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十日谈》有感

时间:2019-05-15 12:1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十日谈》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十日谈》有感》。

第一篇:读《十日谈》有感

读《十日谈》有感

书名:《十日谈》

作者:卜伽丘

译者:黄石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主要内容:

作品叙述了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横行期间,七个贵妇和三个绅士在教堂相遇,并相约离开佛罗伦萨到郊外一座小山上的别墅去避瘟疫的故事。到了别墅后,他们商定每天选出一位“皇后”或者“皇帝”约定今天所讲故事的总题,然后大家照总题依次序讲故事。故事讲了10天,故名《十日谈》。这些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凶残和教会的虚伪,在中世纪欧洲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权威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

精彩语段:

不多时,修士返到院中,院长传他进去,对他大加叱责,吩咐下狱。但修士从容地答道:“圣父,我皈依黑衣教派的日子不长,对于该教的戒律细则尚未熟悉;而你也只教过我谨守禁食和彻夜祈祷的规条,但应该如何对付妇女这一层,你却没有告诉过我。今天你给我作了一个示范,如果你肯赦免我,那么,我答应以后一定照我所见的去做。”

院长听了这番话,立即明白了修士的意思,不觉面红耳热,差于施罚与自己同科的罪恶,于是便赦免了修士,并且叮咛他严守秘密,不要把他看见的事情传扬出去。他们又暗地里把女郎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发出院。听说那女郎后来仍时常进修道院来和院长、青年修士幽会。(第一日,故事四)

点评:

文艺复兴前期,在宗教神权统治下的欧洲中世纪,僧侣教士有恃无恐,借着上帝的名义为非作歹、骄奢淫逸,无恶不作。那些崇尚所谓的“禁食、禁欲、诚朴、无咎、圣洁”的披着宗教面纱的虚伪的教士所让人不齿的行为,从这两个选段中可窥见一斑。

然而,选段的精彩之处绝不仅仅是用平淡的语气,平实的语言描述揭露了修道士的寡廉鲜耻和淫荡邪僻。而更在于青年修士那段精妙绝伦、无懈可击的回答中。他巧妙地用了一句:“但应该如何对付妇女这一层,你却没有告诉过我。今天你给我作了一个示范,”来旁敲侧击揭发院长自己所作的苟且之事,一个“示范”,让院长听出了意思,羞愧难当。但同时,他又对他自身所犯的罪恶并不追究,因此也赦免了修士。由此我们不仅可以看清修士们的丑恶,而且更钦佩作者用词设句的巧妙精细,环环相扣,滴水不漏,实在令人叹服。

精彩语段:

贵妇听了,觉得向国王诉苦完全绝了望,可是仍想出一种报复她深受困厄的办法,由此可鼓起国王的精神,革除他的懦弱之性。

于是她来到国王跟前,泪流满面地说:“王上啊,我来到御前,并非想求你替我伸冤雪恨,只乞求你给我一个小小的满足,就是告诉我,你怎么能够容忍人家加于你的侵犯,好教我今后也学会安心忍受人家加于我的困厄。天知道,假如我有这种权力,我很愿意把它交托给你,因为你很能忍耐。”

当时国王虽然麻木不仁,一听妇人的话,不啻大梦初醒,顿时振作起来,始用最严厉的办法给那贵妇伸冤。从此以后,凡有人胆敢侵犯他皇冕的尊严,他必定最热心地施以惩戒。(第一日,故事九)

点评:

这几个语段最精彩的莫过于贵妇的几句巧妙话语了。她深知直接向国王诉苦请求伸冤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懦弱昏庸的国王连自己受侮辱都不敢声张,更何况是帮助别人洗脱冤屈。因此,她退后一步,用乞求国王教给她忍受困厄的方法来旁敲侧击。这样既不会激怒国王,又委婉地提到了国王很能忍耐,实际上是说国王太过懦弱。麻木不仁的国王一听,顿时醍醐灌顶,决心痛改前非,帮助妇女伸张正义,成为英明圣主。贵妇的这番话语可谓别出心裁,既隐晦地让国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也照顾了国王的颜面,没有直接指出他的懦弱,最后成功地让国王如梦初醒,欣然纳谏。贵妇的这番话绝不亚于邹忌讽齐王纳谏,不亚于邹忌婉言相劝的聪明才智。

精彩语段:

