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9月下旬,我委在常委会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对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经贸委、高区、经区管委会和荣成市政府工作情况的汇报,与市发改委、建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科技局、地矿处等部门以及水务集团、供电公司、不同类型工业企业负责同志、山大、哈工大两所分校相关方面的教授进行了座谈。同时,汇总了文登市、乳山市、环翠区人大常委会提供的本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情况。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初见成效
总的认为,近几年,特别是国务院、省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和现场会议以来,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三个关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资源节约意识有所增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利用新闻媒介,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开辟专栏、报道先进典型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在政府广场举行了全国节能宣传周及“节能威海”、全民动员建设节约型社会百米长卷签字活动,发放了《工业节能48法》、《楼宇节能24招》、《家庭节能36计》等宣传材料2万余份,创办了“节能威海”刊物,在《威海日报》开辟了“建设节约型社会”专栏,新闻单位对“循环经济在威海”及典型经验进行了系列报道。通过学习宣传,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社会各界增强了循环经济理念和节约
资源意识,形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活动,各行业特别是企业积极节能、降耗、增效,千家万户节水节电见诸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日渐清晰。市及多数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或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在市经贸委设立了能源监察监测站和威海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协会。荣成市在工业企业尤其是污染企业中大力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对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编制了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制定了企业清洁生产、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能源利用监测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确保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区域工业生态化的“四化”目标。乳山市在全面开展循环经济战略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的考核力度,将循环经济项目列入招商项目库,并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新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估,严把项目审批关,仅今年以来,就审查否定了10多个污染项目。文登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环翠区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管理体系,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利用典型引路等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不断深入。高区管委制定了“高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经区管委从招商引资的源头上落实节约意识,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各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逐渐明晰。
三是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发展循环经济成效凸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抓住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合理开发这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节水、节能、节电、节地、节材“五节”活动,在资源减量利用上取得
了一定成效:市区日供水量由2000年初的9.6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8.3万立方米。上半年,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99.76万吨标准煤;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费量0.9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1%;经贸委重点考核的13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同比下降的有10项;重点调度的38家企业工业重复利用水量1.32亿吨,同比提高11.1%。各项能耗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上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目前,我市有14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省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累计达48户;全市确定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有28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蓝星玻璃进行科技攻关,寻找到了可以替代重油的燃料油,年可节约资金7000多万元;改造木箱包装方式,年可节约木材1800立方米。好当家集团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工业园。山东铃兰味精有限公司利用生产味精的废水、副料生产的无公害有机复合肥和优质家禽饲料,利用煤灰、炉渣生产高强度粉煤灰炉渣砖,年可实现利润500万元。乳山大冶金矿实施节水方案后,每天节约用水454方,新上的尾矿提取绢云母项目,年可新增经济效益8000万元,利用尾矿粉生产建筑材料,年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从领导层、企业层还是从社会层面看,都存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从领导层看,位置摆的不重,用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力度不大,有些薄弱环节解决得不够好。从企业层面看,一些企业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企业增效的有效手段,不舍得在这方面加大投入,甚至能源监测部门的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不积极予以配合;有的企业未按要求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节能降耗工作制度不完
善,责任不明确。从社会层面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珍惜资源、浪费资源的现象到处可见。
(二)规划亟待制定完善。从调查情况看,有的地方、单位和行业、企业正在着手制定规划,有的仅有某一方面的专项规划,不尽完善,有的没有规划。目前,我市尚缺乏完整的、前瞻性高的、长远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规划。
(三)保障体系需健全强化。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还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规章不到位,政策引导、奖惩措施等长效机制远未形成;支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技术瓶颈比较突出,不少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浓厚氛围。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努力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认识,尤其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主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经济工作和实施科学决策,彻底扭转“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重眼前、轻长远”的“四重四轻”倾向,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构建节约型、生态型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镇化模式和消费方式上来,带头做好机关节能降耗工作;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实现内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增长方式的最优化。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纳入党校、大专院
