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报告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2:0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四、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超发货币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货币增速超过GDP增速。2000年1月M2发行量约为11.5万亿元,2010年12月末M2发行量约为72.6万亿元,而同期 GDP分别约为9万亿元和38万亿元,货币增长了531%,而GDP增长322%,表明中国货币增长对经济增长驱动力明显减弱了。有人用M2减去GDP,得出中国货币超发33万亿元的结论。这一观点并不科学,因为M2是存量,GDP是流量;同时它还忽略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居民金融资产 快速多元化和规模扩张,特别是没有考虑中国外贸出口长期顺差和巨额外汇占款这一情况。在计划经济时代,只有消费品能够流通,生产资料和资产都不能进入市 场。本世纪以来,生产资料不断市场化,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矿产资源市场化开发,以及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吸纳了超额货币供给,保证中 国经历了一段高增长、低通胀的时期。但是,随着货币基数增大,货币长期超经济增长显然不可持续,需要确定新的货币增长目标。

(二)资产泡沫问题

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币值,也就是关注物价水平,但是货币政策是否要关注资产价格,大家认识并不一致。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有很多局限性。一是 央行难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资产泡沫和合理评估泡沫程度。二是货币政策不仅控制资产价格手段和能力有限,而且存在时滞。三是调控资产泡沫要付出政策成本。如 果紧缩力度不当,可能成功地抑制资产泡沫,但也可能导致经济严重下滑,甚至陷入衰退。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回升势头不稳,需要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会增加资产价格膨胀压力;若要消除资产价格膨胀预期,则需要收紧货币政策,又会影响经济增长。

(三)通货膨胀指标问题

衡量通胀的科学指标应该是GDP平减指数。由于这一数值很难及时取得,一般用各种物价指数替代,主要有CPI、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等。通常情况下,当CPI涨幅连续6个月超过3%,就被看作是通货膨胀。但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CPI构成中农产品权重占到1/3,住房价格仅考虑房租,没有考虑购房支出。CPI样本选择不合理,加之政府对粮价实行严格管制,因此CPI难以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四)信贷规模控制与银行盈利冲动之间的矛盾

2009年底至2010年2月份,中国银监会连续出台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 《项目融资业务指引》,1月份又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初步完善了银行贷款业务法规和资本监管框架。2010年在各行资本充足率、存 贷比吃紧情况下,贷款总额仍然超出了年初计划。2011年上市银行再融资、银行盈利冲动和监管部门规模控制之间的矛盾可能加剧。“窗口指导”具有较强的行 政指令色彩,有违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原则。

(五)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

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银发 〔2010〕193号),提出了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六个方面意见,共计十八条政 策措施。但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不差钱”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合理格局,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现在迫切需要加大相关政策执行力度,加快建立多层次金融 体系,特别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五、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面临诸多不确定

目前,全球经济尚未出现新的增长点。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经济恢复遭遇各自难以克服的问题,短期内世界经济不可能恢复较快增长,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出口 和经济增长;虽然世界经济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由于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汇率波动和国际热钱流动,对新兴经济 体形成较大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增加了系统性风险;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猖獗,增加了世界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

从国内情况看,前两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已经积聚了较大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回升,但基 础不稳,目前已出现缓慢下滑趋势。特别是在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和输入性通胀等综合影响下,2011年中国经济可能持续面临通胀压力。如果货币政策紧缩力度 过大,将导致经济增速下滑过快,有出现经济滞胀的风险。另外,中国内需增加的基础不平衡,民间投资和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 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都对2011年货币政策形成较强制约。

六、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取向及建议

2011年,建议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年广义货币M2增长控制在14%~16%,银行信贷规模控制在7万亿元~7.5万亿元,CPI控制在4%以 内,GDP增速维持在8%~9%。继续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政策实施力度、节奏和重点;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 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宏观经济均衡增长。

(一)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投放,促进经济适度增长

2011年,中央银行应交替使用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继续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在调控信贷总量和结构中的作用。根据经济金融形势 和外汇流动变化情况,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满

足经济发 展合理资金需求,又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信贷需求,安排贷款投放进 度和节奏。将M2增长目标比2010年M2实际增长下调5个百分点,比金融危机前正常年份17%的M2增长率略有减少。主要考虑到,前两年超常投放了货 币,扩大了货币基数,需要适当收紧货币予以消化;近年来生产资料市场化程度提高,股票市场流通市值迅猛增加,居民金融资产规模快速扩大,金融资产结构也发 生了巨大变化,M2已不再适宜保持17%的增速。将其降低至14%~16%,相对9%左右的GDP增速,仍然是比较宽松的。如果“十二五”期间GDP增速 为8%~9%的水平,容忍因理顺价格需要的通货膨胀率为4%,再为商品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留下2%~3%的空间,则未来M2应保持在14%~16%左 右。银行信贷规模控制在7万亿元~7.5万亿元,是为了继续保障和支持经济适度增长。

