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业扶贫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
2009年是深入实施对第三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扶持的关键一年,我办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解决全市贫困人口脱贫这个目标,坚持项目到村,扶贫到户,坚持整村推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积极贯彻省、市“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规范项目管理,创
新工作机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使全市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积极跑办,争取试点,最大程度争取财政扶贫资金
2009年,我市26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全部启动。到目前,我市共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总计5555.5万元,比2008年4887万元增加362万元,增长7.4%,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377万元,科技培训资金59.18万元。全省10个以奖代补县,我市阜城、饶阳两县被省评为扶贫开发以奖代补先进县,各获奖励资金150万元。
二、大力实施科技扶贫工程,提高贫困群众素质。
1、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一是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并深入到贫困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信息,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二是我们把棚室种植、防治棚室蔬菜病虫害、畜禽饲养管理等知识印制成“明白纸”,发放到贫困村、贫困户手中,广泛深入开展送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下乡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三是多次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市共组织交叉学习及外地参观学习431次,组织政策和技术讲座132期,参训人员达15300人次,受益群众达3.5万人;印发技术服务材料5.2万份。
2、开展村级互助资金培训。为了有效缓解贫困农户发展所需资金短缺问题,2006年起我市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简称“互助资金”)的试点工作,目前,互助金试点扩大到86个贫困村,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户的欢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村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为了使更多的贫困群众了解互助金,我办及各县扶贫办开展互助金培训学习,共举办讲座及培训11次,培训5820余人次。
3、实施“雨露计划”,大力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我办依托全市30个培训基地,把“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转移的质量”作为考核各基地培训资格的重要指标,建立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跟踪服务,提高培训质量。2009年,我市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377万元,涉及完成培训转移4934人,参训学员95%以上通过初级技能等级鉴定,并全部安排了就业岗位,转移就业率达到100%。
三、创新扶贫模式,扎扎实实推进产业化扶贫“细胞工程”。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组织、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要求,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周转项目的有效机制,大力推广“龙头+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新模式,坚持连片开发,逐步建设一批有龙头企业带动、有规模、有特色的扶贫集群项目片区,带动贫困户兴业脱贫。我市扶贫县组建各类扶贫合作社57个,4万多个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社员。重点扶持以奶牛、斯格猪、肉鸭为主的“周转畜”和以棚菜为主的“周转棚”。一是奶牛产业。采取武强托牛所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周转奶牛养殖。对奶牛养殖我们实行了“四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即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产品销售和分户饲养,实现奶牛养殖的规范化运转、标准化生产,既能保证奶源质量,又能保证养殖户有稳定收益。2009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148万元发展奶牛470头,涉及740个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二是斯格猪产业。利用国家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河北省裕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京安分公司的带动作用,在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参照县)实施斯格猪“周转”扶贫工程。在饲养模式上,借鉴武邑县朱洼村养殖模式,引导贫困户建养殖小区,适当集中养殖能繁种母猪、分户育肥仔猪,并为养殖户提供“五统一”服务(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种猪、统一防疫治病、统一免费配种、统一保护价回收),确保斯格猪“周转”扶贫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与沼气池建设相结合,以养促建,以建保养,改善贫困户养殖生态环境。2009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435.59万元发展周转猪项目,其中斯格种母猪3119头(2008年完成574头),涉及贫困户1596户,户均收入增加3000元。我办已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2009年价格听证会,组织贫困户搞好圈舍建设,斯格猪已发到贫困户手中。三是肉鸭养殖产业。以武强正大公司为依托,按照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五位一体”的模式,建成集饲料加工、种鸭孵化、肉鸭饲养、屠宰分割、羽绒加工为一体的肉鸭一条龙产业经营体系,带动贫困户发展肉鸭养殖。通过养鸭合作
社为贫困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并负责鸭苗的发放和成品鸭的保护价回收,降低市场风险,保护贫困户利益。2009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351.285万元,新建鸭棚21.65万平方米,引进鸭苗457.2万只。,涉及贫困户1132户,户均增收3500元。四是蔬菜产业。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为重点的“周转棚”。尊重农民意愿,利用当地优势,按照“
市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培育典型,建设产地市场,发展合作组织,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在种植形式上,日光温室、春秋大棚、小拱棚、露地菜多样并举。2009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482.71万元发展温室棚175个占地415亩,凉棚1486个占地3764.8亩,小拱棚390亩,露地菜3240亩,涉及贫困户3137户,户均增收6000元。
四、广泛动员,发挥社会力量的帮扶作用。
从2008年开始,我市安排128个单位包括93个市直单位、26个大中型企业,9所大中专院校帮扶我市128个贫困村,确保了帮扶单位覆盖率达到100%。我办对128个帮扶部门定期调度,组织帮扶单位开展社会帮扶工作,2009年,省市帮扶单位共投入社会帮扶资金859万元,组织外出参观2300人次,邀请专家到贫困村技术指导75次。大大推动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效的推进了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使广大贫困群众受益。同时围绕“新农民工程”把先进实用技术最大限度地交到农民手中,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政策、市场、项目等多方面的信息,有效增强了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提高农民素质搞培训。
五、2010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1、围绕“新农民工程”围绕我市四大扶贫主导产业实施,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为重点,采取半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等多种有效形式的技术服务,提高贫困村农民素质。
2、以“雨露计划”为依托,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利用全市30个培训基地,搞订单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3、深入实施以奶牛、斯格猪、肉鸭为主的“周转畜”和以棚菜为主的“周转棚”的扶贫开发细胞工程,创新扶贫机制,扶持发展扶贫扶贫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提高贫困户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快贫困户脱贫出列,为贫困群众引资金、上项目、扶企业、促加工、降风险、提效益,通过扶贫开发,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品,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
