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2014年4月自考产品质量工程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备考制作
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产品质量工程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195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因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欢迎,这反映了质量的 .
A.经济性
C.时效性
2.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包括
A.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C.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检验
3.板材在产品中属于________基本类别。
A.硬件
C.软件 B.流程性材料 D.服务 B.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D.质量策划、质量检验、质量保证 B.广义性 D.相对性
4.下列选项中,不按照检验数量划分的检验是 .
A.全数检验
C.验收检验
5.关于“质量检验”的定义,正确的是
A.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状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B.根据产品标准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合格与否给出结论
C.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D.通过技术专家对产品使用性能进行评价
6.顾客和组织是________关系。
═══════════════════════════════════════════════════════════════════════════════
-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B.抽样检验 D.免检
A.相互独立
C.友好型
7.质量计划通常是________的结果之一。
A.质量策划
C.质量控制
8.质量改进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
A.质量控制
C.纠正措施
9.标准是________的产物。
A.过程
C.标准化活动过程 B.相互依存 D.效益对立 B.质量保证 D.质量审核 B.改进过程 D.预防措施 B.管理的系统方法 D.管理活动
10.在60年代以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的国家是
A.美国
C.瑞典
11.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方法是
A.直方图
C排列图 B.散布图 D.因果图 B.日本 D.德国
12.直方图定量表示的主要特征值标准差s越小,表明
A.数据分散程度越小,加工精度越差
C.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加工精度越差 B.数据分散程度越小,加工精度越好 D.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加工精度越好
13.下列选项中不是田口玄一提出的三次设计的是 ..
A.系统设计
C零件设计 B.参数设计 D.容差设计
14.________检验是通过测量被检样本中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A.计件抽样
C计数抽样
15.若CP=0.5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设备精度等级
C.再次缩小公差范围 B.降低对原材料的要求 D.停止加工,找出原因,改进工艺 B.计点抽样 D.计量抽样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已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向________。
17.检验的职能为________、把关、报告、监督。
18.________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19.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的文件称为________。
20.________是针对某项特定的产品、过程项目或合同,制定专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21.质量专业中级资格考试设质量专业综合知识和________两个科目。
22.质量功能展开,以用户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采用质量屋形式,纵向依次经过产品设计、________、工艺设计和生产计划四个阶段。
23.质量成本管理有三种方法,即PAF法、过程成本法和________。
24.QC小组具有自主性、群众性、科学性、________等显著特点。
25.由于抽检原因,把合格批错判为不合格批而予以拒收的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其概率用符号α表示;同样,把不合格批错判为合格批而予以接收的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其概率用符号________表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质量方针
27.过程
28.人本原理
29.复现性
30.质量信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组织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应开展哪些活动?
32.简述工序能力判定表。
33.简述QC小组的作用。
34.什么是显著性检验?有哪些显著性检验方法?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计量检测对质量管理有哪些作用?
36.如何理解质量工程的过程监控原理?
第二篇:浙江省2013年7月自考产品质量工程概论试题专题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产品质量工程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195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______上。
A.外观
C.标准 B.质量 D.价值
2.提出“拆除部门间的壁垒”的质量工程原理的质量专家是
A.朱兰
C.石川馨
3.水泥在产品中属于______基本类别。
A.硬件
C.软件 B.流程性材料 D.服务 B.戴明 D.克劳斯比
4.下列选项中,不按照检验目的划分的检验是 .
A.生产检验
C.复查检验
5.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是
A.“把关”功能
C.鉴别功能 B.预防功能 D.报告功能 B.验收检验 D.破坏性检验
6.______所阐述的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得到期望的结果。
A.系统方法
C.互利关系 B.过程方法 D.决策方法
7.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是______的目的,它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
-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
A.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8.PDCA循环第四阶段的内容是
A.计划
C.检查 B.质量策划 D.质量改进 B.执行 D.总结处理
9.从一批数量为1000件的产品中随机抽取20件产品,并对它的直径进行检测,则这20件产品组成一个
A.总体
C.样本 B.个体 D.样品
10.当相关系数r>0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
A.正相关
C.线性不相关 B.完全线性相关 D.负相关
11.对直方图进行分组,每一组的区间长度称为
A.组数
C.频数 B.组距 D.样本量
12.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某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一种树枝状示图,称为
A.亲和图
C.因果图 B.矩阵图 D.系统图
13.下列选项中不是田口玄一提出的三次设计的是
A.系统设计
C.详细设计 B.参数设计 D.容差设计
14.根据不同的生产时间从产品批取样,目的是为了
A.节省取样成本
C.使取样工作更简便 B.提高样本代表性 D.减少检验量
15.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的A.IBM公司
C.通用电气公司
B.摩托罗拉公司 D.柯达公司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质量工程是一门融__管理学____与质量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
17.“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就是__试验____。
18.______是企业部门和全体人员执行质量职能以及从事质量工程活动所必须遵守和实行的行动纲领。
19.______是质量工程的第一要素。
20.质量专业资格分为_ ____、中级(质量工程师)和高级资格。
21.质量功能展开,采用了质量管理方法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质量工程方法,它以用户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采用质量屋形式,纵向依次经过产品设计、零部件设计、______和生产计划四个阶段。
22.质量成本管理有三种方法,即PAF法、______和质量损失法。
23.QC小组具有______、群众性、科学性、民主性等显著特点。
24.由于抽检原因,把合格批错判为不合格批而予以拒收的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其概率用符号______表示;同样,把不合格批错判为合格批而予以接收的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其概率用符号β表示。
25.在ISO2859中,根据检查的宽严度来分,分为______、加严检验和放宽检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验证
27.质量策划
28.体系管理原理
29.标准
30.质量成本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推行标准化工程的原则。
32.组织如何与供方建立互利的关系?
33.简述APQP的五个过程。
34.简述排列图的作图方法步骤。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如何理解质量的含义?
