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杜金富 在中央财经大学的讲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杜金富 在中央财经大学的讲课
主题是:深入探讨货币理论,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内容摘要:
一 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及所指范围
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
划分原则:
1、属于货币的金融资产
2、货币持有部门不包含中央政府,存款性公司和非居民,因为这些部门所持有的货币无法对宏观货币产生影响。
3、货币发行部门应该为除去住户以外的所有经济部门
实际上,有些货币目前还难以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这些包括:
1、地方政府的财政存款;
2、外汇存款;
3、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存款。
二 货币供应量的生成渠道
1、国外净资产
外汇储备与流通货币具有相同的职能。
Q:外汇储备能否用来发展国内经济?
A:还不能。外汇储备并非经济活动中盈余的货币,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一定要隔断关系,不能相提并论。
Q:国外净资产能否用来买黄金?
A:不能。如果能够买的话,依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世界黄金价格将会上涨很多,对黄金市场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购买黄金需要谨慎考虑。
Q:美元贬值,对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A:我国目前的情况,外汇储备总体增加,但是未被利用,美元贬值对外汇储备造成的真正损失产生于外汇的使用过程,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单纯地计算损失并无现实意义。Q:国外净资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有多大?
A:国外净资产目前占货币供应量的34%左右,对其的影响应该纳入货币调控范围。现今很多人预测人民币将会升值,我们希望企业和商业银行方面多储存一些外汇,然而目前外汇的流动方向仍然是由企业流向商业银行,然后流向中央银行。若仍不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外汇储备仍然会继续增加,中央银行将会接受更多的外汇。该问题虽然可以通过调高汇率来解决,然而调高汇率会牺牲更多的经济目标,所以并不可行。
2、国内信贷
信贷规模由贷款者和借款者共同决定。
Q:货币供应量是外生还是内生?
A:外生取决于国家的对外收支情况。
内生取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
三 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目前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目标制,而美国主要盯住国内的失业率与就业率,我国经济政策主要盯住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然而我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5%以上,这不利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明年我国将预计把国际收支平衡纳入货币调控的指标。
Q:对金融稳定(系统性风险)的监控能否纳入货币政策?
A:反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旨在解决这个问题。不同国家在不同政策目标中找到的平衡取舍也不同。我国经济增长预计在年底达到10%,登记失业率年底1000万左右,这些数据还是比较合理的,然而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则远远不行。我国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金融机构投放市场的流动性过大,货币供应量甚至超出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水平总和高达14个百分点,这点难以解释。解决流动性过大的一个方面,是考察货币供应量统计是否准确,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数据完全来自于商业银行的统计报表,然而股票、债券等非经济实体沉淀了一部分资金,还有流入国外的货币量,这些也都应该考虑在内。
四 货币政策如何调控
1、数量型调控
2、价格型调控:例如提高存款准备率,提高利率(负利率呼声尤为高)
中央银行的调控一定要超前,具有“前瞻性”。等到大多数人都提出调整之时再为调整已晚,而且既要考虑众多调节目标,又要保持一定的超前性,这往往与现实产生一定的矛盾。
留给大家考虑的问题:
1、中国国内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如何降低顺差?我国统计手段还远不够应对现实中金融流动的各种情况,由于经济情况复杂,所以也要靠市场来调节解决。那么,如何解决?
2、把反周期宏观审慎管理纳入货币政策:谁来实施这项管理?中央银行还是监管部门?
3、加强全社会流动性调节:间接融资在我国为主格局不变,但是直接融资工具发展很快,如何在此格局基础上加强调节?
