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隆重开幕

时间:2019-05-15 12: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15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隆重开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15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隆重开幕》。

第一篇:12.15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隆重开幕

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隆重开幕

(演播室):12月15日,由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隆重开幕,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齐聚昭通,共商西部地区可持续减贫

与发展大计,共谋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历以宁,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孔垂柱,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国有,中央统战部办公厅副主任申占华,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雷明,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朱善利;中共昭通市委书记夜礼斌,云南省扶贫办主任王智,戴姆勤公司亚太区总监周研,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

长王咏梅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市领导张登亮、熊启怀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朱善利主持论坛开幕式。

历以宁、晏友琼、孔垂柱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历以宁发表了题为《转变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演讲。历以宁站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高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举例子、讲故事,旁征博引,阐述了调结构、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围绕这几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如何筹集公共资金等问题,历以宁指出:调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的关键,要转变经济方式,要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包括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下功夫。民间的消费是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要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进城的关键是就业问题,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进城有工作可做。历以宁还分析了制度性贫困问题的四种表现,强调当前研究贫困问题就是要找出制度性贫困问题的解决方式。

晏友琼在演讲中说:这次论坛举办得很有意义,论坛每一篇论文都很有质量、见地和针对性,论坛的成果对昭通、全省、全国的扶贫工作将会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晏友琼说:目前云南的贫困地区和昭通地区面临着可持续加快发展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五年计划即将实施、桥头堡建设一系列良好机遇,抓住机遇可持续发展就会迈出坚实的步伐。贫困地区和相关部门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在认识上把眼光放远些,在决策上破除束缚,对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类指导;要加大贫困地区政策的倾斜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的力度,加大对口帮扶的力度,拓宽对口帮扶的范围,同时要建设贫困地区的特色支柱

产业,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孔垂柱在演讲中介绍了云南贫困地区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下步云南扶贫开发的设想。为加快云南脱贫步伐,孔垂柱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出台专门针对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差异化扶贫政策。二是国家高度关注解决人口较少民族贫困问题,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统筹相关部委、企事业单位、央企和发达地区,加大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对口帮扶力度,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四是尽快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最大程度补偿云南各族人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发展方面付出的努力、做出的牺牲。五是切实加大对云南旱区水源工程的投入力度。张国有在致辞中代表北京大学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昭通市多年来减贫扶贫、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显著进步表示由衷的敬意。张国有认为:一个区域的落后、民众的贫困,涉及很多因素,其中自然条件、民众习惯、政府作为和企业积极性是比较起作用的四个关键因素。要将经济发展放在“以民众为本”“以老百姓为本”的基点上,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要让民众分享到发展的成果,使民众随之富裕起来,使地区繁

荣起来。

夜礼斌在开幕式上致辞。夜礼斌说: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举办必将为昭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舆论推动,为下一步争取更多的西部开发、乌蒙山区走出贫困各方面的政策提供支撑。夜礼斌代表昭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561万各族群众,向不辞辛劳赶赴我市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战斗在扶贫开发第一线的广大扶贫工作者

以及国家、省定点帮扶单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夜礼斌说:昭通既是一个贫困地区,也是一个革命老区。历史上上的繁荣鼎盛与现实中的贫弱落后并存、资源的相对富集与开发利用滞后并存、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与思想上的因循守旧并存,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昭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贫困问题仍然很典型,到09年底,农民人均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80万人,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80万,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扶贫任务非常繁重,其中镇雄、彝良、威信三个革命老区更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属于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加快三县的脱贫步伐,是老区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昭通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恳请与会人员帮助争取国家在资金、政策、项目、体制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

周研在致辞中说: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祝愿这次论坛的成果如金沙江之流源源

不断地促进贫困地区有创意的发展。

王咏梅在开幕式上宣读了德意志银行发来的贺信。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行了主题发言:省扶贫办主任王智作了题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演讲;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副主任薄宇飞作了题为《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扶贫开发战略》的主题演讲;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王术君作了题为《农村金融与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演讲;综艺股份常务副总陈义作了题为《贫困地区借力民营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新道路的几点想法》的演讲。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将围绕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贫困地区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并将通过关于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昭

通宣言》。(2350)

