAVA培训包括以下内容:HTML/XML语言。数据库技术。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设计模式。J2EE设计和应用。Eclipse/CVS/OpenSource.软件测试/安全性编码技术。UML设计。UNIX.项目实战。
JAVA就业前景
JAVA人才社会需求量大,根据IDC的统计数字,在所有软件开发类人才的需求中,对JAVA工程师的需求达倒全部需求量的60%~70%。同时,JAVA工程师的薪水相对较高。通常来说,具有3~5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拥有年薪10万元是很正常的一个薪酬水平。80%学员毕业后年薪都超过了5万元。Java平台以其移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受倒追捧。
JAVA就业前景分析:Java发展方向大致分为两类:
成为管理人员,例如产品研发经理,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继续他的技术工作之路,成为高级软件工程师、需求工程师等。根据IDC的统计数字,在所有软件开发类人才的需求中,对Java工程师的需求达到全部需求量的60%~70%。同时,Java工程师的薪水相对较高。Java软件工程师一般月薪范围在4000-10000元,远远超过了应届毕业生月薪2500元的平均水平。通常来说,有一年工作经验的Java高级软件工程师的薪酬大致在年薪10—13万左右。
从Java的应用领域来分,Java语言的应用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大中型的商业应用;其次是桌面应用,就是常说的C/S应用;再次是移动领域应用。综上而言JAVA就业方向为:可以从事JSP网站开发、Java编程、Java游戏开发、Java桌面程序设计,以及其他与Java语言编程相关的工作。可进入电信、银行、保险专业软件开发公司等从事软件设计和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