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资兴城市总体规划的看法

时间:2019-05-15 12:2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针对资兴城市总体规划的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针对资兴城市总体规划的看法》。

第一篇:针对资兴城市总体规划的看法

针对资兴城市总体规划的看法

文健 17(湖南理工学院土建学院09工管1班,岳阳,414000)摘要:本文针对资兴市总体规划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倡高效利用资源,长期和谐发展,将总体规划细化为市域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文对此规划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资兴市;规划;发展

资兴是郴州市域唯一的县级市、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的东翼,也是郴州市域服务东北部地区的次中心城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素有“水乡、电城、煤都、林海、粮仓、基因库、游乐园”的美称,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市源基地和建材基地。目前,资兴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郴州市域具有重要地位和领先水平。然而,由于区位交通和土地资源两大因素的制约,当前资兴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面临较大的发展阻力,而且仅凭资兴市委、市政府的力量难以克服现实的困难。为此,资兴要从湖南省、郴州市的高度统筹谋划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特别要结合《郴州市“两城”建设战略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两城”规划)和《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区域规划》(以下简称“两型”规划)要求,精心编制新一版的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关于资兴市域规划

资兴虽然是建制市,但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和大幅的农村地区。全市总面积2716平方公里,辖10镇、18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户籍人口)约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8万人,城镇化水平约48%。市域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工业和重要城镇基本集中在西北部;东北部和中南部多山地少平原,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中南部地区因有东江湖隔离,交通联系不便,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为此,资兴市域规划应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努力建设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1、经济功能区划分

根据资兴市域的现状基础、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历史传统,全市宜划分为三大经济功能区,即西北部的都市经济区、中南部的旅游经济区、东北部的农林经济区。都市经济区范围包括唐洞新区和鲤鱼江、东江、高码、香花、三都、碑记、蓼江、七里、团结等乡镇,主要以发展二、三产业和都市农业为主,其中碑记、蓼江、七里、团结要重点发展都市农业。旅游经济区即环东江湖的有关乡镇,包括兴宁、白廊、坪石、何家山、青腰、连坪、龙溪、黄草、滁口、清江等,以发展旅游业为主,适当发展林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农林经济区包括州门司、波水、烟坪、彭市、兰市、汤市、皮石等乡镇,主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适当发展旅游和交通运输业。

2、市域城镇体系

资兴市域城镇宜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中心城区,包括唐洞新区、鲤鱼江、东江、高码,城市人口规模将达28万人;第二级为三都(工业型)、兴宁(综合型)、州门司(商贸型)、黄草(旅游型)等四个重点镇,各镇的城镇人口规模为2—4万人;第三级为其它建制镇和乡集镇,各镇的城镇人口规模为0.2—2万人。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宜发展成“一核一带一圈”。“一核”即“资三蓼”城镇连绵区,包括中心城区和三都、蓼江等城镇,是市域城镇化的核心区域;“一带”即以省道S322线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城镇带,是全市的城镇空间主轴,包括中心城区、兴宁、坪石、何家山、州门司、彭市等城镇;“一环”即依托东江岸线发展的城镇所构成的城镇圈,包括兴宁、白廊、坪石、青腰、黄草、滁口、清江等城镇。东江湖流域城镇要将生态和水质保护置于首位,严格控制污染型工业的发展。

3、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以公路为主体,铁路、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市域公路宜规划为“四横二纵三联一环”。“四横”即①郴永(桂宁)高速公路(建议设置中心城区、兴宁、州门司三个互通口)、②省道S322线(一、二级)、③三都—碑记—兴宁—连坪—桂东大水公路(三级)、④清江—滁口—黄草—东坪—汝城田庄公路(四级);“二纵”即①永兴鲤鱼塘—七里—三都—中心城区—清江—宜章长策公路(二、三级)、②炎陵船形—皮石—兰市—州门司—何家山—青腰—连坪—

