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困惑

时间:2019-05-15 12:3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教育的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教育的困惑》。

第一篇:农村教育的困惑

农村教育的困惑

我从教已经有17年了,经历了“普九”、“素质教育”、“课改”这些中国教育的重大事件。农村学生的上学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成绩越来越差了,也越来越调皮了。

我感觉现在的教育,让农村的学生多种素质越来越差了,与城里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了。许多的农村教师也倦怠了。

是学生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还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还是社会大气候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学生就成了现在教育的牺牲品。

第二篇:农村教育

政府

杨燕在“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12期《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改善对策》”中提到政府要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

李雪明在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10年第10期《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中提到.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自身杨燕在“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12期《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改善对策》”中提到认真贯彻新课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的传统观念:注重音乐教学活动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采用开放式教学。

推进教学方法科学化、教材内容多元化:(1)把流行歌曲元素运用到课堂(2)开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课(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校李雪明在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10年第10期《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中提到一方面.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

第三篇: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撤点并校”十年是否该叫停?

http://.cn2012年05月31日 09:56华商网-华商报微博

农村教育问题,因2011年频发的校车悲剧而凸显,校车事故的背后,是农村学生上学的路越来越远。而“上学难、上学贵、上学远”的现象背后,则是持续了十年之久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俗称“撤点并校”。5月18日,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举行“农村教育办学布局调整研讨会”就这十年进行反思:这项政策给农村到底带来了什么?

“你能让你的孩子在山里走3个小时去上学吗?”杨贵平坐在发言席上,面对一排排的教育界专家说,怒不可遏。

20多年来,这位早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在美国生活了40年的老太太,足迹遍布了中国云南、贵州、内蒙、河北、宁夏等10多个贫困农村的学校,见证了乡村教育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衰败。

不久前,她在云南一个贫困县遇到了一群孩子,这是一群让这位老人心碎的群体:“她们背着干粮走3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夜晚留宿在学校,可山区学校只有男老师陪寝,带的都是女孩子,这些学生的安全到底有没有保障?”

杨贵平的眼眶有些红了,她瞪大了眼睛,拍着桌子说:“十年了,撤点并校政策给农村带去的伤害已经够多了,是不是到了该停一停的时候?

村庄没了学校

走向消亡是迟早的事

上个世纪80年代起,杨贵平就对中国农村的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关注的是30年后甚至更长时间里,这群孩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她曾从孩子们浓郁的乡土情结中看到了他们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从小就与泥土为伴,帮助父母干农活,和弟妹一起上山砍柴、喂牛、养猪,在烧柴火的锅里做饭,在属于自己生长环境和传统的地方长大,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地度过童年。

但是,在课堂上孩子们却学到的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老师们总是教导这些孩子,农村是多么的贫穷,一切是多么的落后,有出息的孩子应该去城里,没出息的才会在家种地。”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家长(微博)们希望孩子长大后,离开农村,永远不在田间劳作。从上学开始,家庭的一切重心都在孩子的教育身上,为了孩子,他们可以背井离乡,放弃一切。山西黄河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杨贵平感触颇深,村子里原来有100多户人家,有一所小学。7年前,学校被撤并了,孩子们需要到离家十几公里外的中心小学去上学,短短两年间,就有30多户家庭搬走了,土地也开始荒废起来,留下的都是最贫穷最没有能力的家庭。

而一所农村小学不仅是几间校舍和几位普通话不好的教师那样简单,它曾一度是村庄的中心,它的希望和灵魂,“一个村庄没有了学校,没有了孩子,就没有了灵魂和生机,走向消亡只是迟早的事。”杨贵平忧虑地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1997年-2006年,村庄数量的减幅达到了13.85%,村庄学校的减幅却为45.33%。而更大规模的减幅来自2001年国家实行“教育布局”调整之后。

对于家长而言,与其走几十公里的山路让孩子去中心小学,还不如直接带孩子去教育资源更优越的城市。

让杨贵平更痛心的是,10年寒窗之后,农村孩子能考上本科的不足10%,但这些孩子的生长经验已经被“城市化”了,他们很难再回到农村。

“这些孩子,这些父母,和那些走向衰落的村庄,他们的未来在哪里?”杨贵平问。5800万留守孩子

你能想象他们的人格状态吗?

