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淮北地区渔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1.1发展态势良好
近几年,水产养殖规模迅速发展,精养程度逐步提高,名优比重逐步加大,渔业产值大幅度上升,渔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素质有所提升。
1.2结构调整加快
一是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热潮,出现了一大批市场畅销、品种优良、特色鲜明的水产品种,由原来传统的“四大家鱼”发展到鳖、黄鳝、河蟹、鳜鱼、银鱼、黄颡鱼、泥鳅等十几种名优品种。二是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实现了由单一养殖模式向综合高效生态模式调整,目前的养殖主要有渔牧综合配套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庭院养殖、链式养殖等模式,基本上实现单调的水产养殖业与其他产业嫁接。
1.3农民养殖积极性高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资金投入大。一些养殖大户抓住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机遇,争取项目贷款,申请小额信贷和自筹资金投资渔业项目。二是创业意识强。许多渔民看准了水产品市场稳定、增收快的行业特点,奋力创业,表现了强烈的创业精神。三是养殖方法新。变传统的、单一的成鱼养殖向两头延伸,拉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繁育、养殖、销售一条龙生产的格局,创新养殖模式,水库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河沟流水养殖等模式新、生态好、效益高。
1.4发展潜力巨大
淮北地区尽管水域面积较小,但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适中,饵料生物丰富,较适宜渔业及其他水生物生产。
2存在问题
2.1水域滩涂规划质量不高,落实有偏差
该区水域结构零散,工作量大,渔业部门人手不足,经费短缺,规划相对草率。勉强规划后,由于是弱势产业,从上到下认识不够,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比较难。
2.2养殖品种老化,养殖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虽然进行了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了一批名优品种,但养殖品种还是以传统的鲤、鲫、草、鲢、鳙为主;且保持粗养状态,产量上不去,而这些鱼经济价值低,销售困难,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2.3对优良品种养殖束手束脚,不成规模
很多养殖户对电视、报纸上渔业养殖典范仍持有怀疑态度,想干又怕失败,零星地养一点试着看,利益不太明显。
2.4病虫害体系建设不健全,服务滞后
病虫害防治机构、队伍不完整,测报手段、测报相关制度不完善,测报范围小,测报时间徒短,大大影响了测报准确性,影响了测报质量,误了有效防治时机。
3发展对策
3.1走特色发展之路
3.1.1抓特色品种。一要抓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著品种,占领地方市场;二要抓人们普遍关注的优质品种,如河蟹、虾、鳜鱼、黄颡鱼、鮰鱼等,迎合消费者心理。
3.1.2抓特色规则。一要发展地方养殖特色,提高养殖积极性;二要发展连片精养带特色,形成网或链状养殖;三要发展渔业休闲观光特色,启动渔业游乐园。
3.1.3抓特色服务。一要通过办培训班、散发资料、解答问题等形式向渔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二要为渔民提供市场需求、市场发展方向等信息。
3.2走品牌营造之路
当地政府要为自己的产品吆喝,营造平台,通过推介会、展销会、交流会等形式扩大知名度,为其正名、冠名。一个优质品种只有有了品牌,才有极大的影响力,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渔业发展的路子上越走越远,才能推出更多、更好的品牌水产品。
3.3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各地首先要确立主导产品,抓重点,扩大养殖规模,使其形成气候。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司、基地、农户有机地串联起来,才能统一投资,统一开发,统一放养,才能对外产生影响力、对内便于管理,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市场供货,才能壮大某种鱼类、某个品牌,提高其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4走健康养殖之路
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注重优质水产品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有机水产品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地渔业部门、生产单位、养殖户要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生产,严把水域内外环境关;加强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好水生生物病虫害防疫检疫工作;开展对养殖生产、水产苗种、兽药使用、质量监督等重要方面的执法监督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篇:某地区渔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范文)
某地区渔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一、渔业基本情况
**省分属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渔业资源比较丰富,2003年,全省渔业总水面683万亩,其中可利用养殖面积370万亩,可利用种植水生经济植物水面150万亩。共有池塘堰坝40.5万个,水面180万亩,占全省可养鱼水面的48.6%;水库2338座,渔业可养殖水面164万亩,占全省可养水面的44.3%;湖泊111个,水面6.5万亩,占全省可养水面的1.8%。宜渔沿黄沿淮背河洼地及农村“三荒两废”面积200多万亩,宜渔稻田300多万亩。全省鱼类有129种,60余种为经济鱼类,水生动物近400种,主要水生经济动物有16种。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了39万吨,利用水面300万亩,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5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5%。我省渔业的发展特点和标志是:
(一)各级领导重视
改革开放以后,各级政府和领导非常重视水产业的发展。自198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的意见》(省委[1985]41号),《关于大力发展水产业的通知》(豫政[1992]37号),《关于**省水产业“八五”后三年和“九五”规划调整意见的通知》(豫政[1993]88号)等文件,对我省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93年省政府专题研究我省水产业发展问题,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水产工作会议,副省长同志亲自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确定每两年召开一次省政府全省水产工作会议。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经常看水产、问水产、抓水产,给我省水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水产品种丰富,渔民收入逐年增长,渔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多年来,我省较丰富的水域、滩涂和低洼宜涝荒废地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在利用世界粮农组织援建的2814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韩国贷款在沿黄低洼易涝荒废地开发建设连片商品鱼基地的带领下,全省新开挖鱼池50多万亩,使沉睡多年的荒滩废地变废为宝成了高产鱼池。水库网箱养鱼发展方兴未艾,全省网箱养鱼超过10万只,其中丹江口水库1万只,鸭河口水库近3万只,鲇鱼山水库2万只。莲藕种植和鱼莲共养面积20余万亩。2003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39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4公斤,渔业人口达到62万,20多年增加了50万。养殖品种日益丰富,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发展到目前的近40个增养殖品种,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发展十分迅速,2003年全省名特优新养殖面积达到135万亩,名特优水产品产量、产值占总产量、总产值的比值已达到40%和50%。2003年全省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52.4亿元,如果加上水生植
