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5 12:5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第一篇: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辣椒是世界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它适应性广、营养成分丰富和产业链长而受到世界各地的高度重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不断上升,加工产品也向多样化发展。全世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家种植辣椒,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约为2000万亩,鲜椒产量近2800万吨左右,实现产值270多亿元,同时每年还以9%速度逐年增长,种植面积分布在全国28个省份,形成了以贵州、湖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河北、河南、吉林等16个省区的重点辣椒产区和以贵州虾子镇、云南稼依镇、河北鸡泽、山东武城、吉林洮南等为代表的区域性辣椒集散地。辣椒产品的出口也在不断增长,韩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等已经成为我国辣椒的常年进口国,仅墨西哥辣椒就有三分之一是从中国进口,日本进口辣椒90%来自中国。全国产生了一批有名的企业和区域品牌产品,例如: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红安种业、吉林洮南金塔集团和爱迪尔公司、山东武城的中韩合资天然色素项目与湖南郴州的美港合资辣椒项目等。这些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的成长,冲击了辣椒传统生产与分散经营方式,正在改变着我国辣椒产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格局,促进了辣椒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辣椒的各种加工产品、综合利用型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比例也越来越高。辣椒的鲜食比例逐年减少,工业加工比例日益增大,而且发展迅速。全球对辣椒的重视和需求充分说明,辣椒产业是一项前景可观的大产业,特别是对于适宜辣椒大面积种植的国家和地区,它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辣椒产业化的形成,不仅对农村就业的增加有重大意义,而且给农业深加工领域创造着广阔的天地,机械、化工、建筑、医药等几十个行业将会因此而受益。

一、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

望都是全国三个著名的辣椒之都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产值近亿元,广泛分布于县域农田。近年来,望都县各地积极实施辣椒开发战略,以辣椒酱、辣椒粉、辣椒素加工业为龙头的辣椒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辣椒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之

一。过去,由于在辣椒深加工方面未能形成大的龙头企业,全县辣椒产业的商品率只有左右,近年来,该县将辣椒产业作为农业重点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并引导辣椒产业从原料型、食用型向着加工型的产业发展轨道迈进。目前,该县已有家辣椒系列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开发辣椒系列产品。其中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辣椒素和辣椒红色素的加工企业,投资规模达多万元,拥有年消耗万亩干椒的年产量,是我国目前辣椒素加工能力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在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加工能力上也拥有相当的实力。该公司的成立,进一步扩大了辣椒的原料需求,促进了辣椒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了辣椒的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

在辣椒销售上,由于辣椒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多年来一直以出口辣椒干、辣椒油等初级产品和半成品为主,对辣椒的商品性要求没有严格的标准,没有完善的检验检疫体系,部分企业在原料收购中也仅限于看样收购,对内含物标准没有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理想。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利用我们出口的辣椒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去除杂质和异味,制成辣椒红色素等深加工产品返销我国。总体上我省辣椒产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加工营销网络。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使辣椒高产高效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二、望都辣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缺乏科技支撑

由于饮食习惯及传统农业的观念,中国对辣椒生产的重视一直不够,投入少。云南省也存在这一现象,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科研投入不足,缺乏技术、人才储备,专门从事辣椒研究的科技队伍力量薄弱,政府支持辣椒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少、力度小,导致生产上缺乏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自主选育的新品种,一些地区长期依靠传统的老品种,一些地区

依靠进口国外或省外的新品种的局面,缺乏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二是企业投入不足,辣椒加工品种较为单一,规模较小,对原料的要求不严,导致企业忽视了原料基地建设,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以及种植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2.产业发展起伏波动大

辣椒种植大部分销售主体是农民,不了解现代营销知识和国内外市场行情、动态,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差,盲目生产经营,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信息不灵,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中介组织(服务组织)十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系有了明显增强,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合同收购和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但是,企业和椒农的联系还是以合同契约型为主,缺乏紧密的联系,企业和农户双方的利益缺乏制度保障,二者的利益分配关系还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还不能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守约履约上,诚信度差,不是农户不愿将商品椒交给企业,就是企业在收购商品椒时压级压价。难以实现辣椒的小生产与流通大市场相接,产业发展跌宕起伏,面积小时,货源紧俏,哄抬物价,掺杂使假;面积大时,产品滞销,价格低廉,辣贱伤农,挫伤农民种植辣椒积极性。

3.种植技术及实用技术落后

在种植业上,辣椒多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多为一家一户操作,辣椒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病虫危害严重。科技部门研发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推广应用的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多数地区种植多以常规种为主,优良品种少,品种退化严重,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在辣椒产业化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严重制约了辣椒产业的发展。

4.辣椒生产和市场的矛盾突出

长期以来,云南省辣椒的科研推广工作一直只重视高产、抗病的品种,辣椒加工专用品种的研究和生产刚刚起步,辣椒的专业化生产进展缓慢,加工原料生产形不成规模,过度分散的小农经营无法生产质量稳定的辣椒原料。造成品种选育同加工需求相脱节;辣椒加工业的发展缺少专用的优质原料,形成了品种与目前市场脱节,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的局面,严重阻碍辣椒产业进一步发展。

5.辣椒产业化程度低

所谓辣椒产业化,它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密切衔接、紧密配合的综合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指一个辣椒加工业或单纯的辣椒种植业。它主要包含:新品种选育(包括加工专用型品种的选育),良种繁育和生产体系,优质原料生产体系(包括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科学施肥、科学浇水、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及贮藏—加工—市场销售等,是一个庞大、严密、多学科协同配合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目前许多地区在发展辣椒产业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可以说是从原料生产到销售都尚未形成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由于科学技术普及到位程度等因素制约,各地的种植方式都比较传统落后,辣椒产量变化大, 稳产没有保障。在辣椒原料生产上还没有严格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无公害生产技术执行标准来指导生产,致使当地辣椒发展的目的还不明确,盲目性较大。

三、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把辣椒产业发展成为云南的新兴大产业

首先,辣椒在云南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面积大、分布广,具有做大产业的基础;其次,云南拥有丰富的、独特的辣椒资源,如丘北辣椒、小米辣、大米辣、皱皮辣、涮辣、铁角辣等;第三,辣椒产业链长,加工产品种类多,加工增值效益明显;第四,市场前景好,无论国内或国外,市场对辣椒产品的需求都非常大,有些产品目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做大云南辣椒产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从产业政策上把辣椒作为重要的主要经济作物,从育种、技术储备、种子生产、加工原料生产、加工企业、营销全过程进行产业设计与支持。同时政府还应加强辣椒生产、加工等方面的信息网络的建设,为种植农户及加工企业服务。从培植新产业的角度,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应共同加大对辣椒产业的投入力度。首先,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争取国家的扶持,各级政府也应增加投入改善辣椒种植区的交通条件、水利设施、市场网络等外部环境条件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产业的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和吸引社会的企业、公司及资金投入参与产业开发,在已形成加工能力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辣椒加工制品的质量,坚持以质量兴业,名牌兴企之路;引导现有加工企业改造和升级原有的设备及条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的产品,如发展辣椒素、辣椒红色素等深加工产品。第三,组织广大农民投入人力、物力参与开发,最终形成国家扶持和引导,企业、公司、农民为投入主体和开发主体的产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3.重视科研推广,提高生产水平

