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车商靠鼻子检测车内污染
车商靠鼻子检测车内污染.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车商靠鼻子检测车内污染
2005-1-13北京娱乐信报
依据2004年由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和北京交通台共同主办的“中国首次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有93.82%的被调查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车内环境污染。在接受调查的1175辆新汽车中,高达81.6%的被调查新车车内甲醛、苯超标,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检测人员正将大气采样器放进车内准备对车内空气进行取样。信报记者 王巍/摄
现场
开车头晕,不去医院去检测中心
“奥拓车那事真是把我吓着了,我老觉得开车异味刺鼻,头也晕。”新车开了半年,车号为京HF5772的杨福磊先生总是闻着车内有股刺鼻的异味,联想起去年底败诉的奥拓车“苯中毒”案,难道自己也中了毒?为了自身安全,杨先生马上联系可以为汽车做检测的部门,由于目前国内没有专门为汽车做检测的地方,杨先生辗转来到了位于北京广安门内的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
为了查明车内异味的源头,1月4日杨先生支付了1100元检测车内“甲醛”、“苯”、“挥发性有机物(TVOC)”三项指标是否超标。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监测中心,在检测报告中发现了杨先生的监测结果,杨先生的车内确实含有这三种物质,幸运的是结果并没有超出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是不放心啊!虽然检测没有问题,但检测标准用的是室内的。车的空间有限,怎么能和室内比?” 缺位
相关标准尚属空白
“车主诉奥拓车‘苯中毒’案的检测报告确实是从我们这里出的。”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小华女士向记者证实了奥拓车苯超标的检测结果。
张小华说,室内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北京地区室内环境污染情况的监测。因为“苯中毒”
案的出现,目前确实引起了部分车主的重视,纷纷来检测车内空气质量。
记者了解到,我国专门针对汽车内部空气环境的污染控制标准尚属空白,出现了问题的车主们只能求助室内监测中心。
张小华告诉记者,车的棚部、靠垫、脚垫、装饰布等装饰材料都会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再加上一些女性司机爱在车里摆放一些毛绒玩具,对车内空气质量也带来隐患。还有不少司机闻到车内有异味,就装上了清香剂或香水座,这样虽然能掩盖有害气体的味道,但这样反而没起到好作用。
暗访
车商靠鼻子检测车内污染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海淀区二里庄北口的一家名为瑞鸿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店里。一位女老板向记者推荐了由他们公司缝制的地胶,再三保证不会有异味。
“听说许多车里都有有害物质,是吗?”记者问女老板,她肯定地告诉记者,只要是新车都有异味,过一段时间就得清理一次。而她旁边的一个伙计则插话说,只要是车都有。女老板解释说:“车里的有害物质就是异味,买新车和内饰的时候用鼻子好好闻闻就能测出有没有毒。”
随后记者来到宣武区广内大街爱义行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胸卡为063号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新车都有‘甲醛’、‘苯’,尤其是塑料壳、仪表盘什么的都有,什么车都一样,就连那种桃木面板也是塑料做的。”
难题
标准推出尚待时日
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丝佳透露,推出车内环境质量标准难度很大。汽车结构复杂,跨着钢材、塑料、电子等等各大行业,制定统一标准必须有充分的调查和科研数据,这是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量非常大。同时,汽车环境极具特殊性,静止时和运行时的差异很大,静止状态也许车内环境达标,运行状态汽缸温度会很高,制作材料都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这个科研数据如何采集计算,有关专家还在攻关当中。因此,现在有车辆用室内环境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只具有参考价值。
对有媒体称,今年4月份就会有结论的说法,他认为“不可能那么快!”
