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习题+答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12:2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程经济学习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程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篇:工程经济学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1工程经济:以最低的代价可靠地实现目标的最佳或满意的活动方案。

2工程经济学:是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体,把经济学原理应用到与工程经济相关的问题和投资上,以技术—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工程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科学。

3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

4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内涵:资金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由于有劳动者的劳动使之产生了增值;

5等值:一笔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在不同时刻它的数值时不同的,但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从实际价值来看,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相等的经济价值。

6等值的概念:资金等值是指在不同时点绝对值不等而价值相等的资金。

7折现率是指在经济分析中,把根据未来的现金流量求现在现金流量时使用的利率

8收益率:某个项目投产以后,每年的净收益与原来投资之比。

9折现(贴现):把将来某一时点上的资金金额换算成现在时点的等值金额的过程 10现值(P):资金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序列开始点上的价值。

11终值(F):资金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序列终止点上的价值。

12年值(A):指各年等额收入或支出的金额,通常以等额序列表示,即在某一特定时间序列期内,每隔相同时间收入或支出的等额款项。

13利率: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到利息额与原来本金之比。其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

14单利:每期均按照原始本金来计算利息。

15复利:在计算利息时,某一计息周期的利息是由本金加先前周期上所累积利息之和来计算的。

16名义利率r:指实际计息周期利率与每年计息次数的乘积。

17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者是放弃现期消费所得到的补偿。其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尺度。18实际利率:利率的时间单位与实际计息期一致。19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逐渐磨损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

20折旧费: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从销售收入中按月提存,用于固定资产再生的那部分金额。21摊销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22摊销费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

23沉没成本是指本方案实旋之前己经发生或者按某种凭证面必需的费用。

24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以项目净收益回收项目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25社会折现率是用以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参数,代表社会资金被占用应获得的最低收益率,是能够恰当的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折现率。26净现值NPV:把不同时间点上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通过某个规定的利率,统一折算为现值(0年),然后求其代数和。

27净现值率是项目净现值与项目投资总额现值之比。28总投资收益率:表示总投资的盈利水平,系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的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29内部收益率IRR:是指方案寿命期内可以使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累积之和为零的利率。

30现金流量:一项特定的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年、半年、季等)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或现金流入与流出的代数和。

31净现金流量:对某系统而言,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差。32等差系列现金流量:是指每年现金流量的增加或减少值都相等。

33收益现值法:是指以资产的收益现值为计价标准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

34投资收益率是指某个项目投产后正常年份的净收益或每年平均净收益与项目投资总额的比值。分为内部收益率法和外部收益率法。

35净现值法是指在一个投资系统中,将投资系统整个寿命期内的所有资金的收益及支出均按基准收益率折算为净现值,再按净现值的大小加以比较。

36净年值法是将一个投资系统整个寿命期内的现金流量,利用适当的因子转换为等额年金,再按等额年金的大小进行比较的方法。37资金时间价值: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的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即资金在生产经营中带来的增值额。

38增量投资收益率:在进行2个互斥型投资方案比较时,2个方案净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

39价值工程:既选取研究对象,通过功能分析,力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所研究对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思想方法。40价值: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所研究对象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成本或费用的比值。41敏感性分析:用以考察项目沙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项目基本方安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批出敏感因素,估计项目效益对他们的敏感程度,并从敏感性因素变化的可能性以及测算的误差来分析方案风险的大小,粗略预测项目可承担的风险,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打下基础。

42现金流量图:表示某一特定经济系统现金流入、流出与其发生时点对应关系的数轴图形。

43财务评价:是从企业角度,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拟算拟建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顶目的盈利能力、贷款清偿能力以及外汇效果等的状况,来判别拟建项目的财务与商务的可行性。

44总成本费用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产品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是指企业为制造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以及制造费用等。期间费用凶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45成本费用: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所花费的全部费用。46经营成本:指总成本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费用。47机会成本:资金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48资本成本:筹资所付出的成本 49寿命周期成本:建筑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它包括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部分。

