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05年度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时间:2019-05-15 12: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2005年度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2005年度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篇:关于开展2005年度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关于开展2005年度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人事局,市属有关部、委、办、局(总公司)、直属机构人事(干部)处,各人民团体人事处,各有关单位人事部门: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速培养造就一支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根据《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京人发〔2003〕1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及《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办法(试行)〉》(京人发〔2004〕100号,以下简称《资助办法》),现就开展2005年度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的对象

(一)在本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市级人选,为个人资助对象;

(二)根据《实施意见》,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的本市单位(含非公经济组织),为单位资助对象。

二、资助的类别

资助的类别分为:培训研修类(A类)、创新研发类(B类)、学术交流类(C类)、出版专著类(D类)四类及一个专项资助。A、B、C、D四类资助用于资助工程人选个人,专项资助用于资助本市单位开展人

才培养工作。

三、申报程序

(一)个人申请资助,需填写《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人登记表》、《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个人申请用)》(按所申请类别填写),由其所在单位对填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签署意见后,报其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申请情况进行汇总,并进一步核实其所报材料的真实性,签署意见后,报市人事局。

(二)单位申请资助,需提交本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填写《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项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单位申请用)》,签署意见后,报市人事局。

四、申报材料

(一)个人申请资助需提交:《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人登记表》、《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个人申请用)》各一式六份及其电子文本。

(二)单位申请资助需提交:本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一份、《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项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单位申请用)》一式四份及其电子文本。

《资助办法》及有关表格可从“北京人事人才信息网”(网址:)网站下载。

五、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人事部门应按照《实施意见》精神及《资助办法》的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做好本次培养经费资助申报的组织工作。

(二)工程人选及有关单位应按《资助办法》的有关要求,填报相关表格及材料,并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准确。

(三)所报送的材料应不涉及国家机密。工程人选和有关单位应按有关规定,慎重处理涉密问题。

(四)工程人选参加学术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可在会议召开前两个月将申报材料报送市人事局专家与博士后工作处;申请其他类别资助的,请于2005年1月24日至28日将申报材料报送市人事局专家与博士后工作处。

联系人:辛向阳

联系电话:65261459 65256072(传真)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个人申请用)》A类

《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个人申请用)》B类

《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个人申请用)》C类

《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个人申请用)》D类

第二篇: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办法

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加速培养造就一支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根据•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京人发„2003‟1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工作,遵循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第三条 2005年至2010年,我市每年从北京市人事局专家工作经费中安排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工作,市人事局可根据工程实施进度滚动使用。

第四条 资助对象为:在本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市级人选,为个人资助对象;根据•实施意见‣,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的本市单位(含非公经济组织),为单位资助对象。

第五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请资助:

(一)拟申请资助的项目已获得本市其他人才培养经费资助的;

(二)受资助项目未完成或项目已完成未提交项目总结报告 1 和经费使用明细的;

(三)上一受资助期间,因故被收回部分或全部资助经费的。

第六条 培养经费资助分为:培训研修类(A类)、创新研发类(B类)、学术交流类(C类)、出版专著类(D类)四类及一个专项资助。

(一)A类用于资助工程人选到国(境)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进行与其所从事专业有关的中长期(三个月以上)培训、研修或开展合作研究。其中,对于在国(境)外开展上述活动的,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对于在国内开展上述活动的,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2万元。

(二)B类用于资助工程人选自主选题,开展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项目(课题)研发工作,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15万元。

(三)C类用于资助工程人选主办或参加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交流会、研讨会等,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3万元。

(四)D类用于资助工程人选出版在其所从事专业领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

(五)专项资助用于支持有关单位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10万元。

第七条 培养经费资助工作按开展,具体工作安排以下发通知的形式部署。

参加学术技术交流会、研讨会的资助申请,可在会前两个月提出申请;其他类别的资助申请,按通知要求的时间进行申报。

第八条 工程人选每只能就某一具体项目申请一类资助。

个人申请资助,需填写•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人登记表‣、•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个人申请用)‣(按所申请类别填写),由其所在单位对填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签署意见后,报其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申请情况进行汇总,并进一步核实其所报材料的真实性,签署意见后,报市人事局。

第九条 单位申请资助,应提交本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填写•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项培养经费资助申请表(单位申请用)‣,签署意见后,报市人事局。

第十条 对于工程人选的资助申请(除参加学术技术交流会、研讨会的资助申请外),市人事局进行形式和资格审查后,组织专家进行评议,拟定资助的人选和金额,进行公示,并根据公示结果,确定本培养经费资助方案。

对于工程人选参加学术技术交流会、研讨会的资助申请,市人事局进行形式和资格审查后,根据其所参加会议的学术水平、重要程度及工程人选的参会角色,确定是否给予资助及资助金额。