一是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以传统育种方法为主,分子标记辅助、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手段为辅,在继续以优质高产为育种目标前提下,重点解决抗旱、耐病毒病、病疫等问题,同时,利用云南丰富的品种资源,研究开发培育专用品种,如集中收获、高色素、高辣素等专用品种;二是加强连作障碍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土壤结构,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辣椒病菌与土壤结构、土壤通气性、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分泌物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推广深耕土地,轮作倒茬、使用微肥、重施有机肥、麦辣玉梯阶套种等技术措施,减轻连作障碍;三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采用建立示范样板,促进增产增收;四是引进国外智力,重点引进发达国家有关辣椒的标准化生产、加工产品标准、化工产品加工、产品和卫生检测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促进辣椒产业与国际发展同步;五是实现辣椒的标准化生产,以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两组织标准化为依据,结合国际动植物卫生检疫(SPS)、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原则,制定出辣椒干(酱、粉)生产的产品标准及其质量和健康标准,并付诸实施,加强管理;六是规范良种繁育程序,加大优质辣椒品种的生产,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健全良种质量控制体系和监测机构,按生产企业的要求,科研部门负责良种的繁育和生产,技术方案的制定,提高种子质量。

4.合理布局,加大辣椒商品基地建设

辣椒商品基地是辣椒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抓好商品椒基地建设,要把基地建设与企业培育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参加商品椒基地建设,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联合发展稳固的辣椒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商品椒基地向最适宜区集中,由兼业向专业化转变,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县,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商品椒生产基地。

5.适应市场需要,积极发展专用型辣椒生产

当前,云南省生产辣椒不注意用途,种植与加工脱节,专用化和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云南省辣椒生产的形势,在作物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专用型辣椒生产。专用型辣椒生产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开发为动力,重点应抓好以下三点:

(1)品种专用化 在辣椒的育种目标上要转向专用型育种,为生产上提供优质专用品种,解决当前生产上专用品种少的问题;种植上要改变过去不分品种不讲究用途的做法,立足于专用化生产,不断扩大色素椒、辣素椒和出口型专用品种的面积。

(2)种植区域化 辣椒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才能便于集中技术指导与服务,就近收购与加工,适应产业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此,要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合理规划各种

专用辣椒种植区域。

(3)技术标准化 辣椒市场对商品椒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选定品种后应加强栽培技术推广,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提高辣椒的产量、质量和商品率。

6.大力开拓辣椒市场

建设和拓展辣椒市场是辣椒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要抓好辣椒市场体系建设,必须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放开政策,通过引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引企业、个人和外资等参与农产品市场建设,在交通便捷的地区建设2-3家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努力形成以大型辣椒批发市场为核心,以中小型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产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体系。其次,创造条件引导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建立省外、国外营销网络,开拓各类辣椒市场。另外,建议大力扶持发展农村辣椒流通合作组织,大力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辣椒营销公司,逐渐形成以企业、集体、个体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政府搞好服务的流通格局。

7.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辣椒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程。因此,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以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大力发展辣椒市场化服务组织,逐步建立起网络完善、功能互补的辣椒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辣椒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加强辣椒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自我服务。该合作组织(协会)应该是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我服务组织,具有适应性强、带动面广等特点,在衔接农产与市场、联结企业与农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另外,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经济技术职能部门的作用,为辣椒产业化经营搞好信息、指导服务,建立信息网络,既为指导辣椒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又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市场、价格、技术信息,引导企业和农产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改变过去市场信息不灵、行情不清、盲目生产的状况,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辣椒订单生产、合同生产,克服以往辣椒生产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注重营销人员培养,造就一支懂得现代营销知识,掌握内外贸易运行规则和管理手段,勇于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人才队伍。培育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顺应市场发

展的需要,实现产业化。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制订协会章程,树立诚信意识,加强对行业的监管、指导和约束,进行行业自律,严肃查处恶意竞争和欺诈客商、掺杂使假者,改善销售环境。建立信息咨询系统,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发挥好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我省辣椒加工销售的促进作用。

8.加强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市场上对辣椒产品的需求逐渐向多样化和特需化转变。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小品种、稀有品种的需求量增加。这就要求选育出一大批多样化、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价值的特种辣椒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云南因其复杂多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分布有大量的辣椒种质资源,是我国辣椒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如丘北辣椒具个小、形体均匀、色泽鲜艳、油脂和维生素含量高、辣香味浓等特点,且富含蛋白质、糖分、维生素与氨基酸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被公认为是世间最好的食用辣椒;小米辣抗性好、辣味浓、维生素含量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好的泡椒品种;还有辣味不强,果皮软薄,品质风味极佳的皱皮辣;辣味很强(辣椒素含量高达3.54%)不能直接食用的涮辣;抗湿热、抗病能力强、座果多的大米辣及耐寒力较强的厚皮铁角辣等。如何利用好我们的资源优势和地域气候条件优势,加强地方品种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培育出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辣椒品种,创建云南辣椒品牌,对促进我省辣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县豆瓣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县豆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名特产品,**县豆瓣产业是**县食品工业的支柱,加速**县豆瓣产业发展对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县豆瓣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县豆瓣产业的发展现状

**县豆瓣迄今已逾三百年历史。“**县豆瓣”证明商标工作始于1994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于2000年4月21日核准注册。“**县豆瓣”证明商标的实施,对提升**县豆瓣品牌,壮大**县豆瓣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xiexiebang.com]

目前,“**县豆瓣”证明商标使用许可企业达106家,预计2005年底,全县**县豆瓣系列产品产量将达27万吨,销售收入总额突破8亿元,利税总额达8000万元。**县豆瓣系列产品已遍布全国各地,并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国。**县豆瓣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食品包装、运输、竹编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相关行业收入近5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此外,**县豆瓣产业和相关行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0余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0%,促进了县域农民就地转岗增收并带动了**县乃至周边的经济发展。**县豆瓣产业在促进**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带动农民增收,提升**县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深远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xiexiebang.com]

(二)**县豆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豆瓣生产属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的现代化程度低,优势龙头企业不多且相当部分企业经营理念落后,故豆瓣生产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远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效应。

二是随着“**县豆瓣”证明商标的实施,**县豆瓣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假冒**县豆瓣产品的现象也日渐增多,加之各地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给“**县豆瓣”生产企业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三是近两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使豆瓣原料的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有所下降。

四是整个豆瓣行业结构失调,多数企业规模较小,销售收入上千万的企业屈指可数,企业的发展基本靠自有资本在进行,整个产业的有序良性发展得很不够。

五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整个行业的凝聚力不够,各企业对自身品牌和“**县豆瓣”的宣传和维护上还没能达到有效统一,影响了整个**县豆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发展**县豆瓣产业的对策措施