龙溪—黄草—汝城岭秀公路(三级);“三联”即①资兴—五里牌—栖凤渡公路(一级)、②州门司—波水—鲤鱼塘公路(三级)、③滁口—瑶岗仙—长策公路(四级);“一环”即环东江湖旅游公路(三、四级),部分利用①纵和④横线路。铁路方面要求郴三铁路北延经鲤鱼塘、柏林、灵官,接安仁军山站,与衡茶吉铁路并轨;中心城区铁路线向西侧改线,在高码设资兴站。水运方面要开通东江湖区水路公交线。

二、关于资兴中心城区规划

多年来,资兴城区在郴州各县城中规模最大,建设品位也一直最高。最近,桂阳县城规模已超越资兴城区,永兴、临武等城市品位也在不断提升,资兴的领先位置有不保之虞。资兴市域总人口约37.5万人,在郴州处于中等水平,这对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有不利影响;资兴中心城区选址偏于市域西北一隅,建成区已发展至城市边界,城市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唐洞新区因建设年代久远,开始呈现“老态”;另外资兴原为工业城市,工业布局与旅游发展也有冲突。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编制科学的中心城区规划加以解决。

1、城市性质

资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水生态第一漂、八面山自然保护区、汤市温泉、程江丹霞、迴龙山寿佛寺等优秀旅游景区,旅游业将是资兴永久的朝阳产业。依托东江湖优质水源产生啤酒和发展食品加工业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规划资兴城市性质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郴州市域次中心城市,资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食品轻工制造为主,适当发展商贸物流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目前具有一定基础的能源工业、建材工业因与旅游业相冲突,应集中到三都镇区发展,与中心城区保持一定的隔离距离。

2、城市规模

《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确定资兴市区到2030年发展到28万人口,29平方公里建成区;《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区域规划》要求资兴市区到2030年发展到30万人口,30平方公里建成区。综合资兴的现状基础、资源条件、区位交通和发展潜力,资兴宜加快“资三蓼”城镇连绵区一体化发展,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发展到28万人口、29平方公里建成区,三都镇区发展到3万人口、3.5平方公里建成区,蓼江镇区发展到2万人口、2.5平方公里建成区,则“资三蓼”城镇连绵区(即大资兴城区)城镇人口达33万人、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完全实现“两型”规划目标。资兴城市人口增长主要通过吸引桂东、汝城北部、永兴东北部、安仁东南部等区域人口迁移来实现。

3、空间发展方向

《郴州市“两城”建设战略规划纲要》和《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区域规划》均提出郴资桂融城构想,要求资兴城区向西南发展,实现与郴州中心的对接和融城。然而,目前资兴城区向西南发展面临现实的行政界线障碍。因为资兴城区已发展到资兴市与苏仙区的边界,资兴市属的东江镇罗围村已经完全没发展空间余地。紧邻的桥口镇白溪、下渡两村可提供十余平方公里的城镇建设用地,但因不属资兴管辖,虽“近在咫尺”,却如同“远在天涯”,“近水”也解不了“近渴”,城市发展面临尴尬和两难的困境。为此,资兴市应强烈要求行政区划调整,将苏仙区桥口镇的白溪、下渡两村划归资兴管辖,作为资兴市城市规划建设区。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可沿资五公路布置,二、三类工业可集中到三都镇区。东江、鲤鱼江要实施“退二进三”策略,将二、三类工业迁至三都镇区。

4、行政中心

资兴行政中心(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办公大院)位于唐洞新区,为晋宁路、兴华路、晋兴路、东江中路所围合,坐北朝南。此处为东江与程江二水合襟、流入便江的“三叉水”局,乃生气融聚之处;北倚迴龙山余脉,可谓“玄武垂头”;东南有凤凰山,高达371米,可谓“青龙蜿蜒”;西南有狮子山,高为262米,可谓“白虎驯服”;特别是南面的东江河呈“金城环抱”状,风水格局极佳。行政中心西面还有一座石灰坝水库(现为秀流公园),西方属兑、五行为金,本主刀兵,然水库(泽)之水能泄金,可促进祥和、平安。近来,有传说资兴行政中心拟搬迁到罗围,罗围坐南朝北,与行政中心惯例相反,且北面的东江水形为“反弓”,左右没有“辅弼”,南面的猴古山太陡峭,形成“山煞”,风水格局欠佳。另外,罗围用地紧张,不利于发挥行政中心搬迁的带动作用(即外部正效应)。从建设行政首脑机关考虑,罗围方案远不如目前唐洞新区的行政中心现址。建议不要考虑行政中心搬迁,条件允许时可就地改造、更新。