50静态评价指标:是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评价指标,优点是计算简便,缺点是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51静态回收期是指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以项目净收益回收项目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52动态评价指标:是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评价指标,克服了静态指标的缺点,但计算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53盈亏平衡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条件下,通过盈亏平衡点分析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系。

54可行性研究: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对一项建设工程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学科。

55线性盈亏平衡分析:若所分析的不确定因素为产量,假设产量等于销售量,并假定项目的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均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56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考虑各种因素可能发生的不同变动幅度的多种组合,并分析其对方案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

57流动比率:反映项目各年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58企业自有资金:企业有权支配使用,按规定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资金。59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能使投入使用的设备等额年总成本最低或等额年净收益最高的期限。

60离岸价格:是指出口货物的离境交货价格。

61自由资金:是指企业有权支配使用、按规定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资金 62国民经济评价:按照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建设项目所消耗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净贡献,并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社会折现率等国民经济评价参数,综合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并为投资决策提供宏观依据。不确定性分析:就是分析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所产生的影响,预测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确定项目在经济上的可靠性,避免项目投产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填空简答

1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对放弃现时消费的必要补偿

2经营成本是从总成本费用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费用,它是指总成本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维简费(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费用。

3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4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5按净现值的各个因素的敏感程度来排序依次是:产品价格、投资额、经营成本、最敏感的因素是产品价格。6现金流量的两个特点:一是只计算现金收支而不计算非现金收支(如折旧费等);二是必须如实地记录现金收支发生的时间点。

7现金流量图的三大要素:现金流量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8现金流量图:表示某一特定经济系统现金流入、流出与其发生时点对应关系的数轴图形。

9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的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10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的几个参数:利率、年值、终值、现值、寿命。

11建筑安装工程费: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12不确定因素变化的临界点:每条曲线与基准净收益率线的交点。

13工程项目总投资的构成: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借款利息、流动资金。

14决策根据决策过程信息的完备程度不同分确定型决策、未确定决策和风险型决策;根据经营者活动特点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15盈利能力分析指标:静态投资回收周期;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16清偿能力分析指标: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负债率。

17工程经济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预测性;选择性;定量性。

18等值的特点:等值是以规定的利率为前提的。不同时期的资金,如果不规定利率,也就不具备可比性。19等值的概念包含的因素:资金、时间和利率。

20评价方案类型:独立方案、互斥方案、互补型方案、现金流量相关方案、组合互斥方案、混合相关型方案。21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能使投入使用的设备等额年总成本最低或等额年净收益最高的期限。

22找出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即敏感性因素,并从敏感性因素变化的可能性以及测算的误差来分析方案风险的大小。23市场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对象;分析预测对象;搜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预测分析和修正;研究预测结果,编制预测报告。

24定性预测也叫判断分析预测法,是由预测者根据资料,依靠个人经验、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对市场质的变化规作出定性判断,再以判断为依据作出量的测算的方法。25定量预测是建立在历史数据资料基础上的预测,以计算结果作为预测的依据。

26市场预测按预测时间分:近期预测、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

27市场预测方法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综合预测。28定性的分析预测方法:专家调查法;集合意见法。29定量分析的预测方法:简单平均法;简单移动平均法每条曲线与基准净收益率线的交点称为不确定因素变化的临界点。

30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步骤? 答:(1)、确定目标;(2)、寻找关键因素;(3)、列举方案;(4)、评价方案;(5)、优选方案,做决策。31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包括? 答:(1)、产品销售(营业)收入;(2)投资;(3)、经营成本;(4)、税金金;(5)、利润。

32确定型决策和未确定型决策的区别?

答:确定型决策之决策过程各备选方案在已知的客观条件下,每个方案只有一种结果,比较其结果作出最优决策;未确定决策是指决策过程事先仅预知各备选方案在几种可能的客观约束状态下产生的不同结果,其出现概率不明确情况下作出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过程事先能预先各备选方案在几种可能约束状态下产生的几种不同结果及其出现概率情况下作出的决策。

33什么是基准收益率以及影响基准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为什么?