物种植、水产流通领域、休闲渔业等方面的实际收益,全省水产行业总产值将达到90多亿元。在20多年的渔业改革和发展中,广大渔农民群众得到了很大实惠,2003年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5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2000多元,渔农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近20万户、60多万农民通过发展渔业摆脱了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并涌现出一批渔业专业村。现在,渔业已发展成为大农业中最具生机、最富活力的产业之一。
(三)渔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省各级渔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550个,人员1500多人。多年来,各级科研、技术推广机构紧紧围绕全省渔业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水产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在基础理论和新技术领域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黄河鲤鱼的人工选育已成功进行到第七代,罗氏沼虾人工繁育取得成功,中草药防治草鱼“三病”药物的研究取得新进展,三文鳟养殖、美国大口胭脂鱼繁殖、俄罗斯鲟鱼工厂化养殖、多种罗非鱼集约化养殖以及以色列杂交条纹鲈引进和养殖等技术在我省都得到成功应用和大面积推广。1989年至2000年,连续10多年实施了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项目12项,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多年来,全省共开展水产科研课题和技术推广项目200多个,获得省部级奖励50多项。渔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养殖单产大幅度增加,沿黄大面积集约化养殖鲤鱼平均亩产1吨以上,全国首屈一指。
(四)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多年来,我省着力抓好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建设大型骨干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渔业主产区为重点,建设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以渔业重点县为依托,建立遍布城乡的水产集贸市场。据统计,全省共建有各类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51个,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水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市亚宏水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冷冻)和**市柳林水产品批发市场(淡水鱼),都是国家级水产品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水产品年交易量分别为50万吨和10余万吨,年交易额分别为12亿元和4亿元。水产品市场体系的快速发展,带起了一大批相关行业和从业人员,据统计,仅**市郊就有105家“拉鱼队”,活鱼运输车238辆,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
(五)渔业二三产业逐步壮大
一是渔用饲料行业,目前全省渔用饲料厂家已发展到75家,年生产能力达110万吨,年产值近20亿元;二是渔药产业初具规模,渔用药物生产厂家已有6家,年生产量1000吨,渔药品种达33个,年产值1亿多元;三是水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全省已有水产加工企业22家,大多分布在渔业主产区**市,生产的鱼类软包装、鱼縻制品、烤制品、熏制品、休闲食品等水产加工制品22种,投
放市场,供不应求。据统计,目前全省水产加工制品年生产量1200吨,产值5000万元。四是积极与生态旅游、观光相结合,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规模的休闲垂钓场150家,仅**市就有大型专业垂钓场18家。**市每年举办“大闸蟹美食节”,往年游乐人数日最高曾达到3万人,年收入上千万元。利用黄河故道开展渔业生态旅游,年产值达到800多万元,城湖实行垂钓与举办商务会议、大型体育赛事、旅游观光等活动相结合,年收益达500万元。渔业二三产业的不断壮大,为全省渔业的全面发展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六)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高
2003年,平顶山市向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出口银鱼300吨,创汇210万美元;信阳光大水产公司出口克氏鳌虾、螺蛳、银鱼、青虾等水产品,创汇109万美元;**丁店水库向韩国销售鲜活彭泽鲫鱼30吨,创汇2万美元;濮阳范县泥鳅向日本、韩国出口500吨,创汇31万美元;安阳的美蛙(蛙肉、蛙皮)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创汇27万美元;民权河蟹养殖基地与韩国达成了出口意向。2003年全省水产品累计出口1100吨,创汇420万美元。
(七)建立了以《渔业法》为基干的渔业法律体系,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观念逐步形成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正式颁布实施后,我省地方性渔业法规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先后颁布实施了《**省〈渔业法〉实施办法》、《**省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省〈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实施细则》、《**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目前全省已组建各级各类渔政监督管理机构102个,渔政执法人员1050人。各级渔政管理机构强化渔业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渔业生产的违法行为,有力地维护了渔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渔业管理机构不适应渔业发展的需要。在全国内陆省份中我省渔业资源属较丰富的省份,但在行政机构设臵上,与兄弟省相比,省级机构设臵规格明显偏低,而且人员编制少,任务重。在市县级水产行政机构设臵上,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设臵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渔业行政执法机构设臵上也存在较多问题,18个省辖市渔政管理机构有11个为事业编制,其中还有3个为差额补贴单位。县级渔政管理机构有103个为事业单位,其中还有25个为差额补贴单位,31个为自收自支单位,工资无保障,更谈不上办案经费。而且渔政执法装备简陋,执法手段落后,严重影响渔政执法的开展。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特别是县、乡基层水产服务体系薄弱,大多无机构、无人员,造成渔业技术棚架。
二是经多年的引导和资金重点扶持,我省的水产苗种体系建设虽有较大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省渔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市场前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水产苗种更是供不应求;渔业结构调整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渔业效益提高和渔农民增收面临较大的难度。
三是渔业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配套设施严重缺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旱、涝自然灾害,渔业损失严重。