为进一步推动**县豆瓣产业做大做强,使**县豆瓣品牌形象得到有效地迅速提升,下大力气把“**县豆瓣”打造成百年金字招牌,促进产业跨越发展,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需要针对**县豆瓣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经调研,笔者认为应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做大做强**县豆瓣产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工作目标

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以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由政府办、农工办、计经局、中小企业局、食品饮料推进办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县豆瓣”产业做大做强协调工作小组,以“**县豆瓣”品牌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整合资源为手段,以打造川菜调味品基地为目标,使“**县豆瓣”产业切实得到有效提升,努力实现“**县豆瓣”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县豆瓣产业。我们近期发展目标是:一是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8000万元,其中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家。二是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家。三是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利税1.25亿元,其中培育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龙头企业达到4家。

(二)加强资源整合,组建集团公司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组建豆瓣集团。以“**县豆瓣”品牌为纽带,加大政策引导,提高准入标准,严格准入制度,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资产重组”等方式,引进、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并在“**县豆瓣股份公司、丹丹调味品有限公司、高福记有限公司”等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组建**县豆瓣集团公司。同时加大企业资产重组力度,通过严格实施“**县豆瓣”生产的国家标准的执行,及“股份改造、兼并、联营”等方式,对规模较小的豆瓣生产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壮大骨干龙头企业的实力与规模。并以此通过规范管理,有效宣传、销售“**县豆瓣”,不断拓展市场占有率,加速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增强“**县豆瓣”行业整体竞争力。二是科学规划,集中发展。以**县豆瓣股份公司搬迁改造和“丹丹”的新建厂房为基础,在我县规划建设集“生产、交易、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县豆瓣”产业基地,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调味品企业入驻园区,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县域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着力打造优势企业聚集、产业特色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充分展示**县豆瓣历史文化及品牌形象的川菜调味品产业基地。三是强化营销,拓展市场。依托**县及周边规模化、组织化的副食品批发市场,鼓励和

引导**县豆瓣生产企业在市场设立销售窗口,打造以“**县豆瓣”为主的川菜调味品专业批发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每年的“糖酒会”、“广交会”等国内外贸易洽谈会,了解市场需求,抓好外贸人才引进,并积极协助企业申办自营出口经营权,广泛开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四是加强基地建设,确保原料质量。选择**县及周边地区有一定基础的“**县豆瓣”农产品原料产区,建设多个规模化的**县豆瓣优质原料基地,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逐步制定辣椒生产标准,指导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保障“**县豆瓣”农产品原料的质量,带动原料基地农民增收。

(三)强化标准管理,全面提高**县豆瓣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通过上报国家标准委制定并实施“**县豆瓣”系列产品国家质量标准,完善质量检测手段,推动企业质量体系建设,建立**县豆瓣QS市场准入认证体系,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并协助企业按FDA等国际准入标准进行加工生产,确保“**县豆瓣”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二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现有的**县豆瓣生产企业属传统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因此应积极支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院校及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全面提高**县豆瓣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搞好法人治理结构,有条件的企业要努力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组织座谈会、研讨会和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组织企业参观、学习食品行业的优势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拓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建立**县豆瓣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同时鼓励企业引进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着力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四)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加大打假力度,拓展“**县豆瓣”的市场销售空间

一是向国家质监总局申报“**县豆瓣”的原产地保护,力争今年完成此项评审工作。从法律上进一步强化对“**县豆瓣”的生产销售保护力度。二是强化品牌保护意识,设立奖励机制。通过开展“打假保名优”等活动,指导企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通过建立打假奖励制度,设立奖励资金,对举报假冒伪劣产品的个人或单位予以奖励,建立执法部门、企业、社会合力打假的长效机制。加强产品监管,严格质量标准,对“小、散、弱”的**县豆瓣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不符合卫生条件和质量标准的企业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取缔或“关停并转”,切实维护“**县豆瓣”的品牌形象。三是提升品牌,增强名牌效应。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商标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强化“**县豆瓣”证明商标意识,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并积极筹备申报**县豆瓣“驰名商标”的工作,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从品质上确保“**县豆瓣”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良好信誉,并以此努力把“**县豆瓣”打造成百年历史的真正“金字招牌”,大大提升起身价和附加值。

(五)全方位加强宣传,扩大市场影响力

一是定期通过省、市有影响的媒体及“**县豆瓣网”公告“**县豆瓣”证明商标使用许可企业,让消费者充分了解、认识、享用“**县豆瓣”。二是同企业联手,在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县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对“**县豆瓣”的发展历史、文化渊源、现状及产品进行形象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三是精心策划,组织企业参加每年的糖酒会、食品博览会、古蜀文化节等商业、历史文化活动,搞好品牌的宣传,扩大“**县豆瓣”的历史文化影响。四是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利用各类会议、各种参观访问活动及商业、历史文化活动,赠送豆瓣礼品,扩大“**县豆瓣”市场影响。五是积极筹备举办“**县豆瓣美食文化节”,弘扬豆瓣文化,接轨国内外市场,打造良性市场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县豆瓣”品牌的影响力。

(六)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和有效性

为了支持**县豆瓣产业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在保障龙头企业所需能源、土地指标需求、企业引进人才的户口、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相关部门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类专项扶持资金,2005年要争取200万以上的扶持资金;加大融资协调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作用,县财政也应积极支持并在全县豆瓣企业税收预算中提取**县豆瓣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新工艺的科研及奖励费用。总之,力求通过适时的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努力做大做强**县豆瓣产业,从而进一步有力促进我县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三篇: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前言

在目前资源、能源和环境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紧约束的大环境下,推动开发轻质结构材料——镁,已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镁合金的优异性能和产业化、市场化前景,使其成为公认的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而运城镁产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因此,研究镁产业的发展,对推动运城产业转型,具有特殊意义。

一、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密度只有1.74克/立方厘米,仅相当于铝的2/

3、钢的1/

4、铜的1/

5、钛的2/5。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镁合金、稀土合金、阴极保护材料、金属还原剂和化工等方面。其中镁合金的应用前景最为广泛,镁合金是以90%左右的金属镁加入铝、锌、锰、稀土等其它元素组成的合金。由于镁合金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重量轻、屏蔽性良好以及较强的抗震减噪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领域。同时,由于镁合金具有极强的可再回收利用特性

1、镁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是性能优势。镁属于轻金属,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目前实际应用的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也是重要的功能材料。是减重、节能、环保、健康的优异材料。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密度只有1.74g/cm3,仅相当于铝的2/

3、钢的1/4,铝的2/3,,铜的1/5, 钛的2/5;镁的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冲撞,阻尼吸震性能极佳;镁合金抵抗震动及降低噪音的性能特佳;镁的散热性佳,极适用于高散热要求的电子产品;此外,镁合金还具有电磁屏蔽性能优异、摩擦时不起火花、热中子捕获截面小、液态成型性能优越、切削加工和热成形性好、易于回收利用等一系列的优点。

