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优秀到卓越的体会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体会
冯洪波
专家评语:【读完此文,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全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读全书后,作者就“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刺猬理念”、“技术加速器”和“飞轮”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尤其对前两个方面的分析非常精辟。目前,许多国内的中小企业企业面临着二次、甚至三次创业,市场更为规范,竞争日益激烈,做一个“第5级经理人”,并为企业发展寻找到合适的人将是企业家们首要的任务之一。】
评阅人:张宏斌
几年前就听说过这本书,知道很多人把这本书奉为营销管理学类图书的经典,当时没怎么在意,在这个“经典”满天飞的时代,成为不“经典”的似乎比“经典”更难。最近有幸拜读此书,不想读之竟不忍释手。
此前拜读过作者吉姆·柯林斯与别人合著的《基业长青》一书,相比之下,《从优秀到卓越》对我们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基业长青》为我们解读的是对那些“高瞻远瞩公司”是如何持久地保持卓越,实现基业长青的。该书固然是好书,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对企业的经营也很有启迪作用,但这些典范离我们毕竟有点遥远,诚如本书中列举的麦肯锡公司旧金山办事处总经理对作者所说的那样,这些公司大部分自始至终都非常卓越,从一开始就塑造了公司的卓越气质,但是大多数公司都是中途觉醒,发现自己只是优秀公司而非卓越公司,那应该怎么办?结合我国当代企业的发展历史,也的确是这样。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基本上是从改革开放起才出现的,至今不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间真正跨入“卓越”企业行列的并不多,在这不多的卓越企业中,真正能谈得上基业长青的更是凤毛麟角。当今,我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很多行业、很多领域的市场竞争已经十分充分,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企业要实现从优秀(我认为其实说“平庸”更准确一点)到卓越的跨越,其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但如果不实现这一跨越,则企业连生存都日显艰难,更遑论发展。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最迫切解决的是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只有实现这一跨越,才有可能实现基业长青。作者在《从优秀到卓越》中为我们打开并带我们解读了美国11家“实现跨越的公司”实现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过程中的“黑匣子”,以近乎科学实验般严谨的方法和缜密的逻辑推论,总结了这些公司在实现跨越中共有的根本性的规律。作者把实现跨越的过程比作推动一个“飞轮”,要推动这个“飞轮”,首先要找到训练有素的人,然后锻造训练有素的思想,进而通过训练有素的行为为“飞轮”加速,使之完成转速的飞跃——跃上跨越的平台。作者的这一比喻既形象又准确,全
书没有学院教科书式的枯燥,也不像时下很多热销书那样充斥着先知般高高在上的说教,资料翔实,行文风格平易活泼,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引人入胜的好书。
研读全书,我感受尤深的有4点:
一、找到“合适的人”是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关键又最难具备的因素
作者告诉我们,把企业这个“飞轮”往跨越的方向推动的,必须是训练有素的人。所谓“训练有素的人”包括两个理念:首先是有第5级经理人,然后是选用合适的人选。
作者提出了“第5级经理人”的概念。作者发现了所研究的11家实现跨越公司在过渡期中都有第5级经理人这一现象,得出了“在促成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转变的黑匣子中,第5级经理人是最关键的一部分”的结论。作者认为第5级经理人是那些将个人谦逊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建立持续卓越业绩的人。这种经理人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公司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公司的成功高于个人的财富和名誉,普遍行事低调,性格平和,意志坚强。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经理人市场十分成熟,的确具备能够持续培育出第5级经理人的优质土壤,与之相对照,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中前期,产生优秀经理人的土壤远未大面积形成,能成长为第5级经理人的经理人不多,大多数创业者和老板也不具备第5级经理人的特质,这不能不说是制约国内企业实现跨越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企业在其创立期和生长前期,依靠的是创业者的胆识和个人能力,创业者普遍有较浓的个人英雄色彩和强力领导意识,经营企业是其积聚财富和杨名立万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相对忽视企业根本制度的建设和接班人的培养,类似于作者所说的“第4级经理人”,所带领的企业也可能高速发展,辉煌一时,但其跨越并不能持久,到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或者其个人离开了领导者的位置,企业的经营业绩就会有大的起伏,不能成为真正的卓越公司。我本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也同样碰到这些问题,也逐渐意识到培养新一代经理人对于企业持续发展(不敢说跨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从两年多前我就开始逐步退出日常管理领域,淡化企业“领头人”的色彩,较为注重企业根本制度的建设,让经理人走向经营管理前台,冀望在内部培育出更高素质的经理人。我认为一个企业的优势归根到底是管理水平的优势,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团队而非个别领导者的优劣。
在人员的选用上,作者指出,与大多数企业先有明确的决策、计划、目标、策略,然后再寻找实现这些决策、计划、目标、策略的人的做法不同,实现跨越公司遵循的是“先人后事”的原则——在确定把汽车开向何处之前,把合适的人请上车,把不合适的人请下车,同时在人员确定上严格把关,它们认为合适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财富,在挑选合适人才上,它们看重的是品质好坏,而非高学历、高技能和工作经验。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实现跨越公司得以建立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管理团队和员工层,形成一种严格而非冷酷无情的文化,为实现跨越奠定了“人”这一最重要的基础。“先人后事”的原则的确对我们很有示范意义。正如作者所阐述的管理之道中的“帕卡德定律”
——没有哪家公司能在收入增长持续超出能找到足够合适的人员来实现这种增长所需的能力的情况下仍然能成为卓越公司那样,一个公司如果不能持续性地具备合适的人,那么即使偶尔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我在经营上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业务连续高速增长了,但在找“合适的人”上却相对滞后,后来不得不调整发展的步伐,补回使用“合适的人”这一课。“合适的人”的确太重要了——无论是选择合作伙伴还是选择经理人、选择员工,也包括选择朋友。
二、要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必须拥有并始终遵循“剌猬理念”
