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银行信贷员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论银行信贷员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信贷员的劳动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管理运行系统包括信贷营销、信贷审查和信贷管理3个层次,信贷员所担负的相应岗位职能和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按照信贷营销员、信贷审查员和信贷管理员3个层次岗位类型分别设计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依据6项原则提出了信贷营销员、信贷审查员和信贷管理员的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想。信贷员业绩通过统计指标来反映,而统计指标的设置又必须服从于信贷工作的特殊规律性。我认为,设置评价信贷员业绩的统计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下6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设置的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信贷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的现实特征。二是完备性原则。从整体性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信贷员的业绩水准。评价指标体系在空间上要成为一个系统,包括信贷员业绩的各个主要方面;在时间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信贷员业绩的现状,更要反映出该系统动态变化的信贷员业绩态势。三是分类性原则。信贷员岗位划分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3个层次,其岗位职责和任务在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性。从层次性和差异性出发,对3个层次岗位信贷员分别设置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定量为主原则。应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以定量分析为主,由定性到定量,由局部到整体,结合并以定量分析为主,由定性到定量,由局部到整体,由复杂到简明,在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对信贷员业绩的直观结论。五是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既要便于进行纵向比较,也要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既要可用以进行时序比较分析,也要可用来进行同类岗位信贷员之间的比较分析。六是可行性原则。信贷员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简单明了,所要求的定量分析数据和定性分析资料能够及时、完整、准确地取得,综合计量评价上要简便易行。根据上述信贷员业绩综合评价体系的设置原则下,下面按信贷营销员、信贷审查员、信贷管理员3个层次岗位类型分别设计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一、信贷营销员业绩的考评指标体系
信贷营销员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是及时搜集反馈存贷款市场的有关信息,大力拓展对公存款市场和有效贷款,努力清收欠贷欠息,提高信贷营销业务的经济效益。据此,本文设计了信贷营销员业绩的考评指标体系。
(1)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完成率
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完成率=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实际数/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数×100%。
其中,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及时反馈对市场信息件数/要求反馈的对公存款市场信息总件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千方百计调查、搜集和及时反馈对公存款市场信息,为行领导及时提供存款竞争决策的信息支持,以增强存款工作决策的针对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2)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完成率
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完成率=考核期原有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实际数/考核期原有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努力做好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的稳存增存工作,确保老客户具有较高的资金归行率和留存率。
(3)本人营销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完成率
本人营销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完成率=考核期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实际数/考核期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数×100%。
其中,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是指本人在考核期内新吸收的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期末余额。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想方设法争夺对公存款客户,扩大对公存款市场份额,增强信贷资金实力。
(4)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和营销新增的存款客户的总计对公存款日均增量任务完成率
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和营销新增的存款客户的总计对公存款日均增量任务完成率=考核期存款客户总计对公存款日均增量实际数/考核期存款客户总计对公存款日均增量任务数×100%。
其中,存款日均增量=考核期存款日均余额-期初存款余额)。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积极注重对公存款增量的稳定性,努力追求存款的经济效益。
2、贷款类指标。主要考评信贷营销员贷款市场拓展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绩效,可以用8个分指标加以考核。
(1)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完成率
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完成率=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实际数/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数×100%。
其中,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及时反馈贷款市场信息件数/要求反馈的贷款市场信息总件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积极调查、搜集和及时反馈贷款市场信息,为行领导及时提供贷款决策的信息支持,以增强贷款工作决策的针对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2)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任务完成率