答:基准收益率是行业或企业或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投资方案最低标准收益水平。它的确定一般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以及资金限制等影响因素。①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资金成本是为取得资金使用权所支付的费用。项目投资后所获利润额必须能够补偿资金成本,才有利可言。因此基准收益率最低限度不应小于资金成本;另外,由于资金有限,当把资金投入拟建项目时,将失去从其他最好的投资机会中获得收益的机会,所以基准收益率应不低于单位资金成本和单位机会成本②投资风险,由于在整个项目计算周期内,存在着不利于项目的环境变化的可能性,投资者要冒一定的风险,因此还要考虑风险因素③通货膨胀,为反映和评价出拟建项目在未来的真实经济效果,应考虑通货膨胀因素④资金限制,为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在资金短缺时,应通过提高基准收益率的办法进行经济评价,以便筛选掉盈利能力较低的项目。34等值的概念特点以及包含的内容?

答:1等值:一笔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在不同时刻它的数值是不同的,但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2等值的特点:等值是以规定的利率为前提的。不同时期的资金,如果不规定利率,也就不具备可比性。3等值的概念包含着资金、时间和利率三个因素。

35常用的动态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1)内部收益率;(2)净现值;(3)净现值率;(4)净年值;(5)动态投资回收期、36常用的静态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1)投资收益率;(2)偿债能力(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备付率);(3)静态投资回收期

37什么是敏感性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答:敏感性分析:用以考察项目涉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项目基本方案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找出敏感因素,估计项目效益对他们的敏感程度,粗略预测项目可承担的风险,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打下基础。敏感性分析的步骤:(1)、选定需要分析的不确定因素。(2)、确定敏感性分析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3).计算所选不确定因素变动引起的评价指标的变动。(4).计算敏感度系数并对敏感因素进行排序。(5)、计算变动因素的临界点。(6)、排序

38价值工程的主要特点以及提高价值工程的基本途径?

答:特点:以提高价值为目的,要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为基础;以科学的技术方法为工具。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有5种即:

(1)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价值F↑ C↓ =V↑↑(2)功能不变,成本降低,提高价值F→ C↓ =V↑(3)功能有所提高,成本保持不变,从而提高价值F↑ C→=V↑(4)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提高价值F↓ C↓↓ =V↑(5)以成本的适当提高换取功能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价值F↑↑ C↑ =V↑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第三章 产业主体―― 企业(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

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4.团队生产: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还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

5.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6.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人物相等)。

7.人本主义: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伊丹敬之教授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东西的话,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 8.交易成本: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等等。

9.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10.企业:其概念是不断发展的,由原来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渐渐加上了独立经营、自主经营、法人资格等本质规定性。当然,这些概念有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并对后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五、简答题

1.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答案要点:

科斯明确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人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2.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威廉姆森提出了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3.古典企业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答案要点:

(1)通过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2)通过观察或确定投人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

六、论述题: 1.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要点:

(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

(2)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和短期均衡一样,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在这里,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各厂商根据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并使其所提供的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既定的产品价格。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和亏损的厂商退出该行业。这种调整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刺激不存在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才会停止。此时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将不再发生变化,该行业达到均衡状态。与此同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只能赚取正常利润、所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规模,并且所提供的产量是对应该厂房设备之平均成本为最低点的产量。2.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那些特点? 答案要点: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东方文化以人文精神和非理性主义为特点十分注重人的因素,道德评判高于一切。而西方文化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忽视人性,重视理性不主张道德评判,重视事实评判。因而,东西方对企业的认识和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所以,西方的企业总是追求高比率的股息分配、短期利益优先,遵循的是“股东主权”模式。企业一旦不景气,经营者首先会解雇员工。这与日本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答案要点:(1)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2)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3)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四章 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2.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3.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4.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5.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简称H指数。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6.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7.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6―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8.促销差异化:就是企业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建立顾客对产品差异化的认知。

9.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由于组织调整行为是对市场关系影响最大的市场行为,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兼并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视。10.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即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

