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贴息支持的暂行办法
关于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贴息支持的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应对危机,市政府决定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包头市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业[2003)143号)在包头市纳税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包头市“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各类中小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中小企业发展贴息资金,是由市、旗县区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扩大规模等,使用了银行贷款(包括各类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用于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项目贴息的资金。对担保公司给予适当补贴。
第二章贴息资金的安排原则、重点和方式
第四条 贴息资金安排的基本原则
(一)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包头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确定支持重点。
第一产业重点支持农畜产品加工、,流通及服务“三农”企业。第二产业重点支持机械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钢铁和不锈钢的延伸加工与配套产业、铝的延伸加工及配套产业、稀土应用类产品开发产业、镁合金及其延伸加工及配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有信誉有实力有资质建筑企业。第三产业重点支持面向生产的物流基地、各类交易平台建设及生产资料市场建设项目,面向生活的连锁经营、社区服务业项目、农村牧区市场建设、商贸餐饮及旅游等项目。
(二)有利于资源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
(三)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择优扶强,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引导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第五条 贴息资金根据符合贴息、条件的项目融资总额、当年贴补率计算确定,贴息率不超过当期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为一年,最长不超过两年,贴息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已获得上级部门贴息资金,其不足部分也可贴息。
第三章 贴息资金承担单位的条件
第六条 项目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一)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二)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三)良好的纳税信用;
(四)其他具备的条件。
第七条 申报材料内容
(一)相关部门和财政部门出具的正式申请文件、项目资金申请表;
(二)企业法入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符合资质的设计部门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等相关材料(流动资金贷款除外);
(四)有关部门出具的企业上一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和银行信用等级等相关材料;
(五)环保部门提供的环保评价意见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节能评估报告;
(六)银行贷款合同、银行贷款到位凭证和利息支付凭单(复印件);
(七)纳税地纳税情况证明;
(八)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九)适度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相关资料的条件。
第四章 贴息资金的申报、审定和下达
第八条 贴息资金申报程序:由项目单位所在地区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本地区上报项目进行审核后,联合向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及市财政上报。
第九条 分产业成立市贴息资金项目评审委员会,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入和专家组成,对旗县区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条 各产业评审组在对上报项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筛选提出贴息资金支持项目的初步意见。
第十一条 市财政局商各产业评审组组长、副组长,确定贴息、支持项目及额度,并下达贴息资金预算。
第五章 贴息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二条 贴息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贴息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第十三条 贴息资金和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市财政局负责贴息资金的预算管理、项目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确定贴息资金的年度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对旗县区联合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项目单位收到贴息后,流动资金贷款贴患作冲减财务费用处理;固定资产在建项目作冲减工程成本,竣工项目作冲减财务费用处理。
第十五条 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及包头市的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贴息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凡违反规定,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贴息资金或项目实施存在严重问题的,除将违规贴息资金全额收缴外,三年内取消该项目申请贴息资金的资格,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篇:三明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三明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9-01-19 【生效日期】2009-0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三明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为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市政府从2009年起,在市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中小企业发展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为确保专项资金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合理、高效使用,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资金使用对象
在三明市依法注册,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均可申请贷款贴息资金扶持:
(一)“4+1”重点产业企业;
(二)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
(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
(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
(五)替代进口、扩大出口的企业或项目;
(六)为当地工业生产提供物流、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配套服务的企业或项目。
二、资金使用条件
成长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强制性规定,符合全市区域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
(二)具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符合市场扩大、自主创新、财税增收、就业增加、节能减排等要求,当年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
(三)资金来源确定,已取得银行贷款。
三、资金使用方式
每年从市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对1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原则上一家企业确定一个项目,给予一次不超过10万元的贷款贴息(同一项目当年已享受市级以上专项补助的,原则上不再重复补助)。逾期贷款不予贴息。
四、资金使用管理