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任务完成率=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实际数/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任务数×100%。
其中,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符合规范的贷前调查报告件数/贷前调查报告总件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和贷前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增强贷前调查报告的规范性。
(3)有效贷款增量任务完成率
有效贷款增量任务完成率=考核期有效贷寺增量实际数/考核期有效贷款增量任务数×100%。
其中,有效贷款增量是指本人营销的考核期新增的AA级及以上企业贷款增量、存单质押贷款增量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消费贷款增量之和。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努力开拓有效贷款市场,扩大有效贷款总量,提高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4)新增贷款不良率任务完成率
新增贷款不良率任务完成率=(2-新增贷款不良率实际数/新增贷款不良率实际数/新增贷款不良率任务数)×100%。
其中,新增贷款不良率=新增不良率贷款余额/新增贷款余额×100%。上式中,新增贷款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调查发放而新增的贷款;新增不良贷款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调查发放而新增的贷款中按5级分类法划分的新增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之总和。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提高贷款调查信息质量,如实反映贷前调查所掌握的有关情况,认真放好管好新增贷款。
(5)新增贷款收息率任务完成率
新增贷款收息率任务完成率=新增贷款收息率实际数/新增贷款收息率任务数×100%。其中,新增贷款收息率=新增贷款实收利息/(新增贷款实收利息+表内外新增贷款应收
利息净增额)×100%。
上式中,新增贷款实收利息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调查发放而新增的贷款在考核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表内外新增贷款应收利息净利增额,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调查发放而新增的贷款在考核期新增加的表内外应收利息。在考核时,挂账住停息的新增贷款也应计算应收利息,并列入考核计算。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在放好管好新增贷款的同时,加强新增贷款利息的清收工作,确保新增贷款利息及时归行。
(6)清收不良贷款本金(不含核销和剥离)任务完成率
清收不良贷款本金任务完成率=清收不良贷款本金实际数/清收不良贷款本金任务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努力清收不良贷款,盘活不良资产存量,提高贷款资产质量和效益。
(7)清收欠息(不含核销和剥离)任务完成率
清收欠息任务完成率=清收欠息实际数/清收欠息任务数×100%。上式中,清收欠息是指由本人负责收回的以前年度企业所欠的利息)。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努力清收历年欠息,增加营业收放,扩大盈利总量。
(8)贷款损失率任务完成率
贷款损失率任务完成率=(2-贷款损失率实际数/贷款损失率任务数)×100%。
其中,贷款损失率=(损失类贷款余额+考核期已核销贷款损失)/(全部贷款余额+考核期已核销贷款损失)×100%。
上式中,全部贷款余额是指经本人调查发放的贷款在考核期末的余额;损失类贷款余额是指经本人调查发放的贷款中在考核期末的损失类贷款余额;已核销贷款损失是指经本人调查发放的贷款中在考核期经批准而核销的贷款损失。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在切实严把新增贷款调查关和发放关的同时,努力清收不良贷款,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降低贷款损失水平。
3、创利类指标。主要考评信贷营销员所作出的创利贡献,可以用2个分指标加以考核。
(1)创利任务完成率
创利任务完成率=模拟利润完成数/模拟利润任务数×100%。
其中,模拟利润=存款模拟收入+贷款模拟收入-存贷款营销模拟成本。
存款模拟收入=存款日均余额×(一级准备金率×一级准备金利率+二级准备金率×二级准备金利率+正常存款备付率×备付金存款利率)+定期上存资金日均余额×定期上存资金利率。
上式中,定期上存资金日均余额=存款日均余额×[1-(一级准备金率+正常存款备付率+正常现金上存资金日均余额取正值。
贷款模拟收入=考核期贷款利息实际收入。
存贷款营销模拟成本=存款日均余额×全行存款综合成本率+贷款日均余额×(全行贷款综合费用率+呆账准备金率)+贷款利息实际收入×营业税率。
上式中,全行存款综合成本率=全行存款成本总额/全行存款日均余额×100%。全行贷款综合费用率=全行贷款费用总额/全行贷款日均余额×100%)。
该指标旨在促进信贷营销员大力拓展存款市场和有效贷款市场,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营销成本,扩大盈利总量。
(2)创利增长率任务完成率
创利增长率任务完成率=创利增长率实际数/创利增长率任务数×100%。
其中,创利增长率=(模拟利润本期数)模拟利润基期数-1)×100%。
该指标旨在反映和评估信贷营销员创利水平的进步情况,促使信贷营销员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4、基础管理类指标。主要考核信贷营销员在存贷款营销基础管理方面的工作绩效。可以用1个分指标加以考核。即:
存款和贷款营销档案的全面性、完整性与管理的规范性。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认真做好存、贷款营销档案管理工作,力求存、贷款营销档案的完整化和规范化。
上述指标中有关数据的统计考核范围是每一位信贷营销人员分管的存贷款业务数量、质量和效益,考核期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年度和任期,但考核的重点应当是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
二、信贷审查员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信贷审查员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是严格按照金融法律、法规和贷款政策审查审批贷款,做到不该放的不批,该放的必批,确保扩大有效贷款总量与防范新增贷款风险的最佳统一。据此,本文设计了信贷审查员业绩的考评指标体系。
1、贷款类指标。主要考评信贷审查员在审查审批贷款方面的工作绩效。可以用6个分指标加以考核。
(1)贷款审查及时率任务完成率
贷款审查及时率任务完成率贷款审查及时率实际数/贷款审查及时率任务数×100%。其中,贷款审查及时率=及时审查审批贷款笔数/收到要求审查审批贷款总笔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审查员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做好贷款审查审批工作,更好地适当有效贷款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2)贷款审查审批合法合规率任务完成率
贷款审查审批合法合规率任务完成率=贷款审查审批合法合规率实际数/贷款审查审批合法合规率任务数×100%。
