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力主攻三区发展五大产业(调研文章)
主攻三区五产业突出差异谋赶超
资溪县委书记 魏建新
资溪县是个山区小县,全县人口12.6万,有林地面积164万亩,但耕地面积不足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64亩,且“地无三尺平”,发展农业产业面积难做大,发展工业需劈山造地成本高,并且区位条件差,交通比较落后,境内316国道、鹰厦铁路等级低,是全市唯一没有通二级公路的县。受上述条件的制约,资溪发展速度历来位居全市中下游,且是全市经济总量最小的县。
落后不是资溪的专利,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立足资溪看资溪,资溪虽然地处山区、边区,基础差、底子薄,但资溪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7.2%,居全省第一。境内两条主要河流,泸溪、欧溪分别是信江、抚河的源头,没有外来污染源;空气负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36万个单位,平均每立方厘米3万个单位,环境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七。好山、好水、好空气,这是祖辈留给资溪的宝贵财富。为此,实现资溪赶超发展、提速进位,必须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发挥优势,深挖潜力,全力主攻三区(园区、城区、景区),打好四张品牌(生态、旅游、面包、有机农业),发展五大产业(毛竹、烟叶、鳗鱼、面包、白茶),突出差异,用足优势,把良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依托生态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是资溪最大的特色和品牌,生态旅游是资溪最具潜力的产业和增长点,必须紧抓不放。力争2008年实现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亿元,旅游综合创税1000万元,成为全省旅游强县。一是下大力气,宣传保护开发好生态资源。首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1-
纸、杂志、网站等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打响原始生态、天然氧吧、纯净山水、休闲胜地等品牌,树立生态县形象。在316国道沿途、景区入口和重要地段,按旅游CIS形象标准制作安装大型广告牌、宣传牌、路牌、灯箱,树立旅游县形象。其次,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把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一以贯之。继续实行项目环评准入制,小矿产项目一律不准上、污染环境的项目一律不准进、破坏植被的项目一律不准搞、掠夺性采伐资源的项目一律不准批、未经环评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坚决杜绝污染和破坏环境现象发生。继续扩大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林的面积,将生态脆弱区、风景旅游区和路边水旁等全部纳入保护范围。第三,合理开发生态资源。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和完善《资溪国家生态县创建总体规划》,并按照《规划》要求,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扎实推进,力争 5年内建成国家生态县。二是突破瓶颈,加快旅游黄金通道建设。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打通四条进县公路:一条是济广高速公路,这是连接“长三角”地区与内陆腹地的大通道,确保年底开工建设,2008年通车;一条是资溪――光泽40公里区间高速公路,这是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通道;一条是马林――贵溪冷水的瑞杨二级公路,这是将龙虎山、大觉山、武夷山连为一体的旅游黄金通道;一条是资茶线,这是开发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连接黎川银福高速公路的通道。三是多方筹资,加速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扶持,争取向国际性组织申报一些扶持项目,逐步走出一条招商引资、立项争资、联营合资、股份聚资发展旅游的路子。重点围绕大觉山、马头山、狮子山、方家山、法水温泉、清凉山、新月畲族民俗村、中国虎野化放归先锋保留地、高阜古文化旅游区等10大旅游项目,并着重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客商投资兴建游乐园、百鸟园、动
物园、植物园、竹博园、现代农业观光园等特色项目,形成独具一格的生态景观群。四是引资引智,促进旅游配套产业建设。鼓励外资和本地资本开发旅游产品、旅游特色餐饮、娱乐业,大力发展旅游宾馆、旅行社、旅游精品店、旅游公交等配套项目。将新农村建设与旅游、环保、文化、景观等概念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农家乐,推动农村旅游。力争3年内全县星级饭店达10家,星级农家旅馆达50家,全县床位数达3000张以上,旅游配套企业达50家以上。
二、做大做特园区,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坚持异地办园与特色办园相结合,引导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形成园区之间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相互分工协作的错位发展新格局。一是搭建发展平台,提高项目承载力。重点抓好资溪(抚州)工业园、高阜投资2000万元木竹创业园、鹤城投资1200万元特色园建设,加快进度,尽快完善园区配套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增加有效投入。采取领导招商、兵团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形成各个部门找项目、分管领导谈项目、主要领导定项目的大招商氛围,重点引进一批大项目和高投入、高产出、高税收而又无污染的项目,增加园区投入。三是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企业层次。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改扩建项目,鼓励重点企业上新生产线、开发新产品。建立激励机制,对企业首次纳税突破100万元-2000万元的企业分别给予2-20万元的奖励,对创省名牌、国家名牌产品的给予1-2万元的奖励,对上市企业一次给予5-20万元的奖励。四是加大服务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学习浙江工业园区“一个项目、一个目标、一名领导、一名责任人、一个时间限制”的“五个一”服务制度,对入园企业实行项目责任制,由一名县领导挂点,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期调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并着力破解用地难、招工难、融资难。力争“十一五”
期末园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户,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