11.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五、简答题

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答案要点:决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1)市场集中度;(2)产品差别化;(3)进人和退出壁垒;(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6)短期成本结构。2.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答案要点: 在影响市场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人的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一般产业组织研究更加重视研究进入壁垒,考虑到研究的完整性,这里对退出壁垒也做了相应的介绍。3.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要点: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广告与产品差异。(2)广告与进入壁垒。

六、论述题 1.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2.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答案要点:

(1)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2)谢勒等人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更大;(3)实践表明,在许多产业中,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3.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

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1)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归纳起来,在短期内,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2)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第六章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 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

2.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有关干预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

3.配弟―克拉克定律。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一克拉克定律。4.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人考察,发现了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5.雁行形态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五、简述题

1.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 答案要点:

(1)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等。此外还有按照各种数量比例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资本占用关系、劳动力占用关系、产值比例关系、能耗比例关系、进出口比例关系、效益关系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资本结构指标、就业结构指标(劳动力结构指标)、产出结构指标、能耗结构指标、进出口结构指标等。

(2)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由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产业结构效应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产业结构政策理论、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以及产业关联理论等几部分组成。2.简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答案要点:

(1)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2)传统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均衡竞争,即经济制度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维持均衡价格,从而无论从生产者的观点还是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即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最优)状态。

3.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

(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供给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投资(包括国内资金供应和外来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也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也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2)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影响的需求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因素。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人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也会引起新产业部门的产生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落。投资需求也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向不同产业方向投入所形成投资配置量的比例就是投资结构。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方向的投资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比未投资的那部分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贸易是通过本国产品出口刺激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来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

(4)国际投资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人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

(5)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除了受到上述各种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4.简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 : 答案要点:

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没有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而认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的差别。结构主义属于“次优论”的范畴。由于种种原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追求最优化的企图,转而追求“次优”。

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答案要点: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他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消费晶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第四阶段:资本晶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在实际应用中,霍夫曼比例往往用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晶净产值的比例来表示。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阐述的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六.论述题

1.试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答:

(1)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人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①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吻合,西方不同经济学科经济分析的对象,都是起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足迹,不断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从个量分析一总量分析一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微观经济理论的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这一演进过程。②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①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他根据自己创立的“纯产品”学说,提出了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可以说,配第和魁奈的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②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里昂惕夫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等人。③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等人。2.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答:

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是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推动着经济的向前发展。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不同角度来看有如下几种规律性:(1)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第七章产业结构优化(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2.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是指投入产出表中,纵向的供给部门与横向的需求部门发生的供给关系,横向的需求部门就是纵向供给部门的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是指在投入产出表中横向的需求部门与纵向供给部门发生的需求关系,纵向的供给部门就是横向需求部门的后向关联产业。3.创新:是指引入一种新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包括创造出新商品和服务;在既定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情况提高原有的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数量;还包括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4.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5.地区产业结构: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五、简答题

1.简述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答案要点:

(1)通过四步过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即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3)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4)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答案要点: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3)结构的发展顺着由低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

(4)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产业发展方向演进。3.简述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的标准。

答案要点:

(1)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2)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3)供给与需求是否相适应。

4.简述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机制、计划调节机制优缺点及局限性。答案要点:

市场调节准确、稳妥、灵敏,却是事后调节,成本较大,时滞较长;计划调节,主动性强,成本较小,欠准确,市场磨擦较大。5.简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地区的要素禀赋,需求结构导向,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生产的地区集中度。

六、论述: 1.论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答案要点:

(1)创新的概念;(2)创新对产业结构的直接影响;(3)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间接影响。2.论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答:

(1)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当地区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或不协调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非常有必要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所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2)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地区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经济增长从总体规模方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数量扩张;而结构优化则从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演进,其实质是通过结构改善来提高产出和效益水平。两者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经济增长引起产业结构演进,而结构演进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和演变决定着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必备条件。要实现地区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必然要求地区产业结构的良性演变,就必须努力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是每个国家,特别是国土较大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大课题。

第三篇:宏观经济学习题和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流量的是(B)。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B: 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

C: 某一定时点上的变量 D: 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

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GNP核算

(B)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受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3.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5.下列哪一项记入GNP