36.为什么说质量工程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D)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C)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BCD)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ABD)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CD)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AB C)
A.立法权
B.财政权
C.监督权
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ABCD)A.竞争的目的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ABD)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
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B)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ABCD)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ABCD)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1)群众观点即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贵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2)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政治路线、根本的组织路线和根本的工作方法。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不变资本(C)是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可变资本(V)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要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根据;(3)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3分)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分)(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2分)
(4)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政治稳定。这是主流。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更顺利、健康地发展。(4分)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全国2009年1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A)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B)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D)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C)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A)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D)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C)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B)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C)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D)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B)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C)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B)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C)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D)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B)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共产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C)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BCD)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BD)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BD)A.产生 B.性质 C.具体特点 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C)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ABC)
A.I(v+m)=Ⅱc B.I(c+v+m)=Ic+Ⅱc C.Ⅱ(c+v+m)=I(v+m)+Ⅱ(v+m)D.I(c+m)=Ⅱ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C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BCD)
A.金融寡头 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在于(ABCD)
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ABCD)
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见教材16-18页。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①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于一身,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通过科学性来保证。
(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42.简述意识的本质。见教材82-84页。
答: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见教材257-261页。
答:(1)由于形成级差地租的具体生产条件不同,使级差地租具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不同的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Ⅱ形成的条件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见教材273页。
答:(1)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2)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说来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①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②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③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海外利润;④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见教材360页。
答: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地说就是: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见教材138-139页。
答:邓小平总结了新的科技革命以来生产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它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当科学还没有应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当科学应用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各要素中去时,它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其表现是,科学不只是作为生产和技术的结果,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实践经验,而是能够走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首先。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见教材203页。
答:(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相对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劳动力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超额剩余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了,但所有的资本家却可以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得到相对剩余价值。
全国2009年4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B)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D)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B)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B)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B)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C)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A)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C)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D)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A)
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 性著作是(C)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B)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BCD)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CD)
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BCD)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BCD)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C)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政策手段有(BCD)
A.税收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3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AB)
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
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它认为无产阶段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ACD)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d)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1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分)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2分)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 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 分)
(2)这一划分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2分)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答:(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2)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艰难性。(3)要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 存在。(2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2分)(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分)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4分)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1分)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 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2分)由于全部预付资 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 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2分)(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1分)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 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分)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 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2分
全国2009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自然性 B.可知性 C.不可逆性 D.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B)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C)A.普遍联系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 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A.能动性 B.被动性 C.消极性 D.积极性
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B)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0.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A)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C)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2.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B)A.意识形态划分法 B.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C.文化形态划分法 D.政治形态划分法 13.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A)A.历史决定论 B.历史被动论 C.历史宿命论 D.历史意志论 14.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C)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道德标准 15.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A)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1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矛盾 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7.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B)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8.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B)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 19.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A)
A.c∶v B.m∶v C.c+v D.m/(c+v)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分析(A)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C.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 D.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C)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2.商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是(C)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生产出剩余价值
C.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D.贷出货币,投入生产和流通中 23.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这表明(D)
A.股票价格等于股票票面额 B.股票这种商品是有价值的 C.股票价格的变动唯一取决于股息收入 D.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D)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出现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A.“参与制”实现的 B.“个人联合”实现的 C.竞争机制实现的 D.价格机制实现的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A)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7.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B)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D)A.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C)A.普选制 B.一人一票制 C.民主集中制 D.党委负责制 30.共产主义的本质因素是(D)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生活富裕 C.实行按需分配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下列各项中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有(ACD)A.机械性 B.局部性 C.不彻底性 D.形而上学性 32.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ACD)A.宿命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AB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34.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AD)A.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B.地理环境决定经济政治制度
C.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和意识形态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3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BC)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36.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D)A.使用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 D.价值 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ACD)A.立法权 B.财政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38.产业资本的全部循环运动依次经过的阶段有(ACD)A.购买 B.分配 C.生产 D.销售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ACD)A.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B.大型混合联合企业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40.社会主义民主(ABC)A.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C.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同其他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区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长期的艰巨过程。儒学范围内的实事求是主要指治学态度和方法,但当时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因为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和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实事求是,不断地解决新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道理上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实际行动中也坚持实事求是。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的两方面含义: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他自身,所以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时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①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②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3)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③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4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2)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4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4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我国的改革之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而是根除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7.试述利息率的决定因素。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即: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利息的数量则由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两个因素所决定,即: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利息率。
利息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动。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平均利润,更不能高于平均利润率,否则,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的职能资本家就无利可图,从而不会去借款。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得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会无利可得,从而否定了借贷资本家对其资本的所有权,他就不会贷款给职能资本家。所以,利息率变动的高低界限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即低于平均利润率高于零。一定时期利润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平均利息率本省的高低,因为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息率与平均利息率在相同方向上发生变化;二是由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所决定。这个比例主要取决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供给与需求双方的竞争,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就上升;反之,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就下降。
在一定的平均利率水平和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时利息率究竟多高,实际上市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所决定的。此外,利息率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借贷资本风险的大小、借贷时间的长短等。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空想社会主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位置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 D.感觉、知觉、推理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主观性 D.真理具有绝对性 12.地理环境是()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人的心理素质B.人的文化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自然属性 17.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符号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c∶v B.m∶c C.c∶m D.m∶v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
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 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 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A.c+v+m B.c+v C.c+m D.v+m 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 B.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 C.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 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 25.借贷资本是()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 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 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商品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输出 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 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 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实现社会变革 B.创造物质财富 C.创造精神财富 D.摆脱一切制约 35.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36.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职能形态有()
A.货币政策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3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 B.资本有机构成 C.资本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节约 38.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劳务全球化 39.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德国的黑格尔 4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B.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C)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 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2.根据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可以把哲学派别划分为(B)
A.唯物论和唯心论B.一元论和二元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像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这是一种(A)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辩证法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我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是(B)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A)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C.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 D.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 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性的关系是(B)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C)A.能动性 B.直接性 C.间接性 D.客观性 9.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B)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 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C)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 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11.在社会意识中,思想体系是(B)
A.低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B.高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C.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D.无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12.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人的自觉活动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A)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机械决定论观点
13.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它们之间是(D)
A.相互孤立的关系 B.相互平行的关系 C.相互决定的关系 D.相互制约的关系
14.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B)
A.思想观念的分歧 B.物质利益的对立 C.宗教信仰的不同 D.政治主张的差异
15.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坚持(C)
A.历史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B.现实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C.历史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D.现实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1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D)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7.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C)
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18.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A)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 19.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C)
A.议会民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资产阶级专政 D.总统共和制 20.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B)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21.生产不再下降,失业不再增加,企业倒闭停止。这种状态属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B)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2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率是(C)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流通资本的比率 2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C)A.商品流通中的贱买贵卖 B.商业店员和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24.构成资本家全部职能资本的是(D)