三、实施项目带动,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将城市建设与旅游相结合,围绕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山水城、生态城、园林城、风景城。一是明确定位,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好县城总体规划,搞好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专业性详规,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和区域布局,使县城真正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确处理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宁可缓建、不可错建、看准了再建”的原则,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城市品位。二是高位推动,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工作机制,高位推动县城“一河两岸”改造、城西和城东新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城北休闲广场建设、行政服务区建设和316国道资溪段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等33个重点项目建设,逐步打造显山、露水、见秀的生态园林城市。三是科学经营,进一步聚集发展资金。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充分发挥土地增值效益,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和搞活二、三级市场,通过土地招标、拍卖、出让冠名权、广告权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推动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四是狠抓管理,进一步转变城市形象。深入开展城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坚决禁止私人建房,全面清理违规建房及私自交易土地。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实行“门前三包”、分段包路、垃圾袋装化等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以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服务业,全面繁荣城市经济。力争2年内创省级园林城市,5年内创国家级园林城市。
四、充分发挥优势,培植发展五大产业。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五大产业。一是挖掘潜力,做强毛竹产业。资溪有毛竹面积47万亩,立竹量7000万根,每年下山的只有400万根,2006年毛竹产业只实现税收1000万元,竹业总产值仅为浙江安吉的1%,产业发展水平低,但潜力很大。为此,一方面,加大科学育竹力度,大力实施新造林工程、毛竹低产林改造工程、小径竹开发工程等,培育毛竹后备资源。每年至少在每个竹产区乡(镇)场建立二个以上示范林基地,并确保集中连片毛竹砍杂1000亩以上和垦复500亩以上,争取用10年的时间在山上再造一个资溪。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在高阜园区规划300亩兴建竹业创业园,吸引客商创办各类附加值高的毛竹加工企业。同时,引进科研成果,开发竹纤维、竹饮料、竹家具、竹玩具、竹工艺品、竹集成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形成产业集群。通过3年努力,使毛竹产业税收达1亿元。二是强化落实,做大烟叶产业。据调查测算,种一亩烟叶户均可增收1800元以上,乡镇村增收300元以上,县财政增收900元以上。资溪适宜种烟叶的耕地面积达4.8万亩,按照“大轮作”的规律,可发展种植面积2.4万亩,而目前只有3000亩,发展空间很大。为此,实行烟叶生产“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开展烟草现代农业种植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机械化耕种、厂房化烘烤、合作化经营的模式,逐步实现烟叶产业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耕作机械化、分工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力争3年内,烟叶种植面积达2万亩。三是趁势而上,做优鳗鱼产业。目前资溪鳗鱼养殖面积达2300多亩,并被省水产局列入全省三个重点支持发展的鳗鱼产业板块县之一,引进华谊食品建成了一流的烤鳗生产线,具有完整产业链。今后,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力争今年新增鳗鱼面积300亩、精养池面积增加500亩;继续扶持华谊公司做强做大,成为全县乃至全省优秀
出口创汇企业。四是扩大规模,做特白茶产业。资溪白茶已通过省级无公害论证,在江西省首届茶博会上荣获金奖。以确保品质为前提,引进资金、技术,利用退耕还林项目、残次林、抛荒地、边角地种植白茶,用5年时间使资溪白茶种植面各达到3万亩。同时,保护和开发好高山野茶资源,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打响资溪高山野生茶品牌,做大茶叶产业。五是推广品牌,做实面包产业。“资溪面包”是全省全民创业的品牌,面包产业总产值达30多亿元,是“中国面包之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面包协会、面包协会党委和面包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其建成人才培育、技术推广、品牌营销、法律咨询中心。新建资溪面包培训学校,力争每年培训烘焙裱花熟练工6000人次以上,面包企业高级管理人才1000人次以上。另一方面,要组建面包企业发展担保公司,吸纳面包户入股,激活民间资金,为创业者提资金支持。力争3年内,在全国发展“资溪面包”品牌店200家,带动连锁经营店1000家以上。六是调整结构,实现无公害化。资溪有发展无公害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地理上看,四面环山,病虫害不易侵入;从气候上看,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良好的山地植物生长条件;从环境上看,生态良好,无污染,是全国不多见的一块净土。2006年资溪县被列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县”,要以此为契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禁使用剧毒农药,推广生物农药,生产“无公害大米”、“无公害蔬菜”、“无公害禽畜”等绿色农副产品,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县范围农副产品无公害化。
第二篇:调研文章:六合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与探索
六合区旅游业发展研究与探索
六合古称棠邑,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东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相邻,西与安徽省滁州市接壤,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87万。
六合物华天宝,风光秀丽。金牛湖、大泉湖、翠茗湖,生态优越,景色宜人,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桂子山、瓜埠山、马头山石柱林气势磅礴,形态多样,在国内首屈一指,是科考和科普旅游的好去处。“天赐国宝、华夏一绝”雨花石,是南京城市名片中一个响亮的品牌,而六合正是雨花石分布最集中,蕴藏最丰富的原产地。六合民间艺术流光溢彩。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经典民歌《茉莉花》,就源于金牛湖风景区的青山绿水;具有浓郁时代和生活气息的六合农民画,曾代表南京远赴东南亚展出,架起了对外艺术交流的桥梁;竹镇女子高跷舞龙,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金奖;长芦的留左大鼓被誉为“金陵第一鼓”。
