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何跳槽者能成为最好的员工
为何跳槽者能成为最好的员工
2004年7月,在战友的引领下,进入实力得精工,从事CNC精密制造工作。偶幸得到一位对机加事业孜孜不倦,对日常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师父——廖工。他曾对我有过如下感叹:“我在合昌公司工作了8年,还不如在实力得做8个月”。是的,合昌公司产品类型单一,已经失去了挑战性,而实力得每天面对多款不同类型的产品需要交样的压力。对于一个长期处在单一思维的技术人员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挑战。
要做一个出色的技术型管理者,完全依赖于局部性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了解不同企业文化、不同团队、不同管理体系的运作方法、不同产品结构的工艺特性等等全面性的完善自己。所以,我决定了独自单飞——跳槽。
在了解了许多有关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并结合我历往工作体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跳槽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平均18个月就会换一份工作。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至少是那些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的人——也同样会频繁的更换工作,尽管比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更换的频率要慢一些。所以,如果你认为跳槽是不好的,你要改变一下你的想法了。跳槽者不是半途而废的人。即便以往的失败也是积累迈向成功之路的经验。以往的失败与成功经验会让他们成为很好的同事和很好的员工,而且我相信他们都很满意他们的工作生活。
1. 跳槽者从职业生涯中收获到更多才智
在几乎所有的工作中,早期的学习曲线都是明显上升的。过后,它会慢慢回落。因此,在做了两年同样的工作之后,你通常会觉得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学习的了。这让我非常想知道,是什么能让那些做了二十几年同样工作的人保持大脑的活力。这也让我确定了,那些跳槽的人会了解更多东西。
如果你经常换工作,那么你就一直需要去学习很多东西——你的学习曲线会一直
保持上升势头。尤其是办公室技能以及具体的职业知识。这也同样适用于你的情商。你越是在阶层管理严格的公司里处理办公室的事宜,你就越会了解人们的想法,并且可以在工作中让人们觉得舒适。这就是一项很棒的办公室技能。
2. 跳槽者会有更稳定的事业
据悉,美国公司没有给它的员工提供稳定的职位。那些会认为公司就该提供稳定的工作的人们,应该都是些年纪很大而且完全不与社会和其他人接触的人。公司会有裁员,雇佣合同工人和临时工等措施——实际上,这仅仅开始于上一代。在职业生涯中是否能得到稳定,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如果你还在指望某些公司可以提供稳定的工作给你,你要知道这是非常可怕的。但如果你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及你对于事业的理解,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创造稳定的职业——只要做你自己就可以了。你做这些是要通过人际网络关系的。因为你可以肯定,在你的一生中需要去找许多的工作,你需要你的人际网络尽可能有效的帮助到你。毕竟,最有效的找工作方式还是要通过人际关系网。这也是大部分人得到工作的方式。那些在很多公司工作过的人,会比长时间只在同一的地方工作的人有更广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也是为什么跳槽的人会创造出稳定的事业。而这份人际网络也会为新的工作打开一扇更宽阔的门。
3. 跳槽者会有更好的表现
如果你知道明年你就会离开这份工作,你就会努力完善自己的履历——你掌握了什么技能,取得了哪些成绩,你是否是自己领域内的专家。你还要继续学习哪些知识?那些已经做了五年同一份工作,并且知道自己还将要做五年的人是不会去考虑那些问题的。所以,跳槽的人总是努力去把工作做的更好,如果不考虑其他的原因,这对于他们得到下一份工作是有帮助的。
如果不是每份工作都能够增值的话就不要跳槽。这就是为什么跳槽者通常在项目处理中表现的非常突出;他们想要把自己的履历写的更优秀。从雇主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很好的事情。对于公司,一个有着卓越表现的员工工作18个月的贡献比一个工作
表现平平的员工做20年的贡献要更大。(别告诉我这样的人不能加速做出贡献。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模式已经过时,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
4. 跳槽者更忠诚
忠诚是关心与你相处的人们,对不对?跳槽者通常都是很棒的组员,因为团队工作是他们的一切。跳槽者与公司的长期表现并没有关系,与他们有关系的只是他们的工作组的短期表现。跳槽者希望他们的老板会喜欢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得到好的工作鉴定。跳槽者同样希望与同事们相处融洽,这样他们可以为以后找工作得到帮助。而且跳槽者也希望确保每一个与他们有过联系的人都能对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因为他们没有十年的时间来改变别人对他们的第一印象。
这就是为什么跳槽者会更关心自己的同事,并且会比那些长期员工更加努力的搞好同事间的关系。而且,你想想看,这对于公司也同样很好:公司在雇佣你的时候,不用给你提供任何长达十年之久的承诺。
5. 跳槽者的心智更成熟
你需要有很多的自我认知,才能确定下一步要做什么,并选择去得到它,而不是在一个看似安全的职位停留下来。它需要承诺为了个人的成长放弃事业的自满心里,让挑战性的学习曲线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周而复始。勇敢的人可以告诉别人:“我知道我只在这里工作了一个月,但是它不适合我,所以我现在要走了。”
毫无疑问的你会听到有人说,你应该坚持下去,请表现出你的忠诚度吧,给它至少一两年的时间吧,等等,类似的话。但是,为什么你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你明明知道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上呢?