四是我省渔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特色突出、辐射力强的大型水产龙头企业和拳头品种少,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五是有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渔业作为一个行业但还没有真正被提升到一个产业的位臵。长期以来,渔业发展资金一直没有增加,渔业科研、技术推广经费缺乏,重点课题项目不多,技术储备不足,对今后渔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三、渔业发展思路
我省水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抓好优势产业带建设和特色渔业发展,发挥水库渔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田养鱼、莲鱼共养,狠抓渔业综合开发,实施放心鱼工程,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实施科技兴渔和依法治渔,力争水产品产量2005年达到45万吨,2010年达到70万吨,优质水产品达到一半以上,水产行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1、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抓好产品结构调整,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为重点,提升特种水产养殖业,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不断扩大规模。重点扩大黄河鲤鱼、淇河鲫鱼、武昌鱼、河蟹、美国鱼回鱼、青虾、南美白对虾、甲鱼、泥鳅养殖等,使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由目前产量占总产量的30%左右,2010年达到50%以上。着力打造黄河鲤鱼、淇河鲫鱼我省的这两个拳头品牌,争取占领省内市场,进军全国市场。二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养殖;认真开展淡水产品加工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水产熟食品加工、方便速食的半成品和小风味食品加工,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和扶持都市渔业、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养殖,与旅游业、餐饮业相结合,不断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使目前渔业二三产业的产值不足总产值的20%,到2010年达到40%以上。
2、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和创汇企业
一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到2010年力争催生5~10个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到2010年出口创汇力争达到3~5亿元。三是以渔农民得利为目的,完善利益机制。
3、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抓好苗种体系建设。抓好农业部批准立项的**省黄河鲤鱼良种基地、**省光山青虾繁育基地及**省水产良种基地三个项目的建设,争创一流工程,使之真正成为全省渔业“种子工程”的龙头;强化省级苗种基地及市、县重点水产苗种繁育场的建设与管理,使我省优良苗种自给率达到75%以上。二是加强渔业信息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政策、市场、价格、品种和技术等信息的发布,引导渔农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渔业结构。三是加强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以大型水产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中产区专业市场为骨干、以遍布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的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水产品流通网络。四是加强渔业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4、认真抓好优势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渔业
沿黄地区,池塘标准高,生产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适宜于集约化单品种的高产养殖。重点发展黄河鲤鱼、武昌鱼、美国鱼回、加州鲈鱼集约化养殖。沿淮地区,信阳、南阳、驻马店三市,坑塘众多,主要为农村自然坑塘,生产条件较差,适宜于发展生态养鱼。如渔农结合、渔菜结合、渔牧结合、种草养鱼等,重点发展以草鱼、武昌鱼、黄鱼桑鱼等为主的多品种混养模式。豫北地区,重点发展淇河鲫鱼养殖,尤其是安阳、鹤壁为淇河鲫鱼的原产地,尽快形成规模。我省的特色渔业近年来有所发展,虽然规模较小,但活力很强,今后要加强引导,扩大影响,尽快形成规模,富民一方。
5、开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大力发展水库渔业
我省水库养殖面积占全省养殖面积的近一半,而产量仅占养殖总产量的15%,其资源优势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是组织开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水库,要摸家底,制定科学合理的增殖、养殖、管理技术方案和生产规划。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移植、增殖和放养,在移植中重点推广价格高、市场好的银鱼、池沼公鱼和香鱼,加强对原有经济鱼类的保护,划定禁渔区,制订禁渔期,合理放养花、白鲢和草鱼等人工养殖鱼类,对凶猛鱼类加强捕捞强度,提高放养效益。三是积极引导“三网”养鱼。四是对在建和将建的大、中型水库如盘石头水库、燕山水库等,配合水利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水产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工作。
6、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和水生种植业
我省有稻田800多万亩,适宜于稻田养鱼的有300万亩。稻田养鱼,互惠互利,水稻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养鱼增加了效益。规划2010年发展到20万亩以上。近年来,全省各地因地制宜以莲藕为主的水生种植业发展迅速,全省已达20余万亩。计划2010年水生种植作物达到50万亩,年产值可达15亿元。
7、实施放心鱼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
一是广泛宣传贯彻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全面建立“五项制度”即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和产品标签制度。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从渔用水源水质、鱼苗质量、鱼药、饲料、病害检疫等,严把各个关口,严禁劣质水产品流入市场。三是大力推动水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对无公害基地建设给予支持和扶持,力争2010年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90%以上。
8、开展黄河渔业资源调查,保护和恢复名贵鱼类资源
一是组织开展黄河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状况调查。二是重点调查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鲤鱼产卵场变化情况。三是开展黄河鲤鱼、黄河鱼同鱼、开封鱼危、刀鱼齐等名贵鱼类放流的尝试。四是在水库加强渔政管理,设立禁渔期和禁渔区。
9、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渔业技术含量
一是抓好“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渔业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展,开发、储备一批先进实用的渔业新成果、新技术,为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对渔业技术推广机制进行调整,广泛开展渔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快渔业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实用技术的普及。三是抓好渔业科研、推广、生产相结合,使科研成果通过现有的技术推广手段,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四是进一步搞好渔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五是要打破自我封闭,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扩大渔业对外开放,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与转化。