二是资源优势。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镁矿资源种类繁多。我国材料界泰斗师昌绪先生认为:“镁是包括海洋在内地球表层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在诸多金属趋于枯竭的今天,大力开发金属镁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是世界上镁矿资源最富有的国家,丰富的镁矿资源为中国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保障。

三是环境优势。镁及镁合金是环境友好型的材料,镁在其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一次性生产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在生产过程,污染可有效治理,废物可利用,中国镁冶炼企业首创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极大地改善了环保条件,镁工业逐步开始走上清洁生产之路;在使用过程,镁的轻量化性能优异,对节能和减排贡献大。镁合金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在降低油耗的同时,尾气排放也将大幅度降低。镁合金应用于汽车还可以改善车辆的设计,提高车的性能和舒适性。若再考虑镁合金在摩托车、列车和其它交通工具上的应用,其应用将可为国家减少的油耗和污染排放十分可观。在回收环节,镁可以反复回收使用,每次所需能源只是原生镁的5%,能耗进一步降低。

四是价格优势。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原镁生产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一直呈不断下降趋势。金融危机以来,镁价格又出现理性回归,目前镁价格与铝价格之比维持在1.02-1.15之间,大大低于专家公认的1.3的水平。与其他铜、锌、塑料材料相比,性价比也明显提高,这使镁的扩大应用有了极好的前提条件。随着镁合金领域若干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这种价格优势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将更大的得到释放。其未来的潜在价值在当前被明显低估,增值空间也十分巨大。

2、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镁合金的诸多优势以及其生产过程具有“一次生产、终身清洁”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展前景。

我国材料界泰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先生指出:“镁是包括海洋在内地球表层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在诸多金属趋于枯竭的今天,大力开发金属镁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交通工具轻量化、节能减排等理念的深入人心,镁合金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美国战略研究表明,当镁合金及其加工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镁在汽车上的应用将达到100-200公斤,由此造成的汽车减重可达10%-15%,油耗可减少6%-10%,不但降低能源消耗,并相应减少污染排放。此外,镁合金应用在手机、电脑、摄像机及电动工具等便携式产品上,不仅节能降耗,而且轻便美观。根据国际镁协预测,未来十年国际镁合金的需求量将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对镁合金的需求量,随着汽车、高速列车、城轨的快速发展,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总之,可以说镁材料的应用和镁产业的发展发展是全球潮流,中国机遇,是国家战略、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大力发展镁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材料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市镁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运城金属镁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起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市重要的特色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金属镁及镁合金生产基地,在世界上也占据重要地位。2012年,全市金属镁产量14.9万吨,占全省的65.35%,全国的23.28%,世界的1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9%。

(一)运城镁产业基本情况

镁及镁深加工产业是我市重要的新兴产业。多年来,我市依托全省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和煤炭、电力优势,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运城市共有镁生产企业30家,原镁产能57万吨,镁合金产能20万吨,深加工能力6万吨。主要分布在闻喜、稷山、万荣、夏县、盐湖区、绛县等,其中闻喜县镁企业相对集中,占到了全市镁企业的近一半,无论在规模、技术水平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统计的64家镁冶炼会员企业中,原镁产能、产量前10名,山西占到6家,运城占到4家,产量均在1万吨以上,全部为闻喜镁企业,分别是山西银光镁业集团、闻喜县八达镁业、闻喜宏福镁业和闻喜瑞格镁业。特别是我市银光镁业集团多年来坚持不懈在镁深加工上做文章,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积极扩大产学研合作,先后建成镁合金、压铸、板材、挤压型材、连续铸锭、镁合金汽车轮毂等多条生产线,开发出了航空航天、兵器镁合金零部件、纺织机械型材、高速列车型材、汽车轮毂、摩托车轮毂、电动工具等一系列新产品,并投入批量生产,银光集团军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全产业链的镁及镁合金产品生产企业,也成为运城乃至全国引领镁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二)运城市发展镁及镁深加工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原料储备丰富。白云石是原镁生产的主要原料,我市已探明稷王山、中条山多处白云石储量约20亿吨,可开采储量约10亿吨,并且品位高、杂质少、易开采。以年产30万吨原镁的生产规模计算,每年白云石用量300万吨,可满足生产300年。

二是初步形成专业人才队伍。我市原镁生产起步早,加上银光集团深加工技术上积累,具有企业多、规模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出了一大批熟悉生产装备、技术、工艺的熟练工人、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三是技术工艺先进。在原镁生产上,双蓄热式还原的精炼工艺国内领先;在镁合金深加工上,形成了镁合金、镁合金板材及挤压型材、镁合金轮毂等系列产品。银光集团有全国镁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镁合金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拥有专利30余项、核心技术20多项;银光集团是镁行业标准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银光集团承担了国家863、国家支撑计划等待20多项国家、省级项目,多项技术国内外领先,其中有两项技术分别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市整体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四是产业布局相对集中。我市镁及镁深加工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以闻喜、稷山、万荣为中心的“镁三角”。涌现出银光镁业、华宇实业、金星镁业等10多家重点企业,其中,闻喜银光镁业是“国家级镁及镁合金产业基地”。

五是市场交易平台逐步形成。由于运城金属镁产业起步早、规模大、销售网络成熟,目前中部、西部包括陕西、宁夏的金属镁,都是利用闻喜现有的营销渠道进行产品销售,我市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镁交易中心。

(三)镁行业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多年来,我市镁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镁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尤其闻喜银光镁业集团,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金属所、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同时,为加快提升我市铝镁工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政府与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了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运城分院,由运城分院、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闻喜银光镁业三家单位联合在西安阎良建设高性能镁铝合金产业化应用研究中心,在闻喜银光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目前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运城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市金属镁及深加工产业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原镁冶炼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近年来,随着煤、电等资源成本的增加,全国镁冶炼向陕西、内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区发展。目前,陕西已发展到24家,规模接近运城,内蒙发展到7家。陕西神木地区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焦-镁产业链,利用焦炉煤气冶炼金属镁,成本比我市低2000元/吨左右。

二是镁合金生产仍存在不少技术瓶颈。与铝合金相比,镁合金要替代铝合金得到广泛应用,还存在很多技术瓶颈。如铝合金已开发出几百个牌号,而镁合金只有几十个牌号。镁合金板材是镁合金中最高档产品,在航空、交通运输、国防工业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而传统的镁合金板材主要采取热轧和挤压方法生产,工艺流程长、成材率低、成本高,是镁合金大量应用中的主要产业瓶颈。

三是镁合金加工专用设备缺乏。当前镁合金加工大多采用铝合金设备,但镁合金与铝合金存在若干特性差异,使得镁合金表面质量和内在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是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全市镁产业主要以低端原镁材料生产为主,以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以简单的初级加工为主,高端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高附加值产品亟需开发,并亟需提升转型。

五是镁合金制品成本较高。与铝合金相比,镁合金塑性成型加工难度大,比铝合金加工成本高,如铝板材价格在3万元/吨,而镁合金薄板价格达15万元/吨,镁合金挤压型材价格也达4-10万元/吨,这在很大程度上拟制了镁合金的推广应用。