及时退出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工作没有吸引力没有挑战性,那它也就不再让人感兴趣,而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去寻找和发现——周而复始。不要满足于过时的工作模式,不要接受自满而忽略自我认知。当然,现在的就业市场很艰难——但是,这并不是我安于现状的理由。
我喜欢挑战,我有很强的创造性、适应性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并能有效驾奴各类突发事件及不同价值取向的同仁。我需要提供最严峻的使命来满足我的成就感。
我的成就感,通常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更持久的价值;以超越竞争者为标杆或准则的。只有这样,才能长袖善舞、如鱼得水的迎接日趋严峻的市场需求。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战友,为我打开精密制造之门。感谢授业恩师。他的睿智与执着、不耻下问、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对事业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永不言败并敢于批判自我的职业素养历久弥新的影响着我精进的每一个步伐。另外,还要特别感谢其他各界友人对我持续的信心与提供的工作机会。没有他们的信赖与慷慨,没有他们的激励与鞭策,就不会有这么多机会在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产品类型„„中历练。衷心谢谢你们!!
交流通联:czj1918@163.com
第二篇:员工为何频频“跳槽”
一般人认为,留住人才并不需要什么秘方,只需委以重任、给足薪水就行了。遗憾的是,员工“跳槽”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下面列举一些员工辞职原因及防范措施,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考。
未能因才任用。员工的表现有时并不一定能反映他对公司的满意与否,一些能力高强的人,时常可以把自己兴趣不大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某家公司有位负责研发部门的主管,表现优异,屡创佳绩,但他真正的兴趣是产品销售。以公司的观点来看,他留在研发部门当然最好,但由于他一心向往销售部门的工作,所以只要别的公司给他这样的机会,很快就会“跳槽”。留住这类人才最常用的办法是让他身兼二职。如果他能胜任,两方面都能做好,那将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对管理者不满。要谈部属为什么对上司不满,是一本书所有的篇幅也写不完的话题,但不论什么原因,如果上司能经常保持一扇敞开的门,进行平等沟通,就可以化解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矛盾。如果把善待下属看成是管理者的责任的话,那么下属也有责任把自己的困惑与不满告知上司。沟通是双向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也是复杂的、多面的、曲折的,切忌单向、直线、浅层次,避免简单化。上司虽然不能完全看透员工的心思,但却能使沟通的管道保持畅通。即使公司规模已经大到不能叫出每个下属的名字的时候,仍需保持沟通。只要有人要见老板,不管是3分钟抑或是三小时,老板一定要安排时间会见。沟通产生凝聚力。也许有些人不相信这一点,但很多聪明的老板却是这么做的。
“千里马”难安排。老板偶尔会很幸运地得到“一匹千里马”,他奔驰神速,其能力远远超过他目前的职位。问题是他该跑多远,又该跑多快?擢升这样的人要动脑筋,处理不当的话,不仅会失去人才,而且会惹恼被他远抛在后的同事。不久前,南方一家彩电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聘用了一位年轻人。没过多久,大家就看出他是“一匹纯种良驹”,而他的直接上司只是“一头牧耕之牛”,公司老板考虑,如果把他直接调到他上司的职位,就会影响公司的组织结构,放置不用又耽心他日后“跳槽”。老板经过认真考虑之后,把他调至国外,掌管一个分公司,实际上是让他连跳三级,而被他越过的人并未产生多少埋怨。
年轻充满理想。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通常在两年之内最容易离职他就。他们年轻,充满理想与期望,只可惜,他们的这些特点常被上司忽略。因此,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不必惊异于一个聪明而有抱负的年轻人,为求得发展而另谋高就。要避免这种人才流失,就要把他当做投资来看,第一年让他有机会向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学习,交给他稍微超出他经验范围的工作,以后逐渐给他压担子。且如同所有的投资一样,不要预期立刻获利,要把眼光放长远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的理想会变得更加实际,一旦发现所从事的工作适合自己,就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拼命工作。
受高薪的诱惑。更高的薪水,当然是一般人“跳槽”的最大原因。对此,管理者还真没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尤其是在你觉得他们的薪水已经很高的情况下,更显无能为力。对这种人,你可以尝试着再加薪挽留,但这种做法通常不会对公司或员工有什么好处。日前,一家国际猎头公司分析了450位企业主管另谋高就的情况,在40个以加薪方式挽留的公司中,只有27人接受了加薪留在原公司,但在一年半内,这27人中有25人不是自动离去就是被企业解雇。由此看来,这些人的问题并不是单单用钱就可以解决的。
聘用雇员只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始,如何使雇员为企业发挥持久而高效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要留住人才,除了为其事业与生活创造优越条件外,努力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及人文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第三篇:时事报告: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成为中流砥柱
时事报告: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成为中流砥柱
今年第七期《时事报告》刊发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今年3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做的形势报告。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成为中流砥柱
今天在国际上一门比“汉学”涉略面更广的“中国学”方兴未艾,其中一个重点课题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及其规律。相关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0美元,远低于撒哈拉以南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如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8000美元,此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撒哈拉以南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倍之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实现了如此大的飞跃?答案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人历经9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勇往直前,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这份重任,并且交出了成功的答卷。这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力量,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披荆斩棘、百炼成钢。