10、加强渔业法制建设,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继续抓好《渔业法》学习、宣传、贯彻的同时,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配套有关法规。二是加强渔政执法队伍作风建设。三是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对大鲵、黄缘闭壳龟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及黄河鲤鱼、淇河鲫鱼、青虾等名优养殖品种资源进行认真调查,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努力争取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四是加强渔业水域的执法管理,继续坚决打击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维护渔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浅析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药品主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只有具备以上几个构成要件才能判定为药品,但这一定义范围又过窄。而现的标准为是否取得了药品批准文号,只有取得了药品批准文号后生产的产品才能叫做药品,从而进一步缩小了“药品”定义的范围。由于“药品”定义过窄和宣传不到位,近年来,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由于一些药商的随意开发和过度热炒,导致了产品宣传脱离市场环境,过于依重媒体宣传,盲目夸大产品功效的现象。一些不法厂商打政策的擦边球。披着“健字”、“食字”的仿药食品和保健品并大肆宣传疗效,误导、欺骗消费者。这些仿药食品保健品不符合“药品” 的定义也不具有真正的临床疗效,又规避了《药品管理法》对其监督管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得市场的诚信度越来越低,这是药品市场混乱,特别是药品广告混乱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再者,市场放开、药品招标采购和平价药房的降价风潮,使医药商业的毛利率一路下滑。产生这种全行业增收不增利局面的首要根源是医药不分,这是制约医药商业发展最不利的因素。医生一身兼两职,既开方又卖药,医院拿走了药品流通领域大部分收益,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现象。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流通领域的经济主体、经营渠道、商品价格逐步放开,基本建立平等竞争、自由购销的流通体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商业批发和零售业务受到制药企业的挤压。进货量大、毛利率低这一整个医药商业的特点,主要是没有建立现代医药物流体系,信息系统升级缓慢,运营成本高,经营效能低。“一个药品从生产企业出来要经历七八个甚至十几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太多客观上促进了药价的上涨。”
医药批发经营配置不合理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一种产业。我国医药行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医药批发、经营企业历史上水平就比较低,基本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或连锁经营,但药品又恰恰是特殊商品,不是一般企业就能经营的。但是一个省就有几百或上千家药品批发企业,其中没几家是能上规模的规范企业,这不是经济繁荣的表现。经营模式的不合理配置,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行业的问题在阜阳这个特殊的地方更明显。阜阳医药经过了国营到市场经济的蜕变,从秩序经营到混乱的医药市场,又从混乱的医药市场到有序的经营,阜阳医药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转变,现阜阳市共有医药批发企业上百家,但只有太和县华源医药有限公司目前是全国比较大的医药集散地之一(除中药),其它的公司能上规模的很少。从市场监管角度和经营销售管理上都带来了很多困难,相对也会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近几年在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当地药监部门监管严格之后,药品质量问题才得到控制有所好转。药品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才会给人带来益处,反之药品是对人危害最大的物质甚至会危及到人的生命。从生产到销售其实主要是保证药品的质量。减少销售中的中间环节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药品在储存和运输中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一旦由于储存和运输中由于温控没搞好,会出现一些药品效价降低,达不到治疗目地也会危害人的健康。
2.目前除太和县华源医药有限公司属联合经营统一进货、统一仓储、统一销售外。其
它公司基本是各自为战,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空。有的小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没有集团公司一天的销售额多,相对运营成本就十分可观。按照《药品管理法》和GSP要求,凡是药品经营公司从硬件、软件到人员配置上都必须达到标准。对小的经营公司其实是一种浪费,因为小的经营公司经营品种有限,购进数量有限,有很多仓库空闲,设施设备闲置用不上。更有一些公司其实就起到一种中介公司的作用,为销售商提供便利自己没有的主打品种。更谈不上品牌建设和形成规模。在市场竞争中没有竞争力,更没有抗风险能力。一旦市场变化就会牺牲很多的小企业重新造成新的人员下岗。阜阳是个农业城市,乡镇人员以除外打工为主,城市人口有很多从事医药经营,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由药品的定义可知药品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商品,所以医药经营企业只有了解、熟知、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合法、依法、守法经营,企业在只有在保证合法、依法、守法经营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药品在生产、销售的环节能安全地周转到销售终端,最终到达患者手中。合法、依法、守法经营是一个医药企业的立足之本,下面就有关医药的法律、法规做一下简介:
(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药品管理法的作用: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民
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法律并规定了法律责任,对从事药品生产销售起到了约束作用。
《药品管理法》规定: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和发批企业必须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无《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1、药品生产必须具有
(1)药品必须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
(2)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和执行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和卫生要求。
(3)药品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
2、药品销售必须有具
(1)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药学技术人员。
(2)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和卫生环境。
(3)药品仓库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4)药品入库和出库必须执行检查制度。