其中,贷款审查审批合法合规率=审查审批贷款合法合规笔数/审查审批贷款总笔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审查员增强依法合规办事观念,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和程序认真审查审批贷款,严防新增贷款风险。
(3)有效贷款增量任务完成率
有效贷款增量任务完成率=考核期有效贷款增量实际数/考核期有效贷款增量任务数×100%。
其中,有效贷款增量是指考核期经本人审查或审批的AA级及以上企业贷款增量、存单质押贷款增量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消费贷款增量之和。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审查员增强扩大有效贷款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审查审批有效贷款投放,力求扩大有效贷款市场与防范新增贷款风险的有机统一。
(4)新增贷款不良率任务完成率
新增贷款不良率任务完成率=(2-新增贷款不良率实际数/新增贷款不良率任务数)×100%。
其中,新增贷款不良率=新增不良贷款数/新增贷款数×100%。新增贷款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审查或审批而新增的贷款;新增不良贷款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审查或审批而新增的贷款中按5级分类法划分的新增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贷款之和。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审查员认真做好新增贷款风险性的审查工作,防范新增贷款风险。
(5)新增贷款收息率任务完成率
新增贷款收息率任务完成率=新增贷款收息率实际数/新增贷款收息率任务数×100%。其中,新增贷款收息率=新增贷款实收利息/(新增贷款实收利息+表内外新增贷款应收利息净增额)×100%。
新增贷款实收利息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审查或审批而新增的贷款在考核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表内外新增贷款应收利息净增额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审查或审批而新增的贷款在考核期新增加的表内外应收利息。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审查员在做好新增贷款本金风险审查的同时,对新增贷款利息的归行及时性严加审查,确保新增贷款利息的及时归行。在考核时,挂账停息的新增贷款也计算应收利息,并列入考核计算。
(6)贷款损失率任务完成率
贷款损失率任务完成率=(2-贷款损失率实际数/贷款损失率任务数)×100%。
其中,贷款损失率=(损失类贷款余额+考核已核销贷款损失)/(全部贷款余额+考核期已核销合同工款损失)×100%。
上式中,全部贷款余额是指本人审查或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在考核期末的余额;损失类贷款余额是指经本人审查或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中在考核期末的损失类贷款余额;已核销贷款损失是指经本人审查或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中在考核期经批准而核销的贷款损失。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审查员切实把好新增贷款审查审批关,严防新增贷款的审查审批风险。
2、创利类指标。主要考评信贷审查员所作出的创利贡献。可以用2个分指标加以考核。
(1)创利任务完成率
创利任务完成率=模拟利润完成数/模拟利润任务数×100%)。上式中,模拟利润=贷款模拟收入-贷款模拟成本。贷款模拟收入=考核期贷款利息实际收入。贷款模拟成本=贷款日均余额×(全行存款综合成本率+全行贷款综合费用率+呆帐准备金率)+贷款利息实际收入×营业税率。
上式中,全行存款综合成本率=全行存款成本总额/全行存款日均余额×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审查员增强有效贷款投入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在审查审批新增贷款上主动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努力扩大高效低险贷款市场,提高贷款资产效益。
(2)创利增长率任务完成率
创利增长率任务完成率=创利增长率实际数/创利增长率任务数×100%。
其中,创利增长率=(模拟利润本期数/模拟利润基期数-1)×100%。
该指标旨在反映和评价信贷审查员创利水平的进步情况,促使信贷审查员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3、基础管理类指标。主要考评信贷审查员在贷款审查审批基础管理方面的工作绩效。可以用1个指标加以考核。即:
贷款审查审批档案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管理的规范性。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审查员认真做好贷款审查审批档案管理工作,力求贷款审查审批档案的完整化和规范化。
上述指标中有关数据的统计考核是每一位信贷审查人员分管的审查审批贷款业务数量、质量和效益,考核期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年度和任期,但考核的重点应当是年度和任期考核。
三、信贷管理员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信贷管理员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是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贷款出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并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采取有力措施清收逾期贷款本息,尽力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据此,本文设计了信贷管理员业绩的考评指标体系。
1、贷后检查类指标。主要考评信贷管理员在贷后检查方面的工作绩效。可以用4个分指标加以考核。
(1)贷后检查及时率任务完成率
贷后检查及时率任务完成率=贷后检查及时率实际数/贷后检查及时率任务数×100%。其中,贷后检查及时率=及时检查贷款笔数/贷后应检查总笔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管理员严格按规定及时检查贷款发放和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及效益情况,及时发现贷款发放和使用中的风险隐患。
(2)贷后检查覆盖率任务完成率
贷后检查覆盖率任务完成率=贷后检查覆盖实际数/贷后检查覆盖率任务数×100%。其中,贷后检查覆盖率=贷后检查要素笔数/贷后应检查总笔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管理员认真全面地检查第笔贷款发放的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情况,力求避免检查上的遗漏,做到贷后检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3)贷后检查问题反映率任务完成率
贷后检查问题反映率任务完成率=贷后检查问题反映率实际数/贷后检查问题反映率任务数×100%。
其中,贷后检查问题反映率=贷后检查问题反映笔数/贷后检查发现问题笔数×100%。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管理员增强严明执法的责任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将贷后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全面、完整地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解决对策和措施。
