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时间:2019-05-14 02:1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篇: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9-8-19

摘要:消费信贷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我国消费信贷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消费信贷比较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正确剖析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建议,对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消费信贷,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消费信贷是指为了生活消费的需要,金融或商业机构以货物、货币等形式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者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偿还的一种信贷行为和信用体系。消费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消费信贷给予高度的关注,使消费信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时间短,规模不够大,法律政策制度不健全,市场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的建议,这对于保证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

我国消费信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迅速发展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1997年底,我国消费信贷规模仅有172亿元,1999年全国贷款总额达到1 396亿元,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2.4万亿元。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结构也日益变化和完善,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从最初的单纯消费信贷发展到10多个信贷品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获得迅猛发展: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使得个人住房信贷成为消费信贷的重点,1998年,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仅为427亿元,到2006年就已经达到19 857亿元,增加了40多倍。

汽车消费信贷是我国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发展十分迅速,到2004年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规模就已超过2 000亿元。

此外,助学贷款、旅游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多种消费信贷业务获得迅速发展,消费信贷呈现多元化、高增长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1)消费信贷法律体系不完善

自央行1998年出台消费信贷政策以来,我国的消费信贷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相关的法律建设还一片空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我国现有的消费信贷的规范性文件层次较低,都是以行业规范的面目出现,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消费信贷法》。

而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它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善,《统一消费信贷法典》规定了消费信贷的方方面面,是美国消费信贷制度的主体与基石。另外,针对不同的信用贷款,也有不同的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如针对个人住房贷款,美国政府出台了《联邦住房法》、《住房抵押贷款法》、《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法》等。

(2)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偏少

在我国,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主体主要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他们几乎垄断了我国消费信贷市场,1999年国有商业银行占消费信贷市场份额的99.2%,到2005年,这个比例依然在70%以上。这种情况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同时也限制了消费者个人在进行消费信贷时的选择范围。

在美国,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非常多,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销售财务公司、信用社、储蓄机构及其他非金融机构。众多的消费信贷机构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推动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3)消费信贷的品种单一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少,品种功能单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重点集中于住房消费信贷和汽车消费信贷,一些新兴的消费信贷品种发展乏力,发展十分缓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住房消费信贷一直占消费信贷总额的80%以上。

美国的消费信贷品种丰富、全面、灵活,并且不断创新,信贷品种包括个人信贷额度、无抵押个人贷款、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房地产抵押信贷。美国消费业务的多样化有利于消费信贷机构分散风险,增强盈利性,促进消费信贷的稳步增长。

(4)个人信用制度很不完善

我国在启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尚未建立起个人信用制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对自然人的身份、个人账户、收入来源以及过去的信用状况等进行调查和评估的制度,缺乏个人资信状况信用等级的专业信用认证机构;二是居民的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贷款机构无法确切计算和查证居民收入的实际水平,消费信贷机构不能准确地了解居民的资信。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银行很难全面、及时地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从而难以对消费信贷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跟踪监测和控制,缺乏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制度基础,它使消费信贷的投放决策和业务扩展缺乏有序的市场基础,从而制约消费信贷的稳定发展。在美国,20世纪初就开始了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工作,到20世纪中期,消费信贷的各种制度,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等逐步完善。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的建立是通过成立消费信贷报告机构而完成的,这种机构收集与消费者个人信用有关的所有信息,通过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给消费信贷的提供者,以帮助其正确判断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的建立,使社会形成了讲信用的风气,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5)信用风险管理与转移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与转移体制很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和保险制度:我国现行的《担保法》以及有关的担保法律法规只有生产性信贷规范,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致使许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难以获得消费信贷发放机构要求的担保。二是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我国未建立信贷保险制度,二级信贷市场还未形成,一旦消费者无力还贷,银行实际上很难把抵押物变现,所有风险将由银行自身承担。

美国的消费信贷具有一套严密的风险管理程序,它有效利用信贷局的个人信用资料,严把信贷入口关;强调风险审核与风险组合控制,实现信贷管理的横向制约,讲究消费信贷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操作技巧,从具体操作程序上控制风险。另外,信贷二级市场也很发达,1990年美国全部中、短期消费信贷业务中,已证券化的占10%,目前这个比例上升到了30%以上。消费信贷二级市场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机构发放信贷的风险,提高了资本利用率,使消费信贷的提供者能以更低的成本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从而促进了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建议

