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第71-72例
一、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四的1-3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这一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转化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知的问题变成旧知的问题。而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
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教学例1,学生在比较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产生困惑,我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困惑,即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初步体验转化思想。第二环节是“回顾运用,感知转化”,在本环节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图形转化和计算转化两个方面回忆以前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把以往学习的一些具体的数学方法上升到转化策略的高度来认识,以增强策略意识。感知转化无所不在,真正体验到转化的好处。随后在第三环节是“观察思考,再探转化”,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学“试一试”部分,把一个复杂的分数加法计算题结合图形从而转化为一个简单的计算,初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探究转化。第四环节“及时练习,运用转化”中我改变了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把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2题的第(3)小题作为及时练习内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第五环节“应用迁移,拓展深化”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利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应用和进一步体验转化的目的。第六环节是“总结转化,深化思想”,本环节包含两个部分,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再让学生欣赏“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两个古代智慧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应用兴趣,使他们对使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充满信心。
课前设想总是美好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虽然整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让学生去感知、探索、体验“转化”的策略,但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偏重于教材和我所提供的一些关于转化的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很难在以后的学习中把转化这一策略应用到新的问题上面。主要问题是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不够,课堂上我没有很好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需要用到转化的策略?在运用转化策略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很多时候都是作为教师的我在“唱独角戏”,一个人在那儿说着“转化”的优点,而学生并没有所想的那样对转化有认同感。并且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启发提问,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过渡语言,对学生回答完问题的评价语言显得贫乏苍白。此外,对课件的操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时候学生从我操作中的“蛛丝马迹”中获取了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通过思考主动利用转化策略去解决。这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把握不够自信和熟悉的表现。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积累成功的经验,思考失败的原因。总之就本节课而言,增强学生的转化意识,提高学生转化的技能,让转化思想扎根学生心田,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灵活开放。符合就是成功,不符合就是失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5-106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个图形朋友。(出示PPT1)你打算怎么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动手试一试。可以在图上标一标、画一画、或是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便于交流想法。
指名学生到展示台上介绍自己的想法。师:大家觉得他这种方法好不好?生:好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个过程。(出示PPT2-9)师:还有那些同学也是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
师:老师想为大家点个赞!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其实,大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用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二、回顾提升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出示PPT10)师:那么请大家比较一下,转化后的图形和转化前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而在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又具体用到了哪些数学方法?
师:其实,转化的策略我们以前也运用过。想一想: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那些问题?(出示PPT11)1.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师:比如说推导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示PPT12-14)
师: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转化呢?(出示PPT15)2.计算
师:在计算里面,我们有没有用过转化的策略呢?(出示PPT16-17)师:这里我们为什么也要用转化的策略?(出示PPT18-19)师: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如果以后你再遇到一个复杂或是陌生的问题,你会怎么想?比如说:我们马上要学习圆,你觉得圆的面积可以怎样推导? 生:各抒己见。
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去进行尝试研究研究。
三、巩固练习
1.探索1看一看:书109页练习十六第1题(出示PPT20)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探索2想一想:书109页练习十六第2题(出示PPT21-28)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探索3算一算:书109页练习十六第3题(出示PPT29)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通过今天的研究你学到了什么?转化的策略不但在数学中运用广泛,其实在生活有时也会用到,而且还可以求人。比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出示PPT30)
五、赠送数学家名言。
数学家的名言送给大家,作为今天这节课的结束。(出示PPT3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原本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现调整到五年级来上,放在最后一个单元。现在又提前到前面来上,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提高了难度。所以,上完本节课,我有几点感受,与大家共享。
1.对于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其实并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运用过,只是并没有提炼。现在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进行教学,我觉得应该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高,也就是说要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转化,什么时候进行转化,怎样转化?而不是单独的为了解决一个单一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我大胆的进行尝试,放手让学生直接比较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转化,而是运用已有经验,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解决的,整个班级我只发现了一个学生采用了转化的策略,既把图形通过转化变成长方形,然后进行比较。在这里,我处理的有点急,看到学生用了转化的策略,我就急忙让该生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这种方法是否可行,然后让大家也尝试这种方法。整个过程,看似流畅,但缺乏思维的碰撞。如果当时,能将转化和数方格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对比,然后思考两种方法的可行性,我想学生对于转化的策略运用感悟会更深,可能效果会更好。
2.上课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转化的策略,因此,教学时,我通过不断的回顾、提炼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过程理解、感悟转化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当我们遇到不规则的图形或是未知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转化变成规则的图形或是已知的知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语言概括上还略有不足。其实当图形出现后,学生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只是不会用语言来进行合理的表达。因此,在今后课堂中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提高他们发言的激情和语言表述能力。