(4)贷后检查问题解决率任务完成率
贷后检查问题解决率任务完成率=贷后检查问题解决率实际数/贷后检查问题解决率任务数×100%。
其中,贷后检查问题解决率=贷后检查解决问题笔数/贷后检查发现问题笔数×100%。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管理员增强解决贷后检查问题的责任性和积极性,及时解决贷后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问题,以便及时化解贷款风险。
2、风险控制类指标。主要考评信贷管理员在贷款风险控制方面的工作绩效。可以用4个分指标加以考核。
(1)全部贷款不良率任务完成率
全部贷款不良率任务完成率=(2-全部贷款不良率实际数/全部贷款不良率任务数)×100%。
其中,全部贷款不良率=全部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
全部不良贷款余额是指由本人负责检查和管理的全部新老贷款中,按5级分类法划分的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余额之和。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管理员认真做好贷后检查和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及时采取化解贷款风险的有效措施,严防贷款风险。
(2)全部贷款收息率任务完成率
全部贷款收息率任务完成率=全部贷款收息率实际数/全部贷款收息率任务率×100%。其中,全部贷款收息率=全部贷款实收利息/(全部贷款实收利息+表内外应收利息净增额)×100%。
全部贷款实收利息是指由本人负责和管理的全部新老贷款在考核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表内外应收利息净利增额是指由本人负责和管理的全部新老贷款在考核期新增加的表内外应收利息。在考核时,挂账停息的新老贷款也应计算应收利息,并列入考核计算。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管理员在切实做好贷款风险管理的同时,努力强化贷款利息风险管理,千方百计清收利息,确保贷款利息及时归行。
(3)收回不良贷款本金(含核销)任务完成率
收回不良贷款本金任务完成率=收回不良贷款本金实际数/收回不良贷款本金任务数×100%。
其中,收回不良贷款本金是指包括由本人负责收回和申报并经批准核销的不良贷款本金。核销的贷款本金按折半计算。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管理员努力清收和申报核销不良贷款,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益。
(4)收回欠息(含核销)任务完成率
收回欠息任务完成率=收回欠息实际数/收回欠息任务数×100%。
收回欠息是指由本人负责收回以前年度企业所欠的表内外应收利息和申报并经批准核销的以前年度企业所欠的表内应收利息。核销的贷款利息按折半计算。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管理员认真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和申报核销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企业历年欠息的清收和申报核销工作。
3、基础管理类指标。主要考核信贷管理员在贷后检查和风险控制基础管理方面的工作绩效。可以用1个小指标加以考核。即:
贷后检查和风险控制档案的全面性、完整性及管理的规范性。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管理员认真做好贷后检查和风险控制档案管理工作力求贷后检查和风险控制档案的完整化和规范化。
上述指标中有关数据的统计考核范围是每一位信贷管理人员分管的贷后检查和风险控制业务数量、质量、考核期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年度和任期,但考核的重点应当是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
第二篇:怎样评价银行信贷员的业绩
怎样评价银行信贷员的业绩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信贷员的劳动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管理运行系统包括信贷营销、信贷审查和信贷管理 3 个层次,信贷员所担负的相应岗位职能和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按照信贷营销员、信贷审查员和信贷管理员 3 个层次岗位类型分别设计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依据 6 项原则提出了信贷营销员、信贷审查员和信贷管理员的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想。信贷员业绩通过统计指标来反映,而统计指标的设置又必须服从于信贷工作的特殊规律性。我认为,设置评价信贷员业绩的统计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下 6 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设置的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信贷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的现实特征。二是完备性原则。从整体性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信贷员的业绩水准。评价指标体系在空间上要成为一个系统,包括信贷员业绩的各个主要方面;在时间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信贷员业绩的现状,更要反映出该系统动态变化的信贷员业绩态势。三是分类性原则。信贷员岗位划分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 3 个层次,其岗位职责和任务在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性。从层次性和差异性出发,对 3 个层次岗位信贷员分别设置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定量为主原则。
第三篇:怎样评价银行信贷员的业绩(模版)
如何评价银行信贷员的业绩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信贷员的劳动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管理运行系统包括信贷营销、信贷审查和信贷管理3个层次,信贷员所担负的相应岗位职能和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按照信贷营销员、信贷审查员和信贷管理员3个层次岗位类型分别设计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依据6项原则提出了信贷营销员、信贷审查员和信贷管理员的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想。