5、城市形象

长期以来,资兴城市建设引领郴州各县市,其主要原因是资兴新城区高起点的城市规划——整齐划一的路网、笔直宽阔的道路、排列有序的建筑等等。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其它县市在宽马路、大广场、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方面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如桂阳、永兴、临武等),资兴唐洞新区因建设年代已久,建筑和道路设施老化,反而有“灰姑娘”的感觉,提升唐洞新区城市形象已成为新版总体规划的新课题。对唐洞新区道路、建筑进行适当的改造是必要的,但资兴更需要的是与时俱进,创建新亮点。资五路应打造成资兴新的城市“迎宾大道”、“形象大道”;东江湾则应打造成为资兴的“陆家嘴”和“维多利亚湾”;凤凰山、狮子山、猴古岭要建设成为郊野公园或风景名胜区,建设城市景观制高点和观景台。总之,要通过增高添绿、显山露水、修旧建新等多种手段,将资兴建设成为“湘南第一山水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资兴市城市总体规划》

[2]曹诗国 傅立德 王塘生,《关于资兴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

第二篇: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以空间部署为核心,研究城市职能,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城市规模,协调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依据不同功能要素的布局要求合理规划不同的用地性质,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区域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包括区域开发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建设规划三部分内容,呈现出区域开发规划——区域建设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社会规划的总体趋势。目前,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我国规划的重点,区域社会发展规划是长期奋斗的目标。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在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包括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

第三篇: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一定年限内对城市市区、郊区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地区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职能

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

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结构

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使用上的投影,反映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形态

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城市布局形态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网格式、环形放射状

2分散式布局的城市:组团式、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3集中分散相结合:早期集中式,后期分散组团式发展 土地适宜度

又称土地生态适宜度,指在城市可能发展范围内土地的利用方式对生态要素的影响程度,或是生态要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城市土地适宜度规划主要内容

1根据城市已建及待建区内土地利用的自然及现实状况,对土地的生态适宜度进行分析评价

2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城市经济布局原则,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

3根据土地评价结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的规划布局 4根据城市气候特征和居民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进行绿化布局

5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保持维护、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

6根据生态经济的基本原理,研究城市社会、地域分工特点,进行城市空间的生态分区,并指出各区经济主导发展方向和生态特征 城市生态规划

意为对城市的生态系统所做的规划,与城市生态相关的整个系统——环境、人口、社会、文化、经济等的生态状况作为一个整体,都是城市生态规划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内容

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

又称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核心内容仍为城市规划,只不过是带着生态的理念、眼光,利用某些生态规划的技术手段去进行城市规划。内容

1通过对城市、区域、国家不同地域空间层次的规划使城市与其补给区域相平衡 2通过物质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使城市未来的发展形成一个整体的方案,将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

环境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3通过对城市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总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因素的分析,论证来确定城市的规模、城市的结构和形态 4通过对土地开发度的评价、土地适宜度的分析和土地承载力的测定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布局

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相比的特点

区域性、系统性、动态性、综合性、生态导向性 城市远景规划

是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对城市总体发展做出的结构、布局、形态的设计与安排。原则:

1)远景规划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使它在时空上具体化,但这本身不能代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远景规划重要在于远景的空间结构性部署,它应知道城市总体规划,但它不能代替传统的总体规划 3)远景的结构安排要相对稳定,而战术的处理要留以足够的灵活性。为此,远景规划宜粗不宜细,重点是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其余留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去深化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城市用地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建设用地 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的总称,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

