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万能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万能险的合规性研究
摘要
万能险在我国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无论是在个人渠道,银保渠道,在互联网上也有所发展,近几年来在各个险企中万能险所占的比重也持续攀升。而万能险急速的成长模式在我国保险基础市场不扎实的环境下,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对我国万能险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作了简要介绍与分析,从万能险的产品角度、购买群体角度及销售主体角度对万能险市场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万能险的高收益给险企带来的险企资产负债风险、忽略保障功能、较高的退保风险以及存在误导销售。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各险企适当控制万能险的发展规模、万能险产品可回归保障、加强宣传力度以及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方向来进行调整与改进。
关键词:万能险;险企;高收益;合规性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Compliance study of universal insurance
ABSTRACT
Univers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in China can be described as fast, both in the individual channels,banking channels, the Internet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universal insurance continues to rise in each of the insurance firms.The universal insurance rapid growth mode in China's insurance market is not a solid basis for the environ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In this paper, history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insurance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al insurance products, buying groups, body angle and perspective of universal insurance sales market problems were specific analysis, mainly for high universal insurance liability risk insurance firms, insurance firms to bring capital gains, ignoring the security function, the higher the risk of surrender and misleading sales.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recommend that all insurance firms properly control the scale of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insurance, universal insurance product return guarantee,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increase market supervision.Keywords: universal insurance ;insurance firms;high-yield;compliance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引言„„„„„„„„„„„„„„„„„„„„„„„„„1 1 万能险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1.1 万能险的发展历程„„„„„„„„„„„„„„„„„„2 1.2 万能险的现状„„„„„„„„„„„„„„„„„„„„2 1.2.1 万能险的市场占有率攀升„„„„„„„„„„„„„„3 1.2.2 万能险结算利率平均水平较高„„„„„„„„„„„„4 1.2.3 线上投保万能险 推动了保险电子商务化„„„„„„„„4 万能险存在的问题„„„„„„„„„„„„„„„„„„6 2.1 资产负债匹配风险„„„„„„„„„„„„„„„„„6 2.2 忽略保障功能„„„„„„„„„„„„„„„„„„„6 2.3 存在退保风险„„„„„„„„„„„„„„„„„„„6 2.4 销售误导风险„„„„„„„„„„„„„„„„„„„7 3 万能险的合规性措施„„„„„„„„„„„„„„„„„8 3.1 控制万能险的发展规模„„„„„„„„„„„„„„„„8 3.2 万能险回归保障„„„„„„„„„„„„„„„„„„„8 3.3 加强宣传力度„„„„„„„„„„„„„„„„„„„„8 3.4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8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引言
万能险这个舶来品,由于缴费灵活、保费可调节的特点在一进入我国市场便受到了各险企以及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万能险创造的收入与市场占比高度增长时,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开始充斥着万能险市场,各个险企给出的万能险的高收益实际收益有多少,万能险为险企吸收的大量资金背后的风险,以及大众呼唤的保险回归保障,这些都给我国的万能险市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015年是万能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之年,不仅进一步挤压了险企的承保盈利空间,还对行业的投资能力、成本、服务水平及管控风险的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在目前严峻的金融环境下,万能险市场在前期良好的发展态势下能否一往无前,需要各个险企、保险监管机构的密切配合。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万能险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1 万能险的发展历程
万能险产生于1976年的美国,随着它的不断改善与发展,在1985年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点,在美国的寿险市场份额达到了38%。随后,便开始传入英国、荷兰等国家,并迅速占领了市场;之后便被亚洲国家的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引入,均显示出万能险极强的生命力。
于2000年,太平洋保险公司首次在我国国内退出万能险产品,它保险期限灵活、缴费灵活,吸引了很多保险公司的眼球,一些保险公司万能险的保费收入占到其总保费收入的50%以上。这对于当时我国的寿险市场来说,无疑是给当时萧条的寿险市场一剂强心剂,也使我国的寿险市场产品呈现了多样化的一面。
引入万能险初期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不完善,在2004年底大规模上市,并在2003年到2007年之间,万能险产品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受股市暴涨的推动,更是达到了113%的快速扩张;紧接着2008年股市暴跌,资本市场波动,其结算利率降到4%,万能险的热度也有所下降。[1]到2008年底,万能险连同其他两种投资型产品分红险、投连险在市场上的份额约占到80%,且增速远超传统险数倍。[2]
随着2011年保险业新会计准则的实行,规定投连险与万能险中用于投资的缴费不再计入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而是记入保费存款部分。这一政策的推出使得不少公司开始重新分配万能险在自己公司的占比,转而扩大传统险、分红险的比重。
但万能险独特的优势无法被其他险种所取代,随着2012年保险投资渠道的放宽,保险资金可以获得更多短期投资的机会,万能险也成为很多中小型寿险公司冲规模的首选。2012年8月成立的弘康人寿在银保渠道推出了保障功能与投资功能明确分离的万能险产品,不收取任何初始费用、管理费用,产品自身不包含任何的保障功能。2012年,万能险同比保费增速22%,与整个保险行业保费的平均增速相当。
2013年,众多中小寿险公司开始推出万能险产品,以银保渠道、网销渠道为主。2014年,保监会印发了《万能险保险精算规定(征求意见稿)》,重点提出降低手续费、提高风险保额、稳健控制结算利率等几点,最终目的便是使得保户在购买成本下降的时候,得到的意外身故风险保障大大提高。[3]
2015年2月万能险费率改革的新规定开始实施,同时由于银行存款利率一年时间内连续五次降息,以及遗产税的草案出台,消费者也开始转移自己的资金投资渠道,万能险开始狂飙。
1.2 万能险的市场现状
我国万能险主要是两种功能,保险保障和储蓄投资,也就是保户投保的保费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外一部分做储蓄投资。投保人交完首期保费后,扣除初始费用后的剩余资金进入个人的投资账户,同时每年还会收取一小部分的风险保障成本,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大部分用于投资积累。[4]个人投资账户中还会有一个最低保证收益,自从万能险费率改革之后,原来的保底收益2.5%被取消,而规定了最低保证利率的上限不得高于3.5%,将最低保证利率的决策权还给各个保险公司。
1.2.1 万能险的市场占有率攀升
据统计,2013年全国60多家人身险公司,除中国人寿外,大中型的寿险公司万能险的保费收入占到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20%-30%,将近三分之一的中小险企万能险比重超过50%,甚至更高。
2014年,一共55家人身保险公司开展万能险业务,保费规模为3421.2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收入20.5%。
在2015年,一共是57家人身保险公司开展万能险业务,占到了整个人身险市场的28%。2015年1到10月份,万能险创造的收入超过了6000亿元,占保险行业总收入的29%,超
[5]过22家险企的保费收入占其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2015年全年,寿险行业保户的投资款新增交费达到7646.56亿元,其中主要为万能险,同比增幅为95.23%,较去年同期增速73.30个百分点。
2016年,人身险公司的数量增加到65家。在2016年1月份寿险行业开展的“开门红”业务下,当月投资款新增交费达到2041.40亿元,占比1月份总收入的27%,同比增幅达到182.77%。[6]
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使得我国万能险保费出现大幅度增长,数据上来看,万能险在我国人身险市场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见图1。
数据来源: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图1 2013年-2016年保户投资款中新增交费占人身险总保费的比例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2.2 万能险结算利率平均水平较高