信贷员业绩通过统计指标来反映,而统计指标的设置又必须服从于信贷工作的特殊规律性。我认为,设置评价信贷员业绩的统计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下6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设置的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信贷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的现实特征。二是完备性原则。从整体性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信贷员的业绩水准。评价指标体系在空间上要成为一个系统,包括信贷员业绩的各个主要方面;在时间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信贷员业绩的现状,更要反映出该系统动态变化的信贷员业绩态势。三是分类性原则。信贷员岗位划分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3个层次,其岗位职责和任务在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性。从层次性和差异性出发,对3个层次岗位信贷员分别设置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定量为主原则。应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以定量分析为主,由定性到定量,由局部到整体,结合并以定量分析为主,由定性到定量,由局部到整体,由复杂到简明,在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对信贷员业绩的直观结论。五是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既要便于进行纵向比较,也要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既要可用以进行时序比较分析,也要可用来进行同类岗位信贷员之间的比较分析。六是可行性原则。信贷员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简单明了,所要求的定量分析数据和定性分析资料能够及时、完整、准确地取得,综合计量评价上要简便易行。根据上述信贷员业绩综合评价体系的设置原则下,下面按信贷营销员、信贷审查员、信贷管理员3个层次岗位类型分别设计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信贷营销员业绩的考评指标体系
信贷营销员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是及时搜集反馈存贷款市场的有关信息,大力拓展对公存款市场和有效贷款,努力清收欠贷欠息,提高信贷营销业务的经济效益。据此,本文设计了信贷营销员业绩的考评指标体系。
(1)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完成率
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完成率=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实际数/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数×100%。
其中,对公存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及时反馈对市场信息件数/要求反馈的对公存款市场信息总件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千方百计调查、搜集和及时反馈对公存款市场信息,为行领导及时提供存款竞争决策的信息支持,以增强存款工作决策的针对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2)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完成率
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完成率=考核期原有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实际数/考核期原有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努力做好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的稳存增存工作,确保老客户具有较高的资金归行率和留存率。
(3)本人营销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完成率
本人营销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完成率=考核期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实际数/考核期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任务数×100%。
其中,新增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增量是指本人在考核期内新吸收的存款客户的对公存款期末
余额。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想方设法争夺对公存款客户,扩大对公存款市场份额,增强信贷资金实力。
(4)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和营销新增的存款客户的总计对公存款日均增量任务完成率 所分管的原有存款客户和营销新增的存款客户的总计对公存款日均增量任务完成率=考核期存款客户总计对公存款日均增量实际数/考核期存款客户总计对公存款日均增量任务数×100%。
其中,存款日均增量=考核期存款日均余额-期初存款余额)。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积极注重对公存款增量的稳定性,努力追求存款的经济效益。
2、贷款类指标。主要考评信贷营销员贷款市场拓展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绩效,可以用8个分指标加以考核。
(1)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完成率
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完成率=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实际数/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任务数×100%。
其中,贷款市场信息反馈及时率=及时反馈贷款市场信息件数/要求反馈的贷款市场信息总件数×100%。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积极调查、搜集和及时反馈贷款市场信息,为行领导及时提供贷款决策的信息支持,以增强贷款工作决策的针对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2)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任务完成率
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任务完成率=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实际数/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任务数×100%。
其中,贷前调查报告规范率=符合规范的贷前调查报告件数/贷前调查报告总件数×100%)。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和贷前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增强贷前调查报告的规范性。
(3)有效贷款增量任务完成率
有效贷款增量任务完成率=考核期有效贷寺增量实际数/考核期有效贷款增量任务数×100%。
其中,有效贷款增量是指本人营销的考核期新增的AA级及以上企业贷款增量、存单质押贷款增量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消费贷款增量之和。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努力开拓有效贷款市场,扩大有效贷款总量,提高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4)新增贷款不良率任务完成率
新增贷款不良率任务完成率=(2-新增贷款不良率实际数/新增贷款不良率实际数/新增贷款不良率任务数)×100%。
其中,新增贷款不良率=新增不良率贷款余额/新增贷款余额×100%。上式中,新增贷款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调查发放而新增的贷款;新增不良贷款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经本人调查发放而新增的贷款中按5级分类法划分的新增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之总和。