自救
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有三招
有关人士提醒市民,防止新车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考证汽车制造商安装的塑料件、车顶毡、座椅、脚垫等装饰材料是否达到环保标准;
其次,消费者不要随意对车内进行装饰,更不能为了得到销售商提出的“送装饰”等优惠条件,把劣制车饰这样的污染源头引进到自己的车里;
此外,车内的空气污染还有50%来自车主不正确的使用习惯,而经常性地开窗通风、不依赖汽车空调也会减轻车内环境的二次污染。
■背景案例
车主诉奥拓致人“苯中毒”
2002年8月5日李先生的妻子朱女士买了一辆奥拓小轿车。一个月后朱女士出现头晕等症状。去年3月25日朱女士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无效病逝。李先生怀疑妻子的死是由于车内苯超标中毒他把奥拓车送到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结果证明车内空气苯含量高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是李先生把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一并告上了法庭。
丰台法院判决认为目前无法确定朱女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为苯中毒所致。李先生不能证明买车时车内空气苯的含量且国家现在对车内空气质量也没有颁布标准。据此丰台法院驳回李先生的诉讼请求。李先生提出上诉,终审被驳回。
信报记者 张永智 王萌
第二篇:汽车美容师提醒您夏季车内污染注意事项
汽车美容师提醒您夏季车内污染注意事项
车辆处于行驶状态中车内污染物主要来自道路上的汽车尾气。静态状况下车内污染包括可吸入颗粒物、多种有机有害气体和霉菌等,它们来源于新的密封 胶、地毯和人造皮革,另外车内的香水、除臭剂、清洁剂等也可能造成污染。燃料的泄漏和发动机排放的气体、颗粒物也会对车内空气造成影响。靓车会汽车美容加盟连锁机构小编建议减少和预防车内空气污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购买新车的头半年内,应多开窗保持车内通风,同时尽量少用空调。
2.一旦车主驾车时发现有一定的体征反应,如感觉眼睛刺痛流泪、头晕、车内异味,靓车会汽车美容加盟连锁机构小编建议应及时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尽快发现和清除车内污染源。
3.靓车会汽车美容加盟连锁机构小编建议尽量少放车用香水。因为国内许多香水是化学合成品,本身就带有一定污染。
4.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净化车内空气产品,车主不妨试用一下,以便降低车内污染。
5.注意新车在营销和磨合期开窗存放和使用。目前很多汽车下了生产线就直接进入市场,因此汽车售出前销售商和新车车主应尽量开窗通风,尽快使车内挥发气体释放干净,这对减轻车内空气污染十分有利。
6.驾驶新车最初的几个月应注意尽可能少使用空调。
7.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进入汽车后,应打开车窗或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设施,当遇到堵车严重的地段或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时,应把空调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
8.车内不宜吸烟,且要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并清理油路,避免出现油的泄漏和挥发等问题。
第三篇:车内污染警钟敲响 防电磁辐射须多管齐下
车内污染警钟敲响 防电磁辐射须多
管齐下
近日,热销车型雪佛兰科鲁兹由于被怀疑车内电磁辐射超标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上海通用汽车已经对此事做出了正式回应,但整个事件却使得“车内污染”问题再次成为有车一族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了有车一族。汽车作为工业革命的新生物,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尾气排放引发空气污染,汽油的消费居高不下节能减排遭遇困境。但极少有人关注的是,汽车内部的环境污染更加需要引起汽车消费者的注意。车内污染的警钟已经敲响,防电磁辐射还需多管齐下。
事件再现:一台家庭电磁辐射测试仪引发的“地震”
近日,广州郭先生从朋友处借得一台家庭电磁辐射测试仪,欲测试家里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有多大。当他无意中在自己的车上打开测试仪时,结果让他非常震惊:车内辐射远远大于电脑、电视等产生的辐射。发动机怠速运行时主、副驾驶的辐射达到了4μT(微特斯拉),行驶过程中辐射最高达15μT,排挡杆下部左侧面(主驾驶位置)更达到19μT以上,越低的位置辐射越强,最下面已超过20μT。随后,郭先生找到多位科鲁兹车主,对他们的科鲁兹汽车进行检测,发现这些车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与自己车内电磁辐射强度大小差不多。郭先生还和车友们一起又找来天籁、凯美瑞、君威等多款车与科鲁兹进行检测对比。检测发现,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除了科鲁兹之外,其它车的电磁辐射强度都小于0.4μT。
当发现辐射有可能超标后,郭先生和另外一名车主刘先生便向上海通用公司投诉,该公司第二天回复说,目前为止尚未收到类似投诉,也没有发现类似问题,要求郭先生先将车开到4S店检测。郭先生于是将车开到买车的4S店检测。对于检测结果,4S店并不否认,但该店表示,必须要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证明辐射确实超标,才会处理此事。