效、中小学生、职业教育培训的授课内容,大力开展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镇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其次,切实搞好规划,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规划是城市第一资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标。规划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规划的失误、浪费是最大的失误和浪费。只有规划好,才能建设好、管理好。各级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编制各项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建议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编制我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思路、重点和措施。要加快“五节”(节水、节能、节电、节地、节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市区、各行业、企业都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要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和以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绿色物流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集中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拉长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积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第三,强化体系建设,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管理考核体系。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要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引导各行业、企业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管理制度。要引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办法,使其准确地反映资源代价和环境污染程度,将资源生产率、消耗降低率、回收率、废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纳入领导干部任期
目标考核中。要强化市能源监察监测站的职能,进一步充实人员,完善监测设备,为领导决策和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依据。二是尽快建立技术支撑体系。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建立以科研机构、大学为主体的研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服务等体系,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要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用先进适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企业要明确本行业先进企业的赶超目标,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三是不断完善政策规章体系。当前,一方面要把国家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取消一切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相关规定。财政部门要参照省里的做法,尽快建立资源节约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的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要从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策划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要总结推广乳山市的经验,鼓励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要深入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当前,特别要大力推广墙体材料革新和节能建筑工作;尽快出台节约用地控制指标落实的具体评价考核办法,确保集约用地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推广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完善“五节“等规章,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跨越。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
第二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作者:吴光玲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8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观念、法制、体制、技术、管理等层面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资源环境;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2O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芳草湖农场
(2012年9月23日)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在循环”为原则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减量化”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再使用”目的是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再循环”是要求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与传统经济“对资源搞开采、低利用,污染物的高排放”相比较,以“减量化、再使用、在循环”原则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展示出的特征是“对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污染物的低排放”。其次,所谓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是要求企业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意义上说,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其回收利用以消除污染,使其资源化,可以缓解环境负荷的压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投入资金回收这些资源,发展下游生产,既可以为企业员工和广大公众创造一个环境良-1-
好的生活工作空间,同时又是把这些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重新置位。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对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现在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具有不可代替性,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沿着产业链生产多种相关产品,把资源吃干榨净。因此,要发挥资源的更大效用,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含量。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有效途径。在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过程中,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切实解决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的进度,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效缓解资源约束,促进资源持续利用的战略抉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减量化的基础上,将上一环节的污染变成下一环节的原料,合理延伸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供给年限,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缓解并最终跨越资源约
束,企业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实施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基础。加快兵团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开发环境友好技术和环境标志产品,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兵团参与大区域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在更高层次的区域竞争与分工中,为融入国内和国际大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是削减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措施。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以清洁生产、构建生态产业链为手段,将污染环境的废物转化为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使污染物消化于生产过程进而最终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六是,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
式和消费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迅速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行业(产业)、园区、社区、区域等多个层次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前,在发达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可以说是一项重要国策。我国目前正在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也是目前国内企业可以迈入的一条“光明大道”。
第四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