(1)建立消费信贷法制环境

加强消费信贷的立法工作,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目前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订《消费信贷法》,就消费信贷的主体、对象、程序、方式以及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规范消费信贷各方当事人的市场行为,《消费信贷法》应包括消费信贷的方方面面:如消费信贷各方的权利义务及市场行为、消费信贷抵押、耐用消费品担保贷款、个人信用制度的立法、个人破产法等。

(2)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消费信贷风险转移制度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主要体现在个人信用评价制度、机构、评价指标三个方面,目前这几个方面我国尚刚刚起步,因此,应尽快加紧这几个方面的建设。首先要完善个人信用征集系统,对个人所有相关的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消除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用于评价个人信用的指标体系,并设立专业的中介机构来评价个人信用,并对中介机构的评价行为进行监督。

建立消费信贷风险转移体制,首先要修改和完善《担保法》,把消费信贷担保规范写入《担保法》中,其次完善信贷风险保险制度,把消费信贷纳入商业保险中,使银行的贷款风险被有效的转移,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另外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二级市场,通过消费品的二级市场来转化和释放风险,使抵押物品的拍卖、变现在风险形成后能顺利进行,积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将此衍生产品在信贷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使贷款业务风险与信用衍生品业务风险进行对冲,以降低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积极促进消费贷款证券化,将贷款债权分散到众多投资者手中,每个投资者都把风险控制在与收益对称的可接受范围内,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

(3)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消费信贷的发展,增加消费信贷的品种

我国目前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极其有限,消费信贷基本上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垄断,我们应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给消费者一个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可大力发展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开展以消费品为主的消费信贷业务,它们不但可以丰富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还可以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机构等积极参与消费信贷业务,它们的参与对于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商业银行必须在消费信贷业务和产品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改变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品种同质化较高的局面。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以提供更加广泛的消费信贷服务: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为顾客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实行产品差异战略,从而增加消费信贷的吸引力和扩散力。如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和贷款对象的多元化需求,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实行差别化信贷服务,有针对性的推出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

第二篇: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史超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治理工业污染、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等措施。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而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高的农业大国。历代党的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则必定离不开农村环境的建设。本文立足现实,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成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关注。同时,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不断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着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1.1 面源污染

1.1.1 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带来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面源污染最为重要的来源。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km2的安全上限。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相关人群的健康。同时,农药的大量试用还会使土壤的生态平衡失调,一些杀虫剂会使青蛙、七星瓢虫等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直接被毒害,获由于食用了毒死的害虫而死亡,物种的多样性减少,破坏了农村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平衡。另外,农用地膜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华北地区农村的秸秆和垃圾燃烧产生的污染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危害。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1]。

土壤污染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l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并且土壤污染会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另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严重降低了我国农业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

1.1.2 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带来水体污染。部分农户散养了猪牛羊鸡等畜禽,其粪便没有经过处理或有效堆肥就直接施入土壤或排入湖河或沟渠。未腐熟的堆肥施入土壤,不仅不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还会毒害植物的根系,影响其正常生长,并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据统计,每年畜禽排放粪便总量达25亿吨,全国已遭受污染的耕地面积为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目前仍有1.9亿农民饮用水的水质不合格。

1.2 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了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乡镇企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这些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目前[3],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l%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不能迅速规范,找出相应经济条件下的解决办法,乡镇企业的污染不仅会延缓工业化进程,也会对环境安全乃至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1.3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逐年减少。我国近10年的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09公顷下降到0.08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耕地递减的趋势难以改变:全国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公顷的速度增加[4];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我国独有的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外来有害物种传入我国,造成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2.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低效率、低产出、高能耗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型掠夺式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恶性循环的经济根源。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难循环和粗放经营为特征。消耗大量的资源取得暂时的经济增长,这既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利益。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资料利用效率低,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污染。

2.2 环境保护法制不完善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环境保护没有落到实处。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虽已成体系,但综观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有关法律,可以发现,我国不仅没有一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而且在农村环境治理的具体事项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立法缺失。一方面,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环境污染治理上,如农村清洁生产、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水污染、农村饮用水及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均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上,我国也存在立法空白点。另一方面,即使有立法,也由于相关法律在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可操作性不强而被束之高阁。如《大气污染防治标准》、《水污染防治标准》、《噪声污染防治标准》的规定大多是针对城市的,在农村很难适用。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执法成本高、环保治理成本更高的不良现象。而且没有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职责权限分割不明确。