作者认为,所有实现跨越公司都持有一个非常简单而明确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建立在对“三环理论”的深刻理解上而产生的。找到了这种理念后,它们就像刺猬只持一个简单而本质的理念对付狐狸一样始终坚持这种理念,作为参考模式制定决策。作者提出的“三环理论”和“剌猬理念”对企业经营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准确理解“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你对什么充满热情”三个问题就并找出它们的交叉部分,能够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能够找到最能持续地支持增长的单个经济指标,能够让公司全员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那么它就能获得一个“剌猬理念”,始终用这个“剌猬理念”来指导企业的决策,就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管理行为,从而进入实现跨越的通道。我认为这种理论的指导意义是普遍性的,无论是专业性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更应该学习和大胆运用这一理论。
三、破除对技术的盲目崇拜
作者认为,技术本身不是公司卓越或衰落的主要根源。对于实现跨越而言,采用新技术起的是加速器的作用而非创造者的作用,一种技术只有在刺猬理念下有选择地被使用才会成为加速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否则,轻率地依赖技术,只是把技术当作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则不但不可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还可能让技术成为加速消亡的工具。一个公司之所以平庸,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不善,而不是技术落后。把作者的这一研究成果用于解释近年来新经济泡沫纷纷破裂的现象无疑是有说服力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手段和机遇,但很多企业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对技术盲目崇拜,冀望通过采用一两项高新技术就能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它们眼中,新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经营理念,事实证明,以这种理念经营,成功者固之然少,即使偶有成功也难保持久,单纯依靠技术是不可能成为卓越公司的。与此相反,实现跨越公司虽然都是运用技术的先锋,但它们首先注重的是人才的选用、“剌猬理念”的构建和制度、文化的建设,有了这个基础,采用最合理因而往往也是最先进的技术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必然选择,其加速器的作用也就十分明显了。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四、从优秀跨越到卓越是一个长期累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者在书中列举的11间实现跨越公司,在其未实现跨越以前,都是其行业中平庸的一份子,有的身处非景气行业,有的还处在消亡的边缘。在资源配置相似、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它们实现了跨越,而大部分公司却走不出优秀——平庸——沉沦——消亡的怪圈,这的确是值得每一位企业经营者深思。从优秀到卓越如同推到一个沉重的“飞轮”,需要多方面的、长期性的合力,是经营者、管理者和公司全员的时间和毅力的深厚淀积。在坚持不懈的任用训练有素的人→建立训练有素的思想→形成训练有素的行为的过程中,“飞轮”由不动到动,由慢到快,最后飞速转动——实现跨越。这个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累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指望通过某项决策、计划、技术、并购而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我们现今身处的是一个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时代,很多企业经营者或多或少地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希望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尽量缩短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但结果往往却欲速则不达。要想成为卓越公司,其决策者首要的是要静下心来,构筑好人才、机制、制度、文化这些基础性的也是根本性的东西,基本条件具备了,再加上耐心和毅力,跨越则有可能不期而至。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不但对从商者是一本难得的教材,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企业应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一个人更该如此。每一位有志者都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它不是向你提供什么具体的策略、技术、方法,而是指向那些根本性的东西。
第二篇:《从优秀到卓越》读书体会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及实现途径。作者对全球11家实现了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跨越的公司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多方面比对,从多角度剖析实现这一跨越的内在机制。
抛开作者关于企业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具体观点,我首先对作者做调研的方法非常感兴趣,我认为作者科学严肃的调研分析方法不仅在管理咨询行业有效,对于工程调研同样有效。作者调研路线总结起来如下:
一是:调研首先需要科学的筛选出研究对象。作者的研究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财务分析”研究,选定研究对象。选定条件异常苛刻:第一,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个公司表现出的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须独立于本行业,若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放弃该公司;第三,保证根据附加标准作出选择时不会带入个人的偏见,任何可能给研究带入个人偏见的选定条件都不予采纳。作者花了6个月的时间、以如此之高的标准作一项研究的准备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佩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平时言必及执行力,但是正向的执行力,应该是把对的事情彻底地做好。
二是:作者充分发挥了大规模研究团队的优势,对大量资料的收集与系统的分类,保证了调研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作者整个团队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并将这些资料归入战略、技术、领导等类别。
三是:如何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出明确理念的方法。对这个问题,作者采用的是“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作者的这种方法尤其对从事规律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尤为有效。
再来谈谈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对我启发最大的几个观点,希望能够与各位读者共勉。
一是: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让我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这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领导者呢?如果真的想让事业迈向“卓越”,就要以“第5级经理人”的标准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不仅仅在业务方面,更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培养谦逊、自信和坚定的内在品质,取得成绩时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同事或他人;遇到挫折时看镜内的自己,责备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二是:要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书中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寻找并留住优秀的人才,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