三、当前制约镁产业提升和镁应用的主要障碍

当前,我市和全国一样,镁产业面临的突出的障碍和问题是: —在国家及政府层面,镁合金及其产品的研发缺乏系统性规划,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研发内容涵盖面有限。镁材料应用和镁合金产业的战略和规划还未能明确和细化。推广应用较难,政府引导不够。

—在市场层面,已有的镁合金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未建立成果共享机制,产业化应用较少,产学研用还未能有机结合。镁行业还是以生产和出口原镁及镁合金初级产品为主,镁合金深加工产品产量不到总产量的20%,出口的镁合金深加工产品不足出口量的5%。

—在行业层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镁合金应用的认知有差异,前瞻性不够,行业间缺乏有效协同和协调,难以启动和实施大的推广项目,镁合金产品标准体系不完善,汽车能效和轻量化标准门槛还有待提高,以上原因导致镁合金应用一直处于徘徊局面。

—在企业层面,镁合金产业化及应用开发的投入不足,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投资主体科技创新的实力不强,风险准备不够,难以推动镁作为新材料的替代和建立新的材料开发应用体系。由于国内镁合金应用有限,在汽车等领域扩大应用的进程进展缓慢,产量难上规模,订单批量小,导致生产加工成本偏高,出口量又出现下降,全国镁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50%,镁及镁加工企业普遍效益不佳,镁及镁合金企业举步维艰。另外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而散,人才缺乏、大部分企业没有竞争力。

四、我市镁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

我市镁产业发展的思路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以资源、区位、产业优势为基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以体制创新、环境创优为动力,以集聚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育创新人才为支撑,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投资融资、技术创新和项目推进的作用,加快推进镁产业向园区集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镁产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升级,将运城建成全国最大、竞争力最强的镁产业生产基地。

2、发展方向

按照我市发展镁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为动力,加快提升现有镁冶炼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原镁清洁文明生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建设高水平的镁合金深加工生产线,扩大镁及镁合金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以原镁生产为主的粗放型经营向高端镁产品、高科技含量的镁合金制品的转变;

3、发展重点

通过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以面向汽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军工三大领域为重点,建设高强高韧镁合金、宽幅板材、大截面型材、铸锭、压铸、砂型铸造、汽车轮毂等生产线,建成以银光集团为龙头的闻喜镁合金制品加工园区,真正建成全国最大、品种最全、技术先进,镁产品生产基地,并不断完善建设市场机制,形成全国最大的镁及相关产品的交易中心。通过推动运城市镁产业的发展,带动全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几点建议

目前,运城的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也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产业自身发展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技术及装备落后,加工成本偏高,国家政策扶持不够,缺乏相应的标准等。这些问题有的靠企业自身努力可以得到解决,有的则需要市、省、国家层面去落实解决。为加快我市镁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促进镁工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关键技术难以突破,是制约镁工业发展的主要难题,技术难度与研发实力之间的巨大反差是仅靠资金投入难以弥补的,也是企业无力做到的,需要省级,甚至国家级研发团队介入,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研发工作力度。建议省、市政府以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运城分院为牵头单位,以银光镁业为产业发展基地,积极联合国内知名院校等科研单位,把镁合金应用作为重大科技专项,拨付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镁合金的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争取早日取得突破。

2、建立镁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议省、市政府把镁产业作为我省、市的一个特色产业重点加以倾斜扶持,以我市闻喜县银光镁业集团为龙头,加快建设闻喜镁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园,使其成为镁产业科技研发、新产品孵化、应用推广的产业化基地。政府要加大投入,吸纳外地客商、企业入驻园区,共同推动我市镁产业快速发展。

3、积极争取扩大镁合金应用领域的国家政策。建议政府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沟通协调,建立国产车辆镁合金新产品及轻量化的补贴机制和奖励机制,参照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方式,将单车使用镁合金材料质量超过一定水平的节能示范性汽车列入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在采购环节给予补贴,对制造企业的研发给予奖励,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使用镁合金也可以采取类似的鼓励政策,以此大力推动镁合金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政府要积极组织镁合金汽车轮毂的示范应用,镁合金汽车轮毂对乘用车节能效果明显,但真正大面积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省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加强与汽车行业协会的沟通,争取能够在城市出租车上进行小批量试用,成熟时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4、促进与大企业、大集团项目合作。如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汽车零部件等生产的高新科技企业,具有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目前年深加工原镁4多万吨;抓住发达地区产转移的机遇,不断创优环境,加快推进与大企业的战略合作,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更能带动我市镁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5、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中小企业投资和年青人来园区创业。镁产业涉及领域很广,有许多新产品市场非常广阔,附加值很高,亟需开发;比如休闲运动器材、儿童用具、医疗器具、家饰产品、旅游工艺品以及精密铸造、精密锻造,只要用心去做,小产品可以打出大市场,做成大产业。

第四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乡县大河镇

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 文

学 校:西乡县农广校 班 级:2011级

专 业:农业技术推广 姓 名:张 峰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西乡县大河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香菇产业是加快西乡县大河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新兴产业。通过分析该镇香菇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了推进大河镇香菇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条件;对策;西乡大河

一、发展现状

西乡县大河镇下辖12个行政村,截至2009年仅有按板镇种植香菇,种植农户30户,共种植香菇2万袋,总产鲜菇160斤,产值8万元,菇农共计获纯收入6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0.2万元。目前,西乡县大河镇栽培种植的品种有135、939、9608等5个,其中以939品种产量最大、效益最好。食用菌人工种植过去在大河镇一直是空白,香菇是大河人工种植的第1个食用菌品种。

2010年,在冬季农业开发中,县委、县政府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快该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农民寻找增收新途径,引进香菇订单生产试种,当年引导农户生产种植了10万袋,总产值32万元,平均产菇0.38 kg/袋,产值仅1.52元,纯收入0.22元/袋。造成产量低、效益差的原因是因为技术人员对该镇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缺乏充分的认识,照搬照抄福建的种植管理技术,致使菇农在种植管理中出现了问题,且公司在收购中不严格执行标准,压级压价,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但有少数几户种植成功,香菇产量平均0.52 kg/袋,产值达2.08元/袋,纯收入0.78元/袋,效益达到了香菇种植较好的中上等种植水平,极大地增强了政府发展香菇产业的信心。

2012年底,政府又引进了袋料香菇种植,并签订了2年的发展合同。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组织香菇生产。同时,政府组织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回来后协助进行生产管理,组织发动群众。这期间,香菇种植曾一度发展到了6个村150户农户中,最高年份曾发展到了120万袋,产量126 吨,产值226.8万元,纯收入58.8万元,平均纯收入0.49元/袋,香菇产业呈现出兴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较好的农民组建起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在大量香菇产品涌到收购点时,根本无法组织大量资金按合同收购;加之缺乏有效的大批量的销售路子,资金周转困难,出现了“打白条”现象,诚信受到了菇农的质疑,使香菇产业跌入低谷。但是通过连续3年的发展,广大香菇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出菇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培育出了一批从菌种选育、生产到栽培技术的本地农业科技专家。大河镇香菇在全县有了不小的声誉,部分县市纷至沓来取经学习。