3、首次进口的药品,进口单位必须提供该药品的说明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产的证明文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签订进口合同。进口的药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药品检验机构检 验; 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4、禁止生产、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1)药品所含成份的外称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处理:①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未
取得批准文号生产的。③变质不能药用的。④被污染不能药用的。
5、禁止生产、销售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为劣药:
(1)药品成份的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2)超过有效期的。
(3)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6、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二)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标准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基础性工作是必须掌握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1、购进验收标准:在购进药品时,首先应注意对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从资质审查上把好第一关。如不能完全提供合法资料的单位一般信誉度较差,最好不要与这样的单位发生业务。需索取相关资料备案:
(1)供货单位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
(2)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
(3)还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
验收药品时,应逐批对照实货进行外观性状检查,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外观异常者,不能验收入库。
2、在库养护标准:出厂的药品经检测合格后即可进入流通领域,在流通环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养护,若不注意养护,合格的药品可能就会变成不合格药品。药品需储存对温度和湿度要求很高。储存温度分常温库0-30℃、阴凉库1-20℃、冷库2~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若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药物物理或化学成分的改变,造成药品失去治疗作用,成为不合格品;部分药品需要遮光密闭保存;因此,做好药品养护,不只是能够避免不合格药品出现,也是保证药品安全的实际需要。
要做好定期养护工作,质管人员应对每一种药品的储存条件心中有数,严格按照储存要求将药品放在相应库区域储存,过高过低都要采取措施。若温度过高,一些栓剂就容易溶化,温度过低,一些液体就可能冻结或破裂;湿度过大,易吸湿药品就会吸水分解;湿度过低,过于干燥,药品包装如铝塑包装就容易干裂起边,铝塑与PVC板之间就会出现分离,片剂和胶囊就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污染变质。因此养护工作必须做好,否则质量合格的药品就会因养护不当变成不合格药品,对患者造成伤害也会带来商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三)、医药企业诚信经营
药品诚信经营体系建设,促使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牢固树立药品经营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自愿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守法经营,坚决杜绝经营假劣药品行为,自觉维护好全市药品市场秩序。与此同时,应建立诚信经营的长效机制,坚持“监管诚信与经营诚信共建、引导监督与企业自律互促”的原则,严格药品经营企业设置标准,严把市场准入关,进一步完善药品经营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结合GSP认证和认证后跟踪检查,对涉药单位的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实施量化评估、动态监控,建立详细的企业诚信档案台帐,实行不良行为登记备案,促使涉药单位提高信誉度,增加失信成本,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全医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医药行业的出路:集中经营形成规模成立物流配送公司,提高竞争力
医药现代物流发展应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目前国内
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 12.5%。2002年1月~9月,我国医药商业平均纯利润率仅有 0.59%。我国现在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近17000家批发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0家,超过50亿元的只有3家-6家。这种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纯利润率低、批发企业数量多而小的状况维持下去,如何面对外资的冲击?由此可见,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快发展医药现代物流是应对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提高认识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商业企业的竞争,关键就在物流,高效率物流配送是商业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发展医药现代物流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与实施GSP和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要注意先进性和适用性并重,以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为支撑,必须是软、硬件兼备,而不只是建设大仓库。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实行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努力实现“降费增效”的目标。
其次,完善物流系统,降低运营成本,是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必经之路。物流业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化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进行整合,并进行一体化经营。拥有先进的物流体系已成为参与商业竞争的重要砝码。我国的医药商业既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如PSO系统、ESO系统、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又要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真正建立科技型的商业企业。医药物流中心也需要整合,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可以选择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原因是成本低。物流是一门学问,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医药企业需要的东西很多,不一定都是自己要做的,还是发扬优势、突出主业、特色发展为好。
