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2 中国近现史纲要课程考试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复习提纲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以来的历次反侵略战争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4.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出台的两个救国方案?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启示?
6.洋务运动的兴起及指导思想?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原因及历史启示?
7.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启示?
8.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9.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火焰迅速蔓延的原因?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启示?
1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基本内容、意义?
1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4.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什么?有何新特色?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新道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有何启示?
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
16.对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的抗战如何评价?
1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8.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原因及基本教训?
19.第三条道路破产的原因?
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二篇:中国近现史网上学习感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感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进入大学后首门需要在电脑上进行学习的课程。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从没接触过网上学习,心里还有一点忐忑,但真当自己使用了至善在线教育平台后,发现也还挺方便的。这个平台为我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中国近代史纲要分许多章节,这个平台对章节的选择很方便。每一节中包括正文、习题、探讨三大部分,正文中还包括图片、视频对部分事件的图解、讲解,看完图片和视频后,可以对这些媒体材料进行评价打分。此外,平台还提供论坛方便大家对所学内容的思想交流,通过回帖、回复,成功打造成了互动式学习型模式,增加了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趣味性。
每一节的学习必须完成三个部分,包括学习时间、媒材评价、习题解答。
正文的文字对事件的重要性把握得较好,对某些重大的且颇具教育意义的事件进行详细地讲解,次重要的则略微带过,这样就能让我们知道哪些是应该充分地了解、掌握的,哪些是仅仅需要知道的,学习起来就有了针对性。正文中对关键信息做了提示,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这样可以更好地使我们记住关键点。正文中还包括图片和音频材料,我对这个最感兴趣。因为当文字看久后,会产生视觉疲劳,加上了彩色的图片能让我们缓解疲劳,并且能够使我们对某一事件记忆深刻。音频材料时间短,穿透力
强,以视频的方式对某一事件进行讲解,这样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对图片和视频进行评分,但我并不知道这样评分的意义何在,仔细观察不同图片的得分,可以看出涉及日本侵华的或者是对我们祖国不利的事件的图片得分很低,我不清楚评分的标准是什么,感觉没什么意义。
每一节的习题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在看了正文后做一些习题对所自学内容加以巩固,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有一个了解,并且通过做题可使我们了解自己对哪一部分知识还有欠缺,可及时地补正。我认为这一个平台在习题这方面有某些欠缺处。在做完习题后,系统会自动地进行判评,在选择“重做错误题目”,并把错题重新做正确后,当前页面显示习题解答已经全部做完,但是在统计中并没有显示完成目标。只有单击“重做全部题目”并重新做正确后,系统才会给分。我认为只需要重做错误题目做正确了系统就应计分,全部重做浪费时间。
每一节中设有“本节探讨”这一栏,我们可以在里面发表自己对本节内容的看法、观点。在这一栏中,才让我感觉到了不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学习,可以看见大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在交融,这样可以打开自己的思维,把某些事情想得更加透彻。
至善平台还提供了一个论坛供大家学习交流。在论坛里,大家可以发表帖子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以及当今中国
等问题发表看法。通过发帖、回帖,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方便在线交流。在论坛里,看见很多同学都在总结着中国的历史:我们当初为什么能傲领世界,为什么又被他国入侵,为什么之后又能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重新打造一个新的、能让世界为之动容的中国。看着我们不同的想法,看着我们总结历史、展望未来,都为中国有一个好的未来而努力,我就感觉到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所以通过论坛的交流,不仅让我们交流了知识,也让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感融在一起,感觉为中国而奋斗有了强大的驱动力!
在线学习包括很多部分,因此平台人性化地提供了“统计”这一版块。在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已经完成了的学习任务和未完成的任务。单击未完成的部分,系统会自动跳转至未完成的页面。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比较方便。
平台中还提供了资源库,在资源库中可以找到某些我们需要的资料,方便下载,这样就可以扩宽我们的知识面。但是资源库中的资料比较少,希望能有更多的资料可供我们下载学习。在个人首页中,有能力指数版块,个人对此比较感兴趣,但是从开始学习至今都还未开通,希望这个版块能早点开通。至善教育平台是我使用的第一个在线学习的平台,学习内容很全面、规范,使用起来也非常的人性化!它让我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科使用在线学习的方式。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08机制)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连湾
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简述近代历史上我国土地被割让的情况? 1842年《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去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
1849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1858年俄国《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勘分西北界条约》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改定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95年日本《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入其势力范围,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以及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
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对岸的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及附近的岛屿(新界),以及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日本也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4.帝国主义是如何对中国实施政治控制的?