该指标旨在促使信贷营销员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提高贷款调查信息质量,如实反映贷前调查所掌握的有关情况,认真放好管好新增贷款。
第四篇:员工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员工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一)业绩考核对象的确定
确定业绩考核对象,即是确定股票期权获受人。股票期权获受人由两部分人组成:资本控制者和资本经营者。在资本控制者中,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是从股东中选举产生的,外部董事已成为董事会正常执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样的体制可使公司得到各方面专家的帮助。对于这部分董事,企业可根据他们的表现适当给予部分股票期权,以促使他们真正关心企业业绩,真诚为企业服务。他们对企业运营的建议都在董事会会议上有所记录,因此,对于他们的业绩考核,根据董事会会议记录即可,他们不是本文所要确定的业绩考核对象。本文确定的业绩考核对象主要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及副总经理。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一般员工被称为“依赖性资源”,企业的核心资源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被称为“唯一性资源”。核心资源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资源一旦离开企业,企业的其他资源就会无法发挥正常作用,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而一般人力资源属于从属地位,属于合作性资源,不可替代性弱,这些资源离开企业,只会导致他们自身价值的减少。鉴于这两种人力资源地位的不同,在考虑提前分配时,就应区别对待,着重应考虑对核心资源的期权激励问题。
(二)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董事长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董事长代表董事会对公司的一切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在董事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业务活动,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其个人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可分成两部分:一是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一是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素质结构,包括进取心、责任心;智力结构,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工作经历、学历;能力结构,包括目标定向能力、决策能力、用人授权能力、协调能力、风险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
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公司的资本运营效果,对股东大会决策的执行,高级经理层的运作,劳资关系的协调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①公司资本运营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指标,从盈利情况、投资情况、筹资情况三个方面评价,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不良投资比率、固定资产比率、资金成本率、债务保障率;②对股东大会决策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包括: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否进行有力的组织工作、是否进行有效的指导;③对高级经理层运作情况的定性评价指标为:高级经理人员是否冗余、是否需设新的职位、各部分职责是否分明及能否协调运转;④对劳资关系的协调和劳资纠纷的处理主要通过内部员工满意程度来评价,包括生理满意指标、安全满意指标、社交满意指标、尊重满意指标和自我实现满意指标;⑤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外层文化,如:企业知名度、企业形象、职工服务态度;中层文化,指企业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如:企业价值观念、职工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
2.高级经理人员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高级经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主管不同工作的副总经理。对他们的个人素质要求基本一致,但由于他们各自主管工作不同,对他们个人的工作绩效评价应依据其职务分别进行。高级经理人员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也由三部分构成:素质结构,包括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智力结构,包括行业生产技术知识、知识面、综合分析能力、工作经历、学历;能力结构,包括处事能力、控制能力、及时发现问题能力、灵活性、信息沟通能力、决策或辅助决策能力、谈判能力、社交能力等。
(1)总经理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总经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代表,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行政和业务活动,代表公司对外处理业务。本文拟从以下八个方面评价企业业绩,即:市场、开发创新、技术装备和物资设施、产品和劳务、财力资源、盈利能力、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市场用市场占有率和开拓的市场面,如市场覆盖率、客户留住率评价;开发创新用新产品开发数量和投入资源来评价,指标可为: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科研开发费用率;技术装备和物资设施可用技术改造率、设备更新率、设备充足率、设备先进水平四个指标评价;产品和劳务可用销售额增长率、优质产品率、顾客满意度三个指标评价;财务资源用资金成本率、现金充足率、现金周转率评价;盈利能力用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每股盈余评价;人力资源情况可用技术人员培训比率、员工比率、工伤事故率四个相指标评价;组织管理用组织结构的改造、管理方法的革新和组织规模的变化来评价。
(2)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市场占有状态、拥有的客户、销售额及销售费用、劳动效益和售后服务。市场占有状态可用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覆盖率两个指标评价;拥有客户情况用新客户增长率、客户留住率评价;销售额及销售费用可用销售额增长率、产品销售量计划完成率、销售费用占有率评价;劳动效益的评价指标选用全员销售率;售后服务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时间、质量、成本。其中,时间即反应周期,是指从客户请求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时间;质量主要用售后服务一次成功率来衡量;成本即用售后服务过程中的人力、物力的资本。