“家庭有能力的孩子都去城里上了学,留下的是最贫穷的家庭和他们的孩子。”这是北京西部阳光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梁晓燕从事农村支教这十年来的最大感触。

根据中国妇联统计,我国目前有留守儿童5800万人,占到了全国儿童数量的28%。另一项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2011年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

而在农村留守的这部分孩子的辍学率十分惊人。

梁晓燕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前不久,一位清华大学(微博)的教授找到她,问她:“你知道中国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吗?”

原来,这位教授在四川某县考察时发现,有个村庄的辍学率很高,校长说:“确实是有1/3的孩子辍学。”教授不信,他和同行的老师们询问了4个村庄后,结果证实有70%的孩子辍学。

“撤点并校后,在这个村庄10公里的地方,有一所小学,但是不属于这个村子的行政区划。孩子们必须去20公里外的一所小学上学,这是这些孩子辍学的主要原因。”梁晓燕说。华中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院教授雷万鹏的实地考察也让这个话题沉重起来。近期,他去山西石楼县进行调研,在一个小规模的农村学校,一个班只有3个小孩在这里读书。他询问了三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有一个是因为父亲出车祸,母亲外出打工没法带,老人带孩子;另外两个仍然在教学点上学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里贫穷。

“如果你把教学点拆掉,这三个孩子一定会辍学。”雷万鹏说,“撤点并校的十年,我们忽略了这部分孩子,没有家长愿意孩子辍学,只是他们无力负担。”

更重要的是不可预见的社会心理代价,和失去安全感自信心的一代人。敏感、冲动、恐惧、孤独、沟通焦虑、学习焦虑,这些都是留守儿童、寄宿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2008年4月,REAP(农村教育行动计划)项目调查发现,在10所陕西寄宿学校的2000多名1至5年级学生中,9.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较为严重。

梁晓燕说,“当我们社会发展以城乡二元作为代价时,付出代价的就是这样一代人了。你能想象未来这一代人的人格状态吗?”梁晓燕说,“有时候,想想未来就后怕。”大规模撤并

一场昂贵的成本转嫁

在大多数的“撤点并校”中,节约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决策层看来,放弃小规模的学校正是为教育资金和师生资源相对集中,从而解决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博士范铭在走访陕西安康、渭南十三个县的乡村学校后发现,所谓的节约资金根本就是一个幻想:“孩子到更远的学校上学,有寄宿还好,如果没有,老人带着孩子在县城租房子,费用全部转到农民身上。”

校车一度被许多专家以为是解决走读学生上学的最关键工具,然而受限于山路、学生资源的不集中等问题,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根本不具备校车的条件,以及承担该项费用的能力。2011年11月16日,甘肃正阳县幼儿园发生校车事故,致21死43伤;11月17日,甘肃庆阳再发生校车事故,21人遇难。一系列的校车安全事故让直管领导如履薄冰,很多人不再赞成校车模式。

那么,寄宿孩子的生活又怎么样?北京大学(微博)附属中学前任校长康健对农村寄宿制的研究发现:“包括睡觉、吃饭、安全、营养、医疗、亲情,哪个学校研究过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女孩青春期怎么办?教育局说我们根本没有配置!”

康健认为,10年急速行政化的“撤点并校”后,农村教育机构并没有做好准备。

东北师范大学(微博)农村教育研究所学者刘善槐为记者展示了一组画面:在农村的寄宿制学校里,上下两排的床板上平行放着十几位孩子的被褥,被单已经发黑,除此之外,简陋的宿舍再也没有落脚之处。

“没有卫生间,学生们一到晚上根本不敢喝水;宿舍气味很大,进去了能把人熏晕,这样的寄宿学校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刘善槐问,“撤点并校的布局调整,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最严重的还是家长经济负担的加重。他对乡村800余名住宿生进行了调查,一年的伙食费、交通费超过4000元的有21位,占2.48%;2000元到 元的82位,占9.69%;1000元到2000元的有289位,占34.1%; 元以下的有454位,占53.66%。住宿生平均年花费为1157.38元。

刘善槐的结论是:学校撤并并不是简单地节约了经济成本,而是把部分政府的成本转嫁为农民的经济成本、学生的时间成本和安全风险。

北京理工大学(微博)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微博)认为,各地积极撤点并校不外乎两种动机。一是顺应学生人数减少而撤并;二是人为地加剧撤并,其动机往往是非教育的。

