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工作制度
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工作制度
辅导员心理咨询工作,即通过学生谈话把学生工作的损失降到最低,以达到“零损失”的理想目标。为全面了解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等情况,特制定此制度。
一、辅导员与学生谈话要注意方法,做到重承诺、守信用;重观察、多了解;重分析、多思考;重感情、多沟通;重鼓励、多鞭策。
二、学生有下列情况者,辅导员必须及时和适时谈话:
1、学习成绩落后、品行考核不合格者;
2、有违规违纪行为者;
3、思想情绪有较大波动者;
4、有心理障碍、言行异常者;
5、受到挫折或家庭遭受意外者;
6、家庭经济困难者;
7、沉湎网络者;
8、拖欠学费者;
9、即将实习者;
10、代表校、院参加各类比赛者。
三、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必须遵循六条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平等交流的原则;
3、尊重学生的原则;
4、有备而谈的原则;
5、内容保密的原则;
6、解决问题的原则。
四、辅导员与学生谈话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切实增强安全防患意识,确保人身、财物安全。如果发现有容易引发事故的苗头及其它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特别关注。
五、认真作好谈话记录,每学期末须将谈话记录本交院学工科查阅,并作为辅导员工作年度量化考核的依据。
六、谈话记录本应妥善保管,以便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第二篇:辅导员队伍建设论文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论文
辅导员队伍建设论文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论文:
高校辅导员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摘 要: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战略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化服务管理的骨干力量。围绕辅导员工作制度化建设、辅导员综合素质建设深入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制度化建设方向,同时阐述了辅导员发展困境并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
1953年清华大学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辅导员成为我国高校中新角色,自此,高校辅导员制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其制度化建设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化建设
1.1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本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简称教育部24号令)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辅导员理所当然地担负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双重任务,担当着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的双重身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处于时代变革前
沿的高校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以前的“产品培育”模式为主的精英教育逐渐演变成当前的“以人为本”的大众化教育,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由“教育和管理”演变成现在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要求。在当下处处凸显“以人为本”的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质就是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从而使之具有很多性质、特点,如基层性、直接性、复杂性、繁琐性等,但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服务性。
我们确立和强调服务性,有利于辅导员思想上认识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观念,其本质就是强调辅导员的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工作主体、核心和灵魂。因此,显现出许多特点,诸如主动性与预见性;系统性与针对性;以及动态性、思想性、方向性、创新性等。
1.2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性质和目标的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大致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的培养;思想品德;
校风、班风、学风“三风”建设;及审美观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观点要科学正确,选材要有针对性,方法途径要做到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到经常性和反复性。
(2)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有大学生应当遵守的有关校规校纪,如作息制度、请销假、教寝室卫生;上课等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年小结、评奖评优、贷款、勤工助学和减免学费等工作;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要求;安全保卫、奖惩等管理。管理工作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从严要求,按章办事,要做到量化、数据化,耐心细致,严肃认真;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并持之以恒。
(3)学风和班风建设。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的建设,学生社团、学风班风、学生干部队伍、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学生班级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从基础抓起,强化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务实的态度,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注意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做到建设内容的细、新和深。
(4)学生会队伍建设。学生会队伍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建设一个完备、结构合理的学生会队伍,将会全面激活学生工作,并使之量化分配,同时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思想性。建设一支良好的学生会队伍,会使辅导员工作更加细致、有效,也会大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5)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