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各个保险公司各有不同,高低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盈利能力,万能险费改取消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后,最低保证利率则由个保险公司来决定,因此各家保险公司万能险产品的保证利率也各有区别。
如图2,2015年前10个月我国国内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水平。我国目前市面上的普通型万能险的预期收益一般在4%-6%之间,而网销万能险产品的投资收益更是高过了6%,甚至达到7%,远高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理财产品。
网销万能险产品相对于普通型万能险产品来说,投资门槛低,有的甚至1元即可起投;不收取保单的初始费用、管理费用;年化收益率要比普通型万能险产品的要高。这样的一些特点,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疯抢。[7]
数据来源: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图2 2015年1-10月份万能险收益结构图
1.2.3 线上投保万能险,推动了保险电子商务化
我国万能险的销售渠道中,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小险企发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并有望超越传统的银保渠道。
2014年2月,苏宁获得了中国保监会颁发的全国专业保险代理牌照,成为第一家获得全国专业保险代理资质的零售企业,将第三方支付、理财、保险销售有机的结合起来。苏宁金融旗下保险平台依托线上线下的渠道资源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累计销售额超过30亿元,享受理赔服务客户人数达到500万人次。[8]
至今,除了各大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京东金融、唯品会金融、天猫淘宝平台等等原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本单纯的购物网站也纷纷搞起了金融理财产品。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5年6月底,我国一共有96家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在当前我国保险机构的占比高达50%甚至更高,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达到816亿元,其中理财型产品的保费收入占比达到83.2%,万能险为主力险种,比上年同期增长160%,占保险行业总保费的4.7%,但与欧美国家占比30%相比,我国互联网保险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9]
2016年前两个月,有两家寿险公司的网销保费的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而在2015年全年网销保费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寿险公司也仅有4家。同时,2016年1、2月份网销规模最大的3家险企的保费总规模为420.6亿元,相比2015年同期的188.3亿元,增幅高达123.4%。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万能险存在的问题
2.1 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2015年以来,万能险产品的规模快速膨胀,前十个月万能险创造的保费收入占整个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9%,同比增长75%。其中,华夏人寿、天安人寿的万能险规模高达2000亿元左右。万能险创造的保费收入给险企本身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但其保费的规模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资产配置压力。
国际上便有几次这样的现象出现,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美国高利率以及宽松的监管环境下,很多国外公司均出售高收益且有选择权的寿险产品,类似于我国目前的万能险,有较高的最低保证利率、可提前退保、允许合同贷款等特点。之后由于利率下降、次贷危机及房地产下跌,导致了美国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大批的保险公司倒闭,1989年有40家破产,相隔一年后上升到58家。上世纪末到九十年代初期,日本也有八家保险公司宣布破产,原因同样是提供了投资收益率较高的保险产品而资产的价格下跌。[10]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下行,2015年银行一年期基本存款利率接连五次降息,由年初的2.5%到年底的1.5%;银行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的预期收益率逐步地走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的收益更只有3%左右;股市也遭遇了滑铁卢,不少股民几十万的资金一夜之间不翼而飞;房地产存在库存较多的现象,以及正在出台的遗产税的问题等等经济现状。另外,万能险自身也是高成本的,据估计,银保渠道销售的万能险的成本在8%-10%之间,保险公司只哟选择激进投资来掩盖自身的高成本,而如果这些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在市场的经济不乐观的情况下,与寿险产品的预期收益形成较大的落差,便会触发大面积的退保现象,投资端不能立即变现,会给保险公司带来经营危机。
2.2 忽略保障功能
线上万能险与线下万能险不同之处在于,网销万能险一般都是短期产品,从90天到3年、5年的都在销售;线上万能险的投资收益率普遍在6%-7%;手续费比线下销售时要低,甚至有的产品取消手续费;准入门槛低,如以1元、1000元为一份起售的。
随着越来越多线上万能险的销售,短期限的万能险开始普及,而消费者由于专业性较弱,将一年期的万能险等同于短期的理财产品来对待,无视万能险本身的身故保障,甚至部分保险销售人员把万能险的身故残疾保障作为一个额外福利来解释。
从产品角度来说,保险的基本本质是为大众提供风险保障,万能险过分强调收益,频繁使用低门槛、短期限、高收益等特点,有些还将保险产品与货币基金、活期存款等进行短期收益的简单对比,违反了监管规范。
2.3 存在退保风险
网销万能险遭遇的下架**曾一度引起大众的关注。2014年8月份,曾在淘宝天猫创下销售奇迹的多家网销大户的店铺遭遇停业整治,所有产品均下架。之所以被整改的原因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在于部分险企万能险产品对于预期收益率的夸张宣传以及其一系列促销的活动。历时三个月之后,保监会对万能险发出解禁令。[11]2015年10月,万能险遭遇第二次停售,淘宝天猫、京东、招财宝等网络平台销售的万能险产品纷纷下架,仅剩的可供选择的产品收益率也大不如从前。对网销万能险来说,很多消费者为追求高收益,将网销万能险当成短期的理财产品来对待,而不是一份保险。而万能险的产品形态往往是中长期的甚至到终身,并没有90天、1年的万能险,因此,消费者要想获得高收益,就要在网销万能险的保险期限到了之后选择退保。网销万能险的退保率在90%以上,有些产品退保率达到100%。[12]
线下万能险的销售,主要便是保险销售人员与消费者之间交流过程存在的问题。销售人员为了自身的高佣金,对万能险收益的浮动及扣除手续费含糊解释,而消费者保险意识薄弱,受万能险高收益的诱惑进行投保。然而在个人投资账户的收益面前,这期间不对称信息的传达会导致消费者的不满,甚至发生纠纷,退保现象。
无论是线上万能险的销售还是线下,都存在较高的退保率,消费者的资金会受到较大损失,而险企本身的声誉也会受损。
2.4 销售误导风险
万能险的保障功能不突出,但收益水平相对较高,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如信托产品,收益优势并不明显。目前线下万能险的平均收益在4%-6%之间,而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6%-8%之间,万能险与其还存在一定差距。而部分公司为追求短期业绩,可能存在片面比较,夸大万能险收益的误导行为。
我国的保险销售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从学历单方面来看,保监会要求是大专以上学历,各大保险公司招聘要求来看,并没有明确的学历要求,高中以上学历即可。在销售宣传过程中,向消费者片面强调或承诺产品的收益,以高收益、高回报为由使投保人对产品产生过高预期。不履行销售人员的如实告知义务,对投保人回避万能险的风险责任条款,避重就轻的告知保单管理费用、风险保障费用而不说占比较大的初始费用的扣除情况。[13]对保单的必要事项,如犹豫期、宽限期、投保人的权利、缴费期限、退保面临的损失等等不具体解释。由于不专业性,将万能险混同于银行储蓄存款、信托、基金,产品性质发生了改变;由于不专业性,混淆万能险收益的计算方法,万能险的高结算利率的基数是投保人个人投资账户中的账户价值,而非投保人所交所有保费。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万能险的合规性措施
3.1 控制万能险的发展规模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高收益万能险的风险较大,尤其对于万能险产品的保费占总保费收入的一半以上的中小型保险公司。由于高风险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有较强的应对风险的能力,即对其偿付能力以及储备金率的考察。而相对合理的建议便是,万能险的保费收入在保险公司的占比应在30%左右,以防止万能险的持续高收益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险企还需在险资的投资运用过程中加强监管,分析险资投向的项目风险,关注要投资的目标资产的状况,防范大型投资项目的风险向险企传递,防止为满足产品收益而违规配置高风险资产。另外,针对各险企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限制万能险销售规模的措施,以此来控制万能险给险企带来超过险企承受范围的现金流规模,从而有效规避保险公司的资产与符号在不匹配的风险。
3.2 万能险回归保障
发挥保险的本质功能,发展保障类业务,发挥与其他金融业的比较优势,这是行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也必然是新型人身保险产品比如万能险投连险这一类险种的发展方向。[14]
2015年保监会于2015年最新印发的《万能险精算规定》中,投保万能时被保险人的年龄未满18周岁的,其个人的死亡风险保额在投保时不低于保单账户价值的20%,而在2007年时,这一比例仅为5%。[15]在此规定出台之前,10月份遭遇下架的万能险的主要矛盾便是低门槛购买到的为保障功能缺失的短期保险。
3.3 加强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大众的保险消费大多还是以被动消费为主,保险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加之社会舆论对万能险及保险的误解,导致大家经常面临被误导销售的情况,不知道如何正确选择保险产品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保险易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对万能险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好处的。
要想取得高收益,万能险需长期持有,一般5-10年后在不扣除手续费,个人投资账户中的现金价值较高的情况下,收益才会比较明显。因此,我国的万能险主要针对的是中上收入层的人群。而中低收入人群也是一个潜在的开发人群,这也需要大众良好有效的宣传。
3.4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销售人员
在万能险产品的设计、审批等环节入手,对销售过程中模棱两可的行为进行规范,加大对短期限万能险销售的查处力度,让万能险回归保障,减少万能险市场上的退保金虚增现象。[16]
