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东北振兴规划实施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辽宁省在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对外贸易额占东北三省贸易总额的七成。
辽宁省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坚持科技兴贸, 依靠结构调整,夯实了外贸发展基础, 使得对外经贸发生了四大显著变化: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型经济有了良好的基础;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力量;对外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 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有力拉动因素;走出去 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成为辽宁省开放型经济的新亮点。
辽宁省外贸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 以及辽宁省外经贸结构的转轨, 使得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辽宁省对外贸易现状的贸易结构的变化及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口增势缓慢, 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一)贸易产品的依存种类变化
辽宁省出口贸易产品由初级产品转向工业制成品。
(二)贸易伙伴国别(地区)的变化
近三十年辽宁省对外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比较集中和稳定,其主要贸易伙伴是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亚洲,其中欧洲国家中德国的比重最大,而亚洲国家中新加坡的比重最大。
(三)省内各地区贸易差距的变化
辽宁省贸易总额中各地区的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沈阳占10% ~ 20%,大连占60% ~ 70%,其它地区只占20% ~ 30%。近年来,以沈阳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群的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略快于省内的其他沿海城市。
二、辽宁省的贸易产品结构的特征分析: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依存转向工业制成品依存。
1.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
纤维、化工、家电等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优势明显提高
2.信息技术产品
辽宁省的手机数码相机、集成电路、电脑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辽宁省出口份额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电子产品的相关产业聚集及其出口份额变大所致。因此,辽宁省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在迅速降低,其相关产品出口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特别是电脑类产品的出口份额降低非常明显。
3.重工业产品
重工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现已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机电产品的出口份额增加非常明显;以钢铁、汽车、机床为代表的重工业产品的出口份额不断扩大,其竞争力也在不断上升。
三、出口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辽宁省外贸进出口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 其增长速度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而且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 特别是出口。出口情况是一个省对外经贸的晴雨表。高低之间的变化, 是辽宁省外贸实现结构形态转变的必然。原油、钢坯、铁合金、微机、镁砂, 出口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影响辽宁省出口增长7.8个百分点。而去年前4 个月, 辽宁省出口增长速度高达57.8%, 高于全国23.8个百分点, 强势增长主要靠钢材、钢坯、铁合金、镁砂、成品油拉动。
分析出口下降的原因, 一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这两高、一资型产品出口的控制, 逐步加大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和取消退税商品范围。二是外贸出口统计方法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辽宁省丹东的出口贸易量2006年将影响出口3至4亿美元;人民币升值对辽宁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影响较大;此外, 个别出口企业倒闭也制约着辽宁省外贸出口。辽宁省出口大户沈阳三宝电脑公司因为韩国总部破产。三是出口名牌产品少, 产品结构存在深层次矛盾。2006年辽宁省被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仅有大连冰山集团的 冰山牌 等5个品牌, 年出口额仅为1.5亿美元。而江苏省出口名牌有25个之多, 2004年出口高达39亿美元。广东、浙江、山东的出口名牌分别
是29个、51个、32个, 都远远高于辽宁省。四是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化, 初级原材料商品出口比重仍然很大。尽管多年来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使得外贸出口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仍不占主导地位。
四、发展辽宁对外贸易的对策
(一)以区域创新促进外贸新的发展
辽宁省重点加快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 建设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 大力发展以石化、钢铁、大型设备和造船为重点的临港工业,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海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海滨新区。工业兴则外贸兴。用地缘、产业、资源优势来创造出对外开放的胜势。为了加快辽宁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 还采取措施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推进沈阳中部城市各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依托沿海资源优势, 将在开放的前沿实现滨海公路与空港、海港的贯通, 大力发展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果蔬、汽车五大物流业, 形成产业特征明显和竞争力强的临港产业集群。这些地区将成为辽宁省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让出口实现版本升级
转轨的阵痛和发展的机遇同时存在, 国家政策调整也是个动态的过程。为了尽快扭转不利局面, 必须集中力量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调整, 努力完成省定出口目标和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出口距离。同时, 加强重点行业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建设, 扶强做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使之成为辽宁省出口支柱产业。此外, 还要加快沈阳、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建设, 选择重点产品, 培育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步伐, 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拉长产业链, 提高配套能力。改变增量不增利的出口局面,提高具有比较优势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让出口实现版本升级,增加出口的社会效益。严格限制资源性产品和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开展加工贸易。兴办加工贸易园区, 提高加工贸易结构和档次, 推动辽宁省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三)培育发展新的出口产品品牌
品牌是增强出口能力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进出口品牌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
名牌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制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开发出口品牌, 在境外注册商标、宣传品牌、申请专利, 进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产品准入认证。设立支持出口品牌产品建设发展专项资金,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企业出口的新产品研发、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国外注册商标、产品品牌和专利申报及发布信息、境外市场广告宣传、参加国外专业博览会及产品推介会等国际性专业展览活动等项开支给予资助。积极实施自主出口品牌便利措施,在进出口许可证、重大展会展位分配、技改资金使用、通关、检验检疫、融资、出口退税、境外投资等方面, 为出口品牌企业提供便利。
(四)实施新的科技兴贸战略
为了改变出口产品的低层次, 全面推进科技兴贸战略, 未来五年必须坚持科技兴贸战略,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落实科技兴贸的各项鼓励政策, 以自主创新为核心, 以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营销为重点, 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尽快提高辽宁省出口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 注重培育和扶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重点出口企业。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重点扶持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五)吸引外商新的投资拉动出口