最后极恭敬有礼地询问他:“你不见那么多活泼漂亮的青年绅士正纷纷向贵妇求婚吗?为什么还不自量力,迷恋这个美貌的女子?”阿尔伯特大夫至此才知道她们哄他进来不过是要嘲弄他一番罢了,于是从容答道:

“夫人,、、、、、、我未尝不知道自己年迈,也未尝不知道有很多青年人向你求婚?然而促使我爱恋你的是因为:在下午小食的时候,我时常静静地观察妇女们吃羽扇豆和韭菜的情况。虽然吃韭菜一点好处都没有,但吃根部害处最小,而且味道也好。但你们有一种坏习惯,往往用手指夹着韭菜的根部吃茎部,这不但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有种不好的气味。故此,假如你照此道理选择爱人,那我便是最佳伴侣,而其余追逐你的恋人都得一律摈弃。”(第一日,故事第十)点评:

看完阿尔伯特大夫用巧妙的话语,以妇女们吃韭菜为喻体,委婉但又有力地反过来驳倒了妇女们对他的嘲弄,不

仅为自己解了嘲,争回了面子,还让高傲无礼的贵妇们看到自己的愚笨,让她们醒悟,羞愧,教训了她们一顿。

阿尔伯特用韭菜的茎部自比,把追求贵妇的青年绅士比作根部。他以贵妇们吃韭菜深知根部好处多,味道好,却反而选择没有好处,有怪味的茎部这一件事为例,讽刺照贵妇这种道理来选择爱人的话,他就相当于是被她们青睐的韭菜茎部。这样的回答免除了他的尴尬,把之所以会不自量力追求她们的责任推给了贵妇,搏回了颜面也铩了贵妇们的锐气!使我不得不佩服阿尔伯特的机智灵敏,佩服作者著书时构思用词的精妙。

除了以上摘抄的精彩语段外,《十日谈》最成功,最值得称颂的是第七日“妇人欺骗丈夫的诡计”下的十个故事,这十个故事都讲述了聪明的妇女是怎样用诡计骗过丈夫从而和情人幽会的故事。虽然照我们常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评判这些妇女的行为,无论怎样,总是不道德,不值得赞扬的,甚至是是伤天害理的。但是一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来看,作者大写特写这样违背人常的故事却恰恰是应当的,有见地的!当时,妇女是禁欲主义和“礼教”的受害者,作者为了冲破“礼教”反对禁欲主义而以妇女背叛丈夫为例,表面上是侮辱女性,实质上是间接救援妇女出于禁欲主义和“礼教”的压迫。这对于妇女解放运动有不可磨灭的功勋。因此,这部书被称为“人曲”,得到了世人的推崇,流传千古。

第二篇:十日谈_读后感

《十日谈》读后感

《十日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卜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全书近70万字。其主要内容是抨击14世纪意大利的黑暗先是。主题是揭露教会、僧侣的腐败和虚伪。还有很多一部分故事提倡人性、人道,反对禁欲主义,同时也有小部分作品赞扬商人、手工业者的才干、智慧和进取精神。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尘世欢乐的追求和对生活得无比热爱,既鞭挞了禁欲主义,又揭露了教会上层人士的奸诈和虚伪,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彩。

这本书说的是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大瘟疫,从3月到7月的短短几个月内,就死了十万多人。有一个礼拜二的早晨,几个侥幸没有被瘟疫感染的青年男女(7女3男),在圣马利亚诺维拉教堂不期而遇,他们相约去郊区一座别墅居住以躲避这场瘟疫。他们带着7个男女仆人,每天在这座环境幽静、景色宜人的别墅里祈祷、散步、玩耍、唱歌跳舞。为了排忧解闷,在天气最热的时候,他们围坐在荫凉之处开故事会,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人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所以这本书取名《十日谈》。

《十日谈》对十六、十七世纪西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例如,纳法尔《七日谈》,贾姆巴蒂斯塔的《五日谈》。莎士比亚的《辛白林》和《善始善终》、莱辛的《指着纳旦》等都受到其写作格局和写作思路的影响。