3.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自用。当学生深刻理解转化策略就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把未知转化成已知,会不会用,能不能想到用成为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问学生当我们以后如果在遇到一个复杂或是陌生的问题,你会怎么想?我列举了即将学到的圆,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面积可以怎样推导?这个过程看似没什么,其实它是考验学生到底有没有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课堂上,学生虽然没有具体说怎么推导,但在他们心中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其实这也正说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转化策略的形成。应该说,本节课设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但在课堂实施中,我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课堂气氛的沉闷,很多学生都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可能和自己的教学引导有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应该感谢孩子们,有了他们才有今天的共享。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白兔有5只,黑兔有3只。
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说一句话吗? 活动一:
例2 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有多少人?
31.认真读题,先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2.从“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学过的“比”想想哦!)
3.受到刚才的启发,这道题是否可以直接列式解答呢?试一试吧!
答:女生有()人。4.小组交流,说清自己的思考过程。
活动二:
2”你能知道什么?(可以试着画线段图,也可以联系以前3
第四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设计
学校: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 姓名:宗建华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第一课时
3、教师课前准备准备:
①准备运用转化策略的数学故事。
②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相关教学材料,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下载相关图片、PPT演示课件。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5840.htm 【百度视频】
http://video.baidu.com/v?word=%D7%AA%BB%AF+%BD%E2%BE%F6%CE%CA%CC%E2%B5%C4%B2%DF%C2%D4&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search?word=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lm=0&od=0 ③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中第一课时。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单元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而设计的一堂课。
分析本节课,纵观全程既把平移、旋转运用到等面积、等体积、等周长变化的问题中,又蕴含探索图形面积、体积公式的转化,计算方法的转化,以及数量关系的转化等。通过回忆和交流,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从而主动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百度搜索故事】“转化”故事6 http://&W358&H420&T7671&S54&TPjpg
(三)单场淘汰制
1、感知单场淘汰制:邀请上课班级四名同学上台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讲清游戏规则。
2、出示练习题。
①师:如果用一个方框表示一名同学,16名同学应该用几个方框表示?
②要想最后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学生回答后,点出剩下的示意图,并带领学生验证。
③这道题目有更简便的方法吗?(电脑闪动“每场比赛淘汰一名同学”)④如果今天的现场的128位老师和同学,大家都来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要比赛多少场才能产生冠军呢
3、【百度知道】足球比赛场次。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0646245.html
四、走进生活,拓展运用转化策略的视野
1、【百度搜索故事】“转化”故事1 爱迪生的故事 http://www.xiexiebang.com 通讯地址: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
邮编:224100 宗建华,男,1998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从教以来,本人致力于研究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构建有效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第五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设计
丹徒实验学校 谢敏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能力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情感目标: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灯泡是谁发明的吗?(爱迪生)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关爱迪生的故事,想不想了解?(想)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师:阿普顿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复杂)他直接测量灯泡的容积,这样太复杂了。爱迪生却将测量灯泡的容积通过转化变成了测量水的体积,他的方法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1、出示第一幅图
师:你能算出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吗?组织交流回顾,明确:可以用“切割、填补、平移、数方格”等方法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出示第二幅图
师:这两个图形,你会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吗?猜一猜他们面积之间的关系。你有办法验证吗?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在作业纸1上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想办法验证。四人一小组,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说一说,注意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师:老师也和你们想的一样,一起来看。这样就将原来两个复杂的图形转化成了现在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
师:比较转化前后的两组图形,转化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三、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1、引导:其实在我们小学阶段,很多知识的学习都用到转化的策略,开动脑筋回忆一下(课件),把你想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学生充分列举,教师媒体配合演示。
3、(课件全部出示)师:回忆这些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要这些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共同点?(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板书:新知—旧知
4、小结: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后我们如果遇到一个新问题,可以怎么思考?(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或已经解决的旧问题。)
四、分层练习,运用转化的策略。
师:下面我们就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图形海洋中的知识。
1、课本72页的练一练。(1)出示,学生读题,思考回答:为什么要这样转化?转化前后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周长不变)
(2)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口算)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过了这第一关,同学们就能顺利进入魔法学校,来接受新的挑战了。过了这一二题口答,说说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第三题:在作业纸上练习:旋转平移空白部分占6份,涂色部分就占16-6=10(份)所以占图形的 10/16。
小结:看来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有时还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或逆向来思考。
3、师:巧用转化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运算中的难题。
4、试一试。出示算式: 观察: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子是1,分母是2及2的倍数,从大小上来看,后一个分数是前一个分数的一半,前一个是后一个的2倍)
怎么计算?(预设:通分求和)快速算一算,(可以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来求和。)
师:有没有巧妙的计算方法呢?