2月13日,上海通用汽车对雪佛兰科鲁兹车内电磁辐射发表声明,称2月13日,经第三方委托,中科院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对科鲁兹车内电磁辐射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科鲁兹车内的磁场强度远远低于我国和国际推荐的相关参考标准中关于环境公众暴露限值的上限100μT,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根据"中科检字’(2012)年第021309号”的检测报告,雪佛兰科鲁兹1.6SLAT天地版的车内电磁辐射最高值为0.1376μT,与网络流传的科鲁兹车内磁场强度的数值相差甚远。
车内污染不新鲜车内电磁辐射相关标准亟待建立
事实上,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汽车,其内部的污染损伤人体身体的说法并不新鲜。在车内污染的诸多项目中,包括车内空气污染以及电磁辐射污染等诸多事项。
何为车内的空气污染?根据一位专家的解释,新车内饰材料的塑料、金属制品和木制品等都有可能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甲醛等气体,长期处在既有甲醛污染又密闭的车内环境中轻则出现头晕脑胀的症状,长此以往必然对身体产生较大的伤害。而车内的电磁辐射污染,因为电磁辐射无所不在,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暴露于电磁辐射中,所以即便其对人类健康影响十分轻微,也将会对人类的公共卫生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汽车中,点火系统中的火花塞和点火线圈,空调系统和电动车窗中的电动机,此外还有雨刮器、启动机、电子扇、电子转向助力等,都存在着电磁辐射,但是,这些电器的工作频率都比较低,处于比较安全的范围内。比如,火花塞每秒钟点一次火是1赫兹,每分钟3000转的话,其频率是200赫兹(以四缸机为例)。再如空调鼓风机中的电机,通常是2000-4000转/分钟,即使是有刷电机(如果是电子换向的无刷电机,辐射量低两个数量级),其工作频率大致在130-300赫兹左右,均属于低频电磁场。
电磁辐射存在于我们生活环境的周围,围绕在人类身边的天然磁场、太阳光、家用电器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对公众环境工频电磁辐射限值,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一直采取国际辐射保护协会推荐的限值0.1mT(相当于100μT)。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其他国家的更为严格的标准——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官网把危险值设定在0.4μT(4mG),国际上认同儿童居住环境中的磁场强度也不应超出这个标准;瑞典则是首个认为电磁辐射强度在0.2μT(2mG)以上就会对人体有害的国家。
多管齐下防车内电磁辐射污染
不同的汽车,其内部电磁辐射量也有不同。虽然车主及车内人员无法避免车内的电磁辐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并减轻电磁辐射对自身的伤害:
1.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不要长时间保持车内密闭,不要随意在车内假装电子设备,更不要长时间在车内打电话而导致电磁反射造成二次伤害;
2.树立健康意识,不定期地去专业的机构检测车内的空气质量和电磁辐射指标;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应严格按车辆使用手册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4.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5.电磁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因此每次驾驶或乘车完毕后,要及时清洗暴露的皮肤,如脸部、颈部、手部等,以上内容由江西万通汽修学校林老师提供。
第四篇:室内装修污染检测
室内装修污染检测
来源:华西都市报
摘要:在室内装修污染检测的基础上。运用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可以清除装修带来的苯、甲醛等,为你创造一个清新舒适的家居环境。
拥有一套精心装修过的漂亮房子是许多人的梦想,购买了产权的大多数人都迫不及待地进行家庭装修。但是很少人意识到装修过后隐藏的健康危害。从事室内环境研究的专家近日发表警告:由于国内使用的装修材料及家具参差不齐,不良装修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严重威胁。因此,室内装修污染检测就尤为重要了。
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是负氧离子浓度。我国指定标准是,居室洁净环境,负离子浓度500个/cm3以上,而实际测得的数据仅为100---150个/cm3。室内环境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65倍。
怎样进行室内装修污染检测呢?据上海市室内装饰质量监督检验站有关人士介绍,主要做三种常规检测;
1、甲醛,主要来自各种板材种的黏合剂,如家具中的胶水;
2、苯、主要来自油漆和涂料中的稀释剂;
3、TVOC,也就是各种化学气体。
室内污染主要途径:
1、装修材料—— 壁纸,地砖所用的胶粘剂和油漆苯类溶剂都是苯、甲苯、二甲苯及醛类化合物。
科学数据显示:室内甲醛浓度在新房建成后3个月仍可高达0.25mg/米。北京:90%的白血病患儿家庭近期曾经装修;主要原因是室内装修不合格率已达到六成以上。