第二篇: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文章标题: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根据《中共___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进行立项督查的通知》(丽办发[20xx]03号)文件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___的战略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方针,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调整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我办及时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科技产业扶贫、安居工程四项重点工作作为今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继续抓好小额信贷和信贷扶贫项目、社会帮扶、扶贫机制创新试点县等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整村推进、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全市实施整村推进170个村,总投资2495万元。其中:省级下达计划97个村,市级财政安排实施41个村、各区县筹集资金实施32个村,4000户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10个。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各类扶贫项目建设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各区县分管领导、市县扶贫办相关业务人员都参加了省整村推进村级规划培训,各区县也对乡村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及早下达计划。根据省级计划,我市迅速制定实施方案,在4月份就将各类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区县,使各项目区在最佳时节启动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三是认真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省的有关要求,重点扶持村以自然村为实施单位,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找准主要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抓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四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并将项目资金及时下达到区县。各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金投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一区四县用于整村推进项目的资金达400万元,其中玉龙县配套实施12个村180万元,古城区配套14个村140万元,华坪县配套4个村80万元。现各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量的50。
(二)科技产业扶贫取得新的突破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温饱的重要措施,通过认真实施好科技产业扶贫项目,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扶持,努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省下达小额信贷资金计划2400万元,为组织好资金发放工作,我办积极与市农行协调,召开了协调会,在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优先放贷,并与市农行负责人一起深入到玉龙县鲁甸乡等乡镇,就小额信贷资金扶持特色产业情况进行调研,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和回收方案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小额信贷工作,目前,全市已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70万元。信贷扶贫项目立项5个,资金规模2100万元。扶持培育了苦良姜、青梅、魔芋种植与加工,畜禽养殖等一批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种、养、加特色产业,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温饱发挥了较大作用。组织推荐6个龙头企业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首届扶贫项目展洽会,为扶贫龙头企业培植产业、寻求市场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劳务输出工作呈现新亮点
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扩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贫困地区生态压力、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更新观念、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充实了各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向省里争取了两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现已按照《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完成了基地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扶贫、农业、劳动等部门互相配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多方获取用工信息,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各种渠道输出农村劳动力,并做好相关协调、跟踪服务等工作。今年下达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1.6万人,总投资195万元。目前,通过培训已输出11694人,其中市外7230人。
(四)易地扶贫开发稳步推进
一是完成了宁蒗县20xx易地开发扶贫验收考核工作,转移安置25户100人,项目建设总投资60万元,新建土木结构瓦屋面25套,建筑面积20xx㎡;铺设饮水塑料管道4456㎡,配套小水池5件,续建蓄水1.8万方水塘防渗处理项目1件,建设坡改梯100亩,节柴灶50口。二是对20xx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帮助。三是积极向省办争取20xx
易地开发扶贫投资计划任务,完成了500人易地转移安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投资实施方案的编写、评审、上报工作。
(五)党政机关挂钩扶贫工作继续开展
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对我市挂钩扶贫工作极为关心,安排国家财政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省水利厅、省社科院、省劳动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太平洋保险公司、省地震局、中石化南方公司、省肿瘤医院挂钩支持我市宁蒗、永胜、玉龙三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央、省各挂钩部门把帮助挂钩点群众摆脱贫困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主意”的原则,全力以赴抓落实,为贫困地区群众献上了一份爱心。
市县挂钩扶贫工作形成制度化,市直14名厅级干部挂钩到14个贫困村,多次深入到所挂钩的乡村开展工作,帮助挂钩村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下派22名年轻干部到贫困乡、村帮助开展工作。90个市直单位挂钩到40个村委会,市级财政安排300万元实施了20个市级安居温饱村建设,现已全面完成任务并通过了验收。全市共有446个单位挂钩扶贫198个村委会,直接投入资金270.93万元,帮助引进资金438.3万元。有14328名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捐款381.22万元,捐物折资13.46万元,资助学生3923人,帮助贫困户1397户。同时通过其它渠道开展社会帮扶的项目也不少,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六)扶贫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
为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防止扶贫系统内部出现滞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情况,我们始终把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市扶贫办与区县扶贫办签订了扶贫资金管理责任状,严格按照财政部下发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的要求管理资金;对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计划在《___日报》上进行事前公示;项目实施结束后,进行事后公告,项目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要在村里进行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各级设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实行资金使用报帐制、项目验收和资金审计制。通过审计,各区县在资金使用方面没有发现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投入与需求差距大,扶贫开发形势严峻
