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枫溪街道办事处“十一五”规划
枫溪街道办事处“十一五”规划
(2006~2010年)
一、基本情况分析
枫溪办事处成立于2005年,辖区范围包括五个村(坚固、燎原、曲尺、湘江、栗塘)、两个社区(七斗冲、枫溪港),面积近21.5平方公里,省道S211线和株洲市城市快速还道贯穿其中。目前,枫溪的经济以农业、私营企业为主,休闲餐饮业刚刚起步,呈现出规模小、分布散、人员杂、管理弱的特征,上半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600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80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85万元;完成国地两税230万元。董家段高科园、区行政中心、市农科所等重点项目工程落户枫溪,金湖生态园落户栗塘村、芙蓉镇休闲餐饮业意向性落户湘江村等极具发展潜力休闲产业,加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南拓步伐,推进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使枫溪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立足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芦淞区二次创业和区委提出的“加快南拓步伐,建设芦淞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夯实基础设施,壮大产业聚群,完善功能配套,创建“区域投资环境的示范区、工业发展的重点区、科技创新的密集区、产业集群的孵化区”。
(二)发展目标
2006年—2010年期间,我们将努力打造一个集行政中心,商业、工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人口集中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枫溪生态城。
(三)发展战略
项目带动战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改制五三机械厂等工业企业,整合资源,引进投资商及发展商。
效益优先战略。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引进规模企业、优势企业,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形成产业效益;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发挥人才效益。
(四)发展重点
1、强化人才战略意识,加大人才引、培力度。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为确保枫溪发展强劲的动力,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质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走人才强区之路是十分必要、紧迫和重要的。
“十一五”期间,我办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重点抓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1)加强调研,出台措施。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日程,认真总结往年辖区内人才流动情况,加强调查研究,根据辖区现有人才状况及《2006—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引进紧缺人才规划和多种优惠政策。及时收集、整理人才工作资料,建立健全的人才工作档案。(2)广辟渠道,多方并举。一方面,通过人才区域内和区域外交流为手段,加强与兄弟单位、区直机关部门以及高科园之间的人才交流,让辖区内的人才得到多岗锻炼,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公开竞聘,逐步拿出部分岗位对社会进行招聘,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优惠待遇,把人才吸引到办事处事业发展中来;其次,根据“十一五”期间发展需要,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上级部门人才政策和措施上的倾斜,多争取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到办事处工作;同时,积极引进紧缺人才。(3)多学多练,提高素质。一是抓好致富本领培训,利用远程教育、集中授课、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将先进的发展理念、技术知识带到辖区中来,提高辖区居民致富能力;二是抓好分类培养,针对发展的需要和辖区内人才的特点,利用各类行业协会,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培养非公经济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三是抓好学历教育,积极与省、市委党校、各类专业技术学校联系,逐步送培一批机关工作人员,同时鼓励辖区居民积极完善学历教育,计划到2010年完成全体机关干部本科以上教育。
2、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经济要发展,道路要先行,道路是经济的血管,在“十一五”期间,办事处将致力于协调完善辖区内的道路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1)拉通“两横四纵”,构建环型交通网。“两横”即S211线的城市化拓宽及改造、新建沿江风光带;“四纵”为南环线、天池路、高新一路、高新二路,路路相通,构建环型交通路网,把董家段高科园、株洲县禄口经济开发区、建宁经济开发区连接成一个工业圈。办事处将集中力量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两横四纵”道路改造建设的协调工作,处理好施工部门与周边群众的纠纷矛盾,既保证群众利益又确保工程顺利,为枫溪的和谐发展打牢基础。(2)搞好基础建设,提供发展平台。“十一五”期间,计划
将在建宁大桥位置规划建设一处千吨级货运码头,为南部工业区的产品水路和陆路运输提供便利;完善道路网络配套的给排水、电力、通信、美化、绿化、亮化、合理布局公交站场、维护生态、构建生态型枫溪交通网络。(3)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好征地拆迁农村安置区,建设完善集中安置区2—3个集中、高档住宅区1—2个;配套技术学校、科研院校及幼
儿园等教育机构,消防、城管、治安等设施及机构。同时,加快配合区政府行政中心、烟草大楼、武警指挥中心、消防特警管理中心、盛世芙蓉休闲生态园、金湖山庄、国安山庄、天池公园、高科园产业大厦等重点配套项目的建设。(4)建好办公大楼,树立对外良好形象。在辖区坚固村选址30亩,建造一栋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办公楼,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保障枫溪快速高效的发展。
3、优化经济环境,招商引资,加快发展速度。
“十一五”期间,我省重点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枫溪办事处辖区可以积极利用长、株、潭金三角的辐射效应,尽快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做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是凭借金三角发展平台吸引商资的重要保障,是辖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办事处将坚持“以制为纲,以人为本,以富为根”的原则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完成:(1)开展普遍教育,提高辖区人民素质。(2)严抓社会治安,增强辖区社会稳定。(3)争取优惠政策,提高辖区招商实力。(4)建立一套制度,规范辖区招商程序。(5)优化辖区自然环境,改善辖区面貌。(6)示范一批成功商家,增强辖区魅力。“十一五”期间,办事处将主要引进规模以上电力、机械制造企业,服饰加工及配套企业,健康食品企业,休闲餐饮产业及生态休闲产业。预计到2010年前,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休闲与餐饮等第三产业收入达到2亿元,接待量最高可达1万人/月,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3000个。