对万能险的销售主体来说,应对万能险销售人员的销售资质进行限制,在销售万能险产品之前,销售人员应考取此类证书,专证专销,以有效防范销售人员的不专性;对误导消费者的个人应予以重罚,将误导消费的案例记录在案,在次数上进行限制;对投保人的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资金损失应承担一定的后果。对保险公司来说,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无论是线下销售还是线上销售,均需对消费者负责。
对消费者个人来说,应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对销售人员的话不能偏听偏信,谨慎对待销售人员的利益保障承诺;谨慎对待签名行为,签名在法律上便是对保险合同条款的认可;按照自身的需要及经济能力进行购买,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结束语
综上所述,万能险高收益性、灵活性使得险企的保费收入节节攀升,为险企积累了大量资金,一时间人身险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同时保险对大众的影响力也逐渐加大。
对于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产品本身忽略了保险保障功能、退保风险及销售误导等,需要险企与市场、监管机构来共同合作防范这些风险。在万能险的发展规模、产品本身应回归保障、市场的宣传以及监管力度方面来进行调整与改进,为万能险的发展提供健康有序的销售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大家必将会迎来万能险更加绚烂夺目的绽放。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魏华林.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J].保险研究,2008(11):10-17 [2] 刘昊.以天津市场为例浅析万能险存在的问题[J].实证分析,2009(1):48-50 [3] 张绍白.万能险中国十五年[J].中国保险,2014(11):44-46 [4] 蒋占刚.万能险投资密码[J].大众理财,2010(2):58-60 [5] 焉婧文.分红万能升级组合 稳健收益伴随一生[J].大众理财,2014(12):72-74 [6] 金梁.火爆万能险不是真万能[J].浙江日报,2016(2):1-2 [7] 陈植.降息费改双重政策叠加 万能险产品及投资策略调整样本[J].金融机构,2015(3):1-2 [8] 岳品莹.互联网与金融的8大结合点[J].互联网周刊,2014(12):58-61 [9] 吴晓霞.互联网保险业务洗钱风险分析[J].河北金融,2016(2):11-34 [10] 张强春,张夫贵,杨健.寿险产品强化理财功能的意义[J].中国保险,2013(11):34-36 [11] 杨丽.满期给付及退保风险应对[J].保险实务,2015(2):34-37 [12] 冯跃.踩点投资型保险之万能险[J].大众理财,2006(3):31-39 [13] 许闲.金融监管模式改革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上海保险,2016(3):8-9 [14] 刘璐.我国投资型人身保险法律规制研究[J].经济与法,2016(7):193-195 [15] 冯玥.万能险的风险防范与调控[J].经济与法,2006(8):32-33 [16] Allen M.Klein,Vanessa Butala.The Challenge of Lower Interest Rates on Universal Life Insurance.January/February 2004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致 谢
毕业论文的收笔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很高兴可以在河北大学这座百年学府中的生活与学习,使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均受益匪浅,收获沉甸甸的知识,收获友情,收获机遇与挑战。
这次毕业论文从选题到文献采集再到结构设计以及最后的定稿,每一步都富有挑战,在此要真诚的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从军老师说一声“老师辛苦了”,面对我们各式各样的问题,刘老师都耐心悉心的进行指导与交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老师的谆谆教诲是我顺利完成论文的最大动力。毕业论文不是一时之作,需要四年来的长期积累,再次感谢学识渊博的老师们的授业解惑以及各位同学朋友的交流帮助,使我对保险、对论文小细节的地方有了了解与改善。
突然面临毕业,各种不舍与遗憾,有些措手不及,但未来是美好的,往前跑总会有更多惊喜在等待。最后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朋友们同学们不忘初心,都拥有一个美好前程。
第二篇: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多元化监管模式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在分业监管的实施中,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也使金融监管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实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分别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这种分业监管的体制在前几年对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纠正金融业的“三乱”,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其一,降低了监管效率,提高了监管成本。我国的存款类机构(银行、信用社)、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在资金融通、清算上都由人民银行管理,其外汇业务也由外汇管理局监管,在业务上有一定交叉,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往往造成有的金融业务得不到有效监管,出现监管“真空”。或有的金融创新得不到监管当局的认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其二,限制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全球金融正呈一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分业经营使我国银行不能开展综合业务,今后很难与国外银行平等竞争,制约了国内银行的发展步伐;其三,不符合国际金融业发展和监管趋势。目前,许多国家为适应金融一体化趋势,纷纷对过去的多元化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事实表明,这种做法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在我国,已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拆借、债券回购,以股票质押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等。可以预见,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合,分业经营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分业监管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障碍。
2、金融监管内容重点不突出,监管内容不全面。金融监管内容和范围狭窄,监管乎段落后。
一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偏重于合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二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内
容过窄,仍局限于存贷款、结算、信用卡等业务,已不能涵盖全部金融业务;对金融创新业务的监管滞后,一些新的金融业务未及时纳入监管视线。三是金融监管范围缩小,一些准金融机构和准金融业务未纳入监管范围,如将彩票市场、社会集资等监管业务逐步移交给其他部门监管;社会保障体系中涉及的准金融业,如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分散于不同的部门经营和管理,未纳入统一的金融监管范畴。在部门和地方利益驱使下,这些业务开展的状况十分混乱,有的地方出现地方政府挪用养老保险金的现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隐藏较大的金融风险。
3、金融监管方式过分依赖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监管手段陈旧。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不健全。
首先,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日常业务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过分依赖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虽然近两年开始试行非现场监管,但其方式还不完善,监管的有效性很低。其次,监管手段陈旧,科技水平低,与被监管机构未实现电脑联网,无法实现实时监控,使监管人员忙于监管资料的收集和层层上报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第三,对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监管经验不足,尤其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处理缺乏成熟经验,许多法律和制度建设滞后。第四,利用社会力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尚未起步,对外部审计师的利用几乎是空白,对如何利用外部中介机构实行金融监管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规。第五,金融监管的成本较高,导致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下降。
4、金融监管人力资源严重稀缺,金融监管能力偏低。监管人员素质不全面,高素质人才缺乏。
尤其是基层人行,队伍结构上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中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了解传统金融业务的人多,掌握现代金融业务的人少;从事具体业务操作的人多,从事金融监管研究的人少;具有某项知识和技能的人多,全面掌握金融、法律、外语、计算机知识的人少。
基层央行的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金融监管是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的主要职责,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基层央行的金融监管水平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但还存在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缺陷:
1、金融监管理念尚有一定的缺失性。当前,人民银行在实现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上成效明显,风险监管已成为工作重点。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监管目标理念