3.改善农村环境的对策 3.1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转移,农村种植业由高度分散,转变为相对集中,这是科学发展种植业难得机遇。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运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和缓控释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强基地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轻和防止其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科学使用[5]是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广大人民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都显得尤为重要。3.2 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

利用生态农业物能循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生态农业物能循环利用实质是生态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它包括对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以及对沼气、沼渣、沼液等分别利用。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沼气池,即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辟了畜禽粪便资源化的新路子,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把沼气与生态、与畜牧业、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其中“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模式就是运用食物链原理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典型例子[6]。除此之外,畜禽粪便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应坚持畜禽粪便与化肥并重的原则。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和畜禽粪便还田的措施,达到发展生产和减少污染的目的。3.3 治理工业污染

发展乡镇企业,首先要严控环保准入门槛,坚决不让高能耗、重污染项目通过。所有新上项目都要坚持环境影响评价,都应向工业园区集中,集中控制污染。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环境,加强项目治理,影响生态、破环环境的项目坚决淘汰。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严格要求企业的燃煤锅炉实施脱硫除尘,并优化燃料结构,推广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的使用。3.4 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

土地是粮食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我们的耕地资源,建立与完善农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水资源是农业的命脉,为此,我们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重点搞好小流域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生物措施,搞好封山造林,保护水土,涵养水源;采取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塘坝,搞好拦蓄截流,遏制水土流失;严格控制工业用水并通过环保设施,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次数,既能有效地控制工业用水,还可以减轻工业废水污染,一举多得。

3.5 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制包括诸多方面,当前既要整体推进,又应突出如下重点。一是要实行严格的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环保统筹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并实行环保问责制和奖惩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的法律制度。国家应加快制定出台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地应依据农村环保的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尽快形成适应农村环保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要加大农村环保的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用法制增强环境保护的力量。三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保资金扶持机制。主要包括,探索建立农村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有机肥加工生产企业扶持、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扶持等机制。四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如建立农村排污收费制度.由各级环保部门依法足额征收、按规定使用和上交排污费;成立农村环境资源交易所,开展农村环境资源补偿交易,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手段,改变生态资源无偿提供、无偿保护,资源使用者低成本使用、无成本占用的现状。结语: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粗放经营重复建设的乡镇企业造成的局部污染以及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而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根据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合理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推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喜红,姚远先,谢煜.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解决途径[J].生态环境,2007,5:316-320.[2] 鲁敏,赵丽娅,刘华吉.武汉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04-9805.[3] 张伟文.浅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6:127-128.[4] 苏扬.应重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类环境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4-02-02 [5] 张会龙,刘克荣等.关于科学使用农药问题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0,6:110-112.[6] 许广恽.普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传播,2009,10:28-29.

第三篇: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史超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

5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治理工业污染、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等措施。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而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高的农业大国。历代党的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则必定离不开农村环境的建设。本文立足现实,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成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关注。同时,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不断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着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

1.1 面源污染

1.1.1 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带来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面源污染最为重要的来源。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km2的安

全上限。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相关人群的健康。同时,农药的大量试用还会使土壤的生态平衡失调,一些杀虫剂会使青蛙、七星瓢虫等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直接被毒害,获由于食用了毒死的害虫而死亡,物种的多样性减少,破坏了农村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平衡。另外,农用地膜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华北地区农村的秸秆和垃圾燃烧产生的污染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危害。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1]。

土壤污染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l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并且土壤污染会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另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严重降低了我国农业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

1.1.2 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带来水体污染。部分农户散养了猪牛羊鸡等畜禽,其粪便没有经过处理或有效堆肥就直接施入土壤或排入湖河或沟渠。未腐熟的堆肥施入土壤,不仅不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还会毒害植物的根系,影响其正常生长,并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据统计,每年畜禽排放粪便总量达25亿吨,全国已遭受污染的耕地面积为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目前仍有1.9亿农民饮用水的水质不合格。