这本书十天故事中每一天各有一个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写作手法的巧妙。第一天,作者以讽刺的手法描述了上流社会的丑陋和罪恶。像第一则故事的切帕雷洛,一个靠编造假文书发财的公证人,最后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无耻之心,骗取了神父的信任反而成为了“圣切帕雷洛”。第二天,作者先是了命运对人们的束缚。像第三则故事开始女郎说的“如果要探明运作弄人这个题目,那真是越谈越有话说。第三天,作者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智慧来战胜命运。像第九则故事中,吉莱塔的命运,虽然自己和心爱的男人节了婚,但是丈夫不爱她,而是其他女人,吉莱塔却不屈服命运,利用了骗局使自己怀孕,从而重新赢得了丈夫的心。第四天和第五天,作者强调了爱情的悲欢。像入狱,情人去世,但是我们看到最后结局都是大团圆。第六天,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像第二则故事奇斯蒂的那句“找阿诺河啊”,第三则故事诺娜夫人的反唇相讥,都是辩论的技巧典范。第七天和第八天,说的是人们之间相互捉弄。第九天没有固定的主题。第十天则宣扬人们的宽容和忍耐等等。

像第二则故事中基诺十个臭名昭著的残暴强盗,但是得知院长有胃病时基诺盛情款待并只好了病。院长也非常高兴向教皇说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个故事的开始作者都有通过十个人的话语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哲理和思考。可以说是故事的主题思想的最佳归纳。

下面就以第一天第二则故事为例介绍一下。

亚伯拉罕和贾诺托:巴黎有个善良正直的大商人贾诺托,他有个忠诚老实的好朋友犹太人亚伯拉罕。因为亚伯拉罕不信天主教,贾诺托担心他死后会入地狱,就劝他抛弃犹太教,改信正宗的天主教。但亚伯拉罕认为世上只有犹太教才是最正宗最神圣的,坚持自己的信仰。最后,亚伯拉罕经不住好朋友苦口婆心的劝说,只好答应先去罗马看一看再说。亚伯拉罕到了罗马,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和调查研究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教皇、红衣主教、主教等一伙,从上到下,无一不是寡廉鲜耻男盗女娼的家伙,全是一群酒囊饭袋。进一步观察和调查研究后的结论是:这伙人嗜钱如命,贪得无厌,什么都可以拿去卖钱——人口、天主教徒的血肉、教堂上的职位、祭坛上的神器……其贸易之大,手下经纪人之多,连巴黎的巨商大贾也望尘莫及!他非常吃惊,非常纳闷,同时也非常神往。回到巴黎后,好友贾诺托问他对天主教的感觉。他说,照他看来,罗马已经成了一个藏污纳垢之地,它容纳了一切的罪恶:奸淫、贪婪、自私,那些修道士们可以说全是无恶不作的恶棍,但这么一个乱七八糟的腐朽透顶的教会不仅没有任何衰败的迹象,反而人气越来越旺,队伍日益壮大,看来这一定有神灵庇护着它的!他感叹:这么说来,你们的宗教的确是比其他的宗教更加神圣。现在,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做一个天主教徒的了,请你们按照圣教的仪式给我行洗礼吧!

阿们!“一个乱七八糟的腐朽透顶的教会不仅没有任何衰败的迹象,反而人气越来越旺,队伍日益壮大”,这种现象,忠厚老实的亚伯拉罕怎么能理解?我们这些可怜的普通平民百姓怎么能理解?看来除了将之归结为“这一定有神灵庇护着它的”以外,实在是没有更好的答案了。

任何一个地方,若要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就必须有可靠的法律来作保护。反之,凡是个人(哪怕是非常“圣明”的人)说了算的地方,迟早都是腐败丛生的。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自私卑下的内容,所以他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法律对他的规范、约束、震慑、保护,缺少了这个条件,仅靠个人的自觉努力的道德修养是不可能安稳生活的。根据政治学的经典理论,法律

条文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么,如果所制订的条文对那些制订条文的人没有好处,就不可能会有这些条文了。罗马天主教廷不可能没有法律,但在这政教合一的地方,教廷是不可能不庇护自己信徒的。所以,加入了这个团体的人,无形中都有“安全感”。当然,事实上并不是天主在保佑他,而是教皇,而是这个团体在保佑他。谁在保佑教皇这个团体?当然是不计其数的信徒们。任何人都是“趋利”的,当加入某个团体对他们来说是无一害而有百利甚至可以带来一本万利之好处的时候,出现趋之若鹜,如过江之鲫的场景也就很正常了。这样,教廷越庇护自己的信徒,信徒就越信任教廷,信徒就越来越多,所谓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因为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唯利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的,所以也就显得格外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壮大了队伍的力量。在这里,没有法律的监督制约,没有心灵的自我规范,只有肉体恶魔的放纵肆虐,试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团体?狼群里要学会狼叫,人们为了自保——当然,更多的人可能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就必须加入这个狼群,并在其中学着“狼叫”。因为有强大的惯性力量,所以亚伯拉罕看到了这么一个腐败透顶的团体却“人气越来越旺,队伍日益壮大”的奇怪现象。