第四篇:资兴我爱你--演讲稿

资兴,我爱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叫李静汶,市一完小五

(六)班班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资兴,我爱你》。

记得还是在去年,我随妈妈在东江湖玩,无意间看见两名外地游客好像在与人吵架,我下意识的凑过去看,才发现原来是一位上了年纪卖水果的老人,讲的资兴土话无法让外地游客听懂,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高,乍一听还以为是在吵架。我和妈妈尽管不会讲资兴土话,但听懂还是可以,于是我和妈妈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翻译,最后双方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交易。之后,外地游客邀请我和妈妈与他们同游东江湖,正合我意。我妈妈可是旅游部门出来的,同行的路上,我们将东江湖有关的知识和趣闻一骨脑的全倒给他们听,让他们听得如痴如醉,游得甚是惬意,临别时,他们竖起大拇指,对我说:“东江湖名不虚传,山美水美人更美!”

一年多了,这件小事渐渐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家乡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争当资兴的形象代言人和义务宣传员,争当资兴的优秀儿女,那么我们一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下面,是我在读书活动中了解到的一些新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热爱我们的家乡吧!

她风景秀丽、水天一色,她年轻美丽、活力四射,她矜持稳重、1

繁华平安,她迷人的魅力和淳朴的民风,吸引着市内外、海内外的眼球,她就是资兴——我深爱着的家乡!

资兴,我爱你!。

资兴,我爱你。我爱你物华天宝的名字。远近闻名的清江橘子,肉鲜味美的东江鱼,奇香意韵的汤市狗脑贡茶是你名字上闪耀的珍宝;湘南南洞庭—东江湖,亚洲生态第一漂--东江漂流,鬼斧神工的兜率岛,是你名字中律动的音符;回龙望日古南岳、森林公园天鹅山、炎帝沐浴汤温泉,一个个、一串串是你名字承载的厚重、彰显的灵魂。

资兴,我爱你。我爱你人杰地灵的神奇。古往今来,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炎帝神农氏、汉朝名将李广等许多动人的传说,孕育了程子楷、曾中生、曾希圣、曹里怀、白薇等资兴籍风流人物,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资兴,我爱你。我爱你与时俱进的豪迈。今天的资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尘土飞扬的泥土路早以退出了历史舞台,平坦开阔的水泥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低矮阴暗的房子消失了,彼岸东江庭园、碧水云轩等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华信有色、展太冶炼、杉杉科技等一个个环保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呈现在人们面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平安先进市”“中国魅力城市” “湖南省县域经济强市”等一项项耀眼的光环戴在了资兴这片热土上。

资兴,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快快成长。即使成不了支撑你的栋梁,我也要作一株美丽的花草,为你增色添光。热爱资兴,人人有情,建设资兴,人人有责。为了家乡更美好,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

做呢?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体魄,增长才干,磨炼意志。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质,争做文明、守纪、奋发、向上的“四好”少年,用实际行动,投入到资兴的建设中去。

资兴,你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哺育着我们!你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滋养着我们!让我们为你梳妆,为你歌唱。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资兴,我爱你!

资兴,我爱你!

第五篇: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一、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东与饶平接壤,西与揭阳毗邻,南临汕头、澄海,北与丰顺交界。

1、城市性质

潮州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达的以轻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为重点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2、城市规模

潮州市区现状城市(常住)人口35.21万人(1999年末),其中非农人口28.90万人。规划远期(2015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为55万人,流动与暂住人口为14万人。

潮州市现状(1999年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2.84平方米。规划远期(2015年),潮州市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应控制在44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确定为人均80平方米。

3、城市发展方向

1、规划保持原规划确定的城市总体向西发展,适当向桥东地区发展的大方向。

2、在城市的近中期发展中,以发展充实潮州大道两侧(枫溪区和湘桥区之间)地区为主,重点完善该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改变城市现状两大区片(枫溪区、湘桥区)的松散格局,使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城市中远期的发展以城市的西向外延扩展和沿滨江发展为主,火车站站区亦会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韩江东岸发展。

