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安全,根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医院有关临床用血工作的重大举措,需经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论证,并逐级报院部领导审批后执行。
第三条
医院积极开展成分输血、微创手术、自体输血、互助献血、血液保护技术和其他临床输血新技术。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第五条
医教部是临床用血主管部门,负责临床用血业务管理工作。第六条
护理部负责临床用血护理相关的管理与培训工作。
第七条 输血科为临床用血管理的专职科室,负责临床用血的保障和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拟定临床用血计划,实施血液采集、制备、检测,保障临床用血,开展院内临床用血培训,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情况,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处理,以及临床输血新技术研究等工作。
第八条
临床用血科室应加强科室医务人员管理,强化科内人员培训教育,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规范实施患者及其近亲属的知情告知,做好输血后疗效评价。同时应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动员互助献血。
第九条
手术麻醉科应积极开展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自体输血治疗,并负责术中用血评估与实施。
第十条
质量控制科负责对输血病历质量进行检查。
第十一条
临床护理保障中心负责临床用血相关标本、文书资料和血液的运送,确保及时、高质、高效。
第三章
临床用血申请
第十四条
临床用血须经输血必要性评估、输血治疗知情同意、输血前检验、血液申请与核准等程序。
第十五条
输血前,临床医师应充分评估患者输血的必要性、输血方式(自体输血或异体输血),评估意见应记录于病历、手术麻醉记录、输血治疗同意书和临床用血申请单等有关病历文书资料。
对拟输血的患者,经治医师应按照《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结合病情发展趋势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评估输血的必要性;
对符合自身输血适应症的需输血手术患者,应优先考虑自体输血; 输注异体血时应明确目的,制订成分输血和输血量等方案。
第十六条
输血治疗前应获得患者本人或近亲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要求如下:
对确需输血治疗的,经治医师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患者本人或其近亲属详细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可能的风险;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时,报医教部医疗科或医疗总值班同意备案后可立即实施输血治疗,情况说明须记入病历。
第十七条
申请用血前临床科室应完善病人输血前检查检验项目,其中输血前ICT、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检测必须检查,血型鉴定应在患者新入院时实施,申请备血和输血前还应当进行血型复检,其余检查视病人病情而定。
第十八条
临床科室在用血之前必须按规定填写《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用血申请单》;急诊用血或紧急用血,应在《临床用血申请单》中明确标注,否则输血科将按一般供应程序执行。
第十九条
为保障血液供应和输血安全,临床科室计划内用血(即备血)应在规定时间内向输血科预约,受血者配血试验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否则应重新抽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一)凡需用血2000ML以上者,应提前两天向血库提出申请,并报医教科审批,取得同意后,合理用血。;
(二)因病情变化取消输血计划时,用血科室须及时告知输血科。备血超过预约输血时间24小时仍未提取的,输血科有权将所备血液调剂给其他患者使用;
(三))因病情需要急诊或紧急用血,可立即向输血科申请用血。
第二十条
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除抢救等紧急情况用血外,医师必须严格按照医院用血权限提出用血申请:
(一)具有中级(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方可具有用血资质;
(二)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ml(不含800ml)的,由具有用血资质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三)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ml至1600ml(不含1600ml)的,由具有用血资质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正(副)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四)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的,由具有用血资质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正(副)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教部医疗科或医疗总值班批准,方可备血;
(五)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2000ml时,须请输血科会诊;
(六)急救等紧急情况下用血须按规定补办审签手续。
第二十一条
输血科根据国家规范及本规定的相关要求,对临床用血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在相应栏目填写输血科审核意见;对合理的用血申请,应结合血液库存,核准备血量;对于不合理的用血申请,应与申请科室进行沟通,沟通后视情况可更改用血申请或拒绝用血申请,更改或拒绝用血申请应由输血科住院总医师及以上医师作出决定。
第四章
备血与发血
第二十二条
本院临床用血由泸州市中心血站供应;特殊情况下,经泸州市卫生局批准,可向泸州市市其他血站申请调拨血液。
第二十三条
输血科应建立血液入库及保存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存储安全有效。第二十四条
取血人员需凭《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与发血人员当面认真核对患者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ID号和血型,以及供血者条形码、血型、血袋号、血液成分种类、数量、质量、采血日期和保存有效期等。核对无误后,双方共同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配发血报告单》(以下简称《配发血报告单》)上签名确认。若核查有任何不相符或血液有任何不合格,均不得发血。
第二十五条
临床科室领取血液应遵循用多少取多少的原则,除生物人工肝治疗和血浆置换以外,同一病人一次取血原则上不得超过400ml。
第二十六条
急诊输血时,输血科须在收到标注“急诊用血”的《临床用血申请单》及配血标本1小时内,将与受血者血型相合的血液发出;紧急输血时,申请输血科室应先与输血科电话联系,输血科在收到标注“紧急用血”的《临床用血申请单》及配血标本后,可先行发放适量o型红细胞应急,必要时发放适量AB型血浆,在1小时内完成交叉配血并通知取血。
第二十七条
护理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收到临床科室的急诊用血申请后,应尽快将《临床用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并在血液发出后,使用专用取血箱尽快将血液送至受血者所在科室,与受血者所在科室做好交接。
第五章
临床输血
第二十八条
输血前应由两名医护人员认真核对患者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ID号和血型,以及供血者条形码、血型、血袋号、血液成分种类、数量、质量、采血日期和保存有效期等《配发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并仔细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治疗。
第二十九条
科室不得自行贮血,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血液离库到血液输注结束时限不得超过4个小时;血液及血制品从输血科一经发出,不得退回。
第三十条
各科室应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材进行输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第三十一条
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科室应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及时处理,并填写《输血反应卡》(见血袋上),与血袋一并送返输血科。若疑发生溶血性反应或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时,科室立即报告输血科,输血科应立即提出处理意见,协助科室进行病人救治。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进行保存,并每月汇总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后上报医教部。
第三十二条
凡进行输血治疗,必须在病程记录中做好相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种类及数量、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救治处置过程与治疗结果等。同时,申请用血的医师应对是否达到输血目的和输血疗效进行评价,未达到目的应分析原因,评价和分析应记入病历。若手术过程中进行输血治疗,必须在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中同时做好记录。
第三十三条
临床用血医学文书资料(含《输血同意书》、《临床用血申请单》、《配发血报告单》、输血前检查化验单等)均须归入病历妥善保管。
第三十四条
输血完毕血袋须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血袋及临床用血其他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六章
临床用血职业暴露的防范与处理
第三十五条