“腐”的必然结果是“败”。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逻辑推理的正确。

关于本书的最大特色,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此书肯定了人性,宣扬了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痛批了当时欧洲教会的阴暗面。欧洲在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下,“人性”受到摧残,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性欲之事,也被视为是亵渎上帝和神的行为而打压。而《十日谈》中,却随处可见青年男女为了忠贞的爱情,克服了种种磨难,摆脱了种种障碍,终于获得了自由和幸福。而对宗教的批判和讽刺,则更加辛辣和厉害。

第二,作者薄迦丘尊重女性,维护女权,提倡男女平等,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在男性作为社会主导的中世纪,薄迦丘的这种女权思想却是很另类。在本书的序中,作者就开门见山地说:“有谁能够否认,把这样一本书献给美丽的女郎们,比先给男人们更合适呢?女人们因为胆怯、害羞,只好把爱情的火焰埋藏在自己柔弱的心房里,这一股力量比公开的爱情还要猛烈的多,凡有切身体验的人,对此都一清二楚。此外,她们又得听从父母、兄长、丈夫的意志,顺他们的心,受他们的管教。他们大部分时间总是带在闺房的小天地里,闲坐着,百无聊赖,情思撩乱,老是怏怏不乐。”又说:“对于像柔弱的女郎那样更加迫切需要安慰的人,命运女神却偏偏显得特别吝啬;为了部分的弥补这一缺陷,我打算写着一部书,给怀着相思的女人们一点儿安慰、帮助和消遣。”由此可见,作者对妇女们的同情,而《十日谈》这部书,主要是为了妇女而写作的。

第三,可以说,《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推动了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展。薄迦丘的《十日谈》第一次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绘声绘色的勾勒出一幅庞大而壮丽的社会生活图景。记得老师上课说过《十日谈》与《神曲》相媲美,被誉为“人曲”(或是“人间喜剧”)。可以说爱和智慧是整部书的两个基本中心思想。

Ps:通过阅读《十日谈》,发现与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也有伦理思想:三纲五常,妇道。当然,也有像《金瓶梅》这样的奇书,但是大多都沦为流氓文学和地下文学了。而主导的则是一大堆“机器人文学”。这也许能说明中欧的市民社会整合程度的差异和民主化差异了。

第三篇:《十日谈》读后感

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本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不容易转化的东西。但所谓好人和坏人,虽然品质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为都是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需要,只是满足需要时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坏人的区别。

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内。我阅读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本书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这一百个故事中,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不免是对残暴的人的批判,对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书本的开头所描写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罗伦萨的一场瘟疫,那时候的人民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置之不理,还有不少人是被误以为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这样的景况,七位年轻少女和三位年轻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栋远离瘟疫的别墅前进着。他们选出了伯姆皮内娅当他们的女王,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一个个故事拉开了序幕。

在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切伯雷诺 达普拉托的人,他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一生做尽了坏事,他在为穆夏托做事时来到了佛罗伦萨但却病倒了,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他请来了一为纯洁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谎言蒙骗了他,最后,他在临死前受了圣礼和涂油礼,那位纯洁的修士把他所忏悔的谎言信以为真,将他的圣行告诉了人们,他的圣洁也越穿越远。切伯雷诺 达普拉托就是这样活着,这样死去,这样成了圣徒。他虽然一生作恶多端,但在临死的一刻良心发现,真心悔罪,获得天主得宽恕,把他收进了天国。从这个故事可见作者薄伽丘对弃恶向善的人也怀有崇尚之心。

但书中不免也体现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本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不容易转化的东西。但所谓好人和坏人,虽然品质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为都是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需要,只是满足需要时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坏人的区别。

关于十日谈这本书的反教会、纵欲的思想不想多说什么。任何明眼人一眼便望见的东西。朱生豪在给宋青如的情书中偶然提到了《十日谈》,评论说“文笔很有风趣,但有些地方姑娘们看见要摇头,对女人很是侮辱,古人不免如此。”很是在理。