较为单一。②市场约束理念不足。经济金融市场化、一体化日渐深入的情况下,市场约束有助于加强资本管制的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为此,新的巴塞尔协议框架把市场纪律和约束力确立为资本监管的第三大支柱。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对市场约束理念的引入尚付阙如,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参与对商业银行的审计、检查也乏善可陈,从而使得监管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③系统、持续的监管理念有待加强。
2、金融监管责任制的制度安排留有缺陷,需要改进。基层人民银行普遍推行了金融监管责任制,有利于规范监管行为,提高金融监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但从实践来看,监管责任制度创新的实际效果与设计预期具有一定的反差,其缺陷主要表现为:①监管责任制有些规定不明确具体,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②监管责任制中的激励约束机制不相兼容。③监管责任制的相关配套制度滞后,影响其可操作性。
3、金融监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监管需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内设机构改革后,大部分县支行的原合作金融管理股、金管股、调统股已合并为金融机构监管股,由于中心支行原对应的科室仍各司其职,故县支行原各部门人员继续履行原有职能,使得某些支行员工产生了错误认识,致使县支行金融监管合力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另外,基层人民银行其他部门的人力、物力基本占用了支行总体力量的大部分,而履行基层央行主要职能的金融监管部门仅占支行总体的少部分,与内设机构合并后监管任务加重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
4、金融监管的信息沟通体系和电子化建设滞后,制约监管效率的提高。依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一系统都不是独立和封闭的,其内部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影响的,且与其他相对独立的系统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建立区域性金融安全区,决定于区域内的各项因素,也与邻近区域的经济金融运行质量、风险程度等相关。故而,建立起基层央行与各商业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间、基层央行分支机构间、基层央行与证监会和保监会分支机构间的信息沟通体系,实现信息共享、联手监管,有利于构建牢固的金融风险“防火墙”。
5、金融监管人员资格管理和人员素质有待改进和提高。当前,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很大程度上限于领导的评价和看法,监管人员的选配、调动主要取决于各级领导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准确地考察选配人员的业务监管能力,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管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来实现监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冲击和震荡将是全面的、深刻的、久远的。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直面挑战,勇于开拓,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迅速提高
央行金融监管水平。
1、加强对国际金融知识、国外金融法律、国际金融监管原则、国际金融组织规定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要改变目前对国际金融发展和监管动态的研究集中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现状,人行各大区分行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增加对国际金融形势的了解;各基层人行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学习研究国际上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有关规定,特别是要根据我国金融工作的实际需要,学习、研究、借鉴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有关规定;对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国际通用的监管准则,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监管细则,指导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
2、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框架。现行《商业银行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的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对银行业监管的需要。要根据金融市场开放的现状、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设立和经营情况、国际金融监管趋势的变化,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框架。
3、改进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加强人民银行与证监会、保监会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协调工作,合理划分各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和职责;同时,在保持分业的基础上加强各监管机关的沟通,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针对金融业必将实行混业经营的趋势,未雨绸缪,为金融监管实现混业监管做好法律上、制度上、组织上和人才上的准备。
4、合理确定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方式,鼓励金融创新。首先,要转变监管理念,将谨慎的风险监管确定为央行监管目标,对金融机构法人以风险监管为主,实行并表监管,对其分支机构以合规监管为主。其次,要实现监管方式由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为主向非现场监管为主的转变,一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非现场监管网络,加强对金融机构法人的风险监管,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减少金融管制,正确区分金融创新和金融违规,保持金融机构的竞争活力。第三,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金融创新业务和准金融业务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央行对全社会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防范金融创新和准金融业务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第四,要尽快实现金融监管手段的现代化,加强金融监管的电子化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管理,尤其是实时清算系统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第五,要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师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程序,促进非现场监管、现场监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5、加强中央银行监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监管水平。
6、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外资银行的监管方面,要加强与在华外资银行的母国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的联系,严格审查外资银行的经营水平,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
严格审查其拟任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防止国外金融风险在我国的扩散。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及时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监管准则、方式和手段,在人才培训、信息沟通、工作交流等方面提供国际合作,促进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大力提高监管水平。
同样根据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对策思路以供探讨:
(一)更新金融监管理念,树立和增强监管中的“效益、市场、系统、持续”意识。正确的监管理念是指导金融监管的有力指南,亦须顺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迁而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由此,我们认为,在坚持原有合理的监管理念基础上,应结合新的形势需要,适当引入和增强新的监管理念内涵。①适当引入监管中的“效益”理念。对一些经济金融运行质量较差、金融风险积累突出的地方,人民银行应强化金融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稳定金融秩序,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一些化解显性金融风险已有明显成绩、经济金融运行较为平稳的地方,人民银行在履行好风险性监管职责的同时,监管重点宜有所倾斜,适度突出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指引,带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较好地实现金融监管宏观刚性和银行微观经营灵活度的协调统一。②树立“市场约束”的监管理念。有效的市场约束,是商业银行实行审慎经营的驱动力,也促使商业银行保持雄厚的资本基础以抵御风险,故可以作为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因而受到了国际金融界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市场约束要求较高的信息披露水平,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我国银行业而言,宜采取渐进式的逐步推进方式。同时,人民银行实施金融监管时,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制约作用,引入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检查、监督、资信评级等,以提升金融监管的效能。③增强“系统、持续”的监管理念。人民银行在监管时应统筹规划,注意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机制和现场监管的查误纠错机制的作用,减少监管工作的随意性、突击性;深入研究银行业务的周期性规律,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特征,尽可能减少或杜绝无效监管,在持续监管中逐渐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
