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徐珍丽发表于:2009-7-12 6:11:05,点击:1278,评论(0)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在校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责任心的培养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伟大领袖周恩来少年时期就有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少年时的周恩来就知道把国家的振兴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情,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极富责任感的人,也正因为此,他才成为了一名人民拥护和爱戴的一代伟人。不难想象,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在担任小学班主任期间,近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感觉当今的小学生,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他们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较为普遍,如:
(1)为了自己桌椅干净,而拿起别人的衣物擦拭自己的桌椅;为了使自己的包干区保持整洁,把垃圾扔到别人的包干区内。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总有几个“大个子”在不知疲倦地劳碌着,扫地拖地擦玻璃,乐此不彼,甚是卖力。仔细一瞧,那可不是我们的学生,而是孩子的家长。孩子们还在一边指手画脚,做监工呢?
(2)学习马虎,上课随便说话,不能独立完成学习,学习用品随意放置,做事无条理,丢三落四,在无父母的督促下不肯写作业,不愿学习以及做事不计后果,该带的作业、学习用品忘带,还埋怨父母没给他装,没提醒他。早上小孩上学,家长一个左,一个右背着书包。到了学校,家长还要帮孩子把书包放进教室,拿出语文书、数学书;在教室中,一位教师在责问学生:“你的语文作业,还有语文课本怎么又忘带了呢?”学生振振有词,答曰:“都怪我奶奶,昨天搞忘了给我装。”
为此,我把责任感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一、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小干部比普通学生有责任感,这因为老师给予了他责任与信任。如果老师把对小干部的责任和信任推广给全班同学,那么全班同学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我就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给予事做,给予担挑,广泛聘任小干部。平时,我总强调谁都可以当小干部,只要他有一颗对工作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心,又明确规定了每个小干部的责任,如学习委员,负责给作业一百分的同学发奖励等,体育委员负责好体育课、集会的带队、整队等。值日班长轮流当,管理教室里的各个
方面,还有选出检查“四项竞赛”的小干部,大家能者上岗。我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要求,我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两项为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负一定的责任。除班委会成员外,还有各种代表,篮球队长,主持人等,使全班没有“闲人”和“客人”。在管理活动中,我只是发挥了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的作用。我还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并指导他们组织实施和评价。这样,不但使每个同学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心。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除去睡眠以外,学生一天在课堂里消耗的时间约占他们生活时间的50%。在这长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时时都在变化着,师生间、同学间交流日复一日,个性在迅速地发展。因此,我们从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甚至写好每一个字,参加好每一次活动开始,大力倡导学生凡事做到“专心踏实,认真仔细”。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自然的、有机的、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地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地思想品德。这样地责任感培养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地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主要人物,在对待他人时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非常令人敬佩,这些课文都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如《司马光》一课中,面对小伙伴失足落入大水缸的险情,小司马光沉着机智,砸缸救人,多么令人敬佩;《黄继光》一课中,他为了战友为了首长交给他的任务,毅然舍身炸碉堡,读来令人感动。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们的人格魅力,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感。
三、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班级活动中,我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及时召开了班队会进行责任心教育。如:在开展的一次“我爱祖国”的班队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寻找这方面的英雄事迹和伟人故事来让学生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励他们,我就找了一些平凡人的爱国事迹,让学生体会到热爱祖国一些小事也是,我们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又入:在今年举行的校运动会上,我就利用这次大好机会,让大部分学生体会到了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在动员会上,我说:“要为集体争取荣誉在比赛中我们应当努力拼搏,像奥运健儿一样。输了,也没有后悔。”好多学生放弃了星期六休息,准时来参加比赛,有的父母心疼孩子不让来也不行。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到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应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总之,在实施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一切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就要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都要有责任。
第二篇: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龙源学校
刘树平
一、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班级中举办了“我与班级”的讨论会,让学生理清自己与班级的关系,明白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班级有关,充分体验班荣我荣,班衰我耻,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开展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
我在教室里设置了“我为班级添光彩”表彰栏,对学生获得的荣誉、好人好事以及在学习上、班集体建设上取得的成绩给予表彰。另外,在学生中定期开展“责任典型”和“进步典型”评选活动,并发给荣誉证书。这样既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又为全班同学树立了身边的学习榜样。