4、壮大产业,构建“一圈一带”,增强发展规模。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壮大三大产业,一是服饰产业。引进国内外驰名品牌服饰企业,吸纳区域经济内服饰零散加工企业,在芦淞服饰加工园建立起加工、销售、物流、品牌为一体的服饰产业;二是健康食品产业。以太子奶、唐人神、红翻天、神农米业、好棒美等株洲本地企业为龙头,做大健康食品产业的盘子,并以此引进和吸纳一批具有潜在增长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全国知名食品产业,建立食品原料与食品加工相配套的健康食品产业;三是光机电加工产业。依托608研究所,将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和五三机械厂不良资产剥离后,实行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市场运作,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企业,建立中小航空发动机及光机电一体化规模企业。同时,我们将构建“一圈二带”,把董家段高科园与周边区域形成一个工业圈;把S211沿线形成行政办公、餐饮休闲等为主导的城市主干道“经济带”,快速环道沿线形成以服饰加工、机械加工、光机电一体化的“工业带”。
三、“十一五”期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可能增加。一方面,随着株洲城市化进程和南拓步伐的推进,枫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总量将显著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可能日趋严峻。
(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可能增加。一是公共卫生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二是现有公共财政和社会协调机制不适应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层加快的新挑战。三是人口发展态势仍然严峻,对社会转型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四是城乡贫困群体有所扩大,贫困问题有所反弹。社会事业发展的滞后将直接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群众素质与发展速度的矛盾可能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要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人们的观念也要随之更新、进步。枫溪办事处辖区人员情况比较复杂,加上区域大环境所决定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更新范围较窄,有可能出现人们思想观念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情况,从而阻碍新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枫溪街道办事处“十一五”规划
枫溪街道办事处“十一五”规划
(2008~2010年)
一、基本情况分析
枫溪办事处成立于2005年,辖区范围包括五个村(坚固、燎原、曲尺、湘江、栗塘)、两个社区(七斗冲、枫溪港),面积近21.5平方公里,省道S211线和株洲市城市快速还道贯穿其中。目前,枫溪的经济以农业、私营企业为主,休闲餐饮业刚刚起步,呈现出规模小、分布散、人员杂、管理弱的特征,上半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600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80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85万元;完成国地两税230万元。董家段高科园、区行政中心、市农科所等重点项目工程落户枫溪,金湖生态园落户栗塘村、芙蓉镇休闲餐饮业意向性落户湘江村等极具发展潜力休闲产业,加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南拓步伐,推进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使枫溪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立足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芦淞区二次创业和区委提出的“加快南拓步伐,建设芦淞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夯实基础设施,壮大产业聚群,完善功能配套,创建“区域投资环境的示范区、工业发展的重点区、科技创新的密集区、产业集群的孵化区”。
(二)发展目标
2008年—2010年期间,我们将努力打造一个集行政中心,商业、工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人口集中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枫溪生态城。
(三)发展战略
项目带动战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改制五三机械厂等工业企业,整合资源,引进投资商及发展商。
效益优先战略。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引进规模企业、优势企业,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形成产业效益;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发挥人才效益。
(四)发展重点
1、强化人才战略意识,加大人才引、培力度。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为确保枫溪发展强劲的动力,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质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走人才强区之路是十分必要、紧迫和重要的。
“十一五”期间,我办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重点抓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1)加强调研,出台措施。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日程,认真总结往年辖区内人才流动情况,加强调查研究,根据辖区现有人才状况及《2008—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引进紧缺人才规划和多种优惠政策。及时收集、整理人才工作资料,建立健全的人才工作档案。(2)广辟渠道,多方并举。一方面,通过人才区域内和区域外交流为手段,加强与兄弟单位、区直机关部门以及高科园之间的人才交流,让辖区内的人才得到多岗锻炼,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公开竞聘,逐步拿出部分岗位对社会进行招聘,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优惠待遇,把人才吸引到办事处事业发展中来;其次,根据“十一五”期间发展需要,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上级部门人才政策和措施上的倾斜,多争取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到办事处工作;同时,积极引进紧缺人才。(3)多学多练,提高素质。一是抓好致富本领培训,利用远程教育、集中授课、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将先进的发展理念、技术知识带到辖区中来,提高辖区居民致富能力;二是抓好分类培养,针对发展的需要和辖区内人才的特点,利用各类行业协会,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培养非公经济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三是抓好学历教育,积极与省、市委党校、各类专业技术学校联系,逐步送培一批机关工作人员,同时鼓励辖区居民积极完善学历教育,计划到2010年完成全体机关干部本科以上教育。