4、远景城市发展以西南、西北向为主。主要发展形态由圈层式拓展向轴带状发展演进,并基本形成具有滨江特征的城市景观与环境。

4、规划布局和分区

1、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将古城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和居住分区,重点控制在城区东、北、西三面的自然景观环境。将古城区和自然景观环境作为潮州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

2、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保留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渠水系,并将东、北、西侧的自然山林组合入城市的形态结构中,形成城中有山水,山水绕城区的城市总体布局形态。

3、充分利用城市南面滨江、北部靠山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东古西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形成“北居、南商、东游、中贸、西产”的城市布局结构。

4、城市空间形态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将绿地、保护耕地、山林地、河渠以及防护绿地联成系统,为密集的城区留出可呼吸的空间。在新区规划滨江绿带和大、中、小型城市公共绿地,形成富有特色的网状城市绿化系统构架。

5、掌状放射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与环状内伸的道路绿化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布局结构的一大特色。

6、主要工业用地迁移至城市北部、西部和江东意溪东北,减少工业生产活动对城市居住、旅游环境的影响。

7、规划建成数个围绕中心布局的规模适中、配套完善的综合区,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单元。

8、桥东片区沿韩江两岸在韩江大桥和北桥之间南北向发展,最终形成一城两岸的城市布局形态。

9、城市各部分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六个分区。1、古城分区;2、湘桥分区;3、枫溪分区;4、中心分区;5、站前分区;6、桥东分区。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包括古城自然环境体系保护、古城传统平面布局保护、古城空间轮廓保护、古城区建筑物高度控制、古城人文环境体系保护、文物保护、景观节点与景观带保护、韩江自然景观风貌区保护、金山景观风貌区保护、西湖景观风貌区保护、古街坊景观风貌区保护、传统商业街景观风貌区保护、古城文物古迹景观风貌区保护等内容。

6、相关图纸

用地工程条件评价图

土地使用现状图

城镇体系规划图

土地使用规划图

近期土地使用规划图

古城区高度控制规划图

古城区保护规划图

二、池州市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调整)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东与铜陵市、芜湖市毗邻,东南与黄山市交界,西南与江西省接壤。

1、城市性质

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北部的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和港口城市。

2、城市规模

2000年池州市主城区的建成区内共有非农人口9.4万,常住农业人口约1万,总计10.4万。规划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15万,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25万。

2000年池州市现状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0.9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5平方米。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15.84

km2;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6.33

km2(预留发展到30万人的用地条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32m2。

3、城市发展方向

未来城区的发展用地选择的原则是内涵发展与适当外延拓展相结合,由内向外发展。具体说来就是以主城区为发展中心,进行主城区原有土地的再开发,充分利用原有城市各项设施,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同时选择合适的生态型开发项目,在工程条件合理的前提下,使主城区向白沙湖湖畔有一定延伸甚至向白沙湖东侧进行跳跃式功能组团布点开发。在与白沙湖、齐山及杏花村控制区整体风貌协调的前提下,城市向南嵌入白沙湖风景区与杏花村风景区之间,并向城南火车站前地区发展。根据港口及用地条件,在江口开发临港工业区。大型工业项目及临港工业向江口区集中。

4、城市布局结构

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按实际要求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1)以老城区为主适当扩展形成的主城区主体部分;(2)主城区外围东北部为江口临江工业区;(3)主城区外围南部结合铁路建设形成站前区。

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完整但又各有侧重。主城区主体部分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要职能,在城北布局一定工业用地,对西北片原有工业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和开发置换;城南的站前区以居住用为主体,结合铁路车站流通功能布置少量工业与仓储用地,同时在站前集中布置商贸居住综合用地;江口区以港口建设和布置大型工业用地为主要目标,为大型工业项目的引进提供可能性,同时也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