三是:要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所谓“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四是:做“刺猬”不做“狐狸”。“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柯林斯发现,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
五是:卓越的企业需要训练有素的文化。实现跨越的公司建立了一贯制度,但他们也给予员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他们聘用严于自律无需管理的人,公司只需管理系统,而不需管理这些人。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但大多数组织缺乏纪律,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凭借什么把潜力变成现实。他们缺乏严格的训练有素的文化规范自己。
六是:关于速度加速器。技术是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创造者。合理地使用技术,技术就会成为动力的加速器而非创造者。实现跨越的公司从来不在转变初期开拓新技术,原因很简单——只有当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时,你才能更好地应用技术。技术很重要,但技术本身永远不是公司卓越或是衰落的主要原因。
七是:要深刻理解飞轮和厄运之轮。柯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从这里我们也清晰我们要想改革我们的事业也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要不断坚持的努力,不断推动那个巨轮。
对国家电网公司而言,正如该书作者所说的“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它也可能卓越”。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战略性地提出深化“两个转变”,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愿景,这正是在 “从优秀到卓越”的新征程上踏出的重要一步。作为国网公司的每一名员工干部,要准确认识和领会国网公司战略思路的实质,自觉融入国网公司发展大局,要充分吸收借鉴管理大师们所总结的结论与规律,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不断体会和实践“卓越”理念,这将有益于我们努力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跨越,共同促进国家电网公司保持基业长青并最终发展成为卓越公司。
第三篇:《从优秀到卓越》读书体会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及实现途径。作者对全球11家实现了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跨越的公司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多方面比对,从多角度剖析实现这一跨越的内在机制。抛开作者关于企业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具体观点,我首先对作者做调研的方法非常感兴趣,我认为作者科学严肃的调研分析方法不仅在管理咨询行业有效,对于工程调研同样有效。作者调研路线总结起来如下:
一是:调研首先需要科学的筛选出研究对象。作者的研究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财务分析”研究,选定研究对象。选定条件异常苛刻:第一,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个公司表现出的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须独立于本行业,若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放弃该公司;第三,保证根据附加标准作出选择时不会带入个人的偏见,任何可能给研究带入个人偏见的选定条件都不予采纳。作者花了6个月的时间、以如此之高的标准作一项研究的准备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佩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平时言必及执行力,但是正向的执行力,应该是把对的事情彻底地做好。
二是:作者充分发挥了大规模研究团队的优势,对大量资料的收集与系统的分类,保证了调研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作者整个团队阅
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并将
这些资料归入战略、技术、领导等类别。
三是:如何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出明确理念的方法。对这个问题,作者采用的是“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
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
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作者的这
种方法尤其对从事规律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尤为有效。
再来谈谈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对我启发最大的几个观点,希望能够与各位读者共勉。
一是: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书中将公司经理
人分为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
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是指
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
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
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让我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国古代封
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生目标中,也
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这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
本原则。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领导者呢?如果真的想让事业迈向“卓
越”,就要以“第5级经理人”的标准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不仅仅
在业务方面,更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培养谦逊、自信和坚定的内
在品质,取得成绩时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同事或他人;遇到挫折时
看镜内的自己,责备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二是:要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书中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
是。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
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寻找并留住优秀的人才,就是所
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
三是:要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所谓“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
比困难多”。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
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
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四是:做“刺猬”不做“狐狸”。“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