市经贸委根据专项资金预算规模,负责牵头制定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受理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核;市林业局、科技局配合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共同做好专项资金审核工作。
市财政局按预算管理要求,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跟踪问效。
五、资金使用程序
(一)申报
1.申报程序。由企业所在地经贸局牵头,会同林业局、科技局、财政局组织企业统一向市经贸委、市财政局申报。
2.申报材料。企业申请贷款贴息资金,需要提供以下申请材料:(1)三明市成长型中小企业项目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申请表;(2)项目上一或当年的贷款合同、贷款落实到位凭证,以及银行计息单(复印件);(3)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复印件)。
3.申报时间:每年3月底前。
(二)审批
1.联合审核。对申报贴息补助的中小企业,由市经贸委、林业局、科技局、财政局共同审核,拟定贷款贴息标准。
2.社会公示。对由市经贸委、林业局、科技局、财政局共同审核后的贷款贴息扶持企业,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
3.政府审批。对经公示后无异议的贷款贴息扶持企业,由市经贸委、林业局、科技局、财政局共同报请市政府审批。
(三)资金拨付
对经市政府审批同意给予贷款贴息扶持的中小企业,由企业依据市经贸委、财政局、林业局、科技局联合下发的批文,到当地财政局办理贷款贴息拨付手续。
六、资金监督管理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贷款贴息资金,并接受市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贴息资金;对违反规定的,除将涉及资金全额收缴外,还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取消其今后项目申报的资格。
七、附则
(一)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实行一年一定。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三)本办法由市经贸委、林业局、科技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 明 市 人 民 政 府
二○○九年一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具有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和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的巨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使它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当前各商业银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担保、自身规模小、资信较差,降低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投放贷款的信心。
2、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合格有效的财务审计报告,使得金融机构对其缺乏信任。
3、由于中小企业户数多,经营管理状况不稳定、规模小,抗击市场冲击能力差,使得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4、目前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方式还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审批程序复杂,时效性差,难以及时满足资金需要,评定信用等级、审查贷款条件时与大企业使用同一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的有利条件
1、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往来简单、借款额度相对小的特点,金融机构对其能准确地把握,一旦发生贷款风险,所受的损失也小,这样能增强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
2、中小企业类型多、经营行业不同、产品不
一、生产阶段不同,金融机构选择客户的余地大,而且还能够分散降低信贷风险。
3、金融机构对多数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支持,能够比较容易地转化为银企间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从而增强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目前商业银行都将效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因此发展潜力大、忠诚度高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
三、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1、制定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充分理解领会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制定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标准,凡是正常经营、不搞盲目扩张、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不论其规模大小和所有制形式,其资金需求银行都应给予积极支持。利用利率等市场手段,扶优抑劣,促进中小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对投向合理而资金暂时有困难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予以支持。
2、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要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
3、创新业务品种。金融机构应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和财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流动资金整贷零偿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自然人委托贷款等新业务品种,同时将许多业务品种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小企业,如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等。除积极增加信贷投入外,还通过开展票据贴现、保函、保理等业务,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4、提高办事效率。应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增强信贷人员的服务技能,改进信贷工作流程,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
5、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合格、足额的贷款抵押资产以及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单位的情况,可以借助专业物流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动产实施集约式的质押监管,实现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物流的有机结合,在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固定资产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现金流和经营状况的动态监控,有效降低平均监管成本,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可以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采用企业互保、联保、货权质押、仓单质押、成立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难问题。
6、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银行与中小企业应建立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平等自主、诚实守信、双向选择、相互制约的关系。银企双方在经济往来中,应视诚信为生命,切不可把自己的经营风险转嫁给对方,真正维护各自的信用。