接触血液、血液标本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应的工作规程,加强职业防护,严防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
第三十六条
对于意外暴露的人员,应按照医院职业暴露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报告、评估、预防性用药和随访观察。
第三十七条
对于HIV血清学初筛检查可疑阳性或确诊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强化保护措施,严防HIV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
第七章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第三十八条
输血科应加强对临床用血合理性的督导检查;质控科加强对临床用血病历的质量检查;输血科和麻醉科定期统计分析自体输血比例情况。输血科、质控科应定期将临床用血分析总结上报医疗科。
第三十九条
医疗科汇总分析全院临床用血工作情况后定期进行院内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各科室用血情况、输血病历质量、血液保护技术开展情况、成分输血情况、自体输血情况等。
第四十条
输血科将年度临床用血工作情况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议。
第八章
其他要求 第四十一条
临床用血知识与管理培训
医院将临床用血知识和管理纳入新进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内容,输血科负责组织专家授课;
医院每年组织输血科开展临床用血新技术与管理培训1至2次,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血水平;
医院鼓励临床用血相关部门和人员积极参加临床用血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第四十二条
应急用血工作预案
季节性血荒或血源不足时,医院积极协调多方力量,做好血源招募,确保临床用血; 应急保障、特殊血型等血源不足时,报请重庆市卫生局同意,协调市内其他血站供血。第四十三条
奖惩
(一)医院将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情况纳入科室质控考评和个人绩效考核,并作为医院年终奖励的重要依据;
(二)对多次不合理用血的医师,医院可暂停其申请用血资格,提高科室用血审批要求,严控科室临床用血管理。
第四十四条
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指标用血,坚决不输“安慰血”、“营养血”对可输可不输的血液,坚决不输。凡手术出血在600ml以下,原则上不再增加供应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在100克/L以上,无特殊理由,不供给血液。凡血小板在50×109/L以上,又无明显出血倾向,原则上不供给浓缩血小板。白细胞数在2.0×109/L以上,不供给浓缩白细胞。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正式实施,解释权归医教部。
第二篇: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输血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参照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三)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血液贮存、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四)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医护人员送交输血科备血。
(五)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样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或分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危重抢救患者紧急情况下需要用血时,时间内报医务部审批,时间外报总值班,必须由当班医生及医务部或总值班签名,医务部及总值班备案。(六)根据病情需要,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时要履行审批手续,经治医师必须填写《大量用血审批表》,由科主任审核签字,医务部审批,输血科应及时联系备血,《大量用血审批表》必须由输血科保存备案。
(七)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八)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九)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
B
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
B
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十)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
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备案。(十一)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漏血;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三篇:11-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江海区人民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输血的利害关系,并签署《输血同意书》。
4.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送血库。
5.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6.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7.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8.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9.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10.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并查明原因。
11.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领导、财务科批准,不得私自销毁。2
第四篇: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输血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参照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三、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血液贮存、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四、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医护人员送交输血科备血。
五、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样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或分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危重抢救患者紧急情况下需要用血时,时间内报医务部审批,时间外报总值班,必须由当班医生及医务部或总值班签名,医务部及总值班备案。
六、根据病情需要,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时要履行审批手续,经治医师必须填写《大量用血审批表》,由科主任审核签字,医务部审批,输血科应及时联系备血,《大量用血审批表》必须由输血科保存备案。
七、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八、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
九、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 B 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 B 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十、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备案。
十一、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漏血;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五篇: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最终版)
洛阳石化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目的
1、为保证临床医疗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用血者身体健康,科学、规范、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2.机构职责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和储存血液。检测血样、配血、输血监测。检查《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3.临床用血报批、申请、登记制度
3.1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3.2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5g/L和血球压积低于25%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经治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评估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输血科备血。
3.3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案。
3.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急救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3.5 经治医生/护理人员采集血样连同输血申请单送交到输血科工作人员手中,双方进行逐项核对。核对信息无误,血样验收合格,输血科工作人员方可接收,并立即登记。登记信息必须齐全。