(二)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严格控制通货膨胀,将CPI增长控制在4%以内

2010年11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5.1%,创了两年来的新高。2011年上半年,CPI将会持续向上或高位盘整。这既有国内市场要素成本上升 推动和货币超发的影响,也有来自国际输入型通胀的作用。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内外并举,双管齐下。一是要增强宏观调控主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应对不同形式的 外部冲击,缓解外部输入型通胀压力;二是充分利用G20国际平台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避免一些国家实施“以邻为壑”政策引起国 际金融振荡;三是增强中国对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四是严格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大对超速资本流动性环境 的治理力度,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减缓热钱流入引起的通膨压力;五是探索利用外汇储备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实现由“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和“藏汇 于企”的转变,既解决企业海外投资外汇资金短缺问题,又减轻“外汇占款”引起的通胀压力;六是从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提高政府治理通 胀能力。

(三)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继续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方针,加强对西部、“三农”、就业等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支持重点产业调整 振兴;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对小企业服务机制;稳步发展消费信贷,发展消费信贷品种、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限制对“两高”行业 和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投放;强化信贷政策执行情况检查监督,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一是落实“有扶有控”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经济社 会薄弱环节、就业、节能环保、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扶贫、灾后重建的金融支持,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在建重点项目贷款需要,严格 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二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三是落实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 场健康平稳发展。四是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提示,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管理。五是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发挥其跨周期、逆风向调节功能,强化银行资本约束和流动性要求等,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企业更关注资金的可得性,不太在意资金成本,经济主体行为扭曲阻碍了利率市场化。首先,要深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产权改革,增强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利率的敏 感性。二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三是发展直接融资,通过增加外部竞争压力,促使银行利率市场化。四是从存款利率入手,按照“先长期、后短期”的原 则,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五是渐进放开贷款利率限制,与综合化经营协调推进,并辅以货币信贷调控方式改进。六是加强市场基准利率建设,逐步弱化存贷 款基准利率作用。七是理顺市场利率体系结构,简化存贷款基准利率档次,扩大中长期及大额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实现向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市场基准平稳过渡创造条件。八是完善货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交易主体,扩大交易规模,发展多种金融产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 约束力;在加强风险控制条件下,放宽交易主体从事交易品种限制,增强市场流动性。九是对中小金融机构给予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以及税收优惠。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11年将人民币有效汇率年升值幅度控制在3%以内。继续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改革原则,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 节,强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按照已公布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既要让人 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调整结构和技术进步形成适当压力,又要保证外贸出口不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维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继续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 风险管理工具。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走出去”。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平衡流动,规范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加强对违规和异常资金的监管。

(六)采取“外堵内疏”策略,遏制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国内金融市场

一是引导国际资本有序流入,通过市场准入、税收、保证金和信息披露等资本管制措施,调控国际热钱流入和流出速度,加快新股发行节奏和做大国内资本市场 规模,增强中国金融体系抵抗外部冲击能力。二是引导国际资本流到实体经济,特别是流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中去。三是优化组合利率、汇率、准备 金率、信贷调控等政策工具,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和放宽对外投资相结合等,对国际热钱实施“关门打狗”,为我所用。四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收入分配制度、资源能源价格机制等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减缓政策叠加效应。五是引导企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消化成本的能力,防止因此造成物价过快上升。特别是拓宽 民间投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流向实体经济。六是合理引导通胀预期,防止搭车涨价和乱收费。

此外,2011年应注意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减税政策;推动改革开放、经济结 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扩大内需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放

松投融资管制,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市场 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

第二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

一、简介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它和财政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有三个构成要素:(1)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业务。(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发行量,利率等。(3)货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及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改变货币发行量,利率等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最终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为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出现的新形势,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近一个多月来决策层对我国未来调控政策走向作出的最新部署。这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重大的调整,实属形势所迫。此番将“稳健的财政政策”重新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紧的货币政策”重新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转向,它同时表明在当前特殊政经环境下,决策层为防止经济萎缩,提振市场信心,依然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组合拳”寄予着厚望。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威胁下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央行而言,在决策者越来越青睐财政政策时,应当坚信货币政策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政策工具。

首先,宽松的财政政策必须搭配宽松的货币政策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单纯使用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产出的同时,将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实质上“挤出”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若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则可消除挤出效应,使产出最大化。此外,像中国这样庞大的财政政策刺激方案,如果没有货币政策配合,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保证。市场预计,最近一次降息加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至少为商业银行增加6600亿元资金流动性。