六合美食声名遐迩。六合牛脯、龙池鲫鱼、八百大糕、瓜埠赖月、龙袍蟹黄汤包,以及活珠子、猪头肉、豆腐圆等是南京市民和八方游客交口赞誉的美味佳肴。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六合区现已建成A级景区5家,国家地质公园1个,省市级森林公园6个,星级酒店8家,旅行社及旅行社营业部近60家,生态农庄及农家乐约200家;已初步形成山水、地质、美食、文化、红色等特色旅游品牌及旅游线路;“《茉莉花》源头、雨花石故乡”及“休闲乡村 悠游六合”的六合旅游形象口号,在南京及周边城市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在休闲时代来临的今天,旅游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六合区旅游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新形势下的各项发展机遇也将进一步显现:一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旅游市场。随着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加快推进,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增多,休闲度假观念不断普及,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纷纷回归自然,使旅游特别是乡村休闲旅游迅速成为消费的热点,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二是旅游业面临该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契机。随着近年来跨江发展战略的实施,六合的城市化建设进程突飞猛进,区内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在建的纬七路 1
过江隧道、长江四桥,扬滁公路、江六公路及宁天城际轻轨将大大拉近六合与南京主城及周边城市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六合正在全力构建以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生态旅游三大支柱产业为核心,以历史风貌、民俗风情、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为补充,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并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当前形势下,旅游业不仅是承载就业、促进和谐发展的产业,也成为现代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我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发展六合旅游业的重要性和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三是青奥赛事的承办将助推该区旅游跨越发展。2011年底,国际奥委会正式确定金牛湖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帆船比赛场所。这对该区旅游业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面对这新一轮的青奥会行情,将充分利用金牛湖作为水上运动比赛基地这一优势,带动景区周边旅游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并以青奥会为窗口,做大做强旅游宣传,推动全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
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该区旅游业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丰富,但是总体质量不高,缺少指导全区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旅游投入和开发力度不足,旅游产品规模、档次偏低,市场营销手段少,缺乏优势竞争力;旅游基础设施与功能配套不完善,管理规范化水平、接待能力、服务水平较低;产业链短,市场体系不健全,旅游要素和旅游资源亟待进一步整合;运行机制不够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还不强;缺乏推动旅游发展尤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扶持和考核奖惩激励机制,等等。
二、旅游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目标:要以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为理念,紧扣“青奥会”时间节点,以“休闲乡村、悠游六合”为区域旅游品牌,以“南京都市圈休闲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乡村旅游休闲经济,构筑“吃在六合、乐在六合、悠在六合、雅在六合”为主题特色的休闲乡村市场体系,建设休闲乡村发展载体,开发休闲乡村旅游精品,完善服务配套,强化市场营销,加快推进旅游业市场化及产业化进程,努力增强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六合区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展战略:
(一)旅游理念创新战略----依托优良的生态、农业、文化资源以及中国民歌之乡、观赏石之乡、农民画艺术之乡、美食之乡“四乡”品牌,强化规划引领,树立大旅游产业观,着眼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开发大产品、实施大营销、发展大产
业,从单一的景区驱动模式走向全域乡村休闲驱动模式,将六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各类动态与静态活动,赋予其旅游休闲功能,将旅游产业与各行各业广泛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产业业态,实现旅游产业的结构优化,打造南京都市圈休闲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资源整合战略----强化全区旅游产业的区域集聚,实现从散点式单一功能的旅游向集群式多功能旅游转变,重点打造旅游产业布局三大集群:东北部金牛湖、桂子山、冶山、平山山水地质旅游集群,西北部竹镇大泉湖、桃花岛、止马岭生态休闲旅游集群,东南部灵岩山、瓜埠山、龙袍滨江风光美食旅游集群。
(三)旅游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山水、生态、文化、休闲农业等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以及农家乐、农家乐专业村建设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推动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和载体化建设,使之成为丰富六合区休闲乡村内涵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六合区旅游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以大项目建设完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功能,重点在乡村旅游休闲区、乡村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产业园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转变六合旅游发展方式,构建六合区“大旅游”发展格局。