3.6 输血科根据批准、合格的输血申请进行血型复检,再指定人员到洛阳中心血站取血。所取血液包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血液成份必须符合输血申请要求,否则不得领取。
3.7认真作好取回血液的入库登记,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存放于血液专用冷藏设施内贮存。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同时电脑操作进行入库,信息与血站进行同步。
3.8 严格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复检确认结果,认真逐项在电脑上填写输血申请单与输血登记表、输血出入库记录单、交叉配血记录单、输血记录单(两份),所有记录单据输血科存档。
3.9 输血科须及时通知需用血科室,经治医师或护士尽快到输血科取血。取血、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无误,共同签字,方可发出血液。
3.10 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返还输血科存档。输血记录贴入病历存档。
4.输血前检查和核对制度
4.1我院患者首次输血前必须作如下检验:血型、HGB、HCT、PLT、A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
2、梅毒。再次输血必须作血型、HGB、HCT、PLT。检验结果必须填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输血评估单》。
4.2 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必须作受血患者送检血样的血型复检。再根据复检结果作交叉配血试验(两种方法学同时做交叉配血)。
4.3 经治医师必须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评估单》,并进行核对。
4.4 经治医师/护士必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4.5 负责采样的经治医师/护士必须亲自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无误。输血科才能接收。
4.6 输血科工作人员到洛阳市中心血站取血必须逐项核对血液制品包装、性状、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时间、包装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若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要求须拒领。
4.7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血样、血液制品各项标识与信息,准确记录,确保无误。
4.8 用血科室取血与输血科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制品符合第4.6条要求,交叉配血试验确认无误方能发出血液。
4.9 经治医师与护士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确认准确无误方可决定输血。
4.10 经治医师与护士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执行输血。
4.11 输血中出现异常情况时须立即进行处理并做以下核对检查:
4.11.1 立即停止输血。告知经治医师及科室主任并进行相关处理。4.11.2核对用血记录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4.11.3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4.11.4 核对保存于输血科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用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等。
4.12 输血完毕后,经治医师/护士核对输血记录单并贴入病历,将《输血反应回报单》返回输血科存档。血袋交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周。
5.控制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感染方案
5.1 输血科、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我院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5.2 输血科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科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5.3 输血科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执行交叉配血、Rh(D)血型检查及抗体筛选试验。
5.4 凡血液制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5.4.1 标签破损,血液沾污; 5.4.2 血袋有破损、漏; 5.4.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5.4.4 血浆量乳糜状或暗灰色;
5.4.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5.4.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5.4.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5.4.8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5.5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高速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5.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5.5.2 立即通知经治或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5.6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5.6.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5.6.2 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试验);
5.6.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5.6.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6.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5.6.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5.6.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7 输血科必须尽快向临床回报检查结果,临床尽快确定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6.输血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6.1 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输血治疗效果质量。
6.2 经治医师必须认真履行输血申请、患者同意、报批、登记的法规手续,严格执行输血前检验的采样、送检、核对制度。6.3 输血科执行以下控制程序:
6.3.1 环境、设施、设备符合《控制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消毒、灭菌监测与记录。
6.3.2 试验器材合格,鉴定血型、交叉配血试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6.3.3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建立作业指导书。6.3.4 严格进行送检样品性状检查与输血申请单核对、登记。6.3.5 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输血前检查。
6.3.6 根据血型鉴定结果,专人到洛阳市中心血站领取血液。认真核对血液制品(根据第4.6条)合格,保温、避振荡运回医院。按要求贮存,做好贮存记录。6.3.7核对血液与送检样品,按作业指导书鉴定血型、交叉配血。复核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复检或作进一步检验,确认献血与受血相配,逐项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保存检样,作好记录。
6.4 临床取血,执行输血,控制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按照本文第4.8、4.9、4.10、4.11、4.12、5.4、5.6条严格执行。
6.5 临床科室与输血科必须积极配合,作好从输血申请到完成输血全过程及控制输血反应和输血感染各个工作环节(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的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
6.6 临床科主任与检验科主任负责输血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6.7 医院医务科根据质量记录进行考核。
7.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
7.1 经治医师/护士发现输血反应,必须及时处理、记录,报告主治医师,通知输血科。
7.2 主治医师组织治疗和抢救,核对临床输血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7.3 输血科报告科主任并核对输血科检验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7.4 检验科主任组织复检、诊断试验,作好记录。报告临床,共同分析,确定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报告医务科。7.5 临床与检验科主任根据记录回顾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采取预防措施。并报告医务科。
7.6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清技术责任与差错责任,得出处理意见,报院长批准执行。
7.7 输血导致感染疾病按《医院控制感染管理规定》处理、上报。
8.支持文件
8.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8.2 《输血科工作管理制度》 8.3《医院控制感染管理规定》