第二篇:杜金富行长助理在加勒比开发银行-CaribbeanDevelopmentBank
STATEMENT BY THE TEMPORARY ALTERNATE GOVERNOR FOR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S.WANG LIN
Madam Chair, Mr.President, Governors, Ladies and Gentlemen,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attend this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ribbean Development Bank’s(CDB)Board of Governors.Please allow me to express our sincere thanks to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of Canada for their support to the Annual Meeting and their warm hospitality.Our appreciation also goes to the Management and Staff of CDB for their excellent arrangements.Madam Chair, today, the world is experiencing profound economic globalisation, technology is making rapid progress and global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production factor relocation are accelerating.All the above factors provide a rare opportunit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all countries.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global development imbalance is outstand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widening, poverty elimination and realisation of Millineum Development Goals are confronting severe challenges.Moreover, the recen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the continuously rising price of crude oil and food and the impact of a potential US economic recession, presented new challenges to the Caribbean region in their efforts to achiev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ter living standards and social stability.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CDB needs to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in helping countries in this region to adjust their development policy and to strengthen their risk-prevention capacity.Besides,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need to attach greater importance.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the Caribbean region is vulnerable and facing challenges such as promoting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modernisation and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Therefore, we hope that the CDB will strengthen its focus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e year 2008 is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China has explored a development path of its own.China’s economy is developing with a rapid pace;the national power is strengthened obviously;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In 2007, the overall economic performance was good and the Growth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rate was 11.4%.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prominent problems and deep-rooted contradictions.We are going to further promote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transform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dopt a sound fiscal policy and a tight monetary policy, and scientifically adjust the pace and stance of 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o as to maintain a stable and fairl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is conducive not only to the Chines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bility.Mradam Chai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friendly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aribbean countries.We respect the development path Caribbean countries have chos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domestic conditions and support the integration efforts of the Caribbean countries.We are ready to cooperate with Caribbean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Last September, on the Second China-Caribbe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Foru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detailed proposals of further cooperation with Caribbean countries.The proposals include improving market access so as to increase import from the Region;providing RMB 4 billion of preferential loan within the next three years to encourage more Chinese companies to invest in the Caribbean countries;offering 2,000 training opportunities within the next three years;sending agricultural experts to countries in need and to carry out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crop farming and breeding, agricultural machine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technical exchange and transfer, crop germplasm exchange, aquatic farming and fishery resource development;and encouraging Chinese tourists to travel to Caribbean countries.After the forum, the Chinese side will be in a position to implement the above said proposals.This January, a Chinese preferential loan working team visited Jamaica and other Caribbean countries.The team had discussions on issues relating to the four billion yen preferential loans with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received a positive response.In 2008, China is going to expand human resource cooperation with the Caribbean countries.A training programme of 505 personnel from regional counties has been programmed.Besides, China is going to encourage Chinese commercial associations and enterprises to visit Caribbean countries to look for trading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Chinese Custom, the trading volume in 2007 between China and the Caribbean countries grew 19.3% yearly to US$5.25 trillion, surpassing US$5 billion for the first time.In the first three months of 2008, the trading volume is US$1.21 billion, an increase of 28.3%.At the end of 2007,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signed labour contacts of US$2.57 billion in the Caribbean region, with a business turnover of US$2.07 billion and their investment in the Region reached US$20.71 billion.Madam Chair, the negotiation of the Seventh Replenishment of Special Development Fund(SDF 7)has already commenced.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aken note of the progress of the SDF, especially since the SDF 6.We support the strategic goals and framework of the next replenishment cycle.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other contributors to formulate a reasonable replenishment plan based on consultation and will contribute to the best of our ability.Thank you.
第三篇:杜金富在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重点建议暨重点提案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很高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和各位代表、委员以及相关部委的同志一起,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金融支农问题进行调研、座谈。昨天下午,我们参观了寿光的燎原菜果专业合作社、农产品(17.00,-0.16,-0.93%)物流园和健元春公司,此前各位代表、委员在陕西调研期间重点考察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和富平县金融支持城乡统筹的情况。刚才山东省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负责同志为我们介绍了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的情况。
这次调研活动,一方面实地考察了部分地区金融支农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了解了基层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建议,调研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此,我代表人民银行感谢各位代表、委员抽出宝贵时间参加本次调研活动!感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悉心指导,以及相关部委和山东省政府、陕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人民银行办理“两会”建议、提案的情况,并结合此次调研,就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谈几点意见。