务,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活动,以及各项文体活动、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师范生基本功等就业活动,创先进班级先进个人和争“三好”活动,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等。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要努力做到面向多数对象,做到群众性和广泛性,要努力做到多样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要努力做到时代性、动态性和目的性,密切与所学专业的结合,努力为学生成才和就业服务。
(6)服务学生。其主要内容是为有困难的学生服务,为特困生服务,为考研的学生提供服务,以及为学生就业服务。做好服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深刻认识服务工作的政策性强,利害关系突出的特点,努力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态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把合情、合理、合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既要热情细致周到,又要坚持原则性和政策性。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时代性、年青性、高校性、思想政治性等特点。高校辅导员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挥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发挥管理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发挥激励作用;对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发挥维护作用,对大学生的班团组织发挥指导作用。辅导员的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甚至是全部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必备素质建设
作为高校辅导员,为顺利开展学生工作,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素
质: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如果没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
(1)较高的思想素质。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另外,作为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熟悉掌握,而且要谙熟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专家。
(2)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在开展学生工作中,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是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对作为辅导员应试具备的基本要求之一。沟通交际能力,就是与别人谈话聊天,进行言语沟通从而增进彼此间了解的能力。辅导员与学生在交谈过程中能否让学生感到亲切和信任,把辅导员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地把自己想法告诉他们,体现了一个辅导员的沟通交际能力的强弱和沟通交际水平的高低,这种能力在处理危机情况中尤其显得重要。
(3)具有勇于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辅导员每天接触的都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面是相当大的,而他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学生的思想也是日趋复杂的,如今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个性特点较为突出,思想观念比较前卫,容易出现极端分子,这就要求辅导员,平时应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主动关心、亲近学生,与他们进行必要的交心谈心,及时进行疏导,对有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掌控并
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另外,辅导员日常学生事务性工作中,还包括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贫困学生的认定、奖学金评比的审核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监督等,做到实事求是、公正严明,热爱、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奖惩分明,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应对自身肩负的重担负责。
(4)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而后用好人才。从学生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做到知人善任,调动好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良好的协调能力同样是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日常学生工作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处理好各种矛盾,及时解决问题,在各项工作中既体现原则性又不乏灵活性,这样才能处理好学生中的各种问题,真正履行好辅导员的职责。
(5)具有善于开拓创新的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趋频繁,不同思想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碰撞更加激烈。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在为我们提供新的工作渠道和手段的同时,也使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有了可乘之机。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要注重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积极性,连成一体,发挥最大的作用;要认真学习和积极吸取现代科技成果,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工作设备和手段,提高工作水平;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需求,增加工作实效。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与完善
3.1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走上制度化、系统化、现代化管理轨道,同时面临辅导员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1 背负过高的社会期望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专职辅导员要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是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师生比例都超过这个规定,有的甚至达到1:400。在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管理、安全等方面工作,全都由辅导员来负责,他们所要背负的社会期望太高。面对政出多门的学校,辅导员要扮演“政策执行者”的角色,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学校各部门布置的任务;面对思想活动、个性十足的学生,辅导员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同时,对他们严加约束,保证所有的学生不出意外,不越“雷池一步”;面对出于同一个目的的家长,辅导员要尽善尽美,像父母一样对学生悉心照顾,让家长放心。辅导员在扮演着不同角色时都要被赋于很高的期望,随着期望越来越大,辅导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最终达成目标,但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长此以往,身心疲惫。