(四)旅游品质提升战略----大力提高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农家乐等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市场管理,狠抓旅游安全生产,规范旅游市场行为,构筑旅游诚信体系,提高游客满意度。大力开展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训,加强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大力提升旅游信息服务品质,充分发挥智慧旅游电子信息系统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旅游形象塑造战略----瞄准“休闲乡村、悠游六合”全新的区域旅游品牌定位,构建多元化、多网络的营销推广体系,多角度、全方位解读“休闲乡村、悠游六合”品牌定位,赋予更为丰富的品牌内涵,叫响“南京美食,吃在六合”、“乡村采摘,乐在六合”、“生态休闲,悠在六合”、“文化之旅,雅在六合”等休闲乡村旅游主题特色,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提升六合的整体旅游形象。
三、旅游业重点发展的路径探索
紧抓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大发展和2014年青奥会机遇,以旅游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创建旅游品牌为抓手,以构建旅游市场体系为支撑,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驱动,带动全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一都、两区、三园、四节、五线”。
一都----加快打造金牛湖世界湖泊帆船之都。加速推进金牛湖青奥会帆船赛场及江苏省体育局水上训练基地等青奥水上运动项目的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奥帆管理服务中心、旅游商品服务中心、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一批餐饮、住宿、购物及休闲场馆等接待服务配套。积极推进南京金牛湖健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户外郊野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金光禅寺扩建二期、《茉莉花》史料馆等特色场馆建设,实施旅游项目拓展,引入更多的亲水游乐项目,开辟野营、露营区等休闲场所。以金牛湖为核心,全力打造充满青奥人文魅力的“世界湖泊帆船之都”,并借力青奥东风,积极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生态旅游基地和休闲体育基地。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区内东北部特色鲜明的金牛湖、桂子山、冶山、平山山水地质旅游集群。
两区----加快打造西北部竹镇大泉湖、桃花岛、止马岭生态旅游休闲区,东南部灵岩山、瓜埠山、龙袍滨江风光文化与美食旅游休闲区。依托竹镇现有的万亩桃园、彩色苗木、池杉林地、山湖风光、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李元龙纪念馆等山水生态、休闲农业、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多彩竹镇、欢乐大泉”为特色的大泉人家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以民族风情、红色遗址、先进教育为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示范点,以郊外休闲体验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区、示范点。挖掘六合第一名山灵岩山的悠久历史,打造以灵岩禅寺佛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景区;依托瓜埠山的自然风光、瓜埠老街和佛狸祠的人文古迹、太平禅寺的宗教文化,打造瓜埠山旅游景区。推进景区完善配套,提升接待能力,加快提档升级。围绕龙袍新城区域定位,以滨江风光为特色、以龙袍湿地、长江村农家乐专业村为依托,发挥江鲜美食、蟹黄汤包、东沟乳鸽、东沟老鹅等乡村美食品牌优势,全力加快打造集游、购、娱、食、住、行多样性为一体的东南部灵岩山、瓜埠山、龙袍滨江风光文化与美食旅游休闲区。
三园----加快打造国家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景区景点,打响“三园”名片。继续做大做强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品牌。在保护好地质遗迹的基础上,挖掘火山群、石柱林群、雨花石层群的地质遗迹资源,不断完善地质公园各景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地质旅游与休闲旅游的结合,把六合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集地质科考、科普和观光、休闲相结合,融奇山、秀水、生态、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高度和谐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放大平山省级
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推进以运动健身、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为主的南京平山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建设和景区景观改造,进一步强化景区管理,规范景区服务,形成接待;充分利用冶山国家矿山公园品牌影响,以冶山铁矿矿区为基地,挖掘冶山作为古代最早生铁冶炼场所的历史和现代开采冶炼文化,开发矿产工业文化旅游。利用冶山铁矿窄轨铁路小火车,规划串联冶山国家矿山公园、桂子山国家地质公园、农民画展馆与金牛湖景区,开通小火车观光旅游,打造东北部旅游观光休闲带。
四节----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举办春之华、夏之韵、秋之实、冬之味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充分展现六合旅游的魅力和亮点。办好以金牛寻芳踏青、春游桃花岛、平山茶叶节为主要内容的春之华休闲乡村旅游节。办好以金牛湖水上运动会、帐篷大会、乡村避暑自驾游为主要内容的夏之韵休闲乡村旅游节。办好以鲜果采摘、蟹黄汤包、芝岭含秋休闲游、《茉莉花》〃雨花石文化旅游节、冶山农民画文化艺术节为主要内容的秋之实休闲乡村旅游节。办好以乳鸽美食、清真美食、农家美食等为主要内容的冬之味休闲乡村旅游节。
五线----围绕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围绕“吃在六合、乐在六合、悠在六合、雅在六合”重点包装推广独具六合魅力的山水旅游、地质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红色旅游等五条特色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休闲乡村、悠游六合”的旅游特色。一是依托六合境内的山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打造金牛湖、平山、大泉湖----桃花岛等山水旅游线路;二是依托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矿山公园地质景观,打造桂子山、瓜埠山及冶山铁矿等地质旅游线路;三是依托“四乡”文化,打造横梁、金牛湖、冶山、龙袍、茉莉江苏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线路;四是依托江鲜美食、蟹黄汤包、清真美味、农家土菜等六合特色美食开发美食旅游线路;五是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竹镇、桂子山等红色旅游线路。通过打造以上特色旅游线路,演绎六合旅游品牌,展示六合旅游形象,助推旅游经济发展。
(六合区旅游局李恩如王玉琦)