其次,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即将到来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比通货膨胀更危险,因为它使实际利率上升,推动经济趋向于长期萧条。随着国际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特别是出口和消费的萎缩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各国物价指数目前都在快速下滑。第三,利率空间逐步收窄并不代表央行货币政策就失去用武之地了。中国人民银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已表示,未来将推出多项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以缓解国内金融机构的短期流动性不足。最近央行大幅降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基点,即表明它同样不认为利率工具就代表货币政策的全部。

第四,增值税全面转型,全国企业至少减负1200亿。这意味着,试点多时的增值税转型方案将正式进入起跑的轨道。增值税全面执行后,对于国家财政来说将出现减税效应。在眼下这个“最佳时机”全面推开增值税改革,不仅有利于降低改革成本,而且也是宏观调控任

务从“防通胀”转向“保增长”以来的形势必然。我国目前执行的增值税率为17%,如果按照该税率计算,此番减税规模可达千亿以上。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审慎预计,此举将有望为全国企业减轻1200亿元税负。很显然,在增值税全面铺开后,将对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进行税前扣除,因而可以减轻企业困难、提高企业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因此有望刺激更多的企业增加固定投资的热情,此外,增值税转型有利于广大企业从生产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第五,财税、货币政策双实施,4万亿投资激荡内需。对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重新定位“是一个重大的调整”。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国务院还初步匡算,为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实现内需活跃的目标,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单靠积极财政还无法支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未来还要更倚重于增强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第六,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实施,继续适时改革。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表示,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削弱中国在外贸方面的竞争优势,一些国家可能会因经济问题加深而兴起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也在其任上最后一次强调了继续汇率改革的必要性,据称中方承诺会继续调整汇率。实际上,汇率改革与汇率工具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推出“金九条”明确表示,有可能使用包括银行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在内的多种手段,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充分供应。虽然前几天人民币汇率连续四天下跌,但人民币贬值的幅度是很有限的,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将会低于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我们应该推进和推行人民币汇率的双边走势,预期汇率应该是双边的。人民币不会就此进入贬值通道,中国经济基本面显示,人民币仍面临升值的结构性压力。资本项目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可能已经放慢,其他资本项目可能有一定量的流出,但整体经济趋势意味着外汇储备仍在增长,因而也意味着人民币还会升值。汇率的变化和调整只是更加适应当下的金融市场的大环境。

二、2011年我国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从2011年9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

保证金存款,是金融机构为客户出具具有结算功能的信用工具,或提供资金融通后,按约履行相关义务,而与其约定将一定数量的资金存入特定账户所形成的存款类别。在客户违约后,商业银行有权直接扣划该账户中的存款,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损失。按照保证金担保的对象不同,可分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黄金交易保证金、远期结售汇保证金四类。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有三:一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这点同于再贴现政策,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威力很大,这种调整有强制性,三是准备金调整对货币供

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准备金率的微小调整会使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变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其缺点也主要是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果,所以其有强大的冲击力。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数场合下使用,它只能作为调节信用的武器库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

2、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种劝谕式监管手段。指监管机构向金融机构解释说明相关政策意图,提出指导性意见,或者根据监管信息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窗口指导是监管机构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引导金融机构主动采取措施防范风险,进而实现监管目标的监管行为,可以是指导性政策也可以是指令性政策。

实行窗口指导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调控贷款资金的供求以影响银行同业拆放市场利率;间接目的是通过银行同业拆放市场的利率功能,使信贷总量的增长和经济增长相吻合。日本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所处的中央银行地位和日本民间金融机构对其较大的依赖关系,劝告它们自动遵守日本银行提出的要求,从而达到控制信贷总量的目的。有时,窗口指导也提出民间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向,以保证日本经济中重点倾斜部门的资金需要,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

以限制贷款增加额为特征的窗口指导,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虽非法律规定,只是劝告性指导,但由于这种指导来自享有很高信誉和权威的中央银行,实际上带有很大程度的强制性。如果民间金融机构不听从指导,尽管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最终要承受因此带来的其他方面的经济制裁。