昭通台:常开俊李仁安陈坚

第二篇:12.17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圆满闭幕

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圆满闭幕

(演播室): 12月16日,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我市圆满闭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厉以宁教授,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孔垂柱,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国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办公厅副主任申占华,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朱善利,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雷明,昭通市委书记夜礼斌,云南省扶贫办主任王智,论坛赞助方安特优集团公司代表、戴姆勤公司亚太区总监周研,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王咏梅出席论坛闭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

厉以宁宣布:

[著名经济学家历以宁 :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闭幕]

闭幕式上,朱善利宣读关于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昭通宣言》。全体与会论坛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昭通宣言》。《宣言》指出,昭通市是云南乃至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市11个县区中有10个是国家重点扶持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宣言》建议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把乌蒙山片区作为“中国终结贫困实验区”,进行综合治理、连片开发,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扶贫开发示范;建议将横跨多个省区的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规划,加快推进乌蒙山片区交通、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设施建设,使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层面建立财政专项扶持、产业政策扶持、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中央企业大型企业挂钩帮扶和沿海地区对口帮扶六大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支持乌蒙山片区综合开发,推进减贫进程;建议国家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相应倾斜,减少限制,在土地、税收、金融上重点支持昭通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大量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建议加快推进乌蒙山区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加快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站建设,有效减少因贫返贫现象,加快实施农村地震安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尽快消除农村茅草房,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上述涉及的人口,国家应统筹考虑选择一些人口少,土地资源多的省区市作为安置地,分批进行异地搬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建议把以昭通市的镇雄、彝良、威信三个革命老区县为代表的乌蒙山片区列为全国土地革命老区进行扶贫开发发展。

雷明作论坛总结,他说,此次论坛是继天津、贵州论坛的又一次盛会。与会领导和嘉宾畅所欲言,结合各自的研究、实践领域,结合中国扶贫大局和西部局部地区、昭通县乡村扶贫工作个案,深入浅出,详实、清晰、深刻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状、困难、问题和机遇,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新颖的理念和思想的火花将照亮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进之路。论坛真正体现了百家争鸣,开得生动活泼。雷明希望昭通各级以论坛为契机,切实转变观念,以先进的、科学的理念作武器,以现代信息、交通、物流等为途径,切实搞好扶贫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使昭通真正成为昭明通达之地。

王咏梅主持闭幕式。据悉,第四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将于2013年上半年或第二季度在江苏

省宿迁市举行。

昭通台:常开俊李仁安(1500)

第三篇:卡特彼勒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卡特彼勒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文章来源:法钢

卡特彼勒今天首次在中国发布主题为“携手中国,共筑辉煌——让可持续进步成为可能”的《卡特彼勒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彰显了卡特彼勒在中国继续助力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努力。该实践报告详细阐述了卡特彼勒的可持续发展方针和实践战略,以及在各相关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充分显示卡特彼勒在实现运营目标的过程中,始终履行公司对环境和社会的坚定承诺。

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欧博赫曼表示:“让可持续进步成为可能是卡特彼勒的长期承诺。2014年初,我们把这一承诺又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将‘可持续性’与之前的‘正直、卓越、团队、承诺’列入《我们的行动价值》。我们这样做,既是为了今天,更是着眼于未来。”

近四十年来,卡特彼勒一直在中国为客户提供可靠耐用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运营。卡特彼勒是第一批把产品再制造引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之一。作为循环经济的高级利用形式,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以显著降低客户的产品成本,同时大幅减少能耗、原材料用量和固体废物。

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表示:“中国正逐步向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更加注重环境、能源效率、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卡特彼勒能够发挥自身的领先优势以应对挑战,并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对卡特彼勒而言,可持续性是全公司普遍遵循的价值观,不仅贯穿于公司自身的业务运营,也凝聚到供应商、代理商和客户的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中。2012年,卡特彼勒推出三项可持续性方针:防止浪费、提高质量和开发更好的系统。

例如,为了防止浪费,卡特彼勒在中国的旗舰工厂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通过循环利用粉末等方法,使粉末涂料的利用率从50%提升至85%。此外,卡特彼勒各工厂在与供应商之间的零部件运输和配送过程中,采用可回收利用包装,大大减少木材的使用量。陈其华还表示:“卡特彼勒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代理商、供应商和客户一道,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关于卡特彼勒:

近90年来,卡特彼勒不懈努力,促使可持续进步成为可能,并在全球各大洲积极推动变革。卡特彼勒协助客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2013年,卡特彼勒全球销售及收入总额为556.56亿美元,是建筑工程机械、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工业用燃气轮机以及电传动内燃机车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公司主要运营三大业务板块:资源行业、工程机械和动力系统,并通过金融产品部门提供融资及相关服务。行业资讯