“这一政策之所以获得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学校撤并规模越来越大,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撤并可明显减少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另一方面,它正在演化为一项新的‘政绩’运动。在地方政府‘城市化率’的攀比中,撤点并校成为拉动县镇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杨东平说。

荒芜的校舍

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撤点并校结构调整**中,快速的撤并,凸显了教育改革的缺乏战略性和无序。

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博士白亮在对甘肃省某县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大量的无序撤并,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截至2009年初,该县闲置的学校十一所,包括峡口小学、下焦湾小学、上河小学、中河小学等,这些小学的希望工程投资为25万元至70万元不等,总资金接近320万元。

不仅是这些希望小学被废弃,其他撤并村小学里偌大的校园里也只有学前班,大量教室闲置。

即使是这样,2008年9月在甘肃酒泉召开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决策者还提出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要以撤点并校为基础,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坚持“高中、初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小学向中心乡镇集中,学前教育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规模办学思路。

据此,该县教育局又制定了《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提出2011年当地中小学校将从103所减少至28所,也就是2年内撤并75所学校。这些撤并的学校中不少是2004、2005年新建的学校,甚至有2008、2009年刚刚竣工的学校。

“一面是农村学生的辍学,一面是对学校资源的疯狂合并,谁又为此曾向公众和善款的捐赠者解释过呢?”

就这样,一些学校被废弃,另一方面,却为了让资源集中的学校有条件接纳更多的学生,增加投资扩大原有的校舍,大兴土木。

范铭博士调查显示,2009年延安市计划新建5所、改扩建3所,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投资约 亿元,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另在宜川、延长、子长、安塞、志丹、吴起、洛川等县城区新建8所学校,扩建13所学校,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投资约10亿元。而另外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初,延安全市公办中小学由2000年的4803所整合为1445所,累计撤并3358所,撤并率达到69.9%,全市布局调整累计投入资金达10.8亿元。“这种把资源集中当做资源优化的做法,国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并提出质疑。20世纪90年代,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在大规模地进行学校合并前,政府宣称学校合并将会为纳税人节约数百万美金,但是学校合并后民众却发现,州政府在学校合并上的花费超过十亿美元。”范铭说。

反思十年

过度撤并之风必须刹车

然而,多年坚持“计划生育”和“城镇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党国英教授认为,农村布局调整是“大势所趋”,调整后的布局情况肯定比调整前合理了,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也带来教学质量的上升,但现在的问题是,“一刀切”的模式布局调整过快。

在近期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撤点并校”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支持这一观点。杨东平直陈“撤点并校”的弊端:将学校从农村“连根拔起”,对农村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越了教育自身。家长进城陪读,不仅影响生产、老人赡养,而且导致离婚率上升和家庭破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处长高学贵在近期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的一项会议上坦言:“如果因为我们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辍学,这与我们的方针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也承认:“中国农村教育的办学重心现在看来,我觉得应该是适当的下移,而不能简单化把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甚至在有些地方,高中在县城也不办了,要向大城市集中。”

“中国缺少一本《教育法》,它应为撤校和建校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就像美国老的教育法规定的那样,有50户人家建一个小学,有150户人家建一个中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撤点并校建一个你想要多大就多大的学校,这是我们10年来应该反思的问题”,康健说。雷万鹏教授批评:“为什么一个小学的规模必须300名学生?240名学生,一个班40个孩子,6个年级为什么就不行?缺乏法律约束的撤点并校政策,带有太大的随意性。”记者发现,早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曾指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然而,落实政策的重点却放在了“撤点并校”,忽略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这一前提。

“过度撤并农村学校之风必须降温和刹车!”杨东平说,“国家主管部门的意见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破解农村教育的危局,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记者:刘斌)

第四篇:农村教育忧思

我是海123:农村基础教育十大忧思

作者:我是海123 发表于:2013-03-12 本文被顶了25次

农村基础教育十大忧思

—— 一位编外代表给李克强总理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李总理:

您好!我是一名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今年45岁,任教已二十多年。关于农村教育问题多年来一直在思考,我想趁着现在热情与忧思尚存,人还没有更多的世俗化的年龄,写一些有关农村基础教育的感触,请您在百忙中抽空一阅。先举例介绍一下我们镇初中本次期中考试的部分数据: 学生数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八年级 151 48.4 36 23.8% 九年级 146 52.9 46 35.6% 再列举我们镇中心小学的期中考试的部分数据:全校由于期中考试成绩不尽人意,上报数据时每班各减去5个最差的学生计算成绩,全校14个班达标情况(及格人数占85%,优秀人数占.40%为达标):语文只有4个班,数学达标只有2个班。其中小学一年级语文数据如下: 学生数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一(一)班 60 20 33.3% 一(二)班 59 16 27.1%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生学习历程中最早期的年级,学生成长阶段最基础的学科,只有30%左右的得分率,令人痛心。

我想我们的社会要发展前进,我们的国家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这个国家的前进道路上的有些问题与矛盾是回避不了的,比如三农问题、农村医保与养老、城镇化、政治体制改改革、房价上涨、教育改革等等。国家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改革,有些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农村医保。但有的矛盾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暴露出很多弊病。中国社会从来都不曾也不敢忽视农村问题,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学生占全国学生的绝大部分,那么我们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也理所当然应受到社会的重视。关于这一问题,千家万户的家长和教师们议论颇多,当然看得最清的或许是我们第一线的教师,问题着实令人忧虑。

一、农村留守生比例庞大,隔代养问题突出。来到过乡村的人都知道,大多数村子只有老弱病残者常年留在村子里。所谓留守生,指的是父母常年在外经商或打工而无法直接照顾的学生,.以我们这个学校为例,初步估计这一比例应不低于80%,这些学生常年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照顾,尤其是由祖辈照顾的孩子,他们得到祖辈的溺爱,缺乏父辈的严爱与辅导,学习成绩往往普遍偏差。我们估计农村留守生问题会荒费约三分之一的农村孩子的学业。评:在外父母每天给孩子打电话应不低于10分钟,给孩子心理和学习辅导。

二、无处不在的网络,沉迷了多少少年。包括:网吧、游戏室和手机。多少年来,我就相当纳闷,为什么国务院不取缔网吧和游戏室呢?有人或许会说,网吧不让未成年人进入。但你看看社会上的网吧,哪个不是生意兴隆,且绝大部分上网者为青少年?如果没有青少年,多数网吧都会自动倒闭。这些少年多沉缅于上网打游戏,一玩就是通霄,俗称包夜。我校有个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时我没钱玩,但我坐在网吧也舒服”。包夜后的第二天上课时,这样的学生从早上第一节课就开始打瞌睡,推醒数次依然又睡着,哪里来的学习效果?长期以来网吧为何禁止不了未成年人?与文化部门为了部门收入而无法下狠心有关吧?其次是手机,曾有一位高中的校长说过“手机就是一个活动的网吧”,为此他曾取消了数个无视学校纪律、执意上课玩手机的学生的学籍。现在的智能手机,上网速度快,互联网上的几乎所有应用都可体现在手机上,孩子们想不上瘾都难。而且农村家长要和留守生联系也几乎完全依赖手机,所以家长也不舍得没收孩子的手机。估计网吧、游戏室和手机问题也会荒费三分之一农村孩子的学业(两个三分之一,令人痛心啊!)。

