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题阶段小结
《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阶段性小结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将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主要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
A 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心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B 榜样激励: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 解、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优秀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的高度责任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找出他们的良好习惯,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重点放在身边榜样的树立上,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教师与家长也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C 情境体验: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D 行为训练: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 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值周生、小监督员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责任心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家长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责任心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责任心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第二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阶段研究小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阶段研究小结
|
韩庄小学
范国臣
一、课题研究的缘由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为此,根据本校当前具体情况,我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学习与借鉴
(一)他山之石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
作者:王国丽
2、《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奎文教育网
3、《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肖焕瑞
4、《自主学习能力论》
作者: 何基生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二)研究区别
一是如何将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是试图构建有效的课堂自主创新学习模式;三是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评价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效果
(一)采取的措施
1、在班级中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均衡分组。每组以4人为宜,成员应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2、形成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3、组织学生经行有效讨论。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其显得必要。
(二)取得的效果
1、增强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2、已养成一些“自主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的能力。如:
1、学会收集。探究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或材料。
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自主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3、学会讨论。讨论是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攻克难点。
4、学会倾听。倾听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提炼的成果
自主学习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应适当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使用“任务驱动”法、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
(一)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1、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教学实施者。两者怎样结合好,还有一定难度。
2、怎样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参与小组合作的方式之间的联系点。
(二)针对问题,设想的解决办法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功能。问题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
2、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中去继续努力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微型课题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的阶段小结
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词儿,就是“听话”二字。在家要听父母的话,上学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了要听领导的话。家长老师高兴时就夸一句:“好孩子,真听话”,这是对孩子的最高赞美。批评孩子时说:“你又不听话”,这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批评。愤怒了就说:“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这是家长老师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有力武器。
“听话”教育,是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结果。对尊者应该完全服从、驯顺,抵制个性和情感,以显示对尊者的尊重。在现实的常规教学中,老师要学生“听话”,其中的含义主要是: “老师与学生发生分歧,老师肯定是对的,而学生肯定是错的。” “学生听话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学生不听话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只有听话的学生才会有出息。”
事实上,听话的学生真如老师们想像的那么好吗?心理专家曾在全国一些城市做过一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结果发现,在被看做是“听话”的孩子中,自述胆小的占34.3%,不爱提问题的占38.8%,对创造发明不感兴趣的占27.5%。听话的学生可能今天是你心目中的“好孩子”,明天却会成为“问题成人”。某些惟命是从的听话学生,他们的求学历程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己做事的欲望、冲动和热情。老师和父母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做一件事,不是因为自己喜欢,也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而只因为那是父母或老师
要求做的。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当不再有人要求他们做什么的时候,当他们真正需要主宰自己的行动的时候,他们开始手足无措,于是坎坷不断,挫折不断。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不能忽视。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怎么的后果?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可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极为重要。我们应该立即停止“听话”教育。我们要知道7-15岁正是孩子社会认识、道德判断、演绎归纳、价值观念等能力的形成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观察、幻想和假设,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多提问题,甚至提出与成人相反的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同时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的内在能力。那么,如何使孩子变得有“主见”,成为一个独立性思维的人呢?我们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该怎样利用教学内容去渗透和培养呢?以下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做法吧!