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5.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什么意义?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义:开创了中国近代西方学习的新风,中国开始有了民族觉醒 6.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这次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7.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衣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力量还十分的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实力非常的弱小,许多人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8.简述洋务运动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次运动称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一,兴办近代企业 二,建立近代海陆军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
留学生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期了某些促进作
用,洋务运动期间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排除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且翻译了许多外国的书籍,使中国人
打开了眼界
失败的原因: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9.简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包括“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民生主义 是“平均地权”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哟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0.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国开展了那些斗争?
与改良派进行了一次论战,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11.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12.简述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位置 第三,那时还有许多领导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第四,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是对它有所保留.13.马克思主义主要与哪几种社会思潮进行了论战
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2)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
15.遵义会议实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它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背景: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共产国际有关系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犯了“左倾”错误,严酷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他们开始产生对错误领导的怀疑和不满,一些支持过“左”倾。错误的领导人改变了态度,转而支持毛泽东的 正确主张,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并在占领黔北重镇尊义后召开了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意义:(1)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挖去年就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6.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为什么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
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 17.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
(1)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18.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
(2)中国共产党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4)共产党人不仅帮助个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郭明君的素质,增强他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主用和表率作用
19.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客观上: 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主观上: 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0.国民党“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什么性质政权?它是如何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国民党锁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统治 如何:(1)未来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4)未来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2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它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 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 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2.何谓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应,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此题将第六章自己归纳总结一下)
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九一八事变后,抗日运动在全国兴起,共产党人与部分国名党人合作抗日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来到,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后国共开始合作 2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有哪些?
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直接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外来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淞沪,徐州,武汉,忻口等会战和台儿庄战役
2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2)采取持久的战略方针 27.抗战胜利后各种政治派别提出了哪几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28.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论断?
(1)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生理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实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3)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过程中始终英勇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29.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爆发了那些学生运动?
(1)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2)1946年12月30日,北平学生高喊“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3)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30.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31.什么是赎买政策?
(1)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3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3.简述“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及其发生的原因?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原因:(1)由于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处于起始阶段
(2)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3)毛泽东逐渐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 34.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吧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全会结束了我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5.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
成就:(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复习提纲
一
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沙俄掠夺我国大片领土。1:鸦片战争,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英南京条约》,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沙俄掠夺我国大片领土,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为什么?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2:为什么,社会性质和革命本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①社会性质: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本质: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
中国近代的两个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1:两个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关系:两大矛盾相互交织,以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勾结、扶持封建势力(中国政府当局、各地官僚、军阀)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①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②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时,阶级矛盾一般就上升为主要矛盾。③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则完全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四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在进行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领导人向外国学习,寻求救国道路。①洪秀全根据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②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完整方案。