第三篇:农业发展调研文章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某某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区省市级龙头企业达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46家。2011年新增的市级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发展迅速。现有140多个。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还不快,水平还不高,规模还不大,效益还不凸显。如何充分发挥我们的区位、资源优势,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已成为发展我区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执行不力,效益不明显。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上,各自为政的多,通盘考虑的少,计划经济的成份多,市场经济的手段少;在主导产业、产品的培育上,顾及眼前利益的多,考虑长远利益的少,对选准的产业没有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在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配臵上,盲目实施的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少。传统的农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现有的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一筐装不完、一车不够装”,难以形成规模、特色,品牌效应不突出。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财政用于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少。这几年向上争取和奖励给某某农业资金不亚于邻县,甚至比邻县多,但真正用于发展农业的资金,特别是扶持农业产业的资金与邻县比差距悬殊。二是农业企业贷款难。农村大部分农业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因资金短缺难以做大规模,信贷部门支持力度微弱,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公共服务力度不大。某某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
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四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强,服务力度不大。
3、龙头企业规模小,税收少,带动能力弱。
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上百家,但普遍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财税贡献少。
4、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影响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制约,生产集约性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规模小,生产方式粗放。全区极少数企业与农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公司十农户”经营模式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还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固定的契约关系或结成利益共同体。
5、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一是服务质量不高。各合作社仅停留在技术、信息服务和产销的层面上,没有真正通过精深加工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联合不紧。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有效联合,如苗木、花卉、无籽西瓜、南丰蜜桔虽然产品销量不错,但对产品都没有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只是在产前、产中进行了合作,而产后则分散经营,树立不起品牌;三是管理不严。从合作社运作情况来看,只是利用营销大户原有市场优势进行销售,没有组建营销队伍拓展市场,组织管理较松散,社员和农户对合作社的依赖性不强,信任度不高,尚未形成紧密的经济实体。
6、机制体制不活,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
部门管理机制不活,土地流转机制不畅,农产品基地建不起
来,种粮效益比较低,“一卡通”发放不科学,不种田同样能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农业产业化要求产、供、销各环节协调统一,而现行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职能分散,条块分割,生资供应、技术指导、加工、贮运、销售和资金流通等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各部门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一致,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
1、选准优势产业,完善落实产业规划。
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业产业,选准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充分征求、听取专家和有关各方意见,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充实完善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力求形成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要保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连续性。对选准的产业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一抓到底。我区80年代的烟业产业,90年代的麻绳产业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南丰的蜜桔、南城的麻姑米粉、广昌的白莲、金溪的蜜梨等依然红红火火,其主要经验就是对选准的产业要坚定信心,长抓不懈。
2、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建立高规格、强有力的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要用抓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和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干劲来抓农业产业化。要充实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力量,强化其职能。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有关部门在农业产业化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农业产业化发展纳入工作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和优秀个人进行奖励,逐步促进并早日实现工业支持农业、农业反哺工业。
三是要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