一、给学生表达意愿的机会。
相当一部分老师习惯于事事为学生做出决定,而少有征求学生的意见,一旦学生不遵从,就大加责备。其实学生有学生的想法,老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创造让他们“自我作主”的机会。在生活中、课堂中、课外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作主”的机会。充分地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设计、去计划,去安排,去实践。多让孩子换位思考,如在教学中,例文出现后,我总喜欢问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将会慢慢从“无主见”转变到“有主见”,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性”思维的人。
二、给学生争辩的权力。
在课堂中,特别是我们这样话题较敏感的学科,遇到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不难,当学生为自己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与老师争辩时,老师千万不能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学生充分的辩解机会。如在上四年级第八课《与同学友好相处》时,我讲解了前面的内容之后,就要求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的练习,其中第三题的题目是这样的:下雨了,丽丽带了雨伞,可蕊蕊没带雨伞。丽丽撑着伞把蕊蕊先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丽丽做得对吗?为什么?当时,有学生在我提问前就议论着说丽丽做得不对,我有点惊奇,按惯例,丽丽的行为有何不对呢?心想肯定是这帮小鬼想制造恶作剧了,但他们太踊跃了,吵着要说,只能也提问其中的一个学生,这学生很大声的回答:“老师,我认为丽丽的做法不太正确。”我笑了笑,露出半信半疑的表情问:“为何你会这样认为,别人都认为她能做到帮助别人呀!”这孩子有点激动的说:“你不觉得丽丽这样就是太迁就蕊蕊了吗?明明是她没带伞,为何要丽丽送她回家呀!她应该送丽丽回家后,跟丽丽借个伞回家,这样子对丽丽才公平。丽丽借此也可以提醒一下蕊蕊,以后要学会多准备。”我听了后,感到确有道理,连忙表扬了他。心理在想,幸好我没有抹杀了这学生说话的权利,不然我就犯了老师不该做的事了。
所以在此以后,我在课堂上都很注意给予学生一个说话的权力,只要有合理的解释,不一定就要按常规去走。记着当学生与同学或老师发生不同意见时,老师也不需要立即制止,可以聆听和观察,看他说话是否合理,是否有条理。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处。
三、给学生说话时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
很多老师在要求学生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如“就这样做吧”、“你该去干......了"。这种语气会让学生觉得老理财的话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强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盲目服从,没有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是否该去干„„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下面我就以自己跟学生交谈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
(1)诱导式。这是面对全体同学提出来的。作为一名学生,由于他们社会生活阅历浅的缘故,他们的言与行,往往偏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通过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孩子增知增趣,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多讲述一些相关的外课知识,这样会让课堂增加不小乐趣,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之余,又可以让学生懂得更多知识,有利于对本课内容进行思考。如在教四年级第十课《告别懒惰,积极进取》时,我就加入了故事《守株待兔》的动画视频,并配上了相关的提问,学生既有兴趣,又明了,也从简单的道理上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在上三年级第七课《相信自己一定行》时,我们在说要树立远大理想的时候,我就把我在读书时的理想与想法告诉学生,并与学生一同分享;同时也找了一些名人的故事来启发学生,谢绝强调“你们应该要这样做。”“你们应该要有这样的理想”等话语的出现。
(2)协商式。对学生采用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商量和讨论,启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使学生积极参与交谈,形成一种主动发表意见的欲望。就如上四年级第三课《我的老师》时,由于内容较敏感,很多学生一开始都不太敢说,怕说老师的坏话会受批评,但我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老师需要同学们帮忙总结一下,怎样的老师才是你们心目中的老师,这有待于我们以后可以改善我们自己,请同学们多多发表一下意见与想法。”经过这样一说,同学们没有了顾虑,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相当和谐。
(3)说理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不赞成学生所说或做的时候,应解释原因,说明道理,并使孩子理解。当学生做错事或理解错时,应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出危害,使学生心服口服。我通常会引用一些身边的事例并围绕主题进行说理。
诚然,学生听话可以省去老师许多力气,而且不用操心他们在外面和同学闹矛盾。但如果学生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没有主见,总是模仿别人,就不是一种好现象了,这对学生今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非常有主见的人在一个团队、集体或家庭中,很容易形成核心人物、核心力量,做出成功决策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个人有没有主见不是成人以后才开始培养的,而是从小,从对孩子一次次的肯定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想要改变学生就要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从一些小的事情来培养他们独力的思考问题,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给予他们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大胆的去完成,如此以来,学生慢慢的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及自己单独的处事能力!