(D)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银行杨某企业收取一笔利息 6.在国民收入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A)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7.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现行GNP的特征(A)

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 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

C.它只适用于给定时期 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 8.下列哪个指标不包括最终产品和劳务(B)

A.国民总产值 B.国民净产值

C.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以上各项均包括 9.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C)

A.业主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转移支付 D.股息 E.个人租金收入 10.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住宅 C 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 以上都是 11.下列哪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D)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可支配收入 D.国民生产净值

12.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C)A.社会保险基金 B.公债利息

C.公司收入税 D.公司未分配利润

13.已知某国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 000亿美元,它在本生产了2 500亿美元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 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B)亿美元 A500和500

B 12 500和10 500 C 2 500和2000

D 7 500和8 000 14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B)。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15.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C)A.国民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民生产总值 16.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NP中(C)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7.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A)。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增加值法。

18.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NP是(A)的总和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B)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20.在下列项目中,(B)不是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加薪

21.已知:工资额=10亿,消费额=9亿,利润额=3亿,投资额=2亿,出口额=3亿,进口额=2亿,所得税=2亿(A)

A.GNP=12亿 B.政府预算有1亿的赤字

C.政府预算有1亿的盈余 D.储蓄额=2.5亿 22.下列哪一项不属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D)A

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23.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售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24.两部门的均衡是(A)。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5.三部门的均衡是(B)。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6.开放经济的三部门的均衡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7.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等于10美元,个人储蓄等于40美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C)美元 A 500

B 480

C 470

D 400 2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B)。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29.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C)。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30.所谓净出口是指(A)。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31.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C)。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32.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D)。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流量的是(ABD)。

A: 出口量

B: 进口量

C: 储蓄量

D: 投资量

E: 某企业2001年底投资量 2.下列属于存量的是(ABD)。

A: 我国2002年5月1日人口

B: 2002年的外汇储备

C: 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D: 2002年底某银行存款5万元 E: 某一定时点上的数量

3.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AB)

A

支出法B

收入法

C 平衡法

D 动态法

E 部门法

4.在国民收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总量,它们是(A BCE)A

国内生产净值

B 国民收入

C 个人收入 D 政府收入

E 个人可支配收入 5.在下列各式中正确的关系式是(AD)A

国内生产总值一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B 国内生产净值一间接税=国民收人 C 国民收入+间接税= 国内生产总值 D 个人收入一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 E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十储蓄

6.在考察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时,通常把经济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成(BCD)A

一部门经济

B 两部门经济 C 三部门经济

D 四部门经济

7.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D E)A

消费 B 投资

C 政府支出

D 储蓄

E 出口(净出口)

三、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总值

3.支出法

4.收入法

5.国内生产净值

6.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8.个人可支配收入 19.名义GDP

10.实际GDP

11.GDP折算指数

四、问答题

1.简述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2.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3.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有哪些缺陷?

五、计算题

1.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十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支付的利息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56.4 1866.3 264.9

266.3 34.1 164.8 120.3 253.0 402.1 64.4 105.1

;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请计算: ① 国

66.4

347.5 1991.9 收NI=C+S+T=1991.9+64.4+66.4+1866.3+264.9+164.8+34.1+120.3+266.3+253+420.1-105.1-347.5=3267.1 ② 国民生

值;

;GNP=199.1+64.4+66.4+1866.3+264.9+164.8+34.1+120.3+266.3+253+420.1+356.4=4076.1 ③ NNP=GNP-折旧=4076.1-356.4=3719.7 ④ 个人收入;PI=NI-⑤ 个人可支配收入; ⑥ 个人储蓄。

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 ① ② ③ ④ 国民生产净值 净出口

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⑤ 个人储蓄

3.假定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① 储蓄 ② 投资 ③ 政府支出

4.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工资100亿元 利息10亿元 租金30亿元

消费支出90亿元 利润30亿元 投资支出60亿元 出口额60亿元 进口额70亿元 所得税30亿元 政府转移支付5亿元 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试求:

(1)按收入法计算GNP;(2)按支出法计算GN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5)计算净出口。

5.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为:

单位:十亿美元

个人租金收入 折旧

雇员的报酬 个人消费支出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 企业转移支付 统计误差

国内私人总投资 产品和劳务出口

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产品和劳务进口 净利息

财产所有者收入 公司利润

① 用支出法计算GNP

② 计算国民生产净值 ③ 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收入

31.8

287.3 1596.3 1672.8 212.3 10.5 −0.7

395.3 339.8 4.6 534.7 316.5 179.8 130.6 182.7

6.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GNP、NNP、NI、PI、DP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 净出口 储蓄

资本折旧 政府转移支付 企业间接税 政府购买 社会保险金 个人消费支出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15 25 50 120 75 200 130 500 100

80

7.设一经济社会生产六种产品,它们在2005年和2007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 产品 2005年产量 2005年价格(美元)2007年产量 2007年价格(美元)

A B C D E 25 50 40 30 60

1.50 7.50 6.00 5.00 2.00

50 35 70

1.60 7.00 7.00 5.50 2.50 请计算:

① 2005年和2007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② 如果以2005年为基年,则2007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多少

③ 计算2005—200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比2005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建议布置的作业: 1.全部的单项选择题; 2.全部的多项选择题;

3.计算题中的第1、第2、第3和第4题。

第四篇:经济学习题与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是()。

A、失业 B、价格总水平提高 C、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A | B |√ C | D |

2、基本经济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

A、资源具有生产能力

B、价格水平的上涨速度过快

C、资源相对于欲望而言有限

D、一些人仍处于贫困状态

A | B |√ C | D |

3、()是互补品。

A、茶和咖啡 B、汽车和汽油 C、图书和杂志 D、礼帽和普通帽子

A |√ B | C | D |

4、供给规律说明()。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B、生产要素价格降低,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量

C、由于消费者喜欢,该商品的价格开始上升 D、某商品价格上升,厂商更愿意供给更多的数量

A | B | C |√ D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

C、购买原材料的支出为不变成本

D、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

A | B | C |√ D |

6、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A、既有厂商进入又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代替

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

D、原有的厂商退出了该行业

A |√ B | C | D |

7、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市场价格 D、边际收益

A | B |√ C | D |

8、如果自发总需求增加5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5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A、1

B、0.1

C、0.9

D、0.5 A | B |√ C | D |

9、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则收入减少会导致()。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A | B | C |√ D |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在短期内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是由于()。

A、价格越高,利润越大 B、产量越大,总成本越大 C、产量越大,平均成本越大 D、产量越大,边际成本越大 E、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A | B | C |√ D |√ E |

2、会引起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的因素是()。

A、工资率提高 B、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格提高 C、其他投入品的价格提高

D、劳动供给增加 E、劳动供给减少

A |√ B |√ C | D | E |

3、不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失业救济 E、政府行政性支出

√ A | B | C | D |√ E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案: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消费者从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递减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2、市场失灵

答案: 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市场机制转移资源能力不足的现象。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垄断、外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说明规模收益的不同情况及成因。

答案:(1)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若厂商的产量增加一倍,而成本增加大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特别地,如果成本的扩大是由于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造成的,那么,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增的;若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减的。(2)产生规模经济原因主要有: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②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③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④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的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也拥有更多的优势。造成规模不经济最主要的因素是管理的低效率。例如,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滋生内部官僚主义等。

3、效用最大化的资本所有者如何向市场供给资本要素?