三、让学生“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它包括班干部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和任务承包责任制度。在具体落实任务的过程中,我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把班级的任务进行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责任能力竞聘某一职务或承包某一任务。在学生承包任务时,我强调了三点;一是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尽可 能挖掘班级人力资源;二是要求学生不干干不了的事,以免出现“破罐子破摔”;三是一个人能干好的事,决不让两个人干,以免互相推诿,互相抑制,人浮于事。
经过承包,每个学生都能承包到一项具体的小任务,班级中小到扫帚的摆放、凳子的管理、电灯的开关等任务也都有学生专人负责。此后,我还组建了监督考核小组,对学生执行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把考核情况登记在班级日记上,以便及时了解情况,调整学生的承包任务。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
由于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强,所以,教师的以身作则,更有利于培养责任感。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班级工作我经常同学生一起干,擦玻璃、扫地、拖地、拾粉笔头、纸屑,凳子坏了同学生一起修理,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责任感大大增强。
五、组建“志愿者”服务队。
社会需要志愿者,学校班级同样需要志愿者。志愿者能弥补学生承包任务这种做法的不足,既能倡导学生为班级、同学奉献的精神,又使得一些不便承包或没有承包的任务以及偶发事件得以完成或处理。班级志愿者服务队采用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由班级团支部具体负责。志愿者会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出现。如某同学课间忘了擦黑板或因病不能完成其承包的任务,志愿者就会顶上;班级里发生突发事件以及学校布置临时任务。志愿者会率先去执行任务,承担责任。他们的表率作用能有效地预防“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那些责任心不强的学生。
第三篇:激活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激活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摘 要中学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其教材及教学资源、学校资源、传媒资源、生本资源等,展开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有裨益。
关 键 词社会责任感培养;课程资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4-00-02
作为社会人文的基础性学科,中学语文教育有其人文厚重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因此应立足人的成长,指向学生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积极引领学生追求高远的人生理想,确立高尚的生命意义,定位高阶的人生追求。[1]要达到这一目的,中学语文学科就应积极挖掘自身课程资源,并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下面即以教学辛弃疾的词作《水龙吟》为例,谈谈如何合理开发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借助教材资源,创设德育情境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源平台。
在讲授课文时,笔者抓住其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直抒胸臆的三句,归结出辛弃疾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形象。这时,再给出教学参考书中有关辛弃疾生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
学生读完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总结出对辛弃疾坎坷一生的评价:“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忠义慷慨。”“在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对时代的期望和失望、对民族的热情与愤慨,这是失路英雄的悲叹;但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这更是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英雄的壮歌。”“在寻求个人生命的自在与扛起家国的责任这两种生命价值的取舍抉择之间,辛弃疾选择了后者。”可以看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已经有了正向的认识。
二、利用学校资源,展开德育话题
学校资源主要是指馆藏资料、校园建设、各类活动等。学校是课程活动的舞台,是课程资源最为集中的场所,因此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应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效用。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注意预设,更留下生成的空间,在授课的关键处相时延伸、点拨,引导学生通过阅览资料,走向思维深处。比如,在学生对辛弃疾的一生作出评价后,笔者适时小结:“儒家知识分子的这种担当、责任意识,是在一代代先贤的积极指引下培育出来的,这样的先贤很多,如宋代大儒张载。”
随后用PPT展示从学校图书馆找来的有关张载的资料。一是张载为人熟知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是对这句话的解释:“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三是对这四句话的通俗解读:“这‘四为’里面,不光有自己,更有他人、社会、家国、天下。张载先生在这里为所有知识分子点明了一个共同的追求目标,显现了儒者襟怀,开显了他们的器识与宏愿。”
在学生看完这些资料后,教师随即引导:“老师特别不希望大家只确立‘一份好工作、一辆好车子、一套好房子’这样简单的物质化的人生目标,或只以个人财富的占有量来量化自己的成功;而特别希望大家现在就能立下与社会大群、民族家国休戚与共的宏志……扛起个人的责任,扛起家庭的责任,这是应该的,没什么了不起,你要是能去扛起对社会国家的责任,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同学们听后纷纷响应、发言,表示坚决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做敢于承担家国责任的大写的“人”。在同学们慨慷激昂的表态中,教师把张载的那四句话重新呈现出来,大家不约而同齐声诵读,声音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三、引进传媒资源,加强德育力度
传媒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技术的日益发展使我们身在学校也能广知天下大事,因此对传媒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是开发课程资源最为特别的环节。
为此,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笔者乘势追击,利用校园网络,将北大才女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获得冠军时的演讲视频《年轻人你能为世界做什么》播放出来,并对其中的几句话进行了重复播放:“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刘媛媛的声声追问,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个个面色庄重,现场氛围很是严肃。视频播放完后,我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让同学们课后好好思考刘媛媛的追问。
另外,为了避免空洞说教,笔者给学生推荐了凤凰卫视的《名言启示录》栏目,?@个节目每期推出一个杰出人物,讲述其突出贡献与卓越成就,每期只有四分钟,非常适合在课前播放。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我首推了顾炎武、梁漱溟等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几位名人。
四、巧用生本资源,内化德育效果