(3)主管研究与开发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围绕研究与开发的产出成果,对副总经理的个人绩效评价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研究与开发的成本与效益、研究与开发产品的质量。研究与开发的成本与效益的评价指标包括:评价老产品的技术改造成果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评价新产品投资效果的创新产品销售比例,评价科技开发费用利用效果的技术开发费用创收率,评价新产品开发成功数量的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研究与开发质量评价指标可以是售后返修率和销售退货率,这里仅考虑由于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返修率和退货率。此外,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可作为该副总经理的一个绩效评价指标。
如果公司正在进行新项目开发,对副总经理的绩效评价可通过对项目实现的可能性和预期效果评价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目标市场是否明确,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开发是否可能成功,生产和销售是否具有问题。
(4)主管生产与运作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主管生产与运作的副总经理个人工作绩效评价分两部分进行,即生产作业准备评价和生产过程评价。生产作业准备的评价内容包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指标为设备故障率、维修费用效率、物资采购,评价指标为材料利用率、采购费用率、采购价格、采购速度和及时性;物资储备,评价指标为物资损耗率、储备资金周转天数、单位物资储备成本。对生产过程的评价包括四个方面:质量、成本、高贷、柔性。可用返修率、退货率、客户留住率评价产品质量;同时,用次品率、成品率、返工率、浪费情况评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价格,对利润有很大影响,可用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来评价。高贷强调速度和可靠性,用生产周期和顾客满意度评价。柔性强调对数量、对种类变化的反应能力。
(5)主管人事及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主管人事及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围绕六个方面进行,即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工作状况、人员构成、教育训练、安全情况及激励。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的评价指标为:员工比率、离职率、员工固定率;工作状况的评价指标为:出勤率、迟到率、加班加点率;人员构成主要从员工素质,如大专以上职工比率方面评价;教育训练情况的评价指标为:人均受训率、教育训练时间率;安全情况的评价指标有:工伤事故率、劳动灾害补偿率;人员激励情况主要从定性角度来评价,包括激励政策、激励手段、业绩考核等。
(6)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的个人工作绩效评价围绕两方面进行: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资金的筹集评价可针对资金筹集的数量、成本、风险进行。筹资数量的评价指标可为现金充足率;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率评价,筹资风险可用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比率评价;资金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流动资产的管理,评价指标可分别选择固定资产充足率、固定资产先进程度、现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此外,还应从定性的角度评价企业的资金预算是否有效;利润分配是否合理;与股东、债权人是否有良好关系;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并得以贯彻执行;信息系统是否有能力提供及时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
第五篇: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姜蕊
摘 要: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管理者,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人们十分重视对项目经理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而在整个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则是评价指标,只有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才能对项目经理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才能使项目的实施更加符合管理者的要求。
关键词: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 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
(1)业绩评价指标要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反映,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更应当具有发展的眼光,制定企业的远期发展计划。所以,项目经理作为企业项目的管理者,其业绩评价也应当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应将企业的发展作为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杜绝短期效应和行为的发生,使项目经理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2)业绩评价指标要能真实地反映项目经理业绩。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绩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准确计算得出,因为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二是业绩评价指标不易被项目经理操纵。由于领导者与项目经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易受项目经理主观操纵,不能如实反映项目经理的努力程度,因而在业绩评价指标选择时要综合考虑项目经理对企业的控制程度、项目经理的风险偏好、企业内外环境约束的力度,尽可能地优化指标系统。
(3)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具有可理解性,即只有当指标能被执行者恰当地解释时才是有用的,否则,项目经理将无所适从,对自己的努力方向感到茫然。另一方面,要求指标项目有关数据的收集以及指标体系本身具有可行性。
(4)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充分性。由于每个具体的指标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增加相关指标,就可能提升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质量。同时,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快速发展为处理较多指标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过多的业绩评价指标会使项目经理的努力目标变得不明确,同时还会增加对项目经理业绩考核的成本。因此,在增加更多指标以提高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充分性时,还要考虑到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5)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相关性。对业绩评价指标而言,其相关性就是要求其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对项目经理的业绩做出准确判断。通常,可以用项目经理实际努力程度与业绩评价指标反映出来的业绩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甄别指标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该指标的相关性就越强。 我国企业项目经理单一业绩评价指标的利弊分析