(二)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责任制的制度安排。①完善监管责任制体系,增强责任制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工作中看,实现“授权定责、权责平衡”是确保监管责任制落实到位的关键因素。按照监管权限来划定责任,谁失误由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划分责任应明确、细致、具体,各级、各类监管责任人对哪些金融风险承担责任及责任的种类,应具体细化,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②改进责任制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实行监管责任制后,监管者责任重大,从事监管工作具有风险性,应当建立绩效挂钩式的激励机制。同时,可施行监管过错责任追究制、消极作为追究制等,实现激励与约束的有机兼容,使金融监管活力不断激发出来。③加快责任制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及早制定统一、规范、具体的监管岗位操作规程,以明确分解和定位岗位责任;建立以内审、监察部门为主实行的监督制衡机制,以预防、纠正和处罚执法失当等行为。为减少年终考评的主观随意性,可采取以科学设定的指标考核为主、结合抽查核实、个人述职的方式,区别各级不同责任人而分类考核,并辅之以平时累积的监管过程情况材料、表格等进行综合性的监管考评。
(三)优化监管机构内部的人员配置,增强金融监管力量。目前,多数县支行的金融监管仍采取分组的方法,这不利于金融监管整体力量的有效发挥,可以将监管业务划分为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和日常监管三个部分,以此来配备监管人员,发挥监管合力。与此同时,在人力资源上向监管部门倾斜,增加监管人员所占的比例,以强化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
(四)加快金融监管信息沟通体系和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应当建立起有效的金融监管信息沟通体系和渠道,及时就区域内的金融动态、风险状况、违法违规行为等互通有无、数据共享,密切监视毗邻地区的金融风险对本区域的可能影响,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人行分支机构应在现有的分业监管格局下加强与证监会、保监会分支机构的联系、磋商,逐步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实行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以大大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结合辖区和监管自身实际,尽早开发实用、有效的监管业务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为辖内金融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技支持;尽快实现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计算机联网,强化实时信息联系与数据集成,适时建立起商业银行监管信息系统,形成较为完整的监控网络,促进监管效能的提升。
(五)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资格管理,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金融监管人员的资格管理,应当朝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主观性。为此,要制定金融监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办法,逐步形成资格考试、竞争上岗的监管人员选任机制,把好监管人员的“入口关”。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应把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员工,注意好前瞻性、应时性和基础性培训的结合,鼓励员工深造,吸收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使得监管人员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以适应加入WTO后金融监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三篇: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关于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调查报告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现在的义务教育与以往相比,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实施免费教育,教育设备更加现代化,师资素质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与改进。为此,就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这个课题,我做了访谈。
我共访谈了三个年龄段的人……
在访谈中可以看出:
一.现在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相比
实施免费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不需要学杂费,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教育设备现代化,很多学校都使用多媒体,电视机等授课;授课方式多样化,增加了兴趣课,电脑课等;师资素质也有所提升,随着教师这个行业越来越热门,教师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已经从中专生大专生等变为了本科生甚至于研究生;而且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也旨在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涉猎的东西非常的多和广,眼界也更加的开阔。
然而,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现代的义务教育应试教育更为突出,课程开设不全,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考试科目,更有甚者,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升学率等,将班队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用来巩固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占用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虽然学校增加了兴趣活动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但是兴趣课一周只有两节课,对自身提升不大,而且存在重复授课的问题。在以成绩择生的大体制下,升学和成绩始终都是学生的头等大事,不久前看到新闻报道,北京不少学校开学用奥数试卷择生,致使不少学生虽不适合学奥数,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学奥数,额外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外,由于竞赛名次可以加分等情况,许多学生虽然对竞赛没有兴趣,而仍然避免不了报名参加竞赛班。为了让孩子升学不成问题,父母过于看重成绩,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父母碰面就讲你们小孩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啊,成绩对于他们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父母并不关心小孩的真实想法,没有引导小孩自己想去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去学习,而是为了提高小孩的成绩,约束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家长会让孩子加班加点家教以提高学习成绩,学校也会不断地搞题海战术,重复做一些试卷和题目,从而致使学生课业负担重,虽然考试分数越来越好,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反而越来越差。并且学习时间过长使得学生睡眠缺乏,影响身体发育,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致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心理上受到伤害。过度教育往往是一种对学生身心的掠夺,严重地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国内与国外的义务教育相比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内的教育更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学习更为扎实,对以后更深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国内,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涉猎的东西也非常的多和广,眼界也更加的开阔。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学生一味地题海战术,巩固自己的成绩,授课方式一般只有单一的老师讲课加之同学举手发言,问题答案也往往都是已经确定的一个答案,课上几乎没有进行过自由讨论或者辩论这样的方式。评定学生知识面的就只有考试一种形式,且考试答案都已经确定了,学生在考试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自己的答案明明是对的,但是被老师扣分了,仅仅是由于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但是即使碰到这种情况,学生也只会自认倒霉,当自己错掉了,久而久之,就会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国外却不同,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真正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天赋,为自己一生的发展作好定位。姐姐说在国外她时常会看到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