评:关闭网吧,安装固话。包括在家里,在校园,在学生宿舍安装固定电话。不要为了图便利、省了固话的座机费而误了孩子的学业。

即将启动的城镇化改革,实在是国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步高招妙招,城镇化改革若能成功,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问题可迎刃而解或极大的缓解,比如农村无人养老问题,城市流动人口过多问题。特别是针对以上第一、二两条中留守生问题、学生上网问题的解决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为了升学与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一味针对的是考试相关内容和题型的讲解,而忽视了课堂的趣味性与思想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被扼杀,国家未来急需的创新型人材哪里去寻找?课后又是书山题海,让学生疲于应付。近几年老师们常言:“试卷难度越来越大了,不像我们那一代人当时只学和考课本上的东西,没有额外的课外作业,所有的练习都附在课本的每一章节后,课外可以有很多玩乐的时间,学好了课本上知识就可考高分”。现在的学生,只学好课本中的知识根本无法考高分,甚至分数会会很低。有的教研部门发下来的试卷,难度大,怪题多,好像不出难题就无法体现出卷人的水平,好像不是为了测试学生,而是为了考“倒”学生。学生平时学的多为都是一般规律,考试考的多是特殊知识。此次全市小学一年级期中数学试卷就有104个空需要学生填满,命题人可知考试时间只有区区45分钟?可知他们是进入小学只有两个多月甚至连试题都看不懂的孩子?有的学校除设有早自习,还有中自习;初中除了第一趟晚自习还有第二趟晚自习。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常感概读书苦。而城里的学生呢,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接受各种名目的培优,如钢琴培训、剑桥英语,奥数培训(当然城市的学生也许更苦,只不过他们获得了更多适合中国考试制度的教育资源)。农村的学生呢,什么培训也没有,只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机械的应试教育。如果去查一下北大清华有多少农村户口的学生,我想恐怕只有10%左右吧。如果再去统计一些二三类大学和高职高专,农村学生比例一定高得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答案很简单:同样的考试,不一样的教育。

评:改革考试制度,素质教育应与考试制度关联;重先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名牌大学和一类大学应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农村考生。教育资源是整个社会的,不完全是城市考生的。

四、教材改革没有照顾好农村学生。英语教材尤为突出,课本起点高,跳跃性大,重口语,语法面面俱到。比如高中阶段依然较难的定语从句和虚拟语气部分移到了初中课本。原九年级才学完的8种时态全部体现在了八年级的英语教学中,甚至多于8种。新教材缺乏板块性网络性,学生缺少成功感。为了学生们考得好,英语教师的教学时间大部分都花在浩与烟海的各种题型中、其中许多都是偏题怪题,真正重要的听说读写不得不搁在一边。在物理化学科目,农村有限而老化的实验器材(许多20多年了)涵盖不了课本中所有的实验,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评:降低农材教材难度,缩小广度。英语考试可以只考听力、阅读、写作。不考语法,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过多的语法纠错打击了国人学英语太多的积极性,我们不必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语法学家。

五、读书无用论抬头,抄袭作业蔚然成风。这些年,由于年轻人就业难,工作后收入不稳定,城市中房价高等因素导致农材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他们中许多人曾是向往城市美好生活、从农村苦读而考上大学的年轻人。同时由于农村教育质量低,学生成绩差,教师逼得紧、且缺乏父母监督等原因,导致学生抄袭之风盛行,屡禁不止。以本校为例,按我们观察,八年级长期抄袭作业者应不低于50%,九年级应不低于70%。评:减少学生学习任务,尽可能把作业安排在课堂上。

六、教师老龄化严重。以本镇为例,6万人口,中心小学与中心初中各一所,另有三个教学点,每个教学点最多100多学生,多为中低年级。这些农村教学点全部是50岁以上、民转工的老龄教师。许多教师感慨,教师这一行不像医生越老越吃香。教师年纪大后缺乏激情,学生于是缺乏学习兴趣。

评:改革分配制度,大幅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应让农村教师收入远高于城市教师,吸引中青年优秀教师自愿去乡下服务乡村孩子,或让部分城区教师与农材教师轮岗。(实际情况是城市教师收入高得多,这打击了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他们扎根农村换不来国家经济上的承认)。

七、幼儿园投入不足,缺乏有教师资质的幼师。本镇中心幼儿园有400多名小孩,走进课堂中的教师大多原为社会上无业妇女,他们没有受过幼师培训,自我意识中临时工的思想严重,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她们的月收入只有700元左右,工作积极性不高。评:幼儿教师应与义务教育教师同工同酬,培训有更多资质的幼师去农材。