1.2 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了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乡镇企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这些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目前[3],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l%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不能迅速规范,找出相应经济条件

下的解决办法,乡镇企业的污染不仅会延缓工业化进程,也会对环境安全乃至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1.3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逐年减少。我国近10年的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09公顷下降到0.08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耕地递减的趋势难以改变:全国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公顷的速度增加[4];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我国独有的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外来有害物种传入我国,造成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2.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低效率、低产出、高能耗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型掠夺式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恶性循环的经济根源。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难循环和粗放经营为特征。消耗大量的资源取得暂时的经济增长,这既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利益。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资料利用效率低,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污染。

2.2 环境保护法制不完善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环境保护没有落到实处。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虽已成体系,但综观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有关法律,可以发现,我国不仅没有一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而且在农村环境治理的具体事项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立法缺失。一方面,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环境污染治理上,如农村清洁生产、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水污染、农村饮用水及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均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上,我国也存在立法空白点。另一方面,即使有立法,也由于相关法律在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可操作性不强而被束之高阁。如《大气污染防治标准》、《水污染防治标准》、《噪声污染防治标准》的规定大多是针对城市的,在农村很难适用。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执法成本高、环保治理成本更高的不良现象。而且没有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职责权限分割不明确。

3.改善农村环境的对策

3.1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转移,农村种植业由高度分散,转变为相对集中,这是科学发展种植业难得机遇。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运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和缓控释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强基地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轻和防止其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科学使用[5]是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广大人民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都显得尤为重要。

3.2 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

利用生态农业物能循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生态农业物能循环利用实质是生态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它包括对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以及对沼气、沼渣、沼液等分别利用。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沼气池,即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辟了畜禽粪便资源化的新路子,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把沼气与生态、与畜牧业、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其中“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模式就是运用食物链原理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典型例子[6]。除此之外,畜禽粪

便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应坚持畜禽粪便与化肥并重的原则。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和畜禽粪便还田的措施,达到发展生产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3.3 治理工业污染

发展乡镇企业,首先要严控环保准入门槛,坚决不让高能耗、重污染项目通过。所有新上项目都要坚持环境影响评价,都应向工业园区集中,集中控制污染。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环境,加强项目治理,影响生态、破环环境的项目坚决淘汰。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严格要求企业的燃煤锅炉实施脱硫除尘,并优化燃料结构,推广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的使用。

3.4 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

土地是粮食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我们的耕地资源,建立与完善农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水资源是农业的命脉,为此,我们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重点搞好小流域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生物措施,搞好封山造林,保护水土,涵养水源;采取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塘坝,搞好拦蓄截流,遏制水土流失;严格控制工业用水并通过环保设施,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次数,既能有效地控制工业用水,还可以减轻工业废水污染,一举多得。

3.5 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制包括诸多方面,当前既要整体推进,又应突出如下重点。一是要实行严格的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环保统筹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并实行环保问责制和奖惩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的法律制度。国家应加快制定出台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地应依据农村环保的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尽快形成适应农村环保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要加大农村环保的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用法制增强环境保护的力量。三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保资金扶持机制。主要包括,探索建立农村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有机肥加工生产企业扶持、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扶持等机制。四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如建立农村排污收费制度.由各级环保部门依法足额征收、按规定使用和上交排污费;成立农村环境资源交易所,开展农村环境资源补偿交易,运

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手段,改变生态资源无偿提供、无偿保护,资源使用者低成本使用、无成本占用的现状。

结语: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粗放经营重复建设的乡镇企业造成的局部污染以及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而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根据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合理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推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喜红,姚远先,谢煜.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解决途径[J].生态环境,2007,5:316-320.[2]鲁敏,赵丽娅,刘华吉.武汉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04-9805.[3]张伟文.浅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6:127-128.[4]苏扬.应重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类环境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4-02-02

[5]张会龙,刘克荣等.关于科学使用农药问题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0,6:110-112.[6]许广恽.普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传播,2009,10:28-29.