第三,可考虑重组做大做强,区域市场可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不同地方是哪个的经营企业发挥本身的优势,相互协调、支持,既竞争又合作,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和较低的成本。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药市场营销正面临变革。一方面,国家针对医药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加入WTO后,医药企业间大规模并购、重组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医药消费者的素质逐渐提高,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日趋成熟,尤其依赖于策划的医药行业将面临着医药操盘模式的创新。
企业经营中应坚持营销指导销售不受短期利益诱惑坚持管理的正规化长期:加强构筑面向未来的包合医药医疗健康与疾病管理保险金融等的完整的产业链从更高的角度赢得竞争。总体来看,对于我国医药行业来说,2009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促进因素,包括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专项整治带来的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新上市产品数量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为产业提供资金流。二是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不稳、全程监管启动、药价政策改革、招标购药持续加压以及医药分开带来的变局。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行业自身变化规律的双重作用下,经济危机中的我国医药行业增长依然可期。
参考文献
《药品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于2000年3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医药流配送公司中心建设》汪云峰2008-03
第四篇: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关于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调查报告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现在的义务教育与以往相比,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实施免费教育,教育设备更加现代化,师资素质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与改进。为此,就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这个课题,我做了访谈。
我共访谈了三个年龄段的人……
在访谈中可以看出:
一.现在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相比
实施免费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不需要学杂费,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教育设备现代化,很多学校都使用多媒体,电视机等授课;授课方式多样化,增加了兴趣课,电脑课等;师资素质也有所提升,随着教师这个行业越来越热门,教师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已经从中专生大专生等变为了本科生甚至于研究生;而且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也旨在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涉猎的东西非常的多和广,眼界也更加的开阔。
然而,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现代的义务教育应试教育更为突出,课程开设不全,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考试科目,更有甚者,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升学率等,将班队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用来巩固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占用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虽然学校增加了兴趣活动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但是兴趣课一周只有两节课,对自身提升不大,而且存在重复授课的问题。在以成绩择生的大体制下,升学和成绩始终都是学生的头等大事,不久前看到新闻报道,北京不少学校开学用奥数试卷择生,致使不少学生虽不适合学奥数,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学奥数,额外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外,由于竞赛名次可以加分等情况,许多学生虽然对竞赛没有兴趣,而仍然避免不了报名参加竞赛班。为了让孩子升学不成问题,父母过于看重成绩,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父母碰面就讲你们小孩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啊,成绩对于他们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父母并不关心小孩的真实想法,没有引导小孩自己想去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去学习,而是为了提高小孩的成绩,约束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家长会让孩子加班加点家教以提高学习成绩,学校也会不断地搞题海战术,重复做一些试卷和题目,从而致使学生课业负担重,虽然考试分数越来越好,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反而越来越差。并且学习时间过长使得学生睡眠缺乏,影响身体发育,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致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心理上受到伤害。过度教育往往是一种对学生身心的掠夺,严重地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国内与国外的义务教育相比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内的教育更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学习更为扎实,对以后更深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国内,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涉猎的东西也非常的多和广,眼界也更加的开阔。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学生一味地题海战术,巩固自己的成绩,授课方式一般只有单一的老师讲课加之同学举手发言,问题答案也往往都是已经确定的一个答案,课上几乎没有进行过自由讨论或者辩论这样的方式。评定学生知识面的就只有考试一种形式,且考试答案都已经确定了,学生在考试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自己的答案明明是对的,但是被老师扣分了,仅仅是由于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但是即使碰到这种情况,学生也只会自认倒霉,当自己错掉了,久而久之,就会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国外却不同,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真正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天赋,为自己一生的发展作好定位。姐姐说在国外她时常会看到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