第四篇: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多数处于起步时期,资金紧缺,自身融资能力有限,迫切需要金融部门的支持。在此,就全市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并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不仅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还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但中小企业所得到的金融支持却与其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不对称。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得到银行的贷款十分困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金融机构贷款营销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银行方面来看,主要有五个因素。一是授权有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调整后,对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上收了基层机构的贷款审批权,几乎每一笔贷款都需一级分行的授权,极大地削弱了基层机构的自主能力,从而限制了基层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权限。二是体制僵化。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制与监督机制方面,审批环节过多,手续比较复杂,信贷约束机制过于僵化,这就形成了贷款审批权限的高度集中、审批程序的复杂化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高频率、小金额、快周转、强时效之间的矛盾。据调查,多数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较旺,且资金周转频繁,而银行从受理到发放一般需要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新开户企业的首笔贷款又必须上报一级分行审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往往是急不可待,望而兴叹。三是重“大”轻“小”。在营销战略上,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是 “四重”战略。将贷款主要投放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上,这使得贷款投向高度集中,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往往形成“贷大、贷长、贷垄断”现象。中小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能达到商业银行要求的也为数不多,绝大多数企业望尘莫及。据统计,四家国有银行8月末对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按加权平均)为30.42%,建设银行仅为10%,相对于中小企业对GDP73%、对就业70%的贡献率,资金支持显然不足。商业银行的这种抓大放小、扶强扶优的战略思想从上到下是一脉相承的,致使一些基层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显得无能为力。四是双高一低。即贷款门槛高,管理成本高,信贷人员营销能力低。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相对过高、程序复杂,中小企业很难达到标准,所以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从银行角度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平均约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在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利益驱动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制约。多样化的企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营销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信贷营销人员往往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对市场的专业性知识了解得太片面,甚至匮乏,导致对中小企业的申请项目不能进行正确的前景预测,很难与银行达成共识,使企业失去了贷款的机会。五是责权利失衡。银行信贷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责、权与利并不统一。经办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责任,致使每笔贷款的发放谨小慎微,国有银行表现尤为突出,贷款发放的多少与信贷人员的利益相关不大,加之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限制了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
第二,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有四个主要原因。
从企业自身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受到阻碍有四个原因:
1、中小企业的自身资产不足,寻找贷款担保难,是难以取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直接原因。中小企业要取得银行贷款,按照银行的规定要具有一定的抵押资产或相当实力的保人进行担保。但实际上,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的保人不多,即使有些企业愿意担保,但符合银行条件的担保企业为数不多。因此一些中小企业想要贷款但苦于找不到担保企业,便无法在银行获得贷款。
2、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差,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近几年,我市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是比较迅速的,这给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从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过的几家重点企业看,曾经一致被市场看好的企业如原七台河市铸造焦厂、全元化肥厂,当时银行为其注入了上千万元资金,扶持其发展,后来因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等种种原因,使企业经济效益逐渐下滑,导致企业还款延期,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银行为加强审慎经营,对这类企业也不敢轻意追加贷款。
3、中小企业信誉度不够,是企业取得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我市中小企业共计1939户,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足70户,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被评为B级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现实中一些中小企业信誉度低,甚至有的企业存在着恶意逃废债的行为,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悬空而无法收回,几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映数字表明,涉嫌逃废债的企业户数,占贷款企业总数近30%,涉及贷款金额高达3亿元,这使银行业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影响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放款。
4、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制约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体放贷规模。随着我市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一些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优势企业与弱势企业的差距逐渐加大,形成优势客户银行争抢业务,而弱势客户求贷无门。
(三)社会经济大环境中的现实因素
1、企业改革的不规范,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一是银行对转制企业信贷监控难度加大。在企业转制后,由于股份制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从而对银行依赖性相对减少;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因得不到开户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出现多头开户甚至“跑户”现象;有些企业实行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合股经营后,财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分离,客观上造成承贷单位和实际经营“两张皮”的状况;有些企业在改制中实行“金蝉脱壳”策略,新企业无意还贷,老企业又无能还贷等等,所有这些加大了银行对企业信贷监控难度。二是企业破产造成贷款难以回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长期亏损、资不低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将不得依法破产。但却有一些企业,名为破产,实为逃债。一些政府部门从本地利益出发,没有大局观念,认为企业破产了,可以逃避债务,给当地企业减
轻了负担,而银行资金的损失与当地政府没有利害关系。久而久之,银行自然产生“惧贷”心理。
2、依法维护金融债权难。金融部门依法收贷清息时,往往会遇到法律方面的困扰:一是诉讼后审判时间长;二是依法收贷执行难。虽经判决银行胜诉,却难以执行。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时又要交一定的执行费,而银行最后往往是得不偿失;三是依法破产清算按照法律规定,其偿付顺序是破产费用、工人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税收、所有债权人债务(按比例偿还)。由于破产企业已资不低债,按顺序偿付,轮到银行时,清偿资金已所剩无几,根本不能弥补贷款损失。正因如此,对一些进入困境的企业,虽然银行“拉一把”便能“起死回生”,但银行又岂敢再注入资金援助,一旦新增贷款后,再破产,银行债权谁来维护?