2、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经济要发展,道路要先行,道路是经济的血管,在“十一五”期间,办事处将致力于协调完善辖区内的道路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1)拉通“两横四纵”,构建环型交通网。“两横”即S211线的城市化拓宽及改造、新建沿江风光带;“四纵”为南环线、天池路、高新一路、高新二路,路路相通,构建环型交通路网,把董家段高科园、株洲县禄口经济开发区、建宁经济开发区连接成一个工业圈。办事处将集中力量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两横四纵”道路改造建设的协调工作,处理好施工部门与周边群众的纠纷矛盾,既保证群众利益又确保工程顺利,为枫溪的和谐发展打牢基础。(2)搞好基础建设,提供发展平台。“十一五”期间,计
第三篇:枫溪街道办事处预防青少年违法
枫溪街道办事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工作总结
2010年,枫溪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条主线,进一步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的职能,切实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并结合我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和活动,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机制。
深入探索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规律,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职能部门的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运转协调、务实高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2010,我们多次召开街道团工委、关协座谈会,研究探索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新办法,形成共识,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放在街道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针对枫溪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计划措施,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
二、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确辨别事物的能力不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非常重要。2010年,我们通过各级团组织,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采取广场文化活动形势,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努力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滋生的因素。同时,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青年群体开展适应其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学校为重点,加大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为此,我们特别重视对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今年,我们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依托各级学校,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营造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各学校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各学校团组织还通过开展法制主题队会、团会进行集中教育,对少数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开展同学间、师生间、组织间的谈心帮助教育活动,并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教对子,通过优秀共青团员和标兵少先队员的评选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效地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四篇:枫亭镇十一五规划工作总结
枫亭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中共枫亭镇委员会、枫亭镇人民政府
“十五”期间,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焕发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圆满实现“十五”既定的奋斗目标,扎实有效地推动了我镇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现将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五”期间工作所取得主要成绩
1.完成主要经济指标
“十五”期间,整个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至2005年来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9.8亿元,比2000年5.2亿元,增长88.8%,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1.85亿元,比2000年11.8亿元,增长85%,农业产值1.75亿元,比2000年1.21亿元,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比2000年人均纯收入3520元增长26%。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投资27508万元,新上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8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8万多人,积极向上争取较大项目6个,争取资金3120万元。
2.取得主要荣誉
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2002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被评为创建文明路先进单位。