3.1.2 思想教育主力军变勤杂工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辅导员
没有明确的硬性任务指标,高校一些人便把他们当作“闲人”或称为三不像“不像教师,不像行政,更不像学者”。学校机构精简后,几乎所有行政后勤机关都不直接对学生服务,各类烦琐事务统统往辅导员身上压。本该由财务处发放助学金、保卫处办理毕业生户口迁移、图书馆办理借书证、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补考、学生处办理毕业派遣、银行办理学生助学贷款……现在统统转嫁给辅导员,辅导员陷入庞杂的管理事务中,极大地削弱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能。
职业发展不明确。现行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无法打持久战。全国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8年,比其他行业都短。由于辅导员本职工作发展空间狭小,日常工作压力大,相应的薪酬和地位却不高,学校对辅导员的长期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切实可行政策和制度,加之部分学生存在“在情感上抗拒辅导员、行政上惧怕辅导员、学术上轻视辅导员”的现象而产生失落心理,使大批喜欢和热爱这项工作的辅导员纷纷离开,另找出路。他们要么考研跳出去;要么转岗当公共理论课教师;要么转到行政管理部门。据有关部门统计,辅导员流失的高峰是工作后两年,很多人在工作第一年就提出转岗要求。全国各高校70%以上的辅导员正在读学位,他们的目标都是转行走人。因为同样是10年工龄,一毕业就搞专业教学的基本都评上了副教授,而当辅导员的顶多是个讲师。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给学生管理工作了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岗位知识最缺的职业。我国各高校现行的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
缺少专业辅导知识的职业,“缺乏职业知识深度是辅导员队伍留不住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各高校在选择辅导员时,大多从本校本院的本科毕业生中留任,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的都有,我国没有学生工作学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和课程,辅导员职业寿命又短,各高校新招录的辅导员几乎未经专业培训即匆忙上岗,最多参加本省教育厅组织的短短的一个星期的培训,平时忙于繁杂的学生工作,也没有多少学习培训机会。这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生工作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3.2 改善高校辅导员现状的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有关领导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郑永廷说:西方发达国家每一所高校都有一栋楼作为学生辅导中心,辅导中心主任的地位、工资待遇仅次于校长,对校长负责,为学生服务。辅导员全部有博士学位。我国2000万大学生,80%毕业后工作专业不对口,专业技术都要重新学,就业后真正起作用的是思想教育的成果,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学生工作学没有理由不成为专门学科。
(1)改善社会环境,提高辅导员待遇。学校等有关部门应该引导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定位不能过于简单或高不可攀。辅导员就是辅导员,他们只能扮演着辅导员的角色,承担着辅导员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只有社会给予高校辅导员正确的职业定位,他们才能把这份能够
承受得住的社会期望变成工作动力而非压力,只有在动力的前提下的激励,才能使社会期望变为现实的回归。对于辅导员的待遇,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理应缩小与学校其他岗位的收入差距。只有从根本上的激励,才能让高校辅导员真正感受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成就,才能定下心来,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2)返本还原,回归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一直以来,高校里事务性工作的纠缠使得辅导员们疲于应付,使他们在高校里被定位为“全职保姆”、“消防员”、“勤务员”的角色,为学生的衣食住行等事务性日常工作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花费了全部精力,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谈不上对自我进行充电学习,长此以往,势必使辅导员对这些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应调整相关政策、改革相关制度,给辅导员以工作上的减负,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分担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给辅导员腾出点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原辅导员的工作重心。这既符合国家教育部24号令的要求,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3)探索规律,努力构建辅导员发展的新机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关高校人士认为,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辅导员职业化机制,使辅导员成为光荣的终身职业,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
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将是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
展方向,也是辅导员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所以,高校应重视辅导员工作,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辅导员个体发展,并且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门科学,辅导员队伍是高校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队伍”的观念。加深对辅导员及他们所从事工作的认识,体会他们的艰辛,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在政策上给予保障,才能促使他们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自己的终身的职业来做,努力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娟.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所面临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J].社会学研究,2006,(1).[3]季宜敬.自我效能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影响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2).[4]王松.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的探讨[J].经济师,2011,(2).