我市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市贫困村委会381个,贫困村民小组2745个。在“十五”扶贫中168个村委会列入重点村和推进规划。20xx年至20xx年五年间,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1304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490万元,共解决9.62万人的温饱问题,巩固2.55万人的温饱成果。按照625元和865元的标准,我市绝对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45.23万人减少到20xx年35.61万人,相对贫困人口由19.72万人减少到16.72万人。但投入与需求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加之近年来,我市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低温冻害、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因灾返贫的压力大。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全市累计解决温饱人口16.94万人,而就有9.4万人因灾、因病返贫,返贫率高达56。仅靠中央、省、市扶贫投入,难以如期实现《纲要》目标,顺利开展整村推进。
(二)劳动力培训与输出工作措施不力
贫困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科技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重,如果不加强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将无法输出,即使输出去也稳不住。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不重,一是有些同志认识不到位,二是经费严重不足。要提高贫困群众的转移就业能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必须加强培训,使其掌握一门技术,才能输得出、稳得住、有效益。现仅靠中央和省级每人100元的培训经费远远不够,需要各级增加培训投入,与中央、省级财政扶持资金统筹使用。
(三)农民增收困难,科技产业扶贫急需进一步加强 扶持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是巩固温饱成果的重要手段,要扶持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改变传统种养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降低种养成本,以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实现效益的增加,才能达到帮助农民增收的目的。作为扶贫四项重点工作之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思路不宽,措施不力。
(四)信贷扶贫和小额信贷管理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信贷扶贫和小额信贷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与省、市政府要求及开展得好的州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扶持基本上集中在古城、玉龙、永胜三个区县。特别是宁蒗县,信贷资金不能扶持到户。信贷扶贫资金到户率低,在很大确程度上削弱了对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直接投入。一方面,有产业、有能力、有发展条件、积极性高的贫困群众得不到扶持。另一方面,省下达给我市的小额信贷指标不能完全使用,小额信贷工作步履艰难。
(五)县级整合资金实施整村推进力度不够
按照省政府“整村推进”的目标,在20xx年之前,全面完成全省3万个(其中州、市、县安排1万个)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市、县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宁蒗、永胜二个重点县,地方财政要筹集了一定的资金来实施相应村数的整村推进十分困难。
(六)因灾返贫现象突出
今年雪灾、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大,贫困群众因灾返贫情况突出。
三、今后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要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扶贫机制,提高扶贫成效。针对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市扶贫开发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施整村推进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总体投入
继续实施整村推进,突出抓好安居工程、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这是解决温饱问题的需要,也是巩固温饱成果的前提。要积极探索新的扶贫开发投资方式,在鼓励、引导、支持民间资本、非公经济等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扶贫开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增加扶贫投入。除中央和省财政每年投入外,市、县财政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应逐年有所增加。
1.整村推进。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的扶贫资金,主要集中用于支持贫困村建设,并且要求各级要逐年加大贫困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实施。实施“整村推进”规划,一要在摸清家底、建档立卡、找准致贫原因、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巩固温饱关系最密切的项目上。二要瞄准贫困群体,瞄准贫困村。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省制定的贫困村识别办法,先难后易,从最困难的村开始,不能停留在“路边工程”、“形象工程”和锦上添花上。三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粘合剂的作用,切实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集中投入到整村推进中,提高扶贫的综合开发效益。四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今年10个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的工作,抓出特色和成效,抓出典型和样板。五要发挥部门优势,加强领导和综合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整村推进工作,使整村推进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努力把我市产业扶贫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贫困地区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贫困地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的力度,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着力提升我市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化进程,有力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一要加强贫困农户、扶贫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之间的结合。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采取“公司加农户”、“合作组织加农户”等形式,搞好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对接。充分发挥扶贫信贷资金的作用,千方百计提高扶贫信贷资金的入户率。要对两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进行跟踪了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在安排贴息贷款、基地建设和为企业培训贫困劳动力方面予以支持,并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龙头企业扶贫的责任,并建立相对应的考核责任制,建立完善管理措施,以产业带动千家万户的脱贫,每个龙头企业带动多少个贫困农户,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落实到户。省级要确定一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各区县要做好申报准备工作。今后,国家确定的扶贫龙头企业,由省扶贫办与之签订协议,省确定的扶贫龙头企业,由州市扶贫办与之签订协议,以明确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民减贫的责任和扶贫部门应提供的服务等。二要抓好产业扶贫与整村推进的结合。实施整村推进的村,要在财政扶贫资金中适当拿出一点用于产业扶贫,探索“滚动使用、发展产业、受益农户、能长期发挥作用”的扶贫模式。从今年开始,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整村推进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三是要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用好信贷扶贫政策,把信贷扶贫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其它扶贫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四定四不定”原则,即定贴息对象、定贴息方向、定贴息期限、定贴息标准,承贷的金融机构由各县自主确定。不定贷款任务、不定统一利率标准、不定贴息方式,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小额信贷扶贫新机制,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科技能人、种植(养殖)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积极推广滚动发展经验,扶持培育特色和优势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3.