A.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B.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C.生产资本和借贷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25.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是(A)
A.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 B.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 C.自由竞争取代私人垄断 D.自由竞争取代国家垄断 26.20世纪后半期垄断组织发展的新形式是(D)A.辛迪加 B.卡特尔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 2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C)
A.自由竞争来实现 B.私人垄断来实现 C.“参与制”来实现
D.“个人联合”来实现
28.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德国社会民主共党 C.中国共产党 D.俄国社会民主共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平均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ACD)
A.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C.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D.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3.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作用的有(ABCD)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3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观点符合这一界定的有(ABC)
A.人的本质是后天的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可变的 D.人的本质是永恒的
35.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符合原有理论的才是真理 D.能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才是真理 36.决定(BC)
A.劳动时间 B.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C.停工时间 D.社会平均的工资水平
3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BC)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生产资本构成 D.预付资本量 3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包括(ABCD)
A.保持经济的稳定与适度增长B.保持币值与物价的稳定C.实现充分就业D.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39.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包括(AB)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剩余价值 40.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的灭亡创造了主客观条件,它们有(ABD)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市场经济 D.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2.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43.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 答:(1)超额剩余价值指的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本质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具有二重来源:一方面来源于本企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活劳动支出的减少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产生的。
(3)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因此,单个企业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答:(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 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② 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
③ 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①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②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③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答:(1)一方面,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原理的具体表现,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之,社会注意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认识反复性的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答:(1)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首先,从客体方面来考察。其一,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价值矛盾的统一体,每一个矛盾的双方以及各个矛盾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有很多特点和非常复杂的情况,这就决定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开就显露在外面,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其三,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得。客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人们对它的认识必须经历反复的过程。其次,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2)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观念影响,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47.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答:(1)土地是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基本生产资料,各个不同地块的土地,其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是土地形成不同的等级。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同量资本投入面积相同但生产条件不同的土地,其劳动生产率和价值收入便不相同。
(3)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指在土地有限,特别是优等和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首先,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其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所以,经营优等和中等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地和稳定地存在,成为一种固定的收入,因而这个超额利润便能稳定地形成级差地租。(4)形成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不能创造出任何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这些农业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它是作为加强的劳动起作用的,能够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创造出较多的价值,从而可以创造出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因而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即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源泉。
2010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A.社会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1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1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8.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国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
A.国家元首 B.政府 C.法院 D.议会
19.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0.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21.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价值 B.生产成本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23.银行利润的本质是()
A.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 D.银行收取的服务费 24.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A.“参与制”来实现 B.“个人联合”来实现 C.资本输出来实现 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
2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实现经济增长 B.促进充分就业 C.实现外贸平衡 D.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 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7.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A.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和
29.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30.当前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彻底消灭“三大差别” C.彻底消灭剥削 D.完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A.相对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折中主义 32.单位商品价值量()
A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D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3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3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经验材料和新的认识工具
C.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D.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改革性质和特点的有()
A.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有序地进行的 C.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6.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7.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38.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有()
A.土地私有权垄断 B.土地经营权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D.土地地理位置不同 39.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40.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因为()
A.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C.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D.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1)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2分)(2)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2分)(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2分)42.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2分)(2)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2分)(3)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1)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2分)(2)二者的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类: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2分)(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2分)(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分)45.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2分)(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分)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3分)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和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分)(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3分)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整体上丧失了其历史进步性。47.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不顾或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4分)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分)(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无视规律,盲目蛮干。(4分)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A)A.理论品质 B.理论基础 C.理论核心 D.理论内涵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A)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C)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D)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A)A.客观性 B.变动性 C.社会性 D.能动性 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B)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 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B)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
10.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D)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B)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4.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D)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5.“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C)A.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 B.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C.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D.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 16.从本质上看,货币是(D)A.特殊的资本 B.普通的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A)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18.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C)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19.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C)A.法院 B.检察机构 C.议会或国会 D.政府 20.公式W…P…W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B)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顺序一般为(C)A.萧条—危机—复苏—高涨 B.复苏—高涨—危机—萧条 C.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D.高涨—萧条—危机—复苏 2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B)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成反比 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C)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D.各类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决定 24.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B)A.它已掌控了所有银行业务 B.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C.它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 D.它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25.从作用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C)A.维护了全社会的利益 B.维护了全体资本家的利益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维护了全体私有者的利益 26.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B)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 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 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的工具 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D)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阶级对立已经消失 D.其社会性质发生了部分质变 28.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A)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 29.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D)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市场经济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B C 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下列各项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有(A B C)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A B D)A.感觉 B.知觉 C.概念 D.表象 34.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B C)A.军队和法庭 B.哲学和宗教 C.艺术和道德 D.逻辑学和语言学 35.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B C)A.可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 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 36.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有(A C D)A.货币资本 B.流通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7.商业资本的作用有(A B C D)A.促进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B.帮助产业资本家节省流通费用C.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缩短流通时间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A B C)A.公开市场业务 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利率政策 39.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A C D)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 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 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 40.共产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征主要有(A B C D)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B.对社会经济的计划管理与调节 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D.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生活,接受群体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4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答:(1)人民群众指顺应社会历史潮流、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一切社会力量,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这个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心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其他现象如:商品滞销、物价下跌、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生产过剩这个根源引起的,都是生产过剩在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44.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答:(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2)金融资本的形成与金融寡头的统治相关。(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1)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2)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全体社会成员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等,只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创造出来。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答:(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第一,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一般来说,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
47.试述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0-27
A.与时俱进
B.综合创新
C.理论联系实际
D.发展马克思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1-35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C)1-37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C)1-42
A.持续性
B.绝对性
C.一维性
D.伸张性
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D)1-61
A.坚持实践的观点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辩证的否定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D)1-56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外部矛盾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7.“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D)1-86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8.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A)2-90
A.一致的 B.不一致的 C.同时的 D.不同时的
9.“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C)2-89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10.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A)2-108
A.辩证运动
B.绝对运动
C.相对运动
D.辩证否定
1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D)2-114
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过程中结成的(B)3-139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交往关系
D.竞争关系
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B)3-16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B)3-160
A.和平发展
B.暴力革命
C.渐进改革
D.文化宣传
15.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D)3-134
A.具有自我意识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16.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C)4-190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D)4-198
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8.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C)4-203
A.价值规律 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19.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4-217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普选制
D.多党制
20.合称为流通资本的两种资本是(C)5-229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
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
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5-234
A.Ⅰ(v+m)=Ⅱc
B.Ⅰ(v+△v+m/x)=Ⅱ(c+△c)
C.Ⅰ(c+v+m)=Ⅰ(c+△c)+Ⅱ(c+△c)
D.Ⅱ(c+v+m)=Ⅰ(v+△v+m/x)+Ⅱ(v+△v+m/x)
2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D)5-245
A.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B.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C.价值上下波动
D.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A)5-257
A.土地肥沃程度、地址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2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B)6-270
A.国家垄断资本
B.金融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
D.借贷资本
25.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C)6-268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混合联合企业
D.康采恩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B)6-291
A.生产要素市场化
B.资源配置国际化
C.国际分工普遍化
D.市场经济一体化
2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B)7-318
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 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C.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
28.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A)7-323
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 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29.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A)7-324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分配
30.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A)8-351
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ABD)1-45
A.客观性
B.自觉能动性
C.辩证否定性
D.社会历史性
32.规律具有(BC)1-78
A.永恒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实践性
3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ABC)2-101
A.实践关系
B.制约关系
C.认识关系
D.对立关系
3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ACD)2-107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决定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5.文化的根本特性有(ACD)3-165
A.创造性
B.无政府性
C.自由性
D.兼容性
3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所需要的基本经济条件有(AC)4-183
A.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37.在棉纱的生产过程中,棉纱的生产成本包括(ABC)5-237
A.耗费的棉花价值 B.磨损的机器设备价值 C.工人劳动力价值 D.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8.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体现为(ABCD)5-247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9.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主要有(ABD)6-291
A.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B.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C.国际贸易自由度提高 D.国际资本不充动大幅增加
40.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ABC)7-328
A.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要从具体国情出发 C.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D.要按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48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2.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2-109 答:认识的这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