二、金融机构应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因素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是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些问题不是基层银行所能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银行与企业的自身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一)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银行信贷支持体系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服务理念,正确认识银企关系的本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矛盾的共同体。贷款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这一层面讲,企业就是银行的生命。所以银行和从事银行工作者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生产的观念,最终还是要保证企业能够持续、更快的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就是社会进步,同时就是支持银行自己的事业。
2、调整经营战略,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不要“嫌贫爱富”,要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在选择客户时,应重点关注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目前积极引导和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要法人代表信誉良好,企业产品有潜在市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就要大胆施贷予以支持;对已有信贷关系、信誉良好、金融意识强、经营前景较为乐观,但是效益暂时欠佳的企业,可以在落实还款保证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贸易融资、封闭贷款、短期授信业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尽快扭亏为盈;对于出现不良贷款企业,银行应为企业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转制,努力盘活不良贷款。
3、改进授信制度,在授信方式和担保方式上拓展思路,增大小企业融资的可选择性和可行性。如在授信方式的选择上,不拘泥于贷款这一种方式,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控险方式的不同,积极办理银行承兑、银行和商业汇票贴现、打包贷款等;在抵(质)押品的选择上,摒弃过去仅限于存单、房产、土地的狭窄选择,积极办理存货质押、动产抵押、股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人寿保单质押、专利权质押、进口货权质押、品牌使用权质押等。
4、要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简化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手续,增强对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一是积极推广授信额度方式,额度内简化审批程序,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推行优良信用企业授信绿色通道制一站式服务;二次以上授信企业资料和审批程序简略制等。二是建立约束和激励相对称的科学管理机制,达到信贷风险约束与增效的双重目的。三是灵活处置信用贷款与抵押设置的顺序问题,对技术改造项目潜力大而资金不足购买设备或更新厂房的小企业,可以采取“先信用后抵押”的形式发放贷款。
(二)监管部门应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步伐和创新力度 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一是要按照中国银监会“抓住两头、带动中间”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要积极促进其分支机构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市场营销、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积极做好辖内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准备工作,继续做好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保持农村信用社改革过渡时期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二是要积极促进银行业机构增强创新意识,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监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合理确定监管权限和范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不必要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激发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商业银行增强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积极促进银行业机构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市场调研,倾听消费者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呼声,积极为商业银行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在受理新产品、新服务市场准入的时候,充分注意其科技含量和创新成果,不断引导商业银行开发消费者需要的、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业务,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金融消费水平的提高。要通过加强金融宣传和信息披露,增进人民群众对现代金融产品的了解和相关风险的识别。总之,要通过促进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最终促使其增强竞争力,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全社会的大事,当地政府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当地政府要明确信用管理的协调部门,牵头成立由工商、财税、社保、质检、公安、法院、银监局、人民银行、信息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升我市良好的诚信环境。只有增强企业信誉,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才能使银行和企业在改革中共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尽快设立中小企业联合征信机构,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网,向社会公开。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在评级指标的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效益性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评级体系鼓励和支持守信企业,加大对造假、逃废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不照章纳税等失信企业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2、有关部门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有偿咨询,建立银行同业的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对于发展前景良好、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可建立“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名单;对于有骗贷或违约行为的中小企业,应在金融同业中予以通报,增加中小企业及其股东的违约成本,促使其主动增强对自身的风险约束,防止其多头融资,套取银行信用。当前,特别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企业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机制和制度。
3、努力构建中小金融机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互合作,共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格局。逐步改变中小企业单纯依靠中小金融机构贷款的现状,并配套出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措施。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完全依赖中小金融机构贷款的局面,提高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例,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完善政策和法规鼓励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构建完整、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减轻银行信贷资金压力。
4、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形成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是企业获得贷款的必要保证,也是有效维护银行债权的手段之一,担保机构要简化手续,成为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真正起到为中小企业担保作用的机构。担保机构的作用发挥得好,就能为企业取得资金起到关键作用。在这一点上可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建立由政府部门扶持的担保基金或政策性担保机构。进一步拓宽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改进担保服务,科学设计担保机制,积极出台各项相关政策,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如商业担保机构、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等。同时,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资金资助及补偿、受保企业及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控制与损失分担、政府的协调及监管问题进行规范并形成制度。