大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我们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各区县要把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纳入扶贫开发目标管理体系,实行目标考核,确保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有目标、有考核、有效益。各区县扶贫办应明确相应的股室及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乡镇要设立工作站,村级要配备信息员,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整体工作机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扶持民间组织或中介机构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订单、市场运作、学校竞争、学员自主择业、培训到人、扶贫到户的运作模式。二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的投入,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大多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科技意识差,科技应用能力弱,劳务输出受到严重制约,目前,仅靠国家和省安排的每人100元的培训经费,根本无法保证培训质量,需要进一步增加培训投入。三是要以贫困人口调查摸底建档立卡为契机,摸清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现状,做到村有卡、乡有册、县有簿。四是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要按照《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切实抓好今年2个省级培训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遵循以贫困地区为主;教学培训单位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选认三条认定申报工作原则,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明年将玉龙、永胜两个县列入省级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培训基地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五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促进转移输出相结合、输出地与输入地相结合、劳务输出与其它扶贫措施相结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培训。确保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扶持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六是要加强与劳动保障、职业教育、商务、工商联、共青团等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大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
4.认真完成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我市实施的扶贫安居工程,不但解决了特困农户住的问题,而且使特困农户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今年三个重点县要继续实施好4000户安居工程,要在重点村中不留缺口地优先安排茅草房改造任务,解决整村推进中贫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要在质量进度上下功夫,确保安居工程质量,保证贫困农户在年底能够入住。同时,要落实好安居工程配套措施,切实落实“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1口小水窑或小水池、户均1口沼气池或节柴灶、1-2项稳定可靠能长期发挥作用的种养业”等项目,解决好贫困农民的发展后劲问题。
(二)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一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做好扶贫项目的申报、论证、立项等前期工作;建立健全各类扶贫项目库,做到储备一批,推荐一批,支持一批。切实加强扶贫项目物资管理,确保建材质量。完善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做到项目数量、建设内容、资助对象、补助标准及资金使用和物资采购、发放公开透明。二要构建扶贫、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四条严格监督管理扶贫资金使用的防线,完善扶贫资金定期审计制度,减少下拨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继续实行扶贫资金财政专户管理,认真执行资金回补报帐制。三要认真组织开展创新扶贫机制试点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县工作。省选择13个县开展“资金、任务、权力、责任”四到县试点工作,永胜县列为首批试点县,要按照省里的要求做好试点工作,争取探索出一套值得在全省推广的扶贫开发新机制。通过做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信贷扶贫的新机制,为全面推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要按项目建设要求,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做到进度工期按期完成,数量质量达到要求。
(三)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实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效统一
从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以来,现有的扶贫方式缺乏系统管理,各种资金分散使用,大多数扶贫项目没有开展有效的横向联合,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加大了基层协调难度,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不突出。安居温饱措施的配套资金需协调相关部门,协调难度大。省扶贫开发思路调整后,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实施整村推进,采取项目捆绑投放,资金拼盘投入,就成为整合资金的有效方式。因此,要改进扶贫资金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整合资金,把农业、水利、林业、教育、卫生等项目统一起来,实行集中投入,进一步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提高扶贫资金效益,充分体现扶贫开发的系统性、有效性。
(四)继续抓好社会扶贫,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继续抓好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挂钩扶贫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种外资扶贫项目,广泛深入地开展“向绝对贫困宣战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总结、宣传和报道挂钩扶贫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激发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五)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几年的扶贫开发,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许多部门心系贫困地区,情系贫困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解决了贫困地区多年来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但多年来,扶贫系统内部未能建立比较规范的激励机制。虽然从上到下签订了许多责任状,但一直没有兑现奖惩,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部门和单位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应该成为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职能部门参与扶贫开发,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创造更好的条件。
___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〇〇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第三篇: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
料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2007-12-07 21:14:3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2)文章标题: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根据《中共___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进行立项督查的通知》(丽办发[2005]03号)文件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贫困