2011年,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相应的设备,建起了香菇生产基地,建起了冷库。至目前香菇产业逐步跨入了正轨,并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销售网络。几年来共计种植香菇60万袋,共计产鲜菇326吨,其中县内销售200吨,总产值230万元,县外销售126吨,销售收入达89万元。但菇农产值仅为2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菇农发展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成熟

香菇生产工序多,辅料多,运距远,是一项消耗型的产业石油价格不断上扬,成本高,达1.6元/袋。由于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在辅料的替代产品攻关能力方面力不从心,难于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西乡县大河镇香菇种植采用高架棚栽培技术。高棚架栽培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但一次性投资较大大部分农户投入较为困难;加之香菇市场价格多变,风险比较大,农民不敢冒险投入,从而限制了香菇生产快速发展。大部分菇农未接受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低,未能全面地掌握技术,影响了香菇产量和质量,使产业效益未显现出来。

(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大河香菇产业发展一开始就以企业带动起步,但引进的公司、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有的不是以发展壮大自身为目的,只是来进行投机生意,无法带动香菇产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公司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压级压价,严重挫伤菇农的积极性,导致香菇产业发展徘徊不前。

三、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

西乡县大河镇位于西乡县的西南部,地处巴山腹地,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镇巴县永乐乡、大池乡,南与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接界,西连南郑县白玉乡,北接本县左溪乡和骆家坝乡。距县城105公里,全镇总面积3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80米,平均年降雨量1300毫米,境内峰峦叠翠,山水秀逸。大河镇位于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境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地形波状起伏,地貌类型多样复杂,形成了暖温、亚热、热3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立体气侯、立体农业十分显著。境内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温18.5 ℃,最高26.3 ℃,最低13.2 ℃,月均温≥10 ℃有365 d,日平均≥10 ℃的积温6 781 ℃,年均降雨量1 279 mm,年相对湿度为77%,年日照时数2 064.6 h,平均日照5.66 h,无霜期达340~365 d,特别是11月至翌年4月,月平均温在13.2~20.2 ℃;境内无工业大气环境污染;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适宜香菇的生产和发展。

(二)丰富的原料资源

大河镇幅员面积3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1.71%,自然常绿阔叶植被保存较好,乔木层、灌木层次清楚,有着丰富的常绿原生黄栎、青冈栎、山茶花、麻栗树、水冬瓜树、野樱桃等树种,是发展香菇产业的优质原料,资源丰富,只要采伐得当,不但不会破坏生态,还会促进林产业发展,达到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

大河镇的独特区位,在对外开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镇巴县永乐乡、大池乡,南与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接界,西连南郑县白玉乡,是西乡西南部通往外县及外省的重要门户,虽然该县香菇产业起步较江浙沿海地区晚、规模小,但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大河镇的香菇产品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四)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河镇香菇种植有4年的历史,产业发展从开始就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行政之手与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手段。从行政上成立了香菇产业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宣传发动,积极协调林木采伐,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栽培技术,负责香菇的生产技术指导;市场运作方面引进、支持汉中市外具有一定种植技术、营销经验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体来大河开发基地,进行订单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高技术的科技人员队伍,他们可解决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具备了二级菌种的大规模繁殖技术及生产能力,能保证香菇产业所需的大量菌种,香菇产量产值得到了逐年提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示范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因而,发展香菇产业有良好的技术及栽培基础。

(五)优惠的政策环境

政府采取协调低息或无息贷款,无偿使用国家闲臵的公共设施等措施,扶持引进的香菇企业和种植大户,调进各种香菇辅料,预先给带动起来订单生产的农户先期赊用,交菇时分批结款,为各菇农解决了生产中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同时,出台了香菇种植户进行香菇种植时必要的林木、简化采伐办证手续、菇农无需交育林费、育材费由香菇企业统缴纳等对菇农有利的一系政策。

四、发展对策

(一)加大投资力度,增强香菇产业发展后劲

香菇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技术研发、推广、广告宣传、行政执法等工作都需要资金投入。要继续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更多有效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投入镇沅,进行香菇产业化开发。财政今后要采取对企业和基地农户贷款贴息的办法,支持香菇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各级金融单位资金支持,确保香菇产业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推进香菇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香菇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极其严格,从育种到栽培、产品干燥,一个小的环节出问题,都会产生不良后果。相同的品种,县(市)乡(镇)村和菇农之间,产量有多有少、质量有高有低、效益有大有小,究其因之一就在于标准化生产的水平不同。要迅速扩大香菇发展规模,应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标准化生产上来,这就应认真制定和完善标准化生产规程,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宣传规程,让菇农家喻户晓。层层培育示范大户,用典型引路,让事实说话,靠示范的力量启发、引导和激励菇农。聘请和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专业人员、示范大户和广大菇农进行培训。定期检查标准化生产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先进经验。对新菇农,应力求使他们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老菇农,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标准化生产。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努力打造镇沅香菇品牌。积极引进、研制和推广拌料、装袋、打孔、烘干等生产机械,用机械化保证和促进标准化。还应坚持不懈地积极努力,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三)强化科技服务

要立足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在品种选育、标准化配套技术研究、菇品加工储藏、新材料开发(如辅料的替代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对策。要加速品种选育和栽培模式的革新,直接减少菇农损失,提高栽培效益,服务菇农,增加收入。

(四)扶持香菇合作组织

要尽快成立镇香菇协会,将真正关心支持香菇产业的单位和个人、专业人士吸收到协会中来,共同为振兴香菇产业献计献策,形成行业自律的中心;同时让协会与公司协调好与菇农的利益分配,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要对各类从事香菇行业的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让其在产业的基地化、组织化、标准化升级、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扶持种植大户

要鼓励发展种菇大户,以联户、农庄等形式组建标准化生产大户,一头连基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企业,成为香菇栽培、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的带路人,引领其他菇农共同致富。

(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香菇产业化发展

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模式,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对开展香菇产销服务的经营大户,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使其扩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对外来的客商要热情服务,帮助其组织好货源,协调办理相关手续,疏通外销渠道。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或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通过增加投入、强化素质、优惠扶持政策等办法,逐步建成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营销能力强的香菇龙头企业或专业营销队伍。发挥其拓市场、带基地、连农户、搞加工的作用,推动香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王宏宇,侯桂森,王长娜.林下栽培香菇培养料配方筛选[J].食用菌,2010(1):43-44.[2] 朱海平,叶建军.袋料香菇烘干加工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8.[4] 赵翠芳,张忠伟.香菇覆土栽培模式[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12):24-25.