2003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经济工作先进单位、文化工作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莆田市防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二、“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一)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1、主抓工业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牢固树立“农业稳镇、工贸富镇、项目兴镇”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项目兴镇战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营造开明、诚信、规范、高效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新项目、大项目。在枫亭镇周边著名的“四个岭”布局的4个工业园区(即与城厢区东海镇交界“东岭”的枫亭工业园区、与泉港毗邻的“五里岭”的石化中下游产品工业园区、与郊尾镇交界“梅岭”白蛇过路工业园区、与园庄镇接壤的历史名人蔡京故里“赤岭”工业园区)规划已完成,五年来新上了金马鞋材、华南电子有限公司、成峰鞋业有限公司、恒丰鞋材有限公司、仙游面粉股份有限公司、绿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宇航箱包、忠信包装、大起机械等27个项目。新上了金马鞋材、富民福利厂、协诚鞋业、中峰服饰等18个规模以上企业。到2005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7204.5万元,引进外资项目4个,总投资265万美元。项目的新落地和利用外资的大突破,有力地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保持强势发展。电子、鞋革、工艺等产品出口地扩至12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引导外贸公司采用出口代理制,动员供货企业本地出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利用各类交易会、开发区等载体展示枫亭新形象,主动加强同新一代海外华裔的联系,邀请枫亭籍华人考察团莅临我镇考察,组团赴境外招商引资。有效地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的平台。
2、重视“三农” 工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共投入122多万元对东宅村水坝、红星、宋坑、狮球水库等水利设施进行改造,通过大力兴修水利,战胜了连续干旱的自然灾害,保持粮食稳产状态,2005年粮食总产量
18800吨。
共投入173万元对辉煌片0.6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投入153万元对海安海堤进行加固;新开发山地2000亩;改造果园1500亩。完成沿海防护林系红树林1200斤种苗种植,幼林抚育3850亩。
加大农村扶贫济困力度,五年来落实扶贫济困资金10多万元,帮助贫困户568户共2132人加快脱贫步伐;减免1214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扶助321名中小学生继续就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
3、增强经营理念,加快城乡发展步伐。
“十五”期间,我镇围绕“未来县级市”这一目标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围绕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市目标,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城镇中心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树立南大门新形象。一是抓规划。严格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扎实认真实施小城镇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工业规划区南、北区续建、党政机关新址建设及旧址改造等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二是抓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快霞街四连小区、山立学校后洋商住片区、中建粮油批发市场、闽中物资综合市场、三星级金龙大酒店的续建等项目的进度,促进蔡襄北街、党政机关旧址的改造。不断完善集镇区供水、排水及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管理。进一步整顿街容街貌,加强对乱倒垃圾、乱贴广告、乱停车辆、乱摆摊点的治理,提高集镇区美化、硬化、亮化水平,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全镇多方筹措资金2.3亿元,先后完成塔斗山旅游风景区、蔡襄路改造的详细规划,基本完成镇域体系总体规划,旧集镇区改造、白蛇过路工业小区、五里岭工业小区等专项的详细规划。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四连小区完成住宅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水泥化道路900米,投资1200万元;中建粮油市场完成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附属道路工程70米,投资350万元;蔡襄路改造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山立学校完成教学楼、膳厅、师生公寓楼各1幢,投资1300万元,湄高职图书馆落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全镇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900万元,完成沧溪、耕丰、山头、下社、九社、溪北等12个村的道路建设;完成里程60公里;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学士、兰友、溪北、荷珠4个村的村级通水建设;完成九社、秀峰、海安、荷珠、锦湖等10个村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整治。在做好规划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集镇区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作,使镇容镇貌发生可喜的变化。
4、强化增收节支、实现财政状况好转。
镇党委、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村级财务整顿、减轻农民负担列入经济工作重要内容,分别出台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减负措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广辟财源抓增收。积极扶持发展云集产业、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创税大户,壮大主导性财源;充分挖掘“六大资源性财源”(人才、文化旅游、侨台、山海资源和民间资金);加强引进项目力度,培育新的税源。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和整顿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100万元。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减轻学生家长负担110万元。落实税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1700万元,治理报刊乱摊派金额10万元。五年来共减轻农民负担1920万元。对全镇村级财务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实施新一轮镇村财政管理体制,全面落实税改政策,其中规范部门接待标准,坚持村级零接待制度,镇村两级共节省接待支出400多万元。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人民群众素质全面提高。
坚持把群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广泛深入地进行形势教育、国防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营造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以建设村级春风宣传文化中心为载体,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