地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___的战略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方针,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调整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我办及时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科技产业扶贫、安居工程四项重点工作作为今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继续抓好小额信贷和信贷扶贫项目、社会帮扶、扶贫机制创新试点县等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整村推进、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全市实施整村推进170个村,总投资2495万元。其中:省级下达计划
97个村,市级财政安排实施41个村、各区县筹集资金实施32个村,4000户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10个。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各类扶贫项目建设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各区县分管领导、市县扶贫办相关业务人员都参加了省整村推进村级规划培训,各区县也对乡村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及早下达计划。根据省级计划,我市迅速制定实施方案,在4月份就将各类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区县,使各项目区在最佳时节启动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三是认真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省的有关要求,重点扶持村以自然村为实施单位,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找准主要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抓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四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并将项目资金及时下达到区县。各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金投入整村
推进项目建设,一区四县用于整村推进项目的资金达400万元,其中玉龙县配套实施12个村180万元,古城区配套14个村140万元,华坪县配套4个村80万元。现各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量的50。
(二)科技产业扶贫取得新的突破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温饱的重要措施,通过认真实施好科技产业扶贫项目,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扶持,努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省下达小额信贷资金计划2400万元,为组织好资金发放工作,我办积极与市农行协调,召开了协调会,在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优先放贷,并与市农行负责人一起深入到玉龙县鲁甸乡等乡镇,就小额信贷资金扶持特色产业情况进行调研,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和回收方案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小额信贷工作,目前,全市已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70万元。信贷扶贫项目立项5个,资金规模2100万
元。扶持培育了苦良姜、青梅、魔芋种植与加工,畜禽养殖等一批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种、养、加特色产业,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温饱发挥了较大作用。组织推荐6个龙头企业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首届扶贫项目展洽会,为扶贫龙头企业培植产业、寻求市场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劳务输出工作呈现新亮点
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扩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贫困地区生态压力、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更新观念、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充实了各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向省里争取了两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现已按照《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完成了基地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扶贫、农业、劳动等部门互相配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多方获取用工信息,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各种渠道输出农村劳动力,并做好相关协调、跟踪服务等工作。今年下达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万人,总投资195万元。目前,通过培训已输出11694人,其中市外7230人。
(四)易地扶贫开发稳步推进
一是完成了宁蒗县2003易地开发扶贫验收考核工作,转移安置25户100人,项目建设总投资60万元,新建土木结构瓦屋面25套,建筑面积2000㎡;铺设饮水塑料管道4456㎡,配套小水池5件,续建蓄水万方水塘防渗处理项目1件,建设坡改梯100亩,节柴灶50口。二是对2004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帮助。三是积极向省办争取2005年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第四篇: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文章标题: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根据《中共___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进行立项督查的通知》(丽办发[2005]03号)文件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___的战略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方针,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调整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我办及时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科技产业扶贫、安居工程四项重点工作作为今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继续抓好小额信贷和信贷扶贫项目、社会帮扶、扶贫机制创新试点县等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整村推进、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全市实施整村推进170个村,总投资2495万元。其中:省级下达计划97个村,市级财政安排实施41个村、各区县筹集资金实施32个村,4000户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10个。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各类扶贫项目建设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各区县分管领导、市县扶贫办相关业务人员都参加了省整村推进村级规划培训,各区县也对乡村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及早下达计划。根据省级计划,我市迅速制定实施方案,在4月份就将各类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区县,使各项目区在最佳时节启动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三是认真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省的有关要求,重点扶持村以自然村为实施单位,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找准主要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抓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四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并将项目资金及时下达到区县。各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金投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一区四县用于整村推进项目的资金达400万元,其中玉龙县配套实施12个村180万元,古城区配套14个村140万元,华坪县配套4个村80万元。现各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量的50。
(二)科技产业扶贫取得新的突破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温饱的重要措施,通过认真实施好科技产业扶贫项目,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扶持,努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省下达小额信贷资金计划2400万元,为组织好资金发放工作,我办积极与市农行协调,召开了协调会,在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优先放贷,并与市农行负责人一起深入到玉龙县鲁甸乡等乡镇,就小额信贷资金扶持特色产业情况进行调研,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和回收方案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小额信贷工作,目前,全市已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70万元。信贷扶贫项目立项5个,资金规模2100万元。扶持培育了苦良姜、青梅、魔芋种植与加工,畜禽养殖等一批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种、养、加特色产业,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温饱发挥了较大作用。组织推荐6个龙头企业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首届扶贫项目展洽会,为扶贫龙头企业培植产业、寻求市场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劳务输出工作呈现新亮点