一、人民银行办理“两会”建议、提案工作情况
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是国务院交办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应尽的义务。自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及政协全国十一届一次会议开幕以来,人民银行先后承办37件人大议案、949件代表建议和750件政协提案,承办数量逐年增加,今年为历年最多。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作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力求通过吸收借鉴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人民银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办理工作机制。
周小川行长多次指示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合理建议并以此推动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对重点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方案,周小川行长亲自审定。对一些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建议、提案,分管行领导亲自协调、研究处理,确保办好每一件建议、每一件提案。人民银行已经形成了行领导亲自抓办、各司局分工负责、办公厅严格督办的办理工作机制,建立了工作制度,细化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办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逐年提高。
二是加强沟通,虚心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
人民银行在办理建议提案过程中重视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要求承办司局给代表委员正式答复前,必须先与代表委员进行沟通,征求意见。有的司局主动上门向代表委员解释相关政策,听取意见;有的司局邀请代表委员参加专题座谈会,共同探讨有关问题;有的司局对代表委员在沟通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处理,并向代表委员反馈。通过沟通,促进了相互理解和问题的解决,达到促交流、促共识、促满意的目的。
三是注重实效,研究落实代表委员的建议。
在按时保质完成建议提案答复工作基础上,人民银行更加注重通过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将代表委员的建议落在实处、抓出实效。近几年,人民银行先后将“跨境贸易结算”、“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支付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建议提案作为重点建议和重点提案办理,采纳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中的许多合理建议,推动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提出了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以及规范和促进电子支付发展的多项措施。
多年来,人民银行始终坚持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与全行中心工作相结合,以研究吸收代表委员建议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效来回报代表委员的关心和支持。人民银行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连续荣获九届、十届全国政协提案先进承办单位。在2011年全国政协会议的《提案工作报告》中,人民银行作为提案承办单位受到点名表扬。
二、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举措
农村金融服务涉及我国8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一直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点工作。早在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将代表提出的关于切实解决金融支农问题的建议作为重点建议,交由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进行重点办理。
近几年,人民银行承办的涉及农村金融的议案建议和提案每年均有几十件,今年就收到了56件涉及农村金融的建议和提案,内容涵盖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政策扶持、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结合工作实际,人民银行决定将“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和政策扶持体系”的相关建议提案作为今年行内重点办理的建议和提案。几年来,人民银行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认真研究借鉴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农村金融工作。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发展的信贷投入。通过灵活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政策等方式,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个百分点,部分涉农贷款比例较高、资产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7个百分点。考核达标的农业银行(2.63,-0.02,-0.75%)改革试点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比农业银行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927亿元,比年初增加205亿元。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政策已基本落实到位,对支持和推动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截至2011年6月末,共计对240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1699亿元,对2385个县(市)兑付专项票据1670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8%。对新疆等省(区)发放专项借款19亿元。
二是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加大县域信贷资金投入。2010年9月,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印发了《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随后,完成了2010的考核工作,开始实施激励政策。自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对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达标和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达标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和支农再贷款等政策。
三是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春耕抗旱、粮食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
针对年初华北黄淮13省区市秋冬春三季持续干旱少雨的重大旱情,人民银行下发紧急通知,密切监测辖区抗旱救灾和春耕备耕工作动态,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和粮食生产。同时,人民银行会同水利部等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认真研究农田水利建设信贷资金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
四是全面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2008年10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组织开展了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以增加农民的抵押担保物的品种和范围。2010年7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明显影响的创新产品包括: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
五是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人民银行出台《关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农村信用社逐步建立了社内综合业务系统,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清算平台不断完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快速发展;POS小额取现服务逐步展开。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取得新进展,基本建成了全国集中统一、覆盖农村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库。截至2011年3月末,全国共为1.33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了8310万信用农户,其中7258万农户获得贷款,贷款余额1.3万多亿元。
总体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已有大幅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农村金融改革服务中仍然存在几方面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政策性扶持不到位、涉农金融机构改革仍需
深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涉及农村金融的法律规范还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扩展和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此次调研过程中,代表委员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和涉农企业、农户交流,更全面地了解了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以及农村金融参与者双方实际的困难和愿望。
针对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各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资金回流和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保险和抵押担保创新发展等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大家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的成果,凝聚了同志们的心血和智慧,内容很具体、分析很深入、针对性很强,充分体现了群众的意愿,给我们很好的启发,为下一步研究出台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几点思路
结合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以及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我就下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几点想法:
(一)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逐步解决竞争程度不高和金融服务空白问题。以资本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发展成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资本充足、合规稳健的社区性现代金融企业;引导农业发展银行深化改革,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加快推进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建设,完善独立运行机制和考核体系;结合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控水平,督促全面开办各类支农信贷业务,巩固完善资金回流反哺农村的机制和渠道;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试点机构数量重点向农业地区、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和金融覆盖率低地区倾斜,有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逐步解决金融服务空白问题。
(二)加快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推动发展信贷、证券、保险、期货、担保分工配合、相辅相成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解决少数长期经营不善、包袱过重、风险较大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问题。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将成为中小机构的重要增信手段。