第四篇:第三届中国九九重阳文化节10月11日在上蔡举行

又到茱黄萸紫时。九九重阳节发祥地的上蔡10月11日既将迎来第三届中国.上蔡九九重阳文化节开幕式。这是该县继2003年以来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国九九重阳节文化活动以来的又一全国文化盛事。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人节,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始于东汉,盛行唐代。上蔡故城冈山为重阳节登高避邪的源头,并由此 在民间盛行,广为流传。作为重阳节发祥地的上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重阳文化、李斯文化、蔡氏文化、孔子文化以及古蔡国积淀厚重的历史成为独树一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风采和最具竞争力的资源。近几年来,上蔡县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以传承、发展为宗旨,切实把文化资源作为一项产业精心地去培育和扶持,大打文化品牌,唱文化兴县戏,促进了经济社会尤其是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据悉,活动期间,该县将举办文艺演出、文化研讨、诗歌朗诵、重阳登高以及尊老爱老等系列活动,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事业繁荣。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及其在中国实践情况的分析

课程论文:可持续发展及其在中国实践情况的分析

可持续发展及其在中国实践情况的分析

摘要:本文讲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诞生和形成以及从“可持续性”和“发展”来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然后从理论基础、选择的必然性和发展基础来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确立的前提条件,以及阐述其确立的标志。本文将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中国科教兴国国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了简单的联系分析。最后,结合近期相关文献、政府工作报告和权威统计数据等,分析在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笔者的期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内涵,中国,实践,分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人类总结历史得出的深刻教训和做出的正确的选择。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从确立到目前的发展,究竟走了一条怎样的路?在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呢?这些都亟需我们结合新的发展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理论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和形成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发展阶段,本世纪50 年代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 出现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危机之后, 人们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探索, 加上信息革命带来的世界范围的第三次浪潮,人类于80 年代左右开始正式形成的,关于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 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 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两方面的概念,一个是“可持续”,一个是“发展”。

1.可持续性

①“可持续性的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情况是保持自然资源的总量存量不变或比现有的水平更高”。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已经能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可持续性涉及到生物的、地球的、物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等各个层面以及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或过程,但是不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归结为社会行为的结果。人的一切需求,归结起来是一种社会的需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供人类利用的可再生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资源的利用的数量和范围却在不断地扩大。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的结论认为:可持续性需

②要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可持续地利用物种和资源”。总之,可

持续发展要不破坏地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功能性,保持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完整性和可再生能力。

2.发展① 刘青松主编:《可持续发展简论》,第9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② 刘青松主编:《可持续发展简论》,第14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1

人类对于“发展”的最初理解为单纯地追逐经济的增长,这个阶段由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第三产业革命飞速发展的开始。其目的在于生产产值、经济利润的增加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以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人类认识到自己一方面在创造文明,一方面又在毁掉自己的成果。此阶段,人类认识到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并且要解决由于经济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七十年代开始,发展的观念,开始强调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此阶段的发展,将人的基本需要也归纳进去了,将发展的概念进一步由经济推向社会,着重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第四阶段,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并签署和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为标志,人类对于环境和发展的认识进入新的阶段:环境和发展密不可分,环境是发展的自身要素之一。于2009年12月7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也引发了人类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各国共同而有差别责任的更深刻的感悟,也是人类为可持续发展进行反思的举措之一。

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达成对发展观念的共识,发展要使环境、资源等更加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必须要立足于自然界中可再生资源能够无限地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①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在20与21世纪之交,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确立的前提条件

1.理论前提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结合了中国自身的独特的国情和理论条件。邓小平对于中国的发展的精辟见解和指导,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真正摸准、摸清我们的国情和经济活动中的②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据以正确决定我们的长远规划的原则”。他强调要依据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农民多这一国情,以及结合考虑经济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来制定中国的长远发展计划。他主张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要讲求效益和质量。这说明邓小平已经将发展定位为一种长远、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邓小平后来提出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对中国人口、环境和发展关系的论述等,都集中体现了一代中国领导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邓小平等领导人的理论指导下,全党最终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必然选择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世界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小国以及脆弱窘迫的环境容量等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确立更为迫切和意义深远。

中国只有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坚定不移地科学地实施下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发展基础