100个故事并且都围绕着同一主题的聚集在一起读起来未免乏味。可是吸引人读下去的是薄迦丘那幽默风趣的文笔。很自然的挥洒着看似轻松实则具有强烈批判力的文字。他描写美妙的佛罗伦萨郊外的风景,仿佛带我们走进中世纪天主统治下的清静世界。

第四篇:《十日谈》(节选)

《十日谈》(节选)(Decameron)短篇小说集,1350——1353

[意大利]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

[导读]

薄伽丘生于 1313 年,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薄伽丘是一个私生子,其父是佛罗伦萨的一位富商,母亲是法国人。薄伽丘自幼酷爱诗文,对商业不感兴趣,与父亲对他的期望相去甚远。18 至 23 岁时,老父只得让他改行在那不勒斯学习教会法典,但他志不在此,依然潜心研读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并借父亲的影响,参加了一些宫廷社交活动,这拓宽了他的文化视野,并开始用意大利俗语写作诗文、传奇、史诗、论文、短篇故事集等。

1336 年他用托斯卡尼语写出一部带有自传性质也可以说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长篇小说《菲罗柯洛》(Filocolo)。它以西班牙宫廷为背景,叙述了一对地位悬殊、信仰不同的青年男女历尽千辛万苦、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据说此书是写给他年青时代的情人“菲亚美达”的,寄托了作者最美好的希望。之后,薄伽丘又相继为她写作了长诗《菲拉斯特拉托》(Filostrato,1336)及中篇小说《菲亚美达》(Fiammetta,1343 —— 1344),借以倾诉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后者被认为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心理小说”。作品中出现的菲亚美达的形象可以和但丁笔下的贝亚特丽采和彼特拉克《歌集》中的劳拉相媲美,是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

《十日谈》这部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写于 1348 至 1353 年,历时 5 年之久,1471 年第一次出版于威尼斯。《十日谈》故事来源广泛,有的取材于中世纪传说、东方民间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七哲人书》、《马可波罗游记等》等);有的取材于宫廷逸闻、街谈巷议、历史事件和发生在佛罗伦萨当地的真人真事;有的取材于古罗马作家阿斯普里亚斯的《金驴记》。作品一反学者们用拉丁文写作的传统,采用了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方言写成。

《十日谈》作为一部人文主义的巨著,第一次在文艺领域向天主教会的权威进行了公开激烈的挑战,它通过含蓄、机智、赋幽默于嘲讽的艺术手法,塑造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对宗教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虚伪、荒谬、欺诈等反人性的嘴脸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如第一天第一则故事“歹徒升天”,一向愚弄人民的天主教会竟然被一个坏蛋戏耍;第七天第三则故事以及第八天第二、四则故事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教士的荒淫无耻;第六天第十则故事更是无情地揭下神职人员虚伪的面纱,将其丑恶嘴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十日谈》歌颂了坚贞美好的爱情,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及禁欲主义的自私、虚伪。第三天第一则故事讲了一个无赖扮成哑巴,做了修道院的园丁,院中所有的修女都争着同他睡觉,鞭笞了天主教会对人性的压抑。第四天第一则故事国王取出女儿情人的心脏放入金杯送给女儿,女儿把一种毒液倒在那颗心脏上和泪饮下,讴歌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十日谈》开创了短篇小说的新的艺术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如英国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玛格丽特·德·纳瓦尔的《七日谈》都模仿了《十日谈》的框架结构形式;拉封丹、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等也从《十日谈》中吸取过创作素材。

意大利著名文评家、文学史家桑克提斯把《十日谈》与但丁《神曲》相提并论,称它是“人曲”。《十

日谈》研究专家安托尼奥·安佐·夸里奥十分中肯地评价:它就像一面镜子极其忠实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及商品社会全盛时期的情况和社会危机的初期征兆。桑克提斯则认为“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时代”。

1375 年 12 月 21 日,一代文豪乔万尼·薄伽丘在故乡契塔尔多长别于世。墓碑上锩刻着他生前写下的四行铭文:

在这块石块下躺着乔万尼的骸骨,他的灵魂在天主面前,点缀永生

劳苦的业绩。故乡契塔尔多,乃是薄伽丘之父,他为灵魂提供养分。

[ 作品 ]