好家园”、“三管六不”、“三讲一树”以及“道德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村民规范教育活动,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建设。积极推进“诚信枫亭”的建设。
2、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大力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建立“以镇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先后改造新建枫亭中心小学、溪南小等5所小学、2所中学,完成投资1218万元。巩固“普九”成果,初中校教学成绩名列名具前茅,狠抓高中教育,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枫亭中学高考升学率出现喜人成绩。二是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力度,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力度,增加卫生事业投入,改善医疗设施,健全医疗网络,卫生实现初级达标,群众就医日益改善。广播电视事业已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三是计生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依法行政,凭证怀孕、生育意识进一步加强,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初步形成,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低生育水平稳定,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计划生育率达85%以上。四是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低保”范围,五年来共发放扶贫济困资金10多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262万元,享受低保3480户,8768人。五是土地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呈良性发展。坚持严格执行与优质服务相结合,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依法治镇不断推进。
枫亭是人口大镇,经济重镇,抓好社会安定稳定至关重要,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抓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紧抓不放。一是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的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能力,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政法主力军作用,坚持不懈抓好“打黑扫黄”,“两抢一盗”、严打 “六合彩”等专项整治斗争。五年来没有发生恶性案件和重特大案件,2005年刑事案件比2000年下降11.2%,维护全镇治安稳定。三是重视抓好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的排查,消除不稳定因素。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及时解决在改革发展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查办各类信访案件,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五年来共排查矛盾纠纷1319件,调解成功1319件,制止群众性械斗12件,化解群众性越级上访31件。四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在发挥安委会作用下,成立了8个安全领导小组,始终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思想意识,做到警钟常鸣,五年来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武装群团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完成基层民兵营达标村18个;二是2000年以来共应征新兵260名,超额完成任务25名,做到五年无退兵,做好优抚工作;三是抓好民兵干部管理配备工作,完成好上级下达的民兵预备役训练任务和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四是加强民兵预备役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五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关工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加强领导、夯实基础,党的建设活动不断增强。
1、抓党委、政府班子建设。
建立健全了党委班子建设的各项制度。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委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枫亭精神,在党委、政府集体班子内形成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树立“一盘棋”、“大枫亭”、“勤政廉政,过几年紧日子”、“奋力拼搏,争创一流业绩”思想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不断加强党委、政府班子自身建设,使班子成员之间拧成一股绳,形成整体合力,成为一个坚持有力的领导集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效能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大提高了党委、政府驾驭政府全局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抓基层组织建设。
村级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村级组织建设纲要》和《村民组织法》,扎实抓好基层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支部换届42个,建立健全支部班子42个,撤消2个组织涣散不作为支部,新建非公企业支部2个,驻外党支部3个。五年来整顿后进支部5个,有1个多年瘫痪村支部跃进上游行列。经过换届选举,村级班子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新提拔使用干部11人,其中经济能人5人,精简干部4人,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抓党员队伍建设。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办活基层党校作为加强党的建设一个重要内容抓紧抓实。针对我镇党员人数多、颁布广的现状,发挥镇党校辐射作用,设立了3所镇党校分校,扩大党员的教育面。五年来,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党员干部562人次达98%以上。举办积极分子培训班5期,受训864人次,选派镇村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1260人次,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4、抓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党要治党,党要管党”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中纪委和省、市、县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所站进行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认真做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耐得住基层艰苦工作环境,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兑现诺言,警钟长鸣,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克服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取得了较大成效。