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曾说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一次深圳,看看这个地方的巨变。1978年第一次到深圳时,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2014年当他再一次来到深圳时表示,深圳的变化让人惊喜,每一次向别人提起中国就会想到深圳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共产党太厉害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拔地而起建成了一个新城。实际上,全国各地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借此机会,我想跟同学们探讨一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中流砥柱?
一、创造人类历史奇迹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88年断言:“我们时代的奇迹之一是,中国在惨遭20世纪各种可怕的天灾人祸之后,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上一个头等大国。”今天,人们看到的是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成功地将一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兴强国,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履行自己的诺言,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且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逐渐改变成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个任务担子之重、难度之大超乎想象,而我们党依靠人民做到了。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执政成绩单,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瞩目的第一大党地位。
自有政党政治以来,执政党上台时往往奋发有为,受到人民拥护,但随着时间推移,变得墨守成规,逐渐令人失望,最终不得不下台。这是西方政党政治中的一个执政“怪圈”。在世界政坛上,某个政党代表某些利益群体是普遍现象,经过选举上台后以政策倾向回报选举赞助者也司空见惯。这种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必然导致政党的执政目标难以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覆盖全体人民的愿望,自然得不到人民的长期拥护。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在于成功地解决了为谁执政这一根本问题。我们党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直至献出无数共产党人的生命。中国共产党虽然经历了不少艰难曲折,但始终初衷不改,宗旨不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得党心民心军心。我们党以自己的行动纲领和崇高理想,以不懈的奋斗和日益提升的执政能力,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执政已达60多年的大党,中国共产党人清醒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没有丝毫懈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凌云壮志带领人民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会见记者时昭告天下的“施政宣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定地宣誓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治党之本、执政之本;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密切了党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我们党革故鼎新,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内在基因是非常强大的。总书记强调:“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当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时刻保持清醒,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狠抓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作风和崇高理想把党和人民凝聚在一起,续写着新的历史华章。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党,必将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居安思危、勇于进取的党,也必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世界政党的整个坐标系看,我们党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确实当之无愧。
第四篇:职场新人为何爱跳槽
职场新人为何爱跳槽
当不少应届生感叹“找不到工作”时,不少往届生正“动不动就跳槽”,这一“怪局”令人费解。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矛盾究竟是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不够,还是大学生本身要求太高?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昨天公布,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但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到了38%,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大学生为何对第一份工作难以“长情”备受关注。
■调查
毕业生学校越好离职越缓
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曾发生过离职)约为38%,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毕业学校的层次越高,离职率越低。
据了解,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毕业于“211”院校的学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22%,非“211”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离职率为33%,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离职率达45%。