1348年,繁华的佛罗伦萨爆发了一场可怕的瘟疫,疫情疯狂蔓延至城市的各个角落,一时间腐尸纷呈,十室九空,人心惶惶……有七个少女、三个青年绅士侥幸不死,他们来到乡间一所别墅躲避瘟疫,为了打发时光,众人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在第四天,有这样一则故事:(钱鸿嘉等译,选自《十日谈》译林出版社 1994年第1版)

[ 细读 ]

《十日谈》中收录了许多忠于爱情、撼人肺腑的故事。薄伽丘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了一对恋人为争取幸福的爱情而进行的斗争,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封建的等级制度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和讨伐。第四天的第一、第四、第五、第六和第八个故事等塑造了一系列机智、忠贞勇于为爱情而牺牲的多情女子形象,吉丝梦达、戈斯坦莎、伊萨贝塔、安德莱奥拉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划破了中世纪的漫漫夜空,而吉丝梦达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颗

亲王坦科雷迪的独生女吉丝梦达正值青春年华,身段漂亮,面貌娇媚且才思过人。不幸的是,新婚不久丈夫便撒手西去,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而父亲似乎根本就没有让她再嫁的想法。寂寞难耐的吉丝梦达看上了父亲的侍臣圭斯卡尔多,并与他私通。父亲发觉后恼羞成怒,责骂她竟然找了一个如此卑贱的人苟合。勇敢的吉丝梦达并不忌惮父亲的淫威,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自己是血肉之躯,你该知道,你养的女儿也是血肉之躯,而非铁石。尽管你现在年纪大了,可你该记得那青春的法则有着什么样的、多大的力量。虽说你的青春年华大部分都用在征战上了,但你要承认安逸舒适对老人们都有影响,别说对青年人了。”也谴责父亲置她的青春于不顾,让她寡居在家,是自私、非人道的行为。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圭斯卡尔多作情人,吉丝梦达更是以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身份愤然申讨了封建的等级制度,“只要心无偏见,你肯定会说圭斯卡尔多是最高贵的,而你的那些贵人全是无能之辈”。苔丝梦达打破了世俗的偏见,勇敢地提出了对于人的新的评价标准,为他可爱而出身低微的情人争社会地位,这一富有民主思想的激情告白,可以说是薄伽丘作为平民阶级的不平之鸣。

然而,坦科雷迪残忍地杀死了圭斯卡尔多,并将他的心脏取出,放入金杯,送给女儿。悲痛欲绝的吉丝梦达死意已决,她将一种毒汁倒在情人的心脏上,亲吻着,和着眼泪饮下。吉丝梦达对于真诚、伟大爱情的追求虽以悲剧告终,但她把死亡作为对封建等级制度和虚伪礼教的彻底反抗,震撼了统治者,也警醒了后人,无疑是人文主义爱情的巨大胜利。

(陈洪兵)

第五篇:十日谈 读后感

《十日谈》读后感

薄伽丘(1313--1375)薄伽丘是意大利作家。他出生在巴黎,早年在那不勒斯经商,后半后大部分时间住在佛罗伦萨。在这一城邦的政治斗争中,他拥护共和政体。他是彼特拉克的好友,和彼特拉克一样酷爱研读古代文化典籍。薄伽丘是个多产作家,写过传奇、叙事诗、史诗、短篇故事集等。他的杰作是短篇小说《十日谈》。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1348-1353)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称为“黑死病”。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的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十日谈》对欧洲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英、法、西班牙和德国不少作家的作品都模仿《十日谈》,或从它的故事中吸取创作素材。

据薄伽丘讲,《十日谈》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据的。作品中描写和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颂自由爱情的可贵,肯定人们的聪明才智等。作品也揭露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教会的罪恶,教士修女的虚伪等等。薄伽丘是在佛罗伦萨长大的,他从小向往民主自由,对教会的黑暗统治表示不满,长大后,多次参加政

治活动,反对封建专制。《十日谈》就是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有力武器。《十日谈》写完后,薄伽丘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时常被教会派来的人咒骂和威胁。他有一次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谈》全部烧毁,幸好他的好朋友——意大利著名的民主诗人彼特拉克苦苦相劝,《十日谈》才得以留存至今。