项目经理的业绩评价原则上可以采用单一指标,如利润、经济增加值等。无论采用哪一种业绩评价指标,都有其自己的优缺点。
首先,采用利润指标有其合理的方面:利润指标直接体现了企业所取得的利润,容易量化,看得见摸得着。利润最大化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理财和经营的动机,也符合资本运动的本质——增值。同时,一个项目要追求利润,项目经理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促进整个企业的利润增加。
然而,用利润指标来进行业绩评价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项目经理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了长远利益。所以利润最大化这一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企业外部市场完善和内部约束有力的基础上,同时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因而采用利润这一单一指标不能完整地反应项目经理的业绩。
其次,近些年来得到普遍重视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优点。EVA是一定时期企业税后净利润与企业投资成本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表明企业为股东创造了真正的财富;反之,如果EVA小于零,则意味着股东财富被蚕食。其计算公式为:EVA=NOPAT-WACC×NA,NOPAT表示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WACC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A表示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EVA指标可以促使项目经理更加有效地使用企业的资本金和留存收益,EVA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项目经理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另外,EVA业绩评价体系既可以考核管理者,又可以考核各层员工,将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归结为一个目的,即如何增加EVA。
尽管EVA指标综合了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的一些优点,但它的计算依赖于对公司所有者权益市场价值及其权益成本的计算,而在我国难以计算真正的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市场价值,这就使得所计算出来的EVA指标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况且,EVA指标还需要企业内部建立一套严密的核算体系,来保证某一项目效益的核算准确性。另外,EVA存在着短期行为问题,即被评价期间的EVA只是当期已经实现的EVA,而未实现的未来预期的EVA也是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的构成部分。我国企业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单一的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自己的缺点,因而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多元化指标体系,能够突破单一财务指标的缺陷,近年来引进的平衡计分卡这一综合性的业绩评价系统,大大提高了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的科学性。
首先,要进行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在采用多个财务指标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某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与其它财务指标相配合。对某一项目而言,最常用的核心财务指标有净收益类指标。不同的企业,其战略目标、对风险的规避程度、成长发展的阶段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做出自己的决策。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适合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因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如果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就会抹煞项目经理的业绩,因而不适合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采用能体现企业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核心财务指标。对于处于启动、计划阶段的项目,更应当关注其长远的发展,所以对项目经理进行评价时应选择长期性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处于实施阶段的项目而言,因其发展前景已经比较稳定,项目的风险相对减小,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日益明确,领导者对项目经理业绩评价适合将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
其次,配合使用非财务指标。采用财务指标容易导致对项目经理的业绩评价只重视现有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我国企业中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企业在选择非财务指标时,应从平衡计分卡系统的客户、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学习和增长三个非财务层面中寻找真正对实现企业战略与实现最终财务成果起到关键作用的,能为项目经理所控制的非财务指标。不同类型的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项目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同样应对非财务指标的采用做出自己的选择。例如,传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而采取适合自己的非财务指标,高新技术企业应将非财务指标放在创新能力上,处于启动、计划阶段的项目应将非财务指标重点放在能给未来带来增值的与智力资本相关的因素上。
参考文献
[1]梁红霞.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的评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3).[2]陈震.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和权重确定[J].财会月刊,2006,(43).
[3]余兵.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