博物馆、海洋馆,甚至是公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化、历史和自然。国外的教育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只要你想的到并且用足够强有力的理据论证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正确的,当然也要经受的住其他同学的质疑和反驳,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强大。老师不是来灌输真理,而是来引导学生去发掘真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非常的平和,所谓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所以国外的孩子有各种奇怪的理想,什么都愿意去做,最重要的是确实是自己的兴趣,对这个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可见,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试图发展素质教育,却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发展素质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原先应该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兴趣爱好也变成了取得分数的一种手段,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压力,反而使他们的负担更重。这些学生没有机会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真正是躲在了象牙塔里,从而使他们在解放天性、形成个性的年龄里发展成了千篇一律的人,没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不知道除了每天老师和家长告诉他们要做的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对策
追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应该是不完善的教育制度和偏颇的社会认同,老师、家长看重的都是最后的分数,用一次考试衡量一个学期的成绩,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考核一个学生的认知度可以有很多方面,举手发言等方式都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面,且考核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要求学生们都死记硬背,不同科目应该不同对待,有些科目应该允许学生用计算器,电脑等,有些科目也可以采用大学的大开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回家找需要的知识,在家完成作业。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电脑中的一些知识比如ppt等在学习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学校也应该与时俱进,多教授一些ppt、flash制作等知识,对于这些东西,我想小朋友都很愿意学,可以很快学习熟练。总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埋没孩子的天性,压制他们的能量释放,阻止他们寻找自我、发展个性。这样做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这样的教育制造的是机器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标本要兼治。要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扩大高中阶段公费生招生数量,把更多的重点高中正取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解到初中学校。内外共同抓。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家长要摆正自己的的心态,对孩子少一些操之过急、有失偏颇的心理状态,多一些鼓励引导、顺其自然的平常心,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给孩子精神上的“松绑”,使他们能够积极生动、愉快健康地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反映出家长 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改变考试制度,同时也要改变老师的观念,放弃标准答案的概念。多提供开放性、多样性的题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自己寻找和调查,以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结果,让他们能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了解历史和文化,从而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正确定位自己,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成绩应该是整个阶段各种任务和作业的总和,而不是靠单独一次的书面试卷。而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评判必须是公正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不可能做到改变。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不能只知道提高学习成绩,而要五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新、学会生活。通过教育,形成审美人格:超脱功利、富有情趣、乐观豁达、心态宽容、生活简单追求幸福。
第四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在逐渐提高,然而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安全。在食品安全隐患之下,我们必须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要充分利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发挥企业的职业道德观以及公民作为主人翁的监督作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在面临国际环境的挑战,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做到不损坏公民的健康生命权,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存在问题;频发原因;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012年2月13日,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食品卫生法》颁布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说,十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国食品工业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霍乱、伤寒等食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显著提高;食物中毒发生数量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食品原料种养、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仍存在。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特别突出,大致面临着五大问题。一是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如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二是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三全猪肉白菜水饺检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是食源性疾病问题;四是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如2011年4月,合肥、南京等多地的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一种吃多会致癌的食品添加剂)将猪肉变牛肉。五是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如2011年6月底,“新华视点”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产业链,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1]
(二)公众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现在吃饭吃出了担心与忧虑,人们常常发出感叹:“吃一顿饭容易,但要吃一顿安全的饭就太难了”!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
告的数据分析,市民的生活安全感特别缺乏。由于受到中国几乎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均存在着担忧。这导致了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抵达信任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由此可见,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已相当明显——接近于不信任,如若再发生什么食品安全事故,就将挑战公众底线了。
从近年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明显存在较大漏洞,宣传工作也不够到位。但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出现,并不代表有关部门形同虚设。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只是存在事实的一部分,而作为政府部门,在媒体曝光后,须有所反映。因此,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宣传工作还需加大力度,修补漏洞,做好本职,保障食品安全,尽可能让百姓不再“谈食色变”。
二、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积极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消极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政府对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处罚力度不够,相关法律规范不严,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使得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丧失信心,造成了比较消极的社会意识,从而对我国的食品生产事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