第三篇:心理咨询工作制度
心理咨询门诊工作制度
1、热情接待每位咨询者,并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
2、关心体贴咨询者的疾苦,千方百计为他们解除心理障碍。
3、坚持心理治疗原则,不以咨询谋私,任何情况下都不准推诿咨询者。
4、对咨询者的隐私严格保密。
5、遵守劳动纪律,做到着装整洁及诊室规范。
6、保持室内整洁、安静,不在室内大声喧哗;来访者须明确咨询目标,并愿意在咨询师协助下达到目标;一次咨询晤谈原则上不超过50分钟,如须延长请适时征询咨询师同意或另约。
7、在咨询过程中,如感到无法帮助来访者问题已超出心理咨询门诊的服务范围时,应及时终止咨询关系,转给其他专家或有关机构处理,或发现来访者情绪不稳、行为反常、有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倾向以及其他危机个案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并通知保卫科。
心理咨询保密原则
1、原则上在咨询时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第三者应主动回避。
2、不在任何场合谈论咨询者的隐私,包括与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谈话。
3、不向咨询者的亲友、同事、领导等谈及咨询者的隐私,除非征得咨询者的同意。
4、不在报刊上全文报导咨询者的隐私,需要学术交流的典型案例应注意隐私部分的文字技巧。
5、除本部门确定的专业人员外,不允许任何人查阅心理咨询档案,包括心理咨询师自身的行政部门和咨询者的行政部门。
6、除咨询者触犯刑律、并经公检法机关认定出具证明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借阅心理咨询档案
来访者须知:
为保障来访者的权利,来访者来本中心需仔细阅读本《咨询须知》,如有疑问请咨询中心工作人员。
1.来访者须提前1-2天约定咨询时间。
2.本中心助理将在咨询前一天与来访者电话提醒。
3.咨询时,咨询双方都须提前15分钟到达咨询中心,来访者须先填写相关个人资料,与咨询师共同签定咨询协议,以保障咨询更规范有序开展。
4.双方均准备充分后,与工作人员确认咨询正式开始,由工作人员计时。
5.咨询统一按小时计费,如需延时咨询,按实际咨询时间计费。
6.咨询师及中心将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对咨询内容予以严格保密(但如涉及到来访者本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除外),因此,必须与来访者签定《咨询协议》。
8.本中心咨询师遵循“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均有国家正规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
特别郑重提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是一项系统服务工作,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多数案例都需要有较长的服务过程,从数小时到数百小时不等,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与治疗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
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程序,一般不可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与治疗每次有时间的限制,绝不可能都一次解决问题。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很多心理咨询师都处于一种超负荷工作状态。因此咨询前预约,既可以使您在咨询时有的放矢,节约您宝贵的咨询时间,也可以使咨询师对您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提高咨询服务的质量,以免来了以后让您久等。
心理咨询转介流程
一、超出心理咨询范围,需要药物等治疗个案,如精神疾病、抑郁症、睡眠障碍等
1.反馈给当事人,及时告知当事人的监护人及相关人员,同时开具“转介单”;
2.推荐指定转介单位,并在有人陪同情况下作进一步诊断、治疗。
二、超出心理咨询师个人能力范围,需转介其他咨询师和咨询机构(与心理咨询师有多重关系)
1.向来访者说明转介原因
2.推荐指定转介单位
3.填写转介单
三、来访者自己要求更换咨询师或精神卫生机构
1.推荐指定转介单位
2.填写转介单
心理咨询转介制度
1.当咨询员由于工作安排改变等原因不能再继续完成个案时,应提前将个案转介给其他咨询员。
2.在咨询过程中,若发生了不利于咨询进行的因素,或咨询员感到自己无法完成咨询时,应及时将个案转介给其他咨询员。
3.个案转介时应向来访者说明转介原因,在来访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转介。
4.个案转介时应详细填写《心理咨询个案转介登记表》,并与该个案的咨询记录一起转介给其他咨询员。
5.接受转介的咨询员应仔细了解个案情况并及时与来访者预约访谈。
6.当咨询员认为个案不属于咨询范围时应该及时转介给有关部门(医院或其他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机构)
咨询的步骤:
第一步:做出决定
浏览本中心网站的心理预约服务或是在线咨询的相关介绍后:您是不是决定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如果犹豫不决,就需要再考虑一段时间。
第二步:预约咨询
当您决定进行心理咨询之后,即与我们的导诊人员联系,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确定:
1、明确咨询流程,确定咨询的方式:面对面咨询、网上视频咨询、或者电话咨询;
2、选择付款方式:通过银行汇款、邮局汇款或者咨询时付款
3、至少提前1—2天预约,预约时间为早8:00—晚22:00。
4、网上预约
第三步:第一次咨询
与心理咨询师建立咨询关系,介绍个人情况,完成初步心理评估后,预约下次咨询时间。第四步:坚持咨询
确定心理咨询目标及方案,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实践。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把您在和心理咨询师咨询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变成您自己的行为习惯,在您的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应用,这些都不是您咨询一次就能够完成的。能否坚持下去,决定着咨询的最后效果,所以不要半途而废。
第五步:结束咨询
如果完成心理咨询计划,并已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您不能完成心理咨询师布置的心理作业及感觉问题解决很困难,不能坚持下去,就可以结束或中断咨询。
第六步:回访
回访是了解来访者咨询结束后的情况和观察某种心理咨询方法是否有效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咨询结束或者中断之后,本中心会通过回访的形式了解来访者的近况。回访的方式及时间须双方商定。
第四篇: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1、值班人员在规定值班时间内必须到岗,耐心接听同学的来电,并做好面谈预约登记和当日的值班记录。
2、当日值班人员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必须以电话或当面请假的方式,向心理咨询室负责人提出请假申请,批准后方可请假。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密内容涉及心理咨询室相关所有工作内容。未经负责人同意,值班人员严禁随意翻阅心理咨询室存放的材料和文件。