博物馆、海洋馆,甚至是公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化、历史和自然。国外的教育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只要你想的到并且用足够强有力的理据论证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正确的,当然也要经受的住其他同学的质疑和反驳,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强大。老师不是来灌输真理,而是来引导学生去发掘真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非常的平和,所谓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所以国外的孩子有各种奇怪的理想,什么都愿意去做,最重要的是确实是自己的兴趣,对这个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可见,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试图发展素质教育,却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发展素质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原先应该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兴趣爱好也变成了取得分数的一种手段,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压力,反而使他们的负担更重。这些学生没有机会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真正是躲在了象牙塔里,从而使他们在解放天性、形成个性的年龄里发展成了千篇一律的人,没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不知道除了每天老师和家长告诉他们要做的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对策
追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应该是不完善的教育制度和偏颇的社会认同,老师、家长看重的都是最后的分数,用一次考试衡量一个学期的成绩,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考核一个学生的认知度可以有很多方面,举手发言等方式都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面,且考核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要求学生们都死记硬背,不同科目应该不同对待,有些科目应该允许学生用计算器,电脑等,有些科目也可以采用大学的大开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回家找需要的知识,在家完成作业。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电脑中的一些知识比如ppt等在学习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学校也应该与时俱进,多教授一些ppt、flash制作等知识,对于这些东西,我想小朋友都很愿意学,可以很快学习熟练。总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埋没孩子的天性,压制他们的能量释放,阻止他们寻找自我、发展个性。这样做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这样的教育制造的是机器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标本要兼治。要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扩大高中阶段公费生招生数量,把更多的重点高中正取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解到初中学校。内外共同抓。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家长要摆正自己的的心态,对孩子少一些操之过急、有失偏颇的心理状态,多一些鼓励引导、顺其自然的平常心,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给孩子精神上的“松绑”,使他们能够积极生动、愉快健康地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反映出家长 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改变考试制度,同时也要改变老师的观念,放弃标准答案的概念。多提供开放性、多样性的题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自己寻找和调查,以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结果,让他们能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了解历史和文化,从而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正确定位自己,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成绩应该是整个阶段各种任务和作业的总和,而不是靠单独一次的书面试卷。而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评判必须是公正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不可能做到改变。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不能只知道提高学习成绩,而要五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新、学会生活。通过教育,形成审美人格:超脱功利、富有情趣、乐观豁达、心态宽容、生活简单追求幸福。
第五篇: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东北振兴规划实施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辽宁省在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对外贸易额占东北三省贸易总额的七成。
辽宁省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坚持科技兴贸, 依靠结构调整,夯实了外贸发展基础, 使得对外经贸发生了四大显著变化: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型经济有了良好的基础;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力量;对外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 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有力拉动因素;走出去 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成为辽宁省开放型经济的新亮点。
辽宁省外贸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 以及辽宁省外经贸结构的转轨, 使得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辽宁省对外贸易现状的贸易结构的变化及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口增势缓慢, 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一)贸易产品的依存种类变化
辽宁省出口贸易产品由初级产品转向工业制成品。
(二)贸易伙伴国别(地区)的变化
近三十年辽宁省对外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比较集中和稳定,其主要贸易伙伴是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亚洲,其中欧洲国家中德国的比重最大,而亚洲国家中新加坡的比重最大。
(三)省内各地区贸易差距的变化
辽宁省贸易总额中各地区的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沈阳占10% ~ 20%,大连占60% ~ 70%,其它地区只占20% ~ 30%。近年来,以沈阳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群的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略快于省内的其他沿海城市。
二、辽宁省的贸易产品结构的特征分析: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依存转向工业制成品依存。
1.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
纤维、化工、家电等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优势明显提高
2.信息技术产品
辽宁省的手机数码相机、集成电路、电脑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辽宁省出口份额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电子产品的相关产业聚集及其出口份额变大所致。因此,辽宁省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在迅速降低,其相关产品出口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特别是电脑类产品的出口份额降低非常明显。