生本资源包括学生经验、学生习作、学生家庭的资源等。生本资源由于源自学生本身,对学生而言无比亲切、真实,因此如果能把生本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大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笔者布置了有关这篇课文的周记作业。后来,我在学生周记里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虽然我现在还无法完全回答刘媛媛的提问,但她的演讲和张载的话让我有了梦想,这梦想虽然还是模糊的,却已经有了,这很让我激动。”还有同学写道:“正是因为有辛弃疾、张载这样的人在,中国人的责任精神才不断地得到传承;正是因为有刘媛媛这样的人在,中国的未来才更有希望!”我将这些同学的周记复印下来,张贴在教室宣传栏里,让同学们时时得到激励。
应该说,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富有生命灵性的群体,这要求所用的课程资源形态丰富,在激活方式上尽量有趣多样,如此才能营造和谐自然的教育氛围,巧妙地将“用力”的教育化于“无形”。
参考文献:
[1]蓝国良,桑丽虹.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关怀[J].中小学德育,2015(10):21.(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长沙 410006)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第四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责任感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各项工作的组织者,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学生思想品德成长,本文就低年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浅显体会。
一、培养责任感,从家庭入手。
现在的家庭普遍为“四二一”结构,即一个家庭中有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父辈-爸爸、妈妈,以及一个孩子。祖辈和父辈对这根“独苗”百般袒护,从而使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习惯于别人对自己的服务和侍候,从不懂得父母工作很辛苦,自己的事不应该让父母操心。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中不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和义务。而很多家长不但不明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经常还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暗示。例如,一家三代走在路上,孩子走路摔倒了,孩子本会自己爬起来,但妈妈却赶快把孩子扶起来,爷爷又急忙抱过孩子说:“这路真坏,把我家宝宝绊倒了,爷爷打它。”说着向地面用劲踢两脚。看上去,当即哄住了孩子,但却给他一个暗示:凡有错误都怪别人,唯有自己没错、没责任。
作为家长应从小有意识地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洗洗袜子、洗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卫生、为花草浇水等,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弱点、增长能力的信心。在做这些日常的生活小事时,要求孩子做事认真,诚实守信,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此外对孩子的理财能力、耐挫能力等社会生活能力也不容忽视,可以通过让孩子支配零花钱和适当给孩子经历失败来加强这些生活能力的培养。
所以做父母的不但不应该给孩子归罪于人的暗示,还要有意识地从家庭环境入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二、培养责任感,学校教育是关键。
学生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应抓住各种教育资源、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一)捕捉学科教育点培养责任识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教育素材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应在完成正常知识点教学任务的同时,适时捕捉学科教育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如在语文苏教版第三册《“闪光的金子”》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上海市一位名叫徐虎的普通水电修理工,许多年来,他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千家万户,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老师应使学生从中明白徐虎之所以能这样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为他人服务,就是凭着对职业的热爱,凭着他对职业的那份责任心。又如在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二单元第三课《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儿,不论学习、做事都要善于动脑筋,要不怕困难,要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从而将责任心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依托岗位形成责任行为
为明确学生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我在“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让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在班级内部设置许多岗位来培养学生的责任行为。如对我班31名同学,我为他们这样分配岗位职责:班长1名,负责班级各项工作;语、数、英组长3名,分别负责收发三科作业;宣传委员1名,负责黑板报;劳动委员1名,负责教室内外的卫生;另外还为其他同学安排了中小队委、学习委员、诵读长、图书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文明监督员、安全委员、环保小卫士、纪律委员、路长、门长、桌长等岗位。设立这些岗位的目的,一是给每个学生一个“官”,确保班级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让他们在班级岗位实践中扬其长,服务于集体;二是让同学们在岗位角色中体验关爱,感受到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快乐与责任,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塑造。
(三)以校内活动为契机增强责任感
除课堂教学环节之外,由于校内活动更容易得到学生们的关注和喜爱,因此我们可利用各种校内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如在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班会、队活动、庆祝节日活动、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中,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学生们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的做事能力及办事信心,这样就有助于全方位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三、加强家校沟通,培养责任感。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还必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为学生营造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我们在学生入学前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就要告知家长学生在校及在家的要求,让家长从开学的第一天就按学校要求对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责任心的培养。第一,要让孩子明确从现在起自己的角色已经改变,由学龄前儿童转变为一个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第二,教师要按要求逐一督促、落实学生是否做好课前准备,是否做到主动交作业,是否做到不懂就问等等;第三,在家则要求家长提醒孩子自己收书包,上学时、放学时自己背书包,饭前坚持洗手,逐步学生整理自己的房间,改掉做事时磨磨蹭蹭的坏毛病等等。第四,教师和家长要经常相互交流孩子在校内外的表现,相互及时进行沟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通过日常的行为教育的实施,不但让孩子们从感性上认识自己的责任,而且在行为上培养自己的责任,把自己从小锻炼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