总之,过去的五年是我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负重奋进的五年,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五年来工作的不足之处和前进路上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农业集约化生产步子不快、农业效益不高、经济增长的总体质量不高,村财、镇财收入步履艰难;乡镇企业“星星多,月亮少”,整体实力差,竞争力不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以及计生工作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为此,镇党委、政府决心坚持以“三个代表”理论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凝聚全镇人民之力,发挥伟大的抗洪精神,把握发展机遇挖掘发展潜力,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新一轮创业,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为我镇阔步迈向新世纪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十一五规划
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
图书馆是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全院师生提供教学、训练、科研和竞赛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资源的任务。本馆紧密配合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以读者为中心,以创办体育大学和创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一流的体育特色图书馆为目标,从长远的、宏观战略上考虑,制定本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绩
1、馆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图书馆对内、外墙进行了翻修,正面外墙贴上了色彩明快的釉面砖,内墙也用白色乳漆重新粉刷,显得宽敞明亮;同时更换了破旧的门墙,换上了崭新的窗帘。图书馆老化的电线也全部更换,照明系统重新布设。经过一系列的翻新改造,图书馆的面貌大大改观,为读者创造了良好的借阅环境。
2、硬件设施大大改善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对图书馆现代化方面的投入。2002年底,总投资达到80万元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式动工,2003年初建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拥有60台高性能的多媒体电脑,以及投影机、视频展台、DVD机、控制中心等设备,可以为读者提供上网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服务。电子阅览室开放2年多以来,深受读者们欢迎。与此同时,图书馆升级了服务器,添置了新复印机和多台工作电脑,大大改善了图书馆的设备状况。
3、藏书建设取得巨大成果
为了迎接教育部2008年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近年来,图书馆狠抓藏书建设。据统计,2001年至今,图书馆共采购图书13万多册。其中体育类中外文图书、报刊的收藏量华南地区最多、最全,省内高校、国内体育馆校以及港澳台甚至东南亚地区都有读者前来我院查找、利用文献资源。
4、开拓文献资源采购业务
本馆执行国家政策和学院规定,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文献资源的招标工作,使文献资源的采购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使本馆文献采购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5、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图书馆在管理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坚持考勤制度,使图书馆成为全学院考勤工作做得最好的单位之一;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党务、行政、业务、科研方面的管理制度,编制了《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有章遁。
6、服务水平再上台阶
多年来,图书馆坚持“读者至上”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多方面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首先,图书馆延长了开放时间,周开放时间达到81小时,中午、周六、周日部分室(部)正常开放;其次,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网站,通过访问网站,在家中也可以检索图书馆的藏书资料,进行借书查询和图书预约、续借操作,可以向图书馆荐购图书,对图书馆的工作提交意见或建议。此外,图书馆还调整了借书权限,使读者的借书范围更广,借阅权限更大。通过购买数据库和加入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10多种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和下载服务,深受读者欢迎。
7、科研成果丰富
贯彻“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的方针,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图书馆员工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据统计,“十五”期间,图书馆共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四项,院级科研课题30多项,编撰出版书籍数册,在各类型专业刊物发表文章120多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获奖和交流的论文达30余篇。
(二)不足与问题
1、“以读者为中心,读者至上”的观念未完全落实。个别工作人员对读者的服务态度有时不够友好,未能切身处地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2、爱岗敬业思想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串岗、离岗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足,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
3、服务方式和范围未能完全满足读者要求。服务方式和范围还主要停留在阅览和借还书阶段,参考咨询工作虽已开展起来,深层次的服务还需继续加大、加强力度。
4、办馆条件严重不足。
(1)馆舍面积仅为3150平方米,以2004-2005学在校学生4842人计算,生均仅0.65平方米。
(2)阅览座位仅为350个,按座位数与学生之比为1:4计算,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应为1200个。
(3)电脑设备不足。电子阅览室仅有60个机位,经常出现读者排队上机现象;图书馆有近半的工作人员还没配备电脑,有些日常工作无法开展;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不足。
5、电子资源无法满足需要,没有自己的特色资源。
三、机遇和挑战