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扩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贫困地区生态压力、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更新观念、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充实了各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向省里争取了两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现已按照《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完成了基地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扶贫、农业、劳动等部门互相配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多方获取用工信息,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各种渠道输出农村劳动力,并做好相关协调、跟踪服务等工作。今年下达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1.6万人,总投资195万元。目前,通过培训已输出11694人,其中市外7230人。
(四)易地扶贫开发稳步推进
一是完成了宁蒗县2003易地开发扶贫验收考核工作,转移安置25户100人,项目建设总投资60万元,新建土木结构瓦屋面25套,建筑面积2000㎡;铺设饮水塑料管道4456㎡,配套小水池5件,续建蓄水1.8万方水塘防渗处理项目1件,建设坡改梯100亩,节柴灶50口。二是对2004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帮助。三是积极向省办争取2005
易地开发扶贫投资计划任务,完成了500人易地转移安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投资实施方案的编写、评审、上报工作。
(五)党政机关挂钩扶贫工作继续开展
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对我市挂钩扶贫工作极为关心,安排国家财政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省水利厅、省社科院、省劳动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太平洋保险公司、省地震局、中石
化南方公司、省肿瘤医院挂钩支持我市宁蒗、永胜、玉龙三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央、省各挂钩部门把帮助挂钩点群众摆脱贫困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主意”的原则,全力以赴抓落实,为贫困地区群众献上了一份爱心。
市县挂钩扶贫工作形成制度化,市直14名厅级干部挂钩到14个贫困村,多次深入到所挂钩的乡村开展工作,帮助挂钩村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下派22名年轻干部到贫困乡、村帮助开展工作。90个市直单位挂钩到40个村委会,市级财政安排300万元实施了20个市级安居温饱村建设,现已全面完成任务并通过了验收。全市共有446个单位挂钩扶贫198个村委会,直接投入资金270.93万元,帮助引进资金438.3万元。有14328名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捐款381.22万元,捐物折资13.46万元,资助学生3923人,帮助贫困户1397户。同时通过其它渠道开展社会帮扶的项目也不少,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六)扶贫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
为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防止扶贫系统内部出现滞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情况,我们始终把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市扶贫办与区县扶贫办签订了扶贫资金管理责任状,严格按照财政部下发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的要求管理资金;对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计划在《___日报》上进行事前公示;项目实施结束后,进行事后公告,项目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要在村里进行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各级设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实行资金使用报帐制、项目验收和资金审计制。通过审计,各区县在资金使用方面没有发现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投入与需求差距大,扶贫开发形势严峻
我市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市贫困村委会381个,贫困村民小组2745个。在“十五”扶贫中168个村委会列入重点村和推进规划。2000年至2004年五年间,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1304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490万元,共解决9.62万人的温饱问题,巩固2.55万人的温饱成果。按照625元和865元的标准,我市绝对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45.23万人减少到2004年35.61万人,相对贫困人口由19.72万人减少到16.72万人。但投入与需求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加之近年来,我市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低温冻害、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因灾返贫的压力大。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全市累计解决温饱人口16.94万人,而就有9.4万人因灾、因病返贫,返贫率高达56。仅靠中央、省、市扶贫投入,难以如期实现《纲要》目标,顺利开展整村推进。
(二)劳动力培训与输出工作措施不力
贫困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科技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重,如果不加强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将无法输出,即使输出去也稳不住。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不重,一是有些同志认识不到位,二是经费严重不足。要提高贫困群众的转移就业能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必须加强培训,使其掌握一门技术,才能输得出、稳得住、有效益。现仅靠中央和省级每人100元的培训经费远远不够,需要各级增加培训投入,与中央、省级财政扶持资金统筹使用。
(三)农民增收困难,科技产业扶贫急需进一步加强
扶持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是巩固温饱成果的重要手段,要扶持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改变传统种养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降低种养成本,以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实现效益的增加,才能达到帮助农民增收的目的。作为扶贫四项重点工作之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思路不宽,措施不力。
(四)信贷扶贫和小额信贷管理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信贷扶贫和小额信贷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与省、市政府要求及开展得好的州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扶持基本上集中在古城、玉龙、永胜三个区县。特别是宁蒗县,信贷资金不能扶持到户。信贷扶贫资金到户率低,在很大确程度上削弱了对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直接投入。一方面,有产业、有能力、有发展条件、积极性高的贫困群众得不到扶持。另一方面,省下达给我市的小额信贷指标不能完全使用,小额信贷工作步履艰难。
(五)县级整合资金实施整村推进力度不够
按照省政府“整村推进”的目标,在2010年之前,全面完成全省3万个(其中州、市、县安排1万个)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市、县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宁蒗、永胜二个重点县,地方财政要筹集了一定的资金来实施相应村数的整村推进十分困难。
(六)因灾返贫现象突出
今年雪灾、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大,贫困群众因灾返贫情况突出。
