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辅导员的故事
我和辅导员的故事
作者: 朱璇杨桦
人生只有一个十八岁,每个人都希望在十八岁的时候能开启一个不一样的成熟的人生。也许,这个时候一个好的领路人是不可或缺的。而辅导员这个角色也随之第一次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不同于高中的生活,一般的任课老师老师不在是面面俱到,耳提面命的教导,甚至我们想找到老师请教一些大学生活的问题也变得不甚方便。这个时候,辅导员刘毅老师就像一个急救员走进我们的生活。
还记得,在入学时,看着父母匆忙离开的身影,自己心中似乎失去了些什么,甚至一种感慨冲上心头的时候,是谁,伸出了一只手,说着:“没事,有我”;还记得,在人生不熟的城市,无法找到归路的时候,是谁,通过移动通信24小时一直待机,听你细说完遭遇着:“没事,有我”;还记得,在运动会上,在你挥汗如雨的时候,一直在带着大家一起为你加油,为你呐喊助威,最后又为你提供一片清凉的,是谁?这是我们的辅导员刘毅老师,一个像防火墙一样能在你需要的时候马上出现在你身边,想朋友一样能在你忧愁或者快乐的时候和你一起分担和分享的人。
一个QQ平台,一个飞信平台,一个sns,为了让大家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时候,刘导总是将一个信息三个平台同时
发布,只希望你能马上得到最有用的信息。在假日的时候,平台上的细心的提醒;生日的时候,最出乎意料的祝福的短信;在暑期在家中,新年的祝福,这些都是辅导员刘毅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
辅导员老师既是生活上的助手,也是心灵的调剂师,更是学习上的领路人。记得很多次班里同学因为种种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陷入低谷、困境时,辅导员刘毅老师都第一个用各种方法关心他们。作为班里的团支书,对这一点我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每次考完试刘毅老师都向我了解班里成绩出现较大波动的同学的状况;每次有班级活动、学院活动,刘毅老师都要仔细审核我们的计划并提出相关建议,处处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数不胜数,他们共同组成了我大学生活的美好记忆,将让我受用终生。
刚刚进入大学生活,你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你是否能够实现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全新的转化,你是否能够不受大学不良的气息的影响还能按时上课?辅导员刘毅老师,用自己的实例传授着自己的成功的学习方法,或者用自己的身边的人的事情,给大家点亮了前进之路。
第二篇:我和辅导员的故事
我和辅导员的故事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到了2015年,距离我大学入学也有两年半了,至今还记得初次迈入大学校门时的激动心情。当时的我,懵懵懂懂,抱着几分好奇和害怕,憧憬着未来美好的大学生活。几年下来,我收获了同学之间珍贵的友谊,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参加活动,构成了我们缤纷绚丽的大学生活。在这里,我也认识了我们学院的辅导员--赵老师。
她不是名人也不是伟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她没有什么闻名与世的光辉业绩,也没有什么轰动世界的举动,更不是什么壮世豪杰,她只是一位本分、兢兢业业的普通人,一位勤勤恳恳的普通人。如果要用什么来比喻她的话,应该说她就好比深夜悬挂在学校路旁那闪亮的灯,照亮黑暗,迎来光明,让深夜的道路变得宽敞、平畅。
教育始于授业,却从来不止于教书。辅导员,一个有挑战性的职业,是从事辅导工作的人员的简称。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辅导员须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须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质量,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质量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须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须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须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既是一种为人师表的责任,也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而我们的辅导员赵老师就肩负着这样的担子,在我们的生活、学习、思想中做工作,在帮助我们完成学业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困难,了解学生的所需,教导学生处事,发挥学生才华,以老师的信念,以朋友的立场,以保姆的身份来帮助、教导和关心学生。因此,辅导员是我们倾吐心声、分享感悟、相伴成长的良师益友。