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
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柯林斯
发现,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
五是:卓越的企业需要训练有素的文化。实现跨越的公司建立了
一贯制度,但他们也给予员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他们聘用严
于自律无需管理的人,公司只需管理系统,而不需管理这些人。每个
人都想成为最好的,但大多数组织缺乏纪律,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
己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凭借什么把潜力变成现实。他们缺乏严格的训
练有素的文化规范自己。
六是:关于速度加速器。技术是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创造者。合理地使用技术,技术就会成为动力的加速器而非创造者。实现跨越的公司从来不在转变初期开拓新技术,原因很简单——只有当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时,你才能更好地应用技术。技术很重要,但技术本身永远不是公司卓越或是衰落的主要原因。
七是:要深刻理解飞轮和厄运之轮。柯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从这里我们也清晰我们要想改革我们的事业也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要不断坚持的努力,不断推动那个巨轮。
对国家电网公司而言,正如该书作者所说的“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它也可能卓越”。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战略性地提出深化“两个转变”,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愿景,这正是在 “从优秀到卓越”的新征程上踏出的重要一步。作为国网公司的每一名员工干部,要准确认识和领会国网公司战略思路的实质,自觉融入国网公司发展大局,要充分吸收借鉴管理大师们所总结的结论与规律,通过学习,结
合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不断体会和实践“卓越”理念,这将有益于我们努力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跨越,共同促进国家电网公司保持基业长青并最终发展成为卓越公司。
第四篇: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
摘要:高校教务管理在大学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高校基层教务管理者能对教务管理工作研究透彻,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就有可能从优秀到卓越,成为专家型高校教务管理者。
关键词:优秀;卓越;高校基层教务管理者;教务管理;专家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013-02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办好学校、确保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高校教务管理者是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的传达者、执行者和实施者,在整个教学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和沟通内外的作用[1],其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各二级学院甚至整个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高校教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1.质量管理是核心。质量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标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教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而进行。组织教学要根据培养方案所要求的知识结构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育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排课;保证教学效果要根据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标准实施质量监控;开展教改研究也必须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为目标。
2.课程管理是关键。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课程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中介、手段和途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就必须以课程为核心组织实施。课程管理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活动或环节主要是三个: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如果把课程分为“生成系统”和“实施系统”,那么在生成系统中,以课程的编制为核心;在实施系统中,以实施过程为核心,包括课程的实施原则、策略、方法以及对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等。
3.沟通协调是基础。教务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沟通协调使教学得以稳定运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教务管理主要是通过校院两级教务管理部门,依据教学规律和学校规章制度行使管理职权,对各项教学活动及相关的辅助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指挥和调度,以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运行。其中纵向协调涉及校、院、学科(系)三级组织;横向协调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部门。
4.制度建设是保障。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相应的制度,教务工作琐碎繁杂,且敏感性较高,因此教务管理更要强化制度观念,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来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作流程、质量标准、责任界定,做到事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高校教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教务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头戏。教务管理者群体与学校里高职称、高学历的知识群体相比,显得非常平凡,但学校的教学秩序得以维护,教学管理制度得以执行,教学质量得以保证,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得以完成,教务管理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说,教务管理者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准确定位非常重要。
1.教学事务的咨询者。在学校里,凡是遇到要咨询与教学工作有关的事务性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务管理者。教务管理者要十分熟悉各种教学事务,为师生指点迷津。
2.教学秩序的维护者。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维护教学秩序。教务管理者最清楚各种教学规章制度,对教学秩序是否正常有着职业的敏感。教学秩序正常与否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衡量教务管理者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一定要坚持原则,勇于对违反规章制度、妨碍教学秩序的事说“不”。