(1)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只有经过这一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43.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3-154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2)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44.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4-206答: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45.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因素?5-242 答: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1)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较高,平均利润率水平也就比较高;反之,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较低,平均利润率水平也就比较低。
(2)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投入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社会总资本中投入利润率较高生产部门的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越高。反之,社会总资本中投入利润率较低生产部门的资本所占比重越小,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越低。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2-118 答: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的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问题上的革命变革,它彻底推翻了主观真理论者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一般来说,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
4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7-325 答:
一、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物质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改变束缚其发展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些国家虽然比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落后,但其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所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些经济文化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的国家,一般都受到国内存在的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剥削和统治,严重地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些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要求。
二、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1、无论俄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靠在旧社会内部进行渐进式的改良,根本不可能解决当时的社会基本矛盾,靠这些国家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也很难达到强国富民的目标,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落后国家要想走上同发达国家同样的道路,用资本主义方式赶上乃至超过发达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
2、在革命前,这些国家劳动人民遭受到多重的苦难和剥削、压迫,他们迫切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推翻压在头上的内外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同时,这些国家的革命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引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带领
工人农民起来进行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红色革命政权,从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现实,有其深刻的内外原因,并没有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是什么“反常现象”和不该出生的“早产儿”。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C)0-5 A.培根、洛克 B.圣西门、欧文 C.黑格尔、费尔巴哈 D.斯密、李嘉图
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D)1-35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1-41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1-51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D)1-61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B)1-66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1-85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2-93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9.感觉、知觉、表象是(A)2-106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C)2-107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唯理论的错误 D.经验论的错误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B)2-118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3-137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
C.劳动者的素质 D.劳动产品的质量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D)3-144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A)3-15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C)3-161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B)3-157
A.政治立场 B.经济地位
C.思想观点 D.文化水平
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D)4-192
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 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4-190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个体劳动与联合劳动的矛盾
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4-201
A.m:v B.v:m
C.m:(c+V)D.(c+v):m
2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B)4-186
A.市场供求关系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1.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A)5-232
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 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
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 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
22.下列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A)5-228
A.生产资料采购时间 B.原材料储备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2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表现为(C)5-238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 D.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B)5-253
A.大体与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率水平相同
B.大体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相同
C.大大高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D.大大低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25.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B)5-260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具有不同等级 D.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
于工业
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D)6-270
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
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B)6-273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浮动价格 D.固定价格
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C)6-298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2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7-337 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8-345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的有(ACD)0-5
A.科学社会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各项正确揭示了意识本质的有(BCD)1-82
A.意识是纯粹主观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3.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CD)2-125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实事求是
34.下列选项属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有(AB)3-140144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35.资本主义三权分立中的“三权”是指(BCD)4-214
A.财政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立法权
36.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AB)5-256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平均利润 D.借贷利息
37.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ABC)6-299
A.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B.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C.是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D.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8.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ABC)7-336
A.思想领导方面 B.政治领导方面
C.组织领导方面 D.经济领导方面
39.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重大差别有(ABCD)8-351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公有制形式不同
C.分配原则不同 D.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
4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ABD)8-347
A.工农差别 B.城乡差别
C.行业差别 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0-14-19
答:根据恩格斯的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作以下几点说明:(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2.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77 答: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4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2-115-116 答: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真理
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
(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4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4-202
答:(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4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5-250
答: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1)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2)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3.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2-128 答: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要坚持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前提出发,相信和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任务。
47.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的影响。6-284
答:垄断阶段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大量所谓“过剩资本”的出现,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资本输出的可能性:
(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和经济侵略,使这些国家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步趋于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并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2)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出现了分化,劳动力市场出现,有充足而且价格很低的劳动力供给。(3)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铁路、公路、港口等发展近现代工商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已有所建设,为输入资本提供了一定条件。
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大量国外资本的输入,有
两重作用。
(1)一方面,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2)另一方面,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B)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D)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
结果。这是一种(A)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B)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C)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B)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A)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A)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
标准,这是一种(B)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C)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D)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C)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 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 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 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B)A.不会有很大变化 B.会不断扩大
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 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D)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A.议会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20.超额利润是(D)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D)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 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 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 22.利息的本质是(A)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 23.土地价格是(D)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 C.利息的资本化 D.地租的资本化
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A)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社会生产价格 D.市场价格 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C)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主义 26.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B)...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信息产业的兴起
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 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A)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CD)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哲学的贫困》 D.《共产党宣言》 3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ABC)A.物是感觉的集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CD)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ABD)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ACD)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BCD)
37.借贷资本的来源包括(BCD)A.职能资本运动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B.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 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8.垄断利润的源泉有(ABC)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 D.垄断价格带来的利润 39.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有(ABCD)A.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C.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0.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BC)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4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3.简述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4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答:其内容包括:(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4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1)思想领导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政治领导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3)组织领导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答: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1)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4)我国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3)改革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4)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
一、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1、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非劳动时间是指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尚未或暂时未同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它包括自然力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停工时间以及生产资料的流通时间。
2、流通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它包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销售产品的销售时间。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 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9.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A.形象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1.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A.教育 B.管理
C.生产资料 D.自然科学
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渔猎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1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A.利己主义 B.拜金主义 C.自由主义 D.享乐主义
19.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运输阶段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A.c+v+m B.c+v C.v+m D.c+m 2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2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A.垄断价格 B.个人联合 C.参与制 D.资本输出
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
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A.混合联合公司 B.跨国公司 C.托拉斯 D.国际垄断联盟
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 D.意识形态不同 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 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A.细胞学说 B.狭义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物是感觉的复合 B.理在事先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A.军队和政府机关 B.哲学和政治思想 C.数学和思维科学 D.道德和法律思想 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实行等价交换 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 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 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 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 D.资本输出
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4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44.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
自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选
1.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教育
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封建社会 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础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利己主义
第四篇:自考2002年《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02年《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B.“培养”理论
C.“意见领袖”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
A.控制论模式 B.5W模式
C.德福勒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
3、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的理论是()
A.有限效果论 B.新的强效力论
C.适度效果论 D.信源的可信效果论
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
A.普遍性 B.抽象性 C.有效性 D.指说性
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有限效果论 B.议程设置论
C.“魔弹”论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
A.卢卡奇 B.葛兰西 C.霍夫兰 D.霍克海默 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
A.卢因 B.霍克海默 C.施拉姆 D.拉斯韦尔
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
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
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
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
A.怀特的把关研究 B.霍夫兰的把关研究
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 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译码 B.编码 C.编码和译码 D.反馈
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B.媒介即信息
C.冷、热媒之分 D.全球一家
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
A.认识连贯论 B.实用论
C.使用与满足 D.可获得性(易锝性)论
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
A.康德 B.施拉姆 C.申农 D.维纳
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
A.信息系统 B.社会系统 C.环境系统 D.组织系统
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直接性 B.一次性 C.延迟性 D.及时性
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
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 B.娱乐功能的失调
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 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17、“魔弹”论出现于()
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B.20世纪初到30年代
C.20世纪初到40年代 D.20世纪初到50年代
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
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 B.传播功能的工具说
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 D.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
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从单项直线性”变为()
A.多维单项性 B.双项直线性 C.单项循环性 D.双项循环性
20、传播者对信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受控 B.操控 C.施控 D.遥控
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抽样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内容分析法
22、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
A.中立 B.肯定 C.否定 D.批判
23、能完整地对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流通形式加以概括的提法是()
A.互动对话式 B.点对面 C.点对点 D.电子对话式
24、刊登广告所施的传播影响是()
A.自由选择的 B.任意性的 C.有意图的 D.强制性的25、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实验对象
26、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学派是由()
A.欧洲学者创立的 B.亚洲学者创立的C.美国学者创立的 D.非洲学者创立的27、网络传播的新动态之一是()
A.“拉”技术的出现 B.“拉”技术的深化
C.“推”技术的出现极其应用 D.“推”技术代替拉技术
28、小组讨论或座谈会属于()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社会传播 D.群体传播
29、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
A.历史比较法 B.内容分析法 C.逻辑归纳法 D.客观描述法
30、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
A.拉斯韦尔模式 B.申农---韦弗模式
C.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D.德福勒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大肆宣传已感到厌烦时广告仍然继续“狂轰滥炸”,其效果适得其反。这一现象说明了()
A.信息超量的后果
B.信息低量的后果
C.大众传播的麻醉性功能失调
D.广告的功能失调
E.信息流量的功能失调
32、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具有三大功能,它们分别是
A.环境监测 B.文化传播 C.社会发展
D.社会协调 E.娱乐
33、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组织包括
A.地方电视台 B.广告公司 C.报业集团
D.音像出版社 E.电影制片厂
34、伯洛的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论点是()
A.传播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B.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
D.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封闭
E.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
35、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
A.区域性 B.不同个性 C.共同性 D.社会性 E.全球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非语言符号
37、休眠效果
38、传播单位
39、大众传播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意见领袖有哪些主要特点?
41、传播的控制研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42、大众传播出现功能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43、与报刊、电视相比,广播的优势有哪些?