答案: 经济学中资本是指,由经济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从资本的供给角度考察,资本是其所有者将产品的一部分用于下期生产的部分。资本的形成是通过厂商的投资来完成的。但投资又是由家庭部门的储蓄转换而来的。因此,新增资本的供给来源于家庭部门,来源于家庭收入中的储蓄。人们之所以要供给资本,原因是资本可以带来利息。但另一方面,资本既然来源于产品的一部分即储蓄,那么增加资本将意味着当前消费数量的减少。因此,消费者的资本供给行为源于储蓄行为,它是消费者在当期和未来时期进行选择的结果。对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而言,当期或者未来增加消费都会增加效用满足。从而不同的两期消费的组合获得的满足可以由一系列的无差异曲线加以表明。另一方面,消费者当期的收入是既定的,因而其当期和储蓄数量受到这一收入的限制。当储蓄的利息率既定时,消费者满足预算约束的效用最大化的当期消费和储蓄数量使得消费者处于均衡。对应于不同的利息率,消费者决定不同的储蓄量,从而得到储蓄函数。

如果市场利率提高,则当期消费的价格提高,从而替代效应使得消费者减少当期消费而增加储蓄。同时,利息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从而消费者增加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这样,利息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也呈相反方向变动,亦可能出现向后弯曲的现象。但通常,由于利息率变动的幅度较小,故认为储蓄的供给向右上方倾斜。

五、计算题(本题9分)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商品和的价格分别为,若该消费者的收入为元,问他将如何选择和的消费量?

答案: 因为U=xy,所以MUX=y,MUY=x。由消费者均衡条件得到:

由此得到:x=75,y=30,此即为所求。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飞跃展昭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 Q=KA0.1L0.1E0.1S0.7R0.1,式中,Q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这是因为,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组合比例所 1

需要的数量,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的配合比例越来越接近最佳比例,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会提高,例如,只有当劳动者人数增加到一定量时,才能在生产中实行有效的分工、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增的趋势。当可变要素的投入超过最佳配合比例后,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劳动者人数过多会导致人浮于事,偷懒怠工,增加监督和管理人员等,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和生产率递减。

收益递减作为一个规律是以技术不变为其前提条件的。忽视了这一前提,就会得出悲观的结论。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预言,随着人口的膨胀,需要越来越多的食物,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最终导致劳动和土地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下降,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和社会灾难。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马尔萨斯的错误在于忽视了技术的进步。事实上,在马尔萨斯之后,许多国家在食物生产上的技术进步发展神速,这些进步包括:高出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等等,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技术进步不能取消收益递减规律,但能抵消该规律产生的负面效应。

3.答:成本(Costs)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以货币支出来衡量的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在研究成本函数时,必须指出,西方经济学的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将其混为一谈。西方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经济学上生产成本的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直接各项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

4.答: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机会成本虽然有些抽象,但却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又叫选择成本,它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它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比如,如果你必须在A、B之间作出选择(A、B可以是两种活动,也可以是两种可供选择的任何东西),你既可以选择A,当然也可以选择B;但是结果你选择了A,而没有选择B,对你来说,选择A的机会成本是你放弃掉的B。

为什么经济学要从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厂商的生产成本?这是因为,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代价而不是会计学的意义上来考察成本的概念的。当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可能获得的收益。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从A转移到B。因此,从资源配置和占用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

5.答:短期的AC、AVC和MC都是先降后升,呈现字母“U”形,这是因为这几条曲线先受边际收益递增,而后又受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正因为如此,MC曲线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并由此决定了AVC和AC曲线的形状。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如同字母“U”,它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基本相同,都是先下降然后上升。但是,形成U型的长期平均成本的原因与U型的短期平均成本的原因并不一样。我们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U型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但不能用它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同样形状。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它只能说明短期成本的情况,而不适用于长期。西方经济学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上一节已经说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当生产规模较小时,厂商增加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有规模经济,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但是,规模经济的效益并非是无限的,当企业超过了一定规模时,规模不经济就会发生作用,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

6.答: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生产规模扩大后,厂商可以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和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可以提高劳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可以相对地减少一般管理人员的比重和生产、购销的一般性费用的支出等等,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产量增长曲线陡峭地向左上方倾斜。

一般而言,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往往规模报酬递增,然后可能有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如果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在长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尽可能使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享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益,而避免由规模不经济遭受的损失。