大一刚来学校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赵老师为了消除我们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感,不辞辛劳,经常左邻右巷“串门”,到宿舍与我们亲切交谈,聊一下我们的生活,聊一下她自己所走过来的路,大家在一起象是真正的一家人,一种亲切,一种渴望,环绕在我们寝室的周围。在工作的日子里,她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地帮助我们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大家都感觉她特和蔼、友善,都想接进她,觉得她不仅可以做我们学习上的辅导员,而且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上成为我们很要好的朋友,这种良师益友型的辅导员更容易走我们学生的生活圈子,她的那种亲和力、凝聚力更使我们大受感染。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大学辅导员和大学以前老师的不同之处。更多的时候,辅导员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以往教师的鞭策者形象。但宽容不是放纵,这是赵老师多次提及的。她希望我们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各方面锻炼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为将来自己参加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赵老师工作态度严谨,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每次参加大型活动前,她总会和几个班委商量的非常详细,在周密部署之后才允许实行,做事很仔细。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躲在宿舍不仅没来而且没有向她请假,导致我们班对应的观众席上空荡荡的,这是很影响参赛同学士气的。赵老师很生气让班委给他们发短信说明情况,并让他们赶紧赶来现场。事后他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做了深刻的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整个班级的集体主义建设是很不利的。赵老师还会经常在课间时间来教室看我 们,给我们提出珍贵意见,批评那些迟到和旷课的行为。她还会来寝室看我们的打扫卫生情况,非常尽心尽职。某个同 学生有困难了,她会第一时间询问,因为她认为我们都是她的学生,她的孩子,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要为我们遮风挡雨,提供庇护。还有一次我们班上一起开展活动,老师从始至终都跟我们在一起,同我们一起开展活动,还时不时提些意见或建议,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很温馨,很温暖。我很清楚得记得,我们每次和老师遇见,老师都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没有架子,很平易近人。同时,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的成长和 学习,经常嘱托我们要学好专业技能,这样以后出来才不会吃亏„„
事实上,作为个人,我和辅导员的相处机会并不多,但一路走来,赵老师的好,赵老师的美,都是我无法忽视的。古人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对天底下所有像赵老师这样子的教育工作者的最完美的诠释。他们每天默默无闻地工作,很平凡,也没有人太注意,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为自己活着,也为了别人。
第三篇:我和辅导员的故事
我和辅导员的故事
朱小花,测绘班的辅导员。虽然我们相处时间不多,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可以讲述。
以前刚开始见到她的第一面觉得她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老师,认为她办事很可能比较严格,结果的却这样。但是后来慢慢的接触多了,发现其实朱老师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是一个比较心疼她班的学生的人。每次参加大型活动她总会和班委商量的非常详细和妥当之后才允许实行,做事很仔细。首先,有一次,上次放五一假期,我们班有几个同学不仅没来而且没有向她请假,朱老师很生气的主动给他们打电话并且一个一个的询问理由,事后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做了深刻的检讨,犯错的学生意识到错误也改正了自己的想法。朱老师还会经常晚自习来教室看我们,还会来寝室看我们的打扫卫生情况,非常尽心尽职。某个同学生病了,她会第一时间询问,因为她认为我们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有什么病啊、痛啊。其次,还有一次我们班上一起开展活动,老师从始至终都跟我们在一起,同我们一起开展活动,还时不时提些意见或建议。有时开展组织生活或者班会,老师都会同我们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很温馨,很温暖!我很清楚得记得,我们和老师遇见,老师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没有架子,很平易近人。同时,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的成长和学习,经常嘱托我们要学好专业技能,学好知识以后出来才不会吃亏…… 总之,如果一个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那么,这样的老师不优秀谁优秀?所以,朱老师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很优秀的辅导员!
第四篇:我和辅导员的故事
我和辅导员的故事
大学跟高中很多不同,大学的班主任不会面面俱到,甚至都很少见到班主任“庐山真面目”。于是乎,平日里跟同学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啦。从大一开学新生报到到大四毕业典礼,从班会班干选举到班会总结,从大一军训到平日上课的突击考勤点名,再到宿舍内务检查等等各种大事琐事,一直都是辅导员的身影,她的教导,她的笑容,都烙在我们大学四年的青春纪念册里。今天,我就来写写我们熟悉的辅导员,欧阳希,化妆品班的辅导员,年轻美丽的姑娘。她带着10.11.12.三届八个班的学生,同时给毕业班授课《就业指导》,平凡琐碎的工作里体现着广大高校辅导员的价值。