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由此可见,一个人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应该从学生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这是我们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第五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007-04-15 16:03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什么是责任感呢?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责任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儿童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感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开发与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儿童健全人格的基础,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机组成,儿童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小学生的责任感主要表现为能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完成学业,对同伴对集体的事情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责任感,那这个班级一定是个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珍惜集体荣誉的优秀班集体。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收到了一定的实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给学生信任与尊重。
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而不能靠各种强制手段。让孩子表达意见,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赖得做作业的学生,其实就是学习缺乏责任心的表现。面对这样的学生,用管制和惩罚,见效不大,而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完成作业完全应该是他自己的事情。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的责任,学习不是为父母、为他人,是为他自己。从小要养成阅读、讲述、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作业、独立收拾文具、学具等的习惯。要相信每个学生不会生来就厌学,他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多半由于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信任他能完成学业,孩子一定能对学习产生责任感的。
二、落实职责,是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的强化剂。
在班级集体中,有个班委会,才产生了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等班干部,每个班干部都有自己的份内事,班长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全面监督班级的整体情况,学习委员起学习带头作用,这位学生必需学习优秀,而且要热心帮助后进生,负责给作业一百分的同学发小红花等,劳动委员首先要劳动,要保征班级的清洁卫生,要督促同学们做好值日生工作,起劳动榜样作用,文娱委员负责好音乐课的带队、开门等。班中除八名中队委员、八名小队委员外,还有六名“路队长”、六名科代表:语、数、英、美术、自然、电脑课代表、三名宣传委员,一名“门长”、一名“灯长”等。早自学的管理,采用值日班长轮换制,每人都有机会上讲台管理班级。每个班干部肩上都有责任,这些责任是每个学生干部的义务 事实证明,把管理班级的“大权”放给更多的同学后,不但使整个班级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每个同学的责任意识,做集体的主人。现在我们班里,谁都明白,班级是同学们的“家”,“家”要靠大家管,“家”里的事要大家做,同学们都很愿意为“家”出力。学生们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加强了责任心的培养。
三、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组织学生观看大型记录片《邓小平》时,我注意到许多学生被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特别是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心声更是激起了了强烈的共鸣。以情动人就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些情景材料感化、感染、感动情感丰富的青年学生。“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忍着病痛走访贫苦百姓的焦裕禄,为救老农而献出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张华,“新时代的时传祥”集体徐州下水道四班女工,“非典”肆虐期间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从普通大学生到领袖伟人,从平凡个人到英雄群体,他们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敬,无不源于深沉的自觉的责任感,这些形象鲜明感人,事例生动具体,能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把队员组成了有机整体,使学生意识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个人的智图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微小,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我们在集体活动的安排中有机地安排好学生群体,让学生通过集体成员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寻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教育学生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为学生应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从小养成集体协作精神。
五、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孩子是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有一位母亲,孩子去夏令营,妈妈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孩子说都好了,你就别管了。妈妈一看,衣服带得不够,手电没带,就问孩子,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衣服够不够?晚上活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孩子答,没问题。这位妈妈就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孩子背着包走了。一星期后,孩子回来,妈妈问,玩得开心不开心?开心。有没有什么麻烦?哎呀,冻死了,没想到山里这么冷。还有呢?晚上活动没有手电很不方便,那怎么办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样,出差之前列个单子,好好咨询一下。这个妈妈的方法就是自然惩罚法,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因为孩子冻一点,晚上麻烦一点,没有危险,但经过这一次,他就记住了。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化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