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
一、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指输血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及溶血反应等。对患者危害最大的是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二、临床输血后若发现有溶血反应或明显的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主管医师应详细填写“输血反应反馈单”报中心血库。
三、输血科工作人员应迅速查找原因,并将情况向值班或主管医师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抢救或治疗措施。同时应向上级技师及主任汇报。
四、接受“反馈单”的工作人员应将反馈情况,包括临床治疗情况登记存档。
五、严重输血反应,输血科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医务科及主管院长汇报。
六、如输血后不发生输血反应,由临床医护人员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存病历中保存。
第二篇: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登记报告制度
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但在一时原因尚未查清时,不能等待诊断,耽误病情,临床医生应视病情变化,暂停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3、临床科室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详细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会诊,并应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送回输血科。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通知输血科,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单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此单者输血科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4、怀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 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单;
2)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新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 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
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0C,220C,370C条件下同时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4)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6、发现病人有特殊抗体如需继续输血,协同血液中心寻找适合的配合血源。7、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保存10年。
8、输血科工作人员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把信息维护到计算机的血库管理系统,并在相应登记本作好记录。
9、确是血液质量等问题,涉及科室当事人,按差错事故处理。
第三篇: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管理制度
一、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报告科主任、输血科及医务部。必要时抽取患者的血样,将未输完血液(供者)和全部输血器材一并送输血科复验血型、配血,分离血浆,判断有无急性溶血反应发生,若怀疑细菌污染所致应送检验科作细菌学检查。
三、若为一般性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的检验记录保存10年。
五、输血反应处理完后24小时内,
第四篇: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1.输血不良反应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等。为能及早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延误治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
2.经治医师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人员协助诊断。
3.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通路,并完整的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待查。
4.怀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4.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4.2对症处理,注意保暖、解热、镇静。
4.3医护人员要亲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min测体温、血压一次。
4.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要与细菌性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4.4.1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后30min至2h后症状缓解;若患者仍需输血,应改输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4.4.2如停止输血并对症处理2h后,病情未缓解并加重者,应考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及时抢救。
215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5.怀疑过敏性输血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
5.1对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组胺药物,严密观察,若症状缓解可继续输血;反之,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查找原因。
5.2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严重或持续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有喉头水肿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有过敏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6.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6.1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和《交叉配血申请单》 6.2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用于保存于冰箱中中的受血者于献血者血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6.3采集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测定。
6.4采集受血者血液,进行血清胆红素含量测试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坚定。
6.5留取输血不良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7.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治疗医师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216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7.1迅速补充血容量 7.2应用速效利尿剂 7.3应用多巴胺 7.4碱化尿液
7.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7.6病情严重者施行换血或血浆置换疗法。7.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7.8DIC的防治。
8.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8.1观察血袋剩余血液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浑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8.2取血袋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8.3取血袋剩余血液和患者血液,在4°C此、22°C、37°C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细菌培养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执行《医用洁净工作标准操作规程》。
8.4对受血者进行外周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9.一旦怀疑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9.1及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光谱抗生素。9.2加强支持疗法。
217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9.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10.经血液传播疾病 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均可经血液传播,其中病毒对受血者威胁最大,特别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艾滋病。
10.1当出现或怀疑输血感染病例时,经治疗医师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并及时书面报告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10.2医务部在接到报告后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分析查找原因,做好相关资料的登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10.3医务部写出调查报告,认真总结经验,制定相应防范措施。10.4对可能因数学感染疾病产生医疗纠纷或法律诉讼,我院应保存好相关资料,与相关部门协调积极应对。
10.5当引起或可能已经引起输血传播性疾病时,要积极通知中心血站,并建立随访制度。
10.5.1献血员随访由中心血站定期进行,随访献血员目前是否阳性,用到其他患者目前情况,当时试验记录质控记录。
10.5.2受血者随访由经治医师定期进行,随访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指标,近期活动的情况,近亲属输血传染病指标检测情况,有无其他感染情况发生等。
10.5.3通知和随访受血者,要由经治医师严格按照保密制度进行实施,能见到受血者本人时,要单独面对面告知,无法见到受血者本人时,可通过电话告知-0.218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11.受血者如发生疑难的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经治医师应通知上级医师并及时报告医务部,由医务部出面协调各临床科室对受血者进行联合诊治。
12输血完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交输血科保存。输血科统计上报医务部。
219
第五篇: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及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及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