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总方针,而且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已经被作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两项基本国策来实行。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飞跃,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其次,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数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了。再次,环境保护被确立为中国的又一基本国策,较好地遏制了环境污染和破环环境的速度和降低了程度。

这些基础综合表明,中国已经开始社会的转型,具备了把社会转型作为调整社会结构的动力,具备了确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①《中国21世纪议程》,第1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②《邓小平文卷》第2卷,第356页。

2(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1994年,我国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UNDP)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支持下,《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和实施,宣告了中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阶段,标志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式确立。它从中国的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促进经、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三、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模式和科学理论, 有其特定的体系和内容,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人类有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但是在这个共同的理论指导之下, 各国却有与自己国情相符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是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①宏观背景。这一宏观背景决定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具有自己的特色”。

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发展战略, 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循这一最大特点,指引着我们进一步实行更全面的改革开放,完善经制度和解决三农问题, 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完善等。

1996 年5 月27 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把社会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持续发展建要求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尤其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因此,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对于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相应地,可持续发展思想也促进着科教兴国在中国的实行。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 严格执行土地、水、资源、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植树种草, 搞好水土保持, 防治沙漠化, 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四、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分析 中共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下,同时在国际背景下面对的一超多强的格局,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但是世界大舞台上,贸易大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并存,这就形成了二十一世纪现阶段的新形势。

我们需要从新的形势着眼,结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对以往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式进行审视。以下是笔者对于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分析。

(一)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1.政治条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执行体系、保障体系和支撑体系。为了实现可

②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着力培养国家的可持续能力,并将能力建设置于中心地位”。

① 许先春、裴华:《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3

期(总第147 期)。

①叶文虎主编:《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第1卷,第118页,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这种努力充分体现在中国21世纪以来的政策、条例的制定和实施上,从而从根本上推动着中国政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以及对于地方部门、单位和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国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十一五”计划等的确立和实施,都推进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新形势下,中国各地区、各部门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了各级各类规划和计划之中,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地方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并正在得到不断完善和落实。

2.经济条件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仍能保持经济的稳健发展。

中国新形势下保持稳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逐渐强大的综合国力,为新形势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支持。

3.社会条件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更全面的改革开放政策、更高程度的科教兴国政策。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科技教育事业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贫困、防灾减灾、医疗卫生、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中国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据《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比2008年增长59%;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2008年增长16.6%。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5年增加;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2009年比2008年增长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实施体制改革,2009年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277亿元,比2008年增长49.5%。中国政府的这些举措,都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保持并促进着中国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行。

4.科技条件

二十一世纪以后,科教兴国政策的实行,使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了。中国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支出1512亿元,增长30%;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全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5433亿元,比2008年增长17.7%。中国在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江河水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虽然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有以上所分析的几方面有利因素影响,但是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1.人口压力和老龄化

中国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而在未来二十多年中平均还要以1000万左右的新生人口增加,劳动就业人口和老年人口总量都在逼近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台阶。

2.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

中国的土地资源整体质量恶化,后备资源不足,森林、草地等资源破坏严重,淡水资源紧缺并且严重恶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底,环境问题严重,遗传物种资源受到威胁,能源和自然资源在中国这个发展阶段超常规利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全年水资源统计情况,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总量比上年减少13.4%;人均水资源减少13.8%;全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比上年末少蓄水156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比上年增加0.4%。

3.国民经济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

①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虽

然能保持着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经济结构还不理想。

4.其他因素

中国城市化压力巨大,中国每年有1200至13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的三四十年。城市化进程过快,会带来耕地的大量丧失、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能源供应紧张、交通拥挤、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此外,中国还要抓紧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并且解决三农问题等。

可持续发展既是一项全新的战略思想,又是一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快速发展的理论。中国必须全面、正确地判断新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加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建设,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克服困难和化解矛盾,更加严谨全面地做好应对各种新形势下的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才能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的更加稳当健康快速的进行,才能逐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①《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来源:中国网,.,2010-03-05。

5[1] 期刊类:许先春、裴华.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第3 期(总第147 期)。

[2] 期刊类:王玉海、刘学敏.论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调整[J].人文杂志,2000,第4期。

[3] 书籍类:刘仕清等.人类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抉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4] 书籍类:刘青松等.可持续发展简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5] 书籍类:叶文虎等.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 网络类: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0-03-05。

[7] 网络类: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www.stats.gov.2010-02-26。

下载12.15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隆重开幕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15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隆重开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