--市农村能源工作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乡位于市区近郊,总覆盖面积80多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4,336亩,果树面积5,250亩。现有农户4,045户、农业人口15,569口人,共有8个行政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我们按照改善村屯卫生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的发展思路,把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列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申请到了2006年沼气国债建设项目,今年完成8立方米沼气池“一池三改”任务980个。目前,沼气池建设项目已全面展开,各项配套工作也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把我们的工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广泛宣传、加强引导,增强农民对沼气项目建设的了解和认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能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使沼气池建设真正能为老百姓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加大了抓好这项工作的力度,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和部署。一是成立了沼气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制定了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由乡长亲自抓,副乡长具体负责,农业各部门人员和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制定并下发了《红星乡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下设沼气建设办公室,实行了专人专管。同时沼气项目建设的完成情况,与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年末工资紧密结合,极大激发了村两委班子沼气建设的热情。西太村主任张殿礼率先建造标准化沼气池,为村民示范、参观、学习,在全乡堪称典范。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发动。各村利用村屯有线广播,开设了新农村建设沼气项目建设专题节目,每天定时播放。制作了10多幅宣传条幅悬挂在村屯显要位置,印制了500多份宣传单发放到各村民手中。通过深入实地细致的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沼气项目建设在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了农民对沼气项目建设认识。三是参观考察学习,积累了宝贵经验。乡政府新年伊始组织带领农技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和各村主任、书记,专程到市健鑫科技有限公司、西郊乡,参观考察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通过到现场参观学习,让他们亲眼目睹到了实效,感受到沼气池真正能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农民对沼气池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二、结合实际、循环利用,把沼气建设项目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紧密结合发展农村能源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使农民能够用上高效、清洁的能源――沼气,实现“家庭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据测算,一个8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可满足一家3至4口人生活燃料的需要,相当于使用10~12瓶液化气,仅此一项,每户每年便可节约生活能源开支近千元。我们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年初乡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署了沼气建设任务,要求各村在沼气池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资金投入能力,不搞硬性摊派,不搞强制命令和一刀切,耐心细致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努力引导好村民,使得他们主动投入沼气池建设当中。二是坚持沼气池建设与“一池三改”有机结合的原则。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厨、改圈、改厕同步设计,分步施工。我乡建设的沼气池按照国债项目要求为户用8立方米标准。农民每年养3-5头猪即可解决沼气池的原料问题,而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是种植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优质肥料。我乡无公害青玉米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大量的沼渣作为有机肥为生产无公害甜粘玉米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坚持沼气池建设与净化农民的生活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沼气池的建设,对人畜粪便实行了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杜绝了养殖户粪便随意堆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是一项有利于老百姓的好事,我们一定把它办好。
三、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掀起农民沼气池建设新高潮
近年来,我乡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农业和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们从实际出发,3月初,分别在养殖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红太、西太、红星三个村新建三处“寒地太阳能辅助增温”沼气池进行示范。建成使用后,农民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参观、咨询建设沼气的有关事宜,踊跃报名要求建设沼气池。为了大规模推广沼气项目建设。5月中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先后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朝阳村、红星村分别建成了“沼气综合利用示范一条街”,使红星乡广大农民足不出乡就能看到清洁沼气能源的综合利用,感受到沼气能源在促进农业增产,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截止到8月29日,全乡已建成寒地增温沼气池400个,其余的正在陆续施工中,到10月末即可全面完成。
四、科学设
计、跟踪问效,严把沼气池建设质量关
沼气从建设管理到维护使用,涉及到种植、养殖、厌氧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等多项技术,综合性、技术性比较强。为了做到建一个、成一个、使用一个,达效一个,在建设之初,我们首先聘请了沼气池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我们制定的《红星乡“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沼气建设标准》、《红星乡沼气建设检查验收标准
》等具体办法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乡农技综合服务中心专人负责监督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施工单位合同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的跟踪检查、验收,保证了沼气建设的质量。其次为了便于管理,我们以户为单位,建立了沼气用户档案。对每个沼气池进行了编号,建立永久性的标志,并将给每个沼气用户配备了《沼气安全使用手册及挂图》、《沼气池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手册》等。第三是搞好跟踪服务。项目完工后,我们将开通沼气池服务、技术咨询热线电话,沼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随时可以咨询,技术人员随叫随到,及时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由于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周到的服务,使广大沼气用户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增强,为更好地完成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位领导,我乡在户用沼气池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开了个好头,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与市农委和区里的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与兄弟单位和上级的要求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兄弟单位为楷模,全面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我乡沼气池建设,努力提高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早日把我乡建成经济兴、事业旺、政治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第五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资源消费量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
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发展模式。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铁矿石、铜和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近两年我国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又加大了国内资源的供给压力。
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更大压力。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我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占较高比例,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渐削弱,但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总结、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党中央提出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能源增长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在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成功经验和总结国内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和地区开展了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探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累了经验。
当前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障碍。一是节约优先的方针未能很好落实,节约优先没有很好体现到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三是尚未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支持和鼓励节约降耗的财税体制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难以形成促进节约的有效激励;四是缺乏技术支撑,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五是全民节约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对头、消费心理扭曲、消费方式不合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大障碍。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