第五篇:遵义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研究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遵义辣椒产业现状观察及发展方向

班级:物流10301班

学号:10055457

姓名:钟永恒

辣椒(Capsicum spp.)属于茄科辣椒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15世纪末,哥伦布在美洲发现辣椒之 后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在我国辣 椒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辣椒是世界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 ,其适应性广、营养丰富、产业链长 , 受到世界各地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世界辣椒产业 发展较快 , 其中以中国发展最为迅速。

辣椒营养价值高,其 中维生索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因此,辣 椒是一种得到世界认可的蔬菜之一。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辣椒不仅 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甚至还能阻止癌细胞扩散,抑制癌细胞生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除营养价值外更加看重保健价值。

遵义市是全国闻名的辣椒主产区,辣椒在本市已有近200年的种植历史。辣椒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除已形成的粮、油、烟、畜、茶、桑、果、中药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外。辣椒已成为遵义市独具特色的重要产业。本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纬度低海拔高,雨水充沛,气候垂直差异大,土壤类型多样,有种植优质辣椒的先天优势。主要优势条件还有

一、政府重视,农民积极性高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辣椒产业,把辣椒产业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产业,在重点产区设立了辣椒产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从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人员落实、资金安排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农民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生产积极性高,易组织,易引导。

二、资源条件好

遵义是全国闻名的辣椒主产区,所产辣椒有个小、色红、油亮、味辣、香浓等特点,是我国传统出口辣椒的主要品种,荣获贵州省“名优辣椒”,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园艺学会辣椒研究会“全国优质辣椒生产区”。辣椒资源丰富,其中新优品种遵椒1、2、3号通过审定,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三、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

遵义辣椒种植面积已达80余万亩,农户种椒收入1000元/亩以上,与其它农产品相比产值高,不少农户因发展辣椒或从事辣椒经营而过上富裕生活。其中遵义县2004年种植辣椒30.5万亩,产量2.9万吨,产值3.5亿元,全县种植椒农20.5万户,从业人员25.8万人,种椒5000亩以上的基地镇20个,1000亩以上的 基地村152个。

四、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遵义辣椒在全国各大小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及东南亚、日本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我市辣椒干销售,深受人们喜爱,并且价格较其它产区辣椒价格均价高出1~2元/公斤,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五、区位优势明显

遵义辣椒主产区处于我国辣椒消费的中心位置。遵义地处四川、重庆、湖南、云南等辣椒重要消费省的中心位置,交通极为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六、基础设施完善

2001年以来,遵义县公路建设投入达2.4亿元,改造县、乡、村公路525公里,其中硬化132公里,改造126公里,到村267公里。除1个乡镇外,该县到乡镇的公路基本上硬化完毕。全县主要辣椒产区已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在部分主要示范区,乡间小道也已经实现水泥路面硬化,更有供水设施直达田间,水电交通优势突出。本县特别注重辣椒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1998年以来,在其规划的东南部10个辣椒种植基地镇,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修通了100公里的东南大道,打造“百里红色经济走廊”,建设25万亩面积稳定、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配套设施完善的种植基地,带动了全县辣椒产业的发展。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遵义市“十一五”以来把辣椒列为“六个百万亩工程”之一,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导产业。各县市区也出台了扶持辣椒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效推动了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辣椒种植规模逐年增长,2005年,全市种植面积80万亩,总产9.6万吨,产值6.72亿元。到2010年,种植面积已经增加到108万亩,总产17万吨,产值20.45亿元。已形成了以遵义、绥阳、湄潭、凤冈4县共60余个乡镇为代表的辣椒重点产业带。目前,100亩以上的辣椒基地110个。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遵义市辣椒种植生产现状

在遵义市,种植辣椒主要以遵义、绥阳、湄潭、凤冈四县共60余个乡镇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辣椒基地发展,这四县的种植面积共有78万亩,占全市辣椒种植面积的72%。在正安、余庆、习水、桐梓等10余个县(区、市)的30余个乡镇,也有总面积达30万亩的辣椒种植,占全市辣椒种植面积的28%。其中,绥阳、遵义两县分别荣获“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之都”的称号。

在遵义县,1999年,县委、县政府就决定做大做强辣椒产业、把辣椒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从此,该县辣椒产业发展在全县4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到2010年,遵义县辣椒种植面积已达40.76万亩,在全省88个县市中,是首屈一指的辣椒产业第一大县。是年,辣椒产量达6万吨,产值高达8亿元,全县农民实现人均种椒收入760元。

遵义目前有“老干妈”、“旭阳”、“贵三红”等规模化的辣椒加工企业,产品有油辣椒、泡椒、干椒及干椒制品等6个系列50余个品种。这些企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年加工量8万吨,产值10亿元,税收近1亿元。加工业有这样的实力,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培育紧密相关。

2008年以来,遵义县建立了龙泉食品工业园区,并修建了标准化厂房无偿提供给“贵州老干妈公司遵义分公司”使用。2009年3月建成投产后,去年完成辣制品加工量6.5万吨,产值5.5亿元,创税7000多万元。

2010年底,县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又融资6000余万元作为股份注入“遵义县贵山红辣椒食品厂”,对企业进行异地搬迁扩能技改。今年,又投资8000万元,新建占地230亩的标准化厂房提供给“贵三红”,目前项目即将完工投产。在辣椒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上,遵义市颇具实力。遵义市有辣椒研究所,有15个相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机构,69位专业技术人员,35个专业合作社或协会。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该市先后开展了辣椒的引种提纯复壮、品比试验、模式化栽培、平衡配方施肥等技术研究,培育出了一批优良的当家品种。

当前遵义辣椒的生产的劣势

一、辣椒品种比较混杂,优质商品种少

一是由于种子产业化水平低,良种推广利用面积小,农村用种基本上都是根据地方的用种习惯及农民的个人爱好,自繁自育,自选自留,造成了一些地方品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种的严重混杂与退化。其椒果参差不齐,商品属性差,严重影响农民增收,给遵义辣椒产品的出口增加了困难。二是由于没有当家品种,对辣椒生产基地的规划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推广品种杂而乱,没有形成种植规模较大、极具影响力的地方特色辣椒品种,相反却造成了一些优良地方品种的退化。三是辣椒科研、育种工作开展滞后,辣椒品种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

二、生产管理粗放

一是种植辣椒普遍存在施肥不科学、防病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种植不规范的“四不现象”;二是种植技术科技含量低,规范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单产水平低(平均亩产120kg);三是采后处理技术落后。遵义气候日照数少,阴雨天多,空气湿度大,特别是在辣椒采收季节,天气常常阴雨绵绵,阴冷潮湿,一方面不利于辣椒干制,另一方面不利于辣椒贮藏。为此,绥阳等辣椒生产基地县大力推广晒席晾晒日光干制法,统一了烘房标准,规范了烘烤技术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辣椒加工企业发展与现代企业的差距明显