窗口指导的运用形式对其效力发挥也有直接影响 就属性来说,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并非仅仅强调强权,倘那样会使商业银行过于“忧虑”,产生一种被压迫感的不愉快反应,这会促使商业银行阳奉阴违——千方百计地去逃避央行的“劝告”。道义劝告作用的发挥不过是调控主体央行的强权与受控主体商业银行的切身利益相结合,重要的是使商业银行产生一种这样的感觉,即“我”的调整并非出于外在压迫,而是符合“我”的直接利益,从而自觉自愿地与央行配合。所以,道义劝告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央行本身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信息优势,对经济金融形势、商业银行体系的资金状况、产业及信贷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随之将结果及时公布于众,以影响市场预期,使市场深信央行的劝告是绝对正确的。这方面,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开启了很好的基础,市场期待央行将其由季度变成月度,国际主要央行都已有翔实的月度报告。

信贷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投资政策,并衔接财政政策、利用外资政策等制定的指导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的政策。信贷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扶优限劣的基本原则,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改善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国目前的信贷政策大致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与货币信贷总量扩张有关,政策措施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流动性。比如,规定汽车和住房消费信贷的首付款比例、证券质押贷款比例等等;二是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向国家政策需要鼓励和扶持的地区及行业流动,以扶持这些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三是限制性的信贷政策。通过“窗口指导”或引导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授信额度、调整信贷风险评级和风险溢价等方式,限制信贷资金向某些产业、行业及地区过度投放,体现扶优限劣原则。四是制定信贷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和促进金融创新,防范信贷风险。

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常认为,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控总量,通过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借助市场平台调节货

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促进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从而保持币值稳定。信贷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经济结构问题,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调控手段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更市场化一些;而信贷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不仅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必要时还须借助行政性手段和调控措施。在我国目前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的融资格局下,信贷资金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社会的资金配置结构和运行效率。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大地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展和完善信贷市场,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框架,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适度增长。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管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分析,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优化融资结构,推动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心得体会

本次实训使我了解了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指导与认识了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使用条件,另外也让我对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控制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它的最终决定权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控制着经济命脉,市场环境变化影响着央行的决定,所以说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它也不会大起大落。我国目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实训巩固了我的基础知识,提高了我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我的知识面,使我对现在的经济政策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全面的了解。

第三篇:央行近年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中国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自2013年6月开始实施操作。自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又增加了一项。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一、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的业务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存在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三、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简称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在我国,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

四、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 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 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五、常备借贷便利: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SLF)。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第四篇: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16]刘玉红.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高铁梅.吉林大学,2007.本文以中国的货币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的内容如下:(1)利用时变参数模型方法,构建了中国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和中国的总需求曲线,分析了当前中国存在“高增长、低通胀”现象的成因;(2)估计了中国的动态IS—LM—BP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调节国内外均衡方面的效应;(3)详细论述了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存在多渠道传导的现状,构建了中国的三元素、动态权重的货币条件指数,以刻画中国的真实货币状况;(4)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的几次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基于西方经济理论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小型中国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情景分析;(5)在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构成元素、传导机制进行了翔实的比较分析后,建立了中美两国的四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效应的时滞和大小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五篇: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并购整合的概述

文章来源:中顾网作者:佚名点击数:1658 评论:0条更新时间:2009-7-21 17:09:06

企业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并购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功能之一。

推荐阅读:并购

企业并购、并购整合的概述

企业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并购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实现企业资本的低成本、高效率扩张,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所谓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或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所谓收购是指一家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购买的统称,它是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追求利润的动机、竞争压力的动机是西方企业并购的原始动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并购的原始动力又是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企业并不仅仅由于某一种原因进行并购,实际的并购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西方企业并购活动: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企业发展动机;市场份额效应;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

企业并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它有着复杂的实施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影响到并购的最终成败。这其中并购后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并购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是借助外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所谓并购后整合,就是并购双方在并购战略目标的驱动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手段和方法,对企业要素进行系统性融合和重构,并以此来创造和增加企业价值的过程。并购后整合所包含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涉及到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方面整合的不利或欠缺,都会导致整个整合活动的失败。并购整合管理主要包括有形整合和无形整合两种类型,有形整合包括管理战略整合、组织与制度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财务整合等;无形整合主要是指企业文化整合。企业并购后的整合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

下载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报告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报告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附件1 科普大篷车申报事项须知 科普大篷车申报工作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提出配车申请的单位应具有良好科普工作基础,能够落实科普大篷车采购的自筹资金以及每年所需的车辆运......

    高考政治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8年7月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新情况,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

    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15年,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面对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

    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推荐]

    《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读后感 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0901 谢倩文 读了《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总体的感受就是: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

    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15年春季学期《中央银行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组长:王芳 小组成员:梁亚 荆新蓉 王彩恒 李玉敏专业班级:金融1301班完成日期:2015.......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1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第一部分 货币政策措施及执行 2001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扩大......

    货币政策分析(共5则)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发展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转变了货......

    分析2014年央行货币政策

    分析2014年央行货币政策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