第十一条 对于单位的资助申请,市人事局进行形式和资格审查后,根据其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本培养经费资助方案。

第十二条 资助申请被批准后,获资助的工程人选或单位应根据所获资助金额,对申请资助时提交的项目进度计划和经费使用计划做出调整,并将调整后的计划按申请资助时的申报程序报市人事局确认备案。

第十三条 项目进度计划和经费使用计划确认后,市人事局下发资助经费确认通知书,并依下列情形办理拨款手续:

(一)A类、C类资助款,在受资助人提交邀请函、会议通知(如是外文件需同时提交中文译文)等后,办理拨款手续。

(二)D类资助款,在受资助人提交出版协议书后,办理拨款手续。

(三)B类、专项资助款,在下发资助经费确认通知书后拨付。

第十四条 受资助工程人选所在单位或受资助单位的人事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制定培养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资助经费由单位财务部门单独立帐,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 培养经费应全部用于工程人选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直接或变相收取手续费、管理费等;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此项经费或改变经费用途。

第十六条 受资助工程人选或单位收到培养经费后,应按项目进度计划及时开展工作,并按经费使用计划合理使用经费,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计划的,应按申请资助时的申报程序,以书面的形式报市人事局同意后,再做出调整。

第十七条 遇特殊情况,受资助项目无法进行或不能完成的,受资助工程人选所在单位或受资助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将尚未 4 使用的经费退还市人事局,同时报送已使用经费的使用明细。

第十八条 受资助项目完成后,受资助工程人选或单位应在两个月内对所获资助项目的执行情况及培养经费使用情况做出全面总结,并按申请资助时的申报程序,将项目总结报告及经费使用明细报送市人事局审核备案。

第十九条 市人事局对培养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使用不当的,责令其改正,并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资助经费。第二十条 受资助工程人选或单位,在开展与受资助项目有关的工作时,如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或申报奖项等,均应标明“本项目获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字样;在主办会议时,应声明“本会议得到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北京市“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北京市“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各区县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和《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现将《北京市“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印发,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二○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北京市“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为我市经济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意见》的要求和部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围绕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目标,以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我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为重点,联合有关部门统筹推进各类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资源开发,为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以专利工作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提高我市知识产权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能基本满足我市经济发展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上传者知盟网 http://

(二)主要任务

1、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首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在知识产权领域中以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为重点,分阶段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保护环境,具有较高知识产权理论修养、实证研究水准的高能力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

2、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培养1000名左右知识产权管理、执法、信息服务等领域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实践经验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实务技能的骨干。

3、万名知识产权实用人才培育。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各类社会组织培养10000名左右掌握相关知识产权知识,具备相应行业或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环节服务的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

三、重点工作

(一)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1、培养对象

各级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骨干人员,大型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高水平专业人员,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教学和研究领军人物。

2、培养措施

采用在工作实践中学习锻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要积极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培养对象承担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选送培养对象参加各级各类知识产权进修培训,开展学术交流,参加课题研究,提高培养对象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组织管理、专业服务、学术和实证研究和涉外知识产权争端应对能力,促进人才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成长。市知识产权局每年举办一到两期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研修班,选派优秀人员出国进修。

3、研修内容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政府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及政策措施、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策略运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业务发展、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涉外知识产权实务、法院专利纠纷案件审理、专利信息服务及专利预警等综合定向分析与利用等内容。

(二)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

1、培养对象

各级政府知识产权部门从事管理、行政执法、法律政策及战略研究、专利审查人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部门业务骨干,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

2、培养措施

根据不同培养对象,分别举办政府知识产权管理及行政执法研修班、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及实务研修班、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实务研修班。每年举办6期,每期50人。

3、研修内容

经济理论与实践、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各国知识产权战略及政府政策措施、专利法修订及专利法律制度的新发展、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及实务、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实务、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理念与知识产权关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力分析、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务、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专利许可与转让实务、专利与技术标准、专利诉讼典型案例分析、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涉外知识产权实务等。

(三)万名知识产权实用人才培训

1、培训对象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研发人员,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在校大学生、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自愿参加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的其他人员,以及报名参加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和培训的人员等。

2、培训措施

北京市市区两级知识产权局及所属事业单位负责本市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业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培训。每年培训2000人。

3、培训内容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利法基础知识、专利申请与审批程序、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信息检索及分析利用、专利行政保护、专利司法保护、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建设、企业专利战略。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业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利法基础知识、专利信息检索及分析利用、专题专利数据库应用、专利信息分析与企业专利战略、专利与技术秘密等。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完善的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养机制,分层次、多渠道选拔培养人选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负责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并统筹协调方案的实施工作;负责提出相应政策或措施建议;组织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负责百名高层次人才的选拔;组织相关专家对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评审和指导;组织推进人才工程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指导各区县、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各知识产权相关单位、行业协会根据职责和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