2、空调电器——由于空调器中电机和金属构件极易吸附空气中的负离子,使室内负氧离子不断减少,当负氧离子少于25个/cm3时,可造成微量元素失调,引起许多疾病。
3、浴缸、门窗等散发的聚氯乙烯。潜伏螨虫的地毯。水泥、石头散发的氡气等。
室内装修污染检测已经有了结果,当务之急就是清除污染。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室内的负离子。现在人工生成负离子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适合家庭使用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已经研制成功。
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的专家向大家推荐的是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它生成的负离子浓度可达到每立方厘米6000万个。能中和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病毒等物质;它与苯、甲醛、酮、氨等气体颗粒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室内空气得到彻底净化;负离子还能和中和电视机、计算机的荧光屏发射出的正离子,维持空气中负离子的正常含量,对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帮你从根本上解决室内装修污染检测发现的问题。对装修中的污染物去除率为73%,长期使用可达99%。(华西都市报)
室内装修污染治理的方法:http:///listnews.asp?id=564
第五篇: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检查项目应增加
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检查项目应增加
随着《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将要修改的消息传出,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讨论热度再度高涨。公众对身体健康愈加重视,再加上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车内空气质量的受关注范围和关注程度必然增加。因车内空间狭小,如果其中空气存在污染,其对乘员的危害程度要远高于室外环境。
2012年3月开始实施的《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是一项推荐性标准,没有强制性,车企是否执行上述标准全靠自愿。而有报道称,一项检测显示,绝大部分被检测车型都符合上述标准,而这说明,要么是绝大部分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合格,车内污染非常少,要么是标准制定得过低,或车内空气检测方法不恰当。
事实到底怎样,在没有权威检测报告的情况下,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但部分车型让乘员产生不适还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是广大消费者的强烈需求。
现阶段,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光靠企业的自觉还远远不够,推出强制性标准是当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且也应完善检测方法和监督机制。目前,车内空气检测对象为新车,但因车内使用的材质不同,其挥发的污染物不同,挥发途径不同,挥发时间也不同,而且污染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所以在检测新车的同时,也应抽查在用车辆。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检测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使检测更接近真实用车环境。
推出强制检测标准的同时,也应提高检测污染物的范围。目前,《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检测的污染物只有八种,这八种物质虽说是车内污染的主要元素,但车内污染物肯定不只有这八种。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和应用,必然会出现新的污染物。为了有效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应增加污染物检测范围,并且要及时更新和调整。同时,检测应模拟真实的用车环境,特别是高温环境下,多数污染物的挥发更“疯狂”,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才能保证检测的真实性。
制定标准是前提,执行标准是根本。严格去执行,标准才有存在的意义。《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没有达到预期,就是因为它不是强制标准,企业可执行也可不执行,消费者维权也是无法可依,其也失去了本来意义。在强制标准出台的同时,也应同步出台惩罚措施,对不符合标准的车型和车企给予不同程度的制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力促进车企和相关企业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推动与之相关技术的进步。当然,市场的作用是最有效的。
此外,在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的同时,也应关注车内电磁污染,这类看不见的污染危害同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