利用杏花村风景区、齐山和白沙湖风景区的良好景观与生态优势,在规划布局中充分体现池州城市的生态特色,将山水生态绿地楔入城市建设用地中,形成开敞、优美自然的城市风貌。

5、相关图纸

区位图

建筑质量现状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城市规划区范围图

城市用地评价图

结构分析图

城市结构分析图

城市总体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旅游规划图

生态系统规划图

景观设计引导图

三、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北毗省内九江、景德镇二市和安徽安庆、黄山二市及池洲地区,东邻浙江衢州市,南隔武夷山和福建南平地区接壤,西滨鄱阳湖与江西省会南昌市隔湖相望。

1、城市性质

上饶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闽、浙、赣、皖四省毗邻地区,以商贸流通和旅游服务为特色的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

1999年底城市现状人口为19.8万人。规划确定2005年上饶城市人口规模为25万人,2010年为32万人,2020年为45万人。

1999年上饶市现状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6.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4.77平方米。规划确定上饶市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近期(2005年)为86m2/人,中期(2010年)为90m2/人,远期(2020年)为98m2/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

(2005年)21.5平方公里,中期(2010年)28.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44.2平方公里。

3、城市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一:用地向北发展。利于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扩大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城市中心从老城区外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这是近期规划的首选方案。

发展方向二:生活用地向南发展。由于在三江开发区的建设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从时间看,三江新区发展过早,但远期仍是城市居住、文化、教育的合理位置。

发展方向三:旭日片区向西发展。上饶的工业能否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待市场检验,如果上饶在若干年内工业投资明显加快,那么在旭日片区的西部非常适合建成成片的工业区;即使工业发展势头不猛,这一片用地也不宜用作他途,否则该市将来不会再有大型、合适的工业区。旭日镇居住用地发展余地的不足,靠槠溪河东岸和信江南岸补充。

4、规划结构和布局

沿交通干道发展的,依山面水、城景交融的片区式城市。

整个上饶城区形成五心六片区的总体布局结构。他们是:1.老城区,2.带湖片区、3.民主片区、4.三江新区、5.水南片区、6.旭日片区。除水南片区外,每个片区均有一个中心,他们是:1.老城区的零售商业、特色服务业副中心,2.带湖片区的商贸、会展副中心,3.民主片区的行政文化主中心,4.三江新区的商业、办公综合副中心,5.旭日片区的商业、办公综合副中心。

5、相关图纸

土地使用现状图

用地评价图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土地使用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城市景观规划图

电讯广播电视规划图

郊区规划图

前列腺的问题,就像个磨人的小妖精,点着文火熬着汤,还时不时把滚烫的汤撒出来。尿频、尿急、尿不尽,这“难言之隐”可能比女人的大姨妈还要麻烦。越来越多的男性踩入了这个雷区。前列腺炎的危害,有问题的可佳老师维/亻言msdf003。

四、鹿寨县城市总体规划

鹿寨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洛清江中下游,东北与永福县、荔浦县接壤,东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毗邻,西南与柳州市郊和柳江县隔江相望,西北与融安县、柳城县相连。

1、城市性质

鹿寨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交通中心,以化工工业和农副产品资源加工工业为主导,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环境优美的桂中次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

2000年鹿寨县城人口77716人,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为663.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85.43平方米。

2005年城市人口规模约10.5万,用地规模10.5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约14万,用地规模14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2万,用地规模23.28平方公里,人均105.8平方米。

3、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城市主要跨过湘桂铁路复线向南发展,开发城南新区,并逐步向西北两侧发展鹿寨山以西用地和洛清江以北用地,远期适当发展城东用地。

4、城市总体布局

“星状发展”的片区式结构模式。县城形成六大片区:老城区、城南新区、江北新区、龙岭以北生活区、西部工业区、鹿寨山西部物流工业中心。

5、建设阶段及重点

(1)近期建设重点(2001-2005年)