(三)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调动和发挥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引导、鼓励各地方结合当地农村地区特点,深入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有特色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信用信息支持“三农”的作用。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改进农户信息服务,支持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教
育,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
(四)继续完善财税、货币和监管等支持政策。
不断完善涉农领域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建立规范的制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对重点涉农业务的适当补贴和扶持,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信贷业务,增加信贷投放。针对不同的涉农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增强货币、财税和监管政策的协调性,逐步构建起正向激励的、长期化、制度化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扶持政策体系。
(五)应用现代科技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现代计算机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在农村地区扩展低成本、低风险的基础金融服务提供了条件。可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农村地区低成本地拓展存款、汇款、贷款和保险等基础性金融服务,有利于金融机构在维持财务可持续原则下,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
(六)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
扩展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分散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市场风险。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创新农业保险品种,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人民银行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共同推动农村金融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年关于金融支农的重点建议和提案的办理,学习借鉴其他部门、地方政府在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宝贵经验,虚心听取代表委员以及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真知灼见,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推动建立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户和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杜金富7月15日在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重点建议暨重点提案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四篇:我国征信系统的发展定位--杜金富
杜金富:我国征信系统的发展定位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推行贷款证制度至今,人民银行推动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已历经近20年时间。在此期间,从纸质的贷款证到电子化系统,从各地分散建设到全国联网,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到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人民银行一直在不断探索征信系统的建设经验,努力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1年8月底,企业征信系统共有774家接入机构,共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1795.7万户,其中有信贷记录的824.6万户,累计查询量达1.96亿次;接入个人征信系统的机构676家,收录自然人7.9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2.48亿人,累计查询量达到9.73亿次。根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对2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调查结果,仅2011年前两个季度,商业银行利用征信系统提供的资料,拒绝高风险客户信贷业务申请1448.9亿元,预警高风险贷款1237亿元,清收不良贷款99.2亿元。
目前,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的转变,而且在防范信用风险、提高信贷市场效率、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大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正逐渐成为以信贷交易信息为核心,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及遵纪守法状况的“经济身份证”。
随着征信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征信系统发展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征信系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经济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机构依托这一信息共享平台,本着互惠原则,进行信息共享;征信系统由专业机构即征信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管理,对外提供征信服务;征信系统在对外提供征信服务中坚持保本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征信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征信系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一直是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银行体系的稳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而银行体系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由信贷资产的质量所决定。为了解决信贷投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人民银行将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建设,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征信系统,推动实现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国外经验表明,建成一个全国性的征信系统,如果不是由国家建设,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对于像我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更是如此。征信系统由国家建设,可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使之更具公信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迅速实现信息的全国大集中。我国征信系统建设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2004年开始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2006年就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征信系统由国家建设,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对机构的覆盖和对信息主体的覆盖。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基本上覆盖了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基本覆盖所有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连接了所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金融机构,接入了包括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其他金融机构,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也正在陆续接入。此外,融资性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接入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征信系统由国家建设,可以更好地得到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人民银行已经与
公安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检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实现了部分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与其他部门如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等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依托征信系统,建成全面记录企业和个人在银行、证券、保险、外汇以及其他领域信用信息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征信系统是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
征信具有很强的网络经济特征,区域覆盖范围越广、接入信息源越多、使用范围越大,则征信活动的效率越高、功能越强、成本越低,越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社会福利也越大。我国将征信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建设,推动从事信用交易活动的金融机构全部参与到这一体系的建设中来,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征信业这一特点。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在没有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多头贷款、过度负债、逃废银行债务等现象比较普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由于缺乏征信系统,我国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农户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障碍。因此,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有利于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和帮助更多的社会群体分享正规的金融服务。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征信系统建设的参与机构越广泛、覆盖信息主体越全面,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明显。因此,任何从事信用交易活动的金融机构都不应游离于这一设施之外,而应积极参与到这一设施的建设中来。金融机构参与征信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自身拥有的客户信息、信贷交易信息和其他与信用相关的信息,纳入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进行共享,只有这样,征信系统作为我国一项重要金融设施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征信系统“立足金融、服务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征信系统的管理需要专业机构
征信业是一个进入门槛高、专业化强的行业,对征信系统进行管理需要具备经济金融、数据统计、IT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多种技能,需要具有灵活的机制和高水平的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首先,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是由征信系统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随着我国信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征信系统的规模和影响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在线实时查询征信系统已经嵌入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成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意味着,一旦征信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或服务效率低下,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也将停滞或受到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我国信贷市场稳定。