44、英尼斯有关传播媒介的偏倚性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
45、论述在传播效果中,“传播流程”研究的基本内涵极其主要研究成果。
46、试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为例,说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要点。
答案
一、单选
1.A
2、D
3、A
4、B
5、D
6、D
7、A
8、D、9、D
10、C
11、B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C
19、D 20、C
21、B
22、B23、B
24、C
25、C
26、C
27、C
28、D
29、B 30、C
二、多选
31、ACDE
32、ABD
33、ABCDE 34、BCE
35、CD
三、名词解释
36.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
37.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睡眠效果”。
38.传播单位:是在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只引申出来的概念。他们认为,第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被看作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39.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四、简答题
40.答:(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关系。
(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与阶层,而是均匀的分布与社会的任何群体或阶层中。
(3)意见领袖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在现代都市社会,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
(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众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41、答: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1)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如把关研究及理论。(2)分析传播者的受控情状,如批判学派的研究。(3)指出不同的控制形态,如政治控制,经济控制、自我控制等。
42.大众传媒学之所以出现功能失调,就是因为某些功能被社会集团或个人所滥用,强化到不恰当的地步,或是超过了社会的承受力,使社会稳定和发展受到威胁。而大众传媒自身由于受到商业化和不同集团的利益所驱使,也常常难以把握好各社会功能之间的平衡和“度”。
43.作为一种电子媒介,无线电广播具有以下主要长处:(1)传递信息极其迅速,时效性强。广播是利用电波传声的。以电波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无线电广播传递信息神速,自然另报刊望尘莫及。(2)受众面广,渗透性强。广播使用声音传递,收听广播基本上不受文化程度、地区的限制,凡是具有听力和一定的理解力的人均可成为广播的听众。(3)广播是听觉媒介,它可以充分运用人类丰富的语言和各种音响去感染听众,不同的声调、语气常常会达到不同的效果,而且广播传播音乐的效果极佳,是提供娱乐的有效工具。
44.任何传播媒介,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他把前者成为“偏倚时间的”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的”媒介。由于英尼斯的学科出发点原是经济史,他不可避免的认为,“偏倚时间的”媒介存在于具有丰富的口语传统的社会或具有复杂的、仅为少数特权分子所掌握的书写技术的社会之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偏倚空间的”传播媒介倾向于现在和未来,有利于帝国的扩张、政治权威的加强、世俗制度的确立(权力之从教会移向国家)和科技知识的发展。其特征是及其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大众传播系统的建立,但是却无法形成口语传统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现代的印刷媒介、电话、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均属“偏倚空间的”媒介列。
五、论述题(略)
第五篇:钻探工程概论试题及答案
钻探工程概论复习题
1.根据岩石的变形特性,图示说明岩石的三种类型。弹塑性岩石 弹脆性岩石 高塑性和高孔隙性岩石
弹脆性岩石(花岗岩、石英岩、碧石铁质岩)在压头压入时仅产生弹性变形,至A点最大载荷为Pmax处便突然完成脆性破碎,压头瞬时压入,破碎穴的深度为h [图(a)]。这时破碎穴面积明显大于压头的端面面积,即h/δ>5。
弹塑性岩石(大理岩、石灰岩、砂岩)在压头压入时首先产生弹性变形,然后塑性变形。至B点载荷达Pmax时才突然发生脆性破碎[图(b)]。这时破碎穴面积也大于压头的端面面积,而h/δ=2.5~5,即小于第一类岩石。高塑性(粘土、盐岩)和高孔隙性岩石(泡沫岩、孔隙石灰岩)区别于前二类,当压头压入时,在压头周围几乎不形成圆锥形破碎穴,也不会在压入作用下产生脆性破碎[图(c)],h/δ=1。
2.什么是岩石破碎的体积破碎?
岩石的变形破碎形式 表面破碎 疲劳破碎 体积破碎
表面破碎:切削具与岩石的接触压力远远小于岩石硬度,切削具不能压入岩石。切削具移动时,将研磨孔底岩石,岩石破碎是由接触摩擦功引起的,研磨的岩石颗粒很小,钻进速度低。这种变形破碎方式称为岩石的表面研磨,这个区称为表面破碎区。
劳破碎:切削具上的轴向载荷增加,但接触压力仍小于岩石硬度,可使岩石晶间联系破坏,岩石结构间缺陷发展,特别是孔底受多次加载产生的疲劳裂隙更加发展,于是众多裂隙交错,仍可产生较粗岩粒的分离,这种变形破碎方式称为疲劳破碎,这个区称为疲劳破碎区。
体积破碎:切削具上的载荷继续增加,接触压力大于或等于岩石硬度,切削具可有效地切入岩石,结果是:切削具在孔底移动时不断克服岩石的结构强度,切下岩屑,这种变形破坏方式称为体积破碎,这个区称为体积破碎区。体积破碎时,会分离出大块岩石,破碎效果好。3.什么是岩石的各向异性?对钻进有哪些影响?
沉积岩在平行于和垂直于层理面方向上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具有明显差异,即各向异性。
岩石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值称为岩石的各项异性。
岩石的各向异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微裂缝的存在以及在不同方向上的排列,分布不同而导致的,这种各向异性会随着岩石的应力变化而变化,可称为应力各向异性;另一种是由于岩石颗粒的定向排列引起的,这种岩石的各向异性不会随着岩石的应力变化而改变。对钻进的影响:
影响进效率的:由于在不同的层理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的强度性质,在钻进这样的岩石层时会加大钻进的工作量,因此岩石的各向异性会影响钻进效率。
影响钻孔偏斜:由于存在岩石的各向异性,使得钻杆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平衡的情况,使得钻杆发生一定角度的偏斜甚至弯曲,会影响钻孔的偏斜量。4.影响岩石硬度的因素有哪些?