我们可以画图来理解这道题,把一个正方形当做单位1。。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想法吗?)(可以把原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先自己思考一下,小组讨论。
(小结:这道题还可以从空白部分逆向来思考,把求和转化成求差,就很简单了吧?)
师:仿照这一题,您能不能做一回小老师,也来出一题考考大家?
加1/32,和是多少?再加1/64?如果这样加下去,一直加到1/1024呢?
小结:通过通分和画图,我们把复杂的计算题转化的比较简单的题目。
5、课本练习十四的第1题。
读题:有16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进行。他们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
师:什么叫“单场淘汰制”? 自己试一试。交流:
方法一:如果用16个点来表示16支球队,你能在作业本上画一画,算一算吗? 方法二:如果不画点子图,这道题还可以怎么思考?(求比赛多少场可以转化为求被淘汰的队伍的个数,只要去掉一个冠军队就是要打的场数。)(算式里的1和15各表示什么?)
拓展 :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如果一共有100支?n支球队呢?
五、全课总结,形成转化意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波利亚认为:解题就是把新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将复杂转化为简单,不规则转化为规则,抽象转化为具体,新知转化为旧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很好的运用这个策略。【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第71-72例
一、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四的1-3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这一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转化能把较复杂的
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变成已知的问题。而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
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在听故事以及对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回顾后引入例1,学生在比较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产生困惑,我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困惑,即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初步体验转化思想。第二环节是“回顾运用,感知转化”,在本环节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图形转化和计算转化两个方面回忆以前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把以往学习的一些具体的数学方法上升到转化策略的高度来认识,以增强策略意识。感知转化无所不在,真正体验到了转化的好处。随后在第三环节“及时练习,运用转化”中我改变了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把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2题的前两小题作为及时练习内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
第四环节是“观察思考,再探转化”,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学“试一试”部分,把一个复杂的分数加法计算题结合图形从而转化为一个简单的计算,初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探究转化。第五环节“应用迁移,拓展深化”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利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应用和进一步体验转化的目的。第六环节是“总结转化,深化思想”,本环节包含两个部分,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再让学生欣赏“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两个古代智慧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应用兴趣,使他们对使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充满信心。
课前设想总是美好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虽然整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让学生去感知、探索、体验“转化”的策略,但这一节课。学生的收获可能会偏重于教材和我所提供的一些关于转化的问题,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是否能把转化这一策略应用到新的问
题上面,是值得我不断反思的。首先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不够,需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需要用到转化的策略?在运用转化策略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很多时候都是作为教师的我在“唱独角戏”,一个人在那儿说着“转化”的优点,而学生并没有所想的那样对转化有认同感。
总之就本节课而言,增强学生的转化意识,提高学生转化的技能,让转化思想扎根学生心田,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灵活开放。符合就是成功,不符合就是失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课堂作业设计】
1、比较下列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3、1111 + + +
81642
4、有16只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进行(即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