7.答: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对19世纪资本主义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古典式企业制度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伴随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企业主企业”到两权分离的“经理控制型”企业的演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大公司的控制权从企业的所有者股东手中转移到经理手中的现象,称之为“经理革命”。在“经理革命”的背景下,对现代公司制企业目标模式的分析,导致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企图推翻古典经济学利润最大化的假说。例如,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提出了“销售额最大化”假说,马瑞斯提出了“增长最大化”假说,威廉姆森提出了经理效用模型,都对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假说和模型被称之为“经理型厂商理论”,其共同点是强调经理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而有可能背离最大利润原则。经理型厂商理论将经理效用函数纳入企业的目标函数中,用多目标取代利润最大化这单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东与经理之间的矛盾,可以解释用简单的利润最大化假说解释不了的企业行为。

但另一方面,如果过分估计经理在企业决策方面的作用,或者过分低估了利润在企业目标函数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无论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如何分离,只要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经理只不过是资本家所雇用的高级劳动者。他必须为资本家赚得令其满意的利润。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因为资本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控制经理:用手投票(在董事会举手表决)和用脚投票(指股东因不满意企业经营而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该企业的股票)。而这个社会之所以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因为决定生产和分配决策权的主要权力基础,既不是劳动者,也不是企业家才能,而是资本。而只要是资本说了算,用利润目标分析企业的行为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现实基础。

不过,还应当指出,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说是建立在“完全理性”假设基础上的。这种假设在标准的教科书中虽然有助于用优美的数学公式和曲线分析企业的“最优”行为,但它是极其不现实的假设。因为利润最大化意味着在一系列可供选择方案中唯一最佳的方案。只有假定厂商掌握的信息是无限制的和无代价的,他的计算能力和能够支配的时间也是无限制的,厂商在任何时间内都能逐一比较他面前所有可供选择的行动,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假说遭到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等人的批评。西蒙用“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原则来代替传统的“完全理性”和“最大化”原则。他认为,厂商是在时间有限、信息有限和计算能力有限即“有限理性”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因此只能考察一小部分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个。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差别在于,前者寻找最佳的方案,后者寻求符合要求的满意方案。

8.答: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要减少产量;如果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厂商将不改变产量水平,因为这时的产量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边际收益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而使总收益变动的数量,边际成本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而使总成本变动的数量,如果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生产这一单位产量则必然使利润总额提高;反之,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增加这一单位产品的生产必然使利润总额减少。只有生产的产量水平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虽然这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收支相抵,无利润可赚,但所有以前生产的产量使总利润达到最大程度。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MR=MC是厂商确定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解:(a)将生产函数Q=KA0.1L0.1E0.1S0.7R0.1,每种要素投入都乘λ,则K(λA)0.1(λL)0.1(λE)0.1(λS)0.7(λR)0.1=λ1.1KA0.1L0.1E0.1S0.7R0.1,1.1>1,所以是规模报酬递增。

(b)所以要素投入都增加100%,即λ=2,所以产量是原来的21.1倍,增加了114%(21.1-1)。

2.解:(a)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FC=190。

(b)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AVC=TVC/Q=53Q/Q=53

(c)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MC=dTC/dQ=53

(d)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AFC=TFC/Q=190/100000=0.00019

下载工程经济学习题+答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经济学习题+答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经济学复习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 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5,15)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

    经济学(Ⅱ)习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经济学(Ⅱ)习题 一、选择题 1、请问下列哪一项应该计入当年的GDP( )? A 教师工资 B 购买一辆二手车 C 购买普通股票 D 购买一块地产 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劳动经济学人力0901出品个别题目未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请自行整理,谢谢! 第一章 导言 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 劳动:在有些......

    《世界经济学》习题及其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 国际分工 地理大发现 产业革命 科技革命 二、简答题 1.简述世界经济的内涵。 2.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3.简述世界......

    经济学习题与答案(江西理工大学)

    经济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 : 恩格尔系数: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经济类)

    第二章习题答案(经济类) 一、填空题 1.购买商品的欲望 相应的支付能力 2.个人 市场 3.价格 需求量 4.右下方 反 5.反 正 6.减少 增加 7.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8.供给欲望 供给能力......

    经济学练习题与习题答案5篇

    第三章 1、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小汽车、摄像机一类高级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为什么? 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小汽车、摄像机这类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