其次,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是由服务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征信系统主要是为信贷市场提供服务的,因此,系统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与信贷市场的要求相匹配,具备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性。为达到以上要求,作为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机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产品开发和服务上必须能够迅速适应信贷市场的运行节奏和业务发展步伐;必须具备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来吸引人才,维护机构活力,保证服务效率;必须具备高效、快速的财务决策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系统设备采购维修和信息化项目建设。
再次,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是技术创新的需要。随着我国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领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被逐步引入我国信贷市场。在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验证方面,征信系统的全样本数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际经验,基于征信系统开发的多样化工具也将成为信用风险管理中的有效工具。可以说,信贷市场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征信系统的支持。
征信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人民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动征信系统建设,一直得到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金融基础设施,使之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征信系统中的数据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征信系统的使用者也主要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为征信系统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理所当然地应当分享征信系统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征信专业机构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从业务角度讲,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更广泛地使用征信系统,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征信系统的社会作用。这也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以防范信用风险、推动信贷市场发展、维护金融稳定为目的的建设初衷。
当然,征信系统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意味着免费使用。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会产生大量的成本,如基础环境建设、IT建设和维护、服务网络建设、人力成本支出、办公成本支出、风险基金等,必须要有一定的营业收入,才可以保障征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征信系统建设所需费用主要由使用者来承担——实际上,国家也一直在投入资金支持征信系统建设。作为国家建立的征信系统,在提供征信服务时不会收取超过成本的费用,收取费用的目标是把征信系统建设好,让大家用得放心、用得方便,降低银行信贷交易成本,促进信贷市场繁荣,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需要切实保护信息主体权益
征信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相关的当事方包括数据报送机构、征信系统使用者、征信机构和信息主体,产品是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他产品,会涉及个人隐私和企业的一些敏感信息,因此,对于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国外经验看,信息共享与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信息共享得越充分,信息主体需要对自身权益放弃得越多。每个国家在对征信业进行规范时,都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平衡,努力实现既能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又能有效保护信息主体权益。因此,在要求信息主体让渡了一定的隐私权或敏感信息之后,许多国家的法律会赋予信息主体一定的权利,比如知情权、异议权、更正权、救济权等。
首先,要更充分地保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这是信息主体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在征信系统对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机制,让信息主体知悉自身信用信息被采集和处理的具体情况,包括信息的来源、内容、处理部门的名称、处理目的和信息所涉及的接受者等;要使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查阅自身信用信息的真实情况和信用信息的使用情况,了解自身的信用报告、信用评价情况及评价标准,掌握自身的信用等级。
其次,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信息主体的异议权、更正权。如果信息主体认为自身的信用信息不全面、不正确、不及时,有权要求更正自身的信息,对遗漏或新发生的信息进行补充,对已经过时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确保信息主体的异议权和更正权,对于征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征信系统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再次,要为信息主体提供救济的渠道,确保信息主体的救济权得到切实保障。当信息主体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征信系统、信息提供机构或信息使用机构的侵犯时,要有畅通的渠道向执法主体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请求赔偿损失。只有这一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才能对信息主体权益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从法律层面增加对征信系统、信息提供机构和信息使用机构的约束力,确保其依法从事征信活动,合法使用信用信息。
因此,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方面,作为建设、运行和管理征信系统的专业机构,更要严格地执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未来在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要根据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梳理信息采集、保存、加工、使用等的业务流程,确保合法合规,切实保障信息主体的权益。例如,针对信息主体是否有授权问题,需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检查制度;针对信息主体负面信息保存期限问题,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及时进行调整等。
总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我们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深刻认识征信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工作中不断汲取好的经验,才能全面推进征信系统建设,实现征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杜金富
第五篇:杜金富六方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服务市场初步形成
杜金富:六方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服务市场初步形成2011年09月02日
人民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 夏晓伦)今天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做客人民网,介绍了推进中小企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杜金富表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地方信用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信用服务市场已初步形成。
第一,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协调机制,明确了部门的职责分工。
2007年4月份,国务院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初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2008年11月,国务院调整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责,央行牵头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的联席会议或者领导小组,全国自上而下形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协调机制。
第二,颁布了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促进了行业和地方的信用建设,部分部门实现了行业的信息互联互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多部法律法规都明确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诚实守信的原则。近年来,国务院及各业务主管部门、各地方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些专门对信用的法律和法规,涉及到信贷、食品、建筑、商务、交通和资本市场。与此同时,我国还颁布了部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促进信用行业的建设起到了法律支持和技术规范。
第三,建成了全国的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和防范风险提供了支持。
2006年,我国建成了全国的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它涵盖了所有的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这既为金融机构发放信贷提供支持,同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防范信贷业务中的风险。
第四,行业信用建设稳步推进,部分行业实现了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
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充分利用本系统的业务系统,建成了信用信息系统,重点行业完善了信用信息的记录,有些部门还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部分行业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例如,公安部、人力资源保障部、环境部、住房建设部、银监会与人民银行实现了部分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
第五,地方信用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许多省、市、自治区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加大了对信用信息的公布和交换,一些地方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资质认证、公务员录取和其他社会服务方面,加大了对社会信用服务的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加大推动建立地方政府信息联网工程,搭建信用信息平台。相当部分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实际情况,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档案,并搭建了信用信息平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六,我国的信用服务市场初步形成,信用服务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资本市场评级、信贷市场评级、担保机构评级和个人征信、债券市场评估、贷款企业评估、担保企业评估的多元化信用服务市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信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