重点发展城南新区、启动江北新区。以行政文化中心的建设带动城南新区的整体发展。将从老城区迁出的严重污染的工业企业,以及新建无污染工业企业,集中到新老国道之间的工业区。大桥路自建中路起向北拓宽,拓宽南市街、十字街,并适当调整道路线路走向,与交通街接通。依托桥头街、桥东路、河边巷,结合旧城区改造辟建滨河路。拓宽太和街,接通建中北路,并与辟建的滨河路接通。沿天宝路向北规划建设新路,并在洛清江较窄处修建一座新桥,连通江北新区。加宽洛清江大桥。

(2)中期发展重点(2006-2010年)

继续开发城南新区,逐步扩展江北新区,完善鹿寨工业区、广场路、建中西路、322国道之间工业区的功能。

(3)远期发展(2011-2020年)

完善城南新区,完善江北新区,开发龙岭以北生活区。

6、相关图纸

用地现状图

用地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居住与公共设施规划图

绿地景观规划图

旧城改造规划图

郊区规划图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五、仁怀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仁怀市位于黔北西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距离省会贵阳市226公里,距离遵义市111公里。仁怀市域总面积1788km2。仁怀是国酒茅台的故乡。

仁怀市区包括中枢和茅台两个城区。

1、城市性质

仁怀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具有酒文化、长征文化和旅游文化特色的中国酒都。

2、城市规模

现状城市人口规模6.7万人,其中中枢城区4.4万人,茅台城区2.3万人。

规划预测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15万人,其中中枢城区11.5万人,茅台城区3.5万人。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4.04平方公里,人均60.42m2/人,其中中枢城区2.60平方公里,茅台城区1.45平方公里。

规划202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6.17m2/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2.93平方公里,其中中枢城区9.78平方公里,茅台城区3.15平方公里。

3、城市总体布局特点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中枢城区未来主要向南发展南部新区并和盐津河旅游度假区形成密切联系。同时沿主干道向北适当发展。

茅台城区未来茅台酒厂的生产用地主要沿赤水河向上游扩展,城区自身的工业区则主要在赤水河对岸向北发展。城区新的居住用地主要在现有城区的基础上向东侧坡地扩展。

中枢和茅台城区之间形成一条重要的绿色生态走廊。

4、城市总体规划结构

规划将仁怀城市的中枢城区、茅台城区和盐津河旅游度假区作为整体进行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中枢城区是全市的政治、商贸和文化中心,发展全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设施;茅台城区作为仁怀城市的组成部分,是国酒茅台生产的基地,以茅台酒的生产为主导带动整个城市的酿酒产业的发展;盐津河旅游度假区为城市居民及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的设施和场所。

5、中枢城区用地规划结构

中枢城区的总体布局为带状结构模式,规划以国酒大道和国酒中路为主要的城区中轴,两侧规划环城东路和环城西路,城区沿这三条主要道路展开布局,形成带形城市,并构成四个组团。

6、茅台城区用地规划结构

茅台城区主要在现有城区的基础上向东侧坡地扩展,并在沿赤水河的银滩和跨过赤水河在大桥的北侧观音寺地区作适当的发展。规划城区形成向东侧坡地伸展的六个片区和银滩片区和赤水纪念园区片区,城区主要中心布置在赤水河岸滨河路一带,并形成两个次级公共服务区。

7、相关图纸

用地性质现状图

建筑质量现状图

城镇体系现状图

城镇体系规划图

土地使用规划图

茅台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中枢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景观风貌规划图

郊区规划图

六、清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南端。四周与晋中市(东)、太谷县(东南)、祁县(南)、文水县(西南)、交城县(西)、古交市(西北)、太原市小店和晋源两区(北)接壤。县城清源镇区距太原市区35公里。

1、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三个经济区、五个经济开发据点”的框架构建高效、协调、开放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西部经济区以县城为中心,307为国道为发展轴,是以生态型林果业、集约化蔬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和休闲旅游为导向,商贸、旅游、清洁能源、轻型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经济区。