八、教师待遇太低,社会地位下降,难以安心教学。很多教师感慨,解放前一个私塾先生就能养活全家老小,现在一个农材中小学教师绝对不可能养活一家人。以我为例,夫妻俩都是教师,工龄22年多,工资2千零几十,年终各有3500元的绩效工资,其中每年扣住房公积金、医保、工会费、党报费(被迫订,不征询个人意见直接扣工资)、防汛费等不下于2000元。实际月工资约2100元。孩子上大学每月生活1000元,学费每年七、八千,再包括其它杂费,每个月至少需要一个人的工资用在孩子身上。另外一个人的工资至少约1000元出来人情应酬,最后每个月用在夫妻俩身上的钱只有几百元。若按日计算平均收入只有70元,而本地一个泥瓦工或木工的日平均收入达到150—200元,小工的日平均收入达到120元左右。有教师感言:“工资达到小工的水平也好啊!国家每年投入巨资用于教育,为什么唯独忽视对教师这一教育的主导者的投入呢?”教师们中常有人有上访、罢课的冲动,都忍了,为什么呢?一是教师如果这样做社会影响极坏,二是也不敢这么做。由于收入水平低,许多教师出门和人交流时常隐瞒自己的职业。也许有人要说,教师休息时间多,按工作日计算工资会高一些。但是在休息日我们能做什么呢?除了给学生补课什么都不会做,而补课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严令禁止的。还有人或会说,现在的教师只会说钱,不讲奉献精神。试想在这个已达小康的经济社会,在这个号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度,我们教师群体为何没有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呢?还有人或许说公务员的收入和你们教师差不多啊?但我要问为什么大家削尖了脑袋考公务员而不是教师呢?个中原因谁都知晓。不怕大家好笑,我们夫妻俩教师的独生女还办了每年6000元的助学贷款。

我有一同事,夫妻俩也都是教师,才上班三五年,每人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生了小孩后,婴儿每月牛奶费、防预费、尿不湿等费用约1500元,每个月赶钱应酬要大几百元,剩下给自已夫妻俩的工资只有几百元了,如果不是双方老人接济,这几百元根本无法正常生活,他们夫妻俩常有弃教从商的打算。前几年教育局还让我们在假工资表上签字,以应付上级对教师待遇问题的检查。那套假工资表上的虚拟工资,比起实际工资要高很多。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赵传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评:凭心而论,国家给教育的投入确实很大,但给教师的投入太少。在收入方面,应让教师们在社会上抬得起头,应改革分配制度,增加教师收入也关系到百年大计!

九、教育管理行政化倾向过高。教育管理人员人编过多,占用了太多的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的部门过多,学校和教师疲于应付各种检查。一个教育局,一般下辖很多科室:教研室、仪管站、勤工办、局长办公室、人事股、纪检组、成教股,招办、基教股、普教股,计财股等等十多个部门,此外还有县(市)直一些部门的各种名目的检查,每年数次,学校应付起来往往应接不暇,有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教学的正常秩序。我们常说给学生减负,为什么不考虑给学校和教师群体减负呢?平时学校会动用相当比例的国家拨款来接待上级部门,比如给检查者派烟、派车、高规格的餐饮甚至娱乐休闲(再也看不到骑自行车或坐公汽来乡村学校检查的上级领导了)。有人戏称:“吃伢的来了”。而且很多检查学校被迫弄虚作假,甚至教学生说谎,比如:有人问有没有“乱收费”,教学生说“没有”,有没有“订资料”,也教“没有”。否则检查就通不过。另外,一个教育局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高级职称,而一个百十来个教师的学校,每年分来的高级职称的指标往往只一个,这不也是占用了教育资源吗?

有必要单独说一个机构:学区。要说学区首先要说一下它的名称的演变,什么是学区呢?它介于教育局与乡镇各学校之间,是教育局派来管理一所乡镇诸多学校的一个机构。以前称教育组,后来称学区,现在称中心初中(而我们初中称初级中学),为什么现在要换成一个与初中类似的名字呢?由于这几年乡镇学生数急剧萎缩,一些乡镇只有各一所小学与初中了,住得远的学生每日乘车或住校,这两所学校可以跳开学区直接与教育局联系,于是学区这一机构就没有多大存在价值了。前几年上级要求撤销学区这一机构,然而这三四年又死灰复燃,所以换一个与初级中学相似的名称也有不得已之处:为了机构的延续。学区一般有6、7人,别小看了这几个人,每年消耗国家拨款几十万,有的学区内吃喝盛行,人浮于事(本身没什么事可做),像养老院一样。评:去行政化,精简机构,减少检查,严禁吃喝,违者重罚。