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联动效应。辽宁省五点一线 对外开放重点地区已经凭借自身的地缘、资源和服务优势, 把外资吸引进来。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已经决定在丹东投资, 企业可以解决1万人就业, 同时拉动辽宁省外贸出口。辽宁省辽东森林资源丰富, 同时木制品加工技术能力雄厚, 俄罗斯与辽宁省合作开发30万吨纸浆厂, 并且通过购买俄罗斯原木, 由沈阳等地加工复合板等产品。同时利用东北东部水运的优势, 在东港设立木材加工区。
(六)加快实现贸易伙伴以及贸易主体的多样化和分散化,提高对外贸易的抗风险能力。
(七)发挥辽宁地区农业大省优势,建设农业深加工产业体系,开发有辽宁特色的绿色农产品。而且在传统国有企业带动出口贸易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注入新鲜活力,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2.2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我国海外能源保障还存在较大的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和运输安全风险。
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差距。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不高。其次,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总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第三,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我国企业长期满足于引进和模仿,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利润。这种粗放型增长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将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也难以为继。
贸易摩擦持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贸易摩擦。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
加深,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此,既要以“平常心”看待,又要采取有效的办法积极应对。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1.政府层面。为了使外贸企业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应继续在信贷融资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促使各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底下,加大对规范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规范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改善外贸企业的授信以及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进行有选择性地扩大授信转授权的品种范围,采用灵活的承兑、贴现、授信开征等多种融资形式,支持外贸企业的发展。
2.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外贸企业技术的创新。金融危机主要是对低端产品产生影响,而对于中高档的影响相对来说就比较小,因此,外贸企业应把低端的产品结构往中高档方向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大自身技术改革创新的投入与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产业链向着设计、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等环节延伸,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
3.有效化解贸易摩擦。次贷危机恶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壁垒会增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地使用,中国的外贸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加大对外经贸的交涉力度,有效化解中外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大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
4.适度降低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近年来,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逐年上升,2008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27.7%。
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风险很大,一旦国际市场环境恶化,本国经济将会受到剧烈冲击。韩国的外贸依存度略高于中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韩国的进出口下降幅度已经达到惊人的两位数。为了减少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我们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
5.扩大内需且转出口为内销。扩大内需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核心策略。在第104届广交会上,很多参展商已经深切感受到大宗外销订单比往届大幅减少。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企业开始采取“出口转内销”的策略,期望能借国内市场渡过难关。而企业能否迅速调整生产方向,由出口转向内销将是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重要出路。
由于消费层次和习惯有别,中国的出口和内销商品长期以来在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消费能力的增强,这些差异正在逐渐抹平。拥有绝对实力,尤其是技术实力的出口型企业转战内需并不困难,但并不是所有出口企业的转型都如此顺畅。一方面外销产品需要根据市场要求转型,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某些行业的不规范和竞争的惨烈,也使他们顾虑重重。从前100%的外销企业,从事内销存在很多困难,一是品牌,二是渠道。同时对国内市场的运营模式很不熟悉,收账款是很大的问题。“出口转内销”对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外贸企业转向内需市场,还需多方政策和措施配合。
第三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退,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但是在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以及国际上美元贬值,贸易壁垒的增强,出口需求的萎缩等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而自改革开放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离贸易强国还有不少差距。在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一些积极因素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贸易壁垒现状对策分析
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从目前情况看,2013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调至4.0%。2013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
一是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必将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新的重大冲击。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所恢复,但总体呈现政策支撑效应减弱、传统增长动力仍较疲弱、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流动性陷阱”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制约。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三是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价格“高烧不退”,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持续整体走高。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2.4%、9.7%、7.3%;美国、英国分别上升3.9%和5.2%,欧元区连续十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调控目标。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如美国,英国。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可能频繁大幅震荡,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非经济因素干扰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能进一步影响相关国家社会稳定,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等问题和两极分化加剧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去年以来,英国、德国、希腊、法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群众抗议示威或骚乱。此外,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仍在持续,直接影响全球石油稳定供应。