第四篇: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问题(最终版)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问题及对策

一.消费信贷的基本理论及发展消费信贷的意义

1消费信贷产生与发展

2消费信贷市场需求

3消费信贷的主要内容

4消费信贷形势

5个人消费信贷意义

二.论述国内外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及问题

1消费者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

2商业银行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

3市场与宏观经济环境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

4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

5缺乏有效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

6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三.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策略

1信息不对称应对策略

2建立完善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3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消费信心,实施政策倾斜

4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展消费信贷业务新格局 5加快消费信贷立法进程

6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四.针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1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2改进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手段

五.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第五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免费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分析

(一)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起步较晚,也就是在1995 年,当美国福特汽车财务公司派专人来到中国进行汽车信贷市场研究的时候,中国才刚刚开展了汽车消赞信贷理论上的探讨和业务上的初步实践。

央行继1998 年9 月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之后,1999 年4 月又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至此,汽车信贷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国内私人汽车消费逐步升温,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50%。从2002 年末开始,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开始进入竞争阶段,其最明显的表现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已经由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上升为银行之间的竞争,各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划分市场份额,银行的经营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过去片面强调资金的绝对安全,转变为追求基于总体规模效益之下的相对资金安全。一些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步较晚的银行,迫于竞争压力,不得已采取“直客模式”另辟蹊径。

目前,长期以来积聚的信贷风险在一些地区已表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纵观整个中国汽车信贷市场,正在逐步由竞争阶段向有序竞争阶段发展,衡量标准为: 汽车信贷市场实现分工分业,专业经营,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己成为整个市场发展的主导者利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者及风险控制的主要力量。银行成为上游资金提供者,汽车经销商利汽车生产厂商成为汽车产品及服务的提供者。自1998 年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在1999 到2003年这五年中,由于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汽车信贷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3 年我国汽车消费贷款比例一度高达16.3%。之后,由于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上快速扩大的汽车信贷呆坏账,使大多数商业银行缩小了汽车信贷业务。2004 年,这个比

值降至10.7%,2005 年降至历史最低值3.5%,2006 年和2007 年又缓慢回升至3.8%和7.4%。2009 年末达到10%,2010 年3 月又滑落到7.8%,2010 年和2011 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这个比值一直低于10%。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由2003 年中的1400 亿元至2008 年底,才达到1583 亿元,也就是说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规模只增加了183 亿元,而2003 年全国轿车销量是140 万台,2008 年已达到504.69 万辆,在这五年内汽车销售的总量已经翻了好几番,如果再考虑上通货膨胀等因素这5 年来国内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竟一直处于严重萎缩之中。

(二)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明朗。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办法》、《指导意见》等来规范汽车信贷市场,但这些都是些政策性的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由此造成的车贷市场秩序不稳定,侵犯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

再者,虽然政府对汽车工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但因为我国在汽车金融方面栽过跟头,所以在政策方面非常谨慎。2009 年1 月14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但是对于汽车信贷,仅提到一句“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2、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中国个人数据库是2004 年开始建设的,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数据库是从2005 年开始建设的,两个数据库分别于2006 年的1 月和7 月正式运行。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还在试点阶段,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只有2005 年8 月18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目前我国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开放程度低,使信用信息缺乏透明度,在涉及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采集和共享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

3、我国汽车信贷的贷款提供方比较单一。从国内汽车金融市场的格局看,我国仍处于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占据汽车消费信贷的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80%以上。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商业银行由于有政策的支持处于明显的优势,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政策的限制不能与商业银行公平竞争,不公平的竞争就使贷款来源无形中趋于单一化。

4、个人消费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制约着汽车信贷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 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 元,实际增长7.8%。然而2010 年中国的储蓄总额却达到了GDP 的50%,如此高的储蓄率显示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仍是消费观念

下载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系别经贸院 班级 学号201028060135 姓名李蕊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关心日渐......

    我国万能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河北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万能险的合规性研究 摘要 万能险在我国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无论是在个人渠道,银保渠道,在互联网上也有所发展,近几年来在各个险企中万能......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精选五篇]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中国失业保险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相对完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已呈现出诸多问题。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经过几次改革,在经济发......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朱婧 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

    消费经济学论文——我国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此处 不能 书写 此 处不能 书写………………………………… 装 … …… … ……我国消费信贷问题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信贷也在蓬勃发展,各种消费信贷类型层出不穷......

    我国消费信贷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消费信贷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测试成绩:8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和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的时间是: √A B......

    浅析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及分析

    浅析我国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现状及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的提高意味着民族素质的提高,意味着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意味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学义务教......

    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报告

    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对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