三、今后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要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扶贫机制,提高扶贫成效。针对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市扶贫开发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施整村推进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总体投入
继续实施整村推进,突出抓好安居工程、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这是解决温饱问题的需要,也是巩固温饱成果的前提。要积极探索新的扶贫开发投资方式,在鼓励、引导、支持民间资本、非公经济等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扶贫开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增加扶贫投入。除中央和省财政每年投入外,市、县财政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应逐年有所增加。
1.整村推进。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的扶贫资金,主要集中用于支持贫困村建设,并且要求各级要逐年加大贫困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实施。实施“整村推进”规划,一要在摸清家底、建档立卡、找准致贫原因、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巩固温饱关系最密切的项目上。二要瞄准贫困群体,瞄准贫困村。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省制定的贫困村识别办法,先难后易,从最困难的村开始,不能停留在“路边工程”、“形象工程”和锦上添花上。三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粘合剂的作用,切实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集中投入到整村推进中,提高扶贫的综合开发效益。四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今年10个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的工作,抓出特色和成效,抓出典型和样板。五要发挥部门优势,加强领导和综合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整村推进工作,使整村推进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努力把我市产业扶贫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贫困地区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贫困地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的力度,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着力提升我市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化进程,有力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一要加强贫困农户、扶贫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之间的结合。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采取“公司加农户”、“合作组织加农户”等形式,搞好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对接。充分发挥扶贫信贷资金的作用,千方百计提高扶贫信贷资金的入户率。要对两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进行跟踪了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在安排贴息贷款、基地建设和为企业培训贫困劳动力方面予以支持,并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龙头企业扶贫的责任,并建立相对应的考核责任制,建立完善管理措施,以产业带动千家万户的脱贫,每个龙头企业带动多少个贫困农户,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落实到户。省级要确定一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各区县要做好申报准备工作。今后,国家确定的扶贫龙头企业,由省扶贫办与之签订协议,省确定的扶贫龙头企业,由州市扶贫办与之签订协议,以明确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民减贫的责任和扶贫部门应提供的服务等。二要抓好产业扶贫与整村推进的结合。实施整村推进的村,要在财政扶贫资金中适当拿出一点用于产业扶贫,探索“滚动使用、发展产业、受益农户、能长期发挥作用”的扶贫模式。从今年开始,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整村推进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三是要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用好信贷扶贫政策,把信贷扶贫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其它扶贫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四定四不定”原则,即定贴息对象、定贴息方向、定贴息期限、定贴息标准,承贷的金融机构由各县自主确定。不定贷款任务、不定统一利率标准、不定贴息方式,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小额信贷扶贫新机制,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科技能人、种植(养殖)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积极推广滚动发展经验,扶持培育特色和优势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3.大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我们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各区县要把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纳入扶贫开发目标管理体系,实行目标考核,确保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有目标、有考核、有效益。各区县扶贫办应明确相应的股室及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乡镇要设立工作站,村级要配备信息员,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整体工作机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扶持民间组织或中介机构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订单、市场运作、学校竞争、学员自主择业、培训到人、扶贫到户的运作模式。二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的投入,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大多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科技意识差,科技应用能力弱,劳务输出受到严重制约,目前,仅靠国家和省安排的每人100元的培训经费,根本无法保证培训质量,需要进一步增加培训投入。三是要以贫困人口调查摸底建档立卡为契机,摸清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现状,做到村有卡、乡有册、县有簿。四是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要按照《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切实抓好今年2个省级培训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遵循以贫困地区为主;教学培训单位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选认三条认定申报工作原则,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明年将玉龙、永胜两个县列入省级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培训基地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五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促进转移输出相结合、输出地与输入地相结合、劳务输出与其它扶贫措施相结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培训。确保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扶持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六是要加强与劳动保障、职业教育、商务、工商联、共青团等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大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
4.认真完成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我市实施的扶贫安居工程,不但解决了特困农户住的问题,而且使特困农户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今年三个重点县要继续实施好4000户安居工程,要在重点村中不留缺口地优先安排茅草房改造任务,解决整村推进中贫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要在质量进度上下功夫,确保安居工程质量,保证贫困农户在年底能够入住。同时,要落实好安居工程配套措施,切实落实“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1口小水窑或小水池、户均1口沼气池或节柴灶、1-2项稳定可靠能长期发挥作用的种养业”等项目,解决好贫困农民的发展后劲问题。