踏入新的五年,图书馆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学院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迎接2008年教育部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准备工作,为了实现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测评指标达到优良标准,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在可见的将来,建筑面积20552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将拔地而起,新图书馆实行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借阅环境,更多元化的服务。此外,学院提出要在2015年创办体育大学的目标,这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当然,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学院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书馆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从管理、藏书、服务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四、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图书馆工作和各项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图书馆的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我院的教学、科研和训练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大力加强藏书建设、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人员素质,扩大服务范围,为实现学院创办“广东体育大学”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院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改善办馆条件,充实馆藏资料,优化藏书结构,加强现代化建设,为我院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资源保障,为我院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创办体育大学的目标提供应有保障。
发展目标:我院图书馆在2008年之前应建设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左右的新馆,并配备先进设施;馆藏纸质文献总量将达到50万册以上(电子图书约10万册),馆藏资料满足我院各专业、各学科用书的需要;电子阅览室机位达到100个以上,公共检索机位20个以上;建立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和发布平台,建设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和体育专家数据库,提供电子图书、全文期刊和各类特色数据库的检索服务。
六、主要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学院新图书馆将于2006年5月动工兴建,新图书馆要建成校园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功能需要”、“技术领先”和“以人文本”的三项原则。“功能需要”是指能够满足现代化图书馆各种功能的要求;“技术领先”是指能够收藏和利用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满足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给读者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新馆的建筑面积将达到20552M2,阅览座位1300多个。新馆在功能设计上采用藏、借、阅、检、研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具有突出的高等院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品位与风格,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采用灵活的开放式服务模式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集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于一体的新一代图书馆。其总体设计目标和基本要求为:
1、新图书馆大楼的建设要按“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的要求,按照一流的标准去规划设计,建成校园标志性建筑。
2、新图书馆要建成学院的文献服务和信息网络中心、检索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心,为广大读者提供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研究条件,成为读者学习研究、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3、新图书馆在建筑设计时,既要满足藏书的需要,又要满足服务的需要,同时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还要满足网络文献信息的检索和获取、学术报告、展览宣传、读者休息等多功能的需要,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条件。
4、新图书馆建筑要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紧密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为运行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提供灵活性强、适应性高的空间。满足藏、阅、借、检、研一体和空间布局灵活使用的要求。
5、新馆大楼整体设计理念是:开放式、多功能、人文化。要突出文化品味,注重智能设计,节约资源,健康环保,将新图书馆建设成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富有现代文化气息,既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使用功能,又有艺术欣赏价值,既符合图书馆建筑规范,又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管理要求,造型美观,匠心独具,与整个校园风格协调一致的图书馆。
6、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设计以人为本,处处为读者着想,力求人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提供人性化的阅读空间,努力营造求知、创新、高雅、自由的学术氛围,使之能吸引读者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满足个性化服务。
7、具备外向型高等学府学术殿堂的品味,以适应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需求。
8、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应有灵活性和发展余地,新图书馆要参考智能大厦得的综合布线要求来设计建筑,要具有传统图书馆向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能力。
(二)文献资源建设