一是多数辣椒加工企业只能加工传统产品,品种单一,与当前人们追求风味独特多样、绿色健康安全、包装美观环保、多元精细方便的方向有较大的差距。二是重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不能紧跟市场需求,研究新用途,设计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三是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够,企业小而多,牌子杂而乱。四是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与宣传淡化,企业形象模糊,缺乏企业精神。五是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辣椒生产企业重生产建设、轻科技投入的观念没有改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六是不注重品牌的保护与开发,没能及时按照市场规则推动产品获得必要的质量认证资格和市场准入资格,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被动局面。

四、市场不够健全

遵义市虽然已建成的虾子辣椒市场,绥阳辣椒市场等年吞吐量上万吨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另外还建成了一批镇级辣椒收购市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辣椒市场体系。但辣椒市场的覆盖面仍然不足,一些地方交易不便的问题仍然严重,影响了辣椒生产在这些地方的发展。市场经营范围较窄,包括虾子辣椒市场在内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的大型辣椒专业批发市场仅以经营辣椒干为主,影响了辣椒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另外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市场管理较为粗放,服务系统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五、企业与种植户的订单生产有待加强

当前,我市的辣椒企业与辣椒种植户已经开始小范围的开展订单生产模式,但仅限于靠近辣椒生产企业与交通便利的地区,未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规模,边远地区辣椒仍要靠种植户自己与市场联系,同时辣椒企业与种植户的信息沟通较少,种植户对辣椒市场动态仍然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应对。六.散乱种植现象未改变

当前,我市辣椒种植虽然已形成规模,但任然主要以农户家庭小规模种植为主,每户种植面积基本在5亩以内,辣椒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辣椒种植大户较少,抗风险能力弱。

进一步推进辣椒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

一是抓好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和品种的复壮工作,提高和恢复种性,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二是抓好辣椒良种推广工作,按照规划实行种子统一供给,提高和确保种子质量,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建立一批有规模、上档次、高效益,并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原料生产基地。四是抓好培育壮苗、规范化种植、地膜覆盖栽培、无公害辣椒生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的推广,提高辣椒单产和质 量安全水平。

二、扶持龙头企业

遵义现有的辣椒产品加工企业中,多数为传统工艺生产,产品档次低,市场可容性小,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弱,带动力不强。因此,要加大加工企业特别是对精、深加工企业的培植与扶持,促进辣椒产品的提级增值,依托龙头企业前连市场,后连基地,带动辣椒产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是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贵州辣椒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一是落实扶强去弱,扶优去劣,搞好整合资源。二是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辣椒食品加工企业获得国家认证,与国际市场接轨。三是加大对企业的科技投入,汇集地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方特色,开展创新。从油辣椒、酸辣椒、酱辣椒、泡辣椒等传统的简单加工发展到更精深的辣椒食品加工,从仅供食用发展到其它方面的用途,并最终形成辣椒产品的系列化生产。四是落实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保护与开发。

三、合理规划布局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在现有基础上重点规划2-3个种椒面积3万hm2以上的产椒基地大县,形成一批种椒面积500hm2以上的种椒基地镇,实现户均种椒面积1/15hm2以上。并规划发展1-2个主打品种,形成固定的品牌。二是与烤烟基地分开划片规划,减少烟椒互作、轮作。三是增强辣椒基地办公室的职能,建立辣椒基地网站,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椒农的培训。四是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一批辣椒规范种 植规化园区。五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培养一部分种植面积较大的辣椒种植大户

四、建立辣椒技术推广体系

针对遵义目前的情况,培养辣椒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椒能手,组建辣椒专业技术推广队伍较为紧迫。在辣椒生产大县,可在现有的农技人员中选调部份人员参与辣椒技术的学习培训,组成辣椒技术推广队伍。种椒面积达500hm2以上的镇要有辣椒技术人员2名以上。重点发展一批种椒0.2hm2以上的大户,培养一批种椒能手。积极发展利用多媒体、办培训班、印发技术材料、田间示范等形式,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辣椒技术传播网络。

五、加快辣椒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功能化、国际化建设

一是扩展市场规模,把虾子辣椒专业市场建设成全国性的辣椒集散中心,实现全国辣椒产品在此汇集与流通。二是推动市场集散辣椒产品向专业化、系列化发展,将遵义的鲜椒、干椒、辣椒加工制成品,甚至辣椒种业、辣椒技术、商务等通过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推进市场现代化建设,发展管理规范、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化辣椒专业市场。建立起科学先进的信息系统、管理系统、营销系统、贮藏系统、运输系统、服务系统等,实现与省内市场、全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连网对接。四是拓展市场功能,把辣椒市场建成辣椒产品、技术与服务的集散中心,集商务、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核心场所。三是我市虽然已形成了几个较大的辣椒市场,但目前仍没有专业的物流园区配套,结合我市的辣椒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建设现代化的专业的物流园区对于推进我市辣椒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功能化、国际化建设极为必要。

六、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院校的特有优势

我市拥有遵义医学院本科院校和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院,同时还有大批的医药企业,要积极推进校、企、种植户之间的合作,充分开发辣椒的医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对于延伸辣椒产业链,增加辣椒附加值,提高辣椒种植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我市辣椒知名度将有显著作用。

七、进一步加强我市辣椒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我市辣椒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整体较好,但也存在很大不足。一是主要辣椒种植镇之间虽较早就实现了沥青硬化,但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较快,车流量猛增,部分路面已坑坑洼洼,坎坷不平,需要及时维护。同时目前我市主要辣椒种植镇之间的公路主要以乡道为主,结合目前及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应建设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二是我市水电设施有待加强,大部分辣椒种植基地的水电供应仍偏紧张,辣椒是一种不耐旱的经济作物,目前我国的环境恶化,我市旱灾频发,对于我市辣椒生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仅去年的旱灾就造成了我市辣椒产量的减产,加强水电设施建设,保障我市辣椒生产已刻不容缓。

八、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城”、“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中国辣椒之都”等称号,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对加工生产的辣椒系列产品要进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标识的申报认证,提高辣椒及其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坚持面向市场求发展,立足改革求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市场空间,加大辣椒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辣椒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课心得:通过老师上课的讲解与同学们制作的关于自己家乡的PPT让我们在课堂上就了解了我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和风土民情,增加了我们彼此的了解

下载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安市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六安市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摘 要:从安徽省六安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并结合中国的中小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况,进而获得以六安为代表的中国的中小城市的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

    竹溪县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竹溪县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初探 夏良荣1陈世春1彭家春2 (1、竹溪县农(魔芋)办;2、竹溪县魔芋研究所 湖北竹溪442300) 摘要:通过对享有“中国魔芋之乡”之美誉的湖北省竹......

    安徽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007年,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效益......

    某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

    某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产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马铃薯适应性很强,而且产量高、热量低、营养成分丰富,因此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甚至被当作主粮食用。但是在我国,直到去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才被提......

    甘薯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甘薯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雷文华,廖菊英,梁天明,何胜生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介绍了甘薯全粉的加工前景,并对甘薯全粉的生产工艺和应用作了综述......

    红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红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根据国家和省林业局的文件精神,县林业局组织调查人员深入油茶基地,访问油茶种植大户,调查、座谈,收集了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资料,现将我县油茶发......

    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