3.重工业产品
重工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现已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机电产品的出口份额增加非常明显;以钢铁、汽车、机床为代表的重工业产品的出口份额不断扩大,其竞争力也在不断上升。
三、出口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辽宁省外贸进出口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 其增长速度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而且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 特别是出口。出口情况是一个省对外经贸的晴雨表。高低之间的变化, 是辽宁省外贸实现结构形态转变的必然。原油、钢坯、铁合金、微机、镁砂, 出口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影响辽宁省出口增长7.8个百分点。而去年前4 个月, 辽宁省出口增长速度高达57.8%, 高于全国23.8个百分点, 强势增长主要靠钢材、钢坯、铁合金、镁砂、成品油拉动。
分析出口下降的原因, 一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这两高、一资型产品出口的控制, 逐步加大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和取消退税商品范围。二是外贸出口统计方法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辽宁省丹东的出口贸易量2006年将影响出口3至4亿美元;人民币升值对辽宁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影响较大;此外, 个别出口企业倒闭也制约着辽宁省外贸出口。辽宁省出口大户沈阳三宝电脑公司因为韩国总部破产。三是出口名牌产品少, 产品结构存在深层次矛盾。2006年辽宁省被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仅有大连冰山集团的 冰山牌 等5个品牌, 年出口额仅为1.5亿美元。而江苏省出口名牌有25个之多, 2004年出口高达39亿美元。广东、浙江、山东的出口名牌分别
是29个、51个、32个, 都远远高于辽宁省。四是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化, 初级原材料商品出口比重仍然很大。尽管多年来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使得外贸出口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仍不占主导地位。
四、发展辽宁对外贸易的对策
(一)以区域创新促进外贸新的发展
辽宁省重点加快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 建设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 大力发展以石化、钢铁、大型设备和造船为重点的临港工业,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海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海滨新区。工业兴则外贸兴。用地缘、产业、资源优势来创造出对外开放的胜势。为了加快辽宁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 还采取措施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推进沈阳中部城市各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依托沿海资源优势, 将在开放的前沿实现滨海公路与空港、海港的贯通, 大力发展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果蔬、汽车五大物流业, 形成产业特征明显和竞争力强的临港产业集群。这些地区将成为辽宁省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让出口实现版本升级
转轨的阵痛和发展的机遇同时存在, 国家政策调整也是个动态的过程。为了尽快扭转不利局面, 必须集中力量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调整, 努力完成省定出口目标和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出口距离。同时, 加强重点行业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建设, 扶强做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使之成为辽宁省出口支柱产业。此外, 还要加快沈阳、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建设, 选择重点产品, 培育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步伐, 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拉长产业链, 提高配套能力。改变增量不增利的出口局面,提高具有比较优势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让出口实现版本升级,增加出口的社会效益。严格限制资源性产品和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开展加工贸易。兴办加工贸易园区, 提高加工贸易结构和档次, 推动辽宁省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三)培育发展新的出口产品品牌
品牌是增强出口能力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进出口品牌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
名牌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制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开发出口品牌, 在境外注册商标、宣传品牌、申请专利, 进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产品准入认证。设立支持出口品牌产品建设发展专项资金,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企业出口的新产品研发、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国外注册商标、产品品牌和专利申报及发布信息、境外市场广告宣传、参加国外专业博览会及产品推介会等国际性专业展览活动等项开支给予资助。积极实施自主出口品牌便利措施,在进出口许可证、重大展会展位分配、技改资金使用、通关、检验检疫、融资、出口退税、境外投资等方面, 为出口品牌企业提供便利。
(四)实施新的科技兴贸战略
为了改变出口产品的低层次, 全面推进科技兴贸战略, 未来五年必须坚持科技兴贸战略,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落实科技兴贸的各项鼓励政策, 以自主创新为核心, 以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营销为重点, 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尽快提高辽宁省出口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 注重培育和扶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重点出口企业。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重点扶持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五)吸引外商新的投资拉动出口
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联动效应。辽宁省五点一线 对外开放重点地区已经凭借自身的地缘、资源和服务优势, 把外资吸引进来。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已经决定在丹东投资, 企业可以解决1万人就业, 同时拉动辽宁省外贸出口。辽宁省辽东森林资源丰富, 同时木制品加工技术能力雄厚, 俄罗斯与辽宁省合作开发30万吨纸浆厂, 并且通过购买俄罗斯原木, 由沈阳等地加工复合板等产品。同时利用东北东部水运的优势, 在东港设立木材加工区。
(六)加快实现贸易伙伴以及贸易主体的多样化和分散化,提高对外贸易的抗风险能力。
(七)发挥辽宁地区农业大省优势,建设农业深加工产业体系,开发有辽宁特色的绿色农产品。而且在传统国有企业带动出口贸易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注入新鲜活力,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