3.教学主体的服务者。服务是教务管理的核心。要切实服从于教学工作的需要,为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按照教学规律的要求,为教师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安心学习提供合理的安排和有利的条件。
4.教学关系的协调者。教务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多方协调,对教学过程中的人、财、物进行科学调配,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以获得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
5.教学管理的参谋者。因为长期与各种教学事务打交道,教务管理者对教学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了如指掌,因此要主动给领导做参谋,使整个教学安排更合理,教学运行平稳高效。
6.管理改革的研究者。正是因为对工作的熟悉,教务管理者十分清楚哪些管理环节上容易出问题。管理本来就是解决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7.教学档案的管理者。档案既是历史材料,也是信息资源,是人们了解过去、解决当前各类问题和对未来进行预测的依据。教务管理者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将教学活动资料收集齐全并归档,以便日后查阅。
三、高校教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务管理者需要培养和强化五种意识:
1.责任意识。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细碎繁杂的工作,但又直接关系到教学运行质量。教务管理者必须尽职尽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主要体现在对工作质量的要求和把关上。
2.服务意识。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是教务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服务并不仅仅在别人需要时服务,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就事论事的服务为满意服务。
3.学习意识。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折旧期越来越短,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管理是科学,教学是学术,其中有许多理论和方法需要学习。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务管理者,必须精通教育管理知识,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且熟练掌握教务管理的各种基本技能方法。
4.合作意识。教务管理工作本身的系统性很强,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又十分密切。校院两级之间、领导和成员之间、不同分工之间、各学院教务之间,总有事情要商量、有问题要沟通。因此,相互支持、密切沟通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高质高效做好教务管理工作的前提。
5.创新意识。教务管理既是行政管理,又是学术管理。不能仅将它当作事务性工作来完成,而要看作是一门需要研究的科学、一项值得追求的事业。这就要求教务管理者强化创新意识,养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好习惯,不断思考新问题、产生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取得新成果。教务管理创新一是思维创新,二是方法创新。对经常解决不好的问题,换一种思路和角度去考虑;对做起来费力费时的事,换一种方法去尝试,使事务性的工作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四、从优秀到卓越――挖掘自身潜力,成为教务管理专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教务管理工作研究得透彻了,照样可以成为专家。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方面,学生入学日益容易,在校学生人数增加,学校规模快速膨胀;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些显然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解决教学中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这既对教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机会人人均等,关键是看如何定位自己,挖掘自身潜力,抓住机遇以取得成功。
1.加强学习和自我培训。高等教育理论和本学院学科知识的学习。基层教务管理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学生接触较为频繁,其知识水平的内涵直接影响学生,作用和效果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因此要求其掌握高等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扎实的本学科专业知识。
掌握管理学知识。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协调。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涉及较多层面,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教务管理者应当主动学习管理学知识。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升人际交流能力。高校教务管理者作为联系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纽带,需经常同教师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透过师生的言行了解其内心所想,并有针对的沟通,使工作的开展及任务的下达执行更加快捷。
办公设备及软件的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培训。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务管理者应当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办公软件,并适当参加职业培训,以提高综合素质。
2.提高效率。高校教务管理者在教务管理活动中发现原有的工作方式已不完全适应实际情况时,就应从实际出发,敢于质疑,提出并采用新的解决办法,提高效率。
具备超前意识及统筹安排能力。教学管理工作并非单一有序,它既有常规的、有计划的、主动有序性的工作和任务,也有非常规的、临时的、被动无序性的工作和任务。教务管理者需要分清工作的主次、缓急,合理运筹,使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升[2]。
制定阶段工作目标,遵守SMART原则。目标是明确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ttainable)、有相关性的(relevant)和有时限的(time-based)。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
3.快乐工作。邱吉尔说:“在我看来,世上幸运的人――世上唯一真正幸运的人――是那些以工作为乐的人。”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一个人只有热爱和敬重自己的工作,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会感受到乐趣,取得事业上的成功[3]。
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有特定技术。人的一生可以由自己来设计,只要精心设计,把握“技术”,不断学习,把教务管理当成事业,挖掘自身潜力,作为高校基层教务管理者,也可以从优秀到卓越,成为专家型的教务管理者。
参考文献:
[1]汪云.浅谈高校教务工作者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9):165-166.[2]张意丽,高志荣.高校教务员工作效率提升的途径和方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9-622.[3]臧全金.快乐工作的6条准则[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0:36.