五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六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2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势必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如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风险。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非经济因素可能对中国外贸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政府方面。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臵化。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同时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企业。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企业还可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售地”变“产地”,避开贸易壁垒。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并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使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②企业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③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
2对外贸易摩擦方面
(1)政府方面。①我国政府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外国的交涉。政府应充分援引WTO反倾销协议中的条款,对其他国家对我国提出的反倾销措施和调查程序进行严格的调查,并提出异议,通过双边、多边谈判,记载反倾销应诉中所作的实践,进一步澄清相关问题,据理力争,督促相关国家修订对华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定标准,最终取消岐视性的对华反倾销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网络。③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设臵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是减少对华反倾销诉销的有效措施。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调整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②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产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和以价取胜的战略转变。③企业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应当熟悉国际惯例,依法应对反倾销,使自己由被动化为主动。
3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方面
①改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因为低价格,而是因为质量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风
险,减少外贸的依附性。②提高外贸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可持续性。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自主技术创新,实现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5、小结
综上所述,后危机时代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过去我国外贸是大而不强,虽然进出口规模大,但整体利益比较少。因此,我们要认清外贸的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利用我国比较优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正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更加强调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附加价值。坚持可持续方针,促进外贸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在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出口,保持外需市场份额同时,也要积极增加不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更好地满足内需,促进内需增长,努力解决影响外贸发展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参考文献: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
第四篇:对外贸易发展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今年1-9月,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96.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个9.2百分点。其中,出口6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5%,高出全国平均增幅12.3个百分点,进口31.94亿美元,同比增长34.3%,高出全国平均增幅5.3个百分点。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全省商务系统和广
大进出口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扩大对外贸易,保持了我省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同志,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觉得更有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促使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更快更好的发展,制定新的措施,拿出新的办法,推动我省对外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目前我省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了19.1%,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8%,进口年均增长21.3%。但是与全国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影响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出口效益不高。目前,我省已开发出口商品近3000多种,出口额连年大幅增长。但是因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不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省进出口效益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我省的冻肉、茶叶、花炮、陶瓷、钢材、有色金属、五金工具、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但是基本上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真正依靠深加工、高附加值和品牌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商品并不多,利润也很低;三是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升。我省进出口企业,概括起来就是“三少三弱”,也即企业少、人才少、品牌少;企业弱、创新弱、营销弱。因此,我省出口也就缺乏稳定和牢固的支撑;至今为止,我省没有一家进入全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200强的企业;四是出口品牌缺乏。我省目前拥有一批“中国名牌”、“湖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出口商品很少,大多靠定牌或贴牌生产,企业出口品牌战略严重缺失;五是现代贸易方式运用没有实质性突破。我省进出口企业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开拓市场仍以定向的展览展销为主,真正的外贸代理、第三国贸易、中介服务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电子商务、网上贸易更是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贸易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加重了企业寻求客户、货源及交易的成本,减弱了与同类企业和商品竞争的能力。
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
1、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要积极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作为主要着力点,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以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为引导,以加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重点承接市、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等为主要载体,主攻“珠三角”,拓展“长三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00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努力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随着我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近几年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要继续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挥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升级。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有一定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在全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要认真贯彻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继续抓好“中国出口名牌”推荐和“湖南出口名牌”的评选工作,努力扩大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名牌数量,逐步提高名牌出口商品对全省出口的贡献。