户签订产销合同,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销售等服务,提高订单履约率,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3、加大扶持力度,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和需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扶持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要捆绑农业产业化资金和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放扶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其上规模、上水平。涉农金融部门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降低贷款门槛,拓展质押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资金保障。
要加大农业公共服务力度。一要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创新运行机制,保障财政供给,强化公益性推广机构建设,构建服务到位、分工明确、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二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优良优质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尤其要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切实提高生猪疫病的防控水平。三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产技术和更新经营观念。四要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充分发挥农技员、科技特派员、科技副乡(镇)长的作用,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五要大力提供农村信息化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服务作用,以手机短信、农民热线等信息服务方式为手段,建立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以基地为依托,建设“第一车间”。要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生产基地和大户,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力争主导产业规模和档次上新台阶。一要积极发展优质稻
产业。在全区主推3-4个主导品种,指导不同地域的农民选择适用良种。在河埠、腾桥、东馆、嵩湖、桐源、大岗、温泉等乡镇建设常规优质稻基地,重点建设河埠、腾桥、东馆、温泉等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二要优先发展花卉、苗木产。依托316国道方便快捷的货运形成产销链条,加大服务和指导力度,沿316国道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花卉、苗木基地。三要突出发展蔬菜产业。在湖南、文昌、孝桥等城郊区域,重点发展常规蔬菜及外向型蔬菜,形成一批规模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块状或带状生产基地,力促农业生产逐步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是以企业为龙头,增强“动力引擎”。要围绕主导产业,聚集多方财力,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一要优化重组壮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科学引导区内大米、中草药加工企业优化重组,整合资源,统一品牌,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江西天顺、苍源、荣裕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知名度。二要激活民资建龙头。要树立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的理念,多方借力,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创办龙头企业,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有序引导工业、城建领域的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农业。三要招商争资办龙头。要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围绕主导产业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广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引进有志之士来我区投资开发农业。
三是以品牌为核心,打造“金字招牌”。要把创品牌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制度化的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高效精品农业。一要争“绿”。要加快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大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二要创“牌”。要引
导更多的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保护原有的地方特色品牌,创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新品牌,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要扬“名”。要创新宣传理念和方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增加宣传投入,推动龙头企业加大自我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化“名品”为“名牌”,增加公众对我区优质农产品的认知度。
四是以流通为桥梁,编织“坚韧纽带”。一要积极发展专业组织。突出抓好优质粮食、中药材、花卉、蔬菜、养殖、西瓜等六大特色产业合作社,争创省部级标准经合组织;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实现“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要积极建立行业协会。围绕主导产业,积极组建粮食加工、中药材、蔬菜营销加工三个区级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经营行为、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的作用。三要积极建设专业市场。要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合理规划,逐步形成一个以区级批发市场为框架,以产地市场为纽带,以乡镇农贸市场为网点的市场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四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发布我区的农产品信息,依托我区汽车货运业的规模优势,积极拓展省内外农产品市场,将我区打造成赣中优质大米集散地、抚州市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基地、花卉苗木产品输出地。
第四篇:南靖县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推动跨越发展
加码加压先行先试放开放活
——南靖县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推动跨越发展