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调整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为教学、科研、训练和竞赛做好文献资源服务,制订并逐步完善采访工作细则,全面加快馆藏资源建设,在现在33万册馆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2006年要达到纸质图书37万册,2008评估前达到纸质图书42万余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的规模。争取2009年馆藏图书馆总量达到50万册以上,2010年达到60万册,与学校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相适应。报刊订购将达到1000种的规模,并根据学院学科建设的需要,注意核心期刊和重点期刊的订购。并注重奥科会、全科会等一系列的体育论文集的收藏,拟成立体育特色的特藏库。
其间,需要在全校进行调研,逐步建立并完善藏书体系,加强体育类和相关学科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数据库的订购工作,使之形成更显著的我院藏书特色。
(三)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及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 图书馆新馆将采用全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稳定、高效、使用方便为目标。在硬件设施方面,采用国际名牌的服务器和交换机,配置高性能、大容量的存贮设备,满足电子图书、随书光盘、论文提交和其它特色数据库的存储要求;新图书馆大楼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提供高速、完善的网络信息接入点,同时具有语音广播、消防监控、闭路电视监控功能。在软件方面,鉴于目前使用的SULCMIS III在功能、稳定性方面存在缺陷,新馆将考虑采用更成熟、更先进的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在数据库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网络图书馆的合作,为读者提供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万方电子资源、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检索和下载服务;同时,购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报刊数据库、体育咨讯网;建设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包括博硕士生论文数据库、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院内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专家数据库,以及各体育大项(例如篮球、足球、田径等)的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方面,在购买10万册电子图书的基础上,以后每年将新增1—2万册。
(四)图书馆管理
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与各系、部选派相应学科的教授建立联系;成立广州体育学院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协调机构,负责各学科文献资源以及数据库建设的咨询、规划和监督工作。
采用先进的全面办公自动化系统,降低办公成本,增强各种事务的透明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水平。
(五)员工队伍建设
加强图书馆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教育工作。
继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图书馆员工敬业爱岗的自觉性,挖掘全体馆员的潜力,充分提高馆员积极性、创造性和服务热情,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工作,增强做图书馆人的自豪感。
通过岗位聘任和业务培训,进行图书馆业务人员的合理分工;通过引进人才和继续教育,改善图书馆的专业结构,力争到2010年使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数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六)图书馆服务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指导思想,全面更新服务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在做好图书馆基本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高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设立咨询台,编制推荐书目,开展在线咨询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主动承担教师所主持的各级别课题所需要查找的文献资料,提供各级别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等情报,实行定题跟踪服务,为学院的教师从事高水平课题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学院的科研建设做贡献。加快图书馆网页建设,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导航,实现快速获取资源功能;在图书馆网页开辟“新书通报”、“新书点评”和“读者荐书”栏目,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
以新生培训,文献检索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提高读者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七、主要措施
(一)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图书馆的事业的建设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赖于上级领导的支持,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保障的重要部门,我们应千方百计地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努力改善办馆条件,争取在2007年建成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方便、舒适的借阅环境。
(二)加大经费的投入。2010年预计图书馆藏达到60万册,希望财务部门作好经费计划,保障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
(三)加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
图书馆计划将进行一系列数据库的建设,购进电子图书等都需要硬件设备的投入,还有目前图书相匹配的光盘也需要购置相应的硬件设施,才能达到图书与光盘同时能与读者见面,更好地使文献资源得到利用。从现代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读者借还书处需采用双显示系统,更好地方便读者。
(四)强化管理,提高办馆水平。
在认真贯彻执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图书馆的各项制度,使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有章可循。继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其它制度。
(五)提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六)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业务发展。
人才是办馆之本。要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对现有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图书馆各项业务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