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范文
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审时度势,认真实施互利共盈的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在新一轮世界经济调整中抢占先机,在国际经济秩序的大变革中赢得新的战略机遇。
一要努力稳定对外贸易增长,加快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稳出口的困难比较多、难度比较大。既要就外贸自身做文章,继续完善外贸政策,通过采取结构性减税,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措施,切实减轻外贸企业的成本负担,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还要在外贸之外下功夫,把实现稳定外需和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出口企业通过开拓国内市场,保证一些出口企业的实力,它们的存活是外贸稳定增长的一个基础和根本。
二要继续坚持“引进来”,充分发挥外资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招商选优,重视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要增强外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国家也已经有明确的政策,要严格限制高耗能、污染重、水平低、产能过剩的项目,要鼓励外资投向高端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还要进一步促进利用外资的方式的多样化。
三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一定要像重视“引进来”一样,要重视“走出去”,致力于打造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资源的配置。探索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利用途径,支持企业对外进行一些战略资源的投资。通过各种渠道消除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误解和疑虑,特别是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四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改革,我们要谋求战略主动。当前国际社会正在努力改革和完善已有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优化全球的经济治理,我们在实现世界的包容性发展方面需要发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第二篇:十七大报告新名词解释之一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十七大报告有关对外开放新提法、新名词解释之一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07-10-23 14:06 文章来源:姜荣春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调研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提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措施时,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主题。
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开放型经济的概念有两种涵义:第一,古典经济学中原指存在对外贸易的经济,现代的开放经济不仅指贸易自由化的经济,还包括资本、劳务和人员实行比较自由的流动。在此意义上,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的概念。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服务等等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第二,开放型经济还指一种经济制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倾向,在此意义上,对于对外经济联系政府干预较少或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即为开放经济。
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有所不同。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总体上是一种政策性开放;而开放型经济则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总体上实行中性化政策,是一种制度性开放。
一般意义上的开放型经济,是指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深度较大,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跨国界流动较为自由的一种经济。由于其与外部经济联系比较密切,获得发展的机遇更多,受到外部冲击的可能也较大,但其自身调整和适应能力也较强。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除了与该国的资源禀赋、国家大小有关,最关键是其经济制度的性质。衡量指标主要有出口占GDP比重、对外贸易额占GDP比重、资本流出入量、企业跨国经营情况等等。一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各国的主流选择。
1993年14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党的十五大报告,江泽民同志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中,又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2000年10月,党中央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再次强调,要“发展开放型经济”;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正式写入“十五”计划,并进一步做了阐释,其涵义即为 “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体包括“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
“发展开放型经济”与“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等以往的提法相比,更简明、更概括、更突出,更适合我国加入WTO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也更易于被国际社会理解与接受。
从我国面临的国际背景和现实国情看,发展开放型经济实际上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突飞猛进,我国人口众多,在相当长时期里,丰富而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将越来越明显。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才能有效利用后发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经验看,成熟的市场经济都是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最后,发展开放型经济同我国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也是一致的。
从把“发展开放型经济”写入十五大,到十七大报告提出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经济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今年9月28日,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并对此提出五点具体要求。
在十七大报告中,又两次提到“开放型经济”,强调“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既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肯定,又给未来的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意味着不但要发展对外贸易,还要优化贸易结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不但要成功“引进来”,还要顺利“走出去”,并形成自身新优势;不但要沿海开放,也要开放内地和沿边;不但努力推动WTO多边自由化进程,也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紧抓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还意味着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我们要有全球视野、大国责任感,致力于建立公平非歧视性开放型经济体制,致力于互利共赢,而不是以邻为壑;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兼顾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第三篇: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二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做好经济工作,实现预期目标,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加大预调微调力度,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前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提高的调控能力和水平,是发展的有力支撑,是迎挑战、渡难关的重要保证。
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存在着巨大动力和潜力,宏观调控政策还有较大回旋余地。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带来新的冲击,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困难和矛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不可等闲视之。经济形势越是复杂,环境越是严峻,越需要宏观调控及时跟进,主动应对,有所作为。
加强预调微调,提高调控水平,是确保当前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巩固调控成果,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外形势,及时果断地进行调控,增强前瞻性;准确把握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增强针对性;提高政策的精细化水平,增强有效性。切实加强各方面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必须坚持长短结合,稳定经济增长。稳增长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任务。既要立足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外需,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又要着眼长远,从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社会事业等各方面出台政策措施,促进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必须改善发展环境,促进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增速回落,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暴露,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也较为紧迫。要在稳增长与调结构、抓改革的结合上多下功夫,利用当前市场偏紧、企业主动调整意愿增强、通胀压力减轻的有利时机,继续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要加大政策支持,推进结构调整,力促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有序转移,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必须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要在稳增长中更加突出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稳定投入和科学管理的机制,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中西部和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协调机制,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当前的经济运行符合稳中求进的工作总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冲击,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篇:进一步提高费用控制水平
进一步提高费用控制水平,加强内部控制,降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比例,促进营业利润的提高,实施收缩策略,必要时实行降价促销,减少开支回笼资金,调整期内不应追求短期效益,应确保经营稳健性,适时调整新项目的开发节奏。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改变自身的现金流结构,而不能依靠大量筹资来满足经营现金的需求。
第五篇:扎扎实实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六论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扎实实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六论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抓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精神,积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促进对外经济稳定发展,落实完善稳定外贸政策的同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培育国际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是与我们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更是大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截至2011年底,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约1.16万亿美元,当年吸收外资1160亿美元,已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利用国际市场和引进资金,不仅拓展了我国的市场空间,增加了就业,而且给我们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促进了机制创新、观念更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开放型 经济水平还不高,“中国制造”总体上还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都对我们传统的竞争优势提出了严峻挑战,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迫在眉睫。而且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需尤其是部分外部市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挑战、共享发展机遇的客观需要。尤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扩大外需的难度增大。如果不能尽快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仅外需难以保持和稳定,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也可能丧失。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我们要下大力气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中逐步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努力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坚持出口多元化战略,既注重欧美等原有市场的稳定和开拓,也要不断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不断完善开放格局,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与此同时,还要在继续做好“引进来”工作、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着眼 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