思绪回到了大一,初次见到辅导员欧老师,看起来她好年轻,年龄大我们没多少,感觉挺亲近的。老师自我介绍说她是四川达州人,我一下子对她关注起来,其实是因为我有个从小送给四川人养的妹妹,她现在在达州念书,我一直就想去达州看看她。后来申请助学金的时候,老师找我谈心,聊到家里的事情,说到到我的“达州妹妹”,她说很乐意给我做向导如果我去见妹妹。终于在去年暑假,经得父母同意后,带着对妹妹的亏欠感,我长途跋涉去了人生地不熟的达州,多亏老师不惜辛劳提供了交通住宿上的支持,我见到了妹妹,见到了妹妹生长大的山旮旯村子,听着妹妹喊一声四川话“姐姐”,泪水再也无法止住,姐妹相拥的那一刻融化了十几年来所有的不幸与怨恨......对于这事,我对老师是一直心存感激的,感激她的善解人意,感谢她帮我完成了一个心愿。
其实大一那会,对老师开始有好感是另一件事情。军训时收到通知要同学们订课本,但是课本费高额,666块啊!我来大学报到前,就提前找同乡的师兄问清楚了,大学课本可以不买,学校的课本贵,网购课本更省钱。但是那会通知没说要不要每个人都要订课本,我急了,直接打电话给老师,当时没注意语气,质问老师可不可以不订课本,自己网购行不行。老师说不知道,得问问学校再答复我。打完电话,我就在心里嘀咕,什么辅导员啊,要不要订书这点小事都不知道,又怪自己当时语气不好,担心给老师留下不好印象。唉,几天后,我以为老
师都忘了那回事了。老师打电话给我,跟我说订课本是自愿的,还提醒我学校图书馆有免费课本,要借就趁早去借,并叫我跟班里的同学传达“订课本自愿原则”的通知。打那起,我就觉得老师做事其实是挺负责任的。
大二的时候,我做了班里的生活委员,转发通知,帮同学贷款和申请助学金,管理班费,收各种费如水电费等等各种琐事,弄得我有时候都有点不耐烦。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时候,由于两名人选必须是当年认定的贫困生,而且成绩绩点要排在班里的前20名内,班里有三个同学的成绩符合要求,但是成绩排第二的B同学今年没有申请贫困认定,于是我只能把A 同学和C 同学的名字报上去供老师参考。后来,周末那天老师打电话问我,说我们班的B同学为什么不在人选内,我说了原因。后来才知道,老师把B和C同学都叫去谈心,问她们谁更需要那笔奖学金,C同学实事求是说她不需要,B同学家境困难更需要而且绩点高理应得奖。出于公正和实际情况的考虑,老师向校领导说明情况,叫B同学立刻快速补办贫困认定并把奖学金给了她。幸好老师负责任,要不然五千块的奖学金发出去就有失公正了。我也因此意识到自己生委的工作没做好,跟老师反省自己做事不够细致公正。以后放暑假前就叮嘱同学们要申请励志奖学金的话,回家后就要提起把相关证明资料准备好。的确,生活委员的职责就是要给同学们及时送上温馨提示,帮大家解决问题,同时也是锻炼我自己的耐心和细心,这是我从老师认真负责谨慎的工作态度得到的启发。
现在大三了,专业课的难度时常会令大家感到前途迷茫。老师总会在班会上鼓励我们。她以她自己考研的经历,鼓励大家说“知识改变命运”,不要放弃让自己变得更好!她也经常转发一些关于化妆品专业的招聘信息到群上,供同学们参考以便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对自己的将来准确定位。沟通是打开心扉的桥梁,一个QQ,一个飞信,一个微博,三大平台,让老师和同学们培养了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时常会看到老师俏皮地评论同学的说说或者微博,每天刷空间微博也是老师从百忙中抽时间来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动态,一起共享他们的酸甜苦辣,一起成长。
还有很多故事,不能一一列举。欧阳希,是位好辅导员,她以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性格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喜爱。她对我的影响也不小,令我也愿意以后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辅导员,在大学校园里,发出一点光芒。
第五篇:张保庆讲述自己和大学辅导员的故事
张保庆讲述自己和大学辅导员的故事
来源:中国青年报
河南科技大学招聘8名学生辅导员,竟有近300名硕士生报名应聘;上海师大14个学生辅导员的名额,引来23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竞争,甚至还有“海归”和博士后。最近,本报陆续报道了一些高校辅导员岗位受热捧的消息后,有人提出质疑,是不是硕士、博士就能当好辅导员?那么,什么样的辅导员是好的辅导员,当今的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辅导员?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
张保庆上世纪60年代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他对自己的辅导员感情很深,他告诉记者,大学辅导员对他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以下是张保庆的回忆:
从我的经历来说,大学辅导员对我生活上、政治上的影响和关怀都很大,对引导我过好大学生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到了大城市,进了高等院校,对我来讲是一次人生的转折,眼前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我一方面感到豁然开朗,另外一方面,也深感有许多事不懂,特别是大学生活该怎么安排,到大学以后怎么要求自己,怎么和周围同学处理好关系„„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和思考的。
我在大学先后碰到过3个辅导员,他们在不同方面对我帮助都很大。
我的第一个辅导员叫张万科。当时他很年轻,可能还不到30岁,穿一身蓝色的中山服,平头,口才也不错。那时的辅导员没有架子,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给我的帮助是很全面的。生活上,对我非常关心,政治上也始终鞭策我、督促我。
有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当时我家里很穷啊,上学的盘缠是靠我母亲流着眼泪东挪西借凑起来的,到了大学之后需要申请国家助学金。