五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1:主要内容 ①兴办近代企业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评价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改变了社会风气,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六
早期维新思想家;中日甲午海战。
1: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2:甲午海战:1894年,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 中方主要军舰:定远号、镇远号、致远号。日方主要军舰吉野号、高千穗号、秋津洲号。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七
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及评价。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即民族革命。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全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即社会革命。三民主义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背景:清政府预备立宪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 导火索:保路运动
前期准备: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影响: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3: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①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经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 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为量进一步壮大; 思想: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思潮;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政党统一领导的新阶段;
政治上: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奋斗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②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清廷立宪失败后进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势力在收回利权的斗争和武装起义中人断壮大。
③革命时机成熟。保路运动调动湖北新军,清廷在湖北统治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辛亥革命评价: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八 五四运动的原因及口号;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五四运动
① 原因:⑴新的社会力量的壮大。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壮大。
⑵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知识界 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 口号:“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2: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在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动力后,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3: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推动了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密切了党同工人群众的联系,扩大了中共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力。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九
简述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原因。1:表现
①第一次,1927年到1928年,盲目“创造总暴动”。②第二次,1930年,李立山要求盲目夺取中心城市;
③第三次,1931年到1935年,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放弃统一战线,攻打中心城市,打击富农,消极防御,在党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2:原因
“左”倾错误的原因是:指导思想没有得到清理;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共产国际的干预及其对王明路线的支持。
十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方针的政策
1.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2. 抗战时期 1937-1945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 建国初期 1945-1953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5. 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1953-1956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6. 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7. 改革开放时期 1978-至今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
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十二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2:基本经验
①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 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⑤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十三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1:原因
①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与民主党派并肩作战。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②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第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将革命进行到底。北平和谈失败后,迅速渡江作战,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③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2:经验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④组建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⑥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十四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三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内容
1:八七会议:1927年。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2:遵义会议:1934年。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中共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周恩来任团长。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来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十五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1949—1956,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1956---1966,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8--至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五篇: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资料整理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察举制;经过考察以后进行荐举,他是在先秦乡里荐举选任制度上的一种选官制度,盛行于两汉,在南北朝时期衰落。在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存在。
2.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王权制度的体现形式,宗法制的特点是在于区分嫡庶长幼是在商代就已确定的。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制建立的,一般情况,择立的原则是''立嫡立长不立贤,立子立贵不以长。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中选择。这种嫡子继承制的制度,使得政治上一人独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3.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对云,桂,川等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改革制度,即废除土司制度,进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由朝廷任免选拔,由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4.皇帝制度;指秦统一六国之后建立君主专制政体,为了规范君主在国家结构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创立了皇帝制度。君主尊称为'皇帝',与皇帝尊称相匹配的一整套维护尊严的礼仪制度,后宫制度,以皇帝为中心的决策制度,执行皇帝制度的的行政制度。
5.郡县制;源于春秋时期,秦朝正式确立了郡县制,郡县郡守均由朝廷任免,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确立的人才选拔制度,隋朝的科举制还处于草创阶段,唐朝的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其中尤以常科中的名经和进士两科最为主要。制科是根据时势需要,由皇帝颁布命令临时设置的科目。分科取士是这一制度的重要特征。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任官依据,在一定程度身上削弱了家世背景对职官选拔的影响,为下层士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打破了世族垄断政治与官员选推制度,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7.三司会审制;三司会审制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大理寺,督察院,刑部三个司法机关会审,一般由皇帝下命,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必须报皇帝批准执行。
8.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形成于三国,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利各有变化。
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主要负责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旨,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是决策机构。
门下省;长官为内侍中负责审核朝臣奏章复审,复省中书省诏敕,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称''封驳'',是审议机构。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省设在宫外,总领六部,诸州下达的政令都要由本省发遣。是执行机构。六部职能力;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长官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