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召开后,南靖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全民动员,超常规运作,超时速推进,全力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和民生工程‚五大战役‛,推动南靖跨越发展。
加码加压促赶超。一是提高目标,加大压力促动力。以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南靖实际,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新增长点,适度提高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全年奋斗目标,自加压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推动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加强督查,紧密跟进促推进。由县效督办牵头,集中县委‚五大战役‛指挥部办公室跟踪落实小组、督查考核小组和县委办督查室、县政府办督查室的力量,把‚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总目标分解为十天一节点的阶段小目标,建立督查台账,对各大战役的工作进度实行旬单元管理。对达不到时间进度要求的,通过通报、约谈等形式给予告诫,督促整改落实,确保各大战役按照序时进度扎实推进。三是造浓氛围,广泛发动促主动。县委、县政府分别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和县政府常务会、专题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并召开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1
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有关部门在会上郑重承诺。全县各级各部门随即迅速行动起来,层层进行广泛动员,迅速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的部署上来。同时,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宣传标语、宣传栏、工作简报等多种载体,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发动,使‚五大战役‛决策部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迅速在全社会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热情更高。
先行先试促突破。一是创新观念,优化规划促提升。立足谋划长远、放眼未来,突出加快转变,进一步优化提升‚一个中心、五区并进‛发展规划,使其站位更高、定位更准。实施‚小县大城关‛战略,把县城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进一步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围绕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县,优化土楼文化综合旅游区、漳龙休闲度假区战略性规划及功能分区详细规划,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构建‚海西生态旅游名县‛发展大格局;以省级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契机,突破区域发展界限,整合丰田项目区和南凌项目区,高起点规划50平方公里的新增长区域,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二是创新举措,破解难题促发展。县委把破解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难题作为打好‚五大战役‛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创新举措,突破发展瓶颈。比如,着力引进央企、大型民营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区域开发,与北京首旅集团签订福建土楼(南靖)景区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可新增总投资超26亿元,有效化解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开发资金需求难题;注重向政策要土地、向整理开发要土地,用好基本农田异地代保、耕地异地占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鼓励推行边报批、边征迁、边建设,努力化解用地难题。三是创新服务,转变作风促高效。围绕服务‚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出台了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高效服务用地等四份文件共45条新规定,通过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拓宽办理渠道等措施,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办事效率,为加快推进‚五大战役‛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服务。
放开放活促提速。一是下放更宽的管理权限。为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提速,县委、县政府在实行园区‚一级财政、一级金库‛财政管理体制的同时,还将项目规划实施、环评报告、项目审批、进出口业务等23项管理、审批权限授予园区,使园区的管理更加自主、灵活。二是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工业40条‛、‚旅游20条‛优惠政策相应实施细则和飞地工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产业招商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比如,围绕加快形成以万利达集团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实行‚从签约之日起,地方级收入4年内全部补贴给企业‛等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电子配套客商前来洽谈投资。三是采取更活的工作方式。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框框套套,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超常规运作。比如,在招商引资工作上,除了实行县五套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直有关科局、各镇(区)领导干部招商责任制外,还专门成立了南靖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全县各单位抽调10多名精干工作人员组成专职招商队伍,分赴深圳、厦门、泉州等地,通过网上招商、委托代理招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在城建项目建设上,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运作并举,把能够推向市场和社会的项目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