那时的助学金有三个等级:一等18元;二等15.5元;三等12.5元,而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是15.5元。到学校之后我根据家庭情况申请了一个三等助学金。这意味着我每个月生活费还缺3元,需要家里补贴。没有想到,两个月后,辅导员张万科就找我来了,他见我面说:“张保庆,根据我们对你家庭困难情况的了解,你应该申请一等助学金。”我没好意思说话,后来是辅导员自己跑去把我的助学金从三等改为了一等。
从此,我每月能拿18元的助学金,扣除了15.5元的伙食费外,还能余下2.5元,可以买点日用品。就这样,靠着国家助学金我走过了大学时代,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是让我感到辅导员对学生体贴入微、对学生的观察很仔细、对学生的责任心确实很强。学生思想上有些活动,不用自己去找辅导员,辅导员会及时来找你。这种负责精神也直接影响了我,在我后来的工作生涯中,我把对人的关心、对下属的关心,始终当作一件很大的事情来考虑。
因为家里穷,我来北京上大学时,带的是母亲手做的一床土布被子、一身土布衣服。在学校,我们睡的是木板床,到了冬天,我的被子基本上是垫一半盖一半。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我没有回家,辅导员到宿舍来看望大家。他刚刚坐在我的床上,立即惊讶地站了起来,“咦,这床上怎么没有褥子呢?”后来他知道是我的床便立马追问时,我回答说:“我本来就没有褥子。”辅导员知道后什么话都没有说就走了。第二天,他买来一床棉褥送给我。这件事情让我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感到了温暖,并把老师的这种行为当成自己的榜样。而且,还觉得自己如果不把学习搞好,不好好做人做事,就对不起老师。几十年来,不管我的生活发生了多大变化,对这件事始终没有忘记。
我到大学之后,承担了一些社会工作,担任过系里的学生会主席、年级的团支部书记。因为我是贫困学生,对党的感情很深,发自内心地认为没有共产党,我就上不了大学,于是对社会工作很努力。但因为“过于努力”,有时分寸掌握不好,往往对同学要求过严。每每出现这种情况,辅导员都帮助我仔细分析,告诉我哪件事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哪件事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有时候工作偷懒了,辅导员一旦发现,批评也很严厉。
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有个特点,大城市的孩子多,女孩子多。当时学校经常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劳动。我是个农民的孩子,看到一些城里孩子干活娇里娇气就很不耐烦,就嚷嚷,有时还公开点名批评。
辅导员在一旁观察到了提醒我说:“你这样做可不行,让学生参加劳动本身就是锻炼,应该允许有个过程,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对同学的态度,不能先入为主,不能冷眼看待。”这些批评都是很尖锐的,也都起了作用,后来我们整个班级的团结都搞得很好。
那时候辅导员做学生工作不是哄,也不是捧,而是严格要求,有问题就批评,有时还批评得很厉害,一点都不留情面,那种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记得有一次,班团支部在讨论发展一个同学入团的时候,支部书记有不同意见,我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支部书记很不服气,告到辅导员那里去了。辅导员问清了情况之后批评了我,他对我说:“人家是团支部讨论,你不过是列席参加,也是群众中的一员,你可以发表你的意见。但也应该允许人家发表不同意见,应该允许讨论。你不能干涉人家,更不能用你个人的意见代替别人的意见,而且在你支部会上当面批评人家也是不对的,你可以下来以后同支部书记交换意见。这才是正常的工作方法。不能因为你是系里的学生干部,就以势压人!”他给我讲做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千万不能急躁,一定要注意方法。没有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好的工作愿望也实现不了。
这些事情对我后来的影响确实很大,我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下允许别人有和自己不同的意见。
在政治上,辅导员给我指导是很具体明确的,但也是很严格的。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我递交了入党申请,辅导员几乎每个月都要和我谈话,特别是在入党动机上,反复找我谈话,让我明白一个党员在政治上的标准。我不觉得这些谈话是形式主义,也不觉得不断提出的要求是多余的,反倒是觉得辅导员每和我谈一次话,我都很有收获,使我进步很快。在入大学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6月,我被批准入党,成为我们年级的第一个预备党员。
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辅导员和我们分开了,但辅导员始终教导我,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正派做人,都要守住自己的人格、良心。我记住了辅导员的话,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违背自己人格、良心和道德的事情,从来没有做过任何投机取巧、落井下石的事情,在一些大的风浪中,我都坚持自己的判断。
辅导员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的父母。特别是大学初期,正是年轻人确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非常需要这样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辅导员制度是很成功的,我终身都不会忘记辅导员给予我的教导、帮助。http://learning.sohu.com/20070326/n2489642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