礼部;长官国家典章法度,宫内红白事,祭祀,学校,科举考试,接待外宾等。兵部;掌管武将选用,军队训练,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掌管法律,刑法,刑狱等事务。
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以及贵族的生活用品等。
9.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全权处理各国事务的衙门,是晚清政府为了适应各国公使驻京的需要设置的专办洋务的,处理涉外事务的机构,它标志着晚清国家机构走向半殖民地化。
三司使;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
除了察举制外,还有辟除制
张居正,一条鞭法。
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1928年制定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以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织之' 行政院为中央政府行驶行政权的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为中央政府行使立法权的最高机关。司法院为中央政府行使司法权的最高机关。考试院为中央政府行使考试权的最高机关。监察院为中央政府行使监察权的最高机关。
军机处;军机处是雍正时期为处理战事设立的临时军事行政机构后期发展成为参与机要,参决大政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无定员。均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特旨招入。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直接听命于皇帝。
三公九卿;是秦朝时创建的古代官僚制度。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廷尉,治粟内使,奉常,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三公的职责分别为;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助手,掌管图籍奏章,监察百官是皇帝的耳目。三公下设的九卿的职责是;廷尉,掌司法;治粟内使,掌国家财政税收 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典客,掌处理国内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专供皇帝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
宗正,掌管皇帝家族事务。
无论三公,还是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
意义;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古代退休年龄;70岁
后宫制度;皇后制度和宦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始于曹魏。这一选官制度规定,由中央政府选择''贤有识鉴''的现任中央政府官员出任州郡的''中正''。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这些大小中正的职责是根据家世,才,能,将辖区内的有才能的人经过品评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然后上报中央,由中央按中正品评的等级安排到各级政府中去任职。
三师:太宰、太傅、太保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才能)
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司
枢密院的职能主要是掌兵籍、军令、管理军队
对科举制度的评价问题
1、作为一种分科考试的制度,科举制在法律条文上确立了一种广泛性和开放性(尽管在古代社会,这种广泛性相对有限)。
2、专制政治社会阶级基础的扩大,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断重新组合与更新,政治异己势力的薄弱,又必然形成中国专制政体的超稳定性。
3、科举制推行以来,专制政权的超稳定性是与统治阶级的个体对象(个体和家庭)不稳定性相对应的。
4、科举制度所规定的自由按考的形式、考试的严格规范以及凭考试成绩优劣决定取舍,使科举制在形式上具有一种公平竞争性。
5、在专制政治的现实环境下,科举不是一种具有发展效应的良性竞争的选官制度,而是一种具有内耗效应的或嫉妒型的选官制。
6、科举制作为一种与学校教育、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制度,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
7、科举与学校教育和儒学的紧密结合,反过来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8、科举制的发展造成士风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大变化。
中国古代长期以儒家思想作为设官分职的指导原则
宣政院掌宗教与吐蕃事务。
政体分为共和制和君主制
政治制度的范围不包括社会主义
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夏朝,国家组织的核心是夏王,以夏王为核心的国家政务体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政务官系统;二是神祗官系统。他们共同组成了国家权力组织的主体。
国家结构形式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中国古代为中央集权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最后的也是最高发展阶段的剥削阶级政治制度它的显著特点是分权、制衡、政党制、代议制、普选权和限期任职制。其种类较多,就主权归属而言,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而言,可分为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等。
君主制分为 l立宪君主制、等级君主制、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宰相制度,始于春秋
宗法制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但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世袭制作为一种特定的政治权力继承方式,并不是衡量国家是否产生的标准,世袭制也未必是从夏启时才产生的,但夏以后,世袭制成为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并得到了传统合法性观念的有力支持,从而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说,夏王朝的建立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一起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
周朝的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以血缘为基础的族制系统。西周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成熟。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庶子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使社会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通过亲疏的血缘关系确定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其特点在于,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宗法制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但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司徒、司空、司马合称“三有司”。司空(司工),负责负责王室的工程事务,有时也承担一些刑罚事务;司马(司戎),负责军队的管理和军事的谋划。
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三者是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宗法制以血缘辨识作为人群划分和政治分层的基础,分封制依据宗法关系确定不同血缘身份在社会资源和政治权力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礼乐制则将上述血统差异和由此带来的权力等级转变成一种日常生活的理念和行为模式。三者虽然表现层面不同,但都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最核心的内容,即将社会和政治分层建立在凝固不变的血统辨识的基础之上,这是一种带有强烈种姓色彩的等级制度。
皇权和相权权力斗争
内阁大学士
掌管后宫事务的机构:内务府
汉武帝时期的 推恩令
原始民主
铁器出现、封建土地制度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以九品中正制为主体的选官制度 一、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1、东汉中、后期以来察举制的腐败,需要新的选官制来取代。
2、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阻塞了以经学世家为核心的士大夫的仕进之路。
3、察举制推选基础-乡举里选制度的瓦解
4、东汉的“清议”之风为九品中正制品评人物、划定等级提供了借鉴标准 二、九品中正制的创立与发展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设置州、郡中正。
选择州郡大小中正的标准:“贤有识鉴者”和“德充才盛者”
2、察访士人、品评人物,确定品级,作为吏部选官的依据。
三、意义
1、九品中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成为门阀士族操纵选举,垄断政治的工具。
2、造成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一种隔绝性的严重对立。
隋文帝改革政务管理体制
①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②置二台(御史、都水)、十一寺 隋炀帝的国家组织改革 ①废除三师。
②分门下、太仆二司为殿内省,与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合称五省。 ③增设謁者、司隶二台,与御史台合称三台。
④分太府寺为少府监,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寺为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与都水监并称五监。
兴科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现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制度。古代三公九卿中的典客专门负责,元朝宣政院
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司
通判制宋朝的监察在、官职。
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
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特有的建置,居内务府十二监之首,二十四衙门之一。司礼监由太监掌管,在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
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大理寺是明代最高司法机关,有最高司法复核权。
督察院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机构,还有民国时期五院的一院
厂卫系统:明代特务监察系统
郡守:中国古代郡县制地方行政长官
察举制外,还有辟除制选官制度
宋朝设有枢密院。枢密院的职能主要是掌兵籍、军令、管理军队。
枢密院下属的办事机构,宋初设有四房,即兵房、吏房、户房、礼房。
同文馆,晚晴时期设置的专门培养外交人才的机构 宋代科举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元代科举也分乡试、会试(即礼部试)和廷试三级。明朝:乡试、会试、殿试
唐朝参加科举的考生分两类:一是生徒;二是乡贡
戚家军属于招募兵役制
清朝仿明朝内阁制度,以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的大学士为内阁官员之衔。
猛安谋克制 :女真族在部落联盟时的组织形式,猛安为部落单位,谋九为氏族单位。
三司使:员外郎、大理寺评事、监察御史
三司推事:指隋唐时期对特别重大案件,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联合主持审判
1.国家职能:
对内职能:(1)政治职能:指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具体表现在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卫现代化建设。
(2)经济职能: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加强对公共安全的建设和管理。对外职能:(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建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