(二)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一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做好扶贫项目的申报、论证、立项等前期工作;建立健全各类扶贫项目库,做到储备一批,推荐一批,支持一批。切实加强扶贫项目物资管理,确保建材质量。完善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做到项目数量、建设内容、资助对象、补助标准及资金使用和物资采购、发放公开透明。二要构建扶贫、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四条严格监督管理扶贫资金使用的防线,完善扶贫资金定期审计制度,减少下拨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继续实行扶贫资金财政专户管理,认真执行资金回补报帐制。三要认真组织开展创新扶贫机制试点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县工作。省选择13个县开展“资金、任务、权力、责任”四到县试点工作,永胜县列为首批试点县,要按照省里的要求做好试点工作,争取探索出一套值得在全省推广的扶贫开发新机制。通过做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信贷扶贫的新机制,为全面推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要按项目建设要求,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做到进度工期按期完成,数量质量达到要求。
(三)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实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效统一
从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以来,现有的扶贫方式缺乏系统管理,各种资金分散使用,大多数扶贫项目没有开展有效的横向联合,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加大了基层协调难度,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不突出。安居温饱措施的配套资金需协调相关部门,协调难度大。省扶贫开发思路调整后,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实施整村推进,采取项目捆绑投放,资金拼盘投入,就成为整合资金的有效方式。因此,要改进扶贫资金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整合资金,把农业、水利、林业、教育、卫生等项目统一起来,实行集中投入,进一步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提高扶贫资金效益,充分体现扶贫开发的系统性、有效性。
(四)继续抓好社会扶贫,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继续抓好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挂钩扶贫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种外资扶贫项目,广泛深入地开展“向绝对贫困宣战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总结、宣传和报道挂钩扶贫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激发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五)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几年的扶贫开发,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许多部门心系贫困地区,情系贫困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解决了贫困地区多年来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但多年来,扶贫系统内部未能建立比较规范的激励机制。虽然从上到下签订了许多责任状,但一直没有兑现奖惩,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部门和单位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应该成为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职能部门参与扶贫开发,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创造更好的条件。
___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〇〇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第五篇:乡镇扶贫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
乡镇扶贫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
乡镇扶贫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 这一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属部门及各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抓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大机遇,抓住国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有力时机,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贫困群众的收入为目标,着力推进世行扶贫、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三大项目”,为新阶段我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切实加强世行项目后续管理,加大贷款回收力度
我镇世行贷款项目顺利通过世行检查团验收
今年是世行检查团对我区秦巴世行贷款项目的终审评估验收年,在区世行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从年初开始准备世行迎验工作,完善、整理、归档世行项目、财务资料14卷,印发世行迎验明白纸,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召开镇村干部世行迎验培训会一次,群众培训余人次,做好了汇报等各项准备工作,顺利通过世行评估团验收。
世行贷款回收进展顺利
今年区政府下达我镇的贷款回收任务为326067元。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收贷工作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任务来抓,将全镇干部分为10个工作组,全力以赴清收世行贷款,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清收工作,在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止目前共回收贷款12余万元,归还区世行办万元,占目标任务38%,位于全区第7名。
二、张四营扶贫重点村进展顺利
张四营扶贫重点村建设是我镇启动的第一个扶贫重点村,该项目项目启动后,从项目的规划到实施,我们坚持高标准、搞起点。首先,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第二,项目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强化资金管理,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本着节约的原则,把资金用在群众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公益性基础建设项目上。第三,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召开村党员干部会议10余次,群众会议500人次,通过和党员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群众议意愿,让群众真正成为扶贫重点村建设的主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止目前,已新修村组公路两条共计6公里;修建村小学一座四间120平方米;修建桥梁两座;修建人畜饮水水塔一座,解决48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农户“五改”30户;新修优质桑园300亩;拦河坝和引水渠正在建设中,各项工程的顺利建成,有力的促进了全村的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
三、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初显成效。今年我镇共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4
人,通过输出前技能培训,输出后跟踪监测,我镇培训输出的人员都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四、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圆满完成。根据省、市、区的文件精神,要求对人均纯收入在925元以下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文书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摸清了全镇贫困户的底子,在一周时间内圆满完成此项工作,全镇确定贫困户926户、3665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镇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确定申报了扶贫项目。市全镇扶贫工作的关键年,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申报了桥头村为我镇扶贫开发重点村,申报迁移式扶贫132户、326人,已将项目申报计划和实施方案报区扶贫办。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镇委、镇政府的要求和群众 的期望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世行贷款回收缓慢,扶贫培训宣传力度小、进度慢,扶贫重点村,全镇重点村建设进度慢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振奋精神,塌实苦干,加快沈坝脱贫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