3、保持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依托我省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确保钢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农产品、陶瓷和烟花鞭炮等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积极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利用我省的劳动力优势,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
4、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基地。要把推动重点地区发展,与培育出口产品基地结合起来,以重点地区吸引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形成地区特色,从而形成出口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未来三年,要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建设一批出口商品基地,主要包括:以郴州、永州和衡阳为主体的湘南三市加工贸易基地,重点依托郴州出口加工区和永州市的“蓝宁道”(蓝山、宁远和道县)三县,建设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主要方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以钨锑优势品牌集聚的株洲硬质合金、中南锑钨、锡矿山锑钨出口商品基地;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湘西自治州锰出口商品基
地;以郴州永兴县白银企业为集群的白银出口商品基地;以醴陵、界牌和洪江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陶瓷出口商品基地;以浏阳、醴陵传统技术优势为集群的烟花鞭炮出口商品基地;以长沙、湘潭、洞口为重点的生猪和肉品出口加工基地;以省茶业公司、省三利进出口公司、登凯贸易公司为主干的优质绿色有机茶出口商品基地;以永州、湘西、岳阳为集中区的罐头食品和盐渍
菜出口商品基地;以邵东县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打火机和小五金出口商品基地。
5、进一步壮大经营主体。要广泛宣传、认真实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重点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格局。要迅速扩大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从政策、业务和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中来。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实行重组、兼并、联合经营,打造我省对外贸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发展为核心,把握新形势,钻研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寻求新突破,加快我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后我省对外贸易工作的主线仍然是调整结构,扩大出口,减少顺差,增加进口。
1、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给以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支持。既要理解、支持国家政策的调整,又要善于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以积极创新的意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研究推动外贸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真正把对外贸易作为带动一个县市、一个乡镇扩大开放、提升经济水平、加快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认真研究“三外联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决不能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
2、积极扩大进出口企业队伍,逐步实现经营主体质和量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培育,是外贸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我省同沿海进出口大省、甚至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首先的差距就在进出口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我们要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没有一定的数量,也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要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尤其是对于新增企业,重点要放在加大培训和积极扶持方面,通过培训为企业输送、储备一批优秀的外贸人才,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
3、以扩大规模为切入点,推动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我省加工贸易的突破,首先要实现总量的突破,对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近几年我省加工贸易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占全省出口份额一直在10%左右徘徊,大大低于全国50.4%的平均水平。郴州、永州、岳阳和益阳等承接基地,要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相结合的主打产业和商品。要加快郴州出口加工区建设,竭力打造成为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帮助企业解决在加工贸易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海关、商检、退税等部门的联系,切实解决我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有加工无贸易”、“本地加工,沿海出口”的现象。
4、加大工业、制造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我国出口迅速发展,从经营主体看,实为外资企业唱主角;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占了半壁江山。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江西和安徽外资企业出口占比都在30%以上。作为湖南来说,经营主体结构中,三资企业严重短腿,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太低,这都是我省招商引资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反映。要突出外资与外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要重点引进高科技、生产型、技术设备引进型、出口型企业,为全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提升进出口贸易规模和质量充当主力军,使外资与外贸相互更好地融合促进,同步发展。
5、努力扩大有效进口。我省进口对重点和大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也是近几年我省进口一直处于徘徊局面的主要原因。要突出进出结合,以进促出,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扩大资源性产品、原材料产品、机械家电、纺织服装、电子元件等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结合我省“十一五”重点技改工程项目,突出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电子仪器、电力、造纸、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鼓励企业进口先进实用技术和专利。要充分利用广交会、华交会、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和东盟博览会等进口采购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扩大我省进口采购商参会,努力扩大进口成交。
7、抓好“品牌兴贸”和“科技兴贸”战略。“品牌兴贸”和“科技兴贸”战略,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发展战略。一是商务部门和企业,创建品牌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实施过程可以分步推进,但是中远期规划、商标注册、各项认证等工作起点要高,不能满足于省一级的水平,二是扶持政策要发挥集合效应。目前有关促进出口的政策比较多,有市场开拓的、有技改的、有科技研发的,应该把这些政策集中起来,对于品牌建设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给与集中扶持,推动品牌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进一步抓好湖南省出口名牌的评选,向重点行业、重点商品倾斜,抓好评审中的质量把关和评审后的动态管理。
8、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各类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我们要把这种情况作为一种常态,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主动、及时跟踪国际市场动向,加强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深入宣传、普及进出口公平贸易知识,加强培训,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应对工作,为应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我省首批242家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列入了“国家产业损害预警监测体系”,我们要进一步抓紧,并利用这一契机,逐步完善我省预警体系建设。
第五篇: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关于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调查报告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现在的义务教育与以往相比,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实施免费教育,教育设备更加现代化,师资素质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与改进。为此,就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这个课题,我做了访谈。
我共访谈了三个年龄段的人……
在访谈中可以看出:
一.现在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相比
实施免费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不需要学杂费,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教育设备现代化,很多学校都使用多媒体,电视机等授课;授课方式多样化,增加了兴趣课,电脑课等;师资素质也有所提升,随着教师这个行业越来越热门,教师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已经从中专生大专生等变为了本科生甚至于研究生;而且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也旨在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涉猎的东西非常的多和广,眼界也更加的开阔。
然而,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现代的义务教育应试教育更为突出,课程开设不全,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考试科目,更有甚者,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升学率等,将班队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用来巩固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占用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虽然学校增加了兴趣活动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但是兴趣课一周只有两节课,对自身提升不大,而且存在重复授课的问题。在以成绩择生的大体制下,升学和成绩始终都是学生的头等大事,不久前看到新闻报道,北京不少学校开学用奥数试卷择生,致使不少学生虽不适合学奥数,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学奥数,额外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外,由于竞赛名次可以加分等情况,许多学生虽然对竞赛没有兴趣,而仍然避免不了报名参加竞赛班。为了让孩子升学不成问题,父母过于看重成绩,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父母碰面就讲你们小孩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啊,成绩对于他们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父母并不关心小孩的真实想法,没有引导小孩自己想去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去学习,而是为了提高小孩的成绩,约束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家长会让孩子加班加点家教以提高学习成绩,学校也会不断地搞题海战术,重复做一些试卷和题目,从而致使学生课业负担重,虽然考试分数越来越好,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反而越来越差。并且学习时间过长使得学生睡眠缺乏,影响身体发育,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致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心理上受到伤害。过度教育往往是一种对学生身心的掠夺,严重地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国内与国外的义务教育相比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内的教育更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学习更为扎实,对以后更深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国内,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涉猎的东西也非常的多和广,眼界也更加的开阔。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学生一味地题海战术,巩固自己的成绩,授课方式一般只有单一的老师讲课加之同学举手发言,问题答案也往往都是已经确定的一个答案,课上几乎没有进行过自由讨论或者辩论这样的方式。评定学生知识面的就只有考试一种形式,且考试答案都已经确定了,学生在考试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自己的答案明明是对的,但是被老师扣分了,仅仅是由于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但是即使碰到这种情况,学生也只会自认倒霉,当自己错掉了,久而久之,就会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国外却不同,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真正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天赋,为自己一生的发展作好定位。姐姐说在国外她时常会看到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
博物馆、海洋馆,甚至是公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化、历史和自然。国外的教育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只要你想的到并且用足够强有力的理据论证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正确的,当然也要经受的住其他同学的质疑和反驳,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强大。老师不是来灌输真理,而是来引导学生去发掘真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非常的平和,所谓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所以国外的孩子有各种奇怪的理想,什么都愿意去做,最重要的是确实是自己的兴趣,对这个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可见,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试图发展素质教育,却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发展素质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原先应该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兴趣爱好也变成了取得分数的一种手段,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压力,反而使他们的负担更重。这些学生没有机会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真正是躲在了象牙塔里,从而使他们在解放天性、形成个性的年龄里发展成了千篇一律的人,没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不知道除了每天老师和家长告诉他们要做的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对策
追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应该是不完善的教育制度和偏颇的社会认同,老师、家长看重的都是最后的分数,用一次考试衡量一个学期的成绩,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考核一个学生的认知度可以有很多方面,举手发言等方式都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面,且考核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要求学生们都死记硬背,不同科目应该不同对待,有些科目应该允许学生用计算器,电脑等,有些科目也可以采用大学的大开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回家找需要的知识,在家完成作业。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电脑中的一些知识比如ppt等在学习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学校也应该与时俱进,多教授一些ppt、flash制作等知识,对于这些东西,我想小朋友都很愿意学,可以很快学习熟练。总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埋没孩子的天性,压制他们的能量释放,阻止他们寻找自我、发展个性。这样做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这样的教育制造的是机器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标本要兼治。要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扩大高中阶段公费生招生数量,把更多的重点高中正取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解到初中学校。内外共同抓。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家长要摆正自己的的心态,对孩子少一些操之过急、有失偏颇的心理状态,多一些鼓励引导、顺其自然的平常心,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给孩子精神上的“松绑”,使他们能够积极生动、愉快健康地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反映出家长 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改变考试制度,同时也要改变老师的观念,放弃标准答案的概念。多提供开放性、多样性的题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自己寻找和调查,以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结果,让他们能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了解历史和文化,从而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正确定位自己,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成绩应该是整个阶段各种任务和作业的总和,而不是靠单独一次的书面试卷。而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评判必须是公正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不可能做到改变。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不能只知道提高学习成绩,而要五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新、学会生活。通过教育,形成审美人格:超脱功利、富有情趣、乐观豁达、心态宽容、生活简单追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