2、建立政府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加大物质、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市知识产权局将利用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立知识产权培训师资库和人才信息库,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

3、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专项经费支持

市知识产权局在工作经费中安排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育工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举办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研修班和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研修班,并对开展万名知识产权实用人才培训给予部分经费支持。

各区县知识产权局应安排专项经费开展万名知识产权实用人才培训,扶持本区人员参加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研修班和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研修班。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人才培育规划,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作。

第四篇:人事部关于印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人事部关于印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人发[2002]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科技、教育、财政厅(局)、计委、科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中央管理的企业,总政治部干部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1]14号)精神,为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加速培养造就年轻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人事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以推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附件: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自1995年起,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培养造就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专项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到2000年,入选“工程”的各类人才近万名,形成了分层次、多渠道

培养造就优秀年轻人才的工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

[2001]14号)精神,为继续做好年轻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现制定2002—2010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观念,以培养国家急需紧缺的高级人才为目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立尊重特点、鼓励创新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采取有效特殊手段,加快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专家和国内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骨干人才保证。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实施人才战略的总体部署,到2010年,培养造就数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数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

二、范围、对象和条件

1、选拔范围:“工程”人选主要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选拔,其它经济成份的企事业单位中符合条件的,也可以选拔。

2、选拔对象: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回国工作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省部级以上

科研课题和国家级工程项目的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以及其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成绩的年轻人才。重点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学术技术领域涌现出来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以及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要求的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3、选拔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学风朴实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其学术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3)年龄在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

三、组织领导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分层次、多渠道选拔和培养“工程”人选。人事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工程”的实施,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抓好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特别是培养造就一批冲击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杰出人才(以下简称国家级“工程”人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办“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各地区、各部门人事厅(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工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选拔和管理

1、国家级“工程”人选每两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00名左右。其中,在科技创新目标明确、能带动前沿学科发展和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科技地位的学科领域中选拔100名拔尖人才;在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学术技术领域选拔400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高层次急需人才。

国家级“工程”人选选拔的具体办法是:(1)各地区、各部门人事厅(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提出本地区、本部门推荐人选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后报送人事部。(2)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地区、各部门推荐的人选进行评审后,报“工程”’领导小组审批。(3)公布人选名单,颁发《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证书》。

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工程”培养目标的要求,负责省部级“工程”人选的选拔和培养。

2、建立《“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考核档案》,全面加强对人选德、能、勤、绩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由人选所在单位结合考核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省部级人事部门备案,其中国家级“工程”人选的考核结果报“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在考核的基础上,对“工程”人选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核定、调整一次。建立“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信息库。

五、培养措施

1、加大对“工程”人选的资助力度。在同等条件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对“工程”

人选中从事基础研究的给予优先资助。符合“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博士后科学研究专项资助经费”、“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资助条件的,提高资助额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根据人选的实际情况,定向投入,重点支持。

2、鼓励和支持“工程”人选通过竞争承担国家或省区市、部门的重大科研工作和重大工程项目,委以重任,并赋予他们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各级各类学术团体、学术技术委员会要积极吸收“工程”人选参加并安排其担任一定的职务,使他们在参与重大学术技术决策和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中,贡献力量,增长才干。

3、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工程”人选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根据“工程”目标任务要求,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工程”人选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从事研修工作。进一步完善“工程”人选高级研修班资助办法,加大支持力度。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人事部有计划地组织“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技术研究班,促进“工程”,人选与国内外高水平专家的学术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能力。

4、加强以“工程”人选为核心的人才群体建设。“工程”人选所在单位应根据岗位和任务的需要,通过设立流动性岗位,面向国内外公开聘用“工程”人选急需的人才或助手。依托国家级“I程”人选所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大科学工程和知识创新基地,以国家级“工程”人选为核心,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形成一批具有专业优势、学科互补、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遴选创新研究群体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以国家级“工程”,人选为核心或骨干从事基础研究的团队。

5、进一步改善“工程”人选的待遇。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人选实行适当倾斜的激励政策。在各地区、各部门上报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属于国家级“工程”人选的,由人事部下达专项指标解决,不占其所在地区、部门的指标控制数。

6、认真做好联系和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工程”人选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摆脱各种繁杂事务,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工程”人选的医疗保健条件,定期安排他们体检,组织“工程”人选学术休假。对“工程”人选的助手配备以及配偶、子女随迁调动等,要妥善予以解决。

7、加强对“工程”人选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工程”人选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国情教育考察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事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五篇: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实施并完善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我省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江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西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以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现制定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强省建设,以选拔培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为目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完善选拔制度,创新培养方式,加大激励力度,加强团队建设,强化考核服务,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科技领军人才,引领和带动我省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结合实施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各地各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上百名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培养上千名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学术造诣较高的省级领军人才,培养上万名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起骨干核心作用的青年后备领军人才,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体系。