4、心理咨询室除工作人员外,一般不允许无咨询要求的学生或其他人员进入。
5、严格遵守计算机使用制度。
6、工作无失误,表现良好者,在班级或院级各项评奖评优活动中,由本人提出申请,心理咨询室老师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并推荐。7、如果在工作中泄密或者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咨询室财物损失,将酌情给予相应的处分,并担负损失财物的赔偿责任。
8、值班人员在遵守值班制度的前提下,有使用心理咨询室各种资源的权利。
心理咨询人员工作职责
一、咨询人员应做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工作;熟悉并认真遵守国家《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恪守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二、咨询人员应严格按科学态度和专业要求工作。必须接受规范的专业培训、努力钻研有关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探索工作规律;还必须熟悉学校的各种教育策略,了解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将学校心理咨询专业要求和学校实际相结合,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咨询人员要用学生理解的语言,向来访学生解释本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以及来访学生的自身权利,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意义。
四、咨询人员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信任学生,在与来访学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要特别注意尊重来访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来访学生的正当权益;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出发,真诚对待来访学生,接纳对方的各种知识情感困扰,对他们需求达到同感的理解,立足于全面发展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尊重学生自愿接受服务的权利。
五、咨询人员应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向学生提供帮助,立足于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成长。
六、咨询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其他秘密;对学生的有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不列入学校其他档案;只有在专业需要和必须会诊时,才能和其他专业人员讨论来访学生的案例;不得将学生的案例作为谈话资料;在研究和写作中需要引用学生的资料时,必须隐去可能辨认出来访学生的有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不得向学校其他人员及家长透露学生的秘密;出于保护学生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以及需要争取其他人员帮助,必须向有关人员提供学生心理咨询资料时,要向能负责、能保密和有权力、有能力解决相应问题的人员提供,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并使他们感到安全,不进一步扩散有关信息。
七、咨询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心理测验时,必须遵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颁布的《心理测验工作者道德准则》,按心理测验的规范进行,不滥用心理测验,科学、客观地使用测验结果。
八、咨询人员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应努力动员与争取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必要时要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努力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性社会支持系统;在向教师和家长提供资料、建议及分析学生情况时,要以保护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咨询人员要注意积极地和学校教职员工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九、咨询人员必须了解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局限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在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内开展工作;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转介,推荐其他合适的专业人员予以解决,或建议学生到校外相关部门接受咨询或治疗,转介时要耐心做好学生的工作,不给他们增添心理负担;对学生提出的超越自己职责范围的要求,不能予以满足。
十、咨询人员必须始终注意保持和来访学生关系的纯洁性,不得与来访学生及其家长建立心理咨询和教育关系以外的任何其他关系,不得收受学生及其家长任何物质报酬和馈赠。
心理教师工作职责
1.心理教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心理教师要按时上岗,守时守信。
3.心理教师爱护咨询室的一切设施,保证室内的环境温馨、洁净。
4.心理教师严格管理咨询资料与学生个案记录,确保不遗失,不泄漏学生本人资料。
5.心理教师按时制定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材料存档保存
(4)心理咨询原则:
心理咨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保证咨询和治疗的效果,并在最大限度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为当事人保密;
2、对当事人负责;
3、对当事人的行为不作道德评判;
4、不替当事人做决定;
5、坦诚(真实、和谐);
6、尊重(积极的无条件的关注);
7、共情(神入理解);
8、倾听;
9、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
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岗位职责
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和专业工作,认真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岗位职责。2、乐于助人,热爱、友善、真诚,对来访者力求做到尊重、关心和理解。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尊重来访者的隐私,为来访者保守秘密。由于专业工作需要采用案例,必须征得当事人同意并以不损害来访者个人权益为前提。
4、定时定人接待咨询(面询或电话咨询)并进行辅导活动,咨询记录及时存档,非工作人员未征得同意不得随意查阅有关资料。
5、心理咨询信件每周处理一次,并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研讨。