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随之而来对人民健康安全的威胁,使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了加强食品安全生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经验教训,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食品安全生产问题,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验,又体现了认识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大量涌现体现了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曲折前进的发展道路——食品安全问题彻底危害了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且不利于我国食品行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国家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等社会权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社会主义依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现阶段的食品生产安全事故屡屡频发,不可不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噪音”,但这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仍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无法按正常健康的渠道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来获得利润。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除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因素制约外,政府监管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又一重要原因。政府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我国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对违法产销者还未形成足够的威慑力,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国家缺乏对作为食品原料的农产品和畜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的限制或尚未制定强制性标准,使这些食品原料屡屡成为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源头。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如果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政府监管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内在因素,那么国际食品生产市场的竞争就是造成食品安全生产问题的外因了。质优价廉的外国食品对国内食品市场造成冲击,加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迫使本来发展维艰的食品生产企业投入更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只能想方设法竭尽全力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利润空间。
4、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大量涌现说明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存在着矛盾,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问题,也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党在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暴露的问题也说明了党对食品安全管理和发展领域同样需要一个不断深化并完善的认识过程,这是急不来的。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消极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积极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相关法律规范不严,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工作丧失信心,形成了消极的社会意识,继而对我国的食品生产事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相关部
门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的处罚力度,在食品生产行业自觉遵纪守法;提高执法者素质,使之有法必尊,执法必严,使食品安全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使积极的社会意识得以重新树立,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二)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接踵而来的食品安全事故对群众造成了身体和经济损害,使人们认识到食品已经不安全,有关部门认识到加强食品安全生产的紧迫性,形成正确的认识;面对此种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措施应对食品安全事故并着手建立食品安全机制和民众监督体系,以确保食品生产和食品市场进入良性发展的同时达到保障群众的的身体和经济利益的双赢局面;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时,应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建议,这样才能使食品行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保障群众的利益和健康。
(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不利于我国食品行业的长期发展。政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法厂家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和社会权益;建立健全的食品生产机制和监督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使食品生产者创造经济价值又能创造社会价值,使食品行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食品行业不可避免地碰到困难和挑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国家必须大力解放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政府要加强食品源头质量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搞好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切实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四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全方位监管;面对外企的严峻挑战,中国食品行业必须联手以质取胜,而不能一味的减低生产成本;党对食品安全管理和发展领域需要一个不断深化并完善的过程,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逐步建立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结束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找出食品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强壮自身,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416083793.二〇一二食品安全事件回顾[EB/OL]., 2012-5-2
[2] 苏婵.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大回顾[EB/OL].http://,2012-03-20
[3] 胡卫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五篇: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粮食流通流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李静食工095班 摘要
在逐渐激烈的粮食市场竞争条件下,我国粮食流通面临现代物流的挑战,暴露出许多弊端,同时又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要积极分析我国粮食流通的现状,发现其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就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无限商机和强大生命力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不仅能对我国的粮食产业及整个社会经济产生积极地影响和保证作用,更是解决中国“入市”后粮食问题的重要手段,将力的推动中国粮食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接轨,顺应国际粮食流通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符合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流通模式。
关键词
现代粮食物流现状问题改革
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粮食购销已全面走向市场,粮食流通环境明显改善,粮食流通速度明显加快,市场调控粮食供求能力显著提高,所以一个顺应市场需求,大规模,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应运而生—现代粮食物流。不难预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框架的确立,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的许多特点与现代粮食物流业接轨中所发生的体制性障碍将日益显现,与现代粮食物流业的结构性摩擦将日益升级,所以解决我国在粮食流通领域的问题,突破以往僵化的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加快与国际接轨,是我们现在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正文
一我国传统粮食流通模式特点分析:
从建国初期开始,人多地少,粮食紧缺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尽管“以粮为纲”曾经打下时代的烙印,政府也曾千方百计试图解决粮食共给问题,但综合其特点不难看出传统粮食流通模式一直是按照短缺经济的运行模式设计的。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粮食流通模式的计划性
由于粮食长期实行高度的封闭计划经济。因此粮食流通也是全国一盘棋,无论收购还是销售,无论是调拨还是加工,均受制于计划这根无形的“魔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名单是粮食依旧沿袭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粮食流通效率并未提高流通规模流通组织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计划思想的约束。
(二)粮食部门思维的定向行
在计划经济时期马零食流通主要是靠政府统筹安排,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层层编制粮食调拨计划,国有粮食企业具体实施计划。粮食流通的目的、效果及费用全部由政府包揽。体现、企业不承担任何实际责任,也不直接体现经济效应,而是间接享受政府的费用补贴。因此,整个粮食流通全部由政府掌控,从上至下也就自然地形成了粮食部门两眼向上的思维定势。