十、学校新增债务过快,岂一个划债了得?以我校为例,前几年,上级给我们学校划清了所有债务,也就是所有的债务由帮忙国家还了。但是仅仅最近两三年,我校的债务已上升到200万以上,除了搞建设用钱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各种理由的餐饮招待、用车等费用,而且用车用餐的标准大大提高。去年为了欢送一位本地镇委领导调任它职,招待两餐就用了一万元。而本校只有500多学生,真不知道凭本校经济状况是猴年还是马月能还清债务。有人戏说:“国家每年帮忙划一次债就好了,这样学校永远不会缺钱用了”。

评:学校公款支出不能暗箱操作,应公开透明,必须接受社会和普通教师监督,每次较大支出应轮换一名教师全程监督。

结束语:写完本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农村教育、百年大计、让人忧虑。希望教育部、国务院领导能到一些农村学校去微服暗访、调查研究,而不是浩浩荡荡的前呼后拥的检查。希望决策层能真正发现当今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突出矛盾,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第五篇:农村教育论文

农村教育,一个沉重的话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的投入和投资,如在农村中小学实行了“两免一补”的工程和营养餐工程等。这些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尽管农村教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种发展很不平衡,农村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落实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所以大部分学生家长往往选择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照管,有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一两岁时就将其放在家中而外出打工,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很多家长为了能多挣钱,把自己的孩子留给文化比自己还差甚至几乎没有文化的长辈,这无疑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要比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高,而农村教育恰恰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把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结于学校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勤奋程度。在城市中,有很多文化程度很高的家庭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帮助孩子补习功课,而在农村,父母没有较高的文化,不仅没有能力帮自己的孩子补习功课,在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方面也是少之又少,这样孩子学习中不会的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的指导,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最终由于成绩不理想而辍学。

2、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问题繁多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教师的素质偏低。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的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仅凭经验施教,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研和教学改革。第二,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第三,师资数量不足。农村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严重缺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专职教师更是严重短缺。第四,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工资待遇和福利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这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

3、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我们临近的一个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除了还有一个用煤渣铺的跑道外,不再有任何设施,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而在我们镇的一村小学,一个院墙圈了几十亩地,而里面只有有所有12间教室的教学楼,没有操场,留下的只有菜地和农田。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4、农村生源不足

学校举步维艰

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设施不健全,农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大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及更好的地方上学,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的生源外泄,学校招不到学生,政府的补贴就会减少,这样学校就缺少经费去维持教学的完善,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少的学生会去光顾乡村学校。原来我们这里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学校,而且生源充足,但是现在几个村子才有一个学校,而且学生不多,中学更就不用提了,这几年学生大约减少了很多。学校没有学生,等待它们的只有是被合并或者是被撤销。

5、素质教育难以推行,教育教学质量滑坡,出现低分又低能的新教育现象。素质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从当前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育的投入来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所以。推行素质教育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使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而轻视学生的智育,习惯于传统教育且一直只看重智育而忽视其他的教育,因此觉得教育无事可干,把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改变原来对学生评价制度看作是素质教育最明显的表现。这种“素质教育”不但抛弃了学生的智育,而且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等方面也没有任何发展,其结果是教育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基础教育全面落空。一些学校和家长只关注优秀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是一些农村学生陷入了“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尴尬境地。

此外,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建议和解决方法

1、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

2、端正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思想 农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应把为高等学府输送人才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如行为习惯的培养,理想信念教育,良好公民素养教育,劳动技能培养等全面着手,使各级各类毕业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等途径多种形式,使他们把新的教学思想、知识点、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性地劳动变成现实,最终达到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4、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然后对孩子父母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让每一个在农村的孩子都认识到知识得到重要,懂得在以后的社会和成长的道路上在学校学习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也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这样才能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下载农村教育的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教育的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农村教育

    西部农村教育现状之我见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1一、概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

    农村教育资料

    农村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障碍及教学策略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重大意义。它能使学生津津乐道地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满腔热情地学习,从而掌握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反之......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及地点 2011年8月5号----8月12号 永州市的某一山区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农村教育情况的相关调查,初步反映当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生活和学习情况和当代大学生对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心系农村”调查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而农村教育作......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班级:电气09-2班学号:310908010205姓名:曹高飞目录一、 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1、 中小学生离开学校2、 大学高门槛挡住农村......

    农村教育大有可为

    农村教育大有可为 (2011-04-17 00:34:13)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读书无用,大学生读了半天还是没工作吗!为什么上大学,以至于很多农村孩子都辍学了,他们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力量呀!他们......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