同样情况还反映在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上。调查发现,2006届大学毕业生中,“211”院校的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为 1.9个,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为2.2个。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每个单位工作时间是,“211”院校毕业生为1.5年,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为1.4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为1.2年。
近九成毕业生系主动离职
据调查,离职大学生中,主动离职的情况占到了88%,被雇主解职的只占到了2%,而主动离职和被解职两者情况兼有的为10%。
主动离职的原因依次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及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其他原因(10%)、就业没有安全感(7%)、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7%)、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4%)、准备求学深造(3%)。
中小学教师类职位最稳定
从毕业生专业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编辑(51%),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56%)。
而从2006届本科毕业三年内从事的转换率最高的前10位职业和职位分布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教育、培训和图书馆职业类,运输或货运搬运人员的经理类,零售人员类,其他生产加工人员类,公司内办公与行政辅助人员的经理,其他教师和讲员类,其他办公和行政辅助人员类,销售代表、服务业如广告、保险、理财、旅行类,公司和团体的最高主管,销售人员的经理。
相比之下,最为稳定的十大职业或职位分别是小学、中学和特殊教育的教师类,计算机专职,健康诊所和治疗临床人员类、金融财务专职,媒体和传播类人员,建筑师,测量师和绘图师类,高等教育教师类,律师、法官及相关人员类,空运人员类,工程师类等。
■现象
工作没劲回家“自我雇佣”
小于是本市的一所211高校的2009届毕业生,如今他在朋友的文化公司进行“帮忙式自我雇佣”,利用大学里在学生社团积累下的经验担任录音师,收入时多时少,工作时忙时闲,但这是小于“喜欢的工作”。
此前,小于在一家国企担任企划,可不到三个月他就辞职了。“待遇还可以,工作也不算太辛苦,但天天坐在格子间,办公室里除了我以外最年轻的同事也有32岁,完全融入不进去,这种日子太没劲了,我不要过。”小于如此解释自己辞职的原因。对于未来,他有自己的设想:先帮朋友的忙,学习怎么运作文化公司,以后有了渠道自己创业。
记者采访发现,像小于一样辞职并实行“自我雇佣”的2009届毕业生不在少数。他们给出的理由多为“灌录自己的唱片是我的理想”、“我才不要在一个格子间一坐30年”、“常规就业赚钱太慢啦,我还要买房子呢”„„种种理由令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发人深省。
幻想落空“85后”有点脆弱
Kathy2009年6月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贸公司财务部担任助理。科班出身的Kathy渐渐不能忍受经理总是让她从事枯燥的数据录入,认为这是“典型的大材小用”,因此工作起来无精打采的。一次,由于Kathy的一个纰漏,导致整个部门陪她加班到晚上10点,一位资历较长的同事批评了她,Kathy转天就交了辞职信,从此“赋闲在家”。
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薪酬调研运营总监耿俊华指出,很多大学生对企业的期待和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存在“错位”,尤其是大学生不能忍受基层岗位的繁琐工作,过高的期待落空,也是导致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短命”的原因之一。
工作难找“先找一份再说”
盛大车险人力资源总监屈辉告诉记者,该公司曾招聘进来一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担任销售管理职位。这名大学生刚入职时表现得很积极,但时间一长,部门经理就听到同事反映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原来,这名“85后”大学生不按企业规章和既有的模式办事,喜欢随心所欲地发挥,老同事善意的提议也很难被他接受,得罪了不少客户,最后还搞砸了一张重要订单。四个月后,这位大学生主动辞职,理由是“无法适应”。
屈辉认为,行业选择的定位不明确、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是许多大学生第一份工作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面临求职压力,往往胡乱找一份工作再说,他们和自己的第一份
工作“因不了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
■解读
就业质量不高
“大学生离职率高,说明初次就业质量不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学生面对不太满意的就业去向犹豫时,就业指导老师便说“先就业后择业”,劝他们先干着,以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再跳槽。不过,随着经济复苏,就业紧张的氛围缓解,2009届毕业生跳槽的心思便活动起来。
对企业而言,每招聘、录用、培训一个应届大学生,都要付出相应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大学生动辄离职,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也使企业这部分付出形同虚掷。
“这样的情况如果频繁发生,‘吃了亏’的企业很可能在下一削减校园招聘的名额,形成‘往届生跳槽频、应届生求职难’的恶性循环。”屈辉说道。
择业观需调整
安捷力CEO杨敬宇说:“我们去年招了十几个大学生,今年只剩下了三个人,他们不是自己走掉就是被我炒掉,因为这些人普遍好高骛远,一见面就说自己要当主管要拿多少薪水。”
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不高的背后,还有学校就业率的催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政绩的紧逼。
市教委一位相关负责人日前在参加一就业活动中坦陈,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他们曾一度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这一观念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走极端,因为它抵消了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企业忠诚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从自己的工作出发而提出的口号,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就业理念的树立,应当调整。
频跳槽隐患多