第五篇:着力发展五大产业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着力发展五大产业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中共通山县委 通山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一个目标(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通山),突出三个重点(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提升五大产业支柱(冶金、建材、能源、旅游、森工),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79个县市区综合排名前移了17位。今年元至十一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6亿元,同比增长19.2%;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13.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9.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同比增长47.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9亿元,同比增长55.5%;农村人均现金收入2880元,同比增长10.4%。
一、抢抓重大机遇,争创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我县把争取政策、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来抓,抢机遇,乘势上,加招商联谊活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促进以商招商。
二、做强五大产业,寻求发展新突破
持之以恒地抓了冶金、建材、能源、旅游、森工五大产业,着力在科学开发资源、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做文章,使县域经济既有产业支撑,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做大产业。一是以“五石”、“四电”为依托,做大冶金、建材、能源业。坚持兴工强县战略不动摇,依托资源、科学规划、集群发展。依托丰富的大理石、硅石、石灰石、矾石、白云石资源,精心培植五个十亿元产业集群,即:大理石加工产业集群,硅石加工产业集群;石灰石加工产业集群,白云石加工产业集群,钒石加工产业集群。目前,五个十亿元产业集群已显雏形,拥有武钢森泰、永亮石材工业园、华乐石材工业园、粤通水泥等一批骨干企业,冶金、建材业产值占五大产业60%以上。依托“四电”资源,打造华中地区清洁能源基地。目前,核电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已交付咸宁核电公司使用,预计于2010年下半年具备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实现主体工程开工的条件;成功开发风电资源,在九宫山装机1.36万千瓦,年发电量2805万Kwh;有效开发小水电资源3.4万千瓦;在抽水蓄能电开发上,(二)培育企业。我们对规模企业大力推行“四优先”政策(资源配臵优先、项目申报优先、财政贴息优先和注册商标优先),实施“三个三”工程,支持10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10家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推进10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税收过千万企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部门进入重点企业办事的规定》、《关于实行企业“两隔离”的规定》等重点企业管理制度,将一批重点企业纳入保护范围,确保一批产业龙头老大脱颖而出。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于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技术、检测服务。目前,全县规模企业达到59家,比上年新增11家。今年元至十一月,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30.1%。
(三)争创家业。围绕主导产业,采取龙头+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方式,带动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来,实现全民创业。如县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对国道、省道、旅游线路等沿线村庄进行“三清六改四建”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在九宫山、隐水洞、太阳溪等景区周边培植200余家农家旅馆,县政府给每户农家旅
元。二是狠抓了以路网、电网、供水管网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路网建设上,抢抓大广、杭瑞高速过境通山的机遇,将核电公路、绕城公路、106国道、县乡公路、通村公路与高速公路融为一体,修通村级公路1090.34公里,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确保乡镇在半小时内都能上高速,形成内接千家万户,外连高速的交通运输网络。在电网建设上,我们每年投资4000万元以上,加强城乡电网改造,逐步建成了以220kv为主供电源,以110kv为骨架,以35kv、10kv线路辐射全县的供电网络,担负起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电力供应。在供水管网建设上,累计投资6000万元,新建改造了南林、横石、燕厦等8个乡镇的水厂,铺设管道2万余米,可解决城镇1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乡镇工业发展用水。
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新活力
我们始终把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作为发展的保障工程来抓,确保县域经济充满活力。一是完成了产权明晰、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招商引资,林业经济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新亮点。全县185个村,确权面积234.5万亩,占全部
设上推出精品“五个一”(一台戏、一首歌、一部片、一册画、一本书),一台戏大型民俗歌舞音画《白云深处》在广东、深圳等地巡回演出,反响良好;一首歌《大道通山》唱出了通山人坚韧、拼搏的精神面貌;一部《秀美通山风光片》领略了通山美丽的自然风光;一幅画《魅力通山》展示了通山城在山中、景在水中、房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秀美乡村;一本书《通山文艺》饱含着通山悠久厚重的人文底蕴。随着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蓬勃兴起,“开放开明、诚实守信、淳朴憨厚、自强不息”的通山人文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我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周边县市比、与新型工业化要求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有待解决。如工业发展水平滞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外向型经济薄弱,外贸出口比重低;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主导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发展投入少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着力“五个突破”,即重点培育5个10亿元产业集群,在发展战略产业上有突破;着力抓好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