第五篇:信用社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信用社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多年来,各级政府及农村信用社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文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影响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从农村信用社方面看:
一是中小企业的资本金小,经营波动大,风险大,逃废债务多,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流失严重,造成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品种单一,对中小企业只开展担保贷款,不发放信用贷款,限制了贷款投放。根据《贷款通则》的规定:”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刀切只发放担保贷款,制约了优良企业贷款需求,不利于优良企业通过农村信用社融资渠道加速发展。
二是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计划性较差,对贷款常常要得急、频率高,而单笔贷款数额又较小,但贷款的项目考察、贷款审查等程序一点不能少,且较难把握其贷款用途,这既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本,也使贷款管理难度增加。而在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贷款发放的责任人贷款收回后,奖励很少,或者没有奖励;但是到期不能收回,处罚过重,对贷款第一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制,影响了信贷员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三是资产保全难。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乡镇企业,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农村信用社贷款无法采用抵押方式实行保全,较好的第三方担保又难以找到,给农村信用社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各地至今仍没有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保险机制以及正常的呆账贷款核销机制,也使贷款保全难度很大。是受过去乡镇企业贷款损失大、企业逃废债现象比较严重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存在”惜贷“惧贷””的心理。
2、从企业方面来看:
一是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透明,农村信用社无法评级授信进行贷款支持。
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产权法律文书不完,无法办理抵押担保。
三是部分中小企业主观念落后,缺乏主动与农村信用社沟通的理念,习惯小规模生产条件下的民间筹资,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要求和程序不理解,嫌麻烦。
四是部分中小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管理落后,产品销售前景暗淡,利润率低,不符合信贷扶持条件。
3、从社会中介服务方面来看: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二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
三是法律服务软弱,对中小企业恶意逃废金融债权的约束不够。
二、关于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制定选择中小企业的标准。一是要选择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二是重视对企业法人代表的考察,要对其信誉、个人品质、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做尽可能全面的最解。三要选择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企业。所选择的企业原则上要求资产负债率低于65%,所有者权益不低于200万元,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四要注意对企业产品市场和科技含量的分析。要把企业上规模、产品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作为信贷倾斜的对象,限制对一般加工工业和低小平企业的信贷支持。五要针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较单一,产品生产周期短,经营情况变化快的特点,以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观点及时调整优化中小企业客户群体。
2、切实加强信贷风险防范工作。具体要掌握三个环节: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抵押贷款的比重。要尽量实行抵、质押物,并严格按《担保法》有关规定办理好有关手续;除用企业的房产、设备依法作抵押外,可要求企业的法人代表或企业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以其私有存单、房产作抵押。二是对企业的贷前调查一定要细致全面,不仅要掌握企业财务、产品市场状况,而且要调查了解企业法人代表的整体素质。三要切实加强对贷后检查工作。要积极参与企业的改制工作,参与企业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资金管理等服务,确保企业改制规范动作,最大限度地保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
3、对中小企业实施全方位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要运用自身的优势,想中小企业所想,急中小企业所急,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把对中小企业支持从原来以信贷支持为主向信贷与其它金融服务并重方向转变。在金融服务上,可以为企业转制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金融政策、利率和信息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办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保函等,扩大间接投入;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开户、结算、提现、销售资金、还本付息等进行监督,杜绝其资金体外循环。
4、适当下放基层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实行等级授信授权有机统一。按照标准严格把关,确保等级授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中小企业评级授信后,在授信额度内给农村信用社充分的贷款发放权。这样既能坚持标准、从严评级授信、降低信贷风险,又能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小额、多次、快速的特点。
5、选择多种形式投放贷款,解决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在有效防范贷款风险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展多种担保形式,发放多种低风险的贷款。对中小企业既要开展担保贷款,也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还可探索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其它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
6、把中小企业信贷计划作为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区域经济民营化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工作重点逐步转向为中小企业服务,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营销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同时,农村信用
社当年新增存款的—定比例,如50%,作为各地支持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这样既可调动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的积极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区域经济的扶持,充分解决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又可以防止贷款过度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造成金融风险集中。
7、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实资本金,完善运作机制。以财政出资为主,吸纳中小企业入股,不以盈利为目标,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避免行政十预,实行市场化运作,减少担保风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为相关部门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有偿咨询,大力开展信用环境治理工作,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的惩处力度,特别是要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机制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