岩石的硬度反映岩石抵抗外部更硬物体压入(侵入)其表面的能力。
(1)岩石中石英及其他坚硬矿物或碎屑含量愈多,胶结物的硬度越大,岩石的颗粒越细,结构越致密,则岩石的硬度越大。而孔隙度高,密度低,裂隙发育的岩石硬度将会降低。(2)岩石的硬度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但层理对岩石硬度的影响正好与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相反。垂直于层理方向的硬度值最小,平行于层理的硬度最大,两者之间 可相差1.05~1.8倍。岩石硬度的各向异性可以很好地解释钻孔弯曲的原因和规律,并可利用这一现象来实施定向钻进。(3)在各向均匀压缩的条件下,岩石的硬度增加。在常压下硬度越低的岩石,随着围压增大,其硬度值增长越快。(4)一般而言,随着加载速度增加,将导致岩石的塑性系数降低,硬度增加。但当冲击速度小于10m/s时,硬度变化不大。加载速度对低强度、高塑性及多孔隙岩石硬度的影响更显著。钻探技术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5.钻探技术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设备:钻孔施工所使用的地面设备总称。包括钻探机、动力机、泥浆泵、钻塔等。
工艺:取心钻探技术,无岩心钻探技术,多介质反循环钻探技术,其它反循环钻探技术,水文水井钻探技术 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钻探工程、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物探、钻探机械
6.简述硬质合金钻头的碎岩机理(文字与简图)
岩心钻探使用硬质合金钻头的一种钻进方法。硬质合金钻进碎岩的机理是钻头在钻压的作用下,硬质合金切削、刮削岩石。
(与刀具(切削类似)相联系:利用镶焊在钻头体上的硬质合金切削具,作为破碎岩石的工具,这种钻进方法通称为硬质合金钻进。但在实际使用中,硬质合金钻进只适用于钻进中等硬度以下的地层,即可钻性1 ~7 级和部分8 级地层。若在更为坚硬 的岩层中钻进,则切削效果很差,切削具磨损很快或易折断而迅速失去钻进能力。当前,软的和中硬以下的地层,尤其是土层的钻孔工作,主要靠硬质合金钻进。)
7.简述孕镶金刚石钻头的碎岩机理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简称。是石油钻井行业常用的一种钻井工具。它是以金刚石为原料加入粘结剂在高温条件下烧结而成,复合片为圆片状,金刚石厚度一般小于1mm,切削岩石时作为工作层,碳化钨基体对聚晶金刚石薄层起支撑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使PDC既具有金刚石的硬度和耐磨性,又具有碳化钨的结构强度和冲击能力。由于聚晶金刚石内晶体间的取向不规则,不存在单晶金刚石固有个解理面,所以PDC的抗磨性及强度高于天然金刚石,且不易破碎。PDC钻头都采用了高质量的爪型齿和环形齿,与其他类型复合片相比抗剪强度高、耐冲击、寿命长、热稳定性能好的特点。PDC钻头采用超大排屑流道设计,可以更加有效运移钻屑,清洗钻头,防止钻头泥包,提高机械钻速。
金刚石钻头按包镶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表镶钻头与孕镶钻头两种
孕镶钻头胎体表面上多而小的硬质点(金刚石)对孔底岩石进行刻划磨蚀,并且随着金刚石的逐渐磨损和消失以及粘结胎体的不断磨耗,新的金刚石又裸露出来进行工作。碎岩过程可看作是微切削和微压裂压碎作用的综合,属于小体积破碎。对于脆性岩石,以微压裂压碎为主;对于塑性岩石,以微切削为主。
金刚石钻头的破岩作用是由金刚石颗粒完成的。在坚硬地层中,单粒金刚石在钻压作用下使岩石处于极高的应力状态下(约4200-5700MPa,有的资料认为可达6300MPa),使岩石发生岩性转变,由脆性变为塑性。单粒金刚石吃入地层,在扭矩作用下切削破岩,切削深度基本上等于金刚石颗粒的吃入深度。这一过程如同“犁地”故称为金刚石钻头的犁式切削作用。
在一些脆性较大的岩石里(如砂岩、石灰岩等),钻头上的金刚石颗粒在钻压扭矩的同时作用下,破碎岩石的体积远大于金刚石颗粒的吃入与旋转体积。当压力不大时,只能沿金刚石的运动方向形成小沟槽,加大压力则会使小沟槽深部与两侧的岩石破碎,超过金刚石颗粒的断面尺寸。
8.用于钻井行业的人造超硬材料主要有哪些? 人造金刚石、人造立方氮化硼等
9.地质岩心钻探与油气井钻探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钻孔的直径:Hole:孔,用于地质钻探,孔比较小,用于勘察,勘探 Well:井,用于油气井钻探,孔比较大,往往还要用于生产。2.钻孔的深度:钻探:比较浅。油气井:比较深,技术有,成本高。3.地层情况:钻探:地层比较复杂,低层遇到的种类比较多。油气井:一般低层地层单一。10.空气钻进技术有哪些优点?
空气钻进的实质是以压缩空气代替冲洗液,作为钻进中的循环介质来冷却钻头,吹洗钻孔把岩屑携带出地表的一种高效率、先进钻进方法。空气钻进特别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常年永冻层、孔内严重漏水地层及用水钻进较困难地区。(1)钻进效率高: 空气钻进效率比一般钻进法约提高9 —11 倍。其原因是:孔底岩石减掉了钻孔内的液柱静压力,有助于岩石最大限度地释放残余应力,使孔底岩石处于一种负压效应状态,借助切削具的碎岩作用,岩屑呈“爆炸” 形式崩离岩体,从而提高了钻进效率。另外压缩空气以高速吹洗孔底、孔内干净,几乎完全没有重复破碎,故在硬岩和深孔时,钻进效率更为显著。(2)钻头寿命长: 空气钻进钻头寿命长,除上面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一重要因素,即当压缩空气经过钻头时,由于压力骤然降低,在此大量吸收热量,有利于冷却钻头,防止烧钻,并为切削具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与一般钻进方法相比,钻头寿命可提高十倍以上。(3)能取得正确的地质资料:空气钻进以空气为循环介质,它不污染岩石和孔壁这不仅对洗井、抽水等工作有益,而且可以获取正确的水文地质资料。(4)空气钻进不用水:这在干旱缺水地区其优越性更为显著,同时可以避免因漏水而带来的堵漏问题和冲洗液、岩粉等对含水层堵塞的影响。什么是钻孔结构(也称井身结构)?——所谓井身结构,就是在水文水井钻孔前和钻井过程中,为了满足水文地质及成井工艺的要求,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层和钻进成孔方法,确定钻进的深
度和不同井深或地层时的钻孔直径。这种井深与井径的匹配关系称之为钻井(孔)的井身结构。一般可用图示法或文字描述法表示。
11.什么是钻孔结构(也称井身结构)?——所谓井身结构,就是在水文水井钻孔前和钻井过程中,为了满足水文地质及成井工艺的要求,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层和钻进成孔方法,确定钻进的深度和不同井深或地层时的钻孔直径。这种井深与井径的匹配关系称之为钻井(孔)的井身结构。一般可用图示法或文字描述法表示。钻孔结构设计是与钻进有关的,所有工程计算的基础。钻孔结构是指钻孔由开孔至终孔,钻孔剖面中各孔段的深度和口径的变化情况。据地层理想柱状图做出来的。一般来说,换径次数越多、钻孔结构越复杂;换径次数越少,钻孔结构越简单。在可能情况下,应使钻孔结构尽量简单。根据地层条件,一层一层放入套管,所形成图示的结构:
设计依据1.钻孔的用途和目的;2.该地层的地质结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3.钻孔的设计深度和钻孔的方位方向、顶角方向;4.必需的终孔直径;5.钻进方法、钻探设备参数。12.井身结构有哪些要素?——钻井深度;钻井直径。
13.套管在钻探工程中起什么作用?
保护孔壁,支撑孔壁防止倒塌,为钻探提供通道。
在钻探施工过程中,套管用途很广。钻进复杂地层时,用套管护壁堵漏,可保证正常钻进。岩心钻探抽水试验孔可用套管进行止水,保证抽水资料的准确性。长期水文观测和开采孔,可用套管作为出水的通道。中间套管用于井深较大,对井眼中间井段的易塌、易漏、高压、含盐等地层,起到隔离地层和保护井身的作用。下入了中间套管可以保证对下部,四通防喷器,可以预防井喷。套管还能用于套管钻进,钻头和井下工具的起下在套管内进行,利用钢丝绳试下不提钻更换钻头、钻具,能够节省起下钻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大幅度节约钻井成本。
14.钻探设备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钻探设备是指用于钻探施工这种特定工况的机械装置和设备,主要由钻机、泥浆泵及泥浆搅拌机、泥浆净化设备、钻塔等组成。
钻机:是完成钻进施工的主机,它带动钻具和钻头向底层深部钻进,并通过钻机上的升降机来完成起下钻具和套管、提取岩心、更换钻头等辅助工作。
钻塔的主要功能:起下钻具(套管)、减压钻进时悬挂钻具、处理孔内事故并为空中作业提供平台。泵的主要功能是:向孔内输送冲洗液以及清洗底孔、冷却钻头和润滑钻具。通常,主要类型的钻探设备均由钻机、钻塔-桅杆、泥浆泵等三部分构成。
动滑车、大钩、水龙头、绞车、转盘、泥浆泵。
15.什么是正循环钻进?什么是反循环钻进?反循环的形式有多少种?