《十日谈》是一部故事集,但不是普通的汇集故事的作品。薄伽丘采用故事会的形式,别出心裁地以框架结构把这些故事有机地组成一个严谨、和谐的叙述系统。大瘟疫作为一个引子,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十个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而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点明自然祸害导致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的堕落,为整部作品涂抹出时代底色。这段引子,作者的开场白、跋,和10名男女在别墅的活动,是一个大框架,巧妙地包容和串连了主人公们讲述的100个故事。这100个故事,除了第一天和第9天没有命题外,8天的故事各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展开,使这框架结构浑然一体。而故事中的人物也常常讲述故事。这样,大框架中套小框架,故事中套故事,既可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观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庞大而活跃、复杂而有序。

薄伽丘以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出色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叙述故事,概括生活现象,描摹自然,叙写细节,刻画心理,塑造了国王、贵族、骑士、僧侣、商人、学者、艺术家、农民、手工业者等不同阶层,展示出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和

自由思想。它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这一百个故事中,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不免是对残暴的人的批判,对善良的人的崇敬。欧洲在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下,“人性”受到摧残,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性与之事,也被视为是亵渎上帝和神的行为而打压。而《十日谈》中,却随处可见青年男女为了忠贞的爱情,克服了种种磨难,摆脱了种种障碍,终于获得了自由和幸福。而对宗教的批判和讽刺,则更加辛辣和厉害。

薄伽丘也不止于对僧侣的个人品质进行抨击。他的批判要深刻得多。他刨根究底,毫不留情,矛头直指教廷和宗教教义。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十日谈》中占有重要地位。薄伽丘叙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中世纪鼓吹爱情是罪孽,宣扬神爱和天国幸福的禁欲主义,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也是扼杀人的天性的。薄伽丘笔下的主人公在争取爱情和幸福的道路上,无不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诸如封建等级观念、金钱、权势和其他始料未及的灾祸,但爱情终能战胜这一切,或者至少在道义上取得胜利。这就是爱情的伟大所在。在同时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比薄伽丘更彻底、更热烈地讴歌过人世间生活的幸福;他讴歌爱情的高贵,讥讽建立在经济关系上的婚姻

我们要全面的看待问题,一方面,书里面很多思想都具有先进性与独创性,这是它的成功之处。在文艺复兴时期,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鼓舞了人心。另外一方面,这本书里描绘的内容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所不容许的。赤裸裸的肉欲、黑暗的政治,另人作呕的教会,正是如此,所以世界才把十日谈放到如此高的地位,物以稀为贵嘛。此书的内容在当时来讲,绝对是被禁止的,爱情解放,腐败的教廷,人性的自由等等,都足以让当局者发抖,而放到现在而言,有些内容也是如今道德观念所难以接受的,如性解放的思想,所以我个人觉得十日谈这本书,至少要到大学再去读,才是最好,那样才可以更好的吸收里面的精华,去除糟粕。

下载读《十日谈》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十日谈》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日谈读书笔记

    一部不朽的著作 ——薄伽丘《十日谈》 刚开始听说《十日谈》这本书,是在高中的世界历史课本上,当时也只是为了背诵这些死板的知识才记住了这本书。去年生日的时候,同学突然送我......

    《十日谈》读后感

    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内。我阅读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本书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

    《十日谈》有感 百态社会话语中5篇

    百态社会话语中 ——读薄伽丘《十日谈》有感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由七男三女十天所讲的100个故事为主要内容,故事来源及其广泛,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

    十日谈读后感英文

    During the second term, I read a novel that is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writer Boccaccio’s The Decameron. This book is mainly described the plague epidemic in 1......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 十四世纪的欧洲,封建教会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爱情的追求在那个年代被认为是对神权亵渎,是一种罪恶,一种背叛。但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却......

    十日谈读书心得

    造化的经历 ——《十日谈》读书笔记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经历了一次艰难险阻,那也足够了。著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卜伽丘笔下的《十日谈》就是一个范例。 此书主要......

    《十日谈》读后感1400字

    《十日谈》读后感 我读书习惯于直接看内容,最后再读后记和序言,《十日谈》读后感1400字。于是,当我津津有味的把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全部读完,十分纳罕:薄伽丘的这本书为什么会世界......

    十日谈读后感中文

    此书写的是七女三男十天内每人天天讲的一个故事。 重要讲的是命运、爱情、教会、神父、修女等在友情、爱情、亲情等方面的故事。 中间少不了对宿命的认同;对爱情中男欢女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