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为切实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版)》第19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和第28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之规定,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临床用血前评估
(一)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二)拟实行输血治疗的病例应明确在病历中记载输血适应证,适应证的评估应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基础,可以参考当前最新的相关专业的专家所达成的共识。
(三)患方签署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时的态度也是用血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用血后效果评价
(一)病历中应记录本次输血过程的主要细节。
(二)血液输注完毕后应参照用血前的评估项目进行效果评价,并记载于病历中。
(三)必要时应评价并记录相对迟发的用血效果。
(四)患方对本次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的认同情况也是用血后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为安全、有效、科学用血,临床医师输血治疗过程中应严格守以下规定,确保输血安全:
一.用血前评估,内容包括: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一般体格检查;
6、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
7、用血前重要器官功能评估;
8、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二、用血后效果评价,内容包括;
1、临床症状改变情况;
2、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等;
3、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
第三篇:输血前评估及用血后评价制度
输血前评估及用血后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临床合理用血,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中输血专指输注全血、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
二、本制度不适用于临床急诊抢救患者用血、择期手术术中大出血抢救用血、自体输血、稀有血型输血和新生儿输血。医师在对上述五种不列入评估的类型进行输血时,应在“非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1)和/或“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2)中相应选项处注明。
三、除了上述情况外,其他住院患者临床用血和择期手术患者术中用血必须遵照本暂行规定执行。
四、输血前评估: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非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1)和/或“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2)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医师应将评估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五、输血后评价:
1、本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非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1)和/或“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2)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2、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历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检验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
3、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4、医务科和检验科每季度抽取输血病历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季度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份内容。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第四篇: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 000 ml--1 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6、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7、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Ⅷ因子、XⅢ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Vwd,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输血前评估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非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1和/或“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2,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使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除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大量用血审批表》手续。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医师应将评估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四、输血后评价
1、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非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1和/或“手术科室输血评估表”附表2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
2、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
3、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4、医务科和输血科每个月按照“阜阳市人民医院输血检查表”附表3,抽查至少30份的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月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份内容。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第五篇: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公示制度
一、目的
对医院临床用血进行监管、总结评价,并对评价结果公示,保障科学合理用血、用血质量和安全。
二、范围
医院科室/部门、医护人员。
三、定义 无。
四、内容
(一)监管内容:
1、是否有对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记录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2、《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齐全规范。
3、输血前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
4、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5、大量用血是否审批。
6、医疗、护理输血记录是否规范。
(二)监管评价人员:
1、临床用血科室每季度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自评,加强合理用血管理。
2、输血科每季度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抽查、评价并公示,存档。
3、医务科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抽查、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并存档。
(三)评价:
1、用血前评价:
(1)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进行输血前评估。(2)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主要评价。(3)医务人员是否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症。
2、输血过程评价:
(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必须完整、详细,至少包括:本次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注疗效等内容。
(2)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在积极处理的同时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并上报输血科、医务科,并在病历中记录。
3、输血后疗效评价:
(1)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和记录。
(2)输血治疗患者的主管医师在输血治疗后应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好转、临床表现是否改善等,做出输血治疗疗效评价,并记入病历。
(四)奖惩措施:
1、科室及个人安全、合理用血情况与考核评先选优挂钩。
2、输血科及其它职能科室应加强日常工作检查,及时将用血不合理或未按照用血规定用血,违反用血技术操作规范的医师报医务科。
3、对用血不合理或未按照用血规定用血,违反用血技术操作规范的医师,由医务科暂时取消其用血资格,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五)质量持续改进:
对输血质量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医务科、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等检查科室应填写检查反馈表,反馈至责任科室,责任科室认真梳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向医务科及检查科室反馈科室讨论及整改意见,检查科室要进一步追踪整改效果。
(六)公示:
1、内容 :医务科将每月对(医务科抽查、输血科日常检查及其他科室检查)输血质量与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汇总评价,并对检查评价及奖惩结果在全院公示。
2、方式:医院OA网、微信工作群、医疗质量月刊、行政业务查房简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