正循环钻进是泥浆自供应池由泥浆泵泵出,输入软管送往水龙头上部进口,再注入旋转空心钻杆头部,通过空心钻机一直流到钻头底部排出,旋转中的钻头将泥浆润滑,并将泥浆扩散到整个孔底,携同钻碴浮向钻孔顶部,从孔顶溢排地面上泥浆槽。
反循环钻进与正循环钻进的差异在钻进时泥浆不经水龙头直接注入钻孔四周,泥浆下达孔底,经钻头拌和使孔内部浆液均匀达到扩壁,润滑钻头,浮起钻碴,此时压缩空气不断送入水龙头,通过固定管道直到钻头顶部,按空气吸泥原理,将钻渣从空心钻杆排入水龙头软管溢出。
反循环钻进按照产生冲洗液上升流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地表喷射反循环,泵吸反循环和气举反循环三种方式。不同反循环钻进方式,随着钻孔深度的变化,钻进效率也有所不同,所示为三种反循环钻进方式在不同孔深时的效率曲线,从曲线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地表喷射反循环钻进效率,在浅孔段效率较高,气举反循环钻进效率在50 m 以后较高。在选择反循环钻进方式时,应根据孔深、水位等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为了提高钻进效率,有时也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式反循环钻进。
16.钻进参数主要有哪些?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17.反映钻井液基本性能的参数有哪些?——泥浆的主要性能有哪些?(1)失水量及造壁性
失水量和造壁性是泥浆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钻进时,若泥浆柱与地层间有压力差存在时,泥浆中的自由水逐渐脱离泥浆结构向孔壁岩层的孔隙中渗入,这个过程叫做泥浆的失水。表示泥浆失水多少的性能称为失水量。在泥
浆失水的同时,泥浆中的一些较大的粘土附着在孔壁岩石上,形成一层泥皮,泥浆的这种能力称为泥浆的造壁性。(2)触变性和静切力
泥浆静止时,粘土颗粒两端水化膜薄处粘结形成网状结构,稠化成胶状物质。当再进行搅拌或振荡时,又恢复其原有的流动性,这种性质称为泥浆的触变性。
要使静止状态的泥浆开始运动,破坏单位面积网状结构所需的力,称为静切力。其单位为Pa。一般规定,静止1min[美国石油学会的标准为10s(秒)]后测得的静切力,称为初切力。静止10min后测得的切力,称为终切力。泥浆触变性能的好坏,以终切力和初切力的差来表示。差值越大表示触变性能越好。(3)粘度
粘度是泥浆流动难易程度的指标。它反映泥浆流动时,其内部摩擦阻力的大小。摩擦阻力包括液体之间、粘土颗粒之间以及粘土颗粒与液体之间的磨擦阻力,并且也有泥浆结构的影响。一般静切力大的泥浆,其粘度也高。(4)比重
泥浆的比重是指泥浆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泥浆比重的大小取决于泥浆中固相(粘土、加重剂及岩粉等)的含量和固相的比重。固相含量高和固相比重大,则泥浆的比重也大。
泥浆的比重决定着对岩层的压力。因此,在钻进时,应根据地层的稳定程度来选择泥浆的比重。如地层压力大,加大泥浆的比重以平衡井内地层的压力。相反,在漏失地层钻进时,应加入发泡剂或减少固相的含量,用来降低泥浆的比重以减少漏失。(5)含砂量
泥浆含砂量是指泥浆中不能通过200号筛孔,即直径大于0.074mm的砂粒所占泥浆总体积的百分含量。泥浆的含砂量高,不仅增大泥浆的比重,影响钻速。而且也磨损钻具、钻头和水泵等设备。同时在循环中止时还会因砂子的沉淀,发生埋钻事故。故要求含砂量越低越好。一般不应超过4%。(6)胶体率
泥浆静止24小时内分离出水的体积百分数,即为泥浆的胶体率。
泥浆的胶体率可作为初步评定泥浆质量好坏的简易方法。高质量的泥浆,因粘土颗粒分散和水化好,在静止时不分离出水。而粘土颗粒分散和水化程度不高的劣质泥浆,往往能分离出许多水。(7)pH值
泥浆的pH值(酸碱度)对泥浆性能有重大影响,也是泥浆进行化学处理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泥浆pH值应控制在8~10之间,而钙处理泥浆pH=11左右。
19.为什么说钻井液是钻井工程的血液?
基本功用:(1)排除钻渣(2)保护井壁(3)冷却钻头(4)润滑钻具
特殊功用:(1)提供孔底动力(2)取心取样介质(3)传递孔底信号(4)水力碎岩与导向(见作业)
20.什么是欠平衡钻井?其优点与风险何在?
所谓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就是在钻井过程中始终保持钻井液循环体系井底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利用专用设备使产层的流体有控制地进入井筒并将其循环到地面,实现安全钻进。包括:欠平衡专用装备的选型与配套、井身结构、钻头优选、钻具组合、参数优选、井控技术等几个方面。
优点:
1、减少或防止地层污染
2、对产层进行实时连续调查
3、提高钻速, 提高钻头寿命
4、杜绝或减少井漏
5、杜绝或减少压差卡钻等井下复杂
6、提前生产,降低完井及增产作业成本
7、提高初期产量。
8、延长有效储层开采期和发现新的产层。
风险:1.井壁坍塌:对于欠压实的地层,不宜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2.环境保护:欠平衡钻井产出的储层流体有油气水等,甚至含CO2或H2S。必须根据地面循环及分离系统的功能、压力级别、控制能力等确定能否用欠平衡钻井。3.考虑井眼失控的危险性:对高压高渗地层,特别是高压气井,如果防喷系统损坏或人员操作失误有可能导致井喷失控。4.膨胀地层盐岩蠕动泥岩膨胀缩径导致卡钻:不宜应用欠平衡钻井。5.油气产出过量:造成速敏
21.XY-8是什么意思?写出XY系列岩心钻机的标识符号并注明其意义。XY-8:钻探深度为3000米,油压(液压)式岩芯钻机。
X:岩芯钻机
Y:油压(液压)数字:钻探深度等级。(1-100m;2-300m;3-600m;4-1000m;5-1500m;6-2000m;8-3000m;9-4000m)
二、综述题 每题25分。
1.钻探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目前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巨大的资源缺口将成为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快速勘查发现矿产资源后备基地,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十分迫切的战略任务。发深部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无论是提升我国的钻探技术水平还是满足资源勘探的迫切需求都是非常必要的;对缓解目前资源短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发现新的矿产地、拓展新的找矿空间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岩土钻掘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1)矿产资源勘探和部分矿产的开采;(2)水文地质勘探和水井钻;(3)工程地质勘查和生态环境研究;(4)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环境治理;(5)工民建和道路桥梁的基础工程;(6)国防工程及海岸工程;(7)科学钻探。地质矿产勘探钻进;水文水井钻进;工程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施工钻进;油气井钻进;爆破孔钻进(采矿、物探);科学钻探(海洋、湖泊、大陆、环境、冰川、外星);地热、干热岩钻采;水力采矿;核废料掩埋、二氧化碳掩埋等;地质灾害治理(边坡锚固、抗滑桩、止水帷幕等);非开挖铺管;文物考古钻探;竖井钻凿(矿山、地下核试验等);抢险救灾(地下灭火、通风孔等)2.泥浆在钻探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钻井液(原称泥浆)是指钻井中使用的工作流体。泥浆是广泛使用的钻井液,主要适用于松散、裂隙发育、易坍塌掉块、遇水膨胀剥落等孔壁不稳定岩层。钻井液-其主要功能如下:
1.冲洗井底:钻井液可在钻头水眼处形成高速的液流,喷向井底。这高速喷出的钻井液可将由于钻井液压力与地层压力差而被压持在井底的岩屑冲起,起冲洗井底的作用。
2.携带岩屑:当钻井液在环空的上返速度大于岩屑的沉降速度时,钻井液可将井中的岩屑带出,即在一定的上返速度下,钻井液有携带岩屑(简称携岩)的作用。
3.平衡地层压力:钻井液的液柱压力必须与地层压力相平衡才能达到防止井喷或者钻井液大量漏进地层的目的。
可通过调整钻井液密度控制钻井液的液柱压力,使它与地层压力相平衡。
4.冷却与润滑钻头:钻井液可将钻井过程中钻具(钻头与钻柱)与地层摩擦产生的热带至地面,起冷却作用。同时,钻井液能有效地降低钻具与地层的摩擦,起润滑作用。
5.稳定井壁:可在钻井液中加入适当的处理机,使钻井液具有抑制页岩膨胀和(或)分散的能力,同时产生薄而韧的滤饼,起稳定井壁的作用。
6.悬浮岩屑和密度调整材料:当停止循环时,钻井液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的膨润土颗粒可互相联结,形成结构,将岩屑悬浮起来。若钻井液中加有密度调整材料(如重晶石),则在停止循环时,钻井液也可将它悬浮起来。钻井液悬浮岩屑和密度调整材料的能力,可使钻井液停止循环后易于再启动。
7.获取地层信息:通过钻井液携带出的岩屑,可以获取地层许多信息,如油气显示、地层物性等。
8.传递功率:钻井液可将钻井液泵的功率经钻柱从钻头水眼高速喷射传到井底,提高钻头的破岩能力,加快钻井速度。
钻进过程中,用液体或气体的连续循环把孔内的岩屑冲洗或吹洗出来,称为钻孔冲洗。冲洗用的介质,不论是液体还是气体习惯上都被叫做冲洗液或钻井液(drilling fluid)。由于早期的冲洗液多为粘土与水的混合物,所以冲洗液也被笼统地称做泥浆(mud),泥浆这个术语一直沿用,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冲洗液统称为泥浆。钻井液作用:悬浮和携带岩屑及加重剂;平衡地层压力和井壁侧压力,稳定井壁,防止井喷、井漏和井塌等事故的发生;传递水功率,帮助和破碎岩石;冷却和润滑钻头及钻具;为井下钻具提供动力;部分地支承钻柱和套管的重量;从钻井液中获得所钻地层的地质资料。冷却、排粉、润滑、支撑
没有泥浆的保护,钻井井壁会遇水膨胀、缩径,甚至流散、垮孔。3.为什么说上天难、入地更难?
4.钻探工程中体现了哪些现代工业技术进步?
1,先进的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是钻探技术的基础,这些先进的技术充分应用于钻探领域。钻进的方法和施工工艺都必须根据所钻地区地层的结构而定。比如,在钻孔结构设计之时,就必须根据地质学家提出的理想地层剖面柱状图来进行;再比如钻头钻具的选择,就要根据钻进所遇地层来决定。还有岩石的性质、地壳的结构、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等。
2,钻探工程体现微电子技术。自动化岩心钻机,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先进定向钻进技术更是体现了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先进性。此外,钻探需要采集地下数据,也体现了先进的信号测试与传输技术,数据的处理,反映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等等。
3,现代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在钻探中体现。现代钻机的设计,由于先进的设计软件而大大提高效率。钻探工作用各类分析软件来对所要钻探的地层进行模拟,从而使获得的信息形象化,更有利于指导钻探施工的进行。还比如现在很多先进钻探设备都配有高度智能化的神经网络系统来进行控制。
然后,能源技术也是与钻探工程密切相关的技术之一。比如非开挖、随钻测量等先进钻探工艺中,某些部件必须得单独供能,比如钻杆中的各个传感器,信息采集系统,反馈系统等,这样就要求能源能在高温高压,或者水中供能,此外为了减少更换能源的次数缩短工期,还要求供能源要有很好的续航能力。
4,钻探工程还与空间技术,海洋技术,通讯技术,制造技术等密切相关。全液压顶驱型地质岩心钻机系列比如在大洋科学钻探工程中,要保证钻进过程中水平位移和铅直位移保持稳定,就需要多个随动系统来进行准确的反馈控制,这种尖端设备就不仅仅采用一两种技术就能实现的,需要结合力学,声学,电子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等
5.简述钻探设备与工艺之间的关系。
钻探设备通指探矿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它是达到各种工艺操作要求,保证工程施工速度和质量的关键。
钻探设备包括动力机、钻机、泥浆泵、钻塔以及泥浆处理机械、钻杆拧卸机械、钻具提升机械(如绳索取心钻具打捞机械)和空气钻进所需的空压机、孔底发动机等。设备决定工艺,工艺取决于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艺不断对设备提出新要求,设备性能和能力要满足工艺需求。
5.简述实施桩基工程的基本工作程序与技术关键。——工程勘察(原装样品)→桩基施工(桩孔质量、清除沉渣、连续浇筑„„)
简述实施桩基工程的基本工作程序与技术关键。——工程勘察(原装样品)→桩基施工(桩孔质量、清除沉渣、连续浇筑„„
钻孔灌注桩;钻孔桩,承托力强,工地地质有较多的散石及岩石层面较高时,钻孔灌注桩建造费便宜还环保,减少噪音和振动,桩帽位置准确度高。局限性,需要重型机器,需要面积大,加装困难,斜坡上需建造工作平台,需要预先钻孔,排出的泥沙和污水需要处理以防污染环境。
重点:施工前必须集齐各项文件及最新图纸(文件施工章程 政府条例 施工环境 开工许可证),确定坐标,土质勘测:每根钻孔桩都要预先钻探来确定深度,深度必须在承托岩层5米以上,在工程师的监察下进行抽取石板和测量深度,有足够的安全监管,所抽取石板要锁好及存放在存储仓内,闲人免进,进行石板测试
桩柱工作范围的泥面要平整和压实,提供清晰准确庄主墨线,误差允许范围内确定桩的圆周,核实套管尺寸和完整性,要把钢管的水平位置和垂直度准确较好,套管要定时复核套管的中心点和垂直度的准确,清除沉渣、由钻孔抽出的污水要过滤后才可以排出去
吹水方法清洗庄主内壁,将吹水管接到装地下,加气压,使桩内污水循环流动,污水需要过滤后才可以排出去 架钢筋架 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才可以放钢筋架
需按施工图纸扎钢筋加,一扎钢筋场必须整洁,钢筋须有认可来源证及测试合格,钢筋架驳口要有足够长度,所有导筒要顶底封密,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落笼,确保钢筋架驳口长度足够,有足够箍筋要锁紧驳口铁,经工程师验收水办及量度桩深度检验合格才可以到混凝土
每根钻孔桩必须一次过倒混凝土,保障结构质量的连贯性,到混凝土和拔套管时要保持顶水平比套管滴导管底高出最少2米,可加入水泥浆,疏通导管还可以分隔桩内水和混凝土的作用,每车倒完检查导管底、混凝土面、套管地面水平
需在相关工程师监督下进行full coring test,混凝土样板必须健全,连接面要没有沙泥杂质。
七天后进行测试超声波测试 分析桩的混凝土是否完整,交界面钻挖测试 确定连接面是否完整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