第五篇: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一书读后感
近期集团领导给我们送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从一发下来就吸收了我,因为这本书的名字正好是我们蒙牛新的总裁在质量大会上提出的新的理念,怀着喜悦的心情我开始学习,一开始就被内容吸引住了。
全书架构清晰,行文流畅,案例充,图文并茂,故事和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优秀的管理论书籍。作者在翔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7 个方面重要内容,分别是“第 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下面我就感触最深的五个方面谈谈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 5 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 5 级经理人,第 5 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对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我作为公司基层管理人员,将以此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不仅仅在业务方面,更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从而培养谦逊、自信和坚定的内在品质,取得成绩时朝窗外看,把成功归于同事或他人;遇到挫折时责备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二、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本书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的部门现实指导意义就是要带好这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在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对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拥有卓越的业绩。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
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我们在车间内部也开展了大量的员工的思想工作,并在车间建立员工沟通平台,让各处室负责人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和书面的交流沟通。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四、做“刺猬”不做“狐狸”
“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柯林斯发现,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刺猬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下三个环节: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这三个环节就好比是三个圆,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你就得到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这个充满哲理的理念我认为可以让我们深思三个问题:我们最擅长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最不擅长什么)?哪些是对我们的经济引擎推动力最大的经济指标(利润多少,现金流量多大)?我们的核心管理人员最热衷于什么?如果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清晰答案,我们也会形成一个关于自己业务方向的“ 刺猬概念 ”,并以此确立公司的战略目标。
五、飞轮效应
柯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优秀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轮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不停转动,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
飞轮效应对我的启示是:
1、要有明确的公司战略,并在战略的指导下指挥所有的员工朝正确的方向用力,转动“巨轮”,并持续用力,积累动量,加快旋转速度,直至突破。相反,不确定的甚至是多变的公司战略会使“巨轮”一会儿朝某个方向旋转,过一会儿停下来改变方向,不多久又朝另外的方向旋转,因而不能积累起持续不变的动量,最终陷入“厄运之轮”。
2、累积到突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公司的领导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把期望寄托在天赐良机上。从“飞轮”开始旋转到实现突破,要持续不断的积累动量,这一历程的时间跨度难以估量,而且向卓越企业的转变不会突然降临,转变过程中体现不出一种决定性的行为,没有一了百了的创新,没有幸运的突变,更没有奇迹的瞬间。只有坚持不懈的推动“飞轮”朝同一个方向旋转,最终“破茧化蝶”。
当然,这本优秀的论著也存在一些瑕玼,我认为以下的二点是本书不应当忽略的:
1、所有的卓越企业或对照企业均来《财富》杂志历年的 500 强企业,那么那些由行业特点所决定,不可能发展成“航空母舰”的中小企业就没有卓越企业吗?他们中的佼佼者是否也遵循上述的规律?
2、柯林斯筛选出来的企业涵盖了社会的广泛行业,却唯独没有 IT 企业,如果说象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都不能算是卓越企业,那么上述的观点是否就具有局限性,或者至少说明柯林斯总结出来的金科玉律不太适用于高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