二、人选选拔

(一)选拔范围和数量。“工程”面向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围绕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注重向从事前沿科技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向支撑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向基层一线急需紧缺人才倾斜,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倾斜。“工程”省级人选每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100人左右,一般从各地、各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人选中产生。

(二)选拔条件。“工程”省级人选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潜心一线科研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含50周岁);

2、学术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具有创新思维,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国内科技发展态势,进行前瞻性、创造性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

3、潜心科学研究,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社会提供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从事理论实践创新,对学科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4、具有承担科学研究课题、重点科研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经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有效组织并领导创新团队攻克学术技术难关。

(三)选拔程序。“工程”国家级和省级人选推荐选拔工作同步开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具体部署实施。推荐选拔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个人申报。拟申报人员应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由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和组织推荐。基层单位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向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申报。非公有制单位中符合条件的人选,向所属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报。

2、组织推荐。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及中央驻赣有关单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采取专家评审、组织考察等形式进行综合评议,提出本地(部门、单位)推荐人选,报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3、专家评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规定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评审,提出拟推荐和入选名单,报“工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定。

4、公布名单。推荐和入选人员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工程”省级人选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布并颁发证书,“工程”国家级推荐人选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三、保障措施

(一)创新培养模式。建立高级研修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支持各地、各部门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高级研修班。加强学术技术交流,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制度,支持“工程”人选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进一步加强“工程”人选研修工作,有计划、有重点资助“工程”省级人选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修,每年遴选20位“工程”省级人选赴国(境)外研修,每年组织举办若干期“工程”省级人选专题研修班。

(二)大胆使用“工程”人选。坚持以用为本、用当其时、用当尽才,积极营造有利于“工程”人选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各地、各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在岗位聘任、考核评价、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各单位在进行岗位聘任时,同等条件下,“工程”人选优先聘任上岗。支持“工程”人选参与重大政策咨询、重大项目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标准制定、重点工程建设等。积极组织“工程”人选参加各类专家服务基层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服务基层一线中建功立业。各级各类学术团体、学术技术委员会要积极吸收“工程”人选参加。“工程”国家级人选,可直接审定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受聘正高专业技术岗位的“工程”国家级人选,可不受聘用年限限制,直接申报二级岗位。事业单位引进“工程”国家级人选而无相应空缺岗位的,可按规定申请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三)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坚持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支持“工程”人选通过竞争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等。积极创造条件,择优安排“工程”人选到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建设学科等从事科研并担任相应职务。对符合条件的“工程”省级人选,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资助,已承担重点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持续滚动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工程”省级人选,省博士后专项资金优先给予资助。

(四)加强团队建设。支持“工程”人选自主组建创新团队,在选题立项、科研管理、人才配置等方面给予更多自主权。支持“工程”人选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等招收项目博士后,对其组建团队急需人才或助手,可打破所有制和地域限制,通过多种形式予以聘请。鼓励用人单位依托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等,加强以“工程”人选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建设,形成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五)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可向“工程”人选倾斜,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支持用人单位为他们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工程”国家级人选可按规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工程”省级人选可优先纳入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省青年科学家等推荐选拔。

(六)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落实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要求,逐步健全部门、地方和单位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工程”投入力度。各地、各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将“工程”人选纳入本地(部门、单位)重大人才培养工程、计划等优先资助,并对其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等给予充分的科研自主权。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工程”的投入,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四、管理服务

(一)加强考核管理。建立健全“工程”人选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其创新能力、业绩贡献、领衔作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内容。“工程”国家级人选的考核工作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实施,“工程”省级人选的考核工作由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及中央驻赣有关单位组织实施。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产生不良社会影响以及因个人原因不能发挥作用的,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并逐级报“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取消其资格。

(二)加强动态跟踪。按照统筹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工程”人选信息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工程”人选统计工作制度,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省直各部门每年底将“工程”国家级、省级人选人员变化、考核结果、重大学术突破、重大奖励等情况报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三)加强联系服务。将“工程”人选纳入各级政府重点联系专家范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座谈、交流、休假等活动。探索建立“工程”人选联谊会、专业委员会等,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生活状况,听取建议和意见。

(四)加强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工程”人选及其团队的突出业绩和重要贡献。树立先进典型,打造工程品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激发其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科协等部门组成的“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及中央驻赣有关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成立本地、本部门“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二)健全工作体系。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精神,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做好选拔培养、跟踪管理和联系服务等工作,逐步建立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健全分层次、多渠道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机制。(三)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以培养造就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为重点,出台完善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和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为“工程”人选更好更快成长创造条件。要加强经验交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工程”顺利实施。

下载关于开展2005年度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2005年度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