对职场新人个人而言,频繁离职也会对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屈辉表示,初涉职场就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若刚开始工作就总是“三分钟热度”,形成定势的话,不利于新人们的职场进步,以后再找工作时,一份“三年打五份工”的简历也很难赢得未来雇主的信赖。
前程无忧首席职场顾问冯丽娟提醒说,频繁离职看似很爽气,但有时会使人付出高昂的“隐性代价”。“一个不顺心就离职,其实是剥夺了自己在某个行业积累专业技能、积累人脉的机会。”她强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绝非一句空话,通常在才市上令自己成为“卖方市场”、在雇主面前有“定价权”的人,都至少在自己的行业打拼了八年,而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更是注重厚积薄发。冯丽娟指出,频繁离职的人往往一直在基层徘徊,拥有的只是“伪自由”,反而具备一定年资的成熟型人才拥有更大的选择权,“企业倚重的往往是资深的内部员工。”
第五篇: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老师读书笔记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老师读书笔记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老师》这本书的作者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任勇。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给教师培训的鲜活案例以及曾潜心研究过的名师特征,用八个篇章,即名师篇、教学篇、课程篇、育人篇、学习篇、教研篇、艺术篇、发展篇,细化走向优秀之道,为我们娓娓道来成为最优秀的数学教师的秘籍。书中的案例、技巧和方法,都来源于他数年的课堂实践和理论研究,既令人倍感亲切又无比实用。
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教学永远都是不完美的艺术,但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老师的共同愿望。教学之道施展的主阵地是课堂,唯有聚焦课堂、激活课堂,才能回归教育本身。
教师要走向优秀,教学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立足于备课,决战与课堂,习惯于反思,是有智慧的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应该首先精通他所教的学科,不懂得这一门学科或对这一门学科知道得不是很好,那么他在教学上就不会有成绩。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精通所教的学科,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在书中,任勇分享了他的育己之道:天天学习,天天进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在任勇看来,教育科研使他由一名普通的师专生成为一名特级教师。教育科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深奥难懂。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从教学的细节做起。研究对象可以是我们的学生、班级乃至所教的年级、所在的学校;研究的内容,可以是一次备课、一次讲课、一次作业批改、一道题、一次测验。教师的工作具有典型的实践性,为了提升实践和超越经验,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教学反思。
同时,作为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调整、改进和提升。教师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二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应当指出的是,反思并非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思考和回顾,而是根据反思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反思方法和策略,达到反思的目的。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更是名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想要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就必须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尤其是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更是名师成长的重要历程。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反思自己:
第一,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本节课中我用了哪些新的教育观念和理念,我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哪些是适合我的需要;我以往的言论和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我应该怎么做才能符合新理念的要求?。
第二,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了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承担起了知识的教授者、管理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我在言行上是否体现出与学生的平等、合作与分享;我设计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结论。
第三,教育教学知识内容方面的反思: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是准确无误的;我向学生介绍的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我是否使学生了解了知识的重点;我在课堂上是否非常熟练地把握知识的关联点;我的知识储备能否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等等。
第四,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的反思:我习惯使用的教育教学手段是什么,这些方式方法的效果如何;我在某一个环节中 采用的方式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在遇到偶发事件时,我的处理方法是什么,效果如何,依据是什么;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整体感觉如何,同事、专家、学生等有何评价;自己最得意的环节是什么;我感到学生最感兴趣、受益最大的是什么;我准备如何改进等。
其实,每位教师都期望成为优秀教师,任勇老师的《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就为我们展现了一条走向优秀的道路。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赢得社会的认可。尽管优秀之路艰辛而遥远,但许多教师始终坚持探索,并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只要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只要经得起教育探索的艰辛,一路坚持不懈,平凡的教师也能一点点地走向优秀,实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