第四篇:课题阶段小结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于XX年初申报了课题“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在获得批准立项后,就开始了研究,现在把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申报的基本理念。
目前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真可谓“课题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虚假与浮夸。我们认为,与其提出一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正确假设,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不如根据我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课改需要,做一些实在的探索与思考。于是,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本课题既是小学部新立项的课题,也是我校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研究的继续和深化。
二、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名称: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心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2.学会赏识,激发自信。
3.走进心灵,建立互相信赖的情感关系。
4.优化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5.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心灵世界。
6.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独立人格。
7.培养生命意识,建构终极关怀。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素质,提升班主任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使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精神关怀者,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人格完善作为自己关注的重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和谐地与人相处,实现精神的成长和超越。
2.以生命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形成该课题系统的实验方案、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
3.研究中确立平等教育的思想,充分尊重研究主体,创设科学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1)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是一所有8年历史的股份制新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学生在家养尊处优,倍受宠爱,心理脆弱,人情味淡化。反映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上,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尽心,对事不尽责。
(2)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家庭客观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住校,只有在周末才能与父母见面,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难或心理不愉快,如果缺乏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与沟通,容易对学习、对生活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与偏颇。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引导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对少年儿童给予人文关怀,是我校发展的现实必需。
2.本课题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真正的旨意就在于强调在德育的实践中,使德育的引导、教育作用真正达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达到自我觉悟、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生境界,使学生自身的建设有可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强调德育人文关怀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德育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反常的情绪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主要的人文关怀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观真实的材料。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使人文关怀在发展中进行研究,在过程中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研讨,以指导课题的实践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
(一)注重实践研究。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期初,我们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分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我们坚持班主任学习和例会制度,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学习有关领导,专家,兄弟校优秀班主任经验;将《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报》等刊物上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印发给班主任;选送青年班主任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这些做法对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2.每月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我们将我校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这些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使青年班主任懂得,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五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关心,来自于对工作的热情,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心甘情愿的奉献,从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反思,逐渐成熟起来.在彼此的带动下,班主任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特色。
3.每月组织班队活动研讨。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为促使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好班队活动课,我们组织全体班主任在校内开展班队活动观摩与研讨活动。主题由承担活动的班主任老师自主拟订,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着统一校服,向全校班主任老师公开展示。活动中,每人认真填写“班队课听课记录表”,活动后,结合刚才的呈现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评议”一栏中写下自己宝贵的看法。
这样的活动,引起了班主任老师对班队课的重视,提高了班队课的实效性,也给学生带来了难忘的经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注重理论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提高思想认识
开学初,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习《人民教育》中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组织阅览魏书生、李镇西等班主任专家手记,通过理论学习使广大班主任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构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组织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是班主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改进班主任组织工作,推进骨干德育建设的最佳选择。
2.加强班主任培训,锻造优秀班主任。
根据我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调研,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和队伍现状,采取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相结合,自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突出骨干和青年班主任,旨在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会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认识能力强,思想观念新,懂科学,会管理,适合现代学生教育的班主任队伍。这不仅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整理归纳。
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归纳,所有的成果都是思考结果的整理与实施。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对思考研究的结果,我们注意做到行动实施与文字整理并重。
1.形成了规范的班队活动模式、班级管理模式。
2.提供有效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以校园网、校报、校教科研信息等为校级阵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文章的交流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以校园网络平台为窗口,进一步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并积极发送至“博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营造乐于探索教育科研的浓郁氛围。
3.组织教科常规检查评比,加强宣传工作。本学期,我们与学校总部合作编印校报3期,校教科研信息5期,小学部教科研信息2期。进行了校级教科研论文随笔、案例评比,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并把优秀论文推荐到报刊发表、参加校级以上论文评比。一学期来,教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文章30篇,学生发表文章、竞赛获奖25人次。
4.组织评比班主任优秀手记,并结集编印《走进心灵》教育叙事集。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仍较贫乏。虽然我们加大了课题组成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很多专业知识上,掌握的深度不够,阻碍了课题的研究。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实验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2.课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深入扎实。
3.由于此课题涉及的学科、教师都很广泛,参与性强了,但带来了实验资料的收集量很大,不便于汇总及提升。对于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总结。
五、改进措施:
1.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已有师资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将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充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
2.积极创设条件,邀请教育研究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出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阶段计划,各子课题组及时做好研究工作小结,学校课题组定期与专家组联系,及时将课题开展情况向专家汇报,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
3.通过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实验教师积极探索,积累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六、后继研究设想。
1.推广、应用上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阁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完善班队管理模式。
2.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文关怀”班级、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3.深入子课题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4.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5.加强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第五篇:课题阶段小结(推荐)
《开展“快乐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童年”活动课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引导儿童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河,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但是,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2012年9月, 我校启动了新一轮的微型课题研究,我准备以《开展“快乐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童年”活动课研究》为题进行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陪伴其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一)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所调查的项目,不仅有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阅读形式,还涉及了学生的阅读质量以及家长的参与度,为马上开展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二)扎实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了与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潜心学习。我阅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高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让阅读伴随成长,让生命浸染书香》《带着孩子快乐阅读》《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等大量文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用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指导即将开展的课题实践。
(三)制订阶段课题实施计划
为了使本次课题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和本年级其他老师进行了讨论,制订出了一份详细的课题实施计划,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于是,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安徒生童话》《西游记》《 爱的教育》等经典儿童文学,也让《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沈石溪动物小说全集》等新时代的读物进入学生的视野。让这些名家名篇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保护伞。计划像一座桥,连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要去的地方。所以,制定阅读计划对于开展阅读活动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我教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短期阅读计划。制定阅读计划时,要求学生做到“详、实”,要写清楚每天该看什么书、看多长时间,安排好自己的阅读活动。按计划开展阅读活动,是阅读活动落到实处的关键,更是学生意志力的体现。计划的顺利实施,贵在坚持。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自控力差,困难也就更大。因此,我发动家长参与其中,指导、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让计划发挥其指导作用。
(六)重视阅读方法的引领
我们不仅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质疑阅读法、思考阅读法、档案阅读法等。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书本如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七)发挥家长的作用,开启“亲子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地点,大都在家里,这就需要广大的家长配合、督促。“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如果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孩子一起挑选读物,一起参与阅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会更大的,效果会更佳的。因此,我们及时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明确了课外阅读的意义,希望家长为孩子布置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向家长介绍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推荐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倡议定期购买或借阅书籍,诚邀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最后,我希望家长能对孩子制定的阅读计划进行指导,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使计划不流于形式,保障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八)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1.做读书笔记
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就鼓励他们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教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勾勾画画,或记在笔
记本上,或制作成阅读卡,以积累语言文字,丰富写作素材。通过展示读书笔记、阅读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2.开展读书交流会
不定期开展推荐优秀读物的活动,讲一讲各自近期所看的书籍,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和收获,学会与人分享读书的乐趣。因此,通过老师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之间互相推荐书籍,使《窗边的小豆豆》《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走进了学生的视野,成为了他们的最爱。
3.进行手抄报评比
学生阅读指定书籍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并进行评比,把各自阅读后的感受表现达出来,展示阅读的收获。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纷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还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小组成员辛勤努力后结出的硕果。
4.举行赛诗会
在进行了诗歌专题阅读后,要求学生选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歌,古诗、现代诗不论,参加朗诵比赛。这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5.进行童话剧表演
针对学生特别爱看童话书的情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排练,最后参加童话剧表演。每个剧本的成功编演,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相互协调、精心磨合,才完成了由故事内容到实践演出的蜕变。整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演出的乐趣,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阶段研究成果
(一)通过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空间,使学生养成了收藏并与人交流课外书籍的习惯,课外阅读的氛围逐渐形成。
(二)课题实验得到了大部分部分家长的认可和理解,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
(三)在老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时,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四)每天按计划进行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也使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
(五)在展示各种阅读活动成果的时候,学生们在代表小组发言时,不再说“我觉得、我认为”,而是说“我们小组觉得、我们小组认为”,学习效果有了质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进了小组成员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小组凝聚力。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阅读”的开展,使课外阅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有一些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无法开展“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在每一个家庭中正常开展,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随着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小组长的重要作用凸显,如何培养合格小组长,让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成员锻炼,则是我下学期需要考虑的。
五、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寒假在即,为了使学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而具有意义的寒假,布置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尤为必要,因为寒假是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为此,我让学生们制定《寒假阅读计划》,要求他们按计划读书,写出读书心得。开学后,我们将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同学们分享读书的乐趣。下学期,研究的重点还是开展更为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孩子们品尝读书的快乐。
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