(三)粮食购销范围的边界性
由于粮食长期执行“传统购销”政策,粮食购销范围对于某一特定的机构具有明确的边界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也不准越雷池半步,从而形成了粮食购销区域边界极强,管理者不能考虑“边界”管理范围以外的任何事情,无疑限制了粮食部门的发展空间。同时,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粮食流通也一直徘徊在效率低,流通成本偏高的低发展阶段。
二实行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综合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粮食流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一)粮食商品流通不再受中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相对的自由调节。
(二)粮食价格经历了国家统一定价,价格双轨制,到订购价与保护价并存,以及随后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和顺价销售的政策,直至今天部分粮食退出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范围推向市场定价的变化过程。
(三)不同所有制的粮食企业在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后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实行垂直的粮食收购,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一批非公司成分的不形式的多渠道,少环节的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大规模。
(四)由于资产纽带的制约和经营利益倾向的分离,传统的粮食流通渠道发生变化,特别是原有和国营粮食商业网络已失去昔日控制市场的能力多种经营成份的粮食销售商逐步成为城镇销售市场的主力。
(五)伴随着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市场信息成为一对忠诚的挚友,并与现代化书融合在一体,粮食商品流通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阶段和时期。三我国粮食流通业面临的问题
(一)行业局限,区域分割,功能单调
政府对国有粮食批发,储运企业限制太严,既有粮食定购任务,粮食保护价的限制,又有各地工商部门对夸地区粮食购销限制,还有粮食主管部门对粮食企业面向市场跨行业经营的限制,这不尽导致粮食流通链萎缩,经营机制不灵活,服务单一,而且造成大量剩余生产能力闲置,资源浪费,市场分割,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与此相反,欧美,日韩等国的流通体系中,几乎不存在单一的批发业,其批发业已经发展以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流通中心。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现代化,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一种现代流通形式发展起来,他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销售或消费,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批发企业。成为一条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渠道。
(二)政府对粮食物流市场建设投入少,重视不够,对发展粮食物流缺乏统筹规划
我国粮食流通业竞争较强,许多粮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组织协调和市场规划安排,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以致粮食流通不畅效率低下,库存积压日渐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经营亏损包袱越背越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1/3的物流运作是承包给第三方的,发达国家甚至达50%——80%。许多生产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都实行“零库存”,而把仓储、包装、运输留给物流配送中心代理。美国目前约有许多90%的日用工业消费品、20%的工业生产资料和绝大多数农产品是通过批发渠道销售的。发达国家的政府都重视对物流系统
建设的投入,并以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以网络为支撑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三)粗放经营,力量分散,设备利用率低
我国现有粮食的70%左右仍由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在长期计划经济模式下,几乎每个国有粮食企业都建立了仓库、车队,搞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多,自备仓储和自备运输利用率低,成本过高,粗放管理问题突出。这与中国“入市”背景下企业市场化趋势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格格不入。
(四)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信息不灵,物流运行效率不高
不少国有粮食企业的设备使用多年,早已落伍,粮食经营手段陈旧,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人力加工,人力管理经营,以致费用大、成本高、效率低。据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000万人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几百公顷的“无形粮田”。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粮食流通信息滞后、管理不善。而新兴的现代物流产业都以信息网络为主导,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广泛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装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程自动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实行高效,便利的物流配送。
(五)经营观念落后,员工素质偏低,缺乏现代物流意识
许多国有粮食企业的员工们人沿用计划观念,面向上级,依赖国家扶持,用行政管理替代经济管理,忽视市场,缺乏物流服务意识,更缺乏现代物流技术素质。然而,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必须进一步开放物流服务业和粮食流通市场,国外成熟的物流配送企业将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营观念,在我国广泛开展粮食物流配送业,这对我国传统的粮食流通企业势必形成一种巨大的冲击,按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不少未经市场化改革和物流现代化改造的国有粮食企业及其员工,难免会在残酷无情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
四建立现代粮食物流模式的思考
粮食流通体制正从计划经济的时代,逐步向市场经济的时代过渡,市场调控粮食供求能力显著调高,粮食市场化运作改变了粮食原有的僵硬面孔,粮食与其商品一样逐步融入了社会大流通,积极研究和探索现代粮食物流已成为粮食仓储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加快培育粮食产业链
1在粮食产前要协助农业部门加强对农民选种、育种、栽培等技术指导和农资服务工作。
2在粮食产中要协助农技部门为农民提供防治病虫害等指导工作,并广开粮食信息渠道,为农民提供粮食行情,信息服务。
3在粮食产后,粮食部门要为农民提供粮食干燥、储藏、运输、加工等粮食流通服务工作。
(二)加快培育现代粮食物流市场体系
1选择在大中型城市尤其是商业氛围浓厚的城市,重点培育、扶持大中型骨干粮食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的思路重组现有资源,催生新的物流资源,提高其参与国际,国内粮食流通竞争力,增加辐射面,扩大影响力。
2在小城市,小城镇,重点培育面向零售网点的粮食配送中心
3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型粮食批发中心,向配送粮食及其制品的方向发展。
(三)加快粮食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立
(四)加快实施粮食品牌战略
1粮食企业要树立品牌即资源的意识,鼓励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创立属于自
己的品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粮食主要产区不仅要打响成品粮品牌,而且要打响原粮品牌。
(五)加快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六)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
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粮食行业要以“四散”技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粮食物流业。
(七)谋求与外资外贸企业合作合资,推进粮食流通的国际化
总之,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粮食物流的要求,实现物流业务流程重组。发现并改进我国现在在粮食流通领域所出现的问题,全面改革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粮食流通企业业务流程,变传统粮食流通重视功能管理,产品管理,存货管理为先代物流的过程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管理。不断强化专属我国的竞争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印州 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以及引导物流业大发展.商业经济文萃,2011
2.曹正 改造传统批发商业,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商业经济文萃,2011
3.刘春浦 中国粮食流通业如何应对“入世”.粮食流通技术,2004
4.王遐见 论我国粮食物流管理体制的完善.经济体制改革,2002
5.张峻岭 散粮集装箱装卸运输的现状及技术发展研究.粮食加工,2009
6.唐蕾蕾发展我国粮食物流的对策思考.现代商业,2009
7.邢小苗 发达国家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08
8.杨海民 粮食物流通道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
9.朱东红 福建省粮食物流现状及策略分析.物流技术,2005
10.廖红丰 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05
11.杜长乐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农场紧急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