东部经济区以徐沟为中心,王答为主要工业发展据点,大运路为发展通道,是以集约化农业为基础,精密铸造、新材料、精细化工为先导,铸造、建材、食品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区。

中南部经济区以孟封、杨房为中心,大运路为发展通道,是以集约化农业为基础,现代化都市农业为先导,传统特色食品和绿色食品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区。

2、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2000年全县城市化水平32.50%,城镇人口111290人,总人口342446人。

近期(2005年)城市化水平40%,城市人口15.2万人,总人口38.1万人。

远期(2020年)城市化水平65%,城市人口28.1万人,总人口43.2万人。

3、空间结构规划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呈现“二带二片一点”的布局特征。

二带。以307国道和太祁高速公路为依托的轴带是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轴带,以208国道为依托的轴带是城镇体系发展的次轴带,两者表现为城镇体系对外联系的通道型轴带,是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依托。

二片。县城和徐沟镇镇区为组合城区,是城市化集聚程度最高的二个片区。县城由县政府驻地、原马峪乡政府驻地和原东于镇政府驻地组成,徐沟镇镇区由原徐沟镇政府驻地、原王答乡政府驻地和赵家堡、同戈站一带的精密铸造工业小区组成。

一点。是指县域南部的中心城镇孟封镇,镇区设于原杨房乡驻地和原孟封镇镇区之间。

4、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城镇体系在等级规模结构上表现为“一城二镇”的三级特征,“一城”为县城,由县政府驻地、原马峪乡政府驻地和原东于镇政府驻地组合而成,是城镇体系的一级城镇。“二镇”为徐沟和孟封二个中心镇,徐沟镇区由原徐沟镇政府驻地、原王答乡政府驻地和赵家堡、同戈站一带的精密铸造工业小区组成,是城镇体系的二级城镇;孟封镇为城镇体系的三级城镇。

5、职能结构规划

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市的卫星城。清源是以高新技术、食品加工为支柱,集中商贸、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的综合型组团;东于是以煤焦业为主,精细化工、机械加工为辅的工贸型组团,为县域的清洁能源基地。

徐沟镇:县域西部的中心城镇。徐沟是以商贸、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为主,兼有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的商贸型组团,为河东地区物质流通中心;王答是以精密铸造、新型建材、冶金为主的工贸型组团。

孟封镇:县域南部的中心城镇。依托老陈醋工业小区,以绿色食品工业为主导的综合型城镇。

6、相关图纸

区位分析图

用地分类现状图

城镇体系结构现状图

乡镇势力圈现状图

乡镇工农业经济产业分布现状图

乡镇重点企业分布现状图

体系结构规划图

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图

交通时距时序规划图

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图

下载针对资兴城市总体规划的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针对资兴城市总体规划的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

    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关于《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的公告 经省政府同意,由商洛市人民政府组织,市规划局实施,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修编的《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2......

    城市总体规划分组

    城市总体规划分组 1、张浩阳夏伟陈力瑞周冰倩段永嘉 2、董胜朋高平齐漫沈阳王梦莹 3、孙良婧龚春碟冯钟王莹松樊煜乐 +1 4、欧阳艾青李海桥操果任旺 5、张小街贾炎福周旭 6......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

    小组名称:biangbiang小组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 内容 方式 成果  具体内容: 一、综合资料二、自然资料三、人口资料四、居住、工业、仓储资料 五、公共服务设施六、道路交通七、绿......

    城市总体规划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

    城市总体规划专业知识

    城市总体规划1、解释:"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城市规划纲要,综合研究......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1983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年~2000年)》,对济南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适应......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提纲

    城市总体规划中涉及的规划范围 总体规划涉及多个层次的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市区、规划区、中心城区和建成区。其中市域、市区是从行政管辖范围划分的,而规划区、中心城区、建......

    城市总体规划沙盘解说词

    文章标题:城市总体规划沙盘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你们好!欢迎来***参观指导工作。***位于**、**两省,**、**、**三市交界处,素有进京门户、**北大门之称,总面积***平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