6、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员应了解自己专业职能的局限性,在心理辅导与心理测量方面,对来访者提出的超出自己职能范围的要求不应予以满足;对超出自己专业能力的个案,应及时提供转介服务。
7、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全心全意为当事人服务,决不允许利用辅导或咨询的关系谋求个人好处,不得接受当事人的任何馈赠,不得利用工作便利对当事人产生情感依恋,应严守道德自律。
8、在咨询与辅导过程中,如发现来访者有危害其自身和他人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应果断报告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9、平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关心理教育的活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及时撰写论文。
10、对教育成果突出的老师,学校在年终考核中将酌情给予加分。
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
一、咨询室工作人员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坚持心理咨询的经常化、规范化。
二、咨询室卫生由当日咨询人员负责打扫,要求整洁舒适。
三、咨询人员接待来访者时,必须热情周到,想人所及。
四、咨询人员在咨询时,须学会倾听,无条件接收来访者,事后做好记录。
五、咨询人员要及时整理来访者的材料,并做好分析与总结。
六、咨询人员要为来访者严守个人秘密,违者后果自负。
七、咨询人员若不能当时解决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行约定时间解决。
八、咨询室在一定时期内要将咨询情况归档,备以后查阅。
九、咨询测量用表不可外借、复印,由咨询室统一管理使用。
十、咨询人员要遵守管理制度,爱护室内公共财产,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室如家。
心理咨询保密制度
一、心理咨询员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
二、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纪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作为档案,及时送档案室进行保存。
三、除了心理咨询员和档案管理员以外,学校任何其他人员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都无权查看心理档案室档案材料。
四、心理咨询员只有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引用和科研写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据以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
五、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来访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但应将有关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六、心理咨询员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法律规定的询问时,不得做出虚伪的陈述或报告。
第五篇: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一、心理咨询室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工作。
二、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帮助解决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三、心理咨询室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从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创造和谐校园。
四、心理咨询室定期咨询,学生也可根据需要随时通过网站进行心理咨询。
五、希望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委屈或其它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想法及时与我们交流、沟通,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同学解决更多的难题并安心学习,与同学友好相处。
心理辅导员工作职责
1、热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愿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奉献时间和精力,恪守心理咨询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2、心理辅导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能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
3、心理辅导员要遵循“尊重理解、真诚保密、助人自助”的辅导原则,认真做好来访者的接待工作,完成辅导记录。
4、守时守信,热情服务,让自己的工作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努力维护学校心理辅导站的声誉。
3、心理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辅导技能和服务水平,并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4、心理辅导员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对来访者有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不列入学校有关档案,不将来访者的案例作为谈话资料。在因专业和教育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所有可能会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在得到来访者的书面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例外)。
5、心理辅导员应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对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个案,应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6、危机干预: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如果发现来访者有危害其自身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辅导员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的上级主管部门)。
7、心理辅导员应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与身心健康,在自身处于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避免接待